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音樂課教學反思

音樂課教學反思

時間:2024-05-29 09:40:14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音樂課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音樂課教學反思 ,歡迎大家分享。

音樂課教學反思

音樂課教學反思 1

  《乃呦乃》一課的教學實踐,從整節(jié)課的效果來看,學生能在動中體驗音的高低,明確三者之間的`音高關系,再通過唱歌曲、找位置、編創(chuàng)等方式來加深鞏固,在課堂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現(xiàn)、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音樂課教學反思 2

  (一)一年級新生的音樂課堂常規(guī)訓練

  一年級新生剛進入學校,各科老師都要對同學進行課堂學習的常規(guī)訓練,音樂課也不例外。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能有計劃地對同學進行音樂課的常規(guī)訓練,對以后上好音樂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音樂課的常規(guī)訓練重點在于要對同學的站、坐、行、排隊、分組、進出教室的訓練,又要把這些訓練放在音樂中進行,讓同學在濃濃的音樂氛圍中輕松愉快的、有秩序地完成相關動作。如:聽音樂進教室;用上行和下行的音階表示起立和坐下;用歌聲師生問好;用一小段輕快的音樂讓同學分組進行編創(chuàng)或扮演等等。這樣的訓練,讓同學在整個音樂課堂教學都在音樂中進行,既體現(xiàn)了音樂的語言性又突出音樂課的特點。

  (二)師生合作 一起參與

  小學音樂教學是通過師生情感的投入,心靈的感悟來達成教學目標的,若不能確保同學具有好心情、好情緒、就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對于同學正在參與的音樂活動,教師不應是局外人、旁觀者、而應把自身置身于音樂活動中,把一切“教”的活動落實在“學”的活動中,有心做小朋友們的帶頭人和伙伴。讓同學對教師發(fā)生親近感、認同感。樂于接受教師的指導,使同學敢想、敢說、敢做。從而讓同學發(fā)揮出最大的潛能。如:二年級的扮演課《小烏鴉愛媽媽》,我以滿腔的熱情參與到扮演中去,先是扮演了烏鴉媽媽,全班的同學都是我的小朋友小烏鴉;然后我再請一同學扮演烏鴉媽媽,我和其余的'同學扮演小烏鴉。整節(jié)課都是師生同演,同學的情緒放松了,課堂充溢了生氣,師生感情增進了,讓同學在歡快的氣氛中感受了教育。

  (三)重視音樂課中的“聽”

  音樂是一種感官藝術,在音樂課中,一定要抓住和突出音樂中的“聽”的重要功能,同學聽多了、耳熟了,自然就會唱了。我上課通常采取幾種“聽”的方法:一、拍節(jié)奏法。即讓同學和著音樂拍擊節(jié)奏,這樣有利于同學掌握歌曲的節(jié)奏。二、口令法。即在聽歌曲時,教師根據(jù)樂曲的情緒給予各種口令,讓同學和著音樂做舉手、踏步、轉身等動作,這通常以樂段為單位。三、閉目法。此法能消除視覺上的干擾,集中注意力,使同學全神貫注的傾聽音樂,用心去感受音樂,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于旋律優(yōu)美的歌曲欣賞課。音樂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多樣的“聽”的形式,同學在聽時就不會覺得枯燥單調,在和諧、平等、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學會新歌。

音樂課教學反思 3

  識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就象學語文一樣要會讀一篇文章就必須先學識字。學生要會唱簡譜,同樣先要學識譜。對于音樂識譜教學,本人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從聽覺訓練入手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于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學識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yǎng)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重視“聽”的教學,強化“聽”的功能。當學生進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讓學生有個無意識印象,但這種欣賞教師是有意指導,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輔墊,而這時學生卻在無意中學會傾聽。在真正要學習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賞,這屬于誘導性的欣賞,啟發(fā)學生:聽到歌曲是什么情緒的?你聽了有什么感受?……誘發(fā)學生聯(lián)想,指導學生欣賞,從而對歌曲的情緒、節(jié)奏、表現(xiàn)的內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時旋律、節(jié)奏,在學生腦中有一定印象,起來了熟悉旋律等作用。

  二、利用創(chuàng)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

  創(chuàng)造性能力培養(yǎng)應該貫穿于音樂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整個過程。識譜教學中的各項內容和能力培養(yǎng),都應該以即興活動的形式給學生機會,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節(jié)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在即興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敏銳聽覺、迅速反應、富有表現(xiàn)力的節(jié)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xiàn)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以教六年級學生唱,《星星和燈光》為例。由于這首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歌特點,所以在學唱新歌之前,我把歌曲中的主音572編成一些旋律小片斷讓學生練唱,唱熟這些片斷旋律后,把這些片斷與歌曲旋律進行比較分析。然后再讓大家來聽一聽,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這樣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也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新的課程標準讓我們一改以前依靠灌輸,偏重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傳承式教學,取而帶之的是一種綜合知識的運用和注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在音樂識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需要充分發(fā)揮和調動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主動走入音樂中去尋找,探索和創(chuàng)造,在美妙的音樂中挖掘自己的潛力,培養(yǎng)并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審美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音樂課教學反思 4

  《火車開啦》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歌曲教學曲目,本節(jié)課《火車開啦》是一首活潑、歡快的匈牙利兒童歌曲。全曲為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2/4拍,大調式,歌詞簡練通俗,采用模聲手法,生動的模仿了火車開始的聲音效果。通過學唱歌曲和學做"開火車"游戲,培養(yǎng)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的協(xié)調性,同時也可以引起學生對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種聲音的關注。

  本節(jié)課我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音樂中學習歌曲的模式,巧妙地創(chuàng)設了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

  在上課一開始,我采用創(chuàng)設與本節(jié)課相宜的環(huán)境,以《火車波爾卡》為音樂背景,吸引學生積極參加音樂實踐活動,從中感受開火車的氣氛,在歡快的音樂聲中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在深入體驗環(huán)節(jié),學生們通過聆聽模仿火車的`各種聲音,深入體驗各種音樂游戲,為接下來的歌曲教學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在教唱環(huán)節(jié),從聆聽,體驗到示范,在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由深入淺的理解歌曲,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讓學生真正體驗到了音樂帶來的愉悅。

  在打擊樂創(chuàng)編和表演環(huán)節(jié),我采用學生自制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充分考慮到孩子的認知水平,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激發(fā)了孩子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團體意識,通過展示學生能夠完整地為歌曲進行伴奏,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音樂課教學反思 5

  人文精神,是指一種對于人的關注的思想,一種追求人生真諦的理性態(tài)度。即所謂關注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關懷人的自由與平等,以及關懷人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和諧等。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存在著一以貫之的人文精神,即以人為核心,融天地萬物與人為一體,把人的倫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與超越放在首位。

  音樂課程是一種人文課程。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在淡化知識、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生活態(tài)度,對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識和價值取向,以及寬容樂觀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新課程從人文教育觀出發(fā),體現(xiàn)鮮明的人文精神,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從而使音樂學習變得更簡便,更活潑多樣;更密切地聯(lián)系個人成長環(huán)境,聯(lián)系學習音樂經(jīng)驗,吸取人類歷史文化營養(yǎng),緊密聯(lián)系人類生活、人類情感、人類文化。在實際教育教學中,能夠從以下幾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主義精神。

  一、聯(lián)系實際,體驗生活的樂趣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學生經(jīng)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體驗來自生活的情感和樂趣,表達自我的想法和感受。音樂新課程正是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線索來組織學生音樂學習的。音樂教學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的音樂,把自我的生活體驗感受和音樂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嘗試用自我喜歡的音樂方式表達自我的體驗和感受,將自我對生活和音樂的理解融于一體。新課程從實際出發(fā),并聯(lián)系學生的心理、生理發(fā)展的特點,教材貼近生活,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如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即要在新環(huán)境下與教師接觸,學會與新同學友好相處。僅有教師和新朋友間的友愛、溫暖,才會使他們有安全感,對新團體的依附感,才會對其他的環(huán)境、學習任務產(chǎn)生感情和興趣。所以,在教材的第一單元中設計了“好朋友”的主題。在“游戲”單元中,創(chuàng)設多樣的“玩法”,挖掘“一齊玩”的內涵,使學生從自我中心走向與他人共處。讓學生經(jīng)過對游戲的參與交流,模仿和表現(xiàn),使學生表達自我的情感和愿望。學生在活動中經(jīng)過交流,體驗團體游戲的樂趣,懂得相互欣賞和共同分享,既體現(xiàn)了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又貼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

  二、注重情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

  音樂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chuàng)造表現(xiàn),任何音樂表現(xiàn)形式都包含著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學生經(jīng)過音樂與自我情感生活的連接和相互作用,學習用音樂的方式表達和交流,從而獲得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交流本事,到達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音樂教學中,人文主題與知識技能的關系是統(tǒng)領與被統(tǒng)領的關系。音樂課程要求把知識技能的學習同音樂本事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構成有機的結合。其中異常重要的是知識技能僅有在情感的激發(fā)下才能夠成為智慧。音樂教育到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藝術的本質、特征。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失掉了情感,藝術也無從談起。在音樂課程的教學總,僅有讓情感得到充分的體驗、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觸到音樂的本質,也才能讓學生領會和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如新課程中《讓我們手拉手》、《一對好朋友》等歌曲,引導學生表現(xiàn)他們豐富、趣味的生活,反映他們的.內心感受,學會同學之間互諒互讓,珍惜友情,共享歡樂。

  三、經(jīng)過多學科的整和,促進智能的發(fā)展

  音樂的學習,除了音樂課之外,更應當滲透到其他學科之中進行。一方面,音樂活動本身離不開其他智能的支撐。例如,聆聽音樂需要自我身心智能,作曲需要邏輯智能及空間智能。指揮和演奏音樂離不開身體智能和人際智能等。另一方面,融入在其他學科學習中的音樂活動,具有鮮明的形式和豐富的資料,使學生有了更多的接觸和深入理解音樂會的機會,尤其能夠使本事特長不一樣的學生都有可能在自我的優(yōu)勢領域內增強對音樂的興趣,促進自身各方面智能的發(fā)展。例如,一位語言朗讀本事很強而音樂本事平平的學生,在音樂課上可能沒有什么表現(xiàn)的機會,熱情也不高,但在語文課參加配樂朗讀卻十分進取,學習的效果也相當?shù)牟诲e。有些在音樂上有突出本事的學生,可能在對其他學科上做出自我的貢獻而加強對那些學科的興趣。在各科教學中,選擇適宜的音樂,表達各種情緒,使人得到放松。從而使音樂與其他學科的整和,發(fā)揮出獨特的作用。

  四、了解不一樣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

  音樂記錄再現(xiàn)了人類文化和思想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經(jīng)過音樂和文化的連接,能夠更深刻的了解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風俗人情各不相同。音樂教學經(jīng)過觀看或聆聽中外音樂作品,了解不一樣民族、不一樣風格音樂的特點,尊重各地不一樣的文化。如在“過新年”的設計中,可在聆聽和感受《小拜年》、《窗花舞》的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自我明白的不一樣地區(qū)過年的情景,在結合花鼓調《小拜年》播放錄象,了解剪窗花、寫春聯(lián)、帖門福、扭秧歌等相關風俗,讓學生感受中國年文化的無窮情趣,培養(yǎng)學生愛家、愛祖國的人文意識。

  五、加強藝術修養(yǎng),提高審美素質

  藝術修養(yǎng)是一個人審美素質的主體部分,是衡量一個人審美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藝術修養(yǎng)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個人人格素質與生活質量的高低。一個有較高藝術修養(yǎng)的人,能夠主動的、充分的使其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協(xié)調共處,使其心理結構的多個方面得到較好的發(fā)展和完善。藝術修養(yǎng)高的人還能更好的洞察、感悟、理解人類的生活本質,能夠以審美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從現(xiàn)實生活中獲得超功利的審美情感體驗。作為審美教育的音樂教育,其目的就是讓人們享審美體驗所獲得的那份情感,這種快感也就是人們在更充分的理解人類的本質后所得到的快感。由于具備必須審美素質的人才有可能獲得審美體驗,所以,藝術教育的任務和使命便理所當然的是“提高每個人在他一生發(fā)展的每個階段的審美素質”。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認為,在現(xiàn)代社會里,一個生活成功的人,必然是一個不一樣程度上的“藝術家”。所以,藝術審美素質是一個現(xiàn)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

音樂課教學反思 6

  現(xiàn)在有些人認為音樂是副課,在社會中沒有太大的價值,其實不然,音樂課是當今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從很多方面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讓學生走出小學時的“枷鎖”

  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應該讓學生走出來,讓先前的那種由老師主動的教學形式逐漸走到“師生互動”的優(yōu)良教學中,使學生有話說、敢說話,讓學生不再有那種以前的恐懼感和畏懼心理。學生大部分都是處在12-15歲左右的孩子,正是充滿朝氣的階段。如果讓學生們總是覺得有一種壓力在壓著他們,那么學生們就會有一種反感心理。而作為一名音樂老師,我認為應該多鼓勵學生,經(jīng)常用“你不是最差的.、你能行、你有別人沒有的優(yōu)點”等之類的話語,真誠的去贊揚和鼓勵他們,讓學生們在教學課堂中充滿朝氣和活力。

  二、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有許多知識需要學生去親自體會和嘗試,那樣才能更深刻的去理解,例如:2/4、3/4、4/4……這些節(jié)拍的揮拍以及節(jié)奏的控制,只有學生親自去做才能知道它是如何去操作的。所以在課堂中必須讓學生多多體會和嘗試,才能更好的掌握和更容易的接受課堂教學中的知識。真正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是新世紀、新時期的教學模式

  三、教師在教學中應始終體現(xiàn)一個“活”字

  我們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輕松而靈活的學會所學的知識,而在音樂教學中更應該注意讓學生活學活用,這樣才能適應新時期教學要求和學生的需求。

  四、教師在教學中應帶領學生去更多的吸取先人的精華

  音樂的好與壞不是在自我陶醉,而是讓別人去欣賞,所以只有不斷的去欣賞那些先人的名作,逐漸去吸取他們的精華,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和水準。所以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也應該讓學生多欣賞先人名作,讓學生們去體會作品中的喜、怒、哀、樂等情感變化及讓學生體會那些音樂的價值,慢慢的去提高學生們的欣賞能力和固有的水平;同時通過去不斷欣賞不同時期的名人名段,可以陶冶學生們的情趣和擴大學生們的藝術視野。

  音樂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劑和助推劑,如果在生活中失去了音樂,就像是在生活中讓一個人從此失去了情感的體驗和變化一樣,那么會讓你感到活著是很無奈的。

音樂課教學反思 7

  ——如何提高音樂課堂合作學習的質量和效果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是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方式。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觀念,合作學習的主要活動是小組成員的合作學習活動。合作學習的展開,往往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討論的,合作學習對學生的學習和認識有積極的意義。古人云:“獨學無友,孤陋寡聞”,通過自主合作的討論,相互進行思維碰撞,語言的交流,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及音樂中隱含的情感的感悟能力,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使學生感到音樂的樂趣,也使學生更能學、會學、想學。

  思考問題:

  如何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組織好學生合作學習,提高音樂課堂合作學習的質量和效果。

  片斷回放1

  以第六冊補充歌曲《嘀哩嘀哩》為基礎我設計了音樂綜合課《春》,我的教學設計目標是以春為主線,綜合美術、詩歌、舞蹈等其他藝術形式,讓學生以音樂為基礎,運用歌、詩、舞、畫相結合的多種方式體驗感受春天,表現(xiàn)春天,從而讓學生感受不同的藝術形式對春天的美好表現(xiàn),從中體驗藝術的無窮魅力。教學過程:首先、由春天的詩導入;其次、敲春天的鼓點、學唱春天的歌;最后是請學生合作創(chuàng)編節(jié)目,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xiàn)春天贊美春天。在教學法過程中前兩個步驟都完成的非常的順利,可是到了最后一個步驟“合作學習,創(chuàng)編節(jié)目表現(xiàn)春天”出現(xiàn)了問題。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學中我給學生十分鐘的時間合作交流,請學生自由組合,進行合作創(chuàng)編。雖然在合作交流時學生能自由的選擇合作伙伴,并能積極討論,眾說紛紜,可在十分鐘后的現(xiàn)場表演中,很多同學卻還是不知所措,都說不行、不會,而且他們對這一活動表現(xiàn)不是很感興趣;還有部分學生有興趣,也創(chuàng)編出了節(jié)目,但節(jié)目質量不高,對“春”這一主題表現(xiàn)不明確。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教學效果和目標。

音樂課教學反思 8

  這節(jié)課有幾點需要注意:

  一、在練完聲后,我給孩子們播放了英國男孩Declan Galbraith的視頻歌曲《tell me why》。當男孩子唱歌時,背景中出現(xiàn)一個個衣衫襤褸的非洲兒童、破敗的家園、成人軍隊、童子軍等等,特別是孩子們眼神中透露出無盡的悲涼、渴望。孩子們看不懂歌詞,但是被男孩全身心投入的'歌聲和不斷出現(xiàn)的畫面打動了,甚至幾個孩子流出了眼淚。歌曲完后孩子們孩子們對歌曲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大家最后得出了一個結論:這些兒童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問題,歌曲十分憂傷,似在吶喊。孩子們對這段視頻過于著迷了。

  二、我在試圖突出孩子們的幸福時,展示了孩子們春游時的照片。孩子們看到了自己的照片相當興奮,討論聲此起彼伏。以至于沒有很好的聆聽背景音樂——《小小少年》。

  三、思來想去,我以上設計的兩個要點與歌曲要表達的內容前后銜接不暢。學生僅僅在感情上做了一次從悲傷到幸福的大跳躍,而沒有涉及“少年煩惱很好,隨著年齡煩惱增加”這一主題。

  四、雖然課堂任務較好完成了,但是這樣的流程安排令自己很別扭,以后再次教學時一定要重新設計教學思路。也吸取這次經(jīng)驗,避免在別的課堂內容犯同樣的錯誤。

音樂課教學反思 9

  本課的導入,我考慮到一年級學生身心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設計了豐富的內容,強調學生參與,重在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首先,讓他們回想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在《粉刷匠》音樂聲中,讓學生動手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動作表演,讓其充分表現(xiàn)自我,通過身心愉悅的活動,引出新課內容“粉刷匠”,為本課的創(chuàng)編歌詞打好鋪墊。

  聽,是感知與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也是音樂藝術時間重要的過程。我認為在課堂中,必須設計“聽”的環(huán)節(jié),分層次、有目的的讓學生聽,讓學生充分的感受音樂的美,能有效地反映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對音樂的想像和聯(lián)想。還可以培養(yǎng)良好的音樂習慣,使學生逐步積累起感受和鑒賞音樂的經(jīng)驗。我還想通過音樂的“彌散性”讓孩子們學會歌曲,因此,我讓他們聽“歌詞內容”,聽“情緒”,邊聽邊學動作。但是很失敗,因為他們在幼兒園學過同樣旋律的《粉刷匠》

音樂課教學反思 10

  以往的音樂教學,教材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無形之中,教師的教法也形成了一定的死套路。主要以教會學生課本知識為目的,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師僅僅成為向學生灌輸知識的權威。而忽視了教師應是“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泉眼”。這樣培養(yǎng)的學生缺乏能力創(chuàng)新,學生的個性得不到發(fā)展,甚至喪失了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等等。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學生的體驗、模仿、探究、合作。

  音樂教育理念的轉變新課程改革強調了“以審美為核心”,提出了“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提供學科綜合”等新的教育理念。音樂教育的重心正從單純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播,轉向注重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培養(yǎng),注重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的形成,以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

  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把感情、態(tài)度、與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

  原大綱突出音樂學科特點,強調按音樂學科的知識結構體系進行教學,使學生掌握音樂知識,新《標準》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應以審美為核心。它淡化了傳統(tǒng)教育中那種單一的知識傳遞過程,強調音樂課應是師生共同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yǎng)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音樂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沒有想象的人生是蒼白的人生,沒有想象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中學生和小學生正處富于想象的年齡,用音樂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使他們以審美的態(tài)度感悟人生,認識社會,進而養(yǎng)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是我們音樂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

  2、培養(yǎng)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愛迪生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彪x開了對音樂的興趣和感情,就達不到音樂教育的目的。只有當學生對音樂懷有濃厚的興趣時,在他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才能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進而主動地、不怕困難地學習音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營造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被一種愉快和諧的氣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勵,使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很好的激發(fā)。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愉悅感受和積極參與為出發(fā)點,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修養(yǎng)為目的的基本素質教育。通過審美實踐,純潔和豐富情感、美化心靈、完善人格,是美育的基本功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xiàn)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努力揭示音樂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積極參與、主動提問,這些方式都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4、培養(yǎng)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我國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古今中外的音樂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各時期的著名音樂家及其音樂作品以及各民族、民間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浩瀚無垠。這給我們的'音樂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他們通過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贊美和歌頌,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尊重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yǎng)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同一部音樂作品,識譜的人可以欣賞;不識譜的人也可以欣賞;本國的人可以欣賞;外國的人也可以欣賞。它可以超越種族、語言、信仰的界限,與人類的心靈發(fā)生碰撞,產(chǎn)生共鳴。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感知音樂中的情感,從而去激發(fā)他熱愛音樂的情境。

  (二)把“過程與方法”設為課程目標之一。

  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中,教學過程與方法是實現(xiàn)教學目的的手段。從教學過程講是“重結論,輕過程”,從學習角度將是“重學會、學好,輕會學、好學”。而新《課標》站在“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角度,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應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心理特點,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從音樂本質來看,他具有愉悅性特點。人們通過聽覺產(chǎn)生一種“審美情趣”。

  新課程的實施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對于有心的教師來說,教學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

音樂課教學反思 11

  一、學會"聽"音樂

  二三年級小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于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事物。給學生多聽的機會,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簡譜的概念。并利用創(chuàng)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創(chuàng)造性能力培養(yǎng)應該貫穿于音樂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整個過程。識譜教學中的各項內容和能力培養(yǎng),都應該以即興活動的形式給學生機會,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節(jié)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在即興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敏銳聽覺、迅速反應、富有表現(xiàn)力的節(jié)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xiàn)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二、表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性好動。利用他們這一特點,把表演融入教學,增加課堂情趣,無形中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達到育人目的。在音樂活動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設計活動內容。如《白雪公主的小馬車》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兒童歌曲,歌詞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對童話故事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教學中,有個小朋友說:“老師我想把歌詞內容改一改,因為快到圣誕節(jié)了,我想把白雪公主改成圣誕老人,行嗎?我還能畫給大家看呢。”聽了孩子真誠而幼稚的話語,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畫一畫、改一改!庇谑牵n堂氣氛活躍了,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組,紛紛當起了小小音樂家,畫的畫、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學生情緒達到了極點。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敢干對已有知識提出質疑和修改,從而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三、電教滲透直觀表達,引起學生興趣

  根據(jù)小學生好奇性強。對生動、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強,在感知時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的心理特點,利用電教聲、光、圖、色俱佳的優(yōu)點新授,有時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課教學時,學生聽了兩遍錄音范唱便會了,但絕大多數(shù)是面無表情地唱。我便運用電教啟發(fā)他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你們騎過馬嗎?誰說說騎馬時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來勁了,騎過馬的同學紛紛舉手回答,我又說:“老師今天帶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導游,小朋友扮游客、當小騎兵,在教室里揚起馬鞭騎著“大馬”,邊玩邊唱剛學過的歌曲,同學們個個情緒飽滿,興奮異常。歌聲中充滿了情感,洋溢著美的色彩。

  四、打擊樂器進課堂

  我感覺使用打擊樂器很簡單,其實對于孩子們來說要想運用的自如并不是很簡單的事,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訓練,使學生一步步的提高。

音樂課教學反思 12

  《唱給媽媽的搖籃曲》由四個樂句構成,曲調優(yōu)美、抒情。歌詞寓意深刻,它通過一個平日的生活側面,生動地描繪了孩子對媽媽的一片深情和孝順之心。

  為了充分表達孩子對媽媽的深愛之情,上節(jié)課學會歌曲后我就布置了一項實踐活動--回去后,把《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唱給媽媽聽,并讓媽媽做評價,這節(jié)課反饋。孩子們都非常認真地完成了活動,反饋也不錯。有的媽媽說:唱得不錯,還需努力;有的還說:聽過孩子唱給我的歌,非常感動,孩子懂事了,真的長大了。有的家長聽了孩子唱的歌后,都留下了眼淚。到這里,這個環(huán)節(jié)應該結束了,這時一個孩子小聲地問了一句:“老師,你給你媽媽唱這首歌聽了嗎?”我一下愣住了,教室里也安靜極了,當我回過神后,趕緊回答說:“我很幸運,我的老母親已經(jīng)93歲的高齡了,本周末回老家我也把這首歌唱給她老人家聽”。話音剛落,孩子們不約而同的鼓起掌來,掌聲剛停,又有一個孩子問:“老師,是不是你經(jīng)常唱歌給你媽媽聽,所以她才這么高壽啊”!我連忙點頭說:“是,是,是”!這時,我的心跳加速,臉頰發(fā)熱,我真的愧對我的老母親和學生們對我的期盼。

  課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是啊,我工作快30年了,從來沒有唱歌給我的父母親聽過,老父親是聽不到了,但我有機會唱給老母親聽。感謝孩子們的提醒,我也能夠為我的媽媽唱首歌。

音樂課教學反思 13

  本課是一節(jié)音樂欣賞課,圍繞歌曲《三只小豬》來展開。《三只小豬》是美國迪斯尼的同名動畫片的主題曲,一部分小朋友對這部動畫片有所了解,但認真聽賞主題歌,可能還是第一次,尤其是聽中文演唱的主題歌。因此,我直接用動畫片片段導入新課,從孩子的心理出發(fā)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同時吸引看過動畫片的學生積極參與互動?紤]到歌曲本身就具有鮮明的情節(jié)性,在欣賞的過程中,我將動畫片的分成兩部分介紹個孩子們,將故事情節(jié)與聆聽音樂相結合。在聽賞兩遍歌曲,會唱其中主要的歌詞后,再把第二部分,也就是三只小豬戰(zhàn)勝大灰狼的那部分片段請學生觀看。這樣避免了學生先看過動畫片,知道了情節(jié),就不注意聆聽歌曲、不積極思考的`情形,讓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有深入的了解和記憶。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和正確的聽賞方法,讓他們從小學會聽歌曲要聽內涵。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采用的是緊扣音樂情感漸漸深入的方法,初聽體驗情緒,復聽了解情節(jié),再聽深化情感共鳴,表演環(huán)節(jié)更是進一步深化情感體驗,表達情感、再現(xiàn)情感的過程。在欣賞動畫片、講述故事的時候,我讓音樂輕聲循環(huán),為的是加深學生對音樂的體驗。在教學中,我考慮到低年級學生好表現(xiàn)、喜愛發(fā)言的特點,在初聽、復聽、完整聽賞、表演評價等環(huán)節(jié)都留有學生發(fā)言和師生共同討論的時間,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自主探索問題。在觀看“大戰(zhàn)大灰狼”片段時,因為時間比較長,我一改以往一味看電視的形式,設計了無聲播放,教師講故事的方案,讓教師在充分展示自己的時候,把故事演繹得更加精彩,同時和學生之間能夠更好地互動,引發(fā)學生的強烈共鳴。

音樂課教學反思 14

  有這樣一種設想:以往的音樂測試太過于注重形式,讓一些學生認為,音樂課只要唱好幾首歌,不用學習音樂知識或技能就能取得好成績。所以我想這樣的考試不能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那么我們可以將考試形式變化一下,如果采取不同形式、不同內容、不同方法的音樂測試,將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1、歌曲演唱:

  利用卡拉OK進行演唱。要求每人選一首最熱愛、最熟悉的歌曲到講臺上面對全體同學唱。

  2、自由表演:

  (1)有舞蹈特長的學生可選所學課本中的內容,跳一段舞蹈;

 。2)自編自演;

  3、聆聽:

 。1)放樂曲片段,讓學生說出歌曲名稱,并說說自己的心情;

 。2)邊聽歌曲邊憑感覺打節(jié)拍。

  4、器樂:

 。1)選出幾種打擊樂器,讓若干學生自由組合為歌唱的`學生打節(jié)奏。

  (2)學器樂的學生,可單獨演奏樂曲。

  以上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測試,有力地調動了他們的思維和參與,考出了學生平時真正的能力和水平。這樣學生們不再追究自己分數(shù)多少,而是著重自己參與的內容。

音樂課教學反思 15

  前不久,我聽了一堂小學二年級的音樂課。主講的是位青年教師,在講臺上也很投入,無論在音樂的把握方面,還是在運用語言情感交流方面,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面面俱到,同時也注意了教法的合理運用。唯一使人感到美中不足的是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

  分析這堂課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觀念沒有更新,是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學,陳舊、保守的教學模式,其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第一,過分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把課堂當“講堂”,以自我為中心。例如:從導入課題到教授歌曲,這位教師幾乎一直都是自己在講、在唱,手忙腳亂,偶有提問,也是走走過場,流于形式,完全把學生當成了自己完成教學任務的工具。

  第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而是只顧自己完成教學的步驟,及教學環(huán)節(jié)。例如:在學習歌曲時,把結尾一個音四分音符的`時值,學生把它唱成二分音符的時值,老師也沒有及時糾正,而是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這樣,勢必導致教與學的脫節(jié)。

  第三,沒有注重“師生交往”的教學過程。課堂教學就感到是流于形式。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協(xié)調,所以沒有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情感的環(huán)境的教學活動手段和發(fā)揮“交住”的作用,也就導致了學生的主體性不如何真正發(fā)揮呢?更談不上素質教育的實施與提高。

  那么,如何避免教學中教與學的脫節(jié)呢?

  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是時代的發(fā)展和音樂教育實踐的要求,才能適應現(xiàn)實的需要,教學改革的目的明確,才能促進素質教育的提高。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兩個基本點: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具有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能夠全面發(fā)展學生的關鍵是落實到課堂教學上。學生雖為教學的對象,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和思維,有主觀能動性,且每個學生的素質和個性各有差異,教師傳授的知識必須通過學生自身的活動才能被轉化吸收。把學生的情感的體驗與理驗相結合。從另一個角度講,如果學生不愿意學,教師講得再好也是無用的,因此,課堂教學中的一切活動都應該始終圍繞學生來進行。

  其次,樹立學生是學習主體的觀念,要和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相結合,“教師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學生怎樣學”。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除了讓學生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萌發(fā)對音樂的興趣與愛好,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通過聽、唱、做、操作,帶有情感的基礎,有韻味表達思想感情。初步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對音樂的感知和情感反應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真正做到學生能高度參與教師的教學中來,要變灌輸式教學為啟發(fā)式教學,在教學中真正和學生交流起來,使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落實在參與性和創(chuàng)造性上面來。

  另外,教師還要全面了解學生,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作出準確的估計,特別是他們的知識水平和智力水平,只有在了解清楚的情況下,教學才有針對性,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優(yōu)選教法,使教學效果有顯著的起色。

  如果做到了以上的幾點,那么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才能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在教學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音樂課教學反思 】相關文章:

音樂課教學反思09-17

音樂課的教學反思02-13

音樂課后教學反思02-24

音樂課的教學反思05-17

音樂課教學反思【薦】06-15

(熱門)音樂課教學反思07-05

(優(yōu)秀)音樂課教學反思07-08

【熱】音樂課教學反思03-16

【精】音樂課教學反思03-16

【熱門】音樂課教學反思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