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語文課文《夸父逐日》的教學反思

語文課文《夸父逐日》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2-04-14 09:07:40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語文課文《夸父逐日》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導語:《夸父追日》這篇著名神話選自《山海經》,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接下來小編整理了語文課文《夸父逐日》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語文課文《夸父逐日》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語文課文《夸父逐日》的教學反思 篇1

  《夸父追日》這篇著名神話選自《山海經》,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它表現的不僅是表面上的與日逐走,還有很強烈的象征意義,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本篇神話弘揚了夸父身上體現出的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詩人陶淵明曾寫詩贊道:“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薄坝噗E寄鄧林,功竟在身后!睂W習這篇課文,旨在讓學生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增加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

  夸父的形象非常高大。他“希望太陽永遠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至死也未能如愿。讀后讓人有一種淡淡的酸楚,深深的遺憾?涓鸽m敗猶榮,他的精神與天地同在。而這則神話故事描述時所展示出來的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也是課文的精髓。本課的設計主要分為分析夸父的形象和體會神話故事語言兩方面。

  在學習課文之前,我讓學生復習了《和時間賽跑》這篇課文,作者通過和太陽賽跑、提前做作業(yè)來和時間賽跑,相比之下夸父的追日比較抽象。通過聯系已經學過的`知識,幫助學生深刻體會夸父追日的意義。接著圍繞課文題目,請學生提問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知道的?預設:夸父為什么要追日?夸父是怎樣追日的?夸父追日的結果如何?學生還提出了夸父是誰?夸父追日的意義何在?(這個問題在“為什么追日”)

  同學們真能干,緊緊抓住追日這個主要內容,提出了3個有價值的問題,就讓我們一起帶著這3個問題,自由讀讀課文,看看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夸父為什么要追日?哪些自然段寫了他是怎樣追日的?寫夸父追到日沒有,又是課文的哪個自然段。學生找到課文中相應的段落,一起解決了提出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夸父追日的動作,通過學習夸父下定決心去追日時的語言來體會夸父追日的精神。

  語文課文《夸父逐日》的教學反思 篇2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最后一篇閱讀課文。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著名神話之一,也是一則趣味性很強的神話故事,充滿了奇特的想象。故事講述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傳奇英雄夸父,為了讓人們能時刻享受到太陽的亮光,決定把太陽搬到地上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最后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學習此文,學生的興趣點會在何處呢?針對這一問題,我設計了如下思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一、自學課文,抓住主要內容。

  課堂以感受故事的神奇為線索。首先解題導入,談談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而后研讀故事,說說讀了這個故事后的.感受,具體找找哪些句子描寫十分神奇。教學時,我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默讀、朗讀、思考或與同學討論來讀懂課文。遇到難讀的字音,不理解的詞語,通過自己動手借助工具書查找答案。在初讀課文后,我又進一步要求學生深入思考,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要求學生圍繞夸父追日的故事把課文的層次理清,并根據課文導讀提出的要求,讓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緊接著深化理解,讓學生找到故事中最感人的句子,進一步認識神話人物“夸父”。最后讓學生再思考:從夸父的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二、感受神話的想象和神奇。

  從神話故事的神奇處著眼,循著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的原需求出發(fā),把對故事的認識和感受寓于讀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讓學生感受課文,把原文中簡寫的幾處神奇的地方,通過豐富又夸張的想象具體化。如:課文用“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寫夸父為了解渴,“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等等,都形象、夸張了寫出了當時夸父的神力,同時使學生對夸父這個神奇的人物由衷地產生敬佩之情。

  由于我把主動權留給了學生,所以這堂課的氣氛始終非;钴S,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教學效果理想。我想主要是由于教師找準了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興趣點,設計合理,學生學習興趣極強,因此對課文探究深度遠遠超過平時。

  語文課文《夸父逐日》的教學反思 篇3

  本節(jié)課根據文言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和學生的認知能力,安排了合理的教學設計。教學目標能切中教材的知識點,把握住教材的人文因素,很好地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設計中我注重:

  (一)學法指導,在翻譯課文之前,我把“譯文六步法”介紹給學生,讓他們能夠根據方法行之有效地翻譯課文;

 。ǘ⿵娀A訓練,字音、重點實詞詞義、證據的含義一一落實,絕不含糊;

  (三)重視知識積累,在學習本則神話故事之時,舉一反三了解更多的神話故事。

  朗讀和背誦是教學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本教案中有所體現,但是朗讀指導不到位,應多一點方法指導。在人物形象練筆時,我出示填寫“夸父小檔案”的形式,要求學生從人物的外貌、特長、心理、環(huán)境及精神品質等入手,縮小了寫作范圍,并富有啟發(fā)性,充分引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并在課上給了充足的`寫作時間,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在對聯訓練中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4個內容,可以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可因為前面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安排稍有松散,本環(huán)節(jié)沒能充分體現,沒有達到預想效果。在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方面,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等方面做得不好,本節(jié)課沒有很好體現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缺憾。如果在讀文、譯文過程中利用小組合作,既能達到全員參與又可節(jié)省時間。而在問題研討中,設計時有研討,課上卻沒能組織學生探究?傊@節(jié)課的得與失都是我經驗的積累,在今后工作中一定要努力做一些有益的嘗試。

  語文課文《夸父逐日》的教學反思 篇4

  夸父追日也是我國最早的著名神話之一,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他表現的不僅是表面上的與日逐走,還有很強的象征意義,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本篇神話弘揚了一種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

  在教學本課時,我的教學目標是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體會夸父身上所折射出來的人文精神,樹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養(yǎng)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同時,也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我用圖片導入課文,讓學生了解這節(jié)課學習的是另一篇神話故事,引出課題。在教學上,我不僅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他們看閱讀提示來知道如何學習這篇課文;還注重學生詞語的分類和積累。三年級的學生,我們試著培養(yǎng)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因此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框架:這個神話故事主要講了夸父不喜歡(黑暗),喜歡(光明),就去追趕太陽,追到(虞淵)時,他倒下變成了(一座山),他的手杖變成了(桃林),使文章的條理更清晰明了。但是在體會神奇方面,學生都能夠找出相應的句子和詞語,都能感受出神話故事的神奇。接著,我問學生:夸父耗盡所有的力氣去追趕太陽,這是為什么?然后,我再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地讀,如:

  1、當夸父追得口渴難忍時,他是這樣想的——

  2、當追得氣喘吁吁時,夸父還是這樣想的——

  3、當追得耗盡全身力氣,頹然倒下時,夸父仍然是這樣想的——

  從而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

  最后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練筆:可是,夸父并沒有追趕上太陽。此時此刻,如果你是夸父,你想對種族里的鄉(xiāng)親們說些什么?學生寫得相當精彩,為沒有追上太陽而感到惋惜,也希望種族里的.鄉(xiāng)親有一天能夠追上太陽,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整節(jié)課下來,教學思路非常清晰,教學氛圍也輕松愉快,讓我感覺到學生們也感受到了夸父的巨人形象,體會到了夸父身上所折射出來的人文精神。

  但是,在教學方面,仍存在許多不足:

  1、發(fā)音不準!八频摹边@詞,平翹舌音混淆。

  2、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所積累的課外詞語,應當也放入課件中。

  3、評價不當。我讓學生讀句子感受神奇,如評價語:我仿佛看到了夸父咕嘟咕嘟地喝水。我還仿佛看到一個口渴難耐的夸父。當學生的朗讀沒有達到要求時,而我卻評價他讀得非常好!

  4、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個我們要培養(yǎng)能力,略中求精,講究方法。

  如:

  1.起因、經過、結果。

  2.進行課題質疑:為什么?怎樣?結果等,從而梳理文章的主要內容。

  3、未進行練筆小結。最后的練筆我要求學生寫如果你此時經刻是夸父,你想對種族里的鄉(xiāng)親們說些什么?學生寫得不錯,但有些偏向夸父因為沒有追上太陽而感到遺憾,有一種讓夸父“死不瞑目”的感覺,其實此時我可根據板書引導:我的小夸父們,盡管你倒下了,但是你在我們鄉(xiāng)親們的心目中仍然是……從而,再次感受人文精神。

  總之,在這一次的學習中,雖然有許多不足之處,但也有很大的進步,力求更上一層樓。

  語文課文《夸父逐日》的教學反思 篇5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抓住思維本質來審視語文教學,你對課堂就會有新的理解。

  在上《夸父逐日》之前,我就想在這一堂課上一定要體現對學生“思維”的關注,讓學生的思維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于是,我就想讓學生在課堂上把他原有思維充分的展現出來。只有學生展現了原有思維,教師才有可能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糾錯提升。出于這樣的思考,教師應該抓住,深入到學生的思維本質,然后糾正其不正確的思維方式。比如:在《夸父逐日》的課堂里,有一個學生說:夸父拿根拐杖干嘛,簡直是累贅。乍一看,這是個無效對話,但仔細分析,這樣的思維本質并沒有什么錯誤,可是放在《夸父逐日》的課堂里就顯得不對勁。教師這個時候要適時做引導,從而讓學生理解夸父逐日的所要付出的艱辛,以及神話的特點——夸張?上У氖牵以谡n堂上并沒有做好這一點。但我也清楚的認識到了,抓學生思維本質的能力和矯正引導學生思維的能力還是不夠的,要是這方面的能力加強一些,那么在我的課堂效果會更好。

  這一次上《夸父逐日》用到了動畫。這里有兩個版本的動畫,一個是在中央電視臺播放過的《哪吒》中片段,一個是FLASH動畫。就兩個素材的本身而言,《哪吒》中的片段要優(yōu)質的多,但是我在思考,我們上課是選用素材的原則是什么?是素材本身的優(yōu)質,還是與教學所需的結合?我認為上課素材的選擇,不是從素材的本身來衡量它的是否合理,而是要考慮你需要怎樣的素材來輔助你的教學。我上《夸父逐日》時選擇了FLASH動畫,《哪吒》中的片段雖然漂亮,但如果我選擇了它,卻反而不能輔助我的教學!

  課堂生成對于我來說還是個說不明道不清的問題。曾有人說:要讓學生很好的在課堂上生成,就要給學生一個好的預設,給學生一個明晰的方向。我在自己的課堂上也這么去做,去追求,就是編一個筐,讓學生在這個筐里裝內容,學生會往這個筐里裝什么,我就更難預設了,這要取決于學生的思維能力了。我把這稱為給“筐”生成。這次我上《夸父逐日》,我的.預設是“筐”——這篇文章分幾組畫面?于是學生積極思維,紛紛發(fā)言,在課堂上也許就能說到我想要他們說的上面去。這次為了實現我自己的從“思維”角度去設計課堂的想法,我還是選擇了“筐”,因為我覺得人要有從雜亂信息中搜索出有用信息,一定要有一個既定的目標。的能力。我認為在不同的情況之下需要選擇不同的設計方式,不能簡單的去說某種方式好,而另一種方式就不好。離開了目的去談手段,是沒有意義的。

【語文課文《夸父逐日》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夸父逐日教學反思03-23

語文課文《守株待兔》的教學反思(精選7篇)04-17

語文課文《賣油翁》的教學反思04-15

夸父逐日教學反思15篇04-01

課文《白楊》的教學反思02-21

課文教學反思02-20

課文《蜜蜂》的教學反思02-23

課文掌聲的教學反思02-23

課文稱贊的教學反思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