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羚羊木雕》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1
我講《羚羊木雕》公開課,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1.整體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
2.聯(lián)系生活,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并以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為教學重點,以感知課文,聯(lián)系生活,說說自己的看法觀點為教學難點。
在上述目標和內容的指導下,我在教學實踐中注意了以下幾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為讓學生很好地將課文與自己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我特別設計并十分注重了這次的課前準備。基于此文講述的是作者成長過程中和學生同齡時所發(fā)生的一些事情,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也都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并將它們記錄在日記中的話作為這節(jié)課的導入。讓學生引起共鳴。
二.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融入課文,演一演文中的故事,更進一步地貼近人物,理解內容。現(xiàn)代的語文教學提倡自主學習,而且語言的學習實際上是個將外部的語言文字不斷內化的過程,而實現(xiàn)這種內化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朗讀。因此,朗讀應該說是現(xiàn)代語文課堂的主旋律。所以,在這次的教學中,我把朗讀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子上,強調“以讀為本,以讀帶講,以講助讀!比缓笞寣W生推薦和自薦適合自己的角色,同學們都很認真的朗讀著,也很快、很準地演繹出各個人物的語氣和性格,其他同學也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賞析,這樣分析得不但準確,而且都很主動,并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三.主題思想、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把握,學生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對此事的一些看法,談談自己從中獲得的啟示。學生在前面的分析中獲得了很多的感觸,因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表現(xiàn)得很活躍,提出了很多可以很好地避免這次爭執(zhí)的方式,也說出了自己很多的真知灼見,很多觀點甚至是很精辟的,我都沒能考慮到。
通過以上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這篇課文我感覺上得很靈活,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做到了講課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課前課后都十分活躍,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開發(fā)。
但此文的教學也存在很多的缺陷,有些地方感到有些遺憾,最大的不足就在課文的復述的環(huán)節(jié)上,學生對課文的復述不到位,他們仍舊沒能把握復述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和正確的方式,復述能力有待提高。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2
本節(jié)《羚羊木雕》的課堂教學中,如果說,這節(jié)課若有幾分品評價值的話,在于思想上,教者力圖在課堂教學中怎樣促進學生的學,有效地突出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在做法中,也力圖圍繞以下幾點:一是努力使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必要環(huán)節(jié),使小組活動避免形式化點綴的.色彩,真正從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成為體會、探究的有益過程;二是通過不同形式的讀書,讓學生“變成”作品中的人物來揣摩體會其事件中的個性特點,使學生更大程度深入文本的理解;三是在教師角色上,使教者成為選取支點撬動全文理解的主導者,使教者成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分角色朗讀,進一步理解人物的點撥者,使教者成為引導學生思維由表及里不斷深入的追問者,使教者成為關注學生自己的生活、獨立而正確思考的引導者。
當然,這些都是教者本節(jié)課中著力的目標,實踐中的粗糙、牽強及自以為是處仍然顯而易見。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3
一、一點糾結
《羚羊木雕》是家庭與親情。本文是根據當代著名少兒作家張之路的作品《反悔》改編而成的(編者未經原作者同意)。我覺得除了“題目”改得讓人覺得還有點意味之外,其余的改動我以為實在無法比及原文了。比如:原文中的“我”明顯應該是個男孩,萬方也鐵定是個男孩——從文中描寫的人物的語言、動作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看,完全就是男孩子的做派(有多處,易找到,不必細說)。而改編后的人稱都變成了“她”,萬方也改了名叫“萬芳”,那些原本很精彩形象且貼切的描寫真的顯得有點不倫不類了。還有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處被較多刪改、文中人物對話也作了一些改動,我覺得似乎都失了原作的意蘊,變得牽強。教學時挺糾結:該不該讓原作登堂?是讓孩子們對手中的教材永遠保持敬畏之情還是勇敢地培養(yǎng)他們敢于向權威發(fā)出挑戰(zhàn)的魄力?
二、一點收獲
本課的朗讀指導(主要是人物對話的揣摩朗讀)我借鑒了名師的做法,取眾家之長為我所用吧,很是過了一把當“導演”的癮,效果真的.不錯。還有,讓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表演”潛能真是不可低估,不得不自我安慰解嘲: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
三、一點突破
教參、許多教學案例對本文的主旨做了各種探求,多是師生一道總結出“我”(孩子)重情重義,父母(大人)重財輕義,也有個別老師認為文章恰是批評孩子重友情輕親情的青春期心理。其實原作者并沒有在文中表現(xiàn)出明顯的感情傾向,編者也只借“我”的慨嘆表達孩子內心的糾結難受而已。我只有讀,反復地讀,還意外讀到原作者關于創(chuàng)作此文的說明。一直讀到自己認為“柳暗花明又一村”時,才敢?guī)ьI孩子們一路探尋。
第一步:討論“可是,這能全怪我嗎?”
第二步:組織辯論“究竟該不該要回羚羊木雕?” (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用心傾聽,不急于表態(tài)和評價。)
第三步:教師總結:充分肯定學生積極發(fā)言的態(tài)度,承認他們的正確觀點,對期間孩子們表達的片面觀點做出分析評價,幫助糾正錯誤認識。 如:“父母重財輕義”、“既送出就不能要回來”等就是片面的觀點。
。ê⒆硬恢栏改概c羚羊木雕的經歷和感情,但從文字當中也能辨析出羚羊木雕確實是很貴重的物品。這樣貴重的物品小孩子本來就不該輕易送給朋友的。而且文中也沒用金錢來描述它的貴重,也許是它承載的紀念意義特別重呢!所以父母想要回羚羊木雕并不能因此就說他們“輕義”。反而這件事上恰恰讓人感覺在孩子那里親情往往被忽視,而“友情”卻被孩子異常重視!窒砦恼隆兑煌腽Q燉》。
“既送出就不能要回”這不應該成為無條件的承諾。做錯了就該改正,能挽回的盡量挽回,而且真正的朋友之間沒有什么不可以說開的。說“既送出就不能要回”可以理解成孩子死要面子的表現(xiàn)。) 第四步:拓展討論:你認為該怎么妥善處理這件事呢? (不去附和“我”的抱怨,有了積極的目標,孩子們一定能圓滿的解決問題,這就是本文帶給孩子們的“珍貴禮物”。)
最后一步,和孩子們共同分享:我們其實可以從羚羊木雕事件中獲得許多啟示。羚羊木雕是貴重的、友情和親情更是無比珍貴的,可最珍貴的還是我們的成長。隨著我們不斷長大,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生活中許多事情往往并不能簡單地用對與錯來評判,世間的事也并非只有黑白之分。我們要懂得,做一個決定之前,要學會冷靜、理性地做出判斷,不能單憑一時腦熱沖動。我們須勇敢,若真是做錯了事情,要想辦法彌補,盡量妥善地把事情處理好,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突然感覺自己、孩子們和作品本身一齊變得厚重了許多,是很幸福的體驗。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4
我認為不足主要在于以下幾點:
一、組織教學的語言不夠嚴謹。
語文教師的語言常被人們認為是教學語言標準的范例,這節(jié)課中,我的'教學組織語言有幾分取巧,未從優(yōu)美、流暢、規(guī)范上細加琢磨,而從輕松處著眼,雖看似有幾分幽默,卻難掩教學語言功夫下得不夠的缺欠。
二、備課中重預設,課堂中輕機智。
備課中,思想上過分依賴各種可能的預設,精力上在此投入也最多。而課堂教學中即便學生引出了其它話題,也看似輕松地“折回”課堂。如學生回答中提到“大人之間不也互相送禮物么?”我心里擔心此問題又引出“叉”來,便只蜻蜓點水般“這個問題比較復雜,今天我們先不評論它”,從而又回到預設問題中來,并未對這個偶發(fā)問題做出應有的分析評價來正確引導。明顯是依賴預設有余,靈活機智不足。
三、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能力不強。
課件的恰當使用,會起到渲染情境,加深學生體驗的良好作用。在此,受自身的長期認識和課件制作水平的限制,課件只起到了增加課堂容量的小黑板作用。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5
通過以上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這篇課文我感覺上得很靈活,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做到了講課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課前課后都十分活躍,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開發(fā)。
但此文的教學也存在很多的缺陷,有些地方感到有些遺憾,最大的不足就在課文的復述的環(huán)節(jié)上,學生對課文的`復述不到位,他們仍舊沒能把握復述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和正確的方式,復述能力有待提高。另外,有些學生的朗讀能力很不行,無法融入文字,沒能讀出感情,對文字的表現(xiàn)能力也有待提高。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6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中思想感情,以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2、學習并運用朗讀的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场⒙(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感知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學準備】
預習、查字典掃除文字障礙;誦讀全文,讀好自己喜歡的角色。
【媒體】
多媒體計算機,背投大電視,音響,網絡。
【教學活動及設計意圖】
〖學習過程
感受→朗讀→探究→領悟→聯(lián)想遷移
〖教學設計
。ㄕn前播放動畫片《朋友》,以渲染氣氛3分鐘)
一、導入
主持人:剛剛升入中學的我們,在悄悄地長大,對許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見。對學習,對友情,我們可能與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許讓你無奈、傷心,甚至落淚。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羚羊木雕》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ㄩ_場白之后,大屏幕投影出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
抹(mǒ)眼淚 攥(zuàn) 樹杈(chà) 寒顫(zhàn)
怦怦(pēng pēng) 逮著玩(此處逮 dǎi,不念 dài)
三、整體感知 角色朗讀
(播放學生自拍自演的課本劇錄像6分鐘)
大屏幕投影:
圍繞羚羊木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請同學們用簡要的語言概括。
《羚羊木雕》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fā)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fā)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拔摇睂ε笥堰@樣反悔,傷心極了。這種矛盾說到底還是一個“代溝”問題。由于時代的變遷,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人在對待人生、理想、親情、友情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必然會有種種差異,也必然表現(xiàn)在許多家庭里。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概括,主持人概括后,進一步引導同學思考:在這場矛盾沖突中,究竟誰是誰非?要談出自己的看法,還要再讀課文研討。
。úシ拧扒楣(jié)示意圖”并講解)
分角色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是相輔相成的,朗讀有助于體會,體會越深刻,朗讀就越有感情。
大屏幕投影:
評價標準:重音 語氣 語速……
角色:媽媽 故事敘述者 我 爸爸 奶奶 萬芳 萬芳媽媽
媽媽的神態(tài):緊緊地盯著 十分嚴厲
媽媽的語氣:咄咄逼人 堅定
孩子的神態(tài):低著頭不敢看 一動不動
孩子的語氣:聲音有些發(fā)抖 哭著喊了起來
請分配到角色的同學到前面來,可以邊讀邊表演。其他同學當評委。
學生評價時,主持人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語氣評?词欠褡x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對此事的態(tài)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主持人小結:媽媽的神態(tài)、語氣表現(xiàn)她固執(zhí)、生硬的態(tài)度,爸爸的聲音雖然很平靜,但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態(tài)度與媽媽實質相同。“我”被逼無奈、委屈、痛苦的心理與父母的態(tài)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一面是“逼”,一面是“無奈”,兩個方面展示在同學們的面前,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四、探究 合作
大屏幕投影:
。薄⑴畠杭热话蚜缪蚰镜袼徒o了萬芳,你認為事情怎樣處理才妥當?
。、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怎樣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
學生分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展示個性。教師指導,全班交流。如果學生的意見不一致,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擺事實講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觀點。不論觀點怎樣,教師都要給予鼓勵。要求既展開求異思維,又是合作學習。
五、結束語
主持人總結:《羚羊木雕》展示了兩種內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心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來,由此而起沖突。應該說,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點,就不至于發(fā)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了。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一方面,要學會思考,有主見;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為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推而廣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
。ㄕn后播放歌曲《朋友》,在動聽的音樂聲中下課)
六、布置作業(yè)
【教學自評】
自評指標 自評等級
。 B C D
目標能體現(xiàn)新教學理念(“三維度”)、學生達成度高。
課型把握確切,內容設計合理(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課堂結構清晰嚴謹、有節(jié)奏,教師“主導”作用明顯。
媒體使用適時適事,效果顯著。
學生參與度高、氣氛活躍,師生互動。
【教學后記】
分角色朗讀,學生讀得異常的認真,這很容易讓學生融入課文;演一演文中的故事,并錄制下來在課堂放映,更能讓學生進一步地貼近人物,理解內容。采用這些活動形式,學生能很快、很準地總結出了各個人物的語氣和性格,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7
我在學校上了一堂公開課,內容為《羚羊木雕》第一課時。課后,語文教研組的教師進行了討論,我也多次反思這節(jié)課。下面談談我感觸最深的兩點。
一,朗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
在導入、字詞教學后,進入了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基本弄清了故事內容及記敘順序后,我讓學生找出文中的對話語段,進行揣摩朗讀,步驟為:
1,四人小組討論:各人物的語言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語調來讀,重音如何處理?
2,全班討論:某個角色應該怎么讀,以及這樣處理的原因,并試讀。
3,其余學生評價或再讀。
在第二個步驟,我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找依據,抓關鍵詞語,如文章第一句“‘那只羚羊木雕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應該怎么讀?
生1:語速要快一點,讀出驚慌的語氣。因為文中出現(xiàn)了“驚慌”一詞。(生1試讀,效果較好。)
生2:“哪兒”應該重讀。因為媽媽很急切地想知道它的下落。(生2試讀,效果較好)生3對前兩位同學的分析及試讀進行評價并再讀……
朗讀壞節(jié),學生討論得熱烈,個別學生分析、試讀得也較精彩,看似學生對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得較好,后經有些老師指點才發(fā)覺其實不然。課堂上,整體感知后就讓學生揣摩朗讀、分角色朗讀,這樣處理確實稍顯突兀。學生雖然基本能讀出人物的語氣、語調,但那畢竟只是在比較感性地“演”角色。文章是來源于生活的,我沒有讓學生從文中去“讀出自己”、“讀生活”,讓學生讀出與文章的共鳴之處,卻讓學生去“演”,確實脫離了“生活’這個基礎。如果能在學生”讀出自己“,并基本弄清人物性格后,再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成長經驗,進而揣摩并分角色朗讀,豈不是水到渠成,更能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呢?
二,讀寫結合環(huán)節(jié)的處理
在分析人物性格后,我提了一個問題:作者是如何寫出個性鮮明的人物呢?這個問題對于學生來說,不是很難。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得出答案: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學生也在我的引導下在文中找出了相應的語句。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我僅用了3分鐘的`時間,便草草收兵進入另一環(huán)節(jié)。
教學要有實效,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或是在知識與能力上得到提升,或是在方法上得到新的領悟,或是在情感上得到熏陶。、但是,對于剛才那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我太過蜻蜓點水,對學生幾乎沒什么益處。平時我們大呼讀寫要結合,在這里我卻將“讀”、“寫”分離。我們老是埋怨學生平時作文不能將人物寫得生動、鮮明,其實這大都是教師引導不得法!读缪蚰镜瘛吩谌宋锩鑼懛矫婵胺Q典范之作,如果在品析的基礎上,再用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練一下筆(時間若不允許,可讓學生下課去練),描寫某個特定場景中的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那就更能體現(xiàn)語文的特色了。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8
《羚羊木雕》一文是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課文都是圍繞有關親情或家庭生活寫的,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它講述的是“我”把父母從非洲帶回的貴重工藝品──羚羊木雕送給了我最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知道后,硬逼“我”要回來,“我”出于無奈,只得要回了木雕,并對自己的反悔感到很傷心。
出現(xiàn)這樣不愉快的事情,父母、子女誰是誰非,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父母心目中特別珍視的羚羊木雕,對孩子內心世界的了解不是很充分,不夠尊重孩子友誼,在利與友誼的天平上出現(xiàn)了傾斜,孩子不得不服從父母的安排,心靈卻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作為子女來講,也有有教訓可吸取的。從小不懂事,事先不征求父母的意見,凡事不與父母商量,擅作主張,做法畢竟也有欠考慮和不周全之處,也是造成這一不愉快事件的因素。
那么,此事如何才能左右兼顧呢,為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開拓學生的思路、暢所欲言,在導入時,讓學生從人際交往的矛盾沖突談起,啟發(fā)思考化解矛盾方法,引出課中的話題,學生有的談和父母的矛盾,也有說老師和同學的矛盾,很真實,學生能夠產生共鳴,興趣濃厚。
在解決本文矛盾沖突中,讓學生分組合作,開展辯論活動“到底誰做錯了”,讓學生自主閱讀探究,合作討論,對課文整體把握,體會作者情感,然后由學生隨便選擇分組,在父母、萬芳、“我”三個角度來討論問題(課堂實錄)。
1、父母錯了!
⑴ 父母重財輕義,只是看到了錢,沒看到比錢還重要的“情”。
、 對子女教育方法太獨斷,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容易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形成心理障礙。
2、我”錯了!
⑴ 沒有征求父母意見,私自送人,不對。
、 做事情前,考慮不全面,弄得不可收拾。
、 太軟弱,不和父母據理力爭,沒個性。
⑷ 要回“羚羊木雕”傷害了朋友之間的友誼。
3、萬芳錯了!
、 應該理解好朋友的難處。
⑵ 應和“我”媽媽計道理。
⑶ 不應收這樣貴重的禮物。
還有一個學生提出了,奶奶也錯了,做為一個長輩,有發(fā)言權,她應該調解好這件事情。學生討論很激烈,善于從對方觀點中發(fā)現(xiàn)不充分的.地方反問,如,王龍問辛力濤:你會把你媽媽的金項鏈送給你最好的朋友嗎,我抓住時機給予適當的指引,告訴他們在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應當怎么樣支處理,使學生從文中有所感悟,讓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通過合作、探究這一方式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懼資料和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求異、創(chuàng)新的思維,也使整個課堂變得有趣、熱烈,學生在體會著成為學習主人的快樂的同時,有所收獲,試想,如果我們每一堂課都堅持做到這些,那么,上課也會成為一種精神享受的。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9
我覺得課堂上最大的亮點,從老師方面看,教師的.親和力,加之富有激情的語言,能夠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從學生方面看,學生敢于敞開心扉,談出自己的觀點,純樸可愛,參與意識強。課堂師生互動,理解探究達到了最佳效果。
不足點:由于自己在摸索著進行課改,還是嘗試階段,所以課型的設計及一些問題的提出還有待于完善。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10
本節(jié)課我始終是以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的,以商量的口氣與學生研討,目的是消除學生畏懼的'心理,使學生能夠愿意與老師平等交流,敢說真話,愿意表達,這樣就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上,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幫助者。課堂始終洋溢著一種民主的、輕松的、和諧的氣氛,師生關系其樂融融,教學目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落實,加上多媒體恰到好處的運用,課堂效果好。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11
對于這樣很能夠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具有一定思想性的文章,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爭論,去學習。教師要做的是為學生圈定好一個“戰(zhàn)場”,然后挑動學生在這個規(guī)定的戰(zhàn)場中為了爭奪一個明確的“高低”展開激烈的斗爭。如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開辟了三個戰(zhàn)場“插敘戰(zhàn)場”“語言描寫戰(zhàn)場”和“道德探究戰(zhàn)場”,挑動學生就“起因、經過、結果在文中對應哪些段落?”“這是怎樣的一家人?這家人平時和諧嗎?”“羚羊木雕該送還是不該送”這三個主要問題展開針鋒相對的交鋒。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習熱情被很好的激發(fā)了起來,從之后的練習和寫作訓練上來看,教學內容掌握的情況是比較令人滿意的。
這堂課還有一個可行的思路,即模仿《新老娘舅》之類的現(xiàn)場調節(jié)真人秀節(jié)目,由學生分別擔任當事人、調解員和觀眾調解員。以理清事件、分析當事人性格、找出矛盾關鍵、調節(jié)矛盾的順序學習這篇文章。
在教學過程中,也具有一些遺憾和不足。如在一個班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講解“插敘”手法的作用和好處了,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插敘好還是倒敘好?之后我更進一步的片面強調了“插敘”比“順序”使文章來得更精彩。在課堂上就有同學指出插敘和順序各有各的好,應當針對不同的故事內容選擇不同的'敘事順序。這位學生的理解是非常正確的,教師不應該在課堂上為了加深同學的印象而“矯枉過正”,在課堂上所教授的內容無時無刻不應當注重教學必備的科學性、嚴謹性。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12
本文通過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思想矛盾,向我們提出一個問題:父母應該怎樣尊重孩子的感情?孩子應怎樣才能既尊敬父母,又能增進朋友間的友誼?進而向我們提出:金錢與友誼哪個更重要?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正確的認識:在成長的道路上,會碰到許多的`選擇,當我們無法決定時,應多與家人溝通,征求大人的意見。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13
從新課標出臺以來,教育界一直在倡導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生本課堂,可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各個地方各個老師在實施上都遇到不少麻煩,也不知如何才算是真正的生本課堂。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還保持著原來的以教師主講,學生主聽主記的教學模式。
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變這種“教師累死,學生苦死”的課堂局面。想著想著很自然就想到了魏書生,在他的課堂上,老師是那么的輕松,學生是那么的積極,甚至老師經常不在,學生也能自覺學習,而且效果照樣好,這讓我非常崇敬他,于是我就開始琢磨如何讓學生大膽活躍起來,主動討論解決難題,再讓懂的同學去教不懂得同學。
想法出來后,我就開始在班上試行,首先是設立了一個課前三分鐘演講欄目,叫“今日推薦”,每位學生按學號先后,每節(jié)語文課前進行推薦演講,可以是一本好書,一篇好文章,也可以是好人好事等等,下一學號的同學進行點評打分。這樣,每位同學都有上講臺演講的機會,我也多給點鼓勵,學生的膽量和表達能力可以得到一些提高。第二個做法就是在講課的時候留一兩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上講臺來充當老師,學會為不懂的學生答疑解惑,同時也鍛煉自己的膽量,提到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們一聽都很興奮,但一開始沒幾個同學敢上講臺,或者是上了講臺卻不知道該怎么開口講話,要么就直接把答案講訴出來,卻說不出個所以然。這樣課堂往往出不了效果。面對這種情況,我想,解決的辦法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提前確定“小老師”人選,再加以培訓指導才上崗。
在一次科組會上,我把我正在試行教學想法說了一下,很多老師都很贊同,認為長時間堅持下去,學生能力會得到很大提高。后來再經過我們初一備課組老師的商定,決定把這種教學模式稱為“學生授課”模式,并作為精品課程進行開發(fā)。
這次,我上的這篇《羚羊木雕》就是這種模式的初步探索。整堂課幾乎都由學生掌控。但在課前,首先是由我自己出好預習單,制定好了學習目標和上課的內容,讓同學們按照預習單上的提示提前預習課文。再確定好兩位“小老師”,課后對他們進行培訓指導,讓他們寫好自己上課的程序和步驟,鼓勵他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好還有智慧的碰撞。
從課堂效果來看,這兩位“小老師”表現(xiàn)都非常出色,大膽大方,思維清晰,課堂調配能力也較強。學生們也都非常配合,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對問題的研討不夠深入,學生老師的引導不夠,對學生的回答缺乏必要的點評等等。
不過整體來看,初次嘗試達能到這種效果已經是比較滿意的。對于這種模式,我認為還有很大的發(fā)揮空間,F(xiàn)在是老師先出好預習單和教學內容,其實,等以后學生慢慢適應這種模式后,完全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來嘗試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也即讓學生自主備課上課,我想長期訓練下去,是可以實現(xiàn)的`。這樣的話,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了。
當然,這也不是說課堂就完完全全交給學生,老師不管了。老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在他們難以解決問題的時候給予必要的引導,對學生的上課表現(xiàn)還要有必要的評價。這樣,我認為才算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14
課前我在想:《羚羊木雕》這篇課文是精讀課,該讓學生講什么主要內容呢?講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嗎?為人物的是非對錯爭辯嗎?在《風箏》一文主講了人物描寫方法及作用,這課應不必再重點講人物描寫了。所以我把這課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由學生當小老師引導大家學習,第二課時全班辯論。
上課的前一天,我印發(fā)了預習單給學生,讓同學們按照預習單上的內容去預習課文。然后讓同學們民主推薦兩位學生出來當“小老師”。我把這兩位“小老師”帶到辦公室,告訴他們如何備課,上課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幫他們解決自己還不懂得問題。
開始上課了,第一個上講臺的“小老師”顯然有點緊張,不過臺下的學生非常配合,幾分鐘過后,“小老師”慢慢進入角色了,姿態(tài)有模有樣,激勵學生回答問題也很有方法,思維清晰,組織有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上課的積極性。在分角色進行情景表演的環(huán)節(jié),我本以為沒人敢上,結果卻是搶著要表演,最后連這位“小老師”也忍不住加入了表演行列。他們演得很投入,效果很不錯。第二個“小老師”在同學們的掌聲中也大大方方地登上了講臺。她要為大家講解的是深入探究的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有一定難度,所以她先向同學們解釋了一下這三個問題要問的內容,然后分組讓同學們討論5分鐘。同學們討論很激烈。對于“文中的“我”是個怎樣的人?你認為“我”有錯嗎?“這個問題。同學們產生了不同的看法,有同學認為文中的“我”重情重義,在這件事中沒錯;有同學認為文中的“我”太不尊重父母,有點不懂事,是有錯的。“小老師”在這里沒有妄下結論,而是讓同學們說出自己觀點的理由,把握得很好。在對第三個問題“你認為作者的感情傾向是什么?你自己傾向哪一方呢?”同學們又產生了分歧。有人說傾向文中的“奶奶”,有人說傾向“我”,有人說傾向“萬芳,還有人說傾向“我的父母”。有同學說的很有道理,也有同學說的有些牽強,甚至有同學理解錯了問題,在這么復雜的情況下,“小老師”顯得有些不知所措了,這個時候只有我這位老師站出來解圍了。
從這堂課的效果來看,雖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對問題的研討不夠深入,學生老師的引導不夠,對學生的回答缺乏必要的.點評,我插話太多等等。但兩位小老師表現(xiàn)得很有教師風范,落落大方,而且能調動課堂氣氛。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也很高,討論、發(fā)言都很積極,學習氣氛和諧。從整體來看,初次嘗試達能到這種效果還是比較滿意的。
不過對于這種模式,我認為還有很大的發(fā)揮空間。現(xiàn)在是老師先出好預習單和教學內容,其實,等以后學生慢慢適應這種模式后,完全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來嘗試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也即讓學生自主備課上課,我想長期訓練下去,是可以實現(xiàn)的。這樣的話,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了。
所以,老師放手,讓學生來當老師,不僅可以解放老師,學生也可以從“被動學習”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習的主人。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15
1、 整體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 聯(lián)系生活,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有意的啟示。
一、 導入
二、 整體把握
[“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我最要好的朋友萬芳,被父母發(fā)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很傷心。]
要感知課文內容,就要朗讀,朗讀有助于體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自由發(fā)表自己對文章的初步感受。教師鼓勵學生對課文有主動的、獨特的感受,隨時加以肯定。
[教師小結]
《羚羊木雕》這篇文章把孩子與父母的矛盾沖突展示在我們面前,矛盾尖銳集中。文章一開頭氣氛就很緊張,緊緊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媽媽、爸爸、奶奶先后出場,人物的語言很有特色。這樣巧妙的情節(jié),精彩的語言,同學們一定要精讀揣摩
精讀賞析
師生合作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請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聽讀后進行評價。
教師用大屏幕投影問題組:
、 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 文章結構順序能否調整
(過渡)從大家的掌聲和眼神里可以看出,同學們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哪里有興趣哪里就有發(fā)現(xiàn)、有感悟,進而有創(chuàng)作。小組討論誰讀得好,好在那里,如果朗讀中有不足,有什么不足?然后全班討論。
全班討論對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學補充或糾正。
、倨肺洞θ宋飩性化語言
分別對“我”、“媽媽”、“爸爸”、“奶奶”、“萬芳”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并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谖恼陆Y構順序
調整后不好。在敘述這場家庭糾紛的時候插敘了我和萬芳的友誼。這樣寫是對故事情節(jié)作必要的交待,能夠吸引人,使故事懸念迭起,情節(jié)起伏跌宕。
體驗反思
(過渡):同學們在悄悄地長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對與父母的分歧,也許是“剪不斷,理還亂”,也許是唱出和諧的`主旋律。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 如果你遇到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會怎樣處理?
、 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小結]
學生處理矛盾的方法有差異:有的學生非常沖動,甚至以離家出走解決問題;有的則非常理智地考慮如何避免這樣的矛盾出現(xiàn)。教師這時要因勢利導,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錢和友誼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學會溝通,讓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這樣就能盡量避免出現(xiàn)文中的矛盾沖突。
作業(yè) : 確定自己代表的人物——父母、“我”。 準備辯論提綱。
第二課時
辯論。辯論30分鐘,評議10分鐘,評議先由學生發(fā)言,最后教師小結,尤其肯定擺事實講道理,并掌握好說話分寸的同學。
教學反思: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把握課文內容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如何處理好與親人、友人關系。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遠不是個體的獨立行為,社會的文化的因素,在其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千百年來,孩子對父母,對師長必須為命是聽,似乎成為我國的一種傳統(tǒng)的文化現(xiàn)象。到今天,開放、交流、改革成為社會的主題曲,社會文化的深刻變化當然會隨之而行。課文中孩子交往的多層性,主體意識的朦朧覺醒,甚至于那木雕送人都可以看成社會文化變化的例證。課文的結尾:“可是,這能全怪我嗎?”不就是孩子輕輕的反擊嗎?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04-05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04-20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15篇04-20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15篇)04-20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集錦15篇04-20
《羚羊木雕》的教案08-30
《羚羊木雕》教案03-30
羚羊木雕教案01-26
羚羊木雕說課稿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