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學反思匯編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角的度量》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
“角的度量”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因為這部分內容數(shù)學概念多,知識點多,比較繁瑣,在以前的學習中也幾乎沒有接觸,操作的時候也比較復雜,其中還有頂點和中心點重合,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包括讀數(shù)時注意到內圈外圈刻度的選擇都是重難點。
本節(jié)課主要包括以下知識點:1、讓學生認識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結構,能按不同的方向認識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順序;2、知道量角器的擺放;3、知道角的計量單位是度;4、讓學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讀數(shù)方法。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兩個地方掌握理解的有些困難: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shù)。
在本課的一開始通過讓學生對線段的測量來引出對角的大小能不能測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簡單明了,切近主題。接著在介紹量角器的時候發(fā)現(xiàn)教學用的大號量角器和學生的量角器之間還是有一定區(qū)別,因此,群毆注意利用投影在介紹,并結合投影測量,邊測邊介紹測量步驟。同時,在本節(jié)課中,我還給了大量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自己動手觀察、實踐,讓他們多看多量多練,將學習到的操作方法充分運用到實踐中,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記憶。
但是在整個課堂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知識介紹不充分導致學生在操作的時候頻頻犯錯,拖延了課堂時間;又如,學生的量角器有些有花紋,有些中心點不清導致很多學生無法測量精準也是我課前準備工作做得還不到位等等。不管是缺點還是優(yōu)點,在面對課堂的時候,我都將
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fā)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chuàng)新。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2
一是課題的引入。
這里我讓學生自己畫喜歡的角,然后同位之間進行比較大小,選擇有代表性的幾組。一種是直接用眼睛就能看出來的,另外的是僅靠眼睛是看不出來的,尤其是兩個角比較接近的時候,究竟是一樣大還是不一樣大。有的學生說用直角三角板去量一量,但通過操作也很難下結論。還有的說把他們剪下來比一比就好了,這是一種方法,但不能知道究竟是大了多少或是小了多少。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需要。
二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
在教學認識量角器時,采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看看你在它臉上有什么發(fā)現(xiàn)?”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發(fā)言是那么的踴躍。說明學生是具備自主探索能力的。在教學認識1°角時,我先讓學生猜一猜,你認為1°的角有多大(用手勢表示);再閱讀書本看看1°的角到底有多大;最后在量角器上找1°的角,并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深化理解1°角。在教學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時,首先在量角器上讀出一個角的度數(shù),并說出為什么?其次在量角器上讀出同一線兩個角的度數(shù)。因為讀角時學生容易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讓學生明白讀角時要注意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最后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指出它的頂點和它的兩條邊。
三是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課堂上學生不僅會量,而且講量的方法時也講得很好。大部分學生都能說這個角是從0度開始向哪邊展開的,這就分清了究竟看的是哪個刻度上的數(shù)。在組織學生量角練習時,讓學生量剛才自己的角,激發(fā)學生量角的熱情,增添了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四是探究角的大小與兩邊長短的關系以及與角的兩邊張開程度的關系。
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觀察、去操作,從而得出結論。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1.在教學過程中,唯恐學生不明白有些內容講重復的太多,導致下面練習的時間不夠。
2.當一個學生第一次嘗試量角量錯后,卻忽略了他的再次量角。
3.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不夠簡煉。尤其是對一些數(shù)學術語把握得不夠。
4.教學評價方式上略顯單一。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多一些,缺少生生之間的評價。
5.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不緊湊,過度的地方處理的不夠理想當然,課無完課,人就是在錯誤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不斷成長起來的。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3
《角的度量》是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資料。學生學習這個知識有以下兩個問題: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shù)。在教學角的度量中,覺得學生有必須的難度,異常是中下層的學生,掌握得較累。在課前,我也預設到了這節(jié)課學生的難度,可是課上了以后還是不盡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數(shù)分內圈和外圈,學生看量角器時,不論角的一邊對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線,他們習慣看的是外圈的度數(shù);有的即使外圈內圈看對了,可是在讀刻度的時候,有時把四十幾讀成五十幾,從哪邊讀過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比較模糊。我認為主要在于學生對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個方向讀數(shù)容易受錯覺指引,再加上有兩排數(shù)據(jù),有時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線沒找準外,視覺上產(chǎn)生的錯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tài)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為什么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于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shù)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景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盡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于對形象的記憶。盡管也
有教師的示范,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太抽象。
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變了策略,除了指名上來量角,團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樣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還有,讓學生全面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如何指導學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對量角器的產(chǎn)生過程中去,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志性的靜止狀態(tài),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xù)性去指導量角行為的連貫性,“量角器為何能量角”這一問題解決了也就突破了量角這個難點。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4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接著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在這種氛圍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探究生活化
本課教學,我給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中交流的機會。首先,讓學生回憶測量線段的長短、物體質量分別需要什么工具?(尺子、秤稱)角的大小用什么測量?這樣引起學生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問題。我覺得這樣的設計既自然,又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二、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中學習數(shù)學
教學這一內容時,是從學生的認識量角器入手:先讓學生觀察量角器,通過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同桌之間相互說說,然后小組交流討論,每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后,我根據(jù)匯報結果進行歸納總結。為了加強記憶,課件展示量角器的中心點、零度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 …這樣不僅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還使教學 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學測量角的大小時,先讓學生試著量,然后說出測量度數(shù)及方法。測量結果不盡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準確 ,語言不如教材那般準確。但不可否認,學生的思維在自然而流暢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
本課所采用的讓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的方法與“向兒童呈現(xiàn)學習的材料,強化正確的答案”的傳統(tǒng)學習方法相比,學習效果顯然優(yōu)于后者。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5
教材分析:
例3給出一個角,要求學生用三角尺上的角去度量這個角的大小。用三角尺上的哪一個角去量,可以自由選擇。由于三角尺上角的大小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與表達各不相同。如果用三角尺上較大的銳角去量,那個角正好等于較大銳角;如果用三角尺上較小的銳角去量,那個角正好等于較小銳角的2倍;如果用三角尺的直角去量,那個角比直角小。教材安排這些測量活動的目的有兩點:一是讓學生明白,測量角的大小就是尋找一個大小已知的,并且與被測量角大小相等的角;二是讓學生體會,準確測量角的大小,要有統(tǒng)一的度量工具和計量單位,這與測量長度需要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測量面積需要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測量容量需要統(tǒng)一的容量單位是一致的。
量角器是常用的度量角的大小的工具,例3著力教學量角器的構造和計量角的單位。先觀察量角器的圖畫,說說量角器上有些什么,了解量角器的結構。然后指出計量角的單位是“度”,并在量角器上表示出1度角有多大。
量角器的構造比較復雜,學生觀察量角器會看到它是半圓形,上面有許多刻度線,所有刻度線都相交于量角器的中心點;以中心點為頂點,任意兩條刻度線為邊,都能組成一個角;量角器上像這樣的角有許許多多,而且形成的角的大小不同。還會看到量角器上的兩圈數(shù),都是0、10、20……90、100……180;兩圈數(shù)的排列分別從左到右、從右到左,方向剛好相反。就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都能看到量角器的形狀以及它上面的`刻度線、數(shù)字,但想不到中心點與兩條刻度線組成一個角。想到這一點十分重要,關系到量角器量角方法的原理,應該引起教學的注意。1度的角比較小,教材在量角器上表示出1度的角。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量角器上每相鄰的兩條刻度線都組成一個1度的角。2個1度的角連起來就是2度的角,幾個1度的角連起來就是幾度的角。
量角器上,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有內外兩圈刻度。內圈刻度從右往左依次是10°、20°、30°……180°,外圈刻度從左往右依次是10°、20°、30°……180°。教材要求學生“從右邊起,依次找出0°、20°、90°、135°、180°的刻度線”“從左邊起,依次找出這些度數(shù)的刻度線”。教學不僅要完成這些活動,還要體會0°刻度線和20°刻度線組成20°角,0°刻度線和90°刻度線組成90°角,0°刻度線和135°刻度線組成135°角,0°刻度線和180°刻度線組成180°角,從而進一步體會量角器上有許許多多個大大小小的角,而且每個角的度數(shù)都能看出來或算出來。
認識量角器以后,就能使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設計的教學活動線索是“圖示方法——模仿操作——交流體會”。先圖畫演示怎樣把量角器正確地放到要量的那個角上,看出這個角是多少度;再照樣子用量角器在教材上量一量,經(jīng)歷量角器量角的操作過程,初步學會使用量角器;然后交流用量角器量角的體會。一要體會量角器的中心點和角的頂點重合,0°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就能在量角器上找到一個與要度量的角大小相等的角。量角器上的角有多少度,被測量的那個角就是多少度,從而明白量角器量角的原理。二要聯(lián)系上面的操作,說說使用量角器的方法與要領,掌握正確使用量角器的技能。三要體會有了量角器以及統(tǒng)一的計量單位“度”,就能準確測量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角的練習由易到難地編排!熬氁痪殹崩锏牧拷,都使用量角器的外圈刻度線。第1題已經(jīng)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只要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就能說出各個角的`度數(shù)。第2題要把量角器放到角的上面,量出各個角的度數(shù)。由于只使用量角器的外圈刻度線,把量角器放到角上不是很難。練習十三第9、10兩題里的量角稍難些,一是把量角器正確放到角上比較難,二是選擇量角器的內圈刻度還是外圈刻度比較難。為此,第9題的圖畫里已經(jīng)把量角器放到角上,只要根據(jù)與角的一條邊重合的0°刻度線,選擇量角器的外圈或內圈刻度,就能得出被測量的角的大小。第10題的圖畫里,也示范了量角器放到角上的方法,減少學生測量中的困難。
需要注意的是,教材沒有用文字語言講述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操作步驟,希望學生通過觀察教材里的測量,聯(lián)系自己進行的量角活動,交流體會并總結使用量角器的方法。練習十三第8題,給出四幅用量角器量角的圖畫,其中三幅使用量角器的方法都不對,或是量角器的中心點沒有和角的頂點重合,或是沒有把量角器的0°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或是沒有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教材問“(這些)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否正確”,引導學生在辨析正誤和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學會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估計角的大小是比較難的!熬氁痪殹钡3題給出了兩個角,要求學生判斷“兩個角的大小一樣嗎?先估計,再用量角器量”。題目不要求說出每個角的大小,它們的度數(shù)仍然可以用量角器量得。這道題要讓學生明白:角的大小與畫出的邊的長短無關,與其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因為角是同一頂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射線只有一個端點,是無限長的。盡管畫出的兩個角的邊長短不同,以射線的觀點看待角的邊,就能理解這兩個角同樣大。練習十三第13題估計少先隊隊旗中三個角的度數(shù),可以利用第6題量得的三角尺的各個角的度數(shù)進行估計。如隊旗上的∠1和三角尺上最大的角差不多,應該是90°;∠2比三角尺上的45°角大些,∠3比三角尺上最大的角大些,這兩個角的度數(shù)也能有所估計。培養(yǎng)估計角的大小的能力,可以讓學生反復觀察三角尺上的各個角,記住每個角的度數(shù),作為估計角的大小的參照。
實踐反思:
1.學生在課始對用量角器量角是非常感興趣的,都渴望能自己動手自己解決問題,但我在教學時,沒有很好的利用學生的這點好奇心理,在課始最重要的10分鐘,沒有能抓住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刻,反而用一種程序化的教學慢慢平復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實屬不該。
2.對于習慣性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念叨的“點對點、邊對邊、最后看另一條指向幾就是幾度”“和右邊0刻度線重合看內圈,和左邊0刻度線重合看外圈”,學生理解起來有思維邏輯和語言表述上的困難?赡苁墙虒W中傳授方法來的太快,學生經(jīng)歷的不夠,沒有形成真正的經(jīng)驗;也可能是知識要領不是源自學生自己的發(fā)現(xiàn),所以落實在行動上就會有錯誤。如“和右邊0刻度線重合看內圈,和左邊0刻度線重合看外圈”,有的學生把左右看成是角開口的左右。再如:“最后看另一條指向幾就是幾度”。學生在擺放量角器時還會出現(xiàn)另一條邊在量角器外面的情況,就無法讀出度數(shù)。
3.對于操作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特別是角的一條邊不在水平上,需要轉動量角器或書本的情況,學生應用不夠靈活,不夠機智。
量角也屬于一種操作技能,需要時間和經(jīng)驗的積累,才會熟能生巧。我會耐心等待,給孩子們一個從不會到會,從慢到快,從機械到靈活的過程。相信孩子們一定能行的!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6
“角的度量”是課程標準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資料。這節(jié)課歷來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shù)。針對學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教師常常抱著習以為常的心態(tài),要求在熟記量角“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的三大步驟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很多的技能訓練。在教學角的.度量中,覺得學生有必須的難度,異常是中下層的學生,掌握的較難,在課前,我也預設到了這節(jié)課學生的難度,可是課上了以后還是不盡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數(shù)分內圈和外圈,學生看量角器時,不論角的一邊對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線,他們習慣看的是外圈的度數(shù);有的即使外圈內圈看對了,可是在讀刻度的時候,有時把四十幾讀成五十幾,從哪邊讀過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比較模糊。我認為主要在于: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與學生的量角器有所不一樣,教具是木頭做的,中心點與零刻度線找起來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給學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是學生對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個方向讀數(shù)容易受錯覺指引,再加上有兩排數(shù)據(jù),有時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線沒找準外,視覺上產(chǎn)生的錯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tài)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為什么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于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shù)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景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盡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于對形象的記憶。盡管也有教師的示范,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太抽象。
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變了策略,除了指名上來量角,團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樣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還有,讓學生全面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如何指導學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對量角器的產(chǎn)生過程(知識的源頭)中去,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志性的靜止狀態(tài),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xù)性去指導量角行為的連貫性,“量角器為何能量角”這一問題解決了也就突破了量角這個難點。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7
這是一堂練習課,主要是鞏固昨日學習的度量角的知識,幫忙學生更好的掌握用量角器來測量角的度數(shù)的方法。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辫b于此,本堂練習課,我摒棄了簡單重復的量角練習。從量角的基本方法復習、重現(xiàn),到量不一樣方位角時量角器的擺放,以及內圈、外圈度數(shù)的確認,每個環(huán)節(jié),力圖解決學生實際量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困難,鞏固量角的方法。
本堂課練習形式多樣,動手操作與理性辨析相結合,個人練習與他人合作,團體交流相結合。尤其是競賽量角和分工量角,學生表現(xiàn)進取。避免了練習課的枯燥,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順暢,氣氛活躍。本節(jié)課教學既注重對獲取知識過程的探究,又把握住對探究結果的理解。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活動,都有針對性,訓練落到實處。教學時,書中的每道習題都深入挖掘,將其價值最大化。雖然時間稍多些,但效果明顯。本堂課練習題目層次分明,從最基礎的量角器擺放、讀刻度的練習,到靈活量角訓練,再到拓展練習,在打好基礎的同時,力求提升學生的本事。經(jīng)過練習,絕大部分同學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并且熟悉了量角的一些技巧,比如有選擇的確定始邊,適當?shù)难娱L所量角的邊的長度。
教學中,仍然存在少數(shù)學生對量角器的擺放不夠熟練,練習時還有個別學生對讀內外圈刻度把握不準的問題。學生量角時由于重合頂點與邊不夠精準,量出的角會出現(xiàn)些許誤差。解決這些問題,還需在后面的復習和作業(yè)時跟進,個別學生需課后輔導。
綜觀這堂練習課,總體上到達了預設的效果。大多數(shù)學生真正掌握了量角的方法。由于容量較大,學生速度還不夠快,后面拓展部分練習時間不夠充分。P20第7題可研究分工合作,為后面教學留出時間。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8
一、本節(jié)課主要包括以下知識點:
1、讓學生認識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結構,能按不同的方向認識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順序;
2、知道量角器的擺放;
3、知道角的計量單位是度;
4、讓學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讀數(shù)方法。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兩個地方掌握理解的有些困難: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shù)!督堑亩攘俊愤@是單元中的一個重點,是為后面利用量角器畫角作準備的。這節(jié)課中讓學生讀量角器上的度數(shù)是一個難點。根據(jù)本班的特點制定教學目標時擬訂了這樣四條:
。1)認識量角器;
。2)會讀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數(shù);
。3)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shù);
。4)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二、主要設想
1、在活動中探索,感受數(shù)學知識。
我首先從學生比較喜歡的美術課中的人物簡筆畫入手,不僅復習了上節(jié)課中有關角的知識,而且引出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習活動中,學生更愿意自己去經(jīng)歷、去實踐。學生或許會相信老師告訴他的,但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親身經(jīng)歷的事,這就是一種“體驗”。在教學中,我注重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的實際觀察——操作——驗證而得出的結論。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合作學習中,我自始自終都是作為配角,起到引導的作用,學生才是主角,是學習的主體。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組與組之間的相互啟發(fā)、相互評價,取得正確的結論,完成知識網(wǎng)絡
的構建。我時刻注意尊重學生,多巡視,和學生一起活動,一起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的闡述自己的`觀點,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
3、在游戲練習中升華,挖掘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學以致用是現(xiàn)代素質教育的追求,也是成功學習的內在規(guī)律。這節(jié)課后,設計了勇奪智慧星的環(huán)節(jié),把本節(jié)課的知識融入到生動有趣的游戲中,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讓學生經(jīng)歷了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過程。
通過學生的練習反饋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能正確地擺放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shù),也多次出現(xiàn)了內、外圈刻度看錯的情況。還應該進一步指導學生在量角之前先判斷是鈍角還是銳角,再讀度數(shù),這樣就可以避免錯誤。
不管是缺點還是優(yōu)點,在面對課堂的時候,我都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fā)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chuàng)新。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9
《角的度量》是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學生學習這個知識有以下兩個問題: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shù)。在教學角的度量中,覺得學生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中下層的學生,掌握得較累。在課前,我也預設到了這節(jié)課學生的難度,但是課上了以后還是不盡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數(shù)分內圈和外圈,學生看量角器時,不論角的一邊對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線,他們習慣看的是外圈的度數(shù);有的即使外圈內圈看對了,但是在讀刻度的時候,有時把四十幾讀成五十幾,從哪邊讀過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比較模糊。我認為主要在于學生對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個方向讀數(shù)容易受錯覺指引,再加上有兩排數(shù)據(jù),有時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線沒找準外,視覺上產(chǎn)生的錯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tài)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為什么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于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shù)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況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盡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于對形象的記憶。盡管也有教師的示范,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太抽象。
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變了策略,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么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還有,讓學生全面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如何指導學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對量角器的產(chǎn)生過程中去,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志性的靜止狀態(tài),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xù)性去指導量角行為的連貫性,“量角器為何能量角”這一問題解決了也就突破了量角這個難點。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0
角的度量”是課程標準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這節(jié)課歷來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
一是量角器的擺放,
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shù)。
針對學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教師常常抱著習以為常的心態(tài),要求在熟記量角“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的三大步驟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技能訓練。
在教學角的度量中,覺得學生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中下層的學生,掌握的較難,在課前,我也預設到了這節(jié)課學生的難度,但是課上了以后還是不盡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數(shù)分內圈和外圈,學生看量角器時,不論角的一邊對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線,他們習慣看的是外圈的度數(shù);有的即使外圈內圈看對了,但是在讀刻度的時候,有時把四十幾讀成五十幾,從哪邊讀過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比較模糊。我認為主要在于: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與學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頭做的,中心點與零刻度線找起來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給學生以很好的'示范。
其次是學生對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個方向讀數(shù)容易受錯覺指引,再加上有兩排數(shù)據(jù),有時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線沒找準外,視覺上產(chǎn)生的錯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tài)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為什么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于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shù)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況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盡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于對形象的記憶。盡管也有教師的示范,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太抽象。
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變了策略,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么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還有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志性的靜止狀態(tài),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xù)性去指導量角行為的連貫性,“量角器為何能量角”這一問題解決了也就突破了量角這個難點。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1
角的度量這一課,要求學生能達到會用量角器正確量出角的度數(shù)的目標。具體說來,就是會把量角器的中心點對準角的頂點,并能根據(jù)角開口方向的不同,確定一條邊為0度,選擇量角器內圈(或外圈)數(shù)據(jù),按正確的方向讀出另一條邊所指的度數(shù)。
這對于許多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為量角器中有兩圈數(shù)字,且順序相反,學生往往分不清該讀哪圈,往哪邊數(shù)。尤其那些非整十度的角,是超過整十幾度還是差幾度未到,方向不同則數(shù)法不同。
本課教學中,我給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中交流的機會。
教學時,先通過課前小研究讓學生自己認識量角器,讓學生觀察量角器,通過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課上開始,同桌之間相互說說,然后小組交流討論,每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后,我根據(jù)匯報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先讓學生試著量,然后說出測量度數(shù)及方法。測量結果不盡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準確,語言不如教材那般準確。但學生的思維在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然后讓學生實際操作,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么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通過動手操作訓練,學生基本上學會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學效果不錯。
但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由于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運用自主學習造成后面知識教學時間上比較緊迫。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2
《角的度量(二)》是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個內容,教學反思:《角的度量(二)》。如何正確的量角和畫角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學生在學習本課內容時,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不懂得該讀內圈還是外圈的刻度。為了較好的突破這個難點,教學中我充分地讓生自主學習,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1.自主認識量角量談發(fā)現(xiàn)
在出示量角器后,我并不急于介紹它的結構和用法,而是讓學生先進行觀察,并說一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在學生充分進行交流的基礎上,再進行集體匯報。由于留出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學生自已發(fā)現(xiàn)量角量有個中心點;有內外兩圈刻度,都是從0到180度;外圈刻度0度刻度線在左邊,內圈的0刻度線在右邊……這樣,學生自主的發(fā)現(xiàn)了量角器上的“秘密”,而不是老師直接告知他們的,這為接下來的量角和畫角作好了很好的鋪墊,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角的度量(二)》》。
2.自主動手操作談感受
在學生認識量角器之后,接下來的重要任務就是如何借助量角器來量角和畫角了。同樣的,我也不急于告訴孩子如何量角,而是讓學生先自已嘗試用量角器量角,量完后再來談感受說做法:你是如何量的?量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讓學生就這三個問題展開充分的討論,在同伴的互幫互助,不斷修正和完善中,學生們自己總結出量角的方法,而且還能清晰地根據(jù)量角器進行分辨:如果角的一條邊與左邊的0刻度線重合就該讀外圈的刻度;相反的就該讀內圈刻度。0刻度線在左邊就讀外圈的刻度,如果0刻度線在右邊就讀內圈的刻度。知道該怎么量角后了,畫角就水到渠成了。
從課堂反饋情況來看,本課的教學目標得到了較好的落實,但還是有一少部分學生在量角的時候還不是很準確。經(jīng)過反思,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課前準備不充分。盡管課前已強調學生要買有中心點的規(guī)范的量角器,但因學具盒里所提供的量角器不夠規(guī)范,它沒有中心點,有一部分學生直接利用學具盒里的而沒再重新購買,導致量角讀數(shù)時誤差較大。二是考慮不周全。對于中下生來說,讀數(shù)時只強調外圈內圈刻度還不夠,如在120到130度之間,雖然懂判斷要讀外圈還是內圈刻度,但有一部分學生對于是125度還是135度還比較模糊。因為角的出現(xiàn)是靜態(tài)的,學生沒看到角的兩條邊的旋轉過程,所以還會判斷錯誤。如果教學中能引導學生想象角的動態(tài)形成過程,相信在判斷上定能減少失誤。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3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之后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在這種氛圍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探究生活化
本課教學,我給了很多的時間讓學生動手實踐,向他們供給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中交流的機會。當學生經(jīng)過操作體會到用對折的方法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有必須的誤差,比較麻煩,并且在實際生活中也不可能總是用對折、撕等方法進行比較,我就提出:要明白生活中的角的大小都能用剛才所說的對折、撕開的方法去比較去度量嗎?所以,就引起學生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問題。我覺得這樣的設計既自然,又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二、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中學習數(shù)學
以往教學這一資料時,從度的引入到量角器的認識,教師必然有一大段的介紹與陳述,并且字字精練,講究數(shù)學語言的準確性。從教師的`角度講,這說明教師對知識理解透徹,語言表述本事較強。但再看看學生吧,什么度、中心點、零度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教師還沒講完已經(jīng)要張冠李戴了。本節(jié)課是從學生的認識角度去教學概念的:先由比較角的大小著手,當兩個類似大小的角出現(xiàn)時,構成了第一個認知沖突,由此學生想出了很多比較大小的方案,從教師的角度,這些方案很平常甚至稚嫩,但如果從學生的角度想,這些方案就很有創(chuàng)意了。第二個認知沖突便是學生提出問題“很小很小的角到底是多?學生想出的方法更奇特了,但不可否認,學生的思維在自然而流暢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雖然語言不如教材那般準確。本課所采用的讓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的方法與“向兒童呈現(xiàn)學習的材料,強化正確的答案”的傳統(tǒng)學習方法相比,學習效果顯然優(yōu)于后者。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4
教學之后,從以下方面進行反思
(1)問題引入,體會“單位”產(chǎn)生的必要性。
問題是啟發(fā)學生思考與探索的開始。在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時,提出需要知道“相差多少”(或“∠2比∠1大多少”)這一問題,目的在于引發(fā)學生對測量單位和工具產(chǎn)生的需要的體驗。
(2)了解單位產(chǎn)生的過程,理解量角器的'構成要件和工作原理。
一般來說,教學前大多數(shù)學生已知道量角需要“量角器”,但對量角器的構造原理卻不甚了解。教學中,可分三個層次組織教學:一是請學生觀察量角器的構成,嘗試說明量角器上的數(shù)字所表達的意思;二是組織學生看教材內容或用多媒體演示角的單位產(chǎn)生的過程,演示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1°角到2°角,再到3°角等依次遞增的過程,引導學生觀察并體會角的動態(tài)形成過程,為后續(xù)教學中理解平角和周角的動態(tài)定義奠定基礎;三是再次回到量角器上,進一步理解量角器上的數(shù)字所表達的含義,特別關注“0°刻度線”和“1°角”的位置,為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shù)打下扎實的基礎。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5
“角的度量”是在認識了角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因為這部分內容數(shù)學概念多,知識點多,比較繁瑣,在以前的學習中出現(xiàn)的較少,操作的要求比較高。其中量角器的中心與角的頂點重合,0度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以及讀數(shù)是看內圈的刻度還是外圈的刻度都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在課堂上我盡管使用了多媒體演示量角過程并示范量角,量角步驟也再三強調,可對于有部分學生而言,量角的過程還是那么艱難。
1.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把零刻度線與角的一邊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找刻度確非易事,內外刻度分清更是難,學生碰到角的邊太短找不到刻度,延長的時候沒把射線畫好,造成誤差很大。
2.量角時,不知道讀哪個數(shù)據(jù)。由于角的畫法的變換性以及量角器的擺放的'不確定性,再加上學生對于量角器掌握不是太清晰,導致部分學生讀錯數(shù)。
3.對于學生的掌握情況不能面面俱到。
由于本節(jié)課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學生在自己擺量角器,自己量角,自己讀數(shù),所以我不可能兼顧到每一位學生,肯定有遺漏的學生。
總之,在今后的《角的度量》的教學中,應時刻抓住學生薄弱的地方,進行錯例分析,反復強調,個個過關。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02-06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02-06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05-29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03-05
【優(yōu)】《角的度量》教學反思07-10
(推薦)角的度量教學反思07-05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范文01-16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優(yōu)選】07-10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推薦)07-06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4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