觀察物體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察物體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
最近我校和南京市二板橋小學舉行教學交流活動,我有幸參與其中,執(zhí)教二上《觀察物體》一課。我連試上一共上了3節(jié)課。都是借班上課。第一次上課,由于我在學生這一塊沒有引起重視,下課前才和學生接觸,發(fā)發(fā)學具,提提要求,就已經上課了。上課時,學生對于這樣的活動課本來就很興奮,加上我和他們不熟悉,又沒有準備激勵的小獎品,所以我根本就駕馭不了學生。茶壺一題還沒上就下課了。第二課時,把坐不住的小猴玩具改成了四條腿站的小鹿。準備了一些自己制作的大拇指,在課前把這個班的優(yōu)點又在學生面前夸了一遍,并提出紀律要求。課中把教學流程改成,例一,想想做做1,例二,想想做做3,想想做做2.結果還有5分鐘,課就上完了。第三課時,我在例一上花的時間比第二課時多,這一點不好,觀察小鹿時,把小鹿擺放的朝向由向前改成向左,這樣實物的位置和實物圖的位置就吻合了,我的板書把實物圖貼在黑板上,也清晰了很多,在教學中,還有幾個值得今后研究的'問題,教師的教學評價不夠,小組的評價太少,對學生的激勵不夠。另外,操作活動時,對學生的指令不清,操作活動不夠有效,小班化的教育理念滲透的不到位。
上完三節(jié)課后,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我以前是教學大班的,學校的小班化推進今年已是第三年,之前也參加過學校的小班化活動,小班化專題講座,我對小班的教育只有一點膚淺的了解。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學校的領導和小班化的老師給了我許多真誠的指導,讓我感受到了小組交流、學會傾聽、關注每一個學生……這些小班化的教育理論如何落實到自己的課堂中,別人的教學理論只有通過自己的課堂實踐才會變成自己的東西。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2
在學校進行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執(zhí)教的一節(jié)是《觀察物體》,上完之后,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只要挖掘教材,一定會把課上好。以下幾點我感覺較成功。
首先是情景設置,教材中的情景設置只是讓孩子觀察小藥箱,有些太單調,怎樣一開始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呢,這讓我想起語文教材上有一課是《畫楊桃》,于是,我把《畫楊桃》一課的插圖作為本課的導入,學生看到插圖,他們一下子看出是《畫楊桃》一課的插圖,就想怎么數學課上出示這樣一幅圖,這時我就說:“這幅圖在語文課上告訴大家,做事要認真,要敢于講真話,那么在這節(jié)數學課上,它會讓我們去發(fā)現數學上的一個什么秘密呢?”學生的好奇心來了,正體現了“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同時也讓學生感到學科之間是有著相互聯系的。然后我再問:“觀察圖,為什么同是一個楊桃,怎么形狀不同?”學生們一下就說到是因為觀察的角度不同,這就使主題圖和本課的教學緊緊的聯系在了一起。為下一步的教學進行了鋪墊,同時也引出了課題,可謂一舉多得。
第二讓學生觀察,自主學習,探究出觀察物體的一些規(guī)則。每個小組觀察準備的`長方體學具,同時我出示以下問題
、砰L方體有幾個面?能否一次看到所有的面,你可以看到幾個面?
、圃鯓涌梢钥吹饺齻面,哪三個面?
⑶怎樣可以看到倆個面?
⑷怎樣可以看到一個面?
、勺疃嗫吹綆讉面,最少看到幾個面?
⑹通過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
因為孩子坐的位置不同,因此在小組內回答這些問題時也不同,這樣設置,可以讓每個孩子都通過觀察,說出觀察的結果,而聽者則需要坐在自己的位置去評價其他坐在別的位置上孩子說的話,需要最大限度的發(fā)揮空間想象力,同時我也發(fā)現一些孩子不時站起來側身去體會別人位置上觀察的結果,好驗證別人說得對不對,可以說,學生們動了起來,是思維動了。
第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分別出示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提問從正面看是什么形狀,然后讓學生提問,再由其他學生回答,課堂一下就活躍起來,學生分別提出了從上面,左面看是什么形狀?其中圓柱體如果()這樣擺放,從上面看是長方形,這是本節(jié)教學的一個難點,學生自己提出來,同時伴隨著爭論,有些說是圓形,有些說是曲形,孩子們的思維在碰撞,觀點在交流,從而讓學生在交流中明理,在爭論中內化知識。在這樣的氛圍里,教師羅唆的講解不見了,剩下的是孩子們主動的求知,探索,發(fā)現,教師只是組織者,實現了角色的轉變。
第三設計開放題。如出示這一組圖(從正面看一個是圓形,一個是長方形)思考:從正面看到的的這兩個圖形,它們可能是哪兩個立體圖形。學生們充分發(fā)揮了想象力,把本節(jié)所學揉合在了一起,其中有一個孩子說是兩個圓柱體,這是我在備課時所沒有備到的,孩子很有創(chuàng)新意識,當我告訴他我都沒想到時,他是那么自豪,孩子有了成就感,這對他的成長將是一筆不可多的的財富,他會帶著這份榮耀進行未來的數學歷程。
第四聯系實際。在課的最后,我搜集了從不同角度拍的黃山圖片,讓學生說一說有什么感受,許多孩子都說從不同角度看黃山形狀也不同,和數學課聯系上了,我反問:“難道只看到了本節(jié)的‘觀察物體’了嗎?”這時有孩子說景色太美了,佳文同學竟說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看高低各不同”,孩子的思維開闊了,最后我總結到:詩人在作詩時經過細致的觀察,才寫出優(yōu)美的詩句,我們的數學是體現在各個領域的,讓我們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3
我執(zhí)教的《觀察物體》一課,在“全區(qū)第八屆中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觀摩活動周”中獲得一等獎。研究此課的過程,也正是我逐步加深對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研究的過程。反思此課成功的原因,我想主要是充分應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性,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我所教學的《觀察物體》是北師大版實驗教材在四年級下冊“空間與圖形”領域設計的一個單元內容。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通過一、二、三年級對系列內容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經驗。本課教學內容就是要求學生通過透視二維的畫面解決三維空間的問題,這是對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培養(yǎng)。本課教材內容都是利用照片或畫面這樣的二維平面來反映現實的三維世界,且照片(畫面)的取材對我們學生來說都較為陌生。這就使學生難以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展開空間想象,進行合情推理;難以準確判斷出拍攝點和照片的對應關系。一般傳統(tǒng)教學的策略是:用一些物品,設置虛擬的現實情境,讓學生進行觀察和體驗。但模型與現實物體之間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所以必定會引起觀察的誤差。加上我們實行的大班教學制,實際也無法滿足每個人的體驗需要。
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應用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進行本課教學。
一、應用網絡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生成性的學習興趣。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大家一定記得這首古詩,描寫的就是廬山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美景。本課的教學就是從這首詩描繪的情境出發(fā),引導學生到虛擬網上搜索、瀏覽“廬山美景”,讓學生在美景、佳名的欣賞中真實感受到,因為我們觀察位置不同所以看到了如此不同的美景,這便自然引出了“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的研究主題。在此通過網絡這一信息技術平臺,方便快捷的將教師需要的信息、情境,直觀、形象的呈現出來,而且這樣的創(chuàng)設過程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所以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需求,激發(fā)學生自主的學習熱情。
二、應用視頻突破教學重、難點,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傳統(tǒng)教學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所采用的策略存在著耗時多,誤碼率差大的敝端。為此教師應用了多媒體技術中的視頻錄像取代傳統(tǒng)的模型,讓學生進行觀察、體驗。在教學第1個例題“生日禮物”時,教師將課本上靜態(tài)的圖片換成了真實小狗的演示錄像,引導學生邊觀看,邊思考“小狗在每個位置看到的生日禮物是什么樣的?”因為有了動態(tài)的錄像,學生很容易就認清小狗的觀察位置與觀察對象的關系,進而展開空間想象,很快做出準確判斷。教學第2個主題“天安門廣場”時,教師用真實的校園照片取代原教材中的`天安門廣場照片,這樣更好調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和生活經驗,進行空間想象和推理。對缺乏判斷經驗的學生,每張小圖片旁的“幫助”又以錄像方式,記錄下不同位置的拍照過程,可以讓學生真實體驗到位置變化帶來的建筑物形狀變化,這就更好給學生提供了進行空間想象的直觀經驗,豐富了表象,促進了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地發(fā)展,為學生展開合情推理提供了有力依據。在鞏固提高環(huán)節(jié)中,為了幫助學生解決“觀察靜態(tài)圖判斷圖片拍攝前后順序”這一難題,教師特別利用我們柳州市的本地資源,增加了一組看柳江河游覽錄像,判斷照片拍攝前后順序的題目。這正是讓一些缺乏游覽體驗的學生,也能在有限時間里真實感受到游覽中所見景物的相對位置發(fā)生的連續(xù)變化情況。為判斷連續(xù)圖片的前后順序提供了必要的直觀經驗。信息技術在這些教學重要環(huán)節(jié)中地整合運用,將觀察情境大量、真實地呈現在每個學生面前,使觀察材料更具有活動性,可視性和空間立體感,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空間想像力,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路 三、應用網頁型設計,支持學生個別化學習需求。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怎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統(tǒng)一知識內容時,都能得到有效發(fā)展呢?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非常關注的問題。網絡的出現,讓我們欣喜地看到,計算機可以利用自己強大的處理數據能力,快速實現內容的切換和選擇。我們把這一信息技術運用到數學教學上,不就能很好解決個別化學習的難題了嗎?在《觀察物體》這一課教學中,我就把整個教學內容放置到虛擬網上,學生運用已有網絡操作技能,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也可以進行自學。在探索發(fā)現的討論部分,我利用網上留言的形式,充分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對觀察規(guī)律進行交流、討論。在練習應用部分,充分利用網絡強大的交互功能,將課本中單一且難度跨越大的兩道練習題,結合本校、本市環(huán)境設計成一組有三個層次的題目,讓學生自主選擇練習。在練習中,教師可以通過網頁鏈接的數據庫,及時了解學生答題情況,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由此可見網絡技術地應用,充分滿足了學生學習多樣化、區(qū)別化的需求,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讓教師也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
四、應用信息技術,有效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
按計劃本段內容的教學是3個課時。而信息技術的運用,省去了課堂教學中繁鎖、耗時的組織觀察環(huán)節(jié),將大量的觀察情境,觀察信息用計算機快速、清晰地呈現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能將更多的時間集中到空間想象,推理判斷中。在問題反饋時,教師著重引導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表達出推理判斷依據,培養(yǎng)學生數學素養(yǎng)。真正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彈性化,學生發(fā)展空間的擴大化。讓學生在1個課時里就達到了原來3個課時的學習目標。
總之,信息技術在本課教學中的運用,使學生能在一個寬松、愉快、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學習內容更加貼進生活實際,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真正地落實了新課改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4
《觀察物體》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在本冊教材中這部分是難點,它是在學生熟練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礎上,對學生空間概念的培養(yǎng),現對教學中的不足做以下幾點反思、整理:
1、教學目標定位為: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左側面、右側面、后面、上面、下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目標的定位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對于本課時來說我的教學目標定的有些過高,本節(jié)課的難點過多,尤其是被觀察物體的選擇,涉及到了透視圖,所以部分同學出現了問題,學生對于左右面的認識和親自實踐觀察其實都是沒有問題的。
2、教學中的課堂組織
本節(jié)課大部分學生都是隨著老師的教學在聽課,但本節(jié)課在觀察物體的實踐活動環(huán)節(jié)中,由于給學生的改錯時間太過局限,所以有個別同學沒有改完錯,在一直改錯,沒有注意聽老師下面的環(huán)節(jié)。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注意留給學生更多的自我改錯時間。
3、細節(jié)設計
本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從整體上來說還算緊湊,但有些環(huán)節(jié)是可以更深入挖掘的,這些點需要教師在備課中自己挖掘,一節(jié)課的點不能太多,但對于教學中的重點是必須要深入挖掘的。
4、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本節(jié)課中針對難點,我是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但一節(jié)課下來,發(fā)現還是自己說的較多,給學生們“留白”的時間較少。
一節(jié)課下來,總會讓自己有些收獲,我相信一份收獲就是一份成長,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的!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5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課教學內容還不是正式教學三視圖,只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學生無論選擇了哪個觀察點,觀察到的只是物體的其中一部分,觀察點不同,看到的形狀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會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谝陨险J識,本課在教學時注重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充分體驗,在體驗中適時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知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新課程特別倡導用具體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素材引導學生投入數學活動。情境的設置不僅僅有益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還應當在課程的進一步開展中自始至終發(fā)揮一定的導向作用。我創(chuàng)設了猜一猜的游戲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當第一張圖片出示時,學生就猜出正確的答案。我接著出示第二張圖片,提供給學生的信息學生都能猜出圖片上的動物。在這些圖片展示過程中,學生不僅強烈地感受到物體局部與整體的關系,而且整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精煉,用時少,效果好,導向明確。
二、觀察體驗,讓學生體驗觀察結果的不相同
觀察物體一課的教學內容,決定了本課的'教學方式,應以活動為主,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不斷體驗,讓他們在親身經歷中不斷豐富表象,增強感性認識。因此,教學時,我選擇學生喜歡的小鴨子作為觀察對象,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觀察,并在組內交流,思考討論:為什么同一只小鴨子看到的形狀會不一樣呢?在他們的親身經歷中不難達成共識。為了深化體驗,我又讓學生進行換位觀察,圍繞茶壺一周,觀察正面、后面、側面等不同形狀,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觀察,才會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為了提升本課數學內容的思維層次,我適當地拓展了教學內容,讓學生繼續(xù)觀察汽車、大象等并提出數學問題:能看到什么?怎么看?有幾種看法?這些問題實際上包含很多的知識都在學生的觀察中滲透,在體驗中感知,為學習空間思維打下了良好的輔墊。
三、借助觀察,讓學生在想象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如前所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好素材。為了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本課教學安排兩處讓學生展開想象,一是讓學生從正面、后面、側面觀察茶壺之后,我就讓學生進行想象:從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會是什么樣子?把你的想象畫出來看一看,然后拿起茶壺實際觀察一下,驗證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確。二是在對簡單形體的觀察后,我出示一個實物的組合圖形,讓學生根據已有生活經驗,聯想它是什么物體,溝通數學和生活的聯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不過,本節(jié)課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1、學生對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觀察時,有的孩子竟然說自己能看見四個面,甚至更多。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把看到的一條邊當成了一個面,我想如果在課前復習時,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2、教學評價不及時。在課堂上有一個男孩的勇于質疑行為,我沒有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無疑是我這堂課的遺憾。如果能及時抓住了這一契機,對其他學生無疑是個最好的榜樣,可惜我錯過,由此使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是多么的重要。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6
“觀察物體”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從不同方位觀察簡單的物體,初步把立體圖形與其視圖聯系起來。這對于二年級的孩子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把握不好容易造成學生觀察的疲憊,空間觀念得不到發(fā)展。因此這節(jié)課對我而言,重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興趣,產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從而使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活動中,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教完本課后,感觸較大,反思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產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二、以觀察活動為基礎,在多次體驗中建立影像與事物之間的對應關系,培養(yǎng)空間的想像能力。
三、以生活經驗為依托,由易到難,逐步拓展,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四、利用肢體語言,突破教學難點
五、寓德育內容于教學之中,豐富數學課堂
以上五個方面是在教學這節(jié)課中的成功之處,但也存在不足之處。
一、觀察對象的具體化造成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不夠
從前后左右四個方位觀察物體時,都安排了學生觀察具體的實物,如:水杯和小猴,通過具體的觀察,判斷出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不同結果,學生完成的情況尚可。但是在練習中,學生面對抽象的圖片觀察,出現的錯誤較多。原因有二:1.學生不會讀題。2.空間想像能力較差。在教學這節(jié)課時,應該安排一道類似的題目,根據學生觀察的情況提出注意點,可能會更加完整一些。
二、師生交流較片面,不能面向全體學生
在我的課堂中,與學生的交流,往往出現一種現象:得到所謂的正確答案后,不再給其他學生機會去表達。長此以往,可能會影響部分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其實,不管學生說的是否重復,都應該讓他們多鍛煉說話的能力。特別是學習困難生,要多給機會讓他們說,重視他們的課堂表現。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7
教學實錄:
一、猜:回憶觀察方法
1、(出示用布蓋住的3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積木)誰能猜出這個立體圖形是用幾個小正方體搭成的?
2、你們能猜出老師搭出的立體圖形是什么形狀的嗎?老師提示一下,然后請你們根據提示,搭成一個與老師一樣的圖形。
3、(出示)這是老師用3個相同的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從正面看到的形狀,現在請大家搭出一個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也是這樣的立體圖形。請大家仔細觀察你搭的立體圖形,從正面看是什么形狀?在方格紙上把它畫出來。從側面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狀也把它畫出來。
4、誰能說說在同一位置觀察物體時,最多能看到幾個面,在觀察物體時應注意些什么呢?
二、看:辨認三面形狀
1、(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現在我們一起來觀察這幾個物體,你能說出這些立體圖形是由幾個小正方體搭成的嗎?先在紙上把你的答案寫下來,如果有困難,可以用手中的小正方體擺一擺,也可以與同桌商量。
2、誰來說說這些立體圖形是用幾個小正方體擺出來的嗎?
3、完成一組選擇題(略)。
4、看這組立體圖形從三個面觀察到的形狀,你們有什么發(fā)現?
三、擺:根據要求操作
1、(出示例題圖)誰能很快說出這個立體圖形是由幾個小正方體搭成的?你能描述一下從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狀嗎?(師出示)
2、如果老師請你們在這個立體圖形中再擺一個同樣的.小正方體,但要求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不變,你們有辦法嗎?
3、教師要求:一邊擺,一邊想,擺的時候有沒有技巧?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
4、展示學生作品,并讓學生通過觀察來驗證。
四、強化訓練,深化理解知識(略)
反思:
“觀察物體”學生在三年級已有所接觸,他們先后學習了由2個、3個或4個同樣大的小正方體拼成的物體的正視圖、側視圖和上視圖,并初步學會了從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進行觀察,會用圖形表示看到的形狀。課開始,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三個同樣的小正方體拼成的立體圖形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來自己搭一個圖形,再從上面、側面觀察,將看到的形狀畫出來,并通過“觀察物體時應注意些什么”的問答,既調動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又喚醒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聯想,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從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由5個或6個小正方體搭成的圖形,其形狀是怎樣的,是這節(jié)課的認知目標之一。教學時,教師采用選擇填空的方式讓學生說說從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各是什么形狀,并提示學生,如果你在觀察中感到困難,可用手中的小正方體擺一擺。不同層次的要求,有利于激發(fā)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8
最后的“畫畫”活動,體現了新課改課程整合的思想。數學課中也有施展繪畫才能的機會。學生不但可以學數學,還可以畫數學,強烈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大量的學生活動(觀察、操作、合作交流、游戲),學生通過動眼看、動耳聽、動口議、動手做、動腦思、動筆畫,全員、全程參與,親身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是“聽聽練練”,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的去探索,去動手實踐,會與人合作交流。學習后,學生獲取了知識,提高了能力,思維得到了鍛煉,并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探索的快樂!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一、存在問題(原因)與對策:
1、數學語言講究準確、簡練、到位。本節(jié)課我有些問題有點不到位,例如:“通過剛才的學習,誰來說說我們應怎樣觀察一個物體?”學生雖然從前后、左右、上下位置觀察小汽車,但這些都是一些直接感知,不能很準確進行表述。這應在教學設計時琢磨教材要認真思考,怎樣提出問題;問題深淺度要到哪一個層次。
2、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在課堂上我發(fā)現學生存在這樣的問題:在需要觀察物體的左邊能說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換到右邊就要想一段時間才能說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我想這應該與學生方位感不強,觀察周圍的事物也是比較單純、直觀地。在今后的教學不能因為觀察物體就指導學生觀察,應在每一個知識內容滲透觀察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變化。
3、教學安排的游戲活動要做到有序,及時調控學生紀律情緒。一開始活動學生就活躍起來,老師說要評比小組學生才安靜。課后針對這些情況,我再次強調小組長的責任,和學生重申課堂活動要求。
二、教學思考:
“深入挖掘教材,遵循而有所立”。怎樣既讓學生真正覺得“有趣、好玩、有新意”,又使每節(jié)課的知識技能目標落到實處,是教學所極力追求的目標。在課堂上如何更科學有效地組織合作學習、開展數學活動,以及如何適當把握本冊中學生思維發(fā)散的“度”,還有待進一步思考、改進。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9
從上課的效果來看,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就是學生在語言描述上還欠缺,學生的主動探究欲望不強,以及我的教學語言組織得不夠簡潔,嚴密。
以下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一些體會和思考:
一、重組教材:
教參上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是例題和想想做做1-2,但是如果就這些教學內容,整節(jié)課就顯得比較單薄,沒有訓練的深度和廣度,F在我們應該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教學例題和想想做做1-4,從上課的情況來看,正好是一節(jié)課教學時間,比較充實。另外對書上的題目進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書上原來是從上面看到的是三個橫著的`正方形,我把它改成了從正面看到的是三個橫著的正方形,一字改動,提高思維的難度,調動了整個教學氣氛,原來只有三種擺法,改了一下就有8種擺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最后的“畫畫”活動,體現了新課改課程整合的思想。數學課中也有施展繪畫才能的機會。學生不但可以學數學,還可以畫數學,強烈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大量的學生活動(觀察、操作、合作交流、游戲),學生通過動眼看、動耳聽、動口議、動手做、動腦思、動筆畫,全員、全程參與,親身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是“聽聽練練”,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的去探索,去動手實踐,會與人合作交流。學習后,學生獲取了知識,提高了能力,思維得到了鍛煉,并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探索的快樂!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二、存在問題(原因)與對策:
1、數學語言講究準確、簡練、到位.本節(jié)課我有些問題有點不到位,例如: “通過剛才的學習,誰來說說我們應怎樣觀察一個物體?”學生雖然從前后、左右、上下位置觀察小汽車,但這些都是一些直接感知,不能很準確進行表述.這應在教學設計時琢磨教材要認真思考,怎樣提出問題;問題深淺度要到哪一個層次.
2、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在課堂上我發(fā)現學生存在這樣的問題:在需要觀察物體的左邊能說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換到右邊就要想一段時間才能說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我想這應該與學生方位感不強, 觀察周圍的事物也是比較單純、直觀地.在今后的教學不能因為觀察物體就指導學生觀察,應在每一個知識內容滲透觀察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變化.
3、教學安排的游戲活動要做到有序,及時調控學生紀律情緒.一開始活動學生就活躍起來,老師說要評比小組學生才安靜.課后針對這些情況,我再次強調小組長的責任,和學生重申課堂活動要求.
三、教學思考:
“深入挖掘教材,遵循而有所立”。怎樣既讓學生真正覺得“有趣、好玩、有新意”,又使每節(jié)課的知識技能目標落到實處,是教學所極力追求的目標。在課堂上如何更科學有效地組織合作學習、開展數學活動,以及如何適當把握本冊中學生思維發(fā)散的“度”,還有待進一步思考、改進。
反思四: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觀察物體》,設計意圖是,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能觀察2~3個小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觀察4個小正方體擺成的物體。在學習活動中,多次讓學生參與觀察活動,鼓勵學生能根據指定的視圖要求進行擺物體的活動,發(fā)揮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同的拼擺方法,從而使學生的直觀思考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得到更為充分的鍛煉。在觀察、比較、實踐中,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經驗,從而深化對實物與視圖關系的認識,發(fā)展空間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形象直觀地對物體進行觀察,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0
本課的內容是學習空間和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想象空間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成功:
數學教學應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思想。本課我準備了大量的小立方體作為工具,設計為猜測,思考,畫畫等活動,讓學生在事件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不同地點體驗觀察對象臉是不同的。第一次操作從觀察四個小立方體組成的`三維圖形,給學生全時思考,引導他們從戰(zhàn)斗到觀察繪圖,使學生深化對種類和視圖之間的關系的理解。對于那些在學生有困難的人,讓團隊領導幫助打架,然后觀察這是使各級學生能掌握,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調動學習的熱情,發(fā)揮重要作用角色。然后用四個小立方體打出三個不同的三維圖形,使學生從前面,上面,側面觀察,體驗對象的形狀是不同的從同一個角度來看待形狀可能不同,也可以相同。然后設立一系列培訓 學習,理解和掌握知識起到催化作用,特別是開放式設計,完全由學生自己完成,探索不同的擺動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更充分地行使。
不足:
由于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不同,導致觀察角度,觀察到的圖形有偏差,使繪圖出現錯誤的圖形。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1
這一課學生在“拼擺”和“觀察”中探討從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圖形。要讓學生能通過想象,從實物中抽象出觀察到的平面圖形,讓學生在拼擺的過程中體會多種擺法,但不要求學生個個都要擺出不同的擺法。
教學時通過小游戲因如要學的內容進行新授教學。新課教學時,先讓學生收集信息,了解信息窗中的活動場景,給學生創(chuàng)設觀察的氛圍。緊接著根據所給信息提出響應的問題“他們分別從不同的面看到了什么形狀?”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借助學具動手擺一擺,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去發(fā)現。小組成員在合作的過程中分別從正面、側面、上面去觀察物體,并將觀察到的形狀互相交流,訓練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教學思維模式與學習習慣。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對于學具的使用教師交代得不清楚。學生在觀察時的方法指導還不夠確切和詳細,而且由于學具太小,不利于學生觀察,觀察的實效性降低。
在觀察了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物體后接著又讓學生觀察“再加一個正方體,從不同的方向看會是什么形狀呢?”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與同伴充分說明自己的想法,并傾聽他人的.看法,從而進一步與親身實踐結合起來,跟上步伐,作驗證。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前面是對所給的物體進行觀察,在前面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如果從正面看,還是這個形狀,再增加一個正方體可以怎樣擺呢?”這一問題,使學生的逆向思維得到訓練。在問題的交代過程中,我沒有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比較膚淺地指導學生拼擺的過程。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個組員的想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在拼擺的過程中體驗同一個形狀拜訪物體的多樣化。
教完這堂課,我覺得,雖然這節(jié)課的操作性很強,但是由于學具太小,四人小組觀察的時候學生觀察得不明顯,最好小組中有一套大的正方體,這樣便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的觀察具有實效性。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2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讓學生親身實踐,感受觀察物體的位置變化,可以讓學生體驗到觀察地點的改變所看到的物體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的道理。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親自體驗、感悟觀察地點的變化,所觀察的物體也會隨之改變,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體驗,我把學生帶到了操場,讓學生們運用不同的觀察方式觀察楊樹,邊走邊觀察楊樹位置的變化,通過實踐親身經歷觀察的過程。經歷了親身實踐的'過程,書中的練習變得簡單了,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變得輕松了許多。
讓學生到戶外上課,要組織好學生活動,讓我的數學課上得更精彩,我覺得還需要多動動腦筋,多想想辦法。給學生留以思考的空間。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3
我執(zhí)教的是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一課,學生在此之前已經有了辨別前后左右的知識基礎,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體驗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并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拿到這個課題的時候,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思考:如何創(chuàng)造符合學生實際的觀察環(huán)境?如何把握學生觀察物體的層次?又如何設計觀察操作活動呢?
為實現教學目標,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我在教學中突出了以下特點:
1.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
為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我通過孩子們喜愛的“猜謎語”這個活動導入,實踐表明,學生對創(chuàng)設的情境很感興趣,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這樣也為新知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另外,我還創(chuàng)設了猜一猜的游戲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強烈感受到物體局部與整體的關系,而且整個情境用時少、效果好、導向明確。
2.小組合作學習
新教材強調“以人為本”,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我采取了4人為一組的合作學習方式,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上觀察熊貓這一例題,給每個小組準備一只KT貓,然后讓學生分3個層次進行觀察:本位觀察;換位觀察;全面觀察。學生在不斷地觀察、體驗的過程中,經歷了觀察、發(fā)現和感受的全過程;在實踐操作和自主探究中,感受數學、經歷數學,學到了觀察物體的方法,并獲得了更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始終圍繞“讓學生自主參與,深刻體驗”這一宗旨,將學生單獨學習和小組合作結合起來,增強他們的自主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經歷新知探索的全過程。
3.課間游戲活動
低年級孩子上課時易疲倦,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根據這些特點,我安排了兩次游戲活動:第一次面對面交換位置觀察;第二次轉圈全面觀察,這樣設計不僅使得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又緊扣主題,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學會了觀察,積累了方法。
4.尊重課堂生成
數學是抽象的,生活是現實的,本節(jié)課我在突破“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這一難點時立足二年級,注重課堂上孩子用自己積累的經驗和方法來辨認做出判斷。
5.優(yōu)化教學媒體
在選擇教具方面,我利用了自制課件,在學具選擇上,我精心挑選了一只KT貓作為小組學習的工具,引導學生有層次、有目的、全方位地進行觀察。我驚喜的發(fā)現:正是這些媒體有機的結合和恰當的選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空前高漲,創(chuàng)新的火花也時時迸發(fā)。
這節(jié)課學生學得輕松、主動,不但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數學,體會到數學的樂趣,下課了,還沉浸在浮想聯翩之中。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4
《觀察物體》是小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是在學生一年級時學過的“從正面、側面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jié)課的設計意圖在于讓學生通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使學生體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長方體,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并能具體說出哪個位置能看到哪個面,能正確辨認長方體的上面、側面、正面,從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后面學習打下基礎。
我將從以下幾方面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實施作以反思: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著名教育家皮亞杰曾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都須有某種興趣做先決條件!迸d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有興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為了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應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把枯燥的數學知識和生動的故事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引人思索的問題情境結合起來,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進而引發(fā)濃厚的興趣。本節(jié)課教學中,我就特別重視情境的創(chuàng)設。課一開始,通過猜班集體中的小鋼琴家的情境,使學生生活情境和數學知識潛移默化的結合起來,增強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過程中,首先引出了福娃這個同學們喜聞樂見的玩具,一下吸引了學生。繼而通過福娃這條主線,很好的把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串連起來,形成了很美好的故事情境,深深的吸引了學生的興趣。特別是“祝福箱”這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更是激發(fā)起學生的觀察興趣,使學生在美好的祝福中,學到了知識。在練習時,創(chuàng)設了猜一猜的游戲情境,通過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不同形狀猜測物體,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興趣。這節(jié)課中,學生被很多的生動有趣的情境調動著,因此學習興趣一直很濃厚。
二、注重體驗教學,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
體驗教學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條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并通過勤于動手、樂于探究的多種形式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體驗科學的過程和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中我盡可能給學生提供觀察、思考的機會;參與、表現的機會,注意學生的親身體驗。在觀察福娃這個環(huán)節(jié),我事先準備了四個同學觀察福娃的錄像和四個方向看到的情景讓學生判斷,然后讓親自從四個方向進行觀察,學生經歷了親身體驗后,進一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圖像是不一樣的。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活動中交流,同時對自己的感悟加以驗證。在體驗中學生學會避免、戰(zhàn)勝和轉化消極的情感和錯誤認識,發(fā)展、享受和利用積極的情感與正確的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蘊藏于這種教學活動中的歡樂與愉悅,從而達到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的目的。
三、猜想驗證,促進知識形成。
猜想,已經成為學生當今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方式,從心理學角度看,是一項思維活動,是學生有方向的猜測與判斷,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覺的推斷;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來看,猜想是學生有效學習的良好準備,它包含了學生從事新的學習或實踐的知識準備、積極動機和良好情感。在數學學習中,猜想作為一種手段,目的是為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從而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猜想是一種探索性活動,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和方法,在探索中,這些規(guī)律和思維方法的實踐與領悟,必然會對學生智能的開發(fā)和數學思維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
本節(jié)課教學中,我就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猜想的過程。首先,在新授課的教學中,設計了猜想環(huán)節(jié)。當學生明確了長方體的祝福箱有六個面之后,讓學生猜想,你站在一個位置上不動,最多只能看到幾個面得到哪些祝福。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或經驗,對要研究的問題做出逼近結論方向的猜想。其次,在練習設計中,設計了猜想過程。教師分步出示了房子、路燈從上面、側面、正面的觀察效果圖,讓學生猜想,可能是什么?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想象力是豐富的,因此答案也是五花八門的,在這樣的猜想中,發(fā)散了學生思維,培養(yǎng)了思維的靈活性。
本節(jié)課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地方:
1、在觀察講臺的時候,為了便于所有的同學都能看到某位同學的觀察結果,我采用了用數碼相機拍照的形式,但是忽略了應站在學生位置以學生的高度進行拍攝,今后應注意。
2、在一位同學在桌子一個角的位置觀察講臺時,讓學生說出:這三個面的名字。這里忽略了學生是站在桌角的位置,所以,使得學生無從說起。
3、通過課后測查我發(fā)現,學生們能夠正確區(qū)分歡歡的不同方向看到圖片的時候,在區(qū)分前后兩張圖片時,100%的同學判斷正確,但是在區(qū)分左右兩張圖片時,判斷正確的同學占75.7%,也就是說,還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同學在區(qū)分左右的時候還有困難,在重新備課時,要在這個地方進行調整。
在今后教學中,我要更加深入研究教材,鉆研教法,更加深入領會編者意圖,不斷提高自己教學水平,設計出學生喜聞樂見的課。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5
觀察物體:看一看(一 )》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本節(jié)課有如幾個特點:
1、活動是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jié)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比如,觀察紙箱的活動中,不是讓學生單純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說一說,而是設計了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2、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麗的學校):判斷是從正面、側面,還是從上面拍攝的。讓每個學生結合學校的實景觀察圖片,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形狀是不一樣的;及通過玩手中的長方體并猜出顏色這個游戲,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紙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紙箱的哪幾個面,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
不過,本節(jié)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 .學生對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觀察時,有的孩子竟然說自己能看見四個面,甚至更多。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把看到的一條邊當成了一個面,我想如果在課前復習時,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2.本節(jié)課學生動了起來,思維也活躍起來了,不過學生活動的有些沒有章法,我想也許是大班額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學,教師會更容易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同時對于大班額的教學,我更應該認真思考,如何在新課改實驗中,教學既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學的"活而不亂"。
3.在課堂上曾出現這么一段小插曲:讓學生自學長方體各個面的名稱后,匯報時,有的學生理解錯誤,他站在長方體的正面(正面紅色),說正面是紅色的,當他站在這個長方體的側面(側面黃色)時,還說正面是紅色的。這時,一個孩子很敏銳的發(fā)現他說的是錯的,及時走上前糾正了剛才那位同學的錯誤,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這個孩子多會學習呀,可惜的是我的評價沒有跟上去,沒有為他的勇于質疑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無疑是我這堂課的遺憾。都說現在的孩子傾聽不好,如果我及時抓住了這一契機,對其他學生無疑是個最好的榜樣,可惜我錯過,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是多么的重要。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06-27
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04-12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4-04
教學反思《觀察物體》02-25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9-13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3-30
觀察物體(一)教學反思04-12
《觀察物體一》教學反思03-17
數學《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3-14
《觀察物體(二)》教學反思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