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時間:2023-07-08 08:05:13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匯總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匯總15篇】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

  一、課前準備:兩極地區(qū)位于地球的南北兩端,都是冰雪覆蓋的寒冷世界,自然條件特殊,對學生而言遙遠而陌生,感覺神秘而好奇。因此,在課前請學生查找相關內容(極地地區(qū)的位置、范圍、氣候、資源及我國極地科學考察站等),為本節(jié)課作鋪墊。課堂上主要采用讀圖分析和探究性討論的教學形式。

  二、教學過程中的片段: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根據(jù)地圖判斷(根據(jù)極點和緯度變化,主要是南北極圈判斷)所示圖是屬于南極地區(qū)圖還是北極地區(qū)圖。兩級地區(qū)的緯度位置、范圍、周圍海洋和陸地等內容在書上已敘述,學生都能順利掌握。

  南北極地區(qū)判斷方向是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問題,因為它要求學生有豐富的空間想象力,還要結合曾經學過的地球和地圖知識來認識,可以說這是一個比較綜合地體現(xiàn)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的內容。

 。1)通過識別經緯線和經緯度得出結論:北冰洋和南極洲是世界上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洋和大洲(該知識點已在七年級上冊中學過,在此欲鞏固)。

 。2)結合曾學過的知識及通過地球儀直觀演示,標出南北極地區(qū)地球自轉的方向(南極上空是呈順時針方向旋轉,北極上空是呈逆時針方向旋轉)。

 。3)根據(jù)南北極上空地球自轉方向,明確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為向東,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是向西,然后,判斷某一點的東西南北。這樣,學生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的來學習如何判斷方向,就容易掌握了。

 。4)了解極地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特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兩極地區(qū)氣候寒冷的主要原因(從緯度位置,海拔高度、冰雪對陽光的反射作用等方面分析南極地區(qū)氣候寒冷的.成因)。

 。5)我國在兩極地區(qū)建立的科學考察站的地理位置、相對方位及東西半球的位置等內容的學習,也需要學生通過讀圖來完成。特別是幾個科考站的相對位置,在東西半球的位置等,需要較強的讀圖能力(極地地區(qū)方向的判別和根據(jù)經緯度確定東西半球的位置)才能正確判斷。

  三、本節(jié)課教學的成功之處:從課題研究的目的出發(fā),將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放在首位,把地球知識和地圖知識系統(tǒng)地通過南北極圖來加以綜合,并結合特殊的南北極地圖重新認識經度和緯度,以及如何判斷極點地區(qū)的地圖和地球自轉的方向,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在地圖上識別地理事物及其方位的能力。

  四、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有些地方設計的還不夠細致,如在方向的判斷上,在地圖上還存在一個距離遠近的問題,要讓學生注意一定要選擇距離最近的兩點來判斷?偟膩碚f,整堂課有些“趕”,學生討論還是在老師設置的框內,思維得不到發(fā)揮和擴展,與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還有些差距。讀圖能力弱的學生在判斷極地地區(qū)方向上還存一定的困難,還有待提高。

  五、改進的方向:

 。1)認真研讀課標和教材,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充分利用地球儀、地理教學掛圖等教具,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3)制作多媒體課件,通過大量圖片和動畫演示,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生動地掌握極地的基本知識及讀圖的技巧。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2

  一、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或環(huán)節(jié)上,某些學生會產生學習誤差。這些誤差的積累會使學生成績下降。如果能及時地反饋,揭示學習上的'誤差,并及時改正,就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反饋信息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實現(xiàn)。一是編制與教學目標相對應的單元、學期、學年的形成性測試卷,以此分析達標情況,從中獲取信息,開好矯正“處方”。

  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學生課堂反映及課后作業(yè)、練習等,及時獲得教學信息,以此調整教師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

  通過以上各種途徑的信息反饋,使整個教學過程就處在了可控、可調狀態(tài),使教師把握了教學主動權,從而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3

  1、講究學習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教材倡導對學生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和訓練,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根據(jù)教學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年齡特征,開展探究學習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具有研究性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討論、相互評價、自由表達、創(chuàng)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動中,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和創(chuàng)新的情感,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2、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是新課程標準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總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吧钪刑幪幱械乩恚乩碇R就在我們的身邊”。從根本上說,學習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并在改造利用環(huán)境的同時,協(xié)調與它的關系,達到“天人合一”,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上冊地理教學中,有許多“生活地理”的內容。由于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學生看得到、摸得著,學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例如,夏季的白天,站在海灘上的人感覺地面“好燙”而水中的人則感覺“水里還是涼的”,晚上情況相反;冬季感受與夏季相反這些老師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因此在學習“海陸因素”對氣候的影響內容時,聯(lián)系生活實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運用“水陸受熱散熱的差異”原理解釋生活現(xiàn)象與問題,從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識,學生易于接受“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初一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和生活技能,因此結合教材資源,如“野外迷路怎么辦?”“地圖定位與估算距離”等,對學生進行有關地理技能的訓練,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更大程度地滿足生存的需要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4

  這節(jié)課上完之后,一直覺得不是非常的理想,反思了很久,總結出三點:1.準備不夠充分2.教材吃的不透。3.課外知識擴充的不夠,沒有新鮮感和時代感。上課的時候,并沒有刻意去準備什么,沒想過要表現(xiàn)的`特別出色。其實現(xiàn)在未來,每一次充分的準備對自己來說都是一個鍛煉和提高的機會,要好好珍惜才是。內容安排真的很少,很沒技術含量。雖然來聽課的老師在評課的時候沒有說我什么,但是我還是很慚愧。已上三點算是對這堂很不盡人意的課的淺薄反思,希望自己能以史為鑒,盡快提高,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

  在自主學習的部分,學生雖然很認真的看書,但由于是初一新生,對教材的把握不準,耽誤的時間長,而且不容易發(fā)現(xiàn)重點問題,即使小組合作后有了改觀,但還需全班各組共同交流,在以后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看書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重點突破的板塊,主要是學會從圖中認識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通過反復讀圖、識圖,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比較準確,但由于這是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到大屏幕前指圖說出時仍容易犯錯誤,還需要不斷鞏固。對于拓展延伸板塊,內容很好,又一定的難度,而且能夠聯(lián)系剛剛學過的知識,也能夠激起學生探討的激情,但由于前面重點突破的時間稍微多了一點,這部分內容時間上有些倉促,下節(jié)課應適當調整。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5

  這一段時間我?guī)ьI學生結合《迎考訓練》復習了七年級下冊,在復習過程中主要還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對亞洲的地形及氣候的相關內容不能夠熟練的落實到圖上。

  2、對于第七章四個國家的內容,學生對一個地區(qū)或國家的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產生的影響還不夠明確,特別是印度水旱災害頻繁的原因。

  3、對于第八章《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qū)》這一章的內容較多,復習過程中感到困難的.問題是理解一個地區(qū)人口、資源、環(huán)境不協(xié)調帶來的問題,這個問題應該放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這一節(jié)中來解決。

  4、第九章的復習重點是美國,學生對美國農業(yè)帶的分布及美國工業(yè)的發(fā)展狀況掌握得不牢固。

  5、對于極地地區(qū)復習難點是在極地地區(qū)如何確定方向。

  針對在復習中存在的以上問題我準備帶領學生再把其放到課本中去解決,同時結合檢測題進行鞏固。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6

  通過一學期的地理教學工作工作,學生們對地理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圖知識、陸地和海洋知識、天氣與氣候知識、居民與聚落知識、發(fā)展與合作和人文環(huán)境等自然地理知識,并認識到學習地理與生活的關系,認識到了學習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說學習地理是很重要的,學生們都從思想上重視了地理這門學科。

  通過地理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民族素質。地理教學貫徹了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方針和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要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就使他們具備所必需的地理基礎知識,我們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而不是單純?yōu)榱松龑W,或者只是依據(jù)地理學科知識的科學性,系統(tǒng)的去確定教學內容。

  通過地理教學樹立了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認識到地理環(huán)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人類通過地理環(huán)境中的各種資源發(fā)展生產。在利用合理時,就能促進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利用不當時,則會出現(xiàn)生態(tài)平衡遭受破壞、環(huán)境被污染等危及人類生存的問題。這樣就體現(xiàn)了“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來”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圖片,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qū)、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當?shù)氐淖匀粭l件發(fā)展工農業(yè)生產和社會進步,以及不同的國家所出現(xiàn)的程度不同的環(huán)境、資源、人口等問題,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通過地理教學啟迪了學生的智能,也促進了他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教學時,我注意學生智能的發(fā)展,注意地理知識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聯(lián)系本地區(qū)實際,為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打下基礎,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到一些自然現(xiàn)象、社會現(xiàn)象、國際事務及學生生活等方面與地理教學內容有關的事例,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擴展了學生的`視野。

  通過地理教學,除了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地理知識以外,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了解了我們祖國的土地遼闊、資源豐富,從而更加熱愛它。同時也意識到我們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少的現(xiàn)狀,培養(yǎng)了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激發(fā)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樹立起為社會主義祖國奉獻的志向。

  以上是這一學期來,我在地理教學方面的側重點及目的,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時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7

  教材分析

  《美國》是七年級地理教科書中第九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它和第二節(jié)《巴西》共同構成了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的教材內容,使學生對西半球兩類不同性質的國家的概況有所了解。本節(jié)教材的四個部分都圍繞美國經濟發(fā)展展開。本節(jié)第一課時分析了美國的人種構成以及美國的農業(yè)地區(qū)專業(yè)化。第二課時則主要認識美國是世界高新技術產業(yè)基地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第二課時是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深入地分析美國經濟高速發(fā)展的條件和帶來的問題。

  世界高新技術技術產業(yè)基地—這部分內容,突出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fā)達、最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高新技術工業(yè)在美國工業(yè)及經濟發(fā)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資源消耗大國—在學生了解了美國是世界上經濟大國同時辯證地讓學生看到美國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源消耗大國和環(huán)境污染大國。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兩章對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qū)以及東半球的國家和地區(qū)的學習后,已經能夠掌握學習區(qū)域地理的簡單方法,并且對于世界地圖、區(qū)域地圖和統(tǒng)計圖表具備一定的讀圖能力。所以教學中,指導學生通過讀圖認識美國的工業(yè)分布以及美國的資源消耗和環(huán)境污染情況。

  七年級下半學期,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也有所增強,指導學生通過分析閱讀材料和活動中的材料,引導學生認識美國工業(yè)的.地位和高新技術產業(yè)對促進其經濟增長的作用。

  充分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和對時事的關心,開展模擬世界氣候峰會的角色扮演活動,激發(fā)和組織學生就美國對保護世界資源和環(huán)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展開討論。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美國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美國工業(yè)的分布;

  2. 理解高新技術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3. 認識美國消耗了全球的資源,過度排放污染物;

  4.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從地圖和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讀圖認識美國主要的工業(yè)區(qū)和工業(yè)城市;

  2. 通過分析材料認識美國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理解高新技術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3. 通過分析統(tǒng)計圖表認識美國是資源消耗大國和廢物排放大國;

  4. 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理解美國對保護世界資源和環(huán)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 通過了解美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科教興國的思想;

  2. 全面、客觀地認識美國的繁榮和發(fā)達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資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的基礎上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理解高新技術產業(yè)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2. 了解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

  3. 理解高新技術產業(yè)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很清楚地再現(xiàn)。)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8

  3月6日,我和楊秀君老師來到了臥龍北校參加了九年級地理復習教學研討會。會議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先觀摩兩節(jié)課,第二階段,聽取了典型發(fā)言。最后徐以山主任作出強調。

  第一階段,由臥龍學校的劉西玲老師和楊秀君老師上了兩節(jié)匯報課,劉老師講的是專題復習課<<氣候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楊老師講得是章節(jié)復習課《中國的地理差異》。他們的課,都注重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都是一節(jié)很成功的課。無論是學案的設計和課堂的實效上都讓學生在課堂上正真動了起來?梢娝齻冊谡n下下了很大的功夫。她們的課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很值得我去學習。

  第二階段,由蒲王中學的崔老師傳授了他們學校的優(yōu)秀復習經驗,他從四個方面進行了總結

  1、時間劃分。

  2、集體備課

  3、規(guī)律性的總結

  4、歷屆中考題四個方面做出了詳細的解釋,說得很實際,很有經驗,有很多方面值得學習和借鑒。然后又聽取了兩位老師的書面報告。最后各學校的老師針對兩節(jié)課分別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想法。

  最后,徐一山主任做出了五點強調。

  1、學案的設計要有針對性,學案的設計要把自己的思考融進去。

  2、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加強,小組合作學習存在誤區(qū),找不到切入點。

  3互助,是讓學生相互指導,相互學習,相互管理。

  4、研究地理知識度人類的生活的關系。

  5、注重地圖的使用,讀圖、析圖,以及地圖的結合,多種地圖融合在一起讓學生比較與辨識。更能讓學生了解地圖的空間認象。充分聯(lián)系實際更能讓學生理解知識,貼近實際。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9

  地理課程標準要求“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彼囊馑际菍W生拿著地球儀通過觀察去發(fā)現(xiàn)經緯線的特點,去發(fā)現(xiàn)并歸納經緯度的劃分方法,經緯網定位的方法。但是就是這地球儀上的兩種線,甚至學生上了高中也不一定能搞清楚。

  到現(xiàn)在還有學生問我“為什么緯度的數(shù)字要寫在圖的右側(或左側)從上到下豎著排......?”那如果讓你數(shù)一數(shù)人行橫道的斑馬線有幾條,你要把每一根斑馬線的序號寫在什么位置?(只能是左側或右側)這不是一個道理嗎?

  在方格狀經緯網上,給經緯度標上字母是一個難點,記住找到緯度(或經度)度數(shù)變大的方向,“上北下南”比較好記,“左西右東”比較難記。正好可以和后面東西半球判斷相聯(lián)系。通過比較經度大小的方法,西經和20度比較,東經和160度比較,在東半球就舉右手,在西半球就舉左手,教學中的反饋一目了然。幾次下來,學生潛移默化的就記住了“左西右東”,而且當作一種課堂游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寓教于樂,都在積極動腦,積極地參與課堂的學習中來,學習效果當然更好。

  地球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讓學生經歷平面→曲面→凸面→封閉體→球體→正球體→不規(guī)則的球體的認識過程,猶如學生在認識幾何問題中由平面到立體的整體構建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充分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大增。

  課堂中由于利用書本和紙筆直接進行活動,既方便、又實用,而且讓學生感到十分親切,活動中參與積極,發(fā)言踴躍。

  關于科學方法的教學也基本得到了落實,學生能從不同的視角來考察同一個對象,并且也滲透了科學與技術的相互關系,技術的進步促進了科學的發(fā)展,科學的發(fā)展同時又促進了技術的更新。

  天氣與氣候教學反思

  通過課堂教學,發(fā)現(xiàn)本教學設計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貼近生活,既體現(xiàn)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又體現(xiàn)了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中獲取地理知識。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使課堂教學形式靈活多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學習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時很多同學理解的比較模糊,不夠深入,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對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的表格內容應該更詳細,例如增加天氣與氣候在時間長度,特點,要素上的區(qū)別,這樣學生也許更容易理解和區(qū)分。本節(jié)教學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天氣,也為了后面更好的學習氣候,因此將氣候的概念,特點做了提前講解。

  陸地和海洋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而且學得較為輕松,課堂教學效果很好.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在整個過程中,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為指導思想,在對教材處理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化抽象為具體,并提出富有啟發(fā)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歸納,以化解教學重點、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同時通過討論、課堂練習競賽活動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使學生動口動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增強學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嘗自主學習的樂趣。本節(jié)讀圖較多,難度并不大,我特別注意在提問時問題的目的性明確,盡量避免重復、羅嗦,把能由學生完成的盡量讓他們來做。注意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fā)其學習熱情。不足之處在于有些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還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部分學生缺少自己的創(chuàng)見。

  人口與人種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內容相對簡單,對于學生來說,記憶的內容相對較多,但我覺得學生 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才能更快更有效。在授課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進而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口觀念。

  總體來說,世界人口與人種內容較簡單,但要注意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 改進措施:

  (1)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學習的吸收情況。

  (2)是否能聯(lián)系實際,來討論現(xiàn)階段人口分布,從中得出導致人口問題的原因。

  (3)課下讓學生調查周圍人口情況,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地球與地球儀》教學反思

  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是個復雜的認識過程,教材從“地方”到“地圓”到“地球”,從“古代傳說——張衡的推測——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將地理與歷史緊密的結合起來,帶學生跨越了人類歷史的時空。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這節(jié)課的難點在下面的第二課時,關于經緯網的問題。因為本節(jié)課的課件是兩課時的內容,因此,下節(jié)課重點思考讓學生怎么能牢固掌握這個經緯網這個難點,這是學習地理必備的工具與武器。

  地球儀的經緯網的學習是學生學習地理基礎的基礎,是為今后讀圖鋪好良好的條件。教師必須把好這一質量關。

  面對新的教學對象,新的教學模式,從岸邊戲水到水中暢游,然而只有當我們潛在水下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了解水下的景色和潛伏的危機。教師只有在二次備課中,才能將課堂上的遺憾、缺漏、靈感做個梳理,只有這樣,才能改進提高。

  在教學設計中,有些教師認為教案要越詳細越好,甚至連學生的每一句話都寫在上面。 如果課堂上我們一成不變的讓教案牽著自己的鼻子走,那么劇中的主角永遠不可能是我們的學生。遇到課堂上臨時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要靈活機動去解決。

  課后的反思也許不一定能彌補過去的一堂課的遺憾,但能讓你下一次從容自信地走進課堂。

  地圖【教學反思】

  1.課堂上學生積極進行思考,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這主要得益于課堂內容結合學生以前所學知識,鼓勵學生踴躍參與有關;

  2.課堂上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和地理有關的一些方法,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0

  上課了,面對60人的班級,面對參差不齊的學生,面對短短的45分鐘,面對每一節(jié)課的知識,如果把每一節(jié)課都處理的很滿意,的確也要下很大的功夫。可是,有些同學老師在上邊講,學生卻在下邊開小差,總是懶得去寫一個字。等老師講完課,下去一轉全部空白,頓時沒有了招數(shù)。每個班級總是有這么一個兩個的同學,上課不學習,課下不預習,老師在課上不管怎樣安排,就是沒有他的事做。好像與他什么都沒有關系。有時真感到有些困惑和不解。有時想盡辦法鼓動這些學生去多學一點,可是這些學生總是顯得懶散,不主動,不積極。老師面對這樣、那樣的學生在課堂上向這些學生要效率,要成績,真是很困難。

  有時感到困惑的是,老師在課堂上的行為習慣,總是有些定性原則,一旦形成,在學生的心目之中卻很難改變,在任課教師中,學生也有了比較,哪位老師容易接近,哪位老師的成績就容易走下坡路。所以老師上課,在管理和駕馭學生方面也要一反常態(tài),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都感到老師對他們是處于關心和愛戴的',讓他們都有點成就感,進步感。從中讓他們有獲得成功時的喜悅感。把握一節(jié)課,關鍵要把握好每一位同學的學習意識,讓每一位學生都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都全心心的投入到學習的氛圍之中,這樣我相信每一位老師的成績就會直線上升。的確做到這樣的確是很難!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1

  本節(jié)內容簡單容易掌握,課前先讓學生通過導學案預習。課上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把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學中力爭用多種活動形式來激發(fā)學生求知欲,讓師生雙邊活動得以開展。

  本章節(jié)是世界地理的第二章第一節(jié),大洲大洋是世界地理基礎,認識大洲和大洋位置,首先要了解全球海陸分布。本節(jié)課安排一課時,主要是學習大洲大洋的名稱、輪廓和分布。在平時生活中學生對此多有接觸,具備相應的知識背景,因此,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獨立思考,提出問題,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查找資料等方法來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只需要適時引導,提供資料,答疑解惑。

  1.教法:利用視頻、圖片的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主體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課堂設置了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盡可能給學生動口動腦的機會,幫助其培養(yǎng)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理解和鞏固地理知識,培養(yǎng)用圖習慣和發(fā)展地理智能。

  2.學法:指導學生運用地圖和材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依據(jù)地圖和材料分析、掌握知識的.能力。

  經過教研組評課,大家認為亮點的地方有:

  1.利用填圖的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了他們積極性、主動性。

  2.問題設置合理,富有啟發(fā)性,符合地理學科特點,效果較好,能幫助學生如何思考問題并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各種教學手段應用好,思路清晰。

  有待改進的地方有:

  1.導學案應用不足,對自學過程體現(xiàn)不充分。

  2.內容設置多,導致課堂滿,留給學生記憶時間不足。

  今后我將繼續(xù)努力,改正不足,發(fā)揚長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2

  今天講課的章節(jié)是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大洲與大洋。在剛結束難度偏高的第一章后,由于本節(jié)課內容較容易,本節(jié)課的設計理念是輕松地學習,在樂趣中學到知識。首先我以加加林的故事導入本節(jié)課,引出“人類真的給地球起錯名字了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緊接著觀察世界海陸分布圖,回答海洋面積是否真的比陸地面積大。得出答案后接著回答海洋面積與陸地面積的比例分布,得出“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的結論。由結論再提出疑問“既然海洋面積如此大,為什么古人給地球起名為地球而不是水球”(PS:本環(huán)節(jié)節(jié)節(jié)相扣,前后聯(lián)系緊密),同學們各抒己見,自由發(fā)揮答案。提出疑問:人類是如何了解海陸分布的?簡單介紹人類認識世界的歷史,增進同學們的見聞,同時也增加同學們學習地理的興趣。(PS:在介紹歷史時,欠缺生動,提不起同學們的興趣)觀察地圖,得出海陸分布。在講七大洲之前,先給同學們講解大陸、島嶼、半島、大洲之間的區(qū)別,并舉他們熟悉的例子——雷州半島。接著引出全球分為哪幾個大洲?并簡要介紹七大洲命名的來源。讀圖思考:1.東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2.西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3.南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4.北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5.赤道橫穿哪幾個大洲? 6.各大洲的面積大小關系如何? (PS:口訣記憶: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完成教材31頁活動3,了解七大洲的.輪廓特征。 (PS:本環(huán)節(jié)同學們難以獨立完成,教師引導并板圖) 觀察地圖冊第5頁,找出大洲分界線 在講七大洋之前先講解海峽、海、洋之間的區(qū)別 引出四大洋極其分布和面積大小關系 (PS:口訣:太大印北,四洋貫通) 在七大洲的輪廓圖上標出四大洋的位置 最后介紹海洋對人類的影響,增進趣味性。 (PS:在講解貿易的通道——馬六甲海峽時,缺乏都地圖的指引) 存在問題:教師聲音過小,師生間缺乏互動。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3

  教學應當來源于生活,還原于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是帶著學生走向知識,還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怎樣做到教師少動,學生多動;教師引導,學生實踐;這是我設計“地球和地球儀”這一節(jié)時一直思考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以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暗厍蚝偷厍騼x”一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確立課堂教學的設計理念;以學生為主體,設計符合學生的實踐活動;貼近學生生活,挖掘學生身邊的教學素材。這節(jié)課沒有沿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而是采取學生探究活動、小組合作及教師啟發(fā)性教學,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初步建立經緯網的空間概念,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合作中培養(yǎng)分工協(xié)作的意識。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也成為學生學習交往和合作的過程,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得到極大的提高。

  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習題選擇要與時俱進;

  2、問題銜接過渡要自然;

  3、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4

  首先,讓學生看“世界地圖”認識亞洲和歐洲、亞洲和非洲、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北到哪里,南到哪里,東到北令海峽,西到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西南到蘇伊士運河,在學生心目中留下印象是亞洲————大,

  再讓學生認識圖6.1圖“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它是世界面積最大的洲,再指出它是跨緯度最廣的一個洲,我們國家就在亞洲,學生再觀察6.4圖就一目了然了,就知道我國就在東亞,然后再指出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北亞和中亞,再讓學生在圖上按方位指出一個國家來。

  最后,讓學生找到青藏高原,再找伊朗高原、蒙古高原、阿拉伯高原中西伯利亞山地,再進一步找印度半島、中南半島、中西伯利亞高原,再進一步找出西西伯利亞平原、湄公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等等,使學生由讀圖到認識地勢這樣一個轉變,這樣學生就知道了亞洲地勢由整個中部向四周逐漸降低了。這樣學生就知道河流自然呈放射狀向四周海洋流去了。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5

  教學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在新課改理念下,教師的教要圍繞著學生的學展開,不能是教師主宰課堂,老師講,學生被動聽,那樣,學生對學習是沒有興趣可言的,學習的效果也是低效能的。在教學中,我自覺的貫徹了我校的“自主學習,分層達標”的課題精神,讓學生先在教師指導下讀書、看圖,圈點勾畫,找出書中的疑難,然后才是教師的講授,體現(xiàn)“先學后教”,讓學生更有準備、有針對性的去聽課。

  在講課中做到語言精練,問題設計巧妙,大膽讓學生展示,不怕課堂出錯誤,出了錯誤老師讓其他學生糾正或適時的引導,正好是課堂教學的生成點,將錯誤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選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對教材進行大膽整合,講書中的框題重新設計,增加了“巴西的概況”及“巴西人口、城市的分布規(guī)律”,將書中“熱帶經濟作物王國”和“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整合為“巴西的經濟”來講授,及時補充一些新的內容,比如森林的`重要作用,金磚五國的知識,這些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教學中恰當聯(lián)系以往知識,如講“熱帶經濟作物王國”的時候,問學生過去我們學的哪些地區(qū)是熱帶經濟作物的王國,一些學生想到了“東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這樣處理有利于學生形成整體的地理認識,講“巴西人口、城市分布規(guī)律”的時候,讓學生聯(lián)系前面講的澳大利亞的人口、城市的分布規(guī)律,這樣處理,讓學生學會了知識的遷移,培養(yǎng)了學生的融會貫通能力。

  整潔課我感覺比較緊湊,學生活動較為充分,學生展示較好,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