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時間:2024-09-27 12:29:59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匯編1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圓的認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匯編15篇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

  這節(jié)課屬公開課,優(yōu)質課等經常選定的內容,要想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的確很難。在集體備課時,本組教師打破了課本固定的教學順序。將著眼點放在了學生操作、實驗、探索和發(fā)現(xiàn)上。反思自己本課教學如下:

  一、在復備“圓的認識”這課時,備這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和一些操作活動的設想。

  本人所教的“圓的認識”的教學順序雖然與集體備課時的不同,但教學目的和手段相同,那就是激勵學生從嘗試讀書入手,讓學生自己安排學習程序,為自我學習定向。讓學生在自學課本中自主探索圓的有關知識,發(fā)現(xiàn)什么新知識就說什么,有什么問題就提出來。把“學生跟隨教師的課前預設”變成“教師跟隨學生自主學習的思路去引導探討”。

  二、重點放在設計操作活動和比賽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己領悟新知。

  學生通過折圓形紙片,領悟到圓心、半徑、直徑的特征;通過畫半徑、直徑的比賽活動,明白“在同圓中半徑、直徑都有無數(shù)條”;通過量同圓中的半徑和直徑的長度,發(fā)現(xiàn)“同圓中的半徑相等,直徑也相等、直徑是半徑的2倍”;通過嘗試畫圓的活動,領悟到“畫圓的方法步驟、圓心確定位置、半徑確定大小”等等。這樣把“教師講授新知,教師操作演示活動”變成“教師設計活動,學生操作活動,領悟新知”,同時還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當“小老師”講解自己悟懂的知識。有了學生折一折、量一量、畫一畫、說一說、比一比、數(shù)一數(shù)等“動”的實踐活動,有了學生在活動中自悟的學習基石,內化新知,發(fā)展提高之目的自然會達到。

  探索的方法,促進創(chuàng)造式學習。

  三、在教學過程中,我補充了許多與生活有關的知識

  如用課件演示小動畫,提出問題:“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車軸應裝在哪里?”等,富有趣味,生動活潑,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的'欲望,而且引導學生自覺地將所學的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學習有用的數(shù)學。另外,在最后還穿插了一些人文方面的小知識,如《墨經》中的關于圓的研究等,在拓寬學生眼界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熱情。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有很不足之處的: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反饋的形式比較單一。如一開始時請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畫圓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反饋的方式是請學生來說一說:你是怎么畫的?還有誰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學生有的說用瓶蓋畫;有的說用圓形的尺畫;有的說用光盤畫等等。其實這些方法都可以歸結為一種:借助圓形物體來畫圓。學生一個個來說不但浪費時間,而且交流、反饋的面很狹窄。如果這個時候,我這樣提問:“同樣都是借助于圓形物體來畫圓的同學請舉手!比缓笳埬切]舉手的學生來介紹其他畫圓的方法,不但交流反饋的范圍能夠從個別學生延伸到所有學生,而且交流出來的畫圓方法可能會更多一些,而不會僅局限于用物體來畫這一種。

  從這節(jié)課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看到:只要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學生就會提出更多的跟本上不同的見解,學生的素質會提高,能力就會發(fā)展。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2

  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條理清晰,主要分為三步驟:

  一、情景引入,感知圓;

  二、動手操作,認識圓;

  三、圓的拓展深化。

  其中二、動手操作,認識圓是重點,

  學習內容,也是學生主要需要掌握的知識點。

  教學過程主要又分為三步驟:

 。ㄒ唬┱J識圓心;

 。ǘ┱J識半徑和直徑;

  (三)鞏固和應用。整節(jié)課,由游戲入手,經歷動手操作,再在生活中舉例并質疑,用所學知識解決疑問。

  課堂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了以下幾個問題,進行反思:

  一、對學生的了解不夠。

  課堂開始,情景引入,感知圓,就不是很順,這是我預想不到的。

  1、開始在練習紙上“×”表示紅旗的位置。請你想一想寶物可能在哪里?用1厘米表示實際的1米,在紙上用點表示出寶物的位置。這樣的提問,對于境外班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部分學生似乎不太聽得懂老師的意圖,老師在講的時候應該再慢一些,每一個小問題后面都要停一停,給學生一個理解的時間。

  2、根據學生所畫的情況討論點可能的位置,像這樣的點我們能找到多少個?(無數(shù)個)怎樣的一個圖形能將這無數(shù)個點表示出來?(圓)預設中,這里學生應該有個頓悟的表現(xiàn),是很激動的一個小發(fā)現(xiàn)。但是,課堂里也沒有出現(xiàn)。我想原因是前面畫得過程有學生沒有領會好,沒有充分地畫好,也就沒有后面地分析了。

  一節(jié)課有了好的開始,后面的教學過程就會順其自然,至少比較流暢,前面的疙疙瘩瘩直接影響了后面的學習,而主要原因是老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夠,沒有讓學生聽明白操作的方法和意圖,沒有等到學生的共鳴。怎樣才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所了解呢?還是需要多試教,試教不僅熟悉教案,而且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有所了解,就是對教學設計學生會有怎樣的反應?是否需要做一些調整?最后上課時才能心中有底。

  二、課堂節(jié)奏沒有把控好。

  動手操作,認識圓中(一)認識圓心;(二)認識半徑和直徑;圓心和半徑的學習學生表現(xiàn)得還可以,但是到了認識直徑這個內容時,教學上就顯得比較拖沓。因為前面有了動手操作認識圓心和半徑的過程,這里再重復同樣地步驟去學習直徑,學生的興趣已經沒有了,老師應該適時把控教學的節(jié)奏,在學生能說出直徑的定義和特點后,比較快地把這個內容學過。這樣,可以把時間節(jié)省下來學習后面的鞏固和應用,也可以讓學生保持比較好的興趣點。課堂節(jié)奏的把控是我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重難點應該多花些時間,但是時間具體到每個知識點怎么分配,什么時候可以快點,什么時候應該慢點,比如,一節(jié)課上,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掌握得比較好了?哪些知識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點在哪里?學生最困惑的又在哪里?這些我還是很欠缺。我覺得主要是我對高年級數(shù)學知識本身的掌握還不夠,和對學生的了解不夠,以及課堂靈活應變和調控能力不夠。尤其是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課堂,更是覺得難上加難。當需要學生動手操作時,老師對于課堂的組織也很重要,直接關系到課堂節(jié)奏的把控。所以,我覺得在課堂節(jié)奏的把控上我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三、學習所得。

  我在網上學習了《調控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節(jié)奏,提高課堂效率》,摘錄如下: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課堂教學需要師生的共同參與,因此,良好的教學節(jié)奏有賴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的培養(yǎng),盡量減少各種不利因素!袄纾械膶W生在做課堂作業(yè)時拖拉吵鬧;有的在回答問題時過于小聲等,這些現(xiàn)象都會破壞教學節(jié)奏。因此教師從上第一節(jié)課起,就要及時了解學生情況,向學生清楚傳達教師的要求,鼓勵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師生間配合默契,使各教學要素呈現(xiàn)相對規(guī)則的秩序,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課堂教學節(jié)奏。

  2、根據教學目標、內容處理教學節(jié)奏,快慢得當,教學速度的過快與過慢都會帶來不良的影響。在引入新課時,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較好,對新知識充滿好奇。這時教學應是明快,生動的。在理解與運用階段,應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對于難點應循序漸進,安排多一點時間,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使學生有充分的余地消化每個教學信息點,不至于囫圇吞棗。在突破教學難點后要緊緊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科學地進入知識的鞏固與運用階段,使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同時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在教學活動中,推動課堂節(jié)奏,陶先生認為“教學法做應當合一”“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薄霸谧錾蠈W,在做上教,在做上討論,在做上質疑問難!痹谡n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一起一伏的教學節(jié)奏把握時機,創(chuàng)設活動情景,掀起“小xx”。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3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在高年級段數(shù)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在“圓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幾方面來體現(xiàn)這一新課程理念:

  1、讓學生自主探索

  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始終將學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貫穿其中。例如:讓學生 自主嘗試畫圓的方法;讓學生小組合作,觀察、探究圓的半徑和直徑的特點等。在各個探究活動中力求使學嶄露出他們的個性和潛在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探究展露本色和活力。

  2、注意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例如: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的圓形的;討論生活中的車輪為什么是圓形的,車軸應裝在哪里等環(huán)節(jié),都注意了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

  3、以學生為本

  在對圓的概念的要求上,并沒有強加給學生圓的科學概念,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進行學習,在頭腦中自然形成圓的概念。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4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直觀認識圓和已經比較系統(tǒng)的認識了平面上直線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學中充分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找出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并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掌握圓的畫法及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征。學生獲取知識興趣濃厚,積極主動。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一、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出發(fā),激發(fā)學生興趣。

  課的開始,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個用各種平面圖形組成的小機器人。讓學生找出這個小機器人都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的,接著讓學生說說在這些平面圖形中,哪個圖形最特殊,為什么?讓學生總結出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然后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形的物體。教師事先也準備一些圖片讓同學們了解在自然現(xiàn)象,建筑物,運動領域都能找到圓的足跡。

  二、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

  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無論是認識圓心、半徑、直徑,還是學習圓的畫法,都安排了學生充分參與的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猜測、討論、交流的`機會。

  要解決數(shù)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本節(jié)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征,教學圓的畫法時,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注意使學生初步體驗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初步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創(chuàng)設情景認識圓,到初步運用有關圓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測量一個硬幣的直徑,找出圓形物體的圓心,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等都突出了這一思想。

  教學圓的認識時,注重給學生創(chuàng)設思維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積極體驗,自己產生問題意識,自己去探究、嘗試,總結,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四、本節(jié)課,計算機直觀形象、動靜結合

  節(jié)省教學時間的功能充分得到發(fā)揮,展現(xiàn)了知識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5

  在教學這一課時后,我對教學預設和課堂教學實際生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思考。

  我的教學預設是:

  1、通過“摸” 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表面,讓學生親身體驗體會平面和曲面。

  2、通過“畫” 表面,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體會“面”是從“體”上剝離出來的。

  3、通過“找” 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上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進一步識別新認識的圖形,體會“形”和“體”緊密聯(lián)系。

  4、通過“找”圖中、教室中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培養(yǎng)學生識別圖形的能力,同時體會數(shù)學和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

  5、通過“圍”圖形,體會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區(qū)別。

  6、通過“數(shù)”圖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應用能力。

  7、通過再次用長方體、正方體“拼”圖形,加深對“體”表面的認識,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

  總之,是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感受形與體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展空間觀念。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比較理想的,能基本達到教學目的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ㄒ唬┦菍W生在“摸” 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表面時,能夠一下子體會“平”的和“彎曲”的面的不同,因為在設計問題時,注意了有目的'性地問,如“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彎曲的?”而不是問:“這個面是什么感覺?”以免學生的思考、回答沒有方向性。

 。ǘ┦窃陂L方體上“找”長方形時,長方體保持不動,學生能根據方位說出上、下、左、右、前、后六個面都是長方形。因為在教學設計時,考慮到如果長方體轉動,就很難數(shù)清一共有幾個長方形了。

 。ㄈ┰凇罢摇 圖中、教室中的長方形時,學生能發(fā)現(xiàn)“隱藏”的圖形,如:書簽中的小孔是圓的,手絹中有許多正方形的圖案;能發(fā)現(xiàn)教室前面墻上的國旗是長方形的,教室門上的鎖眼是圓,田字格是正方形的。。。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

  當然,這是在共同研究了其他老師的教學,發(fā)現(xiàn)問題后加以改進的,我覺得這種“一課多上”形式非常好,能使教師通過共同的討論發(fā)現(xiàn)問題,并研究怎樣解決問題,對提高教學水平有有很大的幫助。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ㄒ唬┦峭ㄟ^“圍”圖形,體會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區(qū)別時,有同學在釘子板上圍出了個多邊形,說圍出了圓。看上去挺像圓的,這時,不應教師告訴學生這不是圓,應利用實物投影儀把那個多邊形放大,然后引導學生討論,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這個圖形的邊是直的,所以不是圓。除了在釘子板上圍圖形,還可以提供小棒“搭一搭”,通過更多的動手實踐方式使學生加深體驗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區(qū)別。相信通過自己動手搭圖形,學生可以體驗到用四根同樣長的小棒可以搭成正方形,用兩根長的兩根短的小棒可以搭成長方形,搭不成圓。

  (二)由于語言不夠精簡,課堂節(jié)奏調控不當,出現(xiàn)時間不夠用的情況,導致再次用長方體、正方體“畫”圖形,加深對“體”表面的認識,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這一環(huán)節(jié)來不及完成。而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個人認為是很重要的。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可以讓學生在小組里合作展開討論交流,發(fā)展學生的能力。

  今后要在課堂語言上下功夫,教學設計要更緊湊,隨著學生認識的層層深入,更細化“提問”和“操作”的目的性,更多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水平,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縮小教學預設和課堂教學實際生成間的距離。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6

  本屆課通過學生的折和量,來發(fā)現(xiàn)感知圓里的知識,幫助學生形成表象,為學生探索圓各部分的名稱,猜想圓的特征,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同時在動手操作活動中,讓學生參與了學習過程,使學生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發(fā)揮主體作用。在學生經過操作,對圓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學課文,再通過互相交流,使學生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正確的概念。

  運用"猜想驗證"的方法,引導學生借助操作過程與已學過的半徑、直徑對圓可能有哪些特征,進行了合理的猜想;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相互補充,提高了學生分析推理能力;然后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驗證,使學生的求異思維得到發(fā)展;畫圓是這節(jié)課的非重點內容,則通過學生自我實踐便可掌握。

  本課采用"自主探究式"數(shù)學課堂教學模式。按“明確目標一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練反饋,鞏固新知——運用新知,質疑釋疑”的程序實施操作的。教學過程中,充分放手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猜想、去驗證、去討論、去合作……

  從而實現(xiàn)了“自主探究",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努力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提高。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7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并直觀認識了圓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也是后繼學習圓的周長、面積、扇形、圓柱、圓錐的基礎。本課讓學生學會用圓規(guī)畫標準圓,并一步認識深刻體會圓的特征及其內在聯(lián)系,這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學生在低年級雖然也認識了圓,但只是直觀的,對于掌握圓的特征還是有難度的。由認識直線圖形到認識曲線圖形,是認識發(fā)展的一次飛躍。

  本節(jié)課,我覺得比較好的地方是:

  1、因為采用了先學后導的模式,很多學生都有畫圓的經驗了,就借助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嘗試著畫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圓的畫法。所以在畫圓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沒有像以前一樣一邊示范,一邊講解圓的畫法,我發(fā)現(xiàn)在學生介紹畫圓的經驗時。而是讓學生自己畫,在畫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畫圓會出現(xiàn)哪些問題。我利用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教學,借助學生的實踐操作,我很自然地解決了“畫圓時,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圓規(guī)兩腳張開的大小是圓的`半徑,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的問題,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學會了圓的畫法。

  2、提高應用意識,努力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開放性。除了將汽車的輪胎為什么是圓等生活中的問題應用融入課堂我還讓學生思考,如何畫出籃球場上的大圓。

  讓學生體會到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我發(fā)現(xiàn)有些地方還存在一些不足,譬如:

  1、部分學生對于圓的半徑、直徑等概念的理解不夠到位,對于直徑、半徑及其與圓之間的關系的掌握不夠透徹。

  2、教師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機智不夠,對于課堂上動態(tài)生成的信息處理不靈活,同時對于教材的研究還不夠透徹,造成前松后緊的局面。

  3、關于如何讓學生自學以及自學內容的選定方面自己還是把握不住,需了解學生水平。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8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完成了《圓的認識》的教學,自我感覺良好。本想到里面的一些概念不難理解,學生已能非常熟練的畫圓,覺得晚上的家庭作業(yè)應該不錯,直到看到上交的家庭作業(yè)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學生的估計實在是過高。出現(xiàn)了如下問題:

  1、畫圓不規(guī)范,該標的不標。

  2、判斷題突出了對概念還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或者考慮問題還不夠細致。

  3、審題還不夠仔細,不能完全按要求做題。

  分析原因:

  1、在課上畫圓,學生知道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可家庭作業(yè)中就忘了這回事,說明老師的強調還不夠到位或方式欠佳,所以學生的印象不夠深,沒有形成習慣。

  2、一些概念的應用練習,出現(xiàn)錯誤,一方面,說明學生考慮問題不夠細致;另一方面也說明課堂練習設計還存在問題。

  例如,對概念及其他記憶性知識的學習,如果僅靠老師講、學生看書,跟不上形式變化的練習,就很難達到理解運用的程度。應在課上采取填空、判斷、選擇等方式,在練習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進而達到運用的程度。而課堂上的這類練習,僅僅用課件展示,學生起來回答,這樣又不好保證每個同學的獨立思考,無法避免濫竽充數(shù)的情況,所以,有些練習還要采用書面獨立完成的效果會好一些。課堂上必須處理好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關系。要牢記合作是為了個體更好

  的`學習,不能為合作而合作。

  3、有些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還需要引導。

  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幾大不足:

  (1)對教材不熟悉,所以對學生學習的預見性也就差一些。

 。2)自己在備課中,對練習的設計還有待加強。

 。3)板書還不夠規(guī)范。

  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今后注意整個教學流程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重視練習在學生知識掌握、理解、鞏固運用中所起的作用。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9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直觀認識圓和已經比較系統(tǒng)的認識了平面上直線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學中充分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找出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并通過自學、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掌握圓的畫法及圓各部分的名稱,及特征。我主要采用了我校“三環(huán)六步”的教學模式。具體的教學過程主要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導入: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欲望!鄙险n伊始,通過教師的引導,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課,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學生積累豐富的感性認知材料,為探究新知打好鋪墊。

  一、第一步自主學習

  上課前,要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導學案第一部分內容,做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在這過程中,學生先自學,解決問題,然后匯報自學情況、互相補充。通過學生自學、讓學生初步了解到圓和以往學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的區(qū)別,在通過自己想辦法畫圓、剪圓、折圓、結合數(shù)學書上的內容,學生自學了圓各部分名稱及用字母表示。為了檢測孩子們的預習情況,我出示了一道題,對他們的自主學習的檢測,目的是看孩子是否真正達到了自學的效果。這樣才真正體現(xiàn)先學后教的目的。

  二、第二部合作探究

  這部分安排了兩個大問題:探究圓的畫法、探究在同一個圓里的直徑和半徑的特點及關系。并在探究圓的畫法又設計了三個小問題:

  1、你能想辦法畫出一個任意大小的圓嗎?你覺得哪種方法最方便?

  2、嘗試用圓規(guī)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然后小組交流總結畫圓的的步驟。

  3、思考:圓的`位置是由()決定的,圓的大小是由()決定的。在觀察和操作中,引發(fā)學生進行思辨,明白借助圓形物體畫圓和用圓規(guī)畫圓的不同,然后通過自己操作,總結出畫圓的步驟,培養(yǎng)了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顒佣禾骄吭谕粋圓里的直徑和半徑的特點及關系。本環(huán)節(jié)小組通過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等一系列活動,經歷了知識探究的過程,并通過小組討論交流、互相補充,提高了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最后歸納概括圓的半徑和直徑長度的特征及二者之間的關系收獲知識、水到渠成。

  三、第三部達標檢測:

  這部分的目的是知識應用,體驗價值。這部分的內容是對學生學習情況一個當場的檢測,通過練習發(fā)現(xiàn)問題,再由學生補充,老師在適當講解,以達到鞏固提升的作用。并在擴展提升中。

  但在教學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許多自己不足之處:

  本節(jié)課小組合作學習的實小性沒有完全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利用圓規(guī)畫圓的環(huán)節(jié),教學不夠細致。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通過畫、量、折、比等操作活動中;怎樣證明直徑和半徑的關系的討論過程中。這里的教學還不夠細致,有待改進。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0

  今天早上第一節(jié)在4班上了《圓》這一章的第一節(jié)。效果很差。

  首先是學生在犯困。明明昨晚已經回校上晚修,今天卻毫無精神狀態(tài),有兩個趴臺,有兩個邊聽邊打瞌睡。

  其次,我的講課邏輯性不強,這應該也是導致學生犯困的原因。這節(jié)課知識點零散,都是概念:圓的定義、弦、弧、等圓、等弧。教材上有一道例題,證明矩形的四點共圓。

  我是講完所有的概念,才開始講這道例題,有點唐突。應該在講完圓的定義,就講例題。下面進行修正:

 。1)用一條線段旋轉得到圓的第一種定義(板書)(符號)

  ——得出圓周上的點到圓心的距離都等于半徑——圓的第一個性質:同圓的半徑相等。

  ——等腰三角形。

 。2)反過來,如果這些點到某個定點的距離都相等,那么它們一定在同一個個圓上。如圓規(guī)畫圓。

  例題:證明矩形的四個頂點共圓。

  練習:證明直角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共圓。

  高分突破第7題

 。3)研究完圓周上的點,現(xiàn)在來研究線段。在圓上任意取兩個點,連接,這樣的.線段就叫做弦。

  問:這樣的弦有多少?直徑是弦嗎?

  問:怎么證明直徑是最長的弦?(提醒:關鍵是長度的比較)

  (4)曲線——弧——優(yōu)弧和劣弧。表示方法。

  按照點——直線——曲線的邏輯順序展開教學。下午到另一個班實踐下,看看是否會好一些。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1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一種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的.知識,無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特別是借助直線圖形研究曲線圖形的思維方法。從空間觀念角度來講,對學生是一個學習飛躍,對于圓的特征的學習認識,為今后學習圓的周長,面積以及今后圓柱,圓錐來說都是基礎知識。

  1、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在活動中學習新知

  本節(jié)課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學課本,自主探索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折一折,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畫一畫等多種活動,逐步形成圓的表象,掌握圓的特征。

  1、運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突破難點,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新的知識,建立清晰表象。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2

  《圓的認識》一課選自小學數(shù)學人教版教材第12冊,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也是小學階段認識的最后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教材的編排思路是先借助實物揭示出“圓”,讓學生感受到圓與現(xiàn)實的密切聯(lián)系,再引導學生借助“實物”、“圓規(guī)”等多種方式畫圓,初步感受圓的特征,并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活動,幫助學生認識直徑、半徑、圓心等概念,同時掌握圓的基本特征。這樣的編排,學生對于圓的相關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師的明確指引和調控之下,學生相對獨立的探索空間不夠,而與此同時,學生對于圓所內涵的文化特性也無從感受、體驗,對于圓在歷史、文化、數(shù)學發(fā)展過程中與人類結下的不解之緣感受不深。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試圖對本課的教學思路進行重新調整:一方面,通過拓展空間,將學生進一步置身于探索者、發(fā)現(xiàn)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在認識完圓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開對于圓的特征的發(fā)現(xiàn),并在交流對話中完善相應的認知結構;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多媒體,將自然、社會、歷史、數(shù)學等各個領域中的“圓”有效整合進本課教學,充分放大圓所內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圖形背后所散發(fā)的獨特魅力。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本節(jié)課中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實驗、討論、交流、合作學習中,理解新知識,使所有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感,樹立自信心。比如:

  1、教學圓心、直徑、半徑,不急于傳授,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折圓,發(fā)現(xiàn)圓中心的一點。在認識圓的特征教學中,讓學生運用圓片、直尺、圓規(guī)等研究工具,選擇研究材料,通過實際動手折、量、比、畫等手段,在獨立探索和小組合作中學習,獲得關于圓的基本特征的豐富的動態(tài)表象。

  2、在畫圓這個教學片段中我沒有像以前一樣一邊示范,一邊講解圓的畫法,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有畫圓的經驗了,就借助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嘗試著畫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圓的畫法。在學生介紹畫圓的'經驗時,我利用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教學,借助學生的實踐操作,我很自然地解決了“畫圓時,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圓規(guī)兩腳張開的大小是圓的半徑,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的問題,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學會了圓的畫法。

  在一般的關于圓的認識課堂教學中的練習階段,教師總會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習題,以鞏固圓的概念,讓學生在應用中形成有關圓的知識和技能。我并沒有機械地進行所謂習題練習,而是更進一步彰顯圓的文化內涵:中國古代的陰陽太極圖;生活中的圓形拱橋、世界著名的圓形建筑、中國著名的圓形景德鎮(zhèn)瓷器、中國民間的圓形中國節(jié)、中國傳統(tǒng)的圓形剪紙、世界著名的圓形標志設計等等。最后,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我在課末引導學生探討車輪為什么是圓形的,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圓的認識,而且拉近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身邊有數(shù)學,伸出手就能觸摸到數(shù)學,從而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對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我發(fā)現(xiàn)有些地方還存在一些不足,譬如:

  1、部分學生對于圓的半徑、直徑等概念的理解不夠到位,對于直徑、半徑及其與圓之間的關系的掌握不夠透徹。

  2、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方面明顯不足,顯得有些生硬。

  3、教師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機智不夠,對于課堂上動態(tài)生成的信息處理不靈活,給人的感覺是離不開教案,而且還造成前松后緊的局面。

  4、關于如何讓學生自學以及自學內容的選定方面自己還是把握不住,需了解學生水平。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3

  《圓的認識》是關于概念教學的一節(jié)展示課。通過教學本課,我的收獲頗多,感慨也不少。下面我從準備和上課兩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首先是對這次展示活動的準備。

  《圓的認識》是屬于幾何概念的教學。在課的設計上我緊扣“概念教學”這一主題進行設計。一共設計了兩套不同的教學模式:

  1、從日常生活出發(fā)感知圓——自主探究畫圓——認識各部分名稱——探索圓的特征——解釋應用;

  2、情境創(chuàng)設提出自行車輪為什么要設計成圓形——操作討論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了解圓的特征——畫圓——首尾照應解決問題。通過幾次試教,發(fā)現(xiàn)第一套方案更適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曾一度的想超越教材,不依照教材呈現(xiàn)的順序來進行教學,其實,對于教學我自己陷入了一個誤區(qū)——為創(chuàng)造情境而去創(chuàng)造。這并不符合我們教學的宗旨。我們的教學,可以異彩紛呈,但是應該給學生呈現(xiàn)最自然的,最易接受的方法,刻意的裝飾只能是“東施效顰”,適得其反。

  在試教的過程中,同時我也深感研究教材的重要性。平時一堂課,上過了也就過了,最多自己對某些成功或失敗處進行反思。而在集體研討時,才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知識點,甚至是教師提的每一個問題,說的每一句話都值得深究,如果給無限的時間,研討也將會是無限的。

  第二,關于課堂教學的體會:

  基于各方面的準備,我在教學中充分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并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掌握圓的畫法及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征。學生獲取知識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具體有兩方面完成較好:

  一、從生活實際引入,并在進行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

  課的開始,我讓學生欣賞了一組圖片,使他們了解在自然現(xiàn)象,建筑物,工藝品中都能找到圓的足跡。并在圖片中,感受到圓是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圖形。接著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形的物體。在實際應用中呈現(xiàn)了餐盒、蛋糕等與現(xiàn)實生活常見的物品,讓學生感受圓在生活中的應用。最后討論套圈活動場地設計方案,怎樣在操場畫一個半徑是3米的圓。使學生具體的感知數(shù)學應用的廣泛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教育。

  二、恰當?shù)靥幚斫滩模盐罩攸c,突破難點。

  探討圓的.特征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設計了幾個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

  1、學生掌握了畫圓的方法后,緊接著利用板書中的圓讓他們準確理解數(shù)學概念:圓內、圓外、圓上三個名稱。進而理解圓上有無數(shù)個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這部分內容教材里沒有安排,但通過課堂實踐發(fā)現(xiàn)補充這一內容對圓的概念的認識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2、有了上一環(huán)節(jié)的鋪墊,讓學生邊學概念邊探討特征,通過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探索半徑的特征:在同一個圓內,有無數(shù)條半徑,所有的半徑都相等。這一環(huán)節(jié)較好的突出了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培養(yǎng)。

  3、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直徑的特征,有了探討半徑特征的經驗,直徑的特征便“水到渠成”了。4、最后,利用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探討同一個圓內半徑和直徑的關系以及圓的其他特征,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值得思考和改進的地方:

  利用圓規(guī)畫圓的環(huán)節(jié):教學還不夠細致,在巡視時感覺學生畫的很好,基本上沒有什么問題,但在鞏固運用時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沒有掌握畫圓的方法,特別是沒有在畫的過程中認識、領悟到:半徑的長度也就是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圓的半徑決定了圓的大小。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4

  圓是一種生活中最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在教學中充分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并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掌握圓的畫法及圓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征。學生獲取知識興趣濃厚,積極主動。

  一、從生活實際引入,并在進行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密切聯(lián)系生產、生活實際。接著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

  課的開始,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學生很自然的說出是圓。接著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形的物體,教師事先也準備一些圖片讓同學們了解在自然現(xiàn)象,建筑物,運動領域都能找到圓的足跡。讓學生知道圓在一切平面圖形中是最美。課的結尾讓學生討論車輪為什么要制成圓的,車軸要裝在什么地方并出示形象的動畫,使學生具體的感知數(shù)學應用的廣泛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性教育。

  二、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

  要解決數(shù)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本節(jié)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征,教學圓的畫法時,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重視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教學圓的認識時,注重給學生創(chuàng)設思維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積極體驗,自己產生問題意識,自己去探究,嘗試,總結,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四,本節(jié)課中課件演示直觀形象,動靜結合,節(jié)省教學時間的功能充分得到發(fā)揮,展現(xiàn)了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值得思考和改進的.地方:

  第一、關于在同一個圓里直徑,半徑的特征以及兩者間關系的教學。這應是本課的重點,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數(shù)學活動,使學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幫助其提升思維水平。如:在同一個圓中有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它們的長度都相等嗎? 在同一個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通過畫,量,折,比等操作活動中,怎樣證明直徑和半徑的關系的討論過程中。這里的教學還不夠細致,顯得倉促,有待改進。

  第二、整節(jié)課時間安排前松后緊,不夠合理,課堂作業(yè)也沒能完成,教學效果不太理想。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5

  《圓的認識》這一節(jié)公開課,是一節(jié)30分鐘的課。我在設計這一節(jié)課時,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觀念。圓,是生活中常見的平面圖形,所以我在教學中,聯(lián)系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等使學生認識圓。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悟圓和生活的聯(lián)系

  從生活實際引入,并在進行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密切聯(lián)系生產、生活實際。

  課的開始,我還是先復習了對其他平面圖形的認識,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等。關于復習部分,學生已經知道,不應再詳細引導學生面積或者周長計算公式的由來。我通過圓形的建筑和生活中常見物品中的圓,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的圓形,使學生感知了圓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操作認識圓

  本課時我設計的操作有:我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畫圓,畫圓方法有兩種,第一是借助圓形實物在外圈畫一圈,第二是借助圓規(guī)畫圓。對于后者,其實學生已經有了畫圓的經驗,那么關鍵是在于畫圓的具體操作過程。我巧妙的利用了自己畫圓時出現(xiàn)的失誤,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畫圓的要點,定圓心,定半徑,旋轉一周。

  在認識圓的半徑和直徑有多少條時,我設計的第一個活動,是讓學生比賽,30秒看誰畫的半徑多?1分鐘折直徑,看誰折的直徑多?在學生的操作中,學生能夠自己得出結論,圓的半徑和直徑有無數(shù)條,同圓里,半徑相等,直徑相等。我設計的兩個操作,其實課后反思,只應該設計第一個活動,第二個應該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直徑是有無數(shù)條的。活動設計的多,雖然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是浪費了時間,同時呢,也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三、自學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對于圓心、半徑、直徑的名稱,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早已經有一定的認識。所以在學習名稱時,我讓根據提示自學。自學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對于簡單的內容,應該讓學生自學。通過指一指圓心的位置,再通過找關鍵信息,知道半徑和直徑,畫一畫,折一折,加深對名稱的認識。結合習題,鞏固了對名稱的認識。

  四、不足之處

  這是一節(jié)30分鐘的課,但是我設計的部分還包括探究圓的半徑和直徑的關系,考慮時間因素不充分。對于鄉(xiāng)村學生,基礎較差,我總是放不開手,一些知識講的太細,學生會的知識講的太多,這也導致了占用了后面的一些時間。教學應該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如何讓學生多動腦多思考多說,這是今后我教學要思考實踐的一個問題。語言方面,我也要改進自己,多一些幽默,多一些風趣。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圓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6-24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2-06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3-05

《認識圓》教學反思08-02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8-21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4-13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5-15

圓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2-12

(優(yōu)秀)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7-09

【優(yōu)秀】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