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
今天,神農架林區(qū)教研室操主任,吳主任及九湖中心學校的王主任和劉主任蒞臨我校,對我和劉佳兩名20xx年省招新機制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了指導。今天我講的這篇課文是魯迅的侄女周曄在魯迅先生逝世9周年時寫的一篇紀念性文章——《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課后,四名主任分別對我和劉佳老師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了耐心,細致的點評和指導。我也認真地對今天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了反思。
今天我的課堂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失誤:首先,自己心里發(fā)怵,因為小學生如果想真正理解魯迅的文章,必須要充分地了解這個人,而要想充分了解魯迅,又必須先去了解魯迅所處的時代。對于介紹這段歷史,我是沒有作好充分準備的,因為自己本身就不夠了解那個時代,況且就算略知一二,讓學生充分理解也是很困難的。由于自己對于講清魯迅并沒有把握,加之沒有對自己準備的多媒體材料作充分的了解,造成了課堂短暫冷場。其次,過渡不夠自然。從字詞講解過渡到課文講解時,我忘了對上一環(huán)節(jié)作總結,造成了過渡突兀,學生一時難以接受老師布置的新任務。最后,我想對自己的表達能力作出反思。作為一名非專業(yè)語文老師,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有欠缺在所難免,但如果不認清自己的不足并提前作好充分準備就是自己的失責了,畢竟作為一名老師,表達能力方面的自我訓練和提升是我們教學職責的重要部分,如何讓自己用最精煉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是我們每名老師需要訓練的重要教學能力。
總之,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作好最最充分的準備,“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不僅是形容的`演員的工作,也是形容老師的工作。老師面對的是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充分的課前準備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自己的良心負責。想象自己的每節(jié)課都有其他老師在場聽課,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完成每一節(jié)課。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2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作者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暢談讀書、笑談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告訴我們伯父是一個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的少的人,表達了對伯父深切的敬愛之情。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抓住涵義深刻的句子理解并感悟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之后通過朗讀表達人們對魯迅先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一‘‘質疑問題’’,強調教師的點撥、點化。
對于學生探索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首先應組織學生討論,發(fā)揮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教學‘‘暢談‘碰壁’’’這一段時,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有什么問題,先和同桌商量一下,解決不了的,再前后四人討論,任解決不了的提出來大家討論。目的.在于學生能夠發(fā)揚協(xié)作的學習精神,做到思維互補。而在學生解決不了問題時,及時地加以點撥,點撥不夠,還需點破、點化。其中‘‘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理解這個句子是很困難的,因為魯迅生活的年代離學生生活很遠,學生根本無法體會句子的含義,這是恰當?shù)囊龑、啟發(fā)和點撥。這里我及時向學生資料,了解社會背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開拓思路,使學生能夠更準確的理解句子的含義,感受魯迅敢于同反動勢力作斗爭的品格。學了‘‘談《水滸傳》’’這個故事后,學生只懂得魯迅對侄女的關心和愛護,還不能理解他對廣大青少年的關心和幫助,這時我適時地給學生出世補充介紹魯迅關心愛護青少年的品格。
二、強調求實、求活、求新。
“激疑拓展”就是拓展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獲得創(chuàng)造的成功。在課結束前,我設計了一個啟發(fā)學生想象的拓展訓練:假如你現(xiàn)在在萬國殯儀館里,你想對魯迅說些什么?讓學生給魯迅寫副挽聯(lián)或寫一兩句話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因為通過前面兩個故事的學習,教師對一些必要的課外資料的補充介紹,學生對魯迅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魯迅的敬佩之情也隨著課文的深入學習而越來越厚,情到深處不吐不快,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學生的思維又一次被激活。他們在想象的過程中進行著創(chuàng)造性思維,體驗著創(chuàng)造成功后的喜悅。
只要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多引導學生根據(jù)閱讀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答案,學生之間最大限度地開展互說互評。答案模式也可多樣化,拓寬多樣思維。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3
葉圣陶說:“吟詠的時候,對研討所持,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性成為讀者的東西,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边@也是我在教學中追求的一種境界,于是,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教學中做到了這樣的嘗試,我本著以情感為主線,充分挖掘句子的內涵,以讀培情,讓學生在現(xiàn)實與回憶的交替回復中體會強烈的情感反差的設計理念,設計了兩個目標:一是結合有關資料和聯(lián)系上下文,認真品讀伯父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來體會伯父高貴品質和人格魅力。二是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感受對伯父的愛戴和懷念之情。
一、充分準備,奠定基礎—自讀
由于時代距學生較遠,他們對魯迅和當時的社會都不甚了解,于是課前我讓學生搜集魯迅的資料及他的作品,并進行閱讀,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以便加深對魯迅的了解,為學習本課奠定了情感基礎。另外讓學生自己熟讀課文,自主感悟,以便了解學情,以學定教。
二、語言渲染,激發(fā)情感—多讀
教學時抓住情感主線,反復閱讀,激發(fā)學生對魯迅的`懷念之情。
如學完第一個小故事,教師就飽含激情地導讀:“可是,伯父不幸逝世了,從此,周曄再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我們再回過頭讀這一句,我想大家現(xiàn)在的理解比剛才更深刻了!保ㄕn件出示:“我呆呆地看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遠見不到伯父面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
在學完第二個故事“笑談碰壁“后,教師用悲痛的聲音與學生交流:“ 魯迅先生經(jīng)常受到敵人的迫害,他敢于跟敵人做斗爭。他多么富有斗爭精神!他的語言多么幽默、風趣!從此以后,周曄再也聽不見他的聲音了,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望到她伯父的遺體,周曄萬分 難過,讀了這個故事,我們回過頭再來讀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話,把你現(xiàn)在的感受再次通過聲音表達出來!保ㄕn件出示:“我呆呆地看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遠見不到伯父面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保
而在學完“救助車夫”這一部分時,教師用低沉的聲音與學生交流:“還能讓魯迅說什么呢?一切都在他的表情里,在他的動作里,在他深深地嘆息之中,一位對勞動人民同情,對舊社會憎恨的人,他逝世了,當年才56歲,從此以后,周曄再也見不到伯父慈祥的面容,讀了這個故事,我們再讀這段話。(課件出示:“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保┰僮x這一段。就是這樣,把伯父的愛戴和懷念之情作為一條情感之線,通過反復朗讀來體現(xiàn),在角色轉換中體驗情感,在反復品讀中流露真情。
三、巧設問題,激活思維—研讀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預設問題的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維信息的思維空間。
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伯父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你認為這樣的對話應該怎樣讀?”在品讀伯父救助車夫時,這樣來說:“讀這些句子時你有什么感受?體會到伯父是怎樣的一個人?……”這樣的問題很容易激活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學生感悟。
實踐證明,整個教學過程以情感為主線,以讀為主,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自由的感悟和體驗。課堂既有預設又有先成,之所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是教師的角色轉變了,教師由教者轉變成為有經(jīng)驗的組織者和引導著;二是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倡導民主、提倡開放,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學生學得生動,學得開心。
不足之處:因為沒有進行試教,我對教案把握不是很熟悉,時間安排心中也沒底,所以顯得有些急躁,課文的朗讀還少了點兒。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4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告訴我們伯父是一個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達了對伯父深切的敬愛之情。
在備課時,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通過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領悟的方式,理解并感悟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之后通過美讀表達人們對魯迅先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通過隨后的課堂實踐,尤其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還是發(fā)現(xiàn)了諸多不足之處,總結如下:
首先,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因為沒有研透教材,所以我在授課時對于課文二三部分的講解過于簡單化,沒有將內容講透,沒有引導學生根據(jù)問題找出相關語句進行體會理解。表現(xiàn)為:教師的點撥過于直接,講得過多,啟發(fā)孩子的太少,甚至擔心孩子回答不上來而直接引出答案,這樣一來,使學生的思維拘泥與一個狹窄的范圍內,不利于其長遠的發(fā)展:另外,問題的設置也不夠細致到位,不能契合孩子的思維模式與思維習慣,因此,造成課堂看似熱鬧,實際上許多孩子的思維沒有得到激發(fā)而呆坐在那的情況出現(xiàn)。
今后,要改變對答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多引導學生根據(jù)閱讀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答案,學生之間開展互說互評。答案模式也可多樣化,拓寬多樣化思維,不必拘泥于課本上的答案。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5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的一篇懷念文章。
作者先寫由魯迅先生的逝世看到的場面引起的回憶,接著分別敘述了伯父魯迅生前的.四件小事----“笑談水滸、趣談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
在教學中,我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嘗試實踐、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發(fā)現(xiàn)知識。如:學習“談《水滸傳》”這一段,我是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找出最值得研究的詞語或句子,通過獨立思考或同桌或四人小組討論,研讀,然后匯報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發(fā)現(xiàn)的問題,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在不斷的交流碰撞中,讓學生不斷地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理解這個句子是很困難的,因為魯迅生活的年代離學生的生活很遠,學生根本無法體會句子中的含義,這就需要教師恰當?shù)囊龑,啟發(fā)和點撥。
這里我及時地向學生介紹魯迅面對白色恐怖堅持斗爭的資料,讓學生了解魯迅說這句話的社會背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開拓思路,使學生能夠更準確地理解句子的含義,感受魯迅敢于同反動勢力作斗爭的品格。
還有,在學了談《水滸傳》這個故事后,學生只懂得魯迅對侄女的關心和愛護,還不能完全理解他對廣大青少年的關心和幫助,這時我適時地給學生出示補充介紹魯迅關心幫助廣大青少年的圖片和解說,使學生能充分感悟魯迅關心愛護青少年的品格。
在教學中,我只顧著講教學設計步步為營地進行實施,對教學現(xiàn)場學生產(chǎn)生的認識和感悟,沒有做到及時捕捉,只是輕描淡寫、蜻蜓點水地點到,甚至忽略不計,沒有使之成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更沒有被用作新的生成資源,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著力改進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6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練習給每件事加個小標題。教學重點:從字里行間感受魯迅的善良、有愛心、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
教學過程:
一、直奔主題
齊讀題目,了解魯迅和周曄的關系。這是一位怎樣的伯父怎樣的先生呢?讓我們跟隨周曄的思緒走進魯迅先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通讀全文,要求:放聲音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寫了哪幾件事?
學生讀課文,教師相機板書:扎繃帶夾出咳嗽飽經(jīng)風霜
2、課文寫了幾件事?能不能給每件事加個小標題
。ㄗ返坎刚劇端疂G傳》談“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阿三)
3、通過初讀課文,魯迅先生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4、就是這樣一位伯父,就是這樣一位先生離周曄而去了。周曄靜靜地站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里,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
多媒體出示:想到永遠見不到伯父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得掉了下來。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這是周曄的淚,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里你仿佛還看到了誰在流淚?(車夫阿三)
他們?yōu)槭裁幢,為何流淚?請同學們默讀救助車夫和關心女傭阿三這兩件事,把你感受最深的語句畫下來,反復讀讀,再把你的體會寫在旁邊。學生開始默讀批注。 2交流讀書的感受
預設:文章第18自然段,你抓住了人物的動作來描寫,沒畫下來的建議大家都畫下來,一起再來讀讀這段話。聯(lián)系上下文插圖看看這段話你還有什么體會?預設:從學生的穿著可以看出當時天氣很冷。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天氣很冷?
同學們魯迅先生是什么身份,他給誰半跪著?你還有什么體會?
體會到魯迅“俯首甘為孺子!钡姆瞰I,帶著這些感受再來讀18自然段。接著交流:你還對哪些語句感受最深?預設:第22自然段魯迅的表情很嚴肅。
魯迅嚴肅的表情下,聯(lián)系課文,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把先生可能想到的`用一兩句話寫在書上。
預設:
1、他救助了飽經(jīng)風霜的車夫,聯(lián)想到了還有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魯迅對車夫的同情。帶著同情讀讀這句話。
2、魯迅想給更多的人斗爭,揭露這個黑暗的社會,這是魯迅對自己的鞭策,請學生帶著這種語氣來讀讀。
3、先生可能會想今天他救助了一個車夫,但還有千千萬萬的像車夫的人同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黑暗中掙扎,更加重了他對社會的憎恨,帶著這種語氣來讀讀。
好,我們現(xiàn)在帶著這種新的語氣來讀讀。
作者清清楚楚的看到,也清清楚楚的記得,永遠清清楚楚不能忘懷,僅僅是魯迅先生嚴肅的表情嗎?
(他對社會的痛恨和對窮苦人民的愛是魯迅愛憎分明的立場,憂國憂民的責任)
4、同學們以后讀寫人的文章就可以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來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并在書上及時寫下來,就可以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5、魯迅就是一個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他熱情幫助的女作家蕭紅就曾經(jīng)這樣回憶,就是這樣一位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先生,就是這樣一位關心別人勝過關心自己的先生離我們而去了。車夫、阿三靜靜地站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里,想到——
6、這是車夫和阿三的淚,快速瀏覽閱讀鏈接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里你仿佛還看到了誰在流淚?他們都曾得到先生無私的幫助,得到先生溫暖的關懷和深深的愛,他們怎能不悲痛,不流淚呢?讀——
7、這又是千千萬萬勞苦大眾的淚,同時也是我們的淚。
四、課堂檢測選詞填空愛撫愛戴
1、魯迅先生得到了許多人的()。
2、我想到今后再也得不到伯父的()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深奧深刻
3、隨著年齡的增長,那些曾經(jīng)困惑我的()問題早已變得淺顯。
4、在第一節(jié)課,語文老師就給我們留下了()的印象。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是從一個側面了解了魯迅先生,了解了魯迅先生關心人民勝過關心自己。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另外兩件事,更加深入的了解魯迅,走進魯迅的內心世界。
教學反思
魯迅先生逝世于1936年10月19日,今天是20xx年11月1日,整整81年,這位文學巨人民族的脊梁和靈魂,我們應該秉承和牢記!段业牟隔斞赶壬肥菑囊粋少年的角度來觀察和回憶的,易于拉近學生的情感和認知,在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實施教學:
一、以學定教處理教材
怎樣遵循學生由易到難,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規(guī)律,一步一步認識魯迅先生的。從文本出發(fā)我分析了周曄回憶魯迅先生的四件事。談讀書表現(xiàn)了他對少年兒童的關心,談"碰壁"表現(xiàn)了他對舊社會的憎恨,這兩件事都有含義深刻的語句.而后兩件事救助車夫和關心女傭表現(xiàn)了同樣的主題他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關愛,學生理解起來也較簡單。為了幫助學生由易到難一步一步走進魯迅先生,我在教學內容上做了這樣的調整: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引導學生概括小標題,學習后兩件事引導學生體會魯迅先生關心人民勝過關心自己的高尚品質。第二課時學習談讀書和談碰壁這兩件事。體會先生的頑強樂觀精神、博愛。然后弄清第一部分和后幾部分的因果關系,領悟作者圍繞中心用多件事寫人布局謀篇的方法。
二、以情契入循序漸進
盡管這是學生認識魯迅先生的一篇好例文,盡管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考慮由易到難的認知規(guī)律,但是時間的距離時代的變遷,都給學生走進文本,走進魯迅設下了重重困難,課堂怎樣契入又成為一個關鍵。本文是在魯迅先生逝世9周年周曄寫下的真情回憶“想到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滴落下來”這是周曄痛失伯父的所感所想,也是本文的情感主線。所以我由周曄的淚入手,以情契入,在看到周曄痛失伯父的淚之后,然后閱讀魯迅先生關心車夫、女傭阿三的內容。借周曄的所感所想體會車夫阿三失去魯迅先生的悲痛,自然看到車夫和阿三的淚,魯迅先生關心別人勝過關心自己的形象自然而然走進學生心中。
三、引導讀書扎扎實實這是一篇篇幅較長的寫人文章,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怎樣讀書比如讀篇幅較長的文章可以用概括小標題的方法理解文章內容。再比如抓住重點句段聯(lián)系上下文插圖和背景資料,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揣摩人物的內心,并及時把自己的想法寫一寫,加深理解的引導。
當然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有預設生成的欣慰,更有教學中的遺憾,還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7
不久前,我上了一節(jié)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質疑導學法組織教學。我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并且看看有什么問題,讓他們寫在書本旁。
在反饋時我叫同學們把自己讀課文中遇到的問題寫在黑板上,然后問大家喜歡研究哪一個問題,并讓研究同一個問題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進行研究性學習,結果證明這一教學方法取得了成功,學生不僅提出了許多有價值、值得研究的問題。同時在研究時小組成員積極合作共同探討,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研究的很有深度,對文章的內容提出了許多有個性的見解,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從這個片斷中使我認識到了學生的潛能是無窮,只是我們沒有去認識到,沒有去進行挖掘,教學中我們常常擔心學生沒能把老師講的聽明白,不能把教材內容掌握好,因此教師常常包辦學生的.學習。其實,我們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他們完全有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學習。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8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是周曄寫的回憶伯父的紀念性文章,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幾件事,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這篇文章的教學,我本著以情感為主線,充分挖掘句子內涵,以讀悟情,主要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感受對伯父的愛戴和懷念之情。
如學完第一個小故事,教師就飽含深情地導讀:“親切的話語還在耳邊回響,可是今天,伯父卻躺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里,回憶往昔,周曄更加悲痛,那怎么讀這句話呢?”(課件出示:“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保┰谧x完第二個小故事時,老師又說:“就是這樣一位幽默詼諧、富有斗爭精神的伯父卻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我們”怎么能不傷心呢?誰把這樣的感受讀出來?再讀‘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边@段話。而在學完“救助車夫”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用低沉的聲音與學生交流:“親愛的同學們,就是這樣一個憂國憂民、關心別人勝過關心自己的伯父去世了,這是多么令人悲痛的事呀!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再來讀讀這段話:“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蔽揖褪沁@樣把對伯父的愛戴和懷念之情作為一條情感主線,通過反復朗讀從而由體會周曄的悲痛心情遷移到我們自己對這樣一位伯父的愛戴與懷念的體驗,因而在角色轉換中體驗感情,在反復品讀中流露真情。
另外,這篇課文中,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理解這個句子是很困難的,因為魯迅生活的年代離學生的生活很遠,學生根本無法體會句子中的含義,這時就需要教師恰當?shù)囊龑,啟發(fā)和點撥。這里我及時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魯迅面對白色恐怖堅持斗爭的資料,讓學生了解魯迅說這句話的社會背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開拓思路,使學生能夠更準確地理解句子的含義,感受魯迅敢于同反動勢力作斗爭的品格。我還簡單地介紹了魯迅的《啊Q正傳》和《狂人日記》加深學生對魯迅的認識,從而更好理解這個句子。效果還是不錯的。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9
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采用多種閱讀方式促使學生多讀,以讀悟情。學生在我為他們作以簡單時代背景介紹后,學生對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有了較深的認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較深刻了。從而很容易理解魯迅先生的品質。并決心以前輩為榜樣做一個高尚的人,當然通過教學,學生的概括能力也因為練習加小標題而得到了鍛煉。
在大問題背景下,進行小專題研究。在自學提示中,我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大問題:“魯迅先生為什么能得到人們的尊敬、愛戴?”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開放的要求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和自信,也給了學生一個自主感受、自主發(fā)揮的'思維空間,學生都帶著自己的理解挖掘蘊涵在課文中的語言文字信息。而后進行的朗讀交流活動,學生通過展示獨特感悟將個人的發(fā)現(xiàn)有效地實現(xiàn)了與別人的共享。從而最大限度地去挖掘相關信息,并積極地對采集來的信息進行整理加工、重組創(chuàng)造,將研究逐步引向深入。將學生的情感與當時的情境想結合,讓學生會從天氣的陰冷談到車夫的可憐,從一個車夫的窮困讀到千千萬萬的勞苦大眾,再引申到嚴重的社會問題??更值得一提的是學生的生活積累也會被激活,同學們會聯(lián)系影視中的鏡頭想象創(chuàng)造,眾說紛紜,訴說這個車夫可能經(jīng)歷的種種痛苦與磨難,真正讀懂了伯父的嘆息,一個令人敬仰的伯父自然而然地展現(xiàn)在同學們眼前。
學生的認識由膚淺到深刻、由感性到理性,最終帶來了質的變化。但自身仍存在不足之處,所以我會更加努力地鉆研教材,讓學生學的快樂。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0
。、遵循常規(guī),教中求變: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有常規(guī)可循的,但方式方法不必固守一律,可以多種多樣,要因不同教材、不同教學要求、不同教學對象而有所變化。這是在教學實踐中常中求變的一個可貴的創(chuàng)造!段业牟隔斞赶壬饭卜治宥,我不是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程式,由課文開頭向末尾講,而是根據(jù)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先講二到五段(二、三段已在上一課時講完),最后再講第一段。這樣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將部分和整體有機地銜接起來,整個教學過程重點突出,安排緊湊,氣氛活躍,效果顯著。
2、既重文字,又抓思想:
在本節(jié)課里,我對課文中的基礎知識字斟句酌,從不放過。如對第三段開頭兩句話的時間、風勢、天色、行人以及寒冷的程度;對“淌”“流”“滴”等詞語的辨析比較;對“扶、蹲、跪、來、洗、敷、扎”等動詞的推敲,無不精雕細鏤。更可貴的是,在語言文字的講解過程中,啟發(fā)學生進一步認識到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貴品質,從而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我這樣做,包含著幾層意思:一是從誘發(fā)感知入手,啟發(fā)學生的`認識;二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學生將認識在實踐中具體體現(xiàn)。這兩層意思又都緊密地聯(lián)系語言文字訓練,既提高學生的認識,受到思想教育,又鍛煉了語文能力,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1
這篇課文是周曄寫的回憶伯父的紀念性文章,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幾件事,說明魯迅是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無比懷念、熱愛與敬仰之情。
課前,我安排了預習作業(yè),要求學生搜集有關魯迅的資料,如:魯迅逝世前后的情況介紹,當時的社會背景,別人寫的關于魯迅的文章,魯迅先生自己寫的文章等。上課剛開始的一段時間,由學生匯報讀一讀、交流這些資料,讓魯迅的形象在學生心中留下初步的印象。
接下來,在學生初讀課文環(huán)節(jié),我先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同時,思考作者寫了幾件事,給每件事加一個小標題。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落實的不太好,學生讀完課文后,由學生直接匯報提煉出的小標題,很多學生無法總結出來,沒有達到預設生成。其實,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可以先給學生做示范,指導學生擬出一個小標題。再以此方法,指導學生給各部分擬一個小標題,由學生先說一說每一部分的段意,告訴學生,小標題比概括段意更簡練,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是詞語?梢杂米约旱脑捀爬,也可以從課文中摘錄詞語做小標題。最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從中選出最好的小標題。
步入文本的學習,指導學生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魯迅先生為什么能得到人們的尊敬、愛戴?二是從文中所寫的事例看出魯迅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開始自由讀課文,在書旁做批注。匯報時,結合寫作上的'描寫方法,如: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等,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由點及面的感受魯迅身上所特有的光輝品質。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把教學重點放在朗讀上,如救助黃包車車夫部分,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把自己置身其間,把自己當作文中的“我”,與作者一道經(jīng)歷救助的過程,體驗救助前后“我”的情感。然后學生小組內輪流讀,互相讀,看看能不能通過朗讀體現(xiàn)人物不同的情感,感受黃包車車夫的痛苦與感激、伯父和父親的關切之情、救助后伯父的憤恨之情、“我”的疑惑不解等。還通過示范朗讀的作用,力求將感悟和朗讀相結合,加深對人物情感的體驗。
縱觀整堂課,雖然抓住了教學目標: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了抓住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表現(xiàn)人物品質的方法;感受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但在一些具體環(huán)節(jié)中,落實還不到位,主要是因為教學方法和技巧的不靈活,以后還需學習,改進。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2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悼念伯父”、“談《水滸傳》”、“談‘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告訴我們伯父是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達了對伯父深切的敬愛之情。
這一課應怎樣上,課前我翻閱了一些資料和別人設計的教案,我進行了認真地思考和備課:首先、整體入手:因為文章是個系統(tǒng),教學中教師應有一個整體觀念,整體感知,局部體會,再回到整體感悟上。這樣學生所學不是一些零碎的東西,而是對課文完整的認識。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脈絡清晰,敘事清楚,中心明確,因此備課時選擇了整體感知內容,直奔中心的'教學方法,提綱挈領,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其次、以點帶面:教學中,最忌諱的是逐詞逐句地分析講解。在課文第一段教學中,突出一句話:魯迅先生受到人民的愛戴,抓住一個詞:愛戴,圍繞這句話,這個詞,分析課文,并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加深理解,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
加強語言訓練:加強語言訓練已成共識,如何加強,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認為有兩點:
1、訓練點要準,要考慮到教材實際,更要考慮到學生實際,難易宜適度。比如“張冠李戴”、“囫圇吞棗”二詞在課文中都有上下語境可作理解參考,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再弄清兩者關系,并據(jù)此說因果句,這樣訓練點選擇就較為適當。
2、訓練應扎實,不應架空。這兩詞的教學立足于課文,不僅加深學生對詞語意思的理解,而且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效果。
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了諸多不足之處:首先,在教學中講的還是過多,啟發(fā)學生的太少,擔心回答不上來和時間不夠而直接引出答案,這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訓練。今后,要多引導學生根據(jù)閱讀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最終找出答案,這樣就能拓寬學生多樣化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3
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為了營造強烈的文化氛圍,追求震撼人心的效果,我始終堅持情感體驗去把握教材,在上課之前,我對教材進行了深入和獨到的解讀。以“悼念”這條明線貫穿全課,輔以“關愛”這條暗線統(tǒng)領全文,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會魯迅先生那種博大的胸懷。綜觀整堂課,具體體現(xiàn)在,用“悼念”把文本內和文本外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把文本和擴展內容結合起來。以反映魯迅先生高尚品質的“深受愛戴”“教育兒童”“頑強斗爭”“和藹慈祥”“同情大眾”“關心他人”為小標題,將課文內容進行高度的濃縮和提煉。
“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边@句話是小周曄失去伯父時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線,文章以此為情感軸心,回顧了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的幾件小事。教學時,我設計周曄在追悼會上的這種情感,在“預習檢測”這一環(huán)節(jié)用回憶引出每一個小故事,在“探究新知”這一環(huán)節(jié)上再返回到該句的誦讀上,以形成一詠三嘆的效果。用這樣的設計,把文本的主旨提升到魯迅先生的博大精神上來。相互照應,讓課更顯精致。
在課堂進行的過程中,對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熬戎嚪颉边@一個小故事濃墨重彩,從魯迅先生救助車夫的那幾個動作入手,通過對“半跪”的分析,讓學生說出了哪個動作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讓學生想象,通過想象讓畫面動起來。讓學生去尋找魯迅跪了多長時間,讓學生有了一種震撼。然后通過設計情境,自然體會到魯迅先生對勞苦大眾的同情。最后反復誦讀兩個“清清楚楚”的句子,體會魯迅先生當時憂國憂民的神情和給周曄留下的極其深刻的印象。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共分六段,我不是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程式,由課文開頭向末尾講,而是根據(jù)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以疑問“為什么伯父深受眾人的愛戴”入手,從追悼會引出生前的四個故事,最后再講第一段。這樣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將部分和整體有機地銜接起來,整個教學過程重點突出,安排緊湊,氣氛活躍,效果顯著。這樣,隨著學習過程的深入,學生自然而然地對“伯父為什么得到眾人的愛戴?”這一問題越來越明白,答案會越來越豐滿,越來越完整,最終得出:因為伯父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所以伯父深受眾人的愛戴。
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堂課,教學時加大了朗讀訓練的力度。也成為這節(jié)課訓練的主要內容。默讀,小聲讀,師生角色朗讀,引讀,重點句子反復讀,形式多樣。這節(jié)課基本上克服了滿堂課串講串問的弊端,做到了“以讀為本”,比較重視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這節(jié)課中尚有不足之處,在“總結提升”、“達標檢測”這兩環(huán)節(jié)中對學生語言文字訓練尚欠到位;抓住詞句,讓學生深入細致地去挖掘,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還不夠深入;鼓勵學生談出帶有個人情感的見解,鼓勵創(chuàng)見性的發(fā)言還做得不夠。在今后教學中會不斷改進。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4
我們常說把學習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要讓學生做主人,那首先就得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因為只有當他們興致勃勃時才能投入學習。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
我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時,為了突破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在學生談體會抓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深入體會時,學生們各抒己見,談出了自己的自學所得以及對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這時,我適時引導學生體會魯迅先生的為人,簡介時代背景,進一步體會其高尚的品質,學生們積極思維,水到渠成,突破了難點。如學生在學習“笑談‘碰壁’”這一部分內容時,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只畫出“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句話,卻不知該如何寫批注。
于是,我先讓學生說說“碰了幾次壁,把鼻子碰扁了”是真的嗎?告訴學生若想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必須讀出文字背后深層的意思,看看“四周黑洞洞的”是指什么?學生立刻說出是指黑暗的舊社會。然后,讓學生結合時代背景說說,“碰壁”是指什么?魯迅當時黑暗的舊社會中為什么會“碰壁”?從而讓學生體會魯迅不怕挫折與迫害,頑強斗爭的精神和革命的樂觀主義態(tài)度。在“救助車夫”這一部分當中,文章主要描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動詞。教學時我特別抓住了其中的“跪”字。這個字能否理解得透,直接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夠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以及魯迅先生的關心勞苦大眾的品質。
課上我讓學生先讀本部分,然后找出怦然心動的語句,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這一個詞。究竟為何怦然心動,學生先對“跪”的意思進行了詮釋,這是一種小輩對長輩禮貌的作法;然后,又對車夫與魯迅先生的身份進行了比較,結果顯而易見。這種不計較身份的作法,的確是很多人難以做到的。是的,讓學生談出自己的怦然心動,是那么的重要,談出自己的感受,也是那么的輕而易舉。
我在這一課的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因備課匆忙,急于追趕教學進度,我雖然知道“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遠見不到的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笔俏恼碌那楦兄骶,但沒有仔細考慮該如何以這個情感主線,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體會情感,真正地走進文本。我應該在學生每學一個小故事后,再返回到這一句話的誦讀上,一詠三嘆,使魯迅先生的形象在學生心中逐漸豐滿、高大。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5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想起磨課的這一個月,三改三試。剛開始備課時,我預設是想走情感路線,通過體會文中的關鍵詞語,如“扶”、“半跪”“嚴肅”等感悟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精神品質。
于是我開始以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為目的,在教學設計中加入了很多煽情的.成分,比如:通過想象周曄當時的悲痛心情,理解魯迅先生的慈愛,那么得到先生的愛撫的僅是他的小侄女——周曄一人嗎?他把他的愛給予了每一個需要關愛的孩子。補充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的有關孩子悼念先生的語句。
按照這樣的設計,我進行第一次試講,在課堂上不斷的煽情,讓學生感悟先生的精神品質。但一節(jié)課下來,發(fā)覺只有一小部分同學能夠理解,大部分同學還無法理解魯迅先生對車夫的救助,不僅僅是幫助他這么簡單。而且一節(jié)課內容太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短。
于是進行了第二次修改,內容縮小了,但是主題不變。一節(jié)課上下來,旁邊聽課的老師都覺得大的框架已經(jīng)出來了,再修改細節(jié)就可以定稿了。
定稿以后我想了很久,到底一堂課我是想讓學生學習什么?是僅僅知道魯迅是怎樣的一個人,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感悟人物精神品質,如何寫一個你熟悉的人?后來在新鋼一小聽了一堂課,聽到評課的幾位老師都在強調一個理念:理性教學,我們需要的不是什么感情,不是追掉會,而是教會孩子學會學習。語文本身就是閱讀與寫作兩大塊,課本上的閱讀,應該是為寫作服務的。而這,和我們現(xiàn)在正在試驗的課文中滲透寫作教學不謀而合。
最后,在上公開課的前三天,我大改了教學設計。圍繞兩根主線,1通過細節(jié)描寫感悟人物精神品質,2將作文教學有機滲透到課文教學中,讓學生不但動情更能學以致用。
但上課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對學生不夠放手,課后小練筆沒有出示要求,部分學生不明白,無從下筆。以上就是我的教學感想。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06-01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02-08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06-07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06-13
(熱)《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07-08
(精華)《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07-08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精品)07-07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4篇)06-20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5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