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狼和鹿》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狼和鹿》教學反思1
《狼和鹿》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tài)平衡的故事,課文雖不是童話故事,但由于課文的主要角色是學生熟悉的兩種動物,而課文以反映社會生活為內(nèi)容,本身就有很強的情趣性、情境性,能引發(fā)思考,所以學生在學習中有濃厚的興趣。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談兩種動物的特點,說一說自己印象中的鹿和狼,再由此導入課題,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接著,出示閱讀提示,讓學生根據(jù)提示自學自悟,將感受深的句子和不懂的畫出后,又引導學生在“100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和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鹿數(shù)量上的變化”、“兇惡的狼保護林,而可愛的鹿破壞林”這三者存在什么聯(lián)系,畫出關系圖。然后進入教學的探究過程,理解課文句子
“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相互關系!苯又俪鍪举|(zhì)疑問題“為什么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相互關系。破壞會怎樣?”從而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昔日森林和現(xiàn)在森林、鹿群前后變化的`句子。創(chuàng)造情景讓學生想象從整體同時也點出本課一個特色:對比手法。最后,談談發(fā)生在身邊人類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例子,使課堂內(nèi)容能以延伸。
當然,這堂課也有一些遺憾,以下就這節(jié)課中的不足談一談。
首先是朗讀,引導昔日森林與現(xiàn)在森林對比時分角色讀,可學生沒有讀出語氣來,如果教師在之前加以引導學生也許會讀的好些。
在自學自悟中,讓學生抓住了鹿、狼、森林三個關鍵詞,由詞來帶動課文的理解,體會,感覺有些詞講得很到位,學生也都理解了,但是畫起之間關系圖時花的時間長,拖慢了教學進度,乃至教學時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足。
此外,我在課上的提問過多過細,不利于學生對文章的品讀,而忽略了文字本身,我的提問初衷是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進而服務于朗讀,自讀自悟,但結果并不明顯。
這一節(jié)課留給自己的反思很多,爭取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不斷的進步。
《狼和鹿》教學反思2
本文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tài)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tài)平衡,否則將會產(chǎn)生無法想象的后果。
本文事中寓理,道理淺顯易懂,因此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理清結構,把握內(nèi)容,為下面的探究作好準備。然后讓學生根據(jù)閱讀提示的進行自學,交流狼被殺后產(chǎn)生的后果,最后明理談體會。
一、 初讀課文
語文課要以讀為主,這堂課,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讀正確流利了,最好能讀出問題來。接下來還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自己感興趣的多讀讀。最后指名學生讀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我不失時機地指導他們讀出感情來。學生試過,練過,有了充分的積累,在指名自由選擇讀的時候,自然興趣濃濃,高潮迭起?少F的.是還有同學在讀書中有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在讀到鹿群滅亡情形的段落能加入一些哀聲嘆息學生十分投入,在朗讀中獲得了一種愉悅和滿足。
二、合作探究
我組織學生分小組,就課文內(nèi)容提出你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由學生提出問題,再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問題:簡要講述發(fā)生在凱巴伯森林中關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說說你從中懂得一個什么道理?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學生在最大限度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再小組討論,課上匯報交流,師生共同評價,情感朗讀表達。合作學習中不但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與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最后,再創(chuàng)設情景師生共同表演出來,將學生引入到了一個具體的生活情境當中。
三、拓展延伸
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緊接著,我趁熱打鐵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為狼正名。文道結合,學生寫出了自己對狼的重新認識,重審了自己的認識觀點。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寫得很開心。
通過以上三部分,我力爭在課堂上不斷提高學生的 “聽、說、讀、寫”四種語文能力。同時,在課堂中,我不斷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是目前我在教學中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的一個問題,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努力地一個方向。
《狼和鹿》教學反思3
《狼和鹿》教學反思
狼是兇殘的,鹿是溫和的,狼是大壞蛋,鹿是人們憐愛的對象.這是我們在童話故事里了解到的狼和鹿,那么在現(xiàn)實的森林中,狼和鹿是怎樣各自地生存著呢 它們之間有著什么聯(lián)系呢
在教學《狼和鹿》這篇課文的時候,我采用了一系列對比,讓學生獲得更加分明的感受,進行了以下引導:
一,狼與鹿的對比
學文前,我先讓學生齊讀課題,再讓他們談談"你是喜歡狼,還是喜歡鹿 "學生都認為狼兇殘,鹿溫和,狼令人們痛恨,鹿被人們喜愛.對比很明顯.接著,我又讓學生讀文章最后一小節(jié),在這里凱巴伯森林的災難使狼和鹿換位了.狼居然成了制約鹿群過度繁殖,消滅病鹿的"功臣".鹿呢,卻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大壞蛋",如此變化又形成鮮明對比,啟示人們必須保護自然生態(tài)平衡.
二,凱巴伯森林的前后對比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改變呢 "問題提出來,學生興致勃勃地自由讀文,感受凱巴伯森林原先"一片蔥綠,生機勃勃,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雖然"鹿群的后面,常常跟著貪婪而兇殘的狼.0它們總在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但一旦成了鹿的"自由王國",凱巴伯森林中的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生態(tài)失衡造成惡果.
三, 鹿群變化的對比
凱巴伯森林原有"活潑而美麗的"鹿4000只,自從人為地殺掉6000多只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鹿的總數(shù)迅速超過了10萬只,翻了15倍.當"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時,鹿又急劇地死去6萬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這里的對比鮮明,點明了生態(tài)失衡所造成的悲劇.
鮮明的對比,觸目驚心的數(shù)據(jù)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生態(tài)平衡是多么重要.課文通過狼和鹿之間的故事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破壞了這個聯(lián)系,就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我想到利用課外擴展,讓學生收集有關人類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事例,在班上進行交流,比如"人類大量捕殺青蛙,使田間的害蟲越來越多,影響農(nóng)作物生長.""人類濫砍亂伐樹木,引發(fā)沙塵暴,使鳥類無處生存."等等,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讓他們更真切地認識"生態(tài)平衡"的概念,更加自發(fā)地去保護生態(tài)平衡.
《狼和鹿》課后反思
《狼和鹿》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tài)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和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自然界各事物之間都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tài)平衡,否則將會產(chǎn)生無法想象的后果。全文共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狼鹿共存,狼總在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第二自然段寫當?shù)鼐用翊罅坎稓⒗桥c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第三自然段寫災難逐漸降臨到凱巴伯森林這片鹿的王國。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做夢也沒想到,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課文層次清楚,寓自然科學知識于生動的故事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參與認知。故事真實,說服力強,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shù)據(jù),向人們解釋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這篇課文計劃兩個課時完成,我上的是第二課時,采取了對比的教學方式,抓住三個對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導學生閱讀、探究,體會課文內(nèi)容,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圓滿地完成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狼和鹿》教學反思4
《狼和鹿》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tài)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和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自然界各事物之間都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tài)平衡,否則將會產(chǎn)生無法想象的后果。全文共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狼鹿共存,狼總在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第二自然段寫當?shù)鼐用翊罅坎稓⒗桥c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第三自然段寫災難逐漸降臨到凱巴伯森林這片鹿的王國。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做夢也沒想到,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課文層次清楚,寓自然科學知識于生動的故事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參與認知。故事真實,說服力強,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shù)據(jù),向人們解釋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這篇課文計劃兩個課時完成,我上的是第二課時,采取了對比的教學方式,抓住三個對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導學生閱讀、探究,體會課文內(nèi)容,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圓滿地完成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一)森林變化的前后對比
在復習導入之后,我請同學們快速找出描寫凱巴伯森林的句子,并用波浪線勾畫出來。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文,很快學生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我相機出示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請同學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讀。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20多年后的凱巴伯森林。(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而20多年后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真實的畫面再現(xiàn),圖、文的鮮明對比給了學生強烈的沖擊。看得出,同學們的內(nèi)心深處被觸動了。他們的朗讀聲中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還有對25年后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在對比中引發(fā)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0多年間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鹿群變化的前后對比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用數(shù)字比較的方法展開教學。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對比第一自然段、三自然段鹿群數(shù)量及生存的狀態(tài),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凱巴伯森林原有“活潑的美麗”的鹿4000只,自從人為地殺掉六千多只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鹿的總數(shù)迅速超過了10萬只,翻了25倍。當“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時,鹿又急劇地死去6萬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這里的對比鮮明,點明了生態(tài)失衡所造成的悲劇。鮮明的對比,觸目驚心的數(shù)據(jù)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生態(tài)平衡是多么重要。課文通過狼與鹿之間的故事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破壞了這個聯(lián)系,就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這樣的對比,學生印象深刻,體會更加透徹。
(三)狼鹿異位的對比
第四然段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請學生用找一找“功臣”和“禍首”分別指的是誰,為什么?學生理解的很深,都知道真正的禍首其實是人類,因為人類的干預,使得生態(tài)失去了平衡。
以上三個對比,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品讀詞句和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蘊含的深刻道理,在學習中受到思想教育。
感覺在整節(jié)課中時間沒有安排好,學生自主探究、互相交流時間過少,使得后面時間稍微寬松。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加完美。
《狼和鹿》教學反思5
《鹿和狼的故事》是新選編進教材中的,編教材的編委會刪除了《大瀑布的葬禮》這篇課文。不過,教材的其他地方?jīng)]有任何改動,比如這個單元的“詞語盤點”中的“讀讀記記”里收錄了《大瀑布的葬禮》的詞語,而《鹿和狼的故事》這課里沒有任何詞語收錄其中。學校的教學參考書也是舊版的,當然也沒有《鹿和狼的故事》的教材解析。所以上這一課,沒有其他資料可以參考,只能自己研讀課文,進行教學設計。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美國總統(tǒng)為了保護森林的鹿,下令捕殺以鹿為捕食對象的野獸,結果,鹿大量繁殖,缺少食物,最后疾病流行,只剩下了幾千只鹿茍延殘喘。這個故事告訴人類應該遵守自然之道,不要認為破壞自然界的生態(tài)平衡。
上課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圍繞這幾個問題來自學:“課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大批的狼被捕殺后,造成了什么后果,原因是什么?你讀了這篇課文后,有什么體會?”引導孩子們交流的時候,我特別引導孩子們朗讀了那個讓我感觸頗深的句子,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感受。沒想到孩子們談的非常好,他們有的說,從這個句子中看出槍的無情,也就是人類的無情。有的說,他們體會到了狼的可憐,在那一刻,狼的殘忍無情都蕩然無存了。……在這里我告訴孩子們:“孩子們,的'確是這樣,狼也是一種可憐的動物。它們生活在森林里,以小動物為捕食對象,他們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符合大自然生存發(fā)展規(guī)律的。因此,我們?nèi)祟悓ψ匀唤缋锏娜魏我环N動物、植物、生命都應該承認,應該敬畏所有的生命!辈恢篮⒆觽兟爠恿硕嗌伲俏抑,從今起,他們不會單純?nèi)ヅ袛嘁环N動物植物的善惡益害。
我知道,我的孩子們暫時不能體會到生命的高貴與幸福,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做個善良的人,能做個能珍惜生命的人,能做個能享受生活的幸福的人!
《狼和鹿》教學反思6
《狼和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關于生態(tài)平衡的故事。講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故事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破壞生態(tài)平衡將會給環(huán)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來構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統(tǒng)一。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小鳥歌唱,鹿群嬉戲,惡狼出沒,歡樂與危險同在,進攻與提防并存,組成了自然統(tǒng)一體。失衡——狼被捕殺,災難降臨。文章從兩個方面展開敘寫:一是人們組成狩獵隊捕殺狼,消滅鹿群的天敵,槍聲響了25年,狼被殺掉六千多只;二是鹿群從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長,造成嚴重饑荒和疾病流行,結局是森林遭到破壞,鹿群在毀滅。最后得出保持生態(tài)平衡至關重要、勢在必行的道理。
課文寓自然科學知識于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shù)據(jù)告訴人們深刻的道理。由事及理,對比分明是本文的主要寫作特點,對比主要有三組:一是森林狀態(tài)的前后對比;二是鹿群變化的前后對比;三是狼鹿異位的對比。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在考慮學情的基礎上我制定了如下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感悟,從人們隨意殺狼反而害鹿,破壞森林的事實中懂得事物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聯(lián)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意識。
考慮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我設計的主要教學思路是:先從整體入手,再以三組對比為突破點,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小學語文電子教材》等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課文,在一幅幅鮮明畫面,一個個具體數(shù)據(jù)的對比中體驗明理,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為此,我準備分二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二課時:精讀比較,探究明理。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在看、讀、議、比中突破重點、難點,明白課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下面我具體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及課后的一些反思:
一、復習導入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出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考慮,復習上堂課的學習內(nèi)容,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設計了一個回答范圍較為廣泛的問題:“同學們,上堂課我們初步學習了19《狼和鹿》這篇課文,初步學習課文后,你們有什么收獲呢?”請同學們自由暢談初學收獲。分頁標題#e#
(當這個問題提出后,一開始,同學們的反應并不熱烈,但不一會兒,同學們的小手就都舉起來了。有復述課文的,有談對狼或鹿新的認識的,有說從《小學語文電子教材》《狼和鹿》背景資料中了解到的信息的……同學們各抒己見,一下上公開課的緊張與拘束消失了大半,對上堂課的學習內(nèi)容也有了一個較好的反饋。但因為同學們要說的太多,而我又不忍心打斷他們的發(fā)言,所以這一段花的時間偏長了一些。)
二、精讀比較,探究明理
這是引導學生由文明理的關鍵。教學設計時,我緊扣三組對比,以此為突破,巧設銜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nèi)在原由及聯(lián)系,從而充分領悟文章難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一)森林狀態(tài)的前后對比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豐富的表象可以激發(fā)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在導入暢談之后,我按“由圖及文,引發(fā)思考”的設想,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請同學們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說一說: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么樣的呢?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第一小節(jié),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接著問“你喜歡這樣的森林嗎?說一說你的理由!比缓笠曰就系姆绞秸J識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在對比中引發(fā)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呢?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追查原由的熱情。
。ㄒ话俣嗄昵暗膭P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而25年后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真實的畫面再現(xiàn),圖、文的鮮明對比給了學生強烈的沖擊?吹贸,同學們的內(nèi)心深處被觸動了。聽,他們的朗讀聲中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還有對25年后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
。ǘ⿲ふ疑指淖兊母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毙睦韺W研究表明:問題意識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思維,只有當個體活動感到自己需要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的時候,思維才算真正啟動。刨根問底,凡事愛問個為什么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進行第一組對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學們內(nèi)心的疑惑,問:“同學們,看了這兩幅圖,讀了這兩句話,你們現(xiàn)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待學生提出疑慮,再請學生自主讀文探究答案,明白:原來,人們恨透了狼,大量捕殺狼是森林前后變化的導火線。
(果不其然,第一組對比出示后,同學們提出了這樣的疑惑: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呢?然后主動地尋求著森林改變的根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提出問題開始,思維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學習中,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分頁標題#e#
。ㄈ┞谷鹤兓那昂髮Ρ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按“數(shù)字比較,深入探究”的設想展開。主要是借助多媒體手段,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比較一、三小節(jié)鹿群數(shù)量及生存的`狀態(tài),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
(在鹿群變化的前后比較這一塊,我請學生圈出文中關于鹿的變化的數(shù)字,思考并交流數(shù)字后面的故事。多媒體根據(jù)學生回答逐一出示:四千只(活潑美麗)十萬只(鹿的王國)四萬只(饑餓疾。┌饲е唬ú÷梗⿲W生圍繞課文內(nèi)容,再加入自己的豐富想象,借助媒體展示對鹿群的變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災難的嚴重。)
(四)狼鹿異位的對比
第四小節(jié)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認識”的設想主要設計請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聯(lián)系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為“功臣”,稱鹿為“大壞蛋”的原因。進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通過一節(jié)課的探究性學習,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與感悟,所以文章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主動舉手回答的同學能較好地將內(nèi)部語言外化加以表達,而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更是我應該關注的對象。)
三、擴展延伸
拓展課外閱讀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一個重要任務。從課本向相關材料的延伸,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所以最后,我和學生一起進入《小學語文電子教材》這個網(wǎng)絡平臺,進一步了解關于狼和鹿及生態(tài)平衡的相關內(nèi)容。
在整個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過渡銜接較自然,所以三組對比各有側重點但又并不孤立,學生探究森林狀態(tài)的前后巨大變化;鹿群的巨大變化;狼鹿異位根源的熱情很高漲。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建構意義的認知主體位置。
另外,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還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個別讀、齊讀、賽讀等),努力做到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在動情地朗讀中,也始終保持著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他們圍繞課文內(nèi)容,一遍又一遍感受著森林、鹿群的變化,產(chǎn)生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nèi)化。
再有就是在《狼和鹿》這篇課文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現(xiàn)代教育媒體的運用又一次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好幫手。比如在《小學語文電子教材》這個網(wǎng)絡平臺上,學生從背景資料、拓展閱讀中可以大量獲取課文相關的資料,這大大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同時現(xiàn)代教育媒體也是老師教學的好幫手,它的運用,避免了老師繁瑣地講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狼和鹿》教學反思7
4月26日,聯(lián)校到我校進行課改調(diào)研,我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狼和鹿》。課后我及時地進行了反思。課前,我始終扣住課文的語言文字,精心設計導學案,目的是引導學生步步深入文本,抓住課文的重點進行探討,確實感受森林、狼、鹿前后的巨大變化,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這次導學案我共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活動、達標測評。結合課文內(nèi)容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確立了本節(jié)必須呈現(xiàn)的學習目標,整節(jié)課具有以下特點:
1、體現(xiàn)了閱讀的層次感,讓學生有目的地讀。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個別學生展示朗讀時,其他同學予以糾錯。在整個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主動思考的主體位置。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在動情地朗讀中,也始終保持著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他們圍繞課文內(nèi)容,一遍又一遍感受著森林、狼、鹿群的變化,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nèi)化。
2、注重細節(jié),關注學生的發(fā)展。
在課堂上除了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外,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參與和學習狀態(tài),因此,在學生自由讀書和分組討論時,我沒有游離于學生的學習之外,而是始終走在學生中間,關注學生的行為,幫助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發(fā)現(xiàn)學生讀書、說話和傾聽發(fā)言中存在的問題時,我以肯定加希望的'方式,及時提出建議,注重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將學生的發(fā)展做為課堂的中心任務。
這節(jié)課,為了突破課文的重點,我設計了幾個問題,引領了學生的思維,但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合作探究中還是不敢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小組交流時,為了幫助學困生,組長進行及時鼓勵,讓他們說自己的哪怕是一點點收獲,從中帶動了他們的學習勁頭。
但是每節(jié)課總是帶著遺憾,這次授課,仍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1、課堂上教師的語言不夠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表達也比較生硬,不自然,需要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慢慢地培養(yǎng)。
2、導學案的設計仍不夠科學,需要教師在今后多動腦筋去精心設計。
3、沒有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手段,以至于留給學生的印象不夠深刻。
4、沒有注重課外延深,使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進行課堂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將此次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為今后嘗試和改進的起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狼和鹿》教學反思8
一、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我們先玩?zhèn)游戲。我請四組同學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依次為(板書:狼、鹿、森林、人類),記住自己的角色了嗎?好,下面聽好了,老師叫到誰,就立即站起來,比比哪組反應快!狼!人類!鹿!森林。▽W生興趣盎然地投入游戲)
2、師:同學們的表現(xiàn)都不錯,現(xiàn)在我要增加難度,我說一個詞,你自己判斷一下能否形容你所扮演的角色,若覺得行,請毫不猶豫地站起來?蓯鄣摹珊薜摹蓱z的——貪婪的——美麗的——智慧的——(學生依據(jù)自己的觀點站立)
3、師:同學們在做游戲時,能憑著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不隨波逐流,我覺得這一點太可貴了。我們讀書呀,就要讀出屬于自己的那份見解,那番感悟才行。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一個有關狼、鹿、森林、人類的故事。(板書:狼和鹿),相信你們都能讀出自己的那份獨特感受。
4、自由表達情感
看課題,如果要你在狼和鹿這兩種動物中選擇的話,你們究竟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膶W生喜歡的游戲入手,一上課就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單純的比比誰的反映快,到自主的判斷選擇詞匯,一下子就營造了生動、活潑、開放、富有個性的學習氛圍,學生快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
二、精讀比較,探究明理
這是引導學生由文明理的關鍵。教學設計時,我們緊扣三組對比,以此為突破,巧設銜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nèi)在原由及聯(lián)系,從而充分領悟文章難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1、森林狀態(tài)的前后對比
我們按“由圖及文,引發(fā)思考”的設想,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請同學們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說一說: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么樣的呢?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第一小節(jié),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比缓笠曰就系姆绞秸J識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在對比中引發(fā)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呢?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追查原由的熱情。
。ㄒ话俣嗄昵暗膭P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而25年后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真實的畫面再現(xiàn),圖、文的鮮明對比給了學生強烈的.沖擊?吹贸,同學們的內(nèi)心深處被觸動了。他們的朗讀聲中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還有對25年后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
2、尋找森林改變的根源
進行第一組對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學們內(nèi)心的疑惑,問:“同學們,看了這兩幅圖,讀了這兩句話,你們現(xiàn)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待學生提出疑慮,再請學生自主讀文探究答案,明白:原來,人們恨透了狼,大量捕殺狼是森林前后變化的導火線。
。ü黄淙,第一組對比出示后,同學們提出了這樣的疑惑: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呢?然后主動地尋求著森林改變的根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提出問題開始,思維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學習中,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3、鹿群變化的前后對比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們按“數(shù)字比較,深入探究”的設想展開。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比較一、三小節(jié)鹿群數(shù)量及生存的狀態(tài),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
4、狼鹿異位的對比
第四小節(jié)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們按“由文悟理,提高認識”的設想主要設計請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聯(lián)系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罪魁禍首”的原因。進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ㄟ@一部分教學時,我們采用了小組合作、互相交流的方法,由于三年級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有限,加以老師在這部分教學內(nèi)容中分配的時間有些少,所以學生的感悟不夠全面,認識不夠清楚。)
另外,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們還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個別讀、齊讀、分角色朗讀、賽讀等),努力做到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在動情地朗讀中,也始終保持著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他們圍繞課文內(nèi)容,一遍又一遍感受著森林、鹿群的變化,產(chǎn)生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nèi)化。
困惑:如何培養(yǎng)三年級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
《狼和鹿》教學反思9
教學《鹿和狼的故事》這課,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zhì)疑、閱讀感悟,采用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的學習策略,注重學法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策略
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由學生提出問題,再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問題:簡要講述發(fā)生在凱巴伯森林中關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說說你從中懂得一個什么道理?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再小組討論,課上匯報交流,師生共同評價,情感朗讀表達。合作學習中不但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與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2.注重閱讀感悟
“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活動,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以“讀”貫穿始終讓學生從“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讀”中解決問題,在“讀”中感悟情感。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對鹿和狼已有的認識與課文的描述產(chǎn)生矛盾,從而使學生對課文講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們是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這個道理的認識更加深刻。既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能力,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fā)展。
課堂教學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留給學生展開聯(lián)想的空間不足,使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如:鹿生活得很幸福時會說些什么?在茍延殘喘時又會說些什么?假如你是一匹狼,你會對總統(tǒng)或人類說些什么?“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進行課堂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將此次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為今后嘗試和改進的起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狼和鹿》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展開想象來理解詞語,領會課文內(nèi)容。
3、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懂得事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關系,破壞生態(tài)平衡將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增強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意識。
【設計理念】
1.針對文本的結構特點,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讀中悟情。俗話說的好“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對于小學生來說,不需要太多繁瑣,抽象的敘述,以讀帶講,邊讀邊思,讀中悟情,引導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多種形式的品讀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多項比較,深入探究。抓住文本,通過對比朗讀,重點引導學生比較1、3節(jié)鹿群數(shù)量及生存的狀態(tài),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順理成章地進入探究造成這原因的根本所在。進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文。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狼和鹿》。(齊讀課題)
2、出示狼和鹿的圖片。說說你喜歡哪一種動物?為什么?(狼兇殘,貪婪,奸詐,狡猾;鹿乖巧,可愛,漂亮,活潑。)
3、小結過渡:看來,狼和鹿的形象在你們心中是根深蒂固了,人們總是對鹿喜愛有加,對狼痛恨有余。
【設計意圖】俗話說: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一個好的題目常常能為閱讀文本提供諸多資源。這一揭題方式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充分挖掘本文題目中的閱讀資源,幫助學生把握文本的閱讀重點與閱讀指向,讓學生的認知與文本內(nèi)容產(chǎn)生強烈的“反差”,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在潛移默化中也幫助學生養(yǎng)成了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行為首先應該從閱讀文章的題目開始。
二、導出末端,設置懸念。
1、過渡:凱巴伯森林的居民也和你們一樣的看法,可是后來,他們對狼和鹿的評價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默讀課文最后一段,想想:這時人們用哪兩個詞來形容狼和鹿。
出示: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會發(fā)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會被糟蹋得這么慘;同時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傳染病對鹿群的威脅。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3、“功臣”和“禍首”是什么意思?
4、為什么人們喜歡的鹿成了禍首,而人們痛恨的狼卻成了功臣?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凱巴伯森林去查個究竟吧!
三、多項比較,深入探究。
。1)探究森林的變化
1、一百多年前的森林是怎樣的?后來的森林又是怎樣的?
2、請生自由朗讀第一和第三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并在書上寫下自己的體會。
3、交流:
、、一百多年前的森林是怎樣的?
、、可是經(jīng)過25年之后,凱巴伯森林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快速瀏覽課文,找找相應的句子,用波浪線畫下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讀出自己的理解,通過凱巴伯森林的兩次鮮明的對比,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森林的巨大變化,因勢利導,這一切究竟是誰造成的?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這些問題最能表達當時所有學生心中的矛盾,它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fā)起探究的欲望。
過渡:是啊,同一座森林,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么大的變化?它的變化是由什么引起的?(鹿群的變化)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找出有關的語句說一說。
。2)探究鹿群的變化
交流:
1、出示句子:小鳥在枝頭唱歌,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
師:這時的鹿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活潑,美麗,健康,快樂,) 為什么會這樣?學生回答。
總結:是啊,快樂中存在著危險,嬉戲時也要時刻提防。
2、后來鹿群又發(fā)生什么變化?請生再讀讀。
交流:A、數(shù)量變化:4千只——10萬只——8000只病鹿
出示: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王國。它們在這里生兒育女,很快,鹿的總數(shù)就超過了十萬只。
。ㄒ龑W生通過與自己熟悉的班級人數(shù)、年級人數(shù)、學校人數(shù)的逐層相比較,幫助學生建立起“十萬只”的概念,從而感受到此時凱巴伯森林已經(jīng)成了鹿的王國了。)
【設計意圖】為了能讓學生理解十萬只數(shù)量之多,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熟悉的班級人數(shù)、年級人數(shù)、學校人數(shù)的逐層相比較,幫助學生直觀地建立起“十萬只”的概念。于是“十萬只”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數(shù)字符號,它已經(jīng)有了豐富的文本內(nèi)涵。
出示: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鹿群后來怎么會有那么大的變化?
交流:
出示:可是,隨著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灌木、小數(shù)、嫩枝、樹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綠色植物,都被饑餓的鹿吃光了。
鹿群這時遇到的難題是什么?(饑荒)這里的“一切”指什么?省略號省略了什么?請同學們補充完整。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補充。(小草剛剛鉆出地面,就被饑餓的鹿吃光了;小花還沒來得及裝扮森林,就被饑餓的鹿吃光了。)
凡是森林中能吃得到的東西,都被饑餓的鹿吃光了,可是,你還能聽到無數(shù)鹿寶寶對鹿媽媽痛苦的哀鳴,它們好像在說:“媽媽,我……”(指名說)
緊接著,更大的災難降臨了,那就是疾病。
出示:緊接著,更大的災難降臨了。疾病像妖魔的地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學到這兒,老師不禁納悶了,鹿好好的`,為什么會有疾病?此時,你的心情如何?
B、狀態(tài)變化:現(xiàn)在的這八千只病鹿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從哪兒可以看出?
C、那么森林中的其他動物呢?引導學生明白因為森林的消退,食草動物沒有了食物和家園,而食肉動物也連帶受到了影響。
總結:此時的凱巴伯森林荒涼蕭條,死氣沉沉,病鹿奄奄一息,小動物無家可歸,沒有了狼的威脅,鹿群反而失去了快樂,森林反而失去了和諧,此時的你心情如何?齊讀這一段。
。3)探究狼的變化
1、過渡:那么森林和鹿群的變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狼的變化)是啊,狼的大量捕殺正是森林和鹿群變化的導火線,當時凱巴伯森林的居民和你們一樣恨透了狼。
2、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從哪兒可以看出人們恨透了狼?
出示:當?shù)鼐用窈尥噶死。他們組成了狩獵隊,到森林中捕殺狼。槍聲打破了大森林的寧靜。在青煙裊裊的槍口下,狼一只跟著一只,哀嚎著倒在血泊中。凱巴伯森林的槍聲響了25年,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總共被殺掉了六千多只。
(交流:從“一個跟著一個,25年,六千多只”中體會人們的殘忍。)
3、再讀“當?shù)鼐用窈尥噶死恰边@句話時,體會當時人們對狼恨之入骨的心情。(齊讀)
【設計意圖】這部分教學,是由文悟理的關鍵。這一過程的設計,圍繞一個故事:凱巴伯森林中發(fā)生的故事;緊扣三組對比:森林、鹿群、狼群前后變化的對比;抓住文中數(shù)據(jù)的變化,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默讀、個別讀、分角色讀、齊讀等),以及觀看多媒體再現(xiàn)的森林變化前后圖景,探究這些變化的原因以及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為下一步領悟人們稱狼為“功臣”,鹿為“禍首”的原由奠定了基礎。
。ㄋ模⿲じ康,總結原因。
1、過渡:當?shù)鼐用癫稓⒗鞘菫榱耸裁?然而事實上像他們預想的那樣嗎?
2、讀最后一段,想想:你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事情出乎他們的預料?(做夢也不會想到,居然,反倒,倒成了。)
出示: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會發(fā)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會被糟蹋得這么慘;同時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傳染病對鹿群的威脅。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3、現(xiàn)在,兇殘的狼成了人們眼中的“功臣”,而善良的鹿卻成了人們眼中的“禍首”。你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原因嗎?
4、如果你是當?shù)鼐用瘢瑫胄┦裁?又會說些什么呢?
出示:如果我是當?shù)鼐用,會想?;
如果我是當?shù)鼐用,會說些 。
【設計意圖】通過對當?shù)鼐用癫煌那楹驼Z言的想象,體會他們的情感變化,使學生進一步明白生態(tài)平衡的科學道理和重要意義。
四、作業(yè)超市,課外延伸。
1、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2、收集有關生態(tài)平衡或失衡的小故事,與同學交流。
3、設計一條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宣傳的標語。
【設計意圖】以作業(yè)超市的形式出示作業(yè),給學生充分自主選擇、參與探究的空間。作業(yè)內(nèi)容也可以有效地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領域,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
板書設計: 狼 和 鹿
“功臣” 吃 “禍首”
▽
保護生態(tài)平衡
《狼和鹿》教學反思
————在對比碰撞中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狼和鹿》一課的教學內(nèi)容,距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為了將教材所載的有限信息最大化的激活,根據(jù)課前確定的教學目標,我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取舍、重組,選取重點——找準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結合點,抓住典型的語言信息,恰當?shù)貪B透人文精神教育。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試著以“狼、鹿和森林的關系及它們的變化”為主線,緊扣教材中的對比描寫,巧妙運用多媒體課件帶著學生走進文本,解讀文本。教學的設計著重體現(xiàn)多角度、多方位的“對比與碰撞”。
一、碰撞于反差強烈的畫面對比中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通過感知才能形成表象,然后才能獲得知識。盡管文章對凱巴伯森林變化有一些描寫。但為了再現(xiàn)和強化森林之變的特定場景,我用多媒體課件將森林原先的繁茂之美與后來的荒涼之景作了鮮明、強烈的對比。學生一見原來那美麗的凱巴伯森林,興奮、贊嘆之情油然而生,學生的學習心理頓時活躍起來。而后來的凱巴伯森林那么荒涼、蕭條,學生圖文對照,思維面打開了,思維的力度加大了,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多媒體課件播放適時適度,真正使學生在個性化的解讀、感悟中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坝|辭而入境、動情”,他們個個都驚訝于凱巴伯森林巨大的變化,抽象的文字符號構成了一幅幅發(fā)人深省的形象畫面,學生也收到較好的情感參與和行為參與的效果。
二、碰撞于內(nèi)容深刻的對比中
訓練語言是語文課的專務。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而語文能力的獲得是在豐富多彩實踐中反復歷練,逐漸獲得的。教學中,我設計多個內(nèi)涵比較豐富,易于激活學生思維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設計旨在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自讀自悟,對文本中獲取的語言信息進行疏理、加工。在組織學生研究問題中的省略號的妙用時,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再次和文本進行對話,然后用語言表達、感情朗讀等方式表達各自不同的感受。這是又一次思維與情感的碰撞,是對學生智慧的挑戰(zhàn),是讓課堂成為學生生命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碰撞于數(shù)量變化的對比中
《狼和鹿》這篇課文,作者用一系列翔實的數(shù)字隱含說明狼與鹿的數(shù)量變化與森林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如凱巴伯森林原有“活潑而美麗的”鹿4000只,自從人為地殺掉6000多只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鹿的總數(shù)迅速超過了10萬只,翻了15倍。當“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時,鹿又急劇地死去6萬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這里對比鮮明,學生在前后對照的讀書中,不難發(fā)現(xiàn)自然界中的生物總是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一旦失去平衡,就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因此必須保護生態(tài)平衡。
我們的課堂是學生發(fā)展思維,實踐語言文字的重要陣地。教學中,學生始終處在一種極具震撼力的課堂氛圍中馳騁思維。強烈的對比引起了學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鳴、理性的思考。學生在對比中解讀了文本,悟出了道理,陶冶了性情。于是,課堂綻放出了創(chuàng)造的火花,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狼和鹿》教學反思11
《狼和鹿》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tài)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tài)平衡,否則將會產(chǎn)生無法想象的后果。課文層次清楚,寓自然科學知識于生動的故事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參與與認知活動。教學時,抓住人們捕殺狼前后的現(xiàn)象和動物之間數(shù)量的變化進行對比,從比較中探究、感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
一、反復閱讀,加深語言感悟
1.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白x”是教學的主要活動,也是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感悟能力的主要途徑。在這一教學中,我讓學生讀書,通過自由讀、對比讀、對照讀、品讀等朗讀形式,使學生在讀中初步感悟文章的主要意思。
2.深入閱讀文本。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涌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备鶕(jù)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本課采用的學法是:
A、對比質(zhì)疑:讓學生在自身對狼和鹿的認識和課文中稱狼為“功臣”,鹿為“禍首”的對比中,提出疑問。
B、自主學習:圍繞問題默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讀一讀句子談談感受。
C、合作探究:在探究中感知課文內(nèi)容,感受災難。
D、讀中感悟:讀一讀、想一想、比一比、說一說、議一議多種方法揉合在一起,感悟破壞森林、毀滅鹿群的禍首其實是人,是人違反了大自然應有的規(guī)律,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
二、利用媒體,豐富語言表象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豐富的表象可以激發(fā)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在導入暢談之后,我按“由圖及文,引發(fā)思考”的設想,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請同學們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說一說: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么樣的呢?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第一小節(jié),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接著問“你喜歡這樣的森林嗎?說一說你的理由!比缓笠曰就系.方式認識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在對比中引發(fā)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呢?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追查原由的熱情。
當然,這堂課也有許多遺憾,以下就這節(jié)課中的不足談一談。
首先是朗讀,讀昔日森林與現(xiàn)在森林的兩段話時,學生都沒有讀出語氣來。如果教師在之前加以引導,學生也許會讀的好些。
其次,我在課上的提問過多過細,不利于學生對文章的品讀,而忽略了文字本身,我的提問初衷是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進而服務于朗讀,自讀自悟,但結果并不明顯。
此外,由于自己鉆研教材不夠,所以沒有能很好地解決課文的難點。
這一節(jié)課留給自己的反思很多,爭取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不斷的進步。
《狼和鹿》教學反思12
在教學《狼和鹿》這篇課文的時候,我采用了一系列對比,讓我們獲得更加分明的感受,進行了以下引導。
一、狼與鹿的對比。
學文前,我先讓學生齊讀課題,再讓他們談談“你是喜歡狼,還是喜歡鹿?”學生都認為狼兇殘,鹿溫和,狼令人們痛恨,鹿被人們喜愛。對比很明顯。接著我又讓學生讀文章最后一小節(jié),在這里凱巴伯森林的災難使狼與鹿換位了。狼居然成了制約鹿群過度繁殖,消滅病鹿的“功臣”。鹿呢,卻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大壞蛋”,如此變化又形成鮮明對比,啟示人們必須保護自然生態(tài)平衡。
二、凱巴伯森林的前后對比。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改變呢?”問題提出來,學生興致勃勃地自由讀文,感受凱巴伯森林原先“一片蔥綠,生機勃勃,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雖然“鹿群的后面,常常跟著貪婪而兇殘的狼它們總在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但總的來說,凱巴伯森林充滿了活力。但一旦成了鹿的“自由王國”,凱巴伯森中的綠色在消退,枯黃在生態(tài)失衡造成的惡果。
三、鹿群變化的對比。
凱巴伯森林原有“活潑的美麗”的鹿4000只,自從人為地殺掉六千多只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鹿的總數(shù)迅速超過了10萬只,翻了十五倍。當“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時,鹿又急劇地死去6萬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這里的`對比鮮明,點明了生態(tài)失衡所造成的悲劇。
鮮明的對比,觸目驚心的數(shù)據(jù)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生態(tài)平衡是多么重要。
課文通過狼與鹿之間的故事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破壞了這個聯(lián)系,就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我想到利用課外擴展,讓學生搜集有關人類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事例,在班上進行交流,比如“人類大量捕殺青蛙,使田間的害蟲越來越多,影響農(nóng)作物生長!薄叭祟悶E砍亂伐樹木,引發(fā)沙塵暴,使鳥類無處生存。”等等,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讓他們更真切地認識“生態(tài)平衡”的概念,更加自發(fā)地去保護生態(tài)平衡。
《狼和鹿》教學反思13
這一課的教學,在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第二課時我主要通過精讀比較,想象評議來組織教學,從而突破重點難點,明白課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下面我就具體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及課后的一些反思:
教學設計時,我緊扣三組對比,以此為突破,巧設銜接,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感受前后的巨大變化,并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nèi)在原由及聯(lián)系,從而充分領悟文章難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ㄒ唬┥肿兓那昂髮Ρ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豐富的表象可以激發(fā)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在導入暢談之后,我利用課本插圖,請同學們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說一說: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么樣的呢?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第一小節(jié),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接著問“如果讓你把這樣美麗的森林畫下來,你會畫哪些呢?”學生的熱情被調(diào)動起來,積極地投入想象:蔥綠的樹木,清澈的小河,吃草的鹿群,在枝頭歌唱的.小鳥,明媚的陽光……凱巴伯森林就是這樣在孩子們的腦海里生機勃勃起來。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在想象對比中引發(fā)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呢?自然引出下面的教學。
(二)鹿群變化的前后對比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按“數(shù)字比較,想象探究”的設想展開。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比較一、三小節(jié)鹿群數(shù)量及生存的狀態(tài),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我請學生圈出文中關于鹿的變化的數(shù)字,想象并交流數(shù)字背后的故事:森林里一片枯黃,樹木都剩下光禿禿的枝條,再也見不到小鳥們的身影,聽不到小鳥們的歌聲了。河水又臟又臭甚至干涸,鹿群無精打采,餓死的餓死,病倒的病倒……由此學生對鹿群的變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森林的死氣沉沉和災難的嚴重性。
。ㄈ├锹巩愇坏膶Ρ
第四小節(jié)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認識”的設想主要設計請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聯(lián)系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人類要保護生態(tài)平衡,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介于學生對“生態(tài)平衡”這一專業(yè)術語的理解有難度,我想到利用課外擴展,讓學生搜集有關人類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事例,在班上進行交流,比如“人類大量捕殺青蛙,使田間的害蟲越來越多,影響農(nóng)作物生長!薄叭祟悶E砍亂伐樹木,引發(fā)沙塵暴,使鳥類無處生存。”等等,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讓他們更真切地認識“生態(tài)平衡”的概念,更加自發(fā)地去保護生態(tài)平衡,可謂一舉兩得!
《狼和鹿》教學反思14
曾經(jīng),這個故事被編教材編委會刪除了,但是,這學期又選編進了教材中。不過,教材的其他地方?jīng)]有任何改動,比如這個單元的“詞語盤點”中的“讀讀記記”里收錄了《大瀑布的葬禮》(已刪除)詞語,這課里沒有任何詞語沒有收錄其中。我們的教材編委會到底有沒有認真校正過呢?有點疑惑,也讓人覺得可怕。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美國總統(tǒng)為了保護森林的鹿,下令捕殺以鹿為捕食對象的野獸,結果,鹿大量繁殖,缺少食物,最后疾病流行,只剩下了幾千只鹿茍延殘喘。這個故事告訴人類應該遵守自然之道,不要認為破壞自然界的生態(tài)平衡。
這篇課文是我第一次執(zhí)教,課前我反復讀了幾遍課文。結果這兩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槍聲在森林中回蕩。在敵人冰冷的槍口下,狼接連發(fā)出慘叫,一命嗚呼!弊x到這里的時候我仿佛看見狼正以憤怒、哀怨的眼神看著拿著槍的人類,而且還在詛咒人類!狼雖然是非常殘忍無情、殺傷力大的動物,但是,任何強大的動物人類都有足夠的能力和辦法去對付它們?梢赃@樣說,在人類面前,動物都是渺小的,柔弱、無助的。這也讓我聯(lián)想到,人類不論多強大,在自然面前,永遠是渺小的無助的。狼也好,其他捕食鹿的動物也好,它們同樣是森林的動物,是活生生的.生命。人類毫無節(jié)制憐憫的捕殺,結果給森林造成了災難。因此,我覺得這個故事不僅告訴我們?nèi)祟愐袷刈匀恢溃惨次飞?/p>
上課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圍繞這幾個問題來自學:“課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大批的狼被捕殺后,造成了什么后果,原因是什么?你讀了這篇課文后,有什么體會?”引導孩子們交流的時候,我特別引導孩子們朗讀了那個讓我感觸頗深的句子,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感受。沒想到孩子們談的非常好,他們有的說,從這個句子中看出槍的無情,也就是人類的無情。有的說,他們體會到了狼的可憐,在那一刻,狼的殘忍無情都蕩然無存了。……在這里我告訴孩子們:“孩子們,的確是這樣,狼也是一種可憐的動物。它們生活在森林里,以小動物為捕食對象,他們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符合大自然生存發(fā)展規(guī)律的。因此,我們?nèi)祟悓ψ匀唤缋锏娜魏我环N動物、植物、生命都應該承認,應該敬畏所有的生命。”不知道孩子們聽動了多少,但是我知道,從今起,他們不會單純?nèi)ヅ袛嘁环N動物植物的善惡益害。
一直不能忘記這個片段,“弘一法師在圓寂前,再三叮囑弟子把他的遺體裝龕時,在龕的四個腳下各墊上一個碗,碗中裝水,以免螞蟻蟲子爬上遺體后在火化時被無辜燒死!蔽铱偸菫楹胍环◣煂τ谏顝氐膽z憫與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動。我知道,我的孩子們暫時不能體會到生命的高貴與幸福,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做個善良的人,能做個能珍惜生命的人,能做個能享受生活的幸福的人!
《狼和鹿》教學反思15
《鹿和狼的故事》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十一冊第六單元的自讀課文、學習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然后再由學生分組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由于課文中的故事學生比較感興趣,所以提出了許多問題、當然,其中的大部分問題經(jīng)過學生討論都能解決,但也有一些超出教材范圍的問題,如:1,打死狼保護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而我們經(jīng)常打死老鼠,這是不是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 2,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是不是各種動物之間的數(shù)量一定要相等 為什么 等等、
面對這些經(jīng)過學生討論也不能得出理想答案的問題,我課前也沒有預料到,倉促間只好與學生一起分析課文,總結歸納,總算是結束了這節(jié)課,課堂氣氛與剛開始相比遜色了很多、
回想這節(jié)課, 學生不斷地向我提出問題,我吃力地組織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景一直在腦中回映,說不出什么原因,我的心情總是不能平靜,仔細想想,感觸更深、雖然我的`答案學生是通過了,但我查閱了有關資料后,總覺得有時我與學生組織的答案不夠全面,有時學生回答得模棱兩可,我也沒有及時進行糾正、雖然課堂上能用教學技巧勉強過關,但是我總覺得對不起學生,總覺得有礙教師的形象,因而課后難免耿耿于懷,不知學生對我會有什么看法、要是我知識豐富些,要是我課前準備充分些,課堂上就不會出現(xiàn)這種尷尬場面、我想到了教過自己的老師,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不就是那幾位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的老師嗎 難怪有人說基礎教育階段要有最好的老師、我也想起這樣一句話:教師言傳身教,給學生人格榜樣的同時,還要以淵博的科學知識去影響學生,才能使自己的教師形象更豐滿,更具魅力、
【《狼和鹿》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03-23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03-02
《狼和鹿》教學反思15篇03-20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5篇03-23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5篇03-02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5篇)03-02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集合15篇)03-15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通用12篇)08-03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集錦15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