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踩高蹺教案及教學反思

踩高蹺教案及教學反思

時間:2024-01-17 18:29:56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踩高蹺教案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踩高蹺教案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踩高蹺教案及教學反思

踩高蹺教案及教學反思1

  小班游戲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踩高蹺》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的平衡能力和協(xié)調能力。

  2.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和勇氣。

  3.培養(yǎng)幼兒的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準備:

  1.高蹺。

  2.平地。

  3.指導教師。

  教學過程:

  1.介紹游戲規(guī)則。

  指導教師先向幼兒介紹游戲規(guī)則,讓幼兒了解游戲的目的和規(guī)則,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2.練習基本動作。

  指導教師讓幼兒先在平地上練習基本動作,如步伐、平衡等,為后面的高蹺練習做好準備。

  3.練習踩高蹺。

  指導教師將高蹺分發(fā)給幼兒,讓幼兒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練習踩高蹺,培養(yǎng)幼兒的.平衡能力和協(xié)調能力。

  4.比賽環(huán)節(jié)。

  將幼兒分成小組,進行比賽。每個小組的成員輪流踩高蹺,比賽時間為兩分鐘。比賽結束后,獲勝小組可以得到獎勵。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游戲,幼兒們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精神。在游戲中,幼兒們互相幫助、鼓勵,充分展現(xiàn)了他們的自信和勇氣。同時,這次游戲也讓幼兒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加強游戲的設計和安排,讓幼兒在游戲中得到更多的鍛煉和成長。

踩高蹺教案及教學反思2

  活動目標:

  1、愿意參與體育游戲,體驗與小朋友和老師互動的樂趣。

  2、在高蹺上進行各種活動,能保持平衡,提高平衡能力及動作的協(xié)調性。

  3、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

  4、商討游戲規(guī)則,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每人一副高蹺

  活動過程:

  1、老師教授踩高蹺要領,示范踩高蹺的動作。

  2、幼兒每人取一副高蹺,;本文分散站在場地上,自由嘗試踩高蹺。

  3、老師指導個別幼兒正確的踩高蹺方法。

  4、熟練的幼兒可以兩兩踩高蹺比賽。

  5、小結游戲情況,老師帶領幼兒做放松動作,游戲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的主題是“利用情境貫穿游戲活動,引領幼兒體驗體育游戲之快樂”雖然孩子在游戲中足夠體驗了一把快樂,而且活動氛圍很濃郁,幼兒的積極性也很高。但是活動中教師還可以再深刻地思考如何把情境更深入到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去。

  幼兒本身就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在體育游戲的比賽環(huán)節(jié)中體現(xiàn)地更加明顯。教師這時候要利用情境來想辦法設計適合所有幼兒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比如可以根據(jù)幼兒的能力讓他們有自主的選擇權,不是所有的幼兒都必需沿著這條跑道踩完全程。能力強的幼兒可以挑戰(zhàn),而能力弱的幼兒可以選擇近點的目標。這樣一來,在同一層次上的幼兒進行比賽才算得上是公平競爭。

  教學中的活動細節(jié)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關注到每一個幼兒,每一個細節(jié)。活動中開小火車的環(huán)節(jié),高蹺是否先拿在手上,繩子事先要卷起來,以免甩到其他幼兒。在自由練習的部分,教師要注意規(guī)定幼兒練習的場地,不要讓幼兒離開教師的視線范圍。在比賽中男、女的人數(shù)及混合等都要注意,因為比賽也要顯示出公平的原理。

  在活動開展前我和幼兒一起踩過高蹺,讓他們自由地練習過,能力強的幼兒很快接受了,而能力弱的幼兒則需要老師幫忙。教師在課余時間讓幼兒自由練習是完全不夠的,還可以滲透在晨間活動,或者在家里和爸爸媽媽一起踩高蹺比賽。因為本次教學活動主要是以比賽為主,所以活動前的練習非常重要,也非常地必要。

踩高蹺教案及教學反思3

  活動目標:

  1、能踩著高蹺往前走,保持身體平衡。

  2、提高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

  3、培養(yǎng)幼兒對傳統(tǒng)踩高蹺活動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5、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正確對待輸贏,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活動準備:

  高蹺、小獎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1、隊列隊形練習。

  (1)聽口令由一路縱隊走成圓形隊,聽信號跑、走交替,原地踏步走。

  (2)聽口令切段分隊走成六路縱隊。

  2、游戲:和我做相反

  1、教師簡單介紹游戲的玩法,如我向前,你向后;我往左,你往右。

  小朋友老師今天想看看我們班哪個小朋友的反應能力更快,我說向前你們就要向后,我說向左你們就要向右,看看哪個小朋友對的次數(shù)多。

  3、教師發(fā)令幼兒集體游戲。

  表揚沒有做錯的小朋友。

  二、探索踩高蹺

  1、分發(fā)高蹺,請幼兒自由練習踩高蹺。(請幼兒自由練習嘗試怎樣才能走得又快又穩(wěn)。)

  老師今天帶來了高蹺,現(xiàn)在請小朋友自由練習,看看哪個小朋友能走的.又快又穩(wěn),而且不會掉下來。

  2、請個別走得穩(wěn)的幼兒示范,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動作要領。

  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樣走的又快又穩(wěn),而且不會掉下來。小朋友一定要認真仔細。

  教師小結:用腳底中心踩在高蹺上雙手要拉直繩子,眼睛向前看,這樣我們就能走的又快有穩(wěn)。我們掌握了這個要點,我們再來走走。

  3、幼兒再次分散練習,教師指導個別幼兒。

  三、游戲:我是小小雜技員

  1、介紹玩法及規(guī)則:幼兒分六路縱隊站好,在每組的前方10米處放一張椅子。每位幼兒需腳踩 高蹺走到椅子處,繞過椅子走回來,將高蹺給下一位幼兒繼續(xù)游戲。途中若從高蹺上落下,應立即在落下處站上去,繼續(xù)進行。

  2、評選走得又穩(wěn)又快的幼兒為優(yōu)秀雜技員,并發(fā)放小獎品。

  3、讓幼兒分組比賽。

  現(xiàn)在我們一起比賽,看看哪組的小朋友最先走完。

  4、組織幼兒進行比賽活動。

  四、放松活動

  1、幼兒自由地在場地上捏捏腿,做放松活動

  2、整理好高蹺。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所選內容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的準備過程中,自制高蹺激發(fā)了幼兒參與運動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產(chǎn)生了強烈的探索欲望,活動圍繞目標層層遞進;幼兒注意力集中,主動挑戰(zhàn)自我。最后,讓幼兒合作送小動物回家,在成功的喜悅中結束整個活動,有利于消除幼兒身體的疲勞,也有利于幼兒的發(fā)展。整個活動中,幼兒的運動量和運動密度都比較適宜。

踩高蹺教案及教學反思4

  活動目標

  1。大膽運用高蹺進行各種體育鍛煉,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

  2。促進平衡、彈跳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

  活動準備

  1。幼兒園器材高蹺每人一副;

  2。劃出足夠的場地,確保幼兒足夠的活動空間;

  活動過程

  1、講解玩法

  兩只腳踩在高蹺上,兩手分別抓住固定在高蹺上的繩子,雙腳交替往前走。請個別走得穩(wěn)的幼兒示范,引導其他幼兒發(fā)現(xiàn)并掌握動作要領:用腳底中心踩在高蹺上,雙手要拉直繩子,眼睛向前看。

  2。自由玩高蹺。

  幼兒自由探索高蹺的玩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與幾個小朋友一塊玩,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玩法。創(chuàng)造出高蹺的多種玩法,教師還可以請個別幼兒演示,并鼓勵其他幼兒嘗試這種玩法。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的主題是“利用情境貫穿游戲活動,引領幼兒體驗體育游戲之快樂”雖然孩子在游戲中足夠體驗了一把快樂,而且活動氛圍很濃郁,幼兒的積極性也很高。但是活動中教師還可以再深刻地思考如何把情境更深入到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去。

  幼兒本身就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在體育游戲的比賽環(huán)節(jié)中體現(xiàn)地更加明顯。教師這時候要利用情境來想辦法設計適合所有幼兒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比如可以根據(jù)幼兒的能力讓他們有自主的選擇權,不是所有的幼兒都必需沿著這條跑道踩完全程。能力強的幼兒可以挑戰(zhàn),而能力弱的幼兒可以選擇近點的目標。這樣一來,在同一層次上的幼兒進行比賽才算得上是公平競爭。

  教學中的活動細節(jié)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關注到每一個幼兒,每一個細節(jié);顒又虚_小火車的環(huán)節(jié),高蹺是否先拿在手上,繩子事先要卷起來,以免甩到其他幼兒。在自由練習的部分,教師要注意規(guī)定幼兒練習的場地,不要讓幼兒離開教師的'視線范圍。在比賽中男、女的人數(shù)及混合等都要注意,因為比賽也要顯示出公平的原理。

  在活動開展前我和幼兒一起踩過高蹺,讓他們自由地練習過,能力強的幼兒很快接受了,而能力弱的幼兒則需要老師幫忙。教師在課余時間讓幼兒自由練習是完全不夠的,還可以滲透在晨間活動,或者在家里和爸爸媽媽一起踩高蹺比賽。因為本次教學活動主要是以比賽為主,所以活動前的練習非常重要,也非常地必要。

踩高蹺教案及教學反思5

  一握,指的是踩高蹺時高蹺的握法。

  通常情況下高蹺的握法有兩種,一種是手臂與地面平行,與高蹺垂直的握法,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握法不太容易控制高蹺與地面的角度,容易向前或者向后傾斜。因而我向學生建議的是第二種,手臂與地面垂直,緊貼高蹺的.握法。

  二下,指的是高蹺的下法。

  著重強調的是安全的因素,很多學生在踩高蹺的時候或者因為身體失衡掉下,或者因為玩了一段時間以后第二個同學要接上,所以在下高蹺的時候往往是一扔了之,這樣的做法既容易在下高蹺時自己摔倒,又容易傷到邊上幫助或者圍觀的同學。因此,在這一條上我著重強調在下高蹺要求雙手握住高蹺,雙腳向前,或者向后落地,落地后將高蹺交與下一同學。

  三幫助,保護與幫助是踩高蹺教學中必講的一個內容。

  但是如何既能夠保護同伴的安全,又能夠讓他盡快的以自己的能力來獨立完成,做到放而不松呢。我經(jīng)過考慮,將保護與幫助的學生定為兩人,一人一邊,在同伴上高蹺時兩人雙手握緊高蹺的上端,而在同伴開始移動高蹺時,雙手的動作從緊握變成雙手手指成環(huán)形,將高蹺的上端環(huán)繞在一定的區(qū)域里面。這樣就能盡量減少對踩高蹺同伴動作的干擾,從而讓其盡快獨立完成踩高蹺動作

  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經(jīng)過20分鐘左右的分組學習以后,大約50%的學生能夠獨立完成踩高蹺的動作。

【踩高蹺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班游戲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踩高蹺》09-29

踩高蹺教案03-24

《踩高蹺》教案04-07

中班教案《踩高蹺》06-25

踩高蹺游戲的教案02-24

《踩高蹺》教案(15篇)03-30

《踩高蹺》教案15篇05-31

中班健康踩高蹺教案09-19

大班數(shù)學踩高蹺教案04-01

大班健康活動教案:《踩高蹺》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