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匯編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
分數,對于我們來說,是第一次接觸,學生感覺到的是陌生,不太理解。所以我設計《分數的初步認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產生分數,體會到只有平均分了,才能產生分數,并且理解分數各部分的意義。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基于生活,數學的知識本來就來源于生活。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剛上課,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十分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旅游分東西。
。1)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個?
。2)把2瓶水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瓶?
師:我們分東西時要做到公平、公正,那要怎么分呢?
生:每份分得同樣多。
師:每份分得同樣多,數學里我們叫“平均分”。
生:蘋果每人分得2個(可以用“數字2”表示)
水每人分得1瓶(可以用“數字1”表示)
(3)現在只有1塊蛋糕,也要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呢?
生:半個。
師:每人分到的是這個月餅的一半,能不能也用一個數來表示呢?
師:看來要表示一個月餅的一半,已經不能用我們學過的整數來表示了,需要用新的數,什么呀?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分數。
感受:在分月餅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分數產生的必要性,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強調“平均分”是分數的本質特征。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為的灌輸,學生的.分月餅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要學習一個新的數的需要,產生了積極探究的情感。
2.做數學,體會幾分之一的意義。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和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資助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節(jié)課,我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造探究條件,讓學生動手折一折,涂一涂,進一步探究分數的意義,使學生獲得直接的感官認識。本節(jié)課我安排了兩次的操作活動,在認識1/2時,學生通過分月餅初步感知了1/2的意義后,我安排了一個找圓形1/2的活動,讓學生從實物上升到抽象圖形的認識。認識1/4時,同樣一張正方形紙,學生的折法不同,所呈現出的這張紙的1/4也不同,通過這種方式發(fā)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拓展學生的思路,進行思維訓練。同時讓學生感悟,盡管折法不同,但都是把同一張紙平均分成4份,陰影部分是其中的一份,所以都能用1/4來表示。
。ㄒ唬┱J識1/2。
認識了月餅的1/2,你知道什么是這個圓形的1/2嗎?請你動手折一折,并把它的1/2用陰影表示出來。
師:誰能說說,什么是這個圓形的1/2?
(二)認識1/4。
師:1/4大家都會寫了,那在正方形紙上要表示出它的1/4,你會嗎?
師:拿出我們桌上的藍色正方形紙,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1/4涂上陰影。(陰影部分要是這個正方形的1/4。)
經過手腦并用,建立起清晰鮮明的表象,從而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具體化,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自主探究,發(fā)現規(guī)律。
本課沒有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而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自主探究、自主創(chuàng)造的空間,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利用各種形狀的紙片自由地動手折一折、涂一涂,并用分數表示這張紙的幾分之一。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1/2和1/4,你能用手中的圖形表示出它的幾分之一嗎?我們小組合作,來看看活動建議。
4、練習層次分明。
設計練習時,層次分明,由易到難。先從剛學的知識入手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體會什么是平均分,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并且讓學生體會到分數的分母其實是平均分的份數,分數的分子是取的份數。
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操作中發(fā)現,在發(fā)現中體驗,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發(fā)現,每個分數都由學生自己去創(chuàng)造,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體驗自主探究的樂趣。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
本周三年級的孩子對分數進行了一些簡單的初步認識,如認識幾分之一。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并能比較它們的大小。
在上課的前一天,我給孩子布置了預習的任務,因為我覺得孩子們從上小學開始一直接觸著整數,初次接觸分數還是先在腦子里對分數有個印象才好。這節(jié)課是以情境導入新課的:秋天到了,學校組織了一次秋游,同學們都非常開心,他們帶了自己最愛吃的食物,我們一起去看看小麗和小華都帶了哪些好吃的吧~情境圖展示了野餐的圖片,四個蘋果、兩瓶水和一個美味的蛋糕。我引導著孩子們:”他們是非常要好的好朋友,要一起分享自己帶來的食物,怎么分才是最公平的呢?“我們班的孩子紛紛回答:”平均分!奥牭綄W生的回答我很滿意,可以等到下一個問題時我就笑不出來了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我問:”那么這里有四個蘋果,我們要平均分給他們倆人,每人分多少個呢?“話音一落,就聽見幾個孩子中氣十足、十分自信的回答道:”二分之一!“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當時我就有一種后悔的感覺,早知道不讓這群孩子回家預習了,預習的后果居然是答非所問"…后來我讓他們好好想想到底是多少,他們才思考了一下,回答我每人分兩個。雖然有前面這個小烏龍,糾正之后,孩子們又重新投入到分數的`認識中。學習了分數的組成,學會了判斷涂色部分占了整個圖形的幾分之一,也學習了如何判斷幾分之一的比較大小。
在整個上課過程中,我感覺到孩子們對分數學習的熱情,仿佛分數是一個新奇神秘的玩具,孩子們都對探索其中間的奧秘樂此不疲,這種學習的精神讓我十分滿開心!加油孩子們,相信后面分數的學習你們會學的更棒!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3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這節(jié)課從學生認知的角度出發(fā),嘗試解決這個難題。
首先,利用現有對整數的認識,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平均分”概念,然后,從對1個“整體”進行等分,多等分,從而認識分數。具體的教程設計是從簡單易懂的故事講起:兩只猴子平均分三棵桃樹上的桃子,第一顆有4個桃子,第二棵有2個桃子,第三棵有1個桃子,自然過渡到1/2。然后是折紙、填涂游戲,使學生對分數的大小有初步認知。最后是從日常的、活生生的例子中,讓學生看到分數的“影子”。
其次,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智慧是從動手開始的,只有親自經歷艱辛的探索實踐活動,才能使大腦變得更加聰慧,更有創(chuàng)造活動!眱和哂泻闷、好問、好動的特點,具有探究的天性,在本課教學中,針對這一特點,我讓學生自己通過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動,讓學生在“做數學”的活動中,主動探究,再通過交流進一步感知幾分之一的含義。
學生通過用不同的方法表示1/2,進一步認識了1/2,豐富了1/2的表象,為后面繼續(xù)認識其它分數提供了思路和方法。讓學生動手折紙,不只是對1/4認識的'簡單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分數的含義。因此,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求學生折紙,還要求學生用彩色筆畫出陰影來表示四分之一。由于學生對二分之一已經理解,所以延伸到這部分知識很輕松。在辨認和應用方面,學生也能抓住分數的意義的實質來說明和辨認。
最后,在鞏固延伸教學內容,引用大量實際生活例子,不僅讓學生輕松地認識了分數,而且通過直觀的體驗,課中的思考,課后的觀察,學生還學會了一種受益終生的學習習慣與方法,部分思考深刻的同學也體會到數學作為一門不斷進步的科學的真正含義—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又發(fā)現問題—再解決問題……因此在以后人生道路上面臨問題時,就會像今天兩只猴子分一個桃子一樣,想到比困難更多的辦法。
建議:
。ㄒ唬┰⒔逃跇,在進行鞏固練習這一個環(huán)節(jié),其實形式可以多樣;例如:闖關游戲,奪星能手等,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從淺到深,既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精力,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結束。
。ǘ⿲W生回答和評價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在這兩三課里老師對學生精彩的回答太簡單了,不是掌聲鼓勵,就是一句簡單的稱贊。這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老師還要采用多樣化的評價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充分的肯定。例如:嘗試讓學生來評價,或者小禮物獎勵等等。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4
前段時間聽了一節(jié)《分數的初步認識》。
片斷一:
在引入新課階段,師出示一道猜規(guī)律題:
師:屏幕上第一行有8塊餅,第二行有4塊餅,你認為這里面可能有什么規(guī)律?
生1:每行減少4塊。
生2:后一行是前一行的一半。
教師出示第三行的2塊餅
生:它的規(guī)律是后一行是前一行的一半
師:那接下去是多少呢?
生:一塊。
師:再接下去呢?
生:半塊。
師:你能用手中的圓形折出半塊來嗎?
生折出后
師:怎么表示這半塊餅?
生1:可以用“半塊餅”表示。
生2:可以說“一塊餅的一半”。
生3:可以畫出半塊餅“D”。
生4:可以用表示……
師: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會經常碰到類似這樣不足一塊餅的情況,用整數是無法表示的,在數學上引入了分數的概念,就象剛才這位同學說的可以用這個分數表示這塊餅的一半,F在誰能說出這個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呢?
片斷二
在學生認識了和這兩個分數之后,
師出示題目:你能用手中的長方形紙表示出嗎?生動手折紙表示后反饋。
生1:可以折成
生2:可以折成
師:你還能用手中的各種形狀的紙表示出你想認識的其他分數嗎?
生動手操作后反饋
生1:我用正方形紙表示出__。
生2:我也是用正方形紙表示出__。
生3:我用圖形表示出__。
生4:我用長方形紙表示____。
生5:我用長方形紙表示____。
[反思]
本課中注重教師的啟發(fā)引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教師充分地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是有主動學好數學的愿望和潛能,課堂氣氛民主、活潑、開放,教師既尊重學生的人格,也尊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選擇,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數學知識。如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紙表示出自己想認識的分數等。在課堂中,教師也積極地創(chuàng)設出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讓學生能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掌握、數學能力發(fā)展、思想品德及個性心理品質養(yǎng)成等方面都能有所發(fā)展。同時,由于學生的個性素質存在差異,教學中,教師也尊重了學生的這種個性差異,要求不同的學生達到不同的學習水平。
對于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也為他們提供了發(fā)展的機會。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5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整數到分數的過渡對于學生來說是認識上的飛躍,熊老師首先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引出分數知識,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于生活。學生自始至終置身于教師為其創(chuàng)設的發(fā)現和討論之中,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質疑、創(chuàng)造等教學活動,讓學生思考、交流、傾聽、爭論和發(fā)現中學習數學知識,培養(yǎng)和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表達的能力,整堂課以分數的意義為主線展開教學,并逐步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1、找準教學切入點,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感悟。
分數起源于分,是人們在處理“分物品”的長期經驗中形成的。教師充分注意到了這一點,創(chuàng)設了一個十分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分蘋果,從分蘋果的過程中讓學生從兩個方面進行體驗和感悟:一方面,在情境中產生“平均分”的需要,強調“平均分”乃分數的本質特征。其二,體驗在分物品的過程中由于總量的變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個數由整數兩個到一個再到不能用整數表示的過程,自然引出分數。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為的灌輸,學生們因為自身的需要而產生了積極探究的情感。
2、讓學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在“做數學”中感悟數學。
本課教師比較好地詮釋了《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的“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一全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主動建構提供了豐富素材。教師將對“”理解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安排兩個層次的操作活動讓學生來感悟“”的具體含義:第一層次,同樣一張長方形紙,學生折法不同,所呈現出的這張紙的'“”形狀也不同,通過這種方式發(fā)展學生的求異思維,但是在求異的同時也不忘讓學生適時地感悟、盡管折法不同,但折出的部分都是同一張的一半,因此都可以用“”表示,既所謂的“求同”。第二層次,每個同學拿出的紙片形狀大小都不同,盡管學生折出的也都是這張紙的“”但由于操作的直觀性,學生不難理解對不同的單位1,其“”不相等。學生不是簡單地接受指令,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通過這兩個不同層面的操作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操作中有所感悟和體驗,進行數學地思考。
金無足赤,沒有完美的課堂教學,拖堂五分多鐘就是最大的敗筆。就教學而言,在這節(jié)課中,老師過細、過多、過白的提問,使學生匯報呈一條直線出現,除了應付老師的提問,沒有任何思維的空間,低估了學生的潛能,教學形式單一化與內容的豐富多采形成鮮明對比。如教學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且層次性也不夠,還有拓展的空間,教師僅滿足于引導出這幾個分數,老師就嘎然停止。如果老師再問:“請同學們觀察這幾個分數,你有什么想說的,有什么發(fā)現!庇幸欢ㄋ季S能力的同學一定能發(fā)現可以看成是,是整張紙,就是單位1,為以后的教學做鋪墊。再如:在分蛋糕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沒有適時引導學生說一說其他方面的收獲,更多的只關注了知識與技能。已經到下課時間,老師為了節(jié)省時間,只是講解完用幾分之幾表示蛋糕后就草草了事。其實,在分完蛋糕時可以提問:“如果是你把自己的蛋糕分了給別人,你失去了什么,獲得了什么”。引導學生從中體驗到與人交往中,應學會如何待人,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把簡單的知識傳授上升到人文的關懷。
1、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
分數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fā)展水平”向“潛在發(fā)展水平”的橋梁,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一的新的數1/2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教具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出示幾個相同圓形的幾分之一,并用分數表示出來,在比較分數大小時,我用分月餅的過程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得份數越多每一分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比較這一知識。
3、重視概念的運用,發(fā)揮概念的作用。
理解概念的目的在于運用,正確、靈活地運用概念,就是要求學生能夠正確、靈活地運用概念組成判斷,進行推理、計算、作圖等,能運用概念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初步認識分數后,我要求學生照樣子說幾個分數,并完成一些有關的練習,其目的就在于要求學生能夠正確、靈活地運用概念。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6
“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是小學階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課,他為我們以后學習的小數認識、性質及分數的意義等內容教學奠定基礎。
現代數學理論認為,數學活動就是“用數學”的具體體現,其核心就是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動中,把數學知識發(fā)現和“再創(chuàng)造”出來,并能靈活的實踐運用。因此,教師如何組織學生獲得有效的活動經驗,使學生的智慧受到挑戰(zhàn),從而有效領悟分數概念,這里我就結合本節(jié)課教學談一些自己粗淺的想法: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基于生活,數學的知識本來就來源于生活。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剛上課,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十分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中秋節(jié)分月餅。在分月餅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分數產生的必要性,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強調“平均分”是分數的本質特征。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為的灌輸,學生的分月餅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要學習一個新的數的需要,產生了積極探究的情感。
2、在做中學,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
我將動手操作貫穿始終,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經歷學習的過程,加強了對知識的認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識、實踐能力。課堂上,教師講得再好,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再恰當,如果沒有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那也只是一廂情愿,沒有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實現“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我在學生認識了1/2時,先讓學生折一折,讓學生全體參與體會,分數是在平均分的基礎上形成的。然后再認識幾分之幾時,讓學生選擇例舉的分數用圖形折出來或者自己把一個圖形折一折創(chuàng)造出一個分數,并互相說說創(chuàng)造出來的分數表示什么意思。這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通過折一折,涂一涂,寫一寫、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個個動手操作,積極動腦探索,從而初步理解分數所表示的意義。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了,隱性的心理
參與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當然在學生全體參與的同時,我們忽視老師的引導者的身份,在學生反饋的情況和動態(tài)生成中我們老師要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予以適當的調整。
3、學生自覺創(chuàng)新、主動構建認知結構的習慣得以培養(yǎng)。
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整理知識、內化知識,進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維特點的個性化知識結構的過程。教師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多形式的實踐機會,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的需要,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構建認知結構的習慣。學生在分數學習的活動體驗中得到了充分深刻的認識。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lián)系。
學習內容貼近了學生生活,學習材料便于學生操作,學習活動過程始終關注著學生的情感和態(tài)度,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學會生活。
雖然本堂課有以上幾個優(yōu)點,但是需要改進的地方也很多,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教育機智有待加強。在讓學生用正方形紙片折四分之一的活動環(huán)節(jié)中,請學生上臺展示時,學生說涂錯了,而為了使本堂課順利進行,我忽視了對這個問題的解決,倘若這時我利用這名學生的“錯誤”來引導到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的認識中,這樣就會對學生產生激勵的作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有很大的提高,也能給其他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2、學生傾聽的習慣還要加強,課堂評價有待提高。
3、在教學基本功上自己的不足還有待提高,如在教學設計上要更具匠心,教學語言有待進一步規(guī)范,板書還要多加練習等等。
4、雖然將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動手、小組合作調動起來了,但是孩子們在操作的時候進度不同,影響了時間,有些孩子不能一起完成,造成雖然讓他收掉但還有部分學生牽掛未折完的現象。
5、本節(jié)課不夠精練,有些提問不是很準確,由于引導不當的原因,學生說的不夠熟練和精確,導致說的環(huán)節(jié)太多,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使得本節(jié)課出現了練習量不夠及沒有總結的現象,這也是以后教學我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數學意識,多多學習數學語言。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7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分數的開始,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第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它為我們今后學習小數的認識、性質及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下面我就結合本節(jié)課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收獲與不足:
1、從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出發(fā)!缎W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睆恼麛档椒謹担瑢W生來說是認知上的突破。為了給學生搭建突破的臺階,本節(jié)課一開始借助主題圖創(chuàng)設既豐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分食物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當一個月餅平均分的結果不能用整數表示時,激發(fā)學生認知沖突,從而讓學生在熟悉的平均分情境中體會到分數的產生源于生活實際,初步感悟分數的含義。
2、注重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建構,而動手操作對學生的建構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活動中感知、體驗、深化認識、理解分數幾分之一的含義。
3、從形象到抽象,以形象材料為依托,理解分數的概念。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感悟,使學生對分數的理解,能建立在對直觀形象的感知上。因此,我采用了“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折出正方形紙的并涂色”、“看到圖片你聯(lián)想到了幾分之一”等形式的練習,就是要在學生的頭腦中把抽象的分數與具體的圖形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將“數”與“形”相結合,幫助學生理解分數的含義。
4、存在的不足。教學中對學生語言的訓練不到位,部分學生還不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述出幾分之一的意義,應鼓勵學生多說,在說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8
從整數到分數,對于學生來說是認知上的突破,為了給學生搭建突破的臺階,我設計了分學具的活動,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數的含義,巧妙地幫助學生從整數到分數進行了一次數概念的擴展。
我將動手操作貫穿始終,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經歷學習的過程,加強了對知識的認同和理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課上,我鼓勵學生動手分一分學具,學生在分的過程中感受到平均分的意義。遇到一個圓形要同桌分時,學生體會到了分數產生的必要性,要平均分圓形的過程中,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強調“平均分”是分數的本質特征。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為的`灌輸,學生在分學具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要學習一個新的數的需要,產生了積極探究的情感。
我在學生認識了1/2時,先讓學生折一折,讓學生全體參與體會,再次感受分數是在平均分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圖形,只有平均分成兩份,其中一份才可以用1/2來表示。然后在認識幾分之一時,也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分數,并互相說說自己是怎么創(chuàng)造出來的分數。這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通過折一折,涂一涂,寫一寫、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個個動手操作,積極動腦探索,隱性的心理參與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當然在學生全體參與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老師的引導者的身份,在學生反饋的情況和動態(tài)生成中要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予以適當的調整。
在教學過程中我時刻注意尊重學生,走下講臺和學生一起活動,一起討論,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闡述自己的觀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自由、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活動的主人,體驗到學習的快樂!皫熒印⑸印,營造了寬松的教學氣氛,。
此外,由于本人教學經驗還不夠豐富,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也有不少不足之處值得反思:
1、本節(jié)課我在控制課堂節(jié)奏方面做得不夠好,前松后緊,前兩個例題教學得很充分,第三個例題教學略顯倉促。
2、在引導學生認識分數的過程中有時過于急躁,代替的多,放手的少,應根據學生情況多鼓勵學生說一說,生生互相補充,這樣有利于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根據課堂中學生的發(fā)言點評的還不夠到位。教師的點評不僅是對學生所掌握知識的一個提升,還要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孩子的潛力是巨大的,只要你給他機會,他就會還你一個奇跡。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9
一、在情境中感悟知識。
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知上的沖突,為了給學生構建思維平臺,教師從課一開始,就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一個分漂亮紅頭繩的情境,使分數在“平均分”的前提下自然地產生。再如,學生認識了幾分之一后,教師充分利用教材主題圖“游樂園”中的信息資源,培養(yǎng)學生看圖、析圖、解圖的能力,進一步感悟、探索幾分之一的分數知識。還創(chuàng)設了“猴哥哥和豬媽媽分月餅”的故事情境,不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比較分數的大小。
二、借助生活平臺,引導自主探究。
“分數”對于學生來說是陌生的,但“分物品”、“找物體或圖形的一半”卻是學生經常玩的。因此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平分樹葉、尋找衣服的一半,尋找圖形或物體的一半等等真實的情境中,通過折一折、涂一涂、說一說、找一找等實踐活動親身體驗、感受分數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同時教師通過示范說、同桌說、小組說、判斷說、辯論說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反思和修正自己觀點的平臺,并為自己的思維策略進行辯解的機會,為更進一步學習分數的意義奠定基礎。
三、動手操作,體驗建構。
學生初次認識分數,是感到比較抽象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借助實物作為學生的思維“拐杖”幫助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借助實物或圖形,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主動建構分數知識;課后讓學生把自己新認識的“分數”朋友或者折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分數”介紹給自己的同學、親戚朋友和父母這一實踐活動中,使每個人都有交流和表達的機會和欲望,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彰顯課改新理念,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引領學生進行有效的“體驗學習”。美國的教育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告訴我,我會忘記;分析給我聽,我可能記住;如果讓我參與做,我就會真正理解!倍安僮鞲形、體驗學習”正是充分展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動手操作中感悟,在體驗中思考,在體驗中創(chuàng)新,在體驗中發(fā)展。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0
《認識幾分之一》課是新課標三年級上冊的《分數的初步認識》單元的開篇課,從學生的生活實例入手,漸變到理性的思考,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使知識得以積累,能力得以提高。
1、從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出發(fā)。
認識幾分之一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因此我認真鉆研教材,細細品讀了教學參考,集中力量教學1/2,讓學生用學習1/2的方法主動認識其他的幾分之一。課一開始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四個蘋果兩人平分、兩瓶水兩人平分、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人得幾個”,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會遇到平均分的情況,自然的切入了這節(jié)課的主題——分數。課堂上根據學生的生成情況引導學生認識半個又叫做1/2個。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借助學生已有的平均分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體會分數的產生來自于生活的需要。也為學生進一步認識1/2積累經驗。實踐證明,讓學生表示半個既強化了平均分,又激活了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認識1/2找到了原型,也為學生進一步認識1/2的意義打下了基礎。
2、動手實踐,訓練學習思維
動手操作,深化認識,把一張長方形紙折一折,并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及時進行交流,學生在動手折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了1/2的表象,同時體會到了方法的多樣。實踐證明,通過以上活動,學生經歷了1/2的產生、形成的過程,真正的理解、體會了1/2的含義。接下來我進行類比遷移,認識幾分之一,請學生用一張正方形紙表示出自己喜歡的幾分之一,通過放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的意義。1/4、1/6、1/8等等,學生很輕松的就創(chuàng)造出了屬于他們自己的分數,同時也進一步明白分數的含義。在教學中我還要求學生折紙的同時,還要用彩色筆畫出陰影來表示幾分之一。由于學生對二分之一已經理解,所以延伸到這部分知識很輕松。
整節(jié)課上完后,我也感覺到了自己的不足:對學生的預設不夠,對學生的訓練不夠,特別是語言。學生的語言表達沒有跟上思維,他們還不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述問題,這反映出我在平時的授課中,沒有把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作為一項重點,其實學生并不僅僅是要學好知識,關鍵是要培養(yǎng)他們的數學思維,良好的數學品質,這樣才能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具有良好數學修養(yǎng)的人。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1
《分數的初步認識》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并且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從而知道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但是由于分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只根據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這堂課我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紙片為道具,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去發(fā)現數學知識。本堂課的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1、情境化教學。由于分數概念的抽象性,因而我通過讓學生幫助給雙包胎兄弟分蛋糕導出“一半”,從而順利解說“二分之一”的寫法以及讀法。這樣學生不僅能理解“二分之一”,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生興趣,使接下來的課堂都能保持活躍的氣氛。
2、在做中學,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
我將動手操作貫穿始終,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經歷學習過程,加強了對知識的認同和理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識、實踐能力。
本節(jié)課所存在的不足:
1、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轉變得不夠完美,對于學生的引導不夠到位,在讓學生比較圖形不同的二分之一的大小時,沒有讓同學們充分思考這幾個二分之一的大小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不相同,就直接演示課件,局限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2、處理課堂教學要靈活多變,課堂中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會本節(jié)課知識,每一步都應該扎實的去進行,根據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隨時改變教學方案,對于最后一道題的拓展講解過細,這道題的目的`是為了拓寬那些學有余力學生的思維,過多的講解會給那些基礎學生產生困惑,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所學的知識,如果采用引導的方法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再配上老師適當的點撥,應該比老師長篇大論效果要好。
這節(jié)課給我很多寶貴的經驗,我會從中吸取教訓,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有更大的進步。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2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新課標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教材,這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由于分數概念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而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課時的教學是筆者在這次去希望小學上的內容。新課開始,我是從舊知識引入,關鍵是要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回答把8個蘋果和4個蘋果平均分裝在兩個盤子里,每個盤子可以裝幾個?把8個蘋果、4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后,每一份的個數可以用整數表示,學生回答后教師在黑板上演示。接著我出示“把1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個盤子里可以裝多少個?”學生就回答半個蘋果,老師就問:半個蘋果是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得到的一份就是半個蘋果,那這半個蘋果你能用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數字來表示呢?在學生猜測不定的過程中,我就告訴他們用一個新朋友來表示“分數”(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要學習的新內容),并出示課題。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教學四分之一時我先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把這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四份(同桌同學互相合作),然后把其中的一份畫上陰影,我巡視一周,發(fā)現大多數同學會平均分成四份,但不能把其中的一份畫上陰影。接著我就指導學生操作,又把幾個同學的作業(yè)展示給大家看,再讓學生進行修改自己的作業(yè)。通過這樣的操作練習,學生能更加理解對折兩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由于實踐目的明確,方法得當,把學生的認識推向深入,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折法,課堂上出現了幾種類型正確折法,根據黑板上學生的操作練習提問:所表示的部分是這個長方形的四分之一嗎?這時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狀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學生按說出:因為把這張紙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這張紙的四分之一。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數表示,這樣就突出了分數概念中相當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為以后學習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接著我用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拆出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八分之一,讓學生看著四張長方形紙上的陰影部分來說說這四個分數的大小,學生很容易說出1/2>1/3>1/4>1/8,同時再幫助學生理解,我就說同樣大小的一塊蛋糕平均分成2份,小紅吃其中的一份,還是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3份,小明吃其中的一份,還是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4份,小剛吃其中的一份,還是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8份,小英吃其中的一份,小紅吃得最多,因為平均分的份數越少,吃到的一份就多,反之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吃到的一份就少。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3
一、直觀地認識分數
學生雖然是在小學三年級上學期是第一次接觸“分數”這個概念,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又是對分數有所體驗的。例如,教師在公布考試結果時說,我們這一次考試在90分以上的不到二分之一,學生會馬上理解考90分以上的不到一半;喜歡看籃球比賽的同學知道什么叫四分之一決賽等等。根據學生的“數學現實”引出直觀的教學實例進行教學:
師:你知道一個蛋糕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得多少么嗎?
生:半個
根據學生的關于一半的回答趁勢導入新課——《分數的初步認識》。
師:它的一半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在學生初步了解“平均分”“二分之一以后,教師要試著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數。例如,有的學生用紙片方式表示自己所認識的分數。
我認為通過學生對《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學習,教師要能夠讓學生舉出自己對分數的初步認識的例子,這樣的反饋不僅能體現其對學習的體驗過程,還能體現數學的現實性或生活性;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學有所用;并且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fā)展。通過學生的舉一反三,不同學生的知識建構得到不斷的完善,為“變式”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點擊變式、拓展思維訓練
變式教學是對數學中的定理和命題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變式,以暴露問題的本質特征,揭示不同知識點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一種教學設計方法。通過變式教學,使一題多用,多題重組,常給人以新鮮感,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產生主動參與的動力,保持其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和熱情。
、倌靡粡堥L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顏色
學生涂色作
師:折法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
②拿出不同得圖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顏色。
師:圖形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
通過變式、拓展思維例題的出現,促使學生試圖進一步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來處理解決數學問題,即:會“數學地”思考。我們沒有必要,也不可能讓人人都成為數學家,但應當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數感的培養(yǎng),會“數學地”思考問題。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4
這次年組教研課由我開課,我上了“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節(jié)課!胺謹档某醪秸J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課只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導入
一節(jié)新課,往往是從舊知識引入,關鍵是要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用數字回答把4個蘋果和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分幾個?把4個蘋果、兩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后,每一份的個數可以用整數表示。把1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學生就無法用數字回答,這時,我請學生到黑板寫出你心中的一半。于是我就抓住機會由此引入新課。從上課的情行來看這方面做的是比較成功的,通過直觀而形象的多媒體演示,以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上來而且使課堂氣氛變的很好,對整堂課的教學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教師的啟發(fā)引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
學生的數學學習應該是學生自主的學習過程,每個學生都 是從自己的認知水平出發(fā),依靠自己的思維方式理解數學的。所以,數學是無法灌輸的,是難以講授的,只能依靠學生的主動參與才能學好數學。我在教學設計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考慮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幫助學生在學習上突破難點。在本節(jié)課中,我充分地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是有主動學好數學的愿望和潛能,氣氛民主、活潑、開放,教師既尊重學生的人格,也尊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選擇,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數學知識。我讓學生在小組內用自己手中的紙表示出自己想認識的分數。在中,積極地創(chuàng)設出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讓學生能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三、教學既面向全體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促進全面發(fā)展
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 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注意面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掌握、數學能力發(fā)展、思想品德及個性心理品質養(yǎng)成方面都能有揚發(fā)展。同時,由于學生的'個性素質存在差異,教學中,我也尊重了學生的這種個性差異,要求不同的學生達到不同的學習水平。在本節(jié)課中我既解決了后進生學習難的問題,又幫助了學習上的自卑心理。如他們也都能用紙折出 1/2、1/4這樣的分數來,從而建立起分數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數概念的含義,樹立起學習上的自信心,為今后進一步發(fā)展奠定基礎。
四、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的的難度。
但是,在教學中也有一些使我感到遺憾的事,如在學生折紙后匯報時,一名學生欲用一種與眾不同的方法表示 1/2,但他在折的時候由于失誤沒有把紙平均分,我只在全班同學面前指出了他的錯誤,并沒有及時指導正確折法錯失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說明在教學中還缺乏一定的教學機智。另外,由于在時間的把握上過于偏重學生折紙的過程,導致后半部分教學有些急促,在強調“平均分”方面做的還不夠。這都 是我在今后的教學應注意的方面。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5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節(jié)新課,往往是從舊知識引入,關鍵是要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回答“把4塊月餅分給2名同學應該怎樣分才公平,每人分幾塊?”學生很快的答到“平均分”每人分2塊,很公平。接著我又提出了“把2塊月餅分給2名同學應該怎樣分才公平,每人分幾塊?”學生也很快答出了“平均分”每人分1塊。接著我又趁熱打鐵問“把1塊月餅分給2名同學應該怎樣分才公平,每人分幾塊?”讓學生感受當所分物品的.個數是非整數時,就可以用一種新的數――分數來表示,從而引出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個人得到其中的一半,也就是這塊月餅的二分之一。從而引出新課“分數” 。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重要方式!彼栽诮虒W中我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地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讓學生感受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二分之一;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四分之一。讓學生親身經歷了分數的形成過程,把原本復雜、抽象的東西變得到簡單、直觀易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學習是主動的,感悟是深刻的。當我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分數時,學生的發(fā)言是那么積極、那么準確、那么精彩,令我都不禁為他們鼓掌叫絕。再讓學生學具上表示分數時,學生興趣盎然,水到渠成,有的學生甚至表示出了1/7 、 1/12 、 1/24 ……而且對分數的意義理解很不錯。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能有所提升,我設計的練習都是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分”在分數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性與在平均分的基礎上如何用分數表示,用來加深學生對“平均分”概念的認識。練習的設計顧及了面向全體學生,也考慮到個別能力強的學生,所以安排了拓展練習,以促其思維發(fā)展,采用旋轉、推理等數學方法解決問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自主探索、獲得成功體驗的學習過程。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2-08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2-07
《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02-19
分數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02-11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5-17
《分數的初步認識》數學教學反思03-12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5篇)07-22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5篇)03-01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5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