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珍珠泉》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珍珠泉》教學反思1
《珍珠泉》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景美情深,情景交融。課文描寫了家鄉(xiāng)山林中一眼美麗的清泉,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了珍珠泉水又綠又清,水泡美麗又趣,表達了作者吳然對家鄉(xiāng)熱愛的感情,對大自然熱愛之情。
本文在寫法上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把景物描寫細膩生動,因此對家鄉(xiāng)的感情充溢其中,富于感染力。這一課在描寫上有如下特色:
1、靜態(tài)著筆。作者寫珍珠泉由靜態(tài)著筆,描寫珍珠泉的外觀:“石頭鑲嵌,青苔、綠草、野花環(huán)繞”,你看,“那綠得沒有一點兒雜色的蕨草,那悄悄開放著的花朵”,是珍珠泉“樸素的花環(huán)”!八悄菢泳G,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jīng)發(fā)黑的樹葉”。三個“那樣”,說明了泉水的又綠又深,清可見底“這一眼清泉,無論是周圍的環(huán)境還是本身都滲透著如養(yǎng)著深閨的女兒般的“綠”“深”“清”“幽”的美感,讓人賞之不忍離去,流連忘返。
2、活用動詞。作者在描寫珍珠的靜態(tài)后,筆鋒一轉,由靜而動,集中筆墨描寫泉水從地下“冒”出來的形態(tài):“水泡很小,搖晃著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后在水面綻開了,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這里的“搖晃”“升”“綻開”“撲哧”等動詞的運用把珍珠泉活潑、調皮的靈性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作者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描摹,把我們帶入一個美的世界。
3、語言活潑。文章中有惟妙惟肖的描寫:“透過密密的樹葉,太陽篩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銀色的光斑交錯著”;有精巧的摹色:“水泡閃亮閃亮的,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有形象的比喻:“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還有充滿激情的重復:“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表達了發(fā)自內心的自豪和贊美之情。僅這一段中就有如此豐富的語言表現(xiàn)形式。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我決定放手讓學生根據(jù)連接語中的學習提示,讓學生自讀自悟,老師只作點撥指導,并預設在一節(jié)課內完成。
教學時,先是初讀,要求讀通課文初步感知。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預留了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讀書,并邊讀邊思考連接語中的問題。因為有了足夠的時間去讀書,所以在交流自己讀后的印象和感受時,孩子們都表現(xiàn)得比較積極,對珍珠泉都有一定了解。在這基礎上,我讓學生再讀課文,并圍繞珍珠泉的特點展開討論。這一環(huán)節(jié)節(jié),我重點抓住《珍珠泉》一文中對珍珠泉的美麗和有趣的描寫做文章,通過啟發(fā)、引導和朗讀,讓學生對珍珠泉的美麗和有趣產(chǎn)生更深的印象。
1、泉水的特點。泉水的特點是:綠、深、清。我讓學生充分的想象:那樣清,清得能倒映出()。水是那樣清,清得就像()。從而讓學生感受泉水的美,為進一步的朗讀做基礎。具體感受完三個特點后,我創(chuàng)設了讓讀書能力教好的學生讀原文,其他生想象畫面,為學生感情朗讀提供了語言環(huán)境。
2、有趣的水泡。課文從水泡的形、動、色三方面介紹了水泡的有趣。在學習水泡的形時,我讓學生充分談感受,又重點指導了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之中感受重點。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又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在學習水泡的顏色時,我讓學生自己去找讀懂了什么?水泡的顏色多從哪看出來的?怎么讀?從讀中品味水泡的美感。
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已深深的感受到作者是多么喜歡珍珠泉,同時我也感受到學生也已經(jīng)深深的愛上了這眼清泉,在他們心中有了一種表達需要。整節(jié)課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氣氛融洽,課堂上學生活動的時間多了,老師只要加以點撥、引導就行了。
學完本課,成功之處在于:在第一單元的作文訓練寫家鄉(xiāng)的景色時,有不少學生寫到家鄉(xiāng)的小河或池塘里的水時,就靈活地把課文中的好詞佳句運用到了自己的作文當中,走出了學生寫作由模仿到創(chuàng)作的第一步。
不足之處:
因為本課是預設一課時完成,有些關鍵詞理解得不夠,沒有體會用詞之精妙。本文在寫珍珠泉的水泡時,有這樣一句:“有時候,透過密密的樹葉,太陽篩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頭上!睂戧柟庥幸娺^用照用射的,卻很少用“篩”字,在教學時,我就是讓學生一讀而過,事后反思,覺得這是自己很大的失誤,學習語文其實就是學習語言的過程,對于一些不同常規(guī)的用詞點,老師應該好好帶領學生去體會。要讓學生明白,射下表示太陽光直射,而這里因為有密密的樹葉遮擋著,太陽光不能直射到。太陽光透過密密的樹葉,有些光線被遮住了,有些光線穿過縫隙,照到地上,所以用篩下一束束金光。一個“篩”字看出了樹葉的密,看出陽光的柔和,形象又貼切。
一篇美文對孩子的心靈的“詩化”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潤物無聲的過程,這種影響既有感覺、思想認識等因素,也有表達情感的語言和方法的因素,這兩者是相互融合的,因此它對學生心靈的“詩化”是全面的!靶撵`詩化”的過程也是人文化的過程,是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墊底的過程。
《珍珠泉》教學反思2
1 、以問促讀(何謂泉“泉”是指“從地下流出的水”,第二自然段寫什么,其中一個學生說寫的環(huán)境,學生回答的雖然不是預設的,但卻是一個很好的答案,于是我因事利導,提出了一個抓重點的問題,提出了一個紅花與綠葉的問題,講到了上一課荷花與荷葉的描寫的關系,引出綠、清、深的水,學生明白了許多問題,我想這是這節(jié)課的亮點。
啟發(fā):注意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才是生態(tài)課堂,不要光想把學生往教案上引,教案是死的,人是活的')以疑促讀(提出自己的問題,簡單問題立刻互相解決,遇到稍難的問題可保留。)以賽促讀(“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北日l讀的好,用什么樣的感情。邊讀邊悟,邊演邊悟,這樣避免了教師的分析和講解,同時注重學生、文本、教師三者的對話,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這樣的課堂學生學得輕松、扎實,教師教得自在。)以品促讀(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2 、這篇文章描述了家鄉(xiāng)珍珠泉的美麗、有趣,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其中,第二——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在這部分里,作者首先描寫珍珠泉的外觀——石頭鑲嵌,青苔、綠草、野花環(huán)繞;泉水又綠又深,清可見底。然后,集中筆墨描寫泉水從地下冒出來的形態(tài)。最后,用自豪的語氣說明這泉水就是“珍珠泉”,而且是自己家鄉(xiāng)的珍珠泉,流露出由衷的贊美之情。
像《珍珠泉》這類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正是學生積累背誦的好典范。只有讓學生徜徉在語文文本的真實情境之中,經(jīng)歷一次次美的享受,如此,留在心里的情境才是真摯的,才是永恒的。教學中,我力求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和諧互動的實踐氛圍,積極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并借助多媒體課件,利用其生動形象的圖像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好課文、有所感悟,自主地去探尋美、體驗美和交流美,不斷提高語文素養(yǎng)。
3、今天,學生都興致勃勃地說著、讀著,思維活躍,真情勃發(fā),靈性涌動,課堂一派“喜人景象”!我想這應該歸功于課堂中對文本的感悟。是呀,真切的感悟就是詩意的課堂最融合孩子最詩意的心靈,“孩子是天生的詩人”!讓孩子詩意地學著,還孩子一個輕松的、詩意般的課堂!
4 、不足:如果學生課前讀熟,就可贏得更多的時間。
【《珍珠泉》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珍珠泉教學反思02-11
《珍珠泉》教學反思10-27
(精選)《珍珠泉》教學反思07-07
(熱門)《珍珠泉》教學反思07-06
(推薦)《珍珠泉》教學反思07-06
《珍珠泉》教學反思【精】07-07
【優(yōu)】《珍珠泉》教學反思07-07
珍珠泉教學反思15篇02-19
珍珠泉教學反思(15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