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心得>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時間:2022-01-12 13:51:03 教學心得 我要投稿

精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集錦七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fā),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集錦七篇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

  英語作為一門新興的綜合性課程,走進了小學課堂,要學習它就如同幼兒學習母語一樣,一切要從頭開始。教師不僅要懂得課堂教學規(guī)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還必須關注每一位學生,運用一定的組織藝術,努力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課堂上,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良好的課前準備習慣。上課前,要求學生把課堂上要用的東西如教科書、練習本、筆、紙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預備鈴響就自覺地安靜下來,收心,唱唱英文歌或chant,造成英文氣氛。

  2、課堂盡量英語化。

  盡量避免用母語進行教學,是進行外語課堂教學的原則之一。語言是思維的工具。為了使小學生的思維盡快地與英語聯(lián)系起來,在英語課堂組織教學中要盡可能使用英語,做到課堂英語化,以排除對母語的依賴和母語的干擾。小學階段是學習英語的關鍵期之一。盡管他們剛涉及英語,掌握的單詞和句型甚少,但我們應該從第一節(jié)課起,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由于這時所學一般都是詞義具體的單詞和簡單句子,教師完全可以借助于直觀手段來教,幫助學生盡快對內容的理解。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眼神、手勢、動作、表情等形式。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直接理解、直接學習和直接應用英語的習慣,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語的思維能力。

  3、教學做到情景化。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必須盡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用英語進行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運用所學語言成功地達到某種目的后的愉快。這是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學科的特殊性所決定的。要使小學生能夠在 40 分鐘的時間內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必須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做到教學情景化。

  首先,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活動,教師應有計劃地向學生傳授課堂用語和日常用語,如:“who’s on duty today?” “good morning/afternoon.”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 and you?”。建立如 daily talk 或 2 - 4 人一組的 “pair work/group work.”的 make dialogues 等制度,來加強英語課的語言氛圍。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盡量利用實物、圖片、幻燈、簡筆畫、課文插圖等輔助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根據(jù)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分角色進行模擬性交際,讓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中理解教學內容。

  再次,通過游戲活動來表現(xiàn)情景。因為游戲是小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shù)小學生都喜歡課堂教學游戲,游戲會令他們動起來給學習帶來快樂,是機械的句型操練起來變得生動、活潑、有趣味。游戲活動能使抽象語言內容變成一種具體、形象的情景,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和競爭性等特點,能有效地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重體驗、重實踐、重參與、重創(chuàng)造。要求教學設計貼近生活,符合小學生興趣的需求;教學內容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韻律詩歌、寓言故事、會話表演、游戲等;教學的語言材料要真實、實用。學生在課上通過用中學、學中用,反復實踐,學用結合。功能、結構、話題、任務做到有機結合;以話題為核心,以功能和結構為主線,以任務型活動為目標安排各單元或各課的教學;通過視、聽、說、玩、唱、畫、游、讀、寫、譯等饒有趣味的活動,讓學生接觸足夠量的語言材料,保證輸入量,“習得”與“學得”結合,使學生逐步培養(yǎng)起初步的語感;通過大量語言材料的輸入,特別是聲像材料的示范,學生模仿,教師指導,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拼讀的習慣。設計任務型活動,開放空間,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自始至終引導學生通過完成具體任務活動來學習語言,讓學生為了特定的學習目的去進行特定的語言活動,通過完成特定的交際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jīng)驗。教學方法要多樣,且生動活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創(chuàng)設栩栩如生的情景,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每當孩子們進入角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他們便情不自禁,喜形于色,因此興趣倍增、信心加強,動機和情意受到了很大的激勵。同時要求布置的練習形式要多種多樣,做到手、腦、口、耳、眼、肢、體并用,靜態(tài)、動態(tài)相結合,基本操練與自由練習相結合,單項和綜合練習相結合。通過大量的實踐,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和拼讀的基礎,并能用英語表情達意,開展簡單的交流活動。

  4、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某些技巧來組織英語課堂教學。

  在英語單詞或課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人物名字作主語進行造句或創(chuàng)設情境,以加強學生對所學單詞或課文的理解。如姓名舉例法:如在上課時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走神、做小動作、低頭或看其它書籍等,教師可以抓住時機,運用這位學生的名字作為主語造句或創(chuàng)設情境。這樣既可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增加英語教學的真實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學生的作用,真可謂妙趣橫生、一箭雙雕。

  5、在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隨著教學觀念的更新,英語教學方法也要有所改變,這就要求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方法的組合。課堂上教師采用什么教學方法,學生就往往采用相應的學習方法,它直接影響著的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應努力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圍繞學生能力素質的發(fā)展進行教學?刹捎谩爸R技能,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來作為確定學習狀態(tài)的特征變量,從而為促進學習能力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服務。由于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內容本身就是根據(jù)知識技能、順序、結構和學生的初始能力的特點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來使用,在此基礎上,按照知識技能的相對完整性,可將教學知識技能發(fā)展序列分成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般來說,除了第一節(jié)課以外,每一課教師所要進行教學的內容不外乎三個部分:

 、購土曇呀踢^的語言材料;

  ②教學新的語言項目如詞匯、語音、語法和句型等;

  ③進行各種形式的聽、說、讀、寫訓練活動。為此,一般采用“五步教學法”;即:復習、介紹、操練、練習、鞏固。在每一個步驟當中,教師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筆頭練習、測試、聽寫、提問等復習方式;利用實物、圖片、借助動作、猜謎、接龍式提問、簡筆畫等介紹新的語言項目;通過分排或分行、兩人、小組等進行操練;通過做游戲、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運用語言能力;充分利用和“復習要點”,練習冊中的練習,口、筆頭練習等加強學習運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鞏固記憶。教師要在教學中自始至終觀察全班學生的反應,要隨時根據(jù)情況變換自己的角色,保證所教的內容大家都能接受,達到完成課堂的整體教學任務。 采用多種媒體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和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優(yōu)化教學過程。利用英語教學音像資源——圖畫、圖表、投影、錄音、錄像、cd、vcd、dvd等多媒體軟件,不僅能為學生提供規(guī)范的語音、語調,還可以提供真實自然的語言使用的示范,即語言使用的場合、時間、對象等,而且還有體態(tài)語——手勢、動作、表情等的示范。多種媒體的運用使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活潑,感染力強,容易激發(fā)學生興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幫助學生持久記憶。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置身于以英語為母語的環(huán)境中,體驗英語的實際運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可以使教學過程程序化,大大提高教學的效率,這一點對我們課時少的小學英語課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學,教師應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充分享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讓學生在“樂”中學,“樂”中練,變苦學為樂學真正做到“樂而好學”。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2

  一、傳統(tǒng)課堂教學有很多不足,素質教育是課堂教學的主陣地

  傳統(tǒng)課程教學不足為:傳統(tǒng)課程教學已經(jīng)不能適應現(xiàn)代教育教學的需要,在培養(yǎng)目標上,只重視傳授知識,不注重發(fā)展能力,按一個模式培養(yǎng)學生,不利于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創(chuàng)造型人材的成長。

  在教學內容上,教材是學生的唯一學習內容,是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在教學方法上,是注入式、滿堂灌,只研究教師如“教”,不重視學生如何“學”,考試主要靠死記硬背,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形式上,只是課堂一個渠道,單一化、模式化,忽視因材施教和課堂外渠道。在師生關系上,重教師作用,教師是主動的施教者,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學生是知識傳授對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傳統(tǒng)教育是保守的、封閉的。在這種傳統(tǒng)教育指導下形成的思維方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要,也能讓學生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

  二、高效課堂教學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

  課堂因互動而精彩,學生因自主而發(fā)展。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的`認真講,學生的仔細聽為主,學生的一切服務于老師的教學;老師是領隊,學生是隊員,老師領路帶學生,最終學生不認路,體會不到其中的樂趣。而高效課堂的課堂教學模式毫無疑問,是讓教師轉換角色,退到幕后;讓學生充分投入到課堂中來,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xiàn)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培養(yǎng)。

  可以說,學生學習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他們自覺主動的行為,預習、展示、反饋都是以學生為主體。

  1、預習課中,我要學習什么、了解、掌握哪些知識點,每個人都各不相同卻都心中有數(shù)。學生們積極地看他們的筆記,找出不會的知識點,遇到的問題先自己去解決,解決不了的找小組長。小組中解決不了的再寫在黑板上,全體想辦法或老師來解決。

  2、展示課中,每個學生將自己負責講解的知識點以自己設計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知識結構清晰,重點突出;講解時過渡自然,表達清晰,這節(jié)課中學生們不僅充分地展示了他們的知識水平也充分地展示了他們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思考能力。老師很少講話,只是在適當?shù)臅r候做一下點撥啟發(fā)。當然老師在課前會提出要求,如展示時學生必須脫離課本?梢哉f這節(jié)課中學生各種形式的展示與點評都閃爍著學生自主學習與創(chuàng)新的智慧。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3

  通過對高效課堂有關內容的學習,我懂得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語文課上我們不僅要好好講課,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課堂的發(fā)展是迅速,復雜多樣的。不過,我認為,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么樣的新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從高效課堂的理論中我有以下的體會:

  一、教學目標把握要準確。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guī)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了《標準》,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zhí)行。教學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zhàn)勝困難的喜悅。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jù)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于優(yōu)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zhàn)性的練習;而對于那些后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要合理

  就閱讀課來說,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基本采用“四步導讀”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師誘導下學生初讀課文,讓學生感知課文語言。第二步,在老師引導下學生細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語言。第三步,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精讀課文,讓學生品評課文語言。第四步,在老師輔導下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學會運用語言。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始終處于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的一切啟發(fā)引導都是為訓練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語言實踐提供服務。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讀”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xiàn)了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四步導讀”模式符合《標準》提出的教學理念,這樣的流程的設計是合理的'。

  當然,對于不同類型的課文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予以適當調整或刪減,形成靈活的教學風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變的。

  三、課堂教學提問要精當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啟發(fā)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里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xiàn)出教學新理念。

  問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jīng)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問的難易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shù)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shù)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提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案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引導,反復追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準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舍一再追問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思維的靈性。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4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坝行У恼n堂”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通過今天學習陳國忠老師的講座,我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展開了思索,在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通過在課改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與反思,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嘗試。

  首先,重視課前的備課

 。1)認真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閱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了然于胸,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所擬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如果目標過高或過低,都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而應當處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么備課“備”什么?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tài),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3)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們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jù)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于創(chuàng)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chuàng)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其次,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fā)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如何提高教師高效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呢?我認為:

  (1)教師要著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放下傳統(tǒng)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系中,才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fā)展學生為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2)教師要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shù)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于了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chuàng)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3)教師在課堂中要善于傾聽。我們經(jīng)常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致力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其實,我們教師更需要有一雙善于傾聽的耳朵。李政濤先生在《傾聽著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一文中寫道:“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瓋A聽受教育者的敘說是教師的道德責任!币岣哒n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更應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在課堂中善于傾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問題時,要善于傾聽、關注學生涌現(xiàn)出來的各種各類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和組合,不斷引導和激發(fā)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推進教學過程。有了教師的傾聽,才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才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能力的提高。

  再次,重視課后的教學反思

  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彼^課后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后,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后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進行課后反思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進行。

  反思教師的“教”。它包括:

 。1)總結本課“亮點”、積累成功經(jīng)驗。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回味課中的成功之處,并且對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經(jīng)驗,這樣會使自身的教法越來越活,教師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對應策略。不是每節(jié)課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教師面對自己失敗的課(即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課),更應該及時查找失敗原因,找準不足之處,并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略,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后的教學幫助會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學生的“學”。我們的教學始終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在反思時,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奇思妙想、創(chuàng)新見解,記錄下這樣的教學資源,有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5

  正值春暖花開的三月,綠城——南寧滿目皆綠。溫暖的春風吹暖了綠城——南寧,也吹暖了南寧三中逸夫體育館。一千七百多名來自廣西各地的小學語文一線教師歡聚一堂,參加20xx“綠城之春”小學語文名師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簡短而隆重的開幕儀式之后,來自南京的周益民老師首先把大家?guī)肓恕哆@里有個顛倒的世界》。緊接著,激情燃燒的玫瑰——竇桂梅老師向大家做了一次獨特的《讀書報告》,張祖慶老師的《創(chuàng)意圖書館》讓大家耳目一新,林莘老師讓大家重溫了《鯨》,賈志敏老師擺出了一個特別的問題《誰動了松鼠的奶酪》,黃慶峰老師那《黃河的主人》讓大家領略了黃河上一位不平凡的艄公,王崧舟老師的《楓橋夜泊》讓大家再次聽到寒山寺不一樣的鐘聲。名師們獨具匠心的設計,扎實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平實、準確、生動、幽默的語言不虛張聲勢、不大而化之,也不故作深沉,贏得了觀摩老師們陣陣熱烈的掌聲和會心的贊嘆。觀摩的老師紛紛拿起手機發(fā)短信敘說自己的`想法,向專家提出自己的困惑。觀摩會場熱烈、融洽,透著濃濃的教研氣氛。

  本次觀摩的課上,老師們聽不到轟轟烈烈的豪言壯語,看不到紛呈各異的學生才藝大展示,只有上課老師悉心指導學生讀好每一句話,說好每一句話,用好每一個詞,寫好每一個字的普普通通的語文教學過程。褪盡浮華,還原本色,本次觀摩活動告訴每位一線小學語文教師,語文課就是扎扎實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這一理念在各位名師的課堂上真實地體現(xiàn)著。

  通過本次觀摩,它將引領我們在教育戰(zhàn)線上揚帆起航。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6

  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近期我讀完《有效教學和諧課堂》一書,感受頗多,收獲頗多。下面就談談我通過學習后對有效教學的膚淺認識。

  1、師生和諧為有效教學奠基

  育人為本,愛心是根,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心和責任心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前提。有了愛心、責任心,教師便會一切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教師的眼中時時刻刻看到的是學生,腦中時時刻刻想到的是學生,心中時時刻刻感受著學生的感受,而不僅僅把學生看作是知識的容器,做題的工具。教師要會及時、深刻、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要努力營造和諧的、溫馨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自己的課堂有安全感、成就感。要把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大膽表達的積極學習狀態(tài)之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2、潛入文本為有效教學鋪路

  走進文本,解讀文本,深人鉆研教材,準確地解讀文本,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首先,教師要作為一般讀者去賞讀,投人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語言美。其次,教師要以學生的視角,思考學生喜歡學什么、可以學什么、不愛學什么,把準學生學習的.疑點、難點、興奮點,第三,從教師的角度,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和策略。這是解讀文本的關鍵。老師要對課文反復朗讀,仔細揣摩,細心品味,文中關鍵的段落、語句都能富有感情地背誦,甚至一個小小的標點都不放過。

  3、質量引領為有效教學助推。

  實施有效教學,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質量指標上。一是教師行為的質量指標。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的教學組織、教師的語言、教師的神態(tài)、教師的評價,都對學生,尤其是對小學生影響頗大。老師充滿激情的語言、滿臉焦慮的神態(tài)、恰到好處的點評,時時刻刻牽動著學生,可愛的孩子們就在老師預設的情境中漸人佳境。二是學生行為的質量指標。學生課堂的表現(xiàn)是課堂有效性的直接反味。三是輔助手段的質量指標。輔助手段的合理運用能有效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能給學生創(chuàng)設語言無法替代的教學情景。四是教學方式的質量指標。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是新課標的重要體現(xiàn),面對我們的國情、校情、班情,我們應正確使用好這一新型的教學方式。

  4、持續(xù)反思為有效教學服務

  教育是實踐性智慧,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持續(xù)的反思,并把反思導向深人,最終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提升育人的質量,因此,持續(xù)反思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每一個教師都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我的教學有效嗎?""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這樣促進自己有效借鑒他人的經(jīng)驗,開闊反思的視野,提升持續(xù)反思的質量。

  我堅信:當師生關系和諧了,課堂教學和諧了,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會成為一種必然,我們的社會也會和諧前進。我一定會在自己的教育道路上不斷進步,不斷改進,為教育的發(fā)展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7

  根據(jù)《綿陽市教育局關于20xx年教師教育、語言文字工作要點的通知》精神,按照綿教函(20xx)99號文的安排,我參加了綿陽市20xx年利用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網(wǎng)開展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工作的網(wǎng)絡學習。在學習期間,我認真聽取專家的講解、認真體會新課程的內涵,我感覺到這種培訓方式非常好,方便、省時、省力,而且效果顯著,對提高我們今后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現(xiàn)在就余文森教授所做的《課堂教學》專題淺談個人的體會。

  本專題圍繞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熱點難點問題,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生成、教學與師生關系、如何在教學中落實三維目標等五個方面,從案例與理念、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角度進行深入淺出的探討和分析。其中教學的有效性是這五個專題中的靈魂,也是課堂教學中的最主要的目標,F(xiàn)重點談這這方面的一點體會。

  新課程改革的目的也是為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學改革的共同追求,也是教學工作非常重要的一個主題,我們老師追求教學有效性,就象每個人追求幸福一樣,是新課程改革成敗存亡的一個命脈。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擺在教師面前一個嚴峻的問題。在教學中,還有一部分教師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習慣于“講課”,試圖努力把書中的知識交給學生,教師始終主宰著整個課堂,忽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參與,忽略學生思維的啟迪,忽略學生能力的生成與發(fā)展。有的課堂表面上體現(xiàn)了學生的參與,但“問題”不具備啟發(fā)性、“活動”不具備主動性、“討論”不具備探究性,到最后,還是由教師將知識生硬地灌給學生。而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有效教學應當是:學生不僅學到了教師傳授的大部分學科知識,而且學到許多其他知識;上課結束很久以后,學生還在繼續(xù)研究和探討上課內容;不是強迫學生學習,而是學生渴望學習。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教學有效性指的是什么?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有效的教指的是促進學生學的教,它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間接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會了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提升了學習能力,達到了不需要教!學習有效性的三個考量指標:學習速度(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學習結果(發(fā)生的變化,獲得的進步或取得的成績)學習體驗(所伴隨或發(fā)生的心理感受)。知道了學習的有效性之后,我們作為一線教師,如何從我們的教學實踐層面上理解教學的有效性,如何來推進教學的有效性,這個問題余教授通過教師發(fā)言來回答。

  其次,我知道了從教育學專業(yè)角度說,有效性指通過課堂教學學生獲得發(fā)展,那么發(fā)展指什么?首先,發(fā)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 ;第二,發(fā)展就其層次而言,包括現(xiàn)有發(fā)展區(qū)和最近發(fā)展區(qū);第三,發(fā)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內在發(fā)展”與“外在發(fā)展”;第四,發(fā)展就其機制而言,有預設性發(fā)展和生成性發(fā)展;第五,發(fā)展就其時間而言,有眼前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第六,發(fā)展就其主體而言,有學生發(fā)展和教師發(fā)展。

  再次,我知道了新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主要體現(xiàn)在哪里?學生變了。課改以后,學生的變化和進步是明顯的;教師變了。新課程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課堂教學變了

  新課程中非常重視教學的生成性,把它看做是教學的關鍵點,生成性體現(xiàn)了課堂的豐富性、開放性、多變性和復雜性,可以激發(fā)師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智慧潛能,使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生命活力,生成性也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難點,課堂開放了,生成了,就會出現(xiàn)無序狀態(tài),從而對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生成與預設是一對矛盾同一體,新課程課堂教學呼喚高水平預設與精采的生成,生成性主題的要點是:1、新課程為什么突顯教學的生成性;2、強調生成性是否意味著否定預設;3、當前教學實踐中存在哪些生成誤區(qū);4、如何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為了說明這個要點,余教授用了一些十分生動精采的小故事和案例來說明,把講解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思考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預設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中要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首先要知道為什么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教學情境有哪些主要類型,當前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存在哪些誤區(qū),如何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情境之于知識有多重要。知識是一種符號,如果離開特定的背景,知識就變成干巴巴的抽象符號,就會使學生學習變得干巴巴,非常晦澀,變得很艱難很枯燥。為了進一步闡述創(chuàng)設的重要性,學情境解決的是學生認識過程中,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性與理性,舊知與新知,背景與知識,以及問題與思維的關系與矛盾。教學情境主要由以下幾個類型:借助實物和圖象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借助動作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借助語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借助新舊知識和觀念的關系和矛盾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借助背景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借助問題創(chuàng)設的情境。

  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還要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教師與學生,教與學,這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最基本的一對關系,把師生關系恢復到人的關系上來,建立共同發(fā)展的、以對話為特征的教學關系,這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基本任務。學生具有兩種特性,一是向師性,與之對應另一個是獨立性。其中向師性是學生本質屬性,它表現(xiàn)在:凡是學生都具有學生感,學生不論學習哪一門功課都希望有個好老師,不論在哪一個班學習,都希望有好班主任,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師幫助,而獨立性也是學生的本質屬性,學生的獨立性意味著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依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每個學生都有一種獨立的傾向和獨立的要求,每個學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當強的獨立性。

  我們在教學中還要貫徹好三維目標,所謂三維目標指的是: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及知識、技能。為了說明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余教授用立體幾何中的三個邊的關系來說明非常形象、生動。 如果只注重單維度的目標,是容易實現(xiàn)的,難的是整合,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將這三個目標整合起來,單維目標雖容易實現(xiàn),但是達不到新課程制定的最佳目標。在教學中即關注了知識技能,又關注了過程方法,還要滲透、態(tài)度、價值觀,就是要將知識、能力、態(tài)度融為一體。在不同的課程教學中,要同時貫徹三維目標、方法也不盡相同,關鍵是我們在教學中應有這種意識。強調三維目標是否意味著否定“雙基”,其實并非如此,因為我們三維目標,本身就把知識技能溶入進去,而 且是把它擺在第一位,但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要服從并服務于人的和諧發(fā)展,這是新課程的一個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為知識而知識,為技能而技能。所謂雙基就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它是三維目標的依托和載體,在知識傳授過程中,要注意人的發(fā)展,所以強調三維目標,并不是否定雙基知識的傳授。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們感覺耳目一新,使我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又上了一個新的高度,我將把我學到的用于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6-26

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02-02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6-27

關于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3-28

有效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03-11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05-26

優(yōu)秀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4-26

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6-24

高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6-24

初中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