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金蟬脫殼》語文教學反思

《金蟬脫殼》語文教學反思

時間:2024-08-13 13:23:3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金蟬脫殼》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jié)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金蟬脫殼》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金蟬脫殼》語文教學反思

《金蟬脫殼》語文教學反思1

  《金蟬脫殼》一文,緊緊扣住一個“脫”字,按照“脫殼前”——“脫殼中”——“脫殼后”的順序,運用細致生動的語言描摹了金蟬脫殼這一神奇有趣、奇特動人的景象。讀文本知過程,課堂教學的重點不是了解金蟬脫殼的過程,通過抓住具體的描寫,品味生動的語言,感受蟬脫殼過程的神奇才是重中之重。所以我在導學過程中引導的比較詳細。同時由于“脫殼中”這部分,觀察和表達順序非常好,所以抓住這個契機,我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小結(jié)文章這部分的寫作特點,并出示一個習作,引導學生運用本部分所領悟出的寫作特點進行評價,分析優(yōu)劣以及改進辦法,較好地完成了讀寫結(jié)合的導學設計。

  如果說對第四小節(jié)的學習是扶的話,第5小節(jié)的學習,主要是在第4小節(jié)指導學習的基礎上的放。在這部分的導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表格,通過學生自學完成表格,引導學生了解第5小節(jié)的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多次朗讀來體會變化的神奇。

  最后,引申義的導出是通過小圖和大圖的變化來實現(xiàn)的。通過對小圖大圖的觀察結(jié)果的比較,自然引出引申義。

  然而,在教學過后,才發(fā)現(xiàn),本節(jié)課的設計還有許多的不足:

  1、課堂容量較大,原本較多考慮的學生活動,由此而被壓縮的太少,學生的課堂自動明顯不足,尤其是課堂上的.悟讀部分太少,未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以致于教師的主體過分突出,喧賓奪主。

  2、學生走進文本,主動揣摩,獲得體驗的過程不夠明顯,教學的生成落實不夠。

  3、評價的主體比較單一,內(nèi)容比較簡單,標準也缺少維度。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難以調(diào)動。

  4、與《導學案》的切合度也不夠,對課堂的學習內(nèi)容,應當進行一次有針對性的,多層次的當堂檢測,以了解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感知深度。

  不足很多,從不足中使我認識到,課堂教學最關(guān)鍵的是學生參與了多少,生成了多少。如果導學設計,不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不能以學生為主體,不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活潑主動地發(fā)展生成,即使流程再工整,課件再漂亮,導語再詩化,也算不得是一節(jié)好課。

《金蟬脫殼》語文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狀寫動物的文章,結(jié)合這一單元的作文訓練,這篇課文應該是一篇很好的例文,因此學習寫作方法并且掌握如何將作文寫具體寫生動?這應該是教學此文的重點吧。

  如何教學突破重點呢?我分了幾步走:首先,我?guī)椭鷮W生理清了敘述順序:蟬背——頭——六只腳——蟬尾,請學生用一句話概括;由此,暗示學生,作文這樣寫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寫具體?接著我出示了一組動詞:抽搐、裂開、露出、鉆出、抖動、伸著、向后仰去、向前撲來、抓住、用力一抽。請學生邊對照課文邊描述整個過程?蛇@樣描述還是不能寫具體,我又出示了一組表示顏色的詞語:金黃色、淡綠色、深綠色、灰白色、棕黑色。請學生在讀課文時注意到顏色的變化,在進行描述。除此以外,課文對于動物的形態(tài)描寫之感動也可以感悟一下,如以“蟬尾出殼”為例,可抓住“使勁”、“敏捷”“用力”、“又白又嫩”這些詞語來感悟蟬在脫殼這一過程中的艱難與神奇。以上三步,層層設置,使學生逐漸感悟課文寫具體的方法。最后,進行生動的復述訓練。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感悟“神奇”與復述課文要進行重點訓練。

  課文為什么能寫具體呢?教學課文時,可以緊緊抓住“聚精會神”這個詞語,使學生了解到“認真觀察”是關(guān)鍵。這一步可放在教學完“金蟬脫殼”整個過程以后。

  課文中“金蟬脫殼”所引申的另外的含義是否要講一下呢?我認為這不是重點,可以不講,當然如果學生能理解可以拓展一下,但千萬不能喧賓奪主。一、透過“藝術(shù)品”這個詞語,了解供人欣賞具有的外表的術(shù)品的誕生需要一個細刻、嘔心瀝血的過程,而蟬兒由一只地下只會爬的蟲子變?yōu)槊利惖臅钑w的動物也需要這樣一個艱難的過程。二、結(jié)合課文第一節(jié)中“脫掉身上的舊衣,換上華麗的新裝”這一舊一新兩個字,了解蟬兒已完全改頭換面,這正是軍事上“金蟬脫殼”之計的引申含義。

《金蟬脫殼》語文教學反思3

  仔細品讀叔叔說的話,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1:我覺得蟬脫殼的過程很神秘,因為它們要到夜幕降臨以后才脫殼。

  學生2:是的,我可以從“偷偷地中體會到。

  學生3:我知道它為什么要偷偷的,因為它脫殼的過程如果被人打擾了,它們將終身殘廢。(他的話馬上引起了共鳴,其他同學露出贊同和興奮的神情,)

  學生4“老師,我覺得“鉆”很好,體現(xiàn)了它是從“泥土”里鉆出來的。”

  老師:你的意思是他用詞十分準確,因為從下面上來所以用鉆,是么?

  學生高興地點頭。

  學生5:我覺得蟬兒很靈活。從“鉆”“爬”可以看以看出。

  學生6:我體會到它的衣服很漂亮。因為衣服是華麗的

  老師:那我門一起看看它那件華麗的衣服吧,找到相關(guān)的句子。

  出示我再一次仔細地看著蟬兒,它是那樣五彩繽紛,就像雕刻家給自己的`藝術(shù)品涂上了油彩一樣。

  練習朗讀。

  學生7:老師,我覺得蟬很期待脫殼。從就字中可以體會出來。

  老師:哦,我們知道蟬兒在脫殼之前得度過多長時間的幼蟲學生涯?

  學生:四年!

  師:是啊整整四年的等待才能換來這美麗的蛻變呢!也許這里該有它的期待吧?同樣期待著的還有誰?

  1、課外閱讀真的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叵肴ツ甑哪驹G,茫然,真不敢相信他們有一天也會時不時帶給我意外的驚喜,有時甚至能夠介紹我所不知道的知識。我想是課外閱讀滋養(yǎng)了他們,讓他們也獲得了靈動和深度。

  2、教師在課堂上要克服急躁的心理,要給學學生足夠的時間沉思,要允許他們犯錯誤。以前,我看了很多精彩的課例,然后上課的時候情不自禁的和自己學學生比較,往往會越比越著急,甚至會忍不住動怒。其實,語文學習是一個用文火慢慢熬的過程,哪容許來得了半點急功近利呢?往往越著急越糟糕,倒破壞了課堂的氣氛。不如給學學生足夠的時間慢慢品悟。所謂的教學進程只有促進了他們能力的發(fā)展才是有效的。

《金蟬脫殼》語文教學反思4

  《金蟬脫殼》這篇課文敘述了“我”揭開金蟬脫殼秘密的經(jīng)過,富有情趣,學生很感興趣。課文條理十分清楚,因此在指導學生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時讓他們按“脫殼前——脫殼時——脫殼后”的順序來分,學生覺得十分輕松。

  在讀了課題之后,我讓學生觀察課文中的幾幅插圖,然后讓他們說說你找到金蟬了嗎?有的孩子把蟬殼說成了金教學這一課時,我采取以“脫殼過程”為一條內(nèi)在的主線,對文本進行重新的組合。一節(jié)課時間是有限的,而文本的內(nèi)容又非常地多,所以教學時我集中精力讓學生感悟脫殼時的情景。而對前面的1-2兩節(jié),只是提取了“肥肥的,……”這一句,讓學生感知了脫殼前蟬的樣子即可。然后就細致地引領學生感悟脫殼時,讓學生清晰地、深入地、形象地、感性地把這復雜的脫殼過程映在自己的腦中。接著又有重點地感知“翅膀的變化”以及整體地感知顏色的變化。最后采取師生合作的形式感知了脫殼后的變成成蟲的蟬及殼。

  在這個過程中,在這個主線進行的同時,我還有一條暗線,那就是盡可能引領學生感受“奇特”突出“自然的神奇”。

  第四、五自然段,先讓學生反復朗讀,感受那奇特動人的情景,圈出有關(guān)詞語,與同學交流閱讀感受,且邊讀邊想象金蟬脫殼的過程。特別是蟬尾脫殼的.情景,學生相應找出了“抖動”、“伸著”、“仰”、“撲”、“抓”、“抽”這些動詞,并能試著模仿蟬兒的這些動作,使得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盡管課文中對金蟬脫殼的情景描寫得十分細致,但畢竟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離得較遠,根本沒有學生親眼目睹那神奇的情景,比較抽象。因此,教學中,我相機播放了金蟬脫殼的畫面,由此激發(fā)學生興趣,啟發(fā)學生思維。由于畫面不是動畫,過程不夠生動。

  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為什么能發(fā)現(xiàn)并用細膩的筆觸表現(xiàn)出“金蟬脫殼”的情景呢?通讀全文,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是觀察,讓我揭開了金蟬脫殼的秘密;是觀察,讓我捕捉到了金蟬脫殼這奇特動人的情景?梢哉f,觀察揭開秘密、發(fā)現(xiàn)美好的鑰匙。怎樣才容易發(fā)現(xiàn)美呢?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三種觀察方法:一是有順序,二是有重點,三是有感情。學生不僅欣賞到了金蟬脫殼的神奇有趣、奇特動人,還學到了觀察的方法。整堂課的學習應該說還是較滿意的。

  “殼”這個字在課文中有兩種讀音:qiào和ké,但究竟在什么情況下讀qiào,在什么情況下讀ké,一開始我也拿不準,于是查了字典,還翻閱了一些語法參考書,知道ké有口語色彩,所以書上除了“金蟬脫殼”中的殼讀qiào,其他都讀ké。

《金蟬脫殼》語文教學反思5

  《金蟬脫殼》一文所描述的是自然界中一個神奇有趣的現(xiàn)象,平時不太善于觀察生活的人是很難看到這一奇特景象的。同學們也一樣,幾乎沒有人見過。根據(jù)文章的學習重點——了解金蟬脫殼的過程,感受其奇特神奇。我想,光靠文字是不足以讓學生真正理解的。于是,在課前,我查找資料,上網(wǎng)尋找合適的課件和動畫,以便讓學生更好地認識。

  教學第一自然段,我指導學生抓住句子“夜幕降臨,蟬蟲就從土里鉆出來,偷偷地爬到樹干上,脫掉它身上的舊衣,換上華麗的新裝!币驗檫@句話不僅簡要概括了金蟬脫殼的過程,還很形象地描述了金蟬脫殼的實質(zhì)。

  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告訴我們金蟬脫殼的時間(傍晚)、環(huán)境(樹上、枝繁葉茂)以及即將脫殼的蟬的外形(肥肥的、通身發(fā)著金黃色亮光),同時,較為具體地描述了金蟬脫殼前的情景。

  文章的第四、第五自然段是重中之重,我先讓學生自己學習,邊讀邊想象蟬脫殼的樣子,圈畫出關(guān)鍵的字詞。學生熱情高漲,學習興趣很濃。我一邊巡視一邊詢問學生的學習情況,許多同學都不太理解文中對“蟬尾脫殼”的描寫。(蟬兒把它已經(jīng)出殼的上半身騰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撲來,再用前腳抓住蟬殼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蟬尾就出來了。)這時,我開始播放先前找到的課件(可惜不是動畫),學生因為有了一定的文字基礎,帶上先前的思考與困惑,對課件中展示的脫殼過程有了清楚認識。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就是在引導學生學習蟬脫殼的過程時,自己還是說的太多,沒有很好的讓學生自己去感悟。

  同時這也是一篇狀寫動物的`文章,結(jié)合這一單元的作文訓練,這篇課文應該是一篇很好的例文,因此學習寫作方法并且掌握如何將作文寫具體寫生動作為教學此文的重點。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理清敘述順序,體會作者如何將蟬脫殼的過程寫具體,讓學生在讀中感悟?qū)懽魇址ǎ瑢嬲Z言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領悟了文章的表達方法后,可讓學生觀察一種自己喜愛的小動物,重點觀察動作,模仿本課寫法,寫觀察日記,為習作2的寫作做鋪墊。

《金蟬脫殼》語文教學反思6

  《金蟬脫殼》讓孩子親眼目睹了金蟬脫殼的全過程。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引領孩子走進動物世界,聆聽動物的歌唱,讓學生感受動物世界的奇妙與情趣,萌生對自然科學研究的興趣。在讀了課題之后,我讓觀察課文中的幾幅插圖,然后讓他們說說你找到金蟬了嗎?有的孩子把蟬殼說成了金蟬,有的孩子把出殼的蟬兒說成了金蟬。大家各抒己見,好不熱鬧。這時,我讓孩子們結(jié)合第三自然段中對金蟬的.描寫:“肥肥的、通身發(fā)著金黃色的亮光”,再判斷自己說的對不對,大家都搖頭了。在這一關(guān)鍵時刻,我出示了一張金蟬的圖片,學生們都不禁驚訝以來:“噢,原來這才是金蟬呀!”這時候,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了。我問他們是否愿意和我一起觀看蟬脫殼的過程,大家一致贊同。我們便隨著作者一起上了那棵樹,親眼目睹了脫殼的過程。第四、五自然段,先讓學生反復朗讀,感受那奇特動人的情景,圈出有關(guān)詞語,與同學交流閱讀感受,且邊讀邊想象金蟬脫殼的過程。特別是蟬尾脫殼的情景,學生相應找出了“抖動”、“伸著”、“仰”、“撲”、“抓”、“抽”這些動詞,并能試著模仿蟬兒的這些動作,使得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盡管課文中對金蟬脫殼的情景描寫得十分細致,但畢竟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離得較遠,根本沒有學生親眼目睹那神奇的情景,比較抽象。因此,教學中,我相機播放了金蟬脫殼的畫面,由此激發(fā)學生興趣,啟發(fā)學生思維。由于畫面不是動畫,過程不夠生動。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為什么能發(fā)現(xiàn)并用細膩的筆觸表現(xiàn)出“金蟬脫殼”的情景呢?通讀全文,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是觀察,讓我揭開了金蟬脫殼的秘密;是觀察,讓我捕捉到了金蟬脫殼這奇特動人的情景。可以說,觀察揭開秘密、發(fā)現(xiàn)美好的鑰匙。怎樣才容易發(fā)現(xiàn)美呢?

  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三種觀察方法:一是有順序,二是有重點,三是有感情。學生不僅欣賞到了金蟬脫殼的神奇有趣、奇特動人,還學到了觀察的方法。整堂課的學習應該說還是較滿意的。

【《金蟬脫殼》語文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金蟬脫殼教學反思03-15

小學語文《金蟬脫殼》教案04-09

語文的教學反思03-21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9-19

語文觀潮的教學反思10-18

語文教學反思06-14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05

語文狼教學反思03-29

語文貓教學反思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