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反思1
一、日常生活管理上的“保守型”
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必須規(guī)規(guī)矩矩,老老實實,走路、吃飯、做操要排隊,而且要求排得整齊,把時間都浪費在整理隊形上,把孩子當作任意擺布的“玩具娃娃”。
在一些場合要求孩子排隊以避免發(fā)生意外事故,培養(yǎng)孩子講秩序、守紀律的良好習慣是必要的,但如果我們事事都以排隊來管理孩子,甚至不惜在排隊上花費那么多精力,實在沒有必要。好動是幼兒的天性,不讓孩子動是對孩子的一種懲罰,如果企圖動輒以排隊來約束他們的話,只能適得其反,不僅孩子之間動手動腳發(fā)生攻擊性行為,而且他們會對我們的管理方式表示不滿和抗議,日久就會厭惡幼兒園的活動,甚至會出現(xiàn)破壞性行為。
二、玩具的管理是“保守”的或“封閉”的
幼兒園的玩具本來是為孩子們準備的,但由于這種管理方式,玩具卻成了幼兒園的擺設,有些玩具并不是為了給孩子玩,而是為了裝飾活動室或給外人看才購置的。有的教師只允許幼兒在固定的、有組織的活動時才能玩玩具。有的孩子在幼兒園里一整天也玩不到玩具,這倒不是幼兒園里沒有玩具,而是不給幼兒玩的機會,實在令人痛心。
三、幼兒園教學管理上存在若“保守”的做法
如上手工課,木來是讓孩子動手操作,發(fā)達手部肌肉,培養(yǎng)操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但老師首先強調的卻是“坐好”、“不要動”、“把手拿下去”。又如上語言課,通過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語言交往來學習語言,但有的教師以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為理由,禁止幼兒之間的交往,強調“都坐好,不要說話了”。這樣,不僅挫傷了幼兒本來很高的積極性,而且干擾和打斷了幼兒活躍的思維活動。
另外,上課時間普遍比較長,甚至不分課的內容、類型搞“一刀切”,也是幼兒園教學管理的“保守”表現(xiàn)。如在幼兒園大班,美工課是半小時,音樂課是半小時,語言課、計算課也是半小時。幼兒園的教學管理應是靈活多樣、因勢利導,方式方法上是如此,時間上也應如此,孩子有興趣則長,沒興趣則短,或許改而從事其它活動對幼兒更有意義。
四、幼兒的游戲管理存在著同樣的問題
游戲活動從場地上分室內、室外游戲兩種,室內游戲主要有操作性游戲、角色游戲、表演游戲等,室外游戲主要是體育游戲和自由游戲。有些教師為了好管理,不分場地大小、幼兒的多少,要求幼兒在同一時間在同一場地做同一種游戲。
結果,孩子們在游戲時,常常因為玩具的分配、角色的分配及游戲過程中的相互干擾而發(fā)生矛盾。所以,我們應該改變這種“保守”的做法,實行“開放型”管理,允許幼兒依自己的興趣在同一時間不同場地做不同的游戲,即一個班可在室內進行不同的游戲,在室外進行不同的游戲,或一部分幼兒在室內活動,一部分幼兒在室外活動?傊虻刂埔、靈活多樣,依幼兒的不同興趣去安排幼兒的活動。
要培養(yǎng)幼兒勇于探索、創(chuàng)造的精神,培養(yǎng)幼兒活潑愉快的情趣,就必須改變“保守型”管理模式,實行“開放型”的管理。所謂“開放型”管理,就是靈活多樣、放開手腳,去掉那些不必要的限制,因人制宜。也就是給孩子們機會,讓他們去創(chuàng)造、去探索,允許他們充分利用各種感官,去動、去看、去聽、去說、去想,在幼兒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活動中去發(fā)展他們愉快活潑的個性、創(chuàng)造能力和思維能力。
“開放型”管理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對幼兒撒手不管,讓幼兒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師不僅要想方設法、靈活地安排幼兒的活動,而且要求教師要認真負責。捆住的手腳放開了,禁止和限制少了,幼兒往往會因此而放任自流,甚至會出現(xiàn)違反制度,破壞日常生活秩序和他人活動的一些不良行為。
所以,“開放”、“搞活”的前提是高標準、高質量地培養(yǎng)幼兒的自覺性,并為此而制定諸如“日;顒有袨榧殑t”、“幼兒活動的公共細則”等規(guī)章制度,并公布于幼兒,要求幼兒在活動中互相監(jiān)督。教師要耐心觀察和指導幼兒的'各種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所以,提升教師在探究活動中發(fā)展幼兒興趣與品質的教育能力。不同年齡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特點,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編排;活動內容以觀察操作活動作為科技啟蒙的主要手段,使原來無趣的東西變得有趣,幼兒愿意探究、去學習。
組織每周一次的科技興趣小組活動,為幼兒提供大量觀察、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在“玩”中探索。隔周一次“小問號活動”,使學習成為幼兒的一種盡興的探索和有意義的思考活動”每月一次全園性科技大活動,幼兒能在探索型主題活動中鼓勵幼兒參加比賽,使幼兒在有意義的探索情景中實現(xiàn)其學習價值,使學習變得快樂,變得有意義。
同時,提升教師在探究活動培養(yǎng)幼兒合作意識的教育能力, 以及提升教師在探究活動轉變幼兒科學思維方式的教育能力和培養(yǎng)幼兒探究能力的教育能力都會起到積極作用。
教師適時對幼兒的質疑給予肯定、評價、適當?shù)囊龑,使幼兒在質疑中獲得成功與快樂,激發(fā)幼兒質疑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積極思考,幼兒的自信心在探究中得到體現(xiàn),幼兒在探究體驗中成功,在成功中感受自己的能力,在能力中樹立自己的自信心。
教師是捕捉幼兒科學探究的參與者。教師必須主動去開發(fā)、利用科學探究活動的資源,教師只有激發(fā)自己對探究活動的興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善于動手操作、善觀察、會發(fā)現(xiàn),喜歡探索質疑、樂于思考創(chuàng)造的主動性。
教師是幼兒積極科學探究的鼓勵者。本著“兒童的需要,教育的切入口”出發(fā),深入地了解幼兒,挖掘活動的潛在功能。實踐中我們深感,只有教師真正實現(xiàn)角色轉變,才能發(fā)揮科研的探索、實踐、研究的實效。教師是幼兒嘗試科學探究的引導者。教師在設計探究活動計劃時應站在兒童的角度,深入了解孩子的需要,先動手玩玩、試試,找出主題、中心,確定知識點,以幼兒的主動性、操作性活動為主,制定活動目標,有的放矢地進行科技教育活動。
教師是幼兒自主科學探究的欣賞者。教師提供使每個幼兒都有動手的機會與條件,教師可成為欣賞者,去欣賞每一位孩子自主探究的過程。幼兒園課程中的各類活動一部分是由教師預設,另一部分由幼兒自發(fā)生成。我們追隨幼兒的經驗與生活,通過小問號、小實驗、小創(chuàng)造、小制作、小故事五小活動,培養(yǎng)幼兒好奇、好問、好操作、好表達、好探索的“五好”科學精神。
教學反思2
本節(jié)課以“跳繩”這一情境圖為引導,通過圖片上的數(shù)學信息,分別列出有關8的加法和減法算式,在分一分以及老師吃西瓜等活動中,體會加與減互逆關系的思想,本節(jié)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以下優(yōu)點:
。1)問題線清晰,老師首先提出問題:“圖片上一共有幾個小朋友”?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說說為什么這樣列算式。再提出問題:“你能否根據(jù)圖片上的數(shù)學信息,提出一個減法數(shù)學問題”?在兩個問題中,讓學生學會加減法的互逆計算,并能初步學會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提問題。
。2)小組合作,把8個小圓片或者8根小棒分一分,把分的結果記錄在課本上的表格中,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能基本掌握分的辦法,非常好。
。3)“老師吃西瓜”的活動教師設計不錯,學生參與度也好,在吃西瓜的活動中學生能自然的列出減法算式。
但是本節(jié)課整體上存在很多問題,整堂課下來自我感覺不好,不流暢。一是由于我對白板的操作并不熟練,導致課堂時間多被占用;二是對活動以及整堂課的設計把握不好,F(xiàn)對本節(jié)課的問題做如下反思:
。1)導入設計的太普通,沒有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跳繩這一情景可以用動態(tài)展示,會更形象和生動。
。2)在學生上臺列加法算式的過程中,教師應在糾正其書寫不規(guī)范的同時板書幾個重要的加法算式,而我在教學中由于白板出現(xiàn)問題,有些慌亂而忽略了寫板書。
。3)讓學生根據(jù)圖上的信息提一個減法數(shù)學問題,這一設計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有點難度,他們會列減法算式,但是并不知道這個算式是怎么來的,就是不能把自己的數(shù)學思維用語言表達出來,這還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加改進。
(4)老師吃西瓜的活動設計創(chuàng)意不錯,但是在這一活動中對知識的鞏固和學習并不夠,導致最后顯得頭重腳輕,活動也因時間關系結束的`有點倉促。
總之,通過兩次的展示課,發(fā)現(xiàn)在教學中還是不能將自己的設計很好的應用到實際的課堂中,對于突發(fā)事件的處理也不足,導致總是無法整體控制好整節(jié)課的節(jié)奏和速度,而且特別注意不要為了活動而活動,而是要在活動當中學習一節(jié)課的重點,真正的做到寓學于樂。
教學反思3
上課基本功教學反思和其它幾科相比,英語始終是薄弱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到了初二,兩極分化更加嚴重起來,上課基本功教學反思。在這種情況之下,如何加強英語學習,改變這種現(xiàn)狀,是我一直最為關注的問題。學習了上課基本功中提到的12個策略后,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學習上課基本功后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一、教學兼顧不同學生的需求。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我們班在經過一年多的磨練,有一點起色,但那是遠遠不足的,而且我班中等生占較大多數(shù),尖子生相對較少中下層面也廣。因此,不能講得太深,要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注意到這點,超綱的、深題都不講,能不擴展就不擴展,讓學生輕松學習。從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
二、在英語教學中靈活處理教材!队⒄Z課程標準》提到,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材的局限性,不能盲目崇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合理、有效地選擇和使用教材,做到用教材來教,而不是教教材。仁愛版英語教材為了避免盜版書,每學期都在教材編排上進行排版的改動,我在教學實際中根據(jù)教學目標的需要對教材進行重組、刪減、替換,需要時對教材中零星的.知識點進行總結。經過教材的處理,教學的目標很明確,思路清晰。
三、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游戲、合作學習等教學手段都很受學生歡迎。上課內容豐富、現(xiàn)實,教態(tài)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課,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為有時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并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沖擊,發(fā)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后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決當中困難。
四、利用合適的教學資源。學校提供的英語練習我不會要求學生全部完成。有些作為作業(yè),有些練習則是作為知識點的鞏固當堂完成。課后發(fā)現(xiàn)學生作業(yè)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此外,根據(jù)需要,我在教學中補充一些課外教學資源,努力嘗試英語教學目標的多樣化,讓學生感到學習英語不單單是學語法知識這么單調枯燥,它還涉及到英美文化、個人審美、價值觀等,從而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學反思4
《井》是北京課改教材小學語文第九冊的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狀物抒情散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我”家的屋后菜園里有一口小小的古老的水井,井水很清、很甜、很涼,給后代帶來了甜美和歡樂。贊美了以自己的勞動給后代帶來甜美和歡樂的人們。本節(jié)課是第二課時,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用找關鍵詞、句的方法來幫助理解,在反復的讀、圈劃中感悟文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借課文中的'語言材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勞動能給人帶來的甜美和歡樂,激發(fā)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同時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并學習運用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對于這樣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在教學中我力圖做到整體入手感知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同時潛移默化地體會作者寫法,最后通過朗讀還原作者的情感。
教學反思5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課文,文章通過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茫茫戈壁灘上的白楊樹這件事,贊揚了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尋味。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高尚品格。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覺得突出的亮點有三個:
一、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對建設者產生內心的敬佩。
(1)課前搜集大量豐富的資料和圖片為理解課文做鋪墊。首先讓學生查詢戈壁灘環(huán)境惡劣的資料和圖片。讓學生對白楊的生長環(huán)境有所了解。如,大戈壁的氣候差,水資源缺乏,蚊子多,建設者們住在地窩子里等等,學生能夠充分地運用好這些資料為學習白楊和建設者們的精神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其次讓學生搜集關于建設者們的資料,如開采克拉瑪依石油、修建新疆水渠、孔繁森、王進喜以及太多建設者們感人事跡的資料和圖片,在第二課時的拓展中,孩子們均能聯(lián)系新疆環(huán)境惡劣以及建設者們無私奉獻去體會,內心對建設們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2)音樂的渲染、照片的升華,感情的朗讀為深入感悟課文做基石。特別是在最后升華的時候,我播放的一組大西北今夕對比的照片讓學生來欣賞,非常直觀形象地讓學生感受到因為有了建設者們用辛勤汗水默默無私的奉獻和澆灌,曾經荒涼的茫茫大戈壁,如今才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從而讓學生心靈受到了震撼和啟迪,很多學生舉手紛紛表達對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如,有的學生這樣說:“建設者們,沒有你們夜以繼日的忘我勞動,新疆也不會那么繁榮,你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青春。我由衷地感謝你,敬佩你。”
二、開放式拓展閱讀開啟學生豐富的思維。
當前語文教學提倡主題閱讀,在這一節(jié)課中,因為白楊是借物喻人的文章,故此我也給學生在課堂上推薦閱讀了兩篇文章,一篇是艾青的《帳篷》,另外一篇是陶鑄的《松樹的風格》!稁づ瘛凡捎眉w閱讀,分別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方式,這首小詩歌我改變了以往的拓展閱讀方式,我沒有給學生固定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學習,而是讓學生看著大屏幕自己閱讀后進行交流,交流的主題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怎樣表達就怎樣表達“,我沒有想到的是,反而在老師沒有設定大問題下,學生自由表達的思想更是深入,孩子們能夠感受到像帳篷一樣的建設工人,他們隨時順應祖國的需要,修筑鐵路,建筑樓房、開墾大壩等等,為國家的建設甘心情愿地付出。而另外一篇《松樹的風格》我讓學生自己勾畫感受深刻的句子,進行批注式學習,閱讀效果也非常好。所以,我就是在想,我們語文的最終目的是想讓學生喜歡閱讀,用自己的方法學會閱讀、愛上閱讀。那么,只要我們老師在閱讀中努力地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讓語言充分地表達出來,學生能在老師課堂語言魅力的引領下養(yǎng)成一種閱讀的好習慣,又何必局限于為學生拓展什么樣題材的文章更適合呢?寫人、寫景、寫事,哪怕是小說、散文又有何妨?
三、等待孩子的發(fā)言,相信孩子的能力。
學生小組到前面匯報交流的時候,雷霆小隊的李博同學在談及第十五自然段中爸爸的神態(tài)變化“微笑”一詞,他體會到爸爸的心愿是“為了讓孩子感受新疆的艱苦,從而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幸福。”當他這樣回答的時候,我就一愣,李博同學跑偏了,爸爸的心愿根本不是他說的這樣,而是他相信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像自己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所以爸爸微笑。這個時候,我并沒有打斷孩子的發(fā)言來往正確答案上引導,而是繼續(xù)傾聽孩子們的繼續(xù)發(fā)言,又兩個學生又補充后,突然坐在第一個座位上的王偉琦同學又提到了爸爸“微笑”這個詞語,這下他的感受是完全正確的,我感到很欣慰,于是我讓王偉琦同學把自己的書放下,回過頭再把自己說的重復一遍,之后我走近了李博同學,問他:“李博,這回你明白爸爸為什么微笑了嗎?爸爸的微笑真正目的不是讓孩子們感受新疆有多苦,而珍惜他們擁有的幸福的生活,而是爸爸自信自己的孩子將來長大一定可以為新疆貢獻自己的力量……”李博點點頭,這回他明白了。
在課堂中,我們教師真的不能輕易打斷孩子的發(fā)言,哪怕他的發(fā)言是錯誤的`,我們教師也應該學會耐心地等待孩子,讓孩子和孩子之間發(fā)現(xiàn)問題,產生分歧,當問題引起爭執(zhí)的時候,不正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時刻嗎?給孩子們一個積極去探索和思考的空間,對于孩子們銘記知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這一課中我也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1、課前積累關于贊美人物優(yōu)秀品質的成語,小主持人只領讀了一遍,而且出現(xiàn)了讀音上的錯誤,我只糾正過來,沒有讓學生自己再練習朗讀和鞏固,應該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讀準確并記住。
2、切入研討主題之前做的鋪墊過多,花的時間過長。我先以白楊特點入手,讓學生回憶,之后指導朗讀描寫白楊那一段話,又引導:“爸爸僅僅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嗎?”不是的,也在表白自己的心。最后才引到爸爸的心愿這個主題上。教學時可以將復習那段文字,并指導朗讀省略掉。
2、教師依然不能充分放手。學生四人前面匯報時,學生在交流第一個心愿的時候已經補充交流很到位了,而我為了不冷場,還想重復學生的話,老師完全可以只說讓學生繼續(xù)交流即可,充分相信孩子們的能力,多給孩子們空間進行表達。
3、教學機智不夠。當學生相互補充完“他們只知道,他們卻不知道”這一部分時,我說:“孩子們不知道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你們都搜集了哪些建設者的感人事跡呢?”雖然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我拽到了交流建設者感人事跡上,但是我的問題問得特別愣,似乎沒有給學生一個思維的轉折,其實當時我的過渡語本來是“孩子們不知道誒事情還有很多很多,但總有一天他們會長大,總有一天他們會明白,更會知道,在戈壁灘這片土地上,原來有那么多像爸爸媽媽一樣的建設者默默無私地奉獻著自己,通過查閱資料,你們知道哪些建設者的感人事跡呢?”如果課堂上老師的教學機智能再靈活一些,可能無需老師緊靠著備課時的臺詞去引導學生,而是能夠做到隨機應變。
4、評價語言偏激。王傲同學在我出示建設者挖水渠圖片后,主動站起來又補充了了好多他所查閱的建設者建水渠的資料,說明了建設者的艱辛,我當時很激動這個孩子居然知道這么多知識,隨口評價他:“你懂得知識真豐富,愛動腦,愛思考,你真是一個完美的孩子!”當時我就覺得這樣的評價真的很偏激,一方面孩子怎么可能是完美的,另一方面,在王傲身上真的存在著字跡潦草,落實到書面上不用心,句子都不通順的現(xiàn)象,所以我那樣的評價真的是不夠正確的。當時如果這樣評價:“王傲同學的發(fā)言總是這樣精彩、準確,如果落實到筆頭上也能這樣的精彩和準確,那樣你就更完美了。”
總之,教學無止境,只有不斷成長,才可以讓自己的課堂更完善。堅持自己的有點,改進不足,繼續(xù)努力!
教學反思6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十五課,主要講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xiàn)在紙上的故事。課文內容淺顯,學生一讀即懂。本文要求會認課文中的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及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合作精神。
在教學中,我從“風”字導入,開篇即告訴學生風可以唱出來也可以寫出來,還可以畫出來,一時間引發(fā)學生內心的思考:風怎么畫?抓住學生的興奮點,老師當即激趣,以介紹“新朋友”的方式引導學生識字,方式巧妙,學生也易于接受。
在分析課文時,我注重從學生的感悟入手,《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閱讀,在讀中理解、體驗,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在教學中,我先借助圖畫幫助孩子們理解風的表現(xiàn)形式,同時注重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xié)作的精神。在拓展部分,我設計了配樂朗誦《風來了》,小詩的內容既是對課文的概括,又為接下來的教學擴展發(fā)散了思維,按著設計好的句式:“風來了,它把__吹__了,風藏在__里!焙⒆觽儠乘裕瑯O能展現(xiàn)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最后,我又提問:“你們能畫風嗎?”這簡單的一“問”,讓孩子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到了發(fā)展。
一節(jié)課下來,靜下來細細想想,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一、抓住了重點,忽視了透徹。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三個小朋友是怎么畫風的?”,我課件展示了他們的畫也讓學生配了課文中的句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得快樂。但是由于對教材鉆研得不夠深,教材該挖掘到的沒有把握好,讓人有一種“走過場”的`感覺,這樣的課堂就缺乏了一些內涵。二、重視了朗讀,忽視了個性。在本堂課上,我采用指名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chuàng)意,懂得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但是,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如:學生都通過重讀“彎彎的”等詞語來表現(xiàn)風,F(xiàn)在想來,只要把表現(xiàn)風的那些重點詞“斜斜的、彎彎的、呼呼地轉”等再進一步挖掘下去,讓學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這樣學生就會有不同的感悟,那么朗讀時就會有不同的味道了。
教學反思7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在共同備課中完成的,一開始是大體參照備課手冊將課文的第一、二小節(jié)作為第一課時的資料,并以趣味性為主,設計了很多情境和游戲環(huán)節(jié)。可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存在問題——課時安排不夠合理、游戲較多導致時間利用效率不高。所以在聽取了孔教師的意見后我作出了一些調整:第一課時設計整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放在識字、朗讀上;將冗余的情境直接刪除,只保留“森林比尾巴大賽”這一情境;刪減頒獎杯等游戲環(huán)節(jié),同時增加多種形式的朗讀。從效果來看應當這樣的增改應當是可取的,可是依然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此刻“隨文識字”的方法上。
對于如何隨文識字我一開始是沒什么章法的,平時教到有該字的一句話時就把這個字卡拿出來,帶領大家讀,最多經過男女生讀、分組讀、開火車讀等很多方式來讀,也就是說在隨文識字這個方面我還是將重心放在了朗讀上,想要經過學生看、讀,眼到心到的方式來記住這個字,但往往學生眼到了心未到,常常是“小和尚念經”。
比如這次《比尾巴》中“最好看”的“最”字的教學,我一開始是想給孩子們解釋這個字的意思,想換一種方式讓學生從字義到字本身,這樣不就能記住了嗎。但我卻沒有想到一個適宜的資料,百度也僅有“極”這樣的解釋,難道要和孩子們說“第一”嗎?好像也不恰當,所以在本課我還是沿用了朗讀識字的方式,效果果然不夢想。而在隨后的評課中,孔教師就指出了我的這個“最”字教學問題——沒有分析和釋義!捌鋵嵾@個問題很簡單,如果是我在教學這個‘最’的時候,我會把問題‘拋’給孩子,‘我想看看哪個孩子讀這個字讀的最準確’、‘哪個孩子讀的`最響亮’,其實對這種意會的字孩子自我本就是懂得,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課堂中喚起他們的體驗,讓孩子們真正去體會這個字的意思!苯涍^這個“最”字教學,我想我對于隨文識字有了更多的了解,有的漢字我們能夠“追根溯源”,去帶領學生從字形、字義來分析并識記漢字,而對于有的“生活味兒”很濃的漢字其實真不必要過多去糾結怎樣讓孩子明白它的確切意思,反而越解釋越混亂,倒不如創(chuàng)立一個情境,經過教師的教學語言喚起孩子們的生活體驗,也許這樣真的會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呢!
教學反思8
在上《社戲》這篇課文時,我也是這樣做的。
一、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充分研究教材特點。
本篇文章是鄂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話題是《幸福的滋味》,單元閱讀要求是閱讀本單元課文,揣摩描述人物心理活動的語句,并結合自我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資料。但這篇文章,就體裁而言,它屬于小說;就資料而言,它是以社戲這一江南水鄉(xiāng)文化活動為線索,表現(xiàn)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經歷。課文經過我和少年伙伴們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月下歸航等情節(jié)的描述,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經歷,表現(xiàn)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完美回憶和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之情。所以本文定位在文化生活上,體現(xiàn)了語文同文化生活的密切關系。所以教學本文除教會學生使用語文工具外,還有就是結合自我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資料,培育學生對課外生活的關注。
二、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充分研究文章特點。
有人說教《社戲》課文最終一段是理解本文的鑰匙。在備課的時候,我也在研究,作者為什么把文中的戲和豆說的那么好?我們明白,這篇文章是作者對童年生活回憶。大抵來說,回憶的總是完美的事物。那么,該如何來引導學生來理解這篇文章呢?從《社戲》文章來看,那晚的戲并不好看,豆呢也僅僅是水煮豆。而作者呢,卻說是:我實在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為什么作者如此難忘呢?
三、在教學過程的落實上,充分引導學生參與。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這堂課我十分注重讓每個學生全員全程參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學時,我抓住課文的文眼,即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引發(fā)學生去認真讀書,充分地和文本進行對話,去思考、討論、交流。
我嘗試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質疑,讓學生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和研究者。如果經常有意識的讓學生質疑,我相信,學生質疑的本事會得到充分的提高。會使課堂成為一個充滿創(chuàng)造和發(fā)現(xiàn)的樂園。
當然,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一是對學生的課前準備沒有足夠的重視。雖然有要求,可是學生是否認真落實沒有認真的去檢查,也沒有去細致的去搜集學生的疑問,以致于在課堂上不可能很好的解決學生中很有價值的問題。
二是對學生的實際情景沒有進行很好的分析。沒有研究到學生的生活與作者的生活的時代差異,整個教學過程中感覺有些教學要求有些拔高。
教學反思9
《掌聲》這篇課文寫的是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小英子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從一個內心自卑的人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著應對生活。課文經過英子的變化表現(xiàn)了同學間的鼓勵和關愛。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后面飽含著充沛的`情感。
1、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如第一課時重點指導兩次次掌聲,讓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經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tài)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
這堂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經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后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tài),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一樣含義。在感悟掌聲的內涵教學中,經過讀重點段,談體會;細讀重點段,品字詞;再讀重點段,指導朗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本事,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升華。
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完美情感的熏陶、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引導,經過過渡語、小結語、評價語和活力語潛移默化的滲透,讓學生的情感與文本產生共鳴。
最終,在理解課文后,邊播放音樂邊讓學生寫一寫自我心中的掌聲,大多數(shù)學生都寫出了自我的體會,文章資料得到升華。
教學反思10
今年,我負責八年級的地理教學。幾個月后,我現(xiàn)在寫教學反思如下:
1。關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思考
在我們這個小縣城,由于初中地理不是中考科目,常常被說成是副業(yè),學生甚至很多地理老師都不重視,在地理教學中,大多數(shù)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認為教師需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在自主學習中獲取知識。例如,在第一節(jié)氣候課上,我安排學生課前預習,根據(jù)學生的意愿備課,然后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老師,可以自由提問、補充和玩耍。學生的進取心很強,準備充分,這可以從課堂的場景中看出來,“學生和老師”就像一個榜樣。臺下的學生也舉手發(fā)言,全班反應強烈。我故意坐在學生中間。如果我覺得某個問題的答案不準確或花費太多時間,我就不必再回答了,我舉手站起來發(fā)言,以提問的形式介紹下一個話題。學生們很好地完成了每個問題。許多其他學生都渴望嘗試并要求他們去第三個“河流。
課后反思:事實上,學生生來就需要有所作為,并得到贊賞。他們需要自我實現(xiàn)、自尊、對其他學生的'生活產生影響的機會、我們的支持以及有趣和具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關鍵在于教師的正確引導!
推薦閱讀: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2. 教學設計反思
在地理教學實踐中,我們有時會發(fā)現(xiàn)地理教學的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大相徑庭。下課后,我們認真反思和分析。究其原因,是我們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中發(fā)揮預期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的適宜性,及時發(fā)現(xiàn)實踐過程中的錯誤,不斷探索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銳意改進,從而優(yōu)化教學,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
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氣環(huán)境是一個難點,而天氣、氣候、季風等數(shù)據(jù)更是難上加難。如何將這些材料從抽象的理論和圖像轉化為學生易于理解的知識,對地理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在教學設計中寫這樣一個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法突破困難
教學反思11
《青松》這首詩選自陳毅元帥的《冬夜雜詠》,全詩借寫大雪重壓之下青松的毫不畏懼、蒼翠挺拔,贊頌堅強高潔的品質。這一課要理解的兩個難點是“挺且直” 、“松高潔”。
理解“挺且直”時,孩子們有的說出了雪雖然大,但是松樹能挺住,有的說出了松樹站得很直。我知道孩子們意會了,但不能言傳。我告訴學生“且”是而且的意思,然后問誰能做個挺且直的動作,結果,多數(shù)孩子都站了起來。他們挺著胸,抬著頭,一幅雄糾糾的樣子。我讓他們說說此時的感覺。“雪太大了,落在我頭上,壓在我的胳膊上,但是我能挺得住!蔽铱隙撕⒆拥睦斫,并對他們說:“這里的松樹不是默默地隱忍,不是被動地承受,而是在向惡勢力勇敢地抗爭!
接著我簡單地給他們說了說陳毅作這首詩的背景:當時,我國經濟發(fā)生嚴重困難,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很快渡過了難關。陳毅元帥通過寫青松傲霜斗雪的'品格,歌頌了在困難面前不屈服的中國人民。這為理解“松高潔”做了鋪墊。
“松高潔”理解起來有難度,我引導孩子們看圖,想想雪化之后松樹葉子的變化!按笱┻^后,松樹的葉子更綠了! “松樹經過大雪的考驗,更加青翠挺拔了。”他們回答。于是我又為他們作了補充:陳毅相信在經歷了風雪后,就會更見其高潔本性,這就是“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陳毅借贊頌青松,來贊頌困難面前不屈服的中國人民。
孩子們對于詩意的理解體會到位了,朗讀時感情特別真摯,看得出他們極力地想把松樹不怕嚴寒的頑強品質表現(xiàn)出來。
教學反思12
《課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
本節(jié)課的設計體現(xiàn)了一學習為主線的思路,注意為學生提供“讀”語文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我所執(zhí)教的《國徽》這篇課文,從學生身邊的小事出發(fā),引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而我這節(jié)課以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危險導,以多種方法地讀(自由讀、接讀、配樂朗讀)為主要憑借,從而引導學生把對祖國的愛轉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xiàn)學生自主參與、教師積極引導的融洽的師生關系。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有一試地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通道,為學生提供比較充足的探索空間,讓學生盡量發(fā)揮創(chuàng)造潛能,學生動腦、動口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意義建構過程,既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收獲,也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以感受成就與成功。語文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是課程改革的一大特點,比如,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做才能為國徽添光彩,就是讓學生置身于實際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中的語文,使學生覺得語文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從而培養(yǎng)他們愛語文學語文的熱情。當然,這節(jié)課也存在著許多不足和遺憾,在整個教學過程,雖然老師注意了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但是老師的評價還不夠及時、到位,還欠缺啟發(fā)性,在引導學生收集資料方面,做得還不夠好,還需要繼續(xù)努力。
教學反思13
首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之母”,積極愉悅的情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促進他們主動地鞏固和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行為。當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就會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發(fā)揮,當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時,他就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如教學《跳水》這一課,我創(chuàng)設了幾個問題:這本是一件鬧著玩的事,卻讓事情變得有危險,誰是最主要的原因。假如你是孩子,你會怎樣做?你是船長還會有其他方法救孩子嗎?當時同學們興趣很高,充分醞釀后抒己見,有個學生說如果他是船長,會立即叫水手們把海棉、棉被等放在甲板上,小孩摔下來不會硬碰硬,那生還的可能性還是很大。有個學生說如果他是那個小孩,他就用猴子喜歡吃的東西逗它,猴子貪吃,自然會靠近他,然后趁機把帽子搶過來……,此時,不僅學生學得愉快,教師也教得非常輕松。巧妙設計,引導學生參與自主學習活動。
其次,語文課堂不但要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正直成意義構建的主體。如教學《跳水》一課,在“猴子戲弄孩子”“孩子追猴子”這部分的內容中,描述猴子的動作、神情,一連用了多個動詞,準確傳神。教學中如果采用猴子怎么樣,孩子怎么樣的問答式,這些精彩之筆就將因無法凸現(xiàn)而大大失色。教學時可以用表演方式,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詞語的理解,表演出猴子、孩子的動作及神情。這種學生自演的學習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這些詞語用于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具體含義,而且使學生明白,連用動詞避免重復,并要力求用得準確、傳神,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教學反思14
《掌聲》是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于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完美心靈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讀來十分感人。在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了整合,又設計了給課文補白。
一、扣牢"變化"產生情感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主要把第1小節(jié)與第5小節(jié)比較教學。我先引導學生自由讀第1小節(jié),透過自由讀,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英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去體會,感悟。然后我說:"同學們,應對孤獨的小英,應對憂郁的小英,應對自卑的小英,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生自由說)你們的愿望實現(xiàn)了,請同學們看這段文字――(文字投影):
說也奇怪,從那次演講以后,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她不再憂郁,她和同學們一齊交談,游戲,甚至還走進了學校的舞蹈房……
自然引入到第5小節(jié)的研讀。在學生比較閱讀后,感知小英的憂郁,自卑和開朗,快樂之后,我問:"是什么使小英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這樣關鍵性的問題自然引入到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二、精心設計,用濃濃愛意打動學生的心靈。
為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我精心設計了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朗讀教學的設計中,我安排了要求明確,層次清晰,形式多樣的朗讀,如:自讀,檢查讀,小組合作讀等多種讀書方法。我還個性注重了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如領會同學們兩次掌聲的不同好處時,我引導孩子把課文中敘述的語言轉變成自己的話,用:"如果你在這些同學中間,你的掌聲想表達些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想對同學們說什么"的生動情境幫忙孩子體會人物心理,透過這次空白點的挖掘,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透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chuàng)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fā)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教學反思15
《冰花》是小學語文第一冊的課文。本課生動地描繪了冰花的千姿百態(tài)和晶瑩潔白。課文共有三個自然段,語言生動形象。第一自然段一句話,寫小童清晨醒來看見了玻璃窗上的冰花;第二自然段共有三句話,從顏色、形態(tài)等方面,形象地寫出了冰花美麗動人的姿態(tài);第三自然段是寫小童看見了美麗的冰花后向媽媽提問以及媽媽巧妙的回答。教學本課時,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課文,認識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晶亮、寬大、柔嫩、豐滿、潔白、一朵朵、一束束”等詞語的意思,體會冰花的美麗神奇,進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時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的生字。
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感到有以下成功之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注重感受。
《冰花》這篇課文中所描繪的冰花的千姿百態(tài)和晶瑩潔白,對于北方的孩子來說很容易理解,但對于江南的孩子來說,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由于氣候的原因,江南這個地方并不是經常能夠看到冰花的。為了能讓學生感受冬天的冰花,我創(chuàng)設了北風呼嘯,屋外冰天雪地這樣一個情境導入課文,并引導學生去觀察玻璃窗上的冰花,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了怎樣的冰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運用所學的詞匯來表達,不同的詞匯來形容學生自己所看到的冰花,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好機會。
由于學生平時很少看到冰花,所以他們也能與課文中的小童產生共鳴,“媽媽,你瞧,玻璃窗上開花了!”在教學時,我請學生把自己就當做小童驚奇地喊一喊,學生一方面更加進入了課文情境,另一方面也體會了小童奇怪的心理,從而對冰花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二、聯(lián)系生活,加深理解。
課文中所描繪的冰花是千姿百態(tài)的,語言非常優(yōu)美。特別是比喻句“它像寬大的樹葉,像柔嫩的小草,像豐滿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潔白!睂懗隽吮ǖ母鞣N形狀,寫出了冰花的'數(shù)量之多。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說說冰花像怎樣的樹葉,像怎樣的小草,像怎樣的牡丹,并通過朗讀來表達。在朗讀時,教師加以指導性的點評,如:冰花像怎樣的小草?指名讀柔嫩的小草后,教師點評:這些小草綠油油的,柔柔的,嫩嫩的,看了真舒服,這冰花真像是一片柔嫩的小草啊。誰再來讀呀?再如冰花像怎樣的牡丹?指名讀豐滿的牡丹后,教師點評說剛才我們看到的牡丹開得是那么鮮艷,花瓣層層疊疊,挨挨擠擠,看上去是那么美麗動人,這冰花真像是一朵豐滿的牡丹啊……通過聯(lián)系生活朗讀,從而來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態(tài),美麗動人。
三、拓展延伸,啟發(fā)想像。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多種多樣的,課文只寫了三種形狀的冰花,事實上,冰花還會引發(fā)人們更多的想像。教學時,我請學生欣賞了各種各樣的冰花圖片,引導學生說說冰花還像什么?這時學生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想像的翅膀,盡情描述心中的冰花圖案。通過想像練說,進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態(tài),美麗動人。
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在教學中,感到學生的思維不夠開闊,缺乏靈動的“生成”。其次,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是充滿智慧和富有藝術性的。在課堂上,我感到自己的教學語言還不夠生動,今后還需不斷錘煉。
【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 課程教學反思06-22
教學教學反思03-22
教學的反思02-04
教學反思05-17
教學反思12-31
經典教學反思04-21
精選教學反思04-21
合唱教學教學反思02-08
故事教學教學反思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