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時間:2024-10-18 12:23:49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集錦(15篇)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1

  教師結合自己大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運用教學方法和觀點,對將要進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方法以及學生的情況,在教學中有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自己目前的教學狀態(tài)等,進行全面的評估和計劃,為課堂教學實施的順利進行打好基礎。這種課堂教學前的反思能使教學有明確的目的,為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打好基礎。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反思,即能及時、自主地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反思、調整。教師要思考自己設計的問題能否與教學中的問題一致出現(xiàn)?如出現(xiàn)偏差原因何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使用是否合理?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指向是否與自己設定的計劃有差距?自己的教學狀態(tài)和教學過程的實施狀況是否滿意?課堂氣氛、師生互動如何?能否達到師生共贏、共同成長的目的?如有問題該怎樣改進?等等。教學中的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量高效地進行。教學過后的反思,即在教學活動結束后進行反思,評判性地運用相關理論觀點對教學實踐過程進行總結,記錄下自己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體會、教學的靈感、成功案例或失敗案例的啟示、學生的學習效果,等等。教學后的反思能使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理論化,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

  2教師運用反思性教學的策略

  2.1教學前的反思——反思性備課、反思教學對象

  1)反思性備課就是反思性地研究教材,仔細閱讀、反復理解教材,在“懂”“透”“深”“熟”的基礎上進行有效性的反思。如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理論部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這個學習理論,這個知識點對于學生來說較為陌生,很抽象,不好理解。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圍繞這個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如何通過案例或比較等方式的講解,讓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能深刻理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概念。對于實踐內容的備課,盡量避免“一刀切”,不能出現(xiàn)“一件衣服讓人人穿”的情況。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引用不同的案例,如對語文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引用如何制作“古詩”的課件案例,對數(shù)學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引用如何制作“三角形面積的計算”的課件案例。教師要通過準備多樣的教學案例來豐富自身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2)反思教學對象。高職高專院校學生來源廣,基礎相對薄弱,學生之間水平差異很大,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問題。學生的多元性要求教師不斷地反思教學對象,才能很好地進行因材施教。因此,教師在授課前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合理安排教材,在教學中注意使用教學策略,盡量用鼓勵、表揚、關注的方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培養(yǎng)他們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比如,針對語文教育和體育教育的學生,由于學生入學前的基礎相差較大,學習方式、學習興趣也很大不同。教師在教學中就不能對這些專業(yè)的學生同等要求,用同一個教學目標去要求他們,用相同的教學方式去對待他們。教師在教學中要經(jīng)常跟學生聊天,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源。教師能否針對教材以及學生身上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反思總結,是高職高專教師改善教學效果的關鍵之一。

  2.2教學中的反思——反思性教學實施

  教師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授課,它能使教師之前的備課轉變成現(xiàn)實的教學質量。在反思性教學實施階段,教學的各個階段應及時反思并有效調整,因為客觀來說教案再完美,也會有與實際不符的地方。因此,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不能一成不變地、機械地講授知識,而應在教學實施中“本土化”地運用一些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個性化地設計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不斷研究教學對象,把握學生的多元性。在教學中的反思歸納起來有三點:1)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的反饋意見;2)課堂教學是動態(tài)的,教師要學會把握契機,引導學生自主、主動探究;3)在教學過程中有時候過程比結論更重要。比如在講解“教學設計”這一課時,課前計劃是直接講授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可是在講解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不是很理解教學設計的過程,于是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安排,引導學生回憶平時學習中其他教師是如何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引導學生理解教學設計都包括哪些內容。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一步引導學生回憶哪些教師的課堂教學給自己留下好的印象,從而得出如何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

  2.3教學活動后的反思——概括總結

  教學實踐結束后的反思是教師最常用的反思形式,也是教師的課后小結,是自我評價、自我提高的過程。教學后的反思一般都會思考這幾個方面的問題:通過這堂課的教學,學生學到了什么?他們是怎么樣學到的?是不是還有別的方法讓學生學得更好?比如在講解實踐內容“形狀補間動畫”這個知識模塊后,教師應該反思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有沒有理解什么是“形狀補間動畫”?它跟“動畫補間動畫”有什么區(qū)別?這個內容是通過什么案例講解的?有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案例?學生的操作能力如何?能否完成相關的實踐要求?能否根據(jù)自己的專業(yè)來制作相關內容的課件?等等。教師在教學活動后反思自己預設的教學過程,反思教學過程的方式,反思學生的理解、掌握情況,反思與學生的合作情況等問題,可以促使教師嘗試使用新的教學方法,為今后的教學積累更豐富的經(jīng)驗,以使自己的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3結束語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2

  我國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以素質教育為鮮明旗幟,拉開了帷幕;通過一年來的教學實踐,我們感覺新一輪課程改革給高中地理教學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zhàn)。

  一、對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認知

  湘教版的這套新教材,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較舊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簡潔、生動,圖文并茂,呈現(xiàn)形式活潑多樣。與以往的教科書比較,新課程的名詞、概念出現(xiàn)得少了,結論性的敘述少了,“讀圖思考”“活動”“閱讀”和“案例”等問題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顯減少,圖幅數(shù)量增多,甚至許多地方采用以圖代文,使圖像成為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新課程在設計上明顯增強了對學生的啟發(fā)性,更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盡力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突顯新課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現(xiàn)方面,刻意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景,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和創(chuàng)新精神。

  新教材加強了對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的分析過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訓練,有意識地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強調開展多種地理活動,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濃厚興趣。使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成為探究問題的過程,獲取技能和方法的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倡導師生互動,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動”中,專門設計了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內容。動手:引導學生演示晝夜更替,解釋晝夜交替是怎樣產(chǎn)生的;畫圖表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計算兩地的時差等。動口:引導學生說明生命出現(xiàn)應具備的條件。動腦:引導學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總結八大行星的運動規(guī)律;分析歸納太陽輻射隨緯度分布的規(guī)律;分析晝夜長短分布規(guī)律;用科學的術語解釋四季的形成原因和過程。這些都為新課程課堂教學設計提供了有利條件。

  教材還刪除了一些難以讀懂,不易理解的地圖;重視地理教學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的應用。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引導學生開展閱讀、觀察、實踐和探究活動。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給教師提供了較大的、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空間,以利于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新教材內容結構包括正文、圖表、讀圖思考、閱讀活動、案例等。所有呈現(xiàn)方式都是教材的組成部分,彼此相互聯(lián)系,教學過程中就要做到靈活整合融會貫通。應特別重視圖像中的讀圖思考與活動內容的學習,它是“知識與能力”的載體,這也應是重點突破的地方。。圖像在當今地理教材中已不再是“附圖”或“插圖”,而是與文字敘述并重的教材表述手段。如在教學中,積極利用教材案例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設問情景,極易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例:在學習氣旋與反氣旋時,利用臺風與寒潮的案例設問,對學生學習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能起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動和讀圖思考,體現(xiàn)“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的基本理念。同時通過設計這種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新內容的過程中來。一些問題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具有開放性的特點,為教與學留下思維空間。

  二、課改以來教學工作上的困惑

  在新教材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盡力把新課程改革的種種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有收獲,同樣也有困惑,這些困惑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

  1、新教材在知識結構方面,較舊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統(tǒng),這對于教師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廣度,如何處理好教材的知識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學內容方面雖然做了適當?shù)膭h減,刪除了一些較難于理解的知識點,圖表,但課堂活動量明顯增加,如何有效的組織好這些活動,如何安排好教學進度,這些都為我們每一位高一的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我們感覺到課時緊張,在活動的組織上時間難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于,那就只是走過場,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調動每位同學,那么時間又難于滿足,教學進度無法完成。

  2、由于初高中地理課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現(xiàn)嚴重脫節(jié),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學,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教材內容相對簡單,而高中地理在難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這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無疑一下難于適應,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更大的難度。許多學生連經(jīng)線、緯線都不知道,這樣對于地球的運動、時差的計算、季節(jié)的形成等問題的理解更是一塌糊涂。如果教師再利用上課時間給學生進行講解,這就面臨課時緊張,教學任務難于完成,組織學生回去自學,但部分基礎較差,綜合理解能力較弱的同學還是難于接受。也正是因為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讓許多學生感到難學,導致興趣漸無。如何更好的轉變學生現(xiàn)有的學習狀態(tài),困惑著許多教師。

  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他們是影響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高一學生普遍對新課程改革了解不夠,傳統(tǒng)的學習行為使學生一下子也很難適應新形式下的課堂教學,尤其是我們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的轉變難度更大。還有,學生對地理學習的不重視和認識不足始終是影響地理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3.現(xiàn)行的高一地理課標有四個版本(地圖版、湘教版、人教版、山東版),四大版本教材知識結構等多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異,作為教師不可能不考慮這些,F(xiàn)在不管哪一個版本,依據(jù)的是課程標準,高考出題的方向,具體題型仍是一知半解;這也意味著今后的高考復習還是霧里看花,不甚明朗。就目前而言,高考如何以這四套教材配套還是個迷,所以作為教師而言,對如何把握好教材與課標有許多的困惑。另外教材與教輔資料明顯不配套,新的教材還沒有相應的教輔,現(xiàn)有的教輔資料還都是以舊教材為藍本,許多新教材中已作了相應的修改和刪減,但在練習中出現(xiàn),如新教材中的地轉偏向力的內容已作了刪除,但在教輔中都出現(xiàn)了這些問題,在后面的“單元大氣的運動”中又出現(xiàn)了這一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教師該不該講,應講到什么程度,很難把握。

 。矗畬π陆滩囊灿兄T多不適應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內容高度概括、高度濃縮,新課程的名詞、概念出現(xiàn)得少了,結論性的敘述少了,“讀圖思考”“活動”“閱讀”和“案例”等問題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們仍然受傳統(tǒng)教學的經(jīng)驗的影響,對學生總是不放心,總是想講得面面俱到,千方百計的給學生灌輸,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f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于學習,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新教材在知識體系雖不如舊教材系統(tǒng),它注重的是教師如何給學生挖好溝,引好水,而不是要教師連坑一起挖好,特別是有時我們不僅幫學生挖好坑,而且越挖越深,這都使我們走進了高中新課改的誤區(qū)。另外教師在對待案例的教學,教案和教師用書都沒有任何的解釋和說明,而且對于學生來講也是難度很大,對于這些內容,究竟要處理到何種程度才算適宜,我們大多數(shù)教師心中也沒有底。

  三、在教學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針對以上現(xiàn)象,我們也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在教學過程中,認真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體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lián)系,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盡量使每一個學生掌握地理學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識,為進一步提升奠定基礎。具體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強理論學習,努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新課程改革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加強對教學行為的研究已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質量觀等。為此我堅持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課程內容與目標等理論知識進行學習與探討,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實踐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

  2.在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大膽革新。新課程注重“師生互動”、“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教學原則,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力爭改變過去“一言堂”的局面,變學生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合作、探究式學習,努力做到轉變自己角色與地位,由過去課堂上的權威變?yōu)閷W生共同學習的伙伴、朋友、指導者。

  3.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同時又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學習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表現(xiàn),重視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具體做法有:①課堂提問、討論發(fā)言要求有記錄,一段時期內要確保每位學生都有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機會;②組織各類活動時,要求所有學生共同參與。此外,還根據(jù)不同班級學情實際情況的差異,分別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

  4、發(fā)揮多媒體計算機作用,力圖展現(xiàn)地理信息的多樣性。課標指出,"按照課標的目的要求、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還可以編寫與地理教學有關的視聽教材"。根據(jù)教學的需要,發(fā)揮信息技術媒體豐富的表現(xiàn)力,把教科書中的地圖變成融解說詞、背景音樂、動畫、視頻為一體的電子地圖;把教科書中的插圖由靜態(tài)的平面圖變成動態(tài)的三維模型;把原本單調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圖變得更充實、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塊構造學說教學時,把教科書中的《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移動圖》制作成《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的移動》多媒體課件,讓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以連續(xù)相向的方向移動,使大洋板塊向下府沖,大陸邊緣褶皺隆起,引發(fā)火山地震的現(xiàn)象生動地呈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

  5.進行集體備課,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加強信息收集,積極參與聽課評課,取長補短,通過這樣的做法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總之,目前的新課改處于探索階段,我們將繼續(xù)努力學習,力爭正確、深刻地認識與理解現(xiàn)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舊的思維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通過我們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xié)調的發(fā)展。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3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交給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去獲得新的知識是教學的最高的技巧所在!逼鋵嵾@里所說的最高技巧就是老師要善于“點化”舊知識,從而啟發(fā)學生對舊知識進行演繹、歸納、分析,從而獲得新知識?鬃铀f的“溫故而知新”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今天上午我在講到歐洲西部的時候,我就問了我們上一節(jié)西亞講到的一個知識點-----被西方人稱為海上生命線是哪個海峽?這時我發(fā)現(xiàn)好多學生都在那里翻書,這時我就稍微的給大家做了一點提示,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霍爾木茲海峽”。通過這一個問題我發(fā)現(xiàn)下面的學生的聽課情趣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的人多了。

  中午吃過飯在休息的時候,我就在想下午第一節(jié)課學生的聽課情趣一定不是太高,我能用什么辦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興趣呢?這時我就想起了上午我用的一方法-----提問以前學過的知識,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下午在二班上課的時候,我就設計了一個小的活動,讓學生上黑板上寫我們上一節(jié)學的西亞地區(qū)的石油運輸路線,不會寫的可以有三次求助的機會,這時下面的好多學生都舉手了,沒有記住的也馬上翻書去看。這時我隨意的叫了三個學生上黑板寫,由于石油運輸路線是一個難點,都是一些海洋、海峽,寫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上來的這幾個學生沒寫幾個就不會寫了,這時我就說你可以求助下面的學生,這時下面的學生幾乎都把手舉起來了,有的甚至都站來起來,還大聲的喊:“老師我去”。

  這時我看見下面學生已經(jīng)完全被我調動起來了,也該到收場的時候了。

  “同學們來我們共同看一下,看這三個同學寫的還有哪些地方需要補充”。最后我又對這幾個學生進行了表揚。雖然這是一個小小的課堂活動,但是卻把整個班級參與課堂的興趣完全的調動起來了,這節(jié)課上下來使我感覺到無比的輕松。點化舊知識,容易勾引起學生回憶的思考,啟動了他們的大腦,只要一提及這些舊知識,學生就一觸即發(fā),十分的興奮,這種興奮又調動了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上中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4

  一、講什么?

  1.講“審題”講'審題'首先要講出命題意圖。無論是客觀性試題,還是主觀性試題,都有命題人的命題意圖,只有審出這一點,才能明確答題的方向。在高考中,學生在答綜合題時,還沒有看出考題的命題意圖就急匆匆地開始答題,結果答非所問,成績不理想。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就是平常教學中進行審題的訓練。

  (1)選擇題的審題主要是“二審”:一審材料,從中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二審題問,明確答題要求和限制條件。

 。2)綜合題中的讀圖分析題的審題主要是“四審”:一審,定地理圖表類型及承載的知識信息;二審,定解答對象;三審,定限制條件;四審,定學科之間的契合點。

  2.注重講“思路”和“方法”不同的題型,有不同的解答技巧與方法。講評時,要結合題型及學生的答題情況有機地講解答題思路與方法。

 。1)選擇題的解題思路一般為:在全面、正確把握題干的基礎上,要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語,找準“題眼”,首先運用排除篩選法,將表述不科學的錯誤題枝排除掉,另外還可根據(jù)具體題目要求運用直接判定法、分析推理法、借助圖解法、讀圖分析法、逆向思維法等。不論運用哪一種方法,關鍵是給學生講清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

 。2)綜合題種類齊,數(shù)量多,注重考查學生動手(繪圖)、動腦(計算、想象)能力,這類題目往往分值多,綜合程度強,答題要求高,但再特殊的題目,都是知識和材料的巧妙結合,表面看來出乎意料而又實際卻在情理之中,即“題在書外,理在書中”。因此,這類題是有章可循的。在講評試卷時,必須給學生講清解題的基本流程。

  第一,材料分析題的解題思路一般為:①認真閱讀題目所給材料,正確全面地理解材料含義,包括材料本身、注解、圖表及一切文字說明,任何一項不可遺漏。②仔細分析題問,準確把握題問的要求;根據(jù)題問的要求分析材料,并將其回歸到教材系統(tǒng)和教師的教學中去,找準和課本內容相結合的切入點;進行由表及里的思維加工,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③歸納、整理以簡煉準確的文字表達。

  第二,讀圖分析題的解題思路一般為:①仔細觀察地理圖表,正確把握圖表類型,弄懂圖表的主題內容,挖掘其隱藏的已知條件。②根據(jù)題問的要求,正確、有效地從圖表中獲取信息。③概括提煉,歸納整理,以簡潔準確的文字表述。

  3.講“誤區(qū)”講評時,教師要結合有代表性的試題及學生的典型錯例,有理論,有實際地逐一分析講解,由表及里,追根求源,使每個出錯失分的同學,都能從較深層次上推究出自己失誤的'原因,明確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復習的方向,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搞好復習。

  4.講“拓展”每一種題型甚至每一個題目都代表一定的知識層面。講評時,不能就題論題,要力爭“一題多變”“一題多練”,引導學生擴展思路,縱橫聯(lián)系,由此問題聯(lián)想到若干相近相關的彼問題;由此知識點聯(lián)系到許多相同相似的其他知識點。這樣的講評,才能提高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達到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的目的,進而保證取得最佳效果。

  5.講“規(guī)范”加強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注意表達語言的要點化、層次性、邏輯性和完整性。少過失性失誤。具體要求有:要點全面、層次分明,有條理、分要點;表述完整、邏輯清晰:因→果、大→小、前→后、總→分;語言規(guī)范、言簡意賅:用詞恰當、表述準確、用地理術語、少舉例、少形容;填圖準確、作圖規(guī)范:填圖字跡工整到位,繪圖準確、規(guī)范書寫清晰、卷面整潔。

  另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問題要找得準,敲得狠,如麻痹大意、看錯題目和設問、書寫潦草、卷面差、答非所問等。

  二、誰來講?

  試卷講評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切忌教師一言堂。要調整教師的角色和行為,使教師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合作者。試卷講評課同樣要體現(xiàn)“教師是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不能上成教師的一言堂,而應是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要給予學生表述自己思維過程的機會,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討論問題的時間,允許學生對試題“評價”做出“反評價”,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得到相互啟迪,使整個講評過程學生情緒亢奮,思維得以激活容易接受大量的有關知識及解題的信息,有助于知識的掌握和解題能力的提高。

  三、課后鞏固階段:注重試卷反饋和評后反思,實現(xiàn)錦上添花

  這一階段主要應做好以下幾點:

 。1)強化學生的學習習慣。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需要的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2)注意答題規(guī)范。試卷講評后,我們找出最好和最差的試卷,讓學生展覽參觀,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答題必須規(guī)范的良好習慣。答題規(guī)范其總的要求是“條理清楚,邏輯嚴密,語言精煉,書寫規(guī)范,恰當使用地理術語!本途C合題來說,作答時應把握答案的方向,注意答案的全面性、完整性、邏輯性,避免失分。一是要求學生用精煉的地理語言回答問題。二是要不說廢話,不離題。試卷講評完之后,可以讓學生針對自己的試卷“規(guī)范”上的得與失,充分把握自己的“不規(guī)范”之處,提高學生對解題規(guī)范性的認識,提高在以后的考試中的得分率。

 。3)關注后進生,進行個別輔導。因為課堂講評是面向全體的,盡管教師講評得很細,不免有個別學生掌握不了,所以要及時地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

 。4)整理知識反思成長。大多數(shù)學生的毛病,往往是課堂上記住了,弄懂了,課后又忘記了,下次練習或考試又犯同樣的錯誤。所以試卷講評完畢后,我們要留一定時間讓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的錯題,真正理解解題的思路。同時,還要要告戒學生不要把考過的試卷束之高擱或丟之棄之,而應督促學生整理語言知識筆記,建立起自己的錯題檔案和題庫,使學習成為他們的自我需要和自覺行動,提高學習效率。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5

  觀摩該課受益匪淺,以下簡要分析和小結本人欣賞的地方,以便日后學習。

  1.導入環(huán)節(jié):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通過問題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的熱情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教學目標明確,圍繞知識點,恰當選取材料。

  運用PPT視頻展示xxxx年11月20號(時間記不起了)央視關于全國天氣預報的情況,結合衛(wèi)星云圖,提醒學生留意由“北方南下的冷空氣”使天氣發(fā)生了變化。并通過兩個問題,引出該課的學習要點并用PPT展示出課堂目標。

  2.授課環(huán)節(jié)知識點非常明確,一是鋒的概念及其分類,二是冷鋒對天氣的影響。通過導學案,將兩大知識點有序排列,讓人一目了然。如,知識點一:鋒的概念及其分類,下設三個小點,氣團、鋒面系統(tǒng)的構成、鋒的分類(三個)。

  3.知識點講解方式圖文并茂,以圖片或動畫的方式,形象地展示知識點,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加深學生系統(tǒng)把握知識的能力。例如:氣團”先用文字解釋概念,然后通過兩幅氣團圖進行對比,30℃用紅色標為暖氣團,-2℃用藍色標為冷氣團;接著通過動畫演示,兩種不同類型的氣團相遇會出現(xiàn)的情況,即導入到“鋒面系統(tǒng)”的講解。

  4.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注重知識的舉一反三。如,詳細講解“冷鋒對天氣的.影響”之后,師生互助完成“冷鋒過境前后天氣變化”表格,然后老師特地安排時間給學生自主學習,分組合作完成“暖風過境前后的天氣變化”表格。在討論完成后,運用投影儀展示三組學生的代表作品,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對有問題的地方進行調整。

  5.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有個人特色,喜歡用質疑的表達方式以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如,“冷氣團和暖氣團相遇一定會降水嗎?”“若下雨,會是垂直的嗎?”等等。

  6.課堂小結用表格的方式把知識點呈現(xiàn)出來,很清晰明了。

  7.知識應用環(huán)節(jié)設:“解讀考題“、”解讀生活“,每一個部分師生互動都很充分,效果突出。尤其是”解讀生活“部分,請學生扮演天氣預報播報員,分別播報”山東半島16日至18日天氣情況“和”海南島20日后的天氣變化情況“,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理念,讓人感受深切。

  8.時間把握較好,尤其是后面的知識鞏固部分。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6

  頂崗實習的教學生活馬上就要接近尾聲了,從2月份的迷茫、害怕甚至不知所措到5月份的習慣、熟悉甚至淡然自定,變化很大,收獲很多。

  實習期間,如何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是我一直以來不斷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在大學所學的知識與方法是否可以原封不動的照搬進真實的課堂?我們所學習的教學理念是否與當?shù)貙嵙暻闆r想符合?我們該如何根據(jù)當?shù)貙W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這些問題接二連三的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有句話說的很對,只有反思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徑,教育教學更是如此。如果能不斷反思自己,反思課堂,多多吸取他人的意見,我想以上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為師大的學生,是以優(yōu)秀的高考分數(shù)考入的,我們大部分來自家鄉(xiāng)縣或市的重點高中,高中學習的環(huán)境讓我們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了自我學習,自我約束。當我面對現(xiàn)實中我的學生,他們的最好成績只有300左右,和我的'預想產(chǎn)生了巨大的相悖。這種不由自主的內心想法會阻礙我的教學,阻礙我正確分析學情。這是我實習中首先反思到的問題。這個問題體現(xiàn)在開始的教學中。比如在講授“城市空間布局”這一節(jié)中,閱讀中的內容出現(xiàn)了河流沿岸城市應把碼頭建設在河流的凸岸處,凹凸岸的知識屬于必修一自然地理的內容,我在這里選擇了一筆帶過的講述,沒有做出任何的解釋,從我的角度認為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不需要我在重復贅述了。下課后,有幾個學生分別來問我什么是凹凸岸,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潛意識里認為學生已經(jīng)學過,已經(jīng)掌握了,并沒有去實際詢問學生是否真正的掌握,沒有考慮到實際的學情。在課后的反思中,我明白了不能以自己上學時的標準去要求我的學生,要真正的走進這個實習學校。了解這里的學生的基本情況,盡量在上課時點到每一個知識點。

  然而當我知道了學生的基礎比較差,我卻更加小心翼翼了。剛開始是忽略掉知識點,改掉這個問題后,卻又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麻煩。在課堂上,我更愿意采取滿堂都是我在講授,即使有些很簡單的問題,我也怕學生自己學不會,總要去干涉一些,不太重視學生的反饋,總認為我提出的問題,他們不會答上來,不敢放手。這是我第二個大問題。當師大的連老師來到我們學校做指導,聽完我講的課后,明確提出了學生活動太少,老師更傾向于全部的傳授知識。我也向老師說明了我內心的想法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或者不信任他們!安荒芤驗閷W生基礎差,就放棄了學生自學,課堂要始終記住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作為我們地理教學,要想辦法鼓勵學生回答問題,不是學生基礎差,是教師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去引導”連老師為我舉了一個地理教學的例子!氨热缭趯W習什么是農業(yè),農業(yè)的定義?梢愿嬖V學生在課本第幾頁第幾段第幾句是農業(yè)的定義,讓學生去找,把問題以及答案明確化,學生只需要自己去找就可以了,可以從簡單的問題入手慢慢往需要思考的問題發(fā)展。”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又進行了自我反思,老師提出的意見對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幫助,是自己的原因,自己沒有找到適合學生的引導方法而卻將責任怪到學生頭上。從那以后,在課堂上,我先從一些概念性的問題入手,發(fā)現(xiàn)學生其實還是很積極配合的,之后逐漸設立一些開放性的問題,結果學生給我的反饋也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如果教師都不相信的自己的學生,那么還有誰去愿意相信他們?

  除此之外特聘名師韓老師、連老師對我提出的意見,也幫助我在地理教學中更上一層樓。結合他們的評語以及我本身的教學反思,我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上課要注意語速,注意觀察后排學生,上課的聲音要讓最后一排的學生聽見等等需要注意的事項。

  我們可能在以后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學生,他們的情況有好有壞,不能用自己的看法去應對所有的學生。不同程度的學生要不同對待,采取不同的方法,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7

  【摘要】主題式教學是基于情景教學的一種新嘗試。本文在多次實踐嘗試的基礎上,選取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實例,通過反思、驗證、總結,研究主題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方法和技巧。

  【關鍵詞】高中地理主題式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xx)10-169-01

  主題式教學是在情景教學的基礎上,使教學主題更為鮮明,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間,讓學生緊緊圍繞一個主題來進行探究學習。主題式情景教學倡導融主題、教材、教學方法、場景為一體,通過語言、教具、音樂等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中的主題式教學設計是產(chǎn)生于一次課堂教學實際案例,讓學生以農民工的來去為主線,進行主題式探究學習。

  一、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主題式教學設計實例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工業(yè)化對城市化的影響,理解區(qū)域發(fā)展的條件。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珠三角地區(qū)從“民工潮”到“民工荒”現(xiàn)象的剖析,研究農民工對珠三角地區(qū)城市工業(yè)化與城市化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提高從圖文資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以及嚴謹、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城市觀、發(fā)展觀和環(huán)境觀。

  2.學情分析

  本節(jié)內容基于湘教版“必修Ⅲ”中的“區(qū)域工業(yè)化與城市化”,教材以珠江三角洲為例來闡釋區(qū)域的工業(yè)化與城市化,因為《洶涌的“民工潮”》這一案例與現(xiàn)實中近幾年珠三角地區(qū)的“民工荒”問題不相符,故而引出學生對“農民工在珠三角地區(qū)工業(yè)化與城市化進程中的影響”的探究。該探究主題中涉及的人口遷移、產(chǎn)業(yè)轉移和區(qū)域工業(yè)發(fā)展的條件是學生已經(jīng)學習并掌握的舊知識,珠三角地區(qū)工業(yè)化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背景知識。從圖文中提取地理信息以及問題分析能力是高考要考察的重點,也是學生比較薄弱、有待強化提高的。

  3.重點難點

  重點:珠三角地區(qū)工業(yè)化發(fā)展的階段及面臨的問題。

  難點:工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產(chǎn)業(yè)升級、產(chǎn)業(yè)轉移引起的問題與解決措施。

  4.教學過程

  附:1.探究二材料近年來,珠三角地區(qū)頻頻報出“招工難”“民工荒”。但據(jù)調查,廣東省勞動力市場仍是供大于求,就業(yè)難與個別企業(yè)招工難并存,緊缺的是高級管理人才和高級技工,從來不缺少普通民工。專家認為中國目前處于“斷裂”的社會,經(jīng)濟狀況懸殊的各階層無法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權利,結果導致“知識斷裂”,新創(chuàng)造出的工作位置不適合知識、技能低的人群,導致民工“回流”、“民工荒”。

  2.探究三材料讀黃河金三角地區(qū)圖。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要求,把示范區(qū)建設成為中西部地區(qū)重要的能源原材料與裝備制造業(yè)基地。

  二、主題式教學設計實例的分析與反思

  1.教學主題的確立

  教學設計的主題必須明確。主題是一節(jié)課的靈魂所在,貫穿學生自主探究的始終。主題的選擇要以某一知識內容為核心,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為出發(fā)點。主題內容不能寬泛籠統(tǒng),主題形式要根據(jù)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特點來確立,對知識進行整合和梳理,融合三維教學目標。

  2.教學內容的編輯

  主題式教學需要對課程的內容、特點進行歸納總結,不拘泥于教材知識結構,對知識進行重新梳理,圍繞某一主題,形成有明顯輕重區(qū)分的知識結構,層層遞進,深入探討。

  3.教學設計的實施

  教學設計必須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檢驗與完善,因此在實施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課堂的觀察,并及時進行調整,課后對教學設計進行反思與完善。要重視學生在主題式課堂中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活動得來的收獲和感悟,根據(jù)課堂反饋對教學設計進行及時改進。

  三、結論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主題式教學的探究,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與要求,能夠發(fā)散學生思維、拓展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技能與專業(yè)素養(yǎng),能夠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從課本到生活、從抽象到具體、從感性到理性的跨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自主探索的能力與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潘曉敏.地理主題式情境教學漫談[J].地理教育,20xx,(1):46-47.

  [2]李三曉.淺談高中地理主題式教學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xx(3):167-168.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8

  對于今年初次接任新教材高一地理教學的我,在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既碰到了教學中的一些困難,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但同時也收獲了很多,學到了以前沒有過的東西。下面,就是我對這個學期教學過程的一些深刻反思。

  一、新教材的優(yōu)點

  1、新教材更加簡潔、生動。人教版的這套新教材,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較舊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簡潔、生動,圖文并茂,呈現(xiàn)形式活潑多樣。與以往的教科書比較,新課程的名詞、概念出現(xiàn)得少了,結論性的敘述少了,“讀圖思考”“活動”“閱讀”和“案例”等問題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顯減少,圖幅數(shù)量增多(如第一章共有31幅圖),甚至許多地方采取以圖代文,使圖像成為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

  2、新教材更加注重對事物和現(xiàn)象的分析過程。課文編寫加強對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的分析過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訓練,有意識地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教學過程中倡導師生互動,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動”中,專門設計了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內容。動手:引導學生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解釋地球運動規(guī)律;畫圖表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計算兩地的

  時差等。動口:引導學生說明生命出現(xiàn)應具備的條件;分析歸納太陽輻射隨緯度分布的規(guī)律;分析判斷太陽黑子的活動規(guī)律等。動腦:引導學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總結九大行星的運動規(guī)律和結構特征;分析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規(guī)律;用科學的術語解釋四季的形成原因和過程。

  二、近一個學期以來教學工作上的困惑與反思

  1、新教材的知識結構與舊教而言更加不系統(tǒng)。這對于教師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廣度,如何處理好教材的知識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學內容方面雖然做了適當?shù)膭h減,刪除了一些較難于理解的知識點,圖表,但課堂活動量明顯增加,教師如何有效的組織好這些活動,而且高一地理課在課時安排上由原一的每周三課變?yōu)閮烧n時,如何安排好教學進度,這些都為我們每一位高一的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

 。、新教材中的諸多的不配套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一是教材與教輔資料明顯不配套。新的教材還沒有相應的教輔,現(xiàn)有的教輔資料還都是以舊教教為藍本,許多新教材中已作了相應的修改和刪減,但在練習中出現(xiàn),如新教材中的地轉偏向力的內容已作了刪除,但在教輔中都出現(xiàn)了這些問題,在下一單元大氣的運動又出現(xiàn)了這一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教師該不該講,應講到什么程度,教師難于把握。二是學校在教學資源、教學管理工作上與現(xiàn)行的高一地理新課程的要求嚴重置后。一些規(guī)章制度與新課程改革之間也存在不協(xié)調。高一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結論性的'東西減少了,但學生的活動增加了,動手、動腦,動眼觀察的實際操作的內容明顯增多,但學校在

  教學過程中這些必要的教學輔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泛。如教師手中沒有掛圖,上課只好圖手畫,這一方影響課堂效果,同時也浪費時間,影響老師教學進度。缺少應有的實物模型和多媒體演示實驗,學生對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及以此產(chǎn)生的時差和太陽高度的變公等難以理解,這些都對新課改教學帶來困惑。

 。、初高中地理課程的要求不一至,出現(xiàn)嚴重脫節(jié)。新課程改革的初中地理,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教材內容過于簡單,而高中地理在難度和要求方面上升輻度大,這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無凝一下難于適應,這對教師的教學帶來更大的難度。許多學生連經(jīng)線、緯線都不懂,這樣對于地球的運動、時差的計算、季節(jié)的形成等問題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正是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讓許多學生感到難學,倒至興趣漸無。如何更好的轉變學生現(xiàn)有的學習狀態(tài),困惑著許多教師。

  4、新教材將來怎么考?在今天的中國,考試仍然是一根指揮棒,怎么考試將影響著我們的教學過程,我們練習冊里的內容仍然難以擺脫舊教材的“陰影”,練習中包含大量的舊教材的題目,以至于不知怎么取舍,也不敢取舍。所以非常希望教育部下的各級相關部門盡快出臺新教材的考試要求,希望出題目的老教師們一定要認真研究現(xiàn)教材,對你所出的每一道題目均要慎之又慎,誤導別人的教學可不是小事。現(xiàn)在可以等著看看明年各地的高考題目怎么出了,一般情況下高考題目能較好體現(xiàn)對地理教學的總要求。因此對教師來說,我認為平常不必拘泥于某一道題目,包括高考復習,要有敢于“扔掉”的勇氣,讓自己的教學更超然些,可以多研究一下各地高考試卷和對試卷的評價。

  5、新教材中“活動”怎么處理? 教學大綱指出:地理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初步掌握必要的地理觀察、學習、調查、運用圖表和數(shù)據(jù)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學會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評價地理問題”,為此,教材在每節(jié)課后安排了“活動”,“活動”中牽涉到的內容很多,對繪圖、填表、讀圖分析、閱讀思考、研討等內容可以當場解決;對需要進行外出調查、參觀、采集標本等活動,由于時間、安全、距離等的限制,幾乎無法做到,大多還是紙上談兵,而這些卻是地理有別于其他學科的學科特色,不能不讓人感到深深的遺憾。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9

  一、課程安排方面

  高二上期教學內容應調整為必修三和中國地理,高二下期上選修五和世界地理。而且中國地理的內容比世界地理更少,這樣安排還可以緩解上期時間緊迫而下期時間又太寬松的情況。在順序安排上建議先上區(qū)域地理,后上必修三或選修五,充分發(fā)揮區(qū)域地理“平臺”的作用。

  二、區(qū)域地理教學反思

  區(qū)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主要發(fā)揮“平臺”的作用,也就是要求學生熟悉各區(qū)域的區(qū)域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我有以下體會:

  1.樹立正確的區(qū)域地理的地理定位思想

  在學習區(qū)域地理時,首先應給學生講清楚區(qū)域定位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如果對區(qū)域不能準確的定位,那么分析的思路就會發(fā)生偏向,答案自然就不可能準確了。所以在學習之前一定要先讓學生明白區(qū)域地理的學習定位十分重要,并非簡單的機械式記憶那么簡單。老師可以出示一些典型的高考題,讓學生體會自己去體會區(qū)域定位的重要性。我建議老師在區(qū)域地理的教學過程中多穿插一些讀圖或畫圖的活動。

  2.認識區(qū)域地理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結構,構建學習區(qū)域地理的知識體系區(qū)域的研究內容和結構:

 。1)地理位置:經(jīng)緯網(wǎng)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及范圍等

 。2)自然地理環(huán)境差異:地形地勢概況、氣候特征及成因、河流湖泊、資源等

  (3)人文地理環(huán)境差異:工業(yè)生產(chǎn)及區(qū)位分析、農業(yè)生產(chǎn)部門結構和優(yōu)劣分析等、交通運輸與城市、經(jīng)濟發(fā)展現(xiàn)狀與格局等

 。4)綜合探究:結合地理位置、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差異聯(lián)系實際和時事綜合分析、探索區(qū)域的發(fā)展方向和潛力,提出相應的發(fā)展舉措等

  建議老師們以第一個區(qū)域為例,分析介紹區(qū)域地理的學習方法,其它的區(qū)域則可以采用學案導學法,由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

  3.充分運用比較法來學習區(qū)域地理

  比較法是將各種類型的知識進行對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屬性和個別特征。在學生的導學學案中,建議老師設計一些探究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區(qū)域特征的比較,比如在學習南美洲時,可以引導學生比較南美洲和非洲的氣候特征,還可以比較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地形特征等等。

  三、必修三教學反思

  1.“必修3”在高中地理教材體系中的位置

  “必修1”和“必修2”兩個模塊主要介紹人類與地理環(huán)境協(xié)調發(fā)展的基本原理!氨匦3”則是將這些地理基本原理與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相結合,并運用到一定區(qū)域的人類與地理環(huán)境協(xié)調發(fā)展的實踐中去,也就是說“必修3”的教材內容更注重地理原理和規(guī)律的應用研究,具有較強的綜合性。

  2.教材內容編排特色

  本冊教材共5章10節(jié)。全書以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組織教材,除第一章外,其他章的各節(jié)內容都冠以“以XX區(qū)域為案例”的副標題。既有國內的案例,也有國外的案例。

  但教材各章內容又并不拘泥于副標題所限的地區(qū),而是以此為分析問題的基礎,就某一個主題向其他區(qū)域延伸。例如第二章第一節(jié)“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qū)為例”,案例擴展到西非薩赫勒地區(qū)的荒漠化;第三章第二節(jié)“河流的綜合開發(fā)──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案例擴展到澳大利亞墨累—達令河流域的開發(fā)。教材內容如此“收”“放”有致的設計,一方面減少單一案例分析可能帶來的某種局限性,另一方面提供了知識和能力遷移的平臺。

  3.高中地理必修3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zhàn)

 。1)教材內容編排與學生現(xiàn)實的基礎知識儲備間存在的矛盾

  無論是哪一版本的教材,對“必修3”內容的編排,主要是在“必修1”的自然地理原理和“必修2”的人文地理原理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區(qū)域,以案例的形式來探求和說明不同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要分析這些區(qū)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學生必須對這些具體區(qū)域的區(qū)域特征要有比較清楚的了解。

 。2)不同版本教材對案例的編選與教師的教學選擇存在矛盾

  新課程的實施,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在一個課標的情況下可以出現(xiàn)不同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編排和選擇案例等方面有比較大的差異,雖然這樣的現(xiàn)象在“必修1”和“必修2”的教學中教師都曾經(jīng)遇到過,但由于這兩個模塊主要是地理基本原理和規(guī)律的學習,教師在教學處理上還相對容易。但由于“必修3”教材的編寫基本都是圍繞不同的案例進行,各種教材中案例的分析角度和呈現(xiàn)形式也存在差異。面對各種版本教材在編寫思路及選擇案例上的差異,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取舍上則更顯困難。

  4.對高中地理必修3教學策略的.探究

 。1)作好案例教學的知識鋪墊

  面對學生對區(qū)域地理基本知識掌握欠缺以及地理“必修3”教材中相關區(qū)域背景知識缺失的現(xiàn)狀,要較好地完成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對區(qū)域地理知識加以補充和進行必要的鋪墊。以人教版地理“必修3”為例,教材選擇的大多都是中國不同地區(qū)的案例,因此,學生學習案例的基礎就是對中國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基本知識的了解。所以我剛才建議高二上期安排中國地理的教學內容,并且先上中國地理,后上必修三。

 。2)案例教學應注重對學生地理分析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養(yǎng)

  綜觀“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各條標準,基本都要求“以??為例,分析??”來進行范例教學。在面對各種版本教材和不同案例時,教師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各種教材中的所有案例拿出來進行教學。因為掌握案例本身的知識并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應該借助教材中精選的示范性案例,使學生在分析具體案例中注重方法的培養(yǎng)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養(yǎng),即讓學生能從個別到一般,掌握帶規(guī)律性的知識和能力,也就是“通過一個或一組實例的教學,使學習者在掌握這個或者這一組實例的基本內容基礎上,學會學習相同或相似類型知識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應注重從分析案例的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的角度出發(fā)進行教學。例如:人教版中的“資源的跨區(qū)域調配”是以我國“西氣東輸”為例的,而在其他版本出現(xiàn)或與此相關的例子有“南水北調”“西電東送”等等。在教學中,教師無需對此類型所有的案例都拿來講解,只需要精選其中的一個具體案例來分析,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該案例,最終使學生上升到學會總結分析相似類型案例的方法這一高度上來。

  比如通過對“西氣東輸”案例的分析,使學生能在分析資源調配時,能形成以下的基本分析方法:

  對于資源分布不均與需求的差異,在教學中就需要從地質、自然、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條件的角度引導學生分析;要實現(xiàn)雙贏,也可以引導學生從經(jīng)濟和環(huán)境等方面分析對輸出地和輸入地產(chǎn)生的積極影響。學生形成了這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對于分析同類型的案例如“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就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去加以很好地分析和解決。

 。3)配合練習,重點在于鞏固原理的掌握和使用

  對學生學習地理“必修3”情況進行評價,應與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有所不同。評價的重點不在于對教材案例的重現(xiàn),而在于考查學生能否運用地理基本原理來解決新的問題。因此,教師在進行學生評價的時候,一般需要引入新的案例來進行。如在學習“區(qū)域農業(yè)發(fā)展──以我國東北地區(qū)為例”一節(jié)后,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案例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閱讀下列材料,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有關問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遠離海洋,三山夾兩盆地,形成了新疆特有的水汽運動區(qū),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qū)。加上面積巨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使新疆氣候具有晝夜和季節(jié)溫差大、降水稀少、蒸發(fā)強烈的特點。例如許多地方最大的氣溫日較差在二十到二十五度之間;在具有干旱沙漠氣候特征的吐魯番,年平均氣溫日較差為十四點八度,最大氣溫日較差曾達五十度。

  1。制約新疆農業(yè)發(fā)展的首要因素是。

  2。你認為新疆農業(yè)的發(fā)展有哪些有利的因素?

  3。根據(jù)新疆地理條件的特點,你認為新疆可以發(fā)展哪些特色農業(yè)生產(chǎn)?并說明原因。

  4。你認為新疆農業(yè)的發(fā)展,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5。通過對該地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的分析,請你歸納出分析某一地區(qū)農業(yè)發(fā)展的基本方法。

  這道題的考查并沒有涉及教材中“東北地區(qū)”的任何內容,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典型的新地區(qū)、新案例。雖然學生在高中階段并沒有專門學習過新疆農業(yè)發(fā)展的內容,但該案例并沒有考查區(qū)域中記憶性的內容。學生要較好地解決相關問題,關鍵是要在提取圖像信息的基礎上,運用在前面兩個模塊中學習的地理原理,并以在學習“東北地區(qū)農業(yè)”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的考查,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是否能夠真正達到課標的要求,是必修3教學中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好的主要形式。

  地理必修教材中有許多的活動欄目,一些活動欄目實際上就是一個新的案例的呈現(xiàn)。教師可以通過活動內容的精心組織,讓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運用已有的方法儲備來解決新的問題。當然,教師也可以通過呈現(xiàn)教材之外的自己精選的案例來實現(xiàn)這一目標。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10

  施新課程標準,要求課程的設置,課堂的教學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偏重地理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地理學習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及時變革傳統(tǒng)的 “ 知識本位 ” 、 “ 學科中心 ” 的地理教學,努力創(chuàng)設貼近現(xiàn)實生活,切合學生實際,注重人文關懷的全新地理教學。在教學中著眼于提高學習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通過使用新教材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對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認知

  湘教版的這套新教材,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較舊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簡潔、生動,圖文并茂,呈現(xiàn)形式活潑多樣。與以往的教科書比較,新課程的名詞、概念出現(xiàn)得少了,結論性的敘述少了, “ 讀圖思考 ”“ 活動 ”“ 閱讀 ” 和 “ 案例 ” 等問題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顯減少,圖幅數(shù)量增多,甚至許多地方采用以圖代文,使圖像成為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新課程在設計上明顯增強了對學生的啟發(fā)性,更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盡力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突顯新課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現(xiàn)方面,刻意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景,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和創(chuàng)新精神。

  二、 轉變自己的角色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fā)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 心理 狀態(tài),來積極思維與想象。

  三、 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 “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 ” 是新課程的核 心理 念。為了實現(xiàn)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

  1 、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

  2 、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

  3 、尤其要注意贊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fā)現(xiàn)。我們老師不要吝嗇你的表場,學生的心靈是純潔透明的,天真爛漫的,十分在乎老師那本來就不多的表揚,而傷心于老師的批評與指責。我們要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努力作學生智能的催化劑。

  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研究有關地理問題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圖、照片、統(tǒng)計圖表、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以及進行各種社會調查,課外觀察所得到的資料來進行分析、綜合、推理、判斷,進而闡明和研究有關地理問題的能力。

  人才的創(chuàng)造素質絕對不僅反映在知識和技能的占有程度上,更突出的反映在知識的運用、技能的發(fā)揮和創(chuàng)新上;谶@點,在教學中一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通過課堂設疑提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發(fā)現(xiàn)需要解決的地理問題;通過組織學生閱讀課內外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指導學生讀圖、填圖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比較相關地理概念、地理圖表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推理等綜合能力;通過地理課堂教具演示、多媒體演示及課題研究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觀察能力及運用地理理論解決有關地理問題的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地理課程中的課題研究內容以及學校開設的研究性學習課,對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非常有幫助。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模塊一第一章的課題研究《尋找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的證據(jù)》要求學生通過連續(xù)觀察、測量、記錄、六次(三周之內)某一物體影子長度的變化,證實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及其變化規(guī)律。雖然該課題難度不大,但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講要很好的完成,科學步驟必須完整,要有觀測、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結論,環(huán)環(huán)相扣,對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科學道德、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都非常有益,甚至有能力較強的同學,在做該課題的同時,還會拓展研究內容,研究出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對日出日落方位的影響,加深對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規(guī)律的理解,同時又提高了科研能力;另外,這一課題的研究要求小組合作完成,這在學生學習方式上也是一種新的嘗試,既合作完成學習了知識,又學習了別的同學的優(yōu)點,加深了同學之間的了解,增進了友誼,增添了地理學習的樂趣。還有在研究性學習課程中有許多對地理感興趣的同學自發(fā)組成小組,推選出組長,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知識能力,主動探究提出問題,確定自己小組的研究課題,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合作開展調查研究。在這種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中,無論課題研究的結果怎樣,凡是積極參與的同學都能從中獲得極大的收獲,包括地理知識、地理學習能力、地理學習情感體驗等許多方面。地理教學反思初中地理教學反思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11

  當前,課程改革在新課程的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等各方面都進行了較大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新課程要求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教師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學行為的完善在深層次地呼喚著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內省、教學體驗、教學監(jiān)控等方式,辯證地否定主體的教學觀念、教學經(jīng)驗、教學行為的一種積極的認知加工過程,其目的在于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質量。

  一、對教學步驟的反思

  教學設計時每位老師都會根據(jù)教材對整節(jié)課的步驟進行精心“預設”,但在課堂實施時常會出現(xiàn)多種結果:第一,事先的預設比較順利地“實現(xiàn)”了;第二,由于引導不得法等,出現(xiàn)“預設未實現(xiàn)”的尷尬局面;第三,雖然教學出現(xiàn)了“意外”,但教師通過巧妙引導,獲得了“非預設的生成”。如果教師課后能對這些結果和過程及時進行記錄、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就能對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獲得規(guī)律性認識,從而提高教學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長此以往,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會不斷提高,后續(xù)教學行為會越來越合理,學生的“主動生成”會不斷取代“被動接受”,教師的研究意識和能力會不斷提到提升。

  例如,在對“城市區(qū)位因素”這一內容教學實際時,我原先就按照書本的順序:把理論知識先“填”給學生,再枯燥的一個個城市的講解,學生學得被動,前后的`知識點也不會靈活銜接起來,出現(xiàn)“預設未實現(xiàn)”的尷尬局面。

  通過反思,我把書中的教學順序作了改動,先打出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有關一系列圖片打出,并設計一系列相應的思考題,從圖中讀出什么有關的信息?)→引導學生得出形成城市所需要的條件→有關長江三角洲的練習題→世界著名城市和中國大城市的教學→整體的練習。這樣的實踐覺得預設是比較順利地“生成”了,但教學步驟凌亂。于是我再次重新設計步驟:長江三角洲城市→中國其它三個城市→世界其它城市→引導學生講出城市形成的條件→長江三角洲和世界其它城市區(qū)位的練習。這樣的教學設計步驟條理清楚,城市條件學生很自然的自己推出,學得主動而且影響深刻,在練習時效果很好。

  所以,教學設計的步驟要做到條理清晰,對于知識點應該設計好怎樣讓學生主動獲得,而不是“被動接受”。

  二、對教學問題設計是否合理的反思

  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是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是能否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在對“季風”這一教學內容設計時,我這樣設計問題引出季風的概念:我們這里冬天和夏天分別吹什么風?我認為這是簡單的問題學生都知道,其實學生對怎么判斷風都不知道,無法正確標出西北風和東南風。這樣的教學問題設計上顯得突兀,學生一開始學習就興趣全無。

  通過反思,我改進了設計:“季風”這節(jié)內容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學生往往忽視它的存在,這節(jié)內容的知識很重要而且涉及到有關判斷風向、其他洲的景觀等,怎樣把要學的知識點與學生的興趣有機結合并很好的調動起來?我設計跟我們本土有關的問題導入,先示西亞、非洲和上海的景觀圖,再問:和上海同緯度的西亞、非洲是沙漠景觀,可上海怎么是河湖密布,耕作業(yè)發(fā)達,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稱?對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有這樣與眾不同之處,學生一下子興趣大增,議論紛紛,想馬上知道個究竟。我公布答案:這是歸功于受季風(夏季風)的影響,接下來的教學學生帶著找謎底的心情去探究、主動學習的成效顯而易見。

  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本著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通過把知識進行本土化處理,拉近理論與實際知識的距離。

  三、對教學過程中師生是否進行充分“溝通”和“合作”的反思

  在對“城市功能分區(qū)”教學內容設計時,我原來是這樣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功能分區(qū)布局的要求通俗易懂,我照本宣讀,劃劃看看就過去了。結果在進行相關的課堂練習時,學生雖大致能合理布局各個分區(qū),但對于具體的理由,怎樣才算合理布局答不上點,很顯然對這個知識點,學生只是被動的學習而不是主動的探究。新課標提倡的“探究式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學習中培養(yǎng)探究性、開放性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于是我對這部分內容設計時,讓學生探究學習,適當拓展。我首先要求學生扮演城市規(guī)劃設計師,合理布局商業(yè)區(qū)、居住區(qū)、工業(yè)區(qū)、文教區(qū)、風景區(qū)等,并講出布局的理由。再把我們生活所在地的城鎮(zhèn)平面圖給學生看,一起圈出各個功能分區(qū)的集中地,看分布是否合理?有學生回答:老師,我們認為工業(yè)區(qū)布局得不好,它下風向的居民區(qū),會受到污染。我問:那你認為怎么布局合理?學生回答:工業(yè)區(qū)的位置移到北邊點。我說:很好,那么工業(yè)區(qū)污染厲害的企業(yè)有多少?學生答:不清楚。我說:回去我們再探究。那堂課結束了但其實沒結束,師生意猶未盡。

  四、對學生知識掌握的實際情況進行反思

  教學設計時要根據(jù)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化處理,制定出目標、重點與難點等。但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會碰到設計的目標與學生的掌握有較的差距。在進行“地球的運動”章節(jié)的教學設計時,原先我是這樣的:課時定6課時,按照教學設計的步子走,循規(guī)蹈矩,知識點全部講好后再上一節(jié)練習課。結果,做到關于正午太陽高度和白晝長短的知識點時,絕大部分的學生無法解題,把課堂上學的都“忘記”了,其實是當時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根據(jù)的實際,我首先把基礎打好,一步步扎扎實實的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把知識點傳授。

  在后的實際教學中我用經(jīng)緯儀演示把學生初中學過的地球、地圖知識點重新熱一下,這樣的實物演示對學生的空間想象大有幫助而且充滿好奇。知識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由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季節(jié)變化和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緯度變化→四季的更替,注重在黑板上邊畫邊講結合經(jīng)緯儀實物演示,并且講練組合,每一個難懂的知識點講好就練習。講練組合一來可以檢驗學生掌握得如何,不懂再講解。二是就某些練習中學生普遍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進行反思。三是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通過我適當點拔能順利的攻克難題,自信大增,不知不覺中學生很好的掌握比較難懂的知識。

  所以,對于那些抽象理解性強的知識,教師應該根據(jù)每屆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而不是一個教學設計使用終身。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12

  應試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中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今的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傳統(tǒng)的地理應試教育主要偏重于對地理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在創(chuàng)新意識和個性健康方面的發(fā)展,特別是在能力運用和生產(chǎn)實踐方面關注不足。這顯然不利于新時代對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培養(yǎng),也難以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對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我國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以素質教育為鮮明旗幟,拉開了帷幕。常言道,不破不立,只有打破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才能樹立起地理素質教育的新旗幟。但素質教育在中國倡導了多年,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究其根本原因是考試制度和教材沒有從根本上進行改革,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沒有突破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誤區(qū),四川省從去年開始的課程改革給高中地理教學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zhàn)。

  一、對高中地理必修

  (一)(二)的認知

  人教版這套新教材,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較舊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簡潔、生動,圖文并茂,呈現(xiàn)形式活潑多樣。與以往的教科書比較,新課程的名詞、概念出現(xiàn)得少了,結論性的敘述少了,“讀圖思考”“活動”“閱讀”和“案例”等問題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顯減少,圖幅數(shù)量增多,甚至許多地方采用以圖代文,使圖像成為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新課程在設計上明顯增強了對學生的啟發(fā)性,更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盡力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突顯新課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現(xiàn)方面,刻意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景,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和創(chuàng)新精神。

  新教材加強了對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的分析過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訓練,有意識地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強調開展多種地理活動,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濃厚興趣。使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成為探究問題的過程,獲取技能和方法的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倡導師生互動,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動”中,專門設計了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內容。動手:引導學生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及晝夜交替,解釋晝夜交替是怎樣產(chǎn)生的(P15);畫圖表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P(16);動口:引導學生說明地球是太陽系的一顆普通的'行星(P4)。動腦:引導學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總結八大行星的運動規(guī)律;分析歸納太陽輻射隨緯度分布的規(guī)律;分析晝夜長短分布規(guī)律;用科學的術語解釋四季的形成原因和過程。這些都為新課程課堂教學設計提供了有利條件。

  教材還刪除了一些難以讀懂,不易理解的地圖;重視地理教學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的應用。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引導學生開展閱讀、觀察、實踐和探究活動。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給教師提供了較大的、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空間,以利于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二、近兩個學期以來教學工作上的困惑

  近兩個個學期的教學,我盡力把新課程改革的種種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有收獲,同樣也有困惑,這些困惑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

  1、新教材在知識結構方面,較舊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統(tǒng),這對于教師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廣度,如何處理好教材的知識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學內容方面雖然做了適當?shù)膭h減,刪除了一些較難于理解的知識點,圖表,但課堂活動量明顯增加,如何有效的組織好這些活動,如何安排好教學進度,這些都為我們每一位高一的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在近半個學期的教學中,我們感覺到課時緊張,在活動的組織上時間難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于,那就只是走過場,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調動每位同學,那么時間又難于滿足,教學進度無法完成。

  2、對學生的困惑,由于初高中地理課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現(xiàn)嚴重脫節(jié),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學,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教材內容相對簡單,而高中地理在難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這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無疑一下難于適應,給我們教學帶來更大的難度。許多學生連經(jīng)線、緯線都不知道,這樣對于地球的運動、時差的計算、季節(jié)的形成等問題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師再利用上課時間給學生進行講解,這就面臨課時緊張,教學任務難于完成,組織學生回去自學,但部分基礎較差,綜合理解能力較弱的同學還是難于接受。也正是因為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讓許多學生感到難學,導致興趣漸無。如何更好的轉變學生現(xiàn)有的學習狀態(tài),困惑著許多教師。

  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他們是影響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高一學生普遍對新課程改革了解不夠,傳統(tǒng)的學習行為使學生一下子也很難適應新形式下的課堂教學,尤其是我們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的轉變難度更大。還有,學生對地理學習的不重視和認識不足始終是影響地理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3、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諸多的不配套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為了對付高考,我們不得不把以往的舊地理課本搬到了課堂,因為就目前而言,高考如何以這四套教材配套還是個迷,所以作為教師而言,對如何把握好教材與課標有許多的困惑。另外教材與教輔資料明顯不配套,新的教材還沒有相應的教輔,現(xiàn)有的教輔資料還都是以舊教材為藍本,許多新教材中已作了相應的修改和刪減,但在練習中出現(xiàn),如新教材中的地轉偏向力的內容已作了刪除,但在教輔中都出現(xiàn)了這些問題,在后面的“人口的變化”中又出現(xiàn)了這一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教師該不該講,應講到什么程度,很難把握。

  學校在教學資源、教學管理工作上與現(xiàn)行的高一地理新課程的要求明顯置后。高一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結論性的東西減少了,但學生的活動增加了,動手、動腦、動眼觀察等實際操作的內容明顯增多,但學校與之配套的教學輔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教師手中沒有掛圖,上課只好用手畫圖,這一方面影響課堂效果,同時也浪費時間,影響老師教學進度。實物模型和多媒體演示軟件相對缺乏,學生對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及以此產(chǎn)生的時差和太陽高度的變化等難以理解,這些也都對新課改教學帶來困惑。

  4、對新教材也有諸多不適應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內容高度概括、高度濃縮,新課程的名詞、概念出現(xiàn)得少了,結論性的敘述少了,“讀圖思考”“活動”“閱讀”和“案例”等問題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們仍然受傳統(tǒng)教學的經(jīng)驗的影響,對學生總是不放心,總是想講得面面俱到,千方百計的給學生灌輸,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f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于學習,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新教材在知識體系雖不如舊教材系統(tǒng),它注重的是教師如何給學生挖好溝,引好水,而不是要教師連坑一起挖好,特別是有時我們不僅幫學生挖好坑,而且越挖越深,這都使我們走進了高中新課改的誤區(qū)。另外教師在對待案例的教學,教案和教師用書都沒有任何的解釋和說明,而且對于學生來講也是難度很大,對于這些內容,究竟要處理到何種程度才算適宜,我們大多數(shù)教師心中也沒有底。

  三、在教學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針對以上現(xiàn)象,我也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在教學過程中,認真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體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lián)系,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同時,我也充分考慮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性這一特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盡量使每一個學生掌握地理學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識,為進一步提升奠定基礎。具體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強理論學習,努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新課程改革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加強對教學行為的研究已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質量觀等。為此我堅持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課程內容與目標等理論知識進行學習與探討,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實踐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

  2、在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大膽革新。新課程注重“師生互動”、“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教學原則,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力爭改變過去“一言堂”的局面,變學生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合作、探究式學習,努力做到轉變自己角色與地位,由過去課堂上的權威變?yōu)閷W生共同學習的伙伴、朋友、指導者。

  3、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同時又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學習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表現(xiàn),重視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具體做法有:①課堂提問、討論發(fā)言要求有記錄,一段時期內要確保每位學生都有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機會;②組織各類活動時,要求所有學生共同參與。此外,備課組還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的差異,分別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4、發(fā)揮多媒體計算機作用,力圖展現(xiàn)地理信息的多樣性。課標指出,“按照課標的目的要求、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還可以編寫與地理教學有關的視聽教材”。根據(jù)教學的需要,發(fā)揮信息技術媒體豐富的表現(xiàn)力,把教科書中的地圖變成融解說詞、背景音樂、動畫、視頻為一體的電子地圖;把教科書中的插圖由靜態(tài)的平面圖變成動態(tài)的三維模型;把原本單調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圖變得更充實、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塊構造學說教學時,把教科書中的《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移動圖》制作成《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的移動》多媒體課件,讓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以連續(xù)相向的方向移動,使大洋板塊向下府沖,大陸邊緣褶皺隆起,引發(fā)火山地震的現(xiàn)象生動地呈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

  5、進行集體備課,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加強信息收集,多與外校教師進行教學上的交流與探討。積極參與聽課評課,取長補短,通過這樣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總之,目前的新課改處于探索階段,我將繼續(xù)努力學習,力爭正確、深刻地認識與理解現(xiàn)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舊的思維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xié)調的發(fā)展。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13

  一、反思課堂上的成功得意之處,促進自身專業(yè)化發(fā)展和個人教學風格的形成

  教師每節(jié)課的教學都有成功和獨到之處,都有自己感覺滿意的地方,如獨到別致的教學引入,獨具匠心的教學設計,有趣的語言,新穎實效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shù)拇胧庇^形象的演示實驗,合理而恰到好處的補充實驗,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設計,精準而有效的課堂練習以及適量而恰當?shù)恼n后作業(yè)等,這些都是提高教學效益、促進教學成功的因素,課后將這些成功之處及時反思回顧,整理、總結、記錄供以后教學中參考使用,長期以往,不但會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還會逐漸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學風格。

  二、反思課堂上的不足和失誤之處并查找原因,提高教學能力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和失誤之處,一節(jié)課留下或多或少的遺憾是在所難免的,貴在及時反思總結這些疏漏和失誤之處,并在以后的教學中改進和提高。比如課后可以想想:問題的提出是否適合時機,提出問題后是否給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的回答是否給予了及時適當?shù)狞c評,自己的語言表達是否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演示實驗的操作是否有不規(guī)范的地方,課后作業(yè)是否有過多過難的問題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課后認真反思。反思是發(fā)現(xiàn)問題的源泉,如果課后不及時總結,冷靜思考,尋求解決的辦法,那么在下次的教學過程中就有可能故態(tài)重演,重蹈覆轍。

  三、通過師生課后交流,反思學生意見和學生對知識的接收情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的。許多學生極具個性,他們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經(jīng)常有自己的看法思考和評價,也有自己的感悟,學生也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他們在某個具體問題上有時會有獨到的見解,這種見解往往最有價值和意義,是教學反思的好材料。通過課后跟學生的交流,使學生的好思想、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同時也充實了自己今后的課堂教學,豐富了自己的教學手段和內容,也會使自己的教學更接近于學生的實際。

  跟學生的課后交流,在從學生那里得到啟發(fā),充實自己課堂的同時,要注意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接收情況,并通過對學生接收知識情況的了解,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否做到了因人施教,是否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了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跟學生交流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盡量讓自己的`課堂做到“為了一切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促進全體學生發(fā)展。

  四、養(yǎng)成及時反思的習慣,進行教學過程的“再設計”,完善課堂教學

  教師的成長過程也就是不斷反思,重構自己課堂教學的過程,課后反思需要教師自覺及時地進行,需要長期的積累,并堅持養(yǎng)成良好的課后反思習慣。課后反思一定要及時。首先,課后思路最清晰,思維最活躍,是課后自檢的最佳時機。此時反思,往往能發(fā)現(xiàn)自己備課中的不足、授課中的疏漏,并能及時改正和彌補。其次,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頻繁的“撞擊”,往往會有一些超常發(fā)揮,“靈感”頓生,創(chuàng)新出成功的教例,這些“靈感”由于是突然“冒”出來的,具有稍縱即逝的特點,如不及時地、準確地記錄下來,容易飄然而來,飄然而去,難以補救,因此,需要在課堂教學后及時反思,把“靈感”火花捕捉住,對增強課堂教學活力,提高教學技巧是大有裨益的。另外,課后學生的反應更是具體而真實,教師及時地將感受、反饋信息記錄在案,能幫助和啟發(fā)自己進一步修改、完善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通過課后反思,我們清晰地知道了本節(jié)課的優(yōu)點和缺點,繼承了教學成功的一面,同時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存在的問題得到整改,對這些得失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發(fā)揮優(yōu)點和成功之處,同時改進失誤和缺陷之處,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設計出更科學、更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過程,寫出“再教設計”,使以后的教學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

  五、課后反思的點滴記錄是教師教研能力成長的沃土

  教學中課后反思,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經(jīng)常的對教學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jié),從而使課堂教學日趨優(yōu)化的過程,這無疑會促進自己關注教學行為,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有較濃的教學研究色彩,教師只要堅持課后反思并及時記錄反思中的點點滴滴,就會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首先,教學反思的長期積累來自于日常教學,教師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提煉出的課后小結、課后反饋信息為教研積累了第一手素材和寶貴資料,為教學研究和撰寫教研論文提供了豐富鮮活的材料。另外,通過課后反思是教師構建個人教育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只要我們能夠及時持久地反思下去,相信會有更多地發(fā)現(xiàn)。通過教學反思,使自己的教學逐步從經(jīng)驗傳承走向理性思辨,使教育行為更多地轉化為教育智慧,只要勤于思考、勤于動筆、就會將零碎地反思上升為理論。通過課后反思,教師從中學會教學和教學研究,教師的定位就會發(fā)生變化,從職業(yè)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變?梢哉f,課后反思就是我們教研能力成長的沃土。

  總之,課后反思貴在重視,貴在堅持,課后小結、教學反思札記的積累來自于日常教學,從日常教學反思中,可以審視自己的教學足跡,傾聽自己的回聲,對其加工整理就是一個個生動的教學案例,教師做好和重視課后反思,在教學中不斷積累成功的做法和經(jīng)驗,同時在教學中不斷發(fā)現(xiàn)教和學的問題,并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設計和調整教學方案,使課堂教學趨于完善,從而不斷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有人曾提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課后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我們只要做有心人,重視和做好課后反思,教學能力就一定會提高。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14

  高二地理教學復習實踐中,我們有時會發(fā)覺由于學生對所有基礎知識已經(jīng)學習過,如果老師只是照本宣科,沒有一定的新意和難度,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就會有較大差異,因此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yōu)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項和智能強項,也有與此相適應的獨特的認知方式。學生知識面有寬有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認知能力有強有弱。教師必須正視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比如可以在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上進行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文字材料,圖像信息,多媒體等等,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要求。

  例如在高中地理主干知識的復習中,大氣環(huán)境是個難點,而其中的有關天氣、氣候、季風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如果還像講授新課那樣復習,一是時間不允許,二是學生也提不起興趣。于是我在教學設計時做了精心準備,試著編寫了典故,通過典故教學法來突破難點。這樣通過典故將要學習的內容轉變成一個個小問題,教師只提供背景資料,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這樣不僅復習了天氣、氣候、季風等知識,并了解形成該氣候的地理因素,同時拓展地理能力,事實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將抽象的原理轉化為直觀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輸?shù)男Ч玫亩唷?/p>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15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更期望借助教材,在較短的時間內把知識告訴給學生,這種教學是一種授受式的教學,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更多的是被動理解,主體性不強。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就是要轉變這種教學方式。經(jīng)過創(chuàng)造實際的或模擬的情境,以此來呈現(xiàn)或再現(xiàn)問題、矛盾,引導學生親身經(jīng)歷到知識的獲得過程中,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并應用知識。

  一、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應用體驗式教學情境是催化劑。在地理課堂中,僅有經(jīng)過情境讓學生去感知,在情境中探究,才能更好地讓學生獲得體驗。從學生角度來看,體驗的生成也有賴于情境,若課堂中沒有情境,充斥的只是干癟的知識講解、練習,學生也就難以生成體驗。如在《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的學習中,如果學生對自我家鄉(xiāng)環(huán)境的地域差異和其他地方不了解,如果沒有對全球性地域的比較和分析,學生對溫度帶分異和海陸分異是較難理解的。在地理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一是在導入過程中,需要以情境來引入新的課題。在這個過程中可借助多媒體、活動、話題等多種方式進行,且要注重以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如在《人口增長與人口問題》的學習中可從身邊的小孩出生話題說起,并由此而引出某個地區(qū)人口增長的案例,然后再結合教材中的圖標引導學生思考人口增長有什么特征。這樣,讓學生從生活中的現(xiàn)象入手,過渡到“人口增長”的概念和特征探究中,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fā),更容易讓在學習過程中獲得體驗,促進對知識的理解。二是在探究活動中要注重以情境來促進學生體驗的生成。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后,針對問題也要注重以情境來幫忙學生理解,獲得體驗。如在《城市區(qū)位與城市體系》中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河流是影響城市區(qū)位的因素,引導問題如

  “世界聞名古國發(fā)祥地為什么和河流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我國,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城市為什么會比較密集?”然后借助幻燈片展示中國主要河流,引導學生找出武漢、重慶、宜賓等城市都在河流交匯處的原因,并對廣州、上海、天津這三座城市的位置分布共性進行分析。這樣可讓學生在圖片分析的過程中理解事物空間布置的特點,理解河流成為影響城市區(qū)位的因素。

  二、提出探究問題,促進學生合作

  在地理教學實踐中,有了情境,帶給學生的是直觀感知,但學生的歸納和理解本事有限,此時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要豐富學生的體驗,不僅僅只能轉變講授式的教學,還要注重在課堂中經(jīng)過問題、活動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展開探究,讓學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討論,甚至是辯論和質疑,這樣才能更好地豐富學生的體驗,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構建,讓學生經(jīng)歷地理知識的構建過程。首先,要注重以問題來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活動。以《農業(yè)生產(chǎn)與地理環(huán)境》中對地理環(huán)境區(qū)域性的特點探究為例,先呈現(xiàn)杭州龍井茶在日本種植的案例,問:“為什么龍井在日本始終沒有種好?”引導學生圍繞案例而交流。教師總結出地理環(huán)境區(qū)域性的特點,同時舉出例子并追問:“農業(yè)生產(chǎn)會受哪些因素影響?”此時學生會有很多看法,教師問學生古代和現(xiàn)代影響農業(yè)區(qū)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展開交流,并舉出例子(如雜交水稻單產(chǎn)大幅度提高;美國一個大型農場只需少量農業(yè)工人)引導學生確定,在此基礎上總結影響農業(yè)區(qū)位的主導因素。其次,在課堂活動中也要注重引導小組學生展開辯論、質疑、互問互答活動,如《城市空間結構》中“城市區(qū)位”概念的辨析就可在探究后小組間相互提問。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應用

  要在地理教學中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應用也是較為重要的方法。傳統(tǒng)地理教學的應用是以課后書面練習為主,強調的是讓學生在練習中掌握應試技巧,以此來應付考試。提倡體驗是教學強調要以學生的生命發(fā)展為依歸,尊重學生,關懷生命,拓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寬度,讓學生能在學習知識后去應用,在應用中獲得豐富的體驗,更好地感受地理和生活的聯(lián)系性。同時也要以應用而提升學生的實踐本事,真正能學以致用。在地理課堂中,要及時結合所學資料,引導學生圍繞生活展開分析,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應用本事。如《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為例,對于交通運輸方式(如鐵路運輸、水路運輸、公路運輸?shù)?學生不難理解,但這些交通運輸方式的優(yōu)缺點是什么,如何進行合理區(qū)位選擇就是難點。教學探究該資料后就可引導學生根據(jù)家鄉(xiāng)城市的情景展開討論。同時,在課后也要引導學生應用知識去分析實際問題。如在《區(qū)域差異》學習后對英國和日本進行分析,并在分析后得出自我的結論,提出相應的提議。在傳統(tǒng)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更多看重的是學科知識的傳授,而新課標下的地理教學則要求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掌握知識、獲得技能,經(jīng)歷地理知識的構成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掌握必須的學習方法,構成必須的學習習慣。這樣,讓學生去經(jīng)歷、去感知、去體驗,在實踐中應用,知識才會變得牢固,技能才會得到提升,發(fā)展也才能落到實處。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12-23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01-21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薦]07-11

(精華)高中地理教學反思10-16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熱門)07-11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周記03-29

最新高中地理教學反思02-16

高中地理課程教學反思01-07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15篇06-13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經(jīng)典【15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