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認識銳角和鈍角》的課后教學反思

《認識銳角和鈍角》的課后教學反思

時間:2024-11-19 02:07:44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認識銳角和鈍角》的課后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認識銳角和鈍角》的課后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銳角和鈍角》的課后教學反思

《認識銳角和鈍角》的課后教學反思1

  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是在學生對角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所以在設計教學時,我注意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fā),讓學生利用前一節(jié)課學習的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來識別直角、銳角和鈍角。

  課上,我首先引導學生觀察長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形狀的實物,從具體實物抽象出角的圖形,再指出在實物上找出來的這些角都是直角,并出示了不同位置擺放的直角的圖形,指明這些角都是直角。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了“找角”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在教室里找出更多的直角,既可以鞏固直角的判斷方法,有助于學生形成對直角的比較形象的認識,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皮亞杰曾說過:空間觀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間表象、幾何模型,必須有“動手做”的過程。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的操作活動,以活動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在學生初步感知了直角后,我引導學生通過折直角、畫直角來加深對直角的認識,讓學生學生在“畫”、“做”直角的過程中獲得一種深刻的體驗,這不僅是動手實踐的.過程,更是嘗試、想像、推理、驗證、思考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才能在腦中形成概念的本質,對直角的概念形成深刻的認識。

  在認識銳角和鈍角時,我選擇將“鐘面”作為教具。通過觀察鐘面上時鐘和分鐘的轉動,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角的大小變化,再將這些角和直角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建立直觀認識,使學生建立銳角和鈍角的清晰表象,學會辨別直角、銳角和鈍角。

  最后我還安排了“欣賞美角”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欣賞,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角之美,感受到數學之美。

  整節(jié)課我為學生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了盡可能多的機會,并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不僅開放學生求知探索的空間,而且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方式,促進學生主動探索、有效合作,充分交流,把課堂上有限的時空變成了人人參與,個性發(fā)展的無限空間。整個教學過程,動中有靜,動靜結合,學生學得輕松、興趣盎然,又學有所得。

  當然,在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讓學生畫直角時,我是直接讓學生利用給定的材料(三角尺和格子紙)來畫直角的,因為操作比較簡單機械,所以也就花時不長,簡單帶過,實際我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材料,將“畫直角”這一活動設計成一個開放性的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畫直角的工具和方法。從而使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得到發(fā)展。

  2、在認識銳角和鈍角時,我告訴學生,比直角小的叫銳角,比直角大的叫鈍角。課后想了想,“比直角大的叫鈍角”這句話不嚴謹,比如平角比直角大,但它就不叫鈍角?梢愿某赦g角比直角大。看來以后在備課時,對于這些概念還得好好地琢磨一下它的嚴密性。

《認識銳角和鈍角》的課后教學反思2

  上學期“角的初步認識”中,已經學會如何辨認角和直角,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學生對角的認識,讓學生認識銳角和鈍角,能夠更準確、更具體的數學化語言描述生活中的角,所以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認識銳角和鈍角的特征,并能做出直角、銳角和鈍角。

  二年學生好動、好奇心強,根據學生特點,在教學設計上,我盡量做到讓學生在生活實際的具體情景中學習數學,學生通過在“找角——做角——畫角——創(chuàng)造角——設計美麗的圖案”等多層次學習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創(chuàng)新和想象的能力。以下是我的簡單教學思路:

  一、銳角和鈍角的教學屬于概念教學。在第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就結合生活實際出示情境圖,情境圖里藏著很多角,讓學生把它找出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我們生活。

  二、學生在找到角以后,進行觀察分類,引導學生去獨立探究,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然后學生在分一分、說一說的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自然而然地引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銳角和鈍角。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親身體驗什么樣的角是銳角,什么樣的角是鈍角。讓學生通過找角、折角、比角、,感受角的大小,整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學習,整節(jié)課讓學生“找角”,“把角分類” “找物體表面上的銳角和鈍角”、“找教室中的銳角和鈍角”、“用巧巧手折角和擺角”、“創(chuàng)造角”和“畫一個銳角和鈍角”等活潑有趣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體驗到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后讓學生觀看生活中角的應用圖片,既加深了對角的認識,又還原于生活。

  本節(jié)課也有一些不足一處,如: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教師要求不夠明確,說的不細。學生在匯報結果時沒有做到全員參與,沒有給同學們以直觀形象演示,沒有落實扎實。在以后教學活動中予以改正。

  做創(chuàng)造的教師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55個經典案例隨筆這學期我讀了《做創(chuàng)造的教師——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55個經典案例》,看到了許多的'經典教學案例,知道的數學的教學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要想達到教學目的,要根據自己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讀了本書,印象比較深刻的有以下一個問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有一位外國專家聽了中國一位特級教師的一堂無可挑剔的、非常順利的數學課說:“我有一個疑問:既然學生都懂了,我們還教什么?”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現(xiàn)在的課堂尤其是公開課堂重表現(xiàn)的實質。文中還例舉了其他的一些存在問題:小組合作重形式、輕實質;探究重執(zhí)行、缺思維;評價重結果、輕過程;書中提到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的解題結果與標準答案不符,一定要引導學生說出解題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應的評價。而我們平常的可能因為時間較緊而忽略。又如:以小組合作為代表的合作學習被教師們廣泛采用。那種人人參與、組織互動、競爭合作常常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xiàn)的課堂,能切實給人以享受和啟迪。實際教學中,我們可能僵化地理解合作學習,淺白地追求小組學習的形式。甚至有時將小組合作等同與小組討論,有的合作學習內容沒有價值,有的合作學習缺乏深入自主和個體體驗,有的合作時間不足、沒有反饋交流等,不一而足。書中提到的三不要四要讓我印象深刻:不要什么培訓都感覺很好,也不要觀摩什么感覺都好,更不要教學完教師感覺很好;要的是回到課堂還是會操作,要的是學生的感覺很好,要的是學生學有所獲,要的是不走樣的體現(xiàn)學生主體理念與行為的有效融合。我是這樣理解的:我們需要不斷關注學生,將學生作

  為自己教學的出發(fā)點;需要不斷學習,需要不斷反思,將反思作為自己的必修課,需要不斷關注細節(jié),將細節(jié)作為一個成功教師的基本視角。

  最后用一位名人話來結束讀了本書的體會:一個教師應該:“一點上知道一切,一切上知道一點”通過自己不斷的學習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或更靠近學科專業(yè)上的行家。

【《認識銳角和鈍角》的課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銳角和鈍角》教學反思09-07

教學反思:銳角和鈍角10-02

銳角和鈍角的教學反思09-13

《銳角和鈍角》教學反思10-17

銳角和鈍角數學教學反思08-19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認識銳角鈍角教學反思08-21

銳角和鈍角的教學反思15篇09-08

銳角和鈍角數學教學反思8篇11-03

《銳角和鈍角》說課稿03-18

銳角和鈍角的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