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年的回憶作文 推薦度:
- 優(yōu)秀回憶春節(jié)作文 推薦度:
- 春節(jié)回憶作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過年的回憶的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過年的回憶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過年的回憶的作文1
可能是年齡大了的緣故吧,對年的興趣和新奇越來越淡了。前幾年,春晚還覺得是一大盛宴,再然后,節(jié)目即便是小品也沒了味道。
年夜飯有時也在飯店訂上一桌,全家人也沒太多的交流,只顧自地低頭玩著手機,各忙各的給或遠或近連面都見不著的朋友拜年問好,內(nèi)容也是千篇一律的轉(zhuǎn)發(fā),只看姓名就是了。
原本年不是這樣過的,小時候過年是盼望的,向往的,也是急切的。要說過年有趣,當(dāng)屬七、八十年代,現(xiàn)在回憶起來就像陳釀的老酒,愈發(fā)濃郁馥香。每到臘月,年味就會在村子的上空彌散開來,飄入家家戶戶,催快了忙碌的腳步,拉開了春節(jié)的大幕。
大掃除、買年貨、寫對聯(lián),還有小孩像個甩不掉的小尾巴,樂顛顛跟在大人后面去趕集,坐在“永久牌”自行車大梁子上,久了,腿麻的不得了,這個“犧牲”是自愿的,也是幸福的。
寫春聯(lián)是村里幾個秀才大顯神通的好時機,誰家不會寫,秀才們都會自報奮勇地?fù)?dān)了這個活,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不要錢的,紅紙黑字,對仗工整,大都是祈福、祝愿和喜氣的文字,如果留心點,還會從中收獲知識呢。
如果說你幫我助寫春聯(lián)其樂融融的話,那么蒸饅頭更是好氣派的熱鬧場面,嬸子大娘們齊上陣,幾家合著一起干,用磚壘個大火,弄個大風(fēng)箱,搬個大鐵鍋,上面有十來層的大蒸籠,再搞個大瓦盆子發(fā)面,然后壓面,幾個人輪番上陣拿個搟面杖兩頭,在面上來回碾壓,時不時“嘿呀、嘿呀”喊著口號。
其中“麻大娘”(因為滿臉麻子)是這個蒸饃群的搞笑能手 ,她嘴不停講笑話,逗得大家前仰后合,麻大娘很能干,掄胳膊,挽袖子,和大家伙變著樣做豆包、棗糕、花糕,做花糕最下功夫,手搓多個長短不一的面圓條,卷起來,弄成各種造型,上面按上紅棗,在一個圓圓的面餅上均勻擺布著,不一會漂亮的花糕就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
花糕預(yù)示著來年步步登高,裝籠上鍋,熱氣蒸騰,風(fēng)箱“呼打”,火苗竄紅,院內(nèi)飄蕩著人們的說笑聲,每個人心里裝著年的期盼和希望。
年臨近,平日里怎么也舍不得買的肉,這個時候也會大方一回,燉海帶肉是過年的必備品,調(diào)餃子餡是豬肉大蔥白菜,吃起來怎一個“香”字了得?什么韭菜、大蝦仁跟村里人沒關(guān)系的,饅頭、海帶肉和餃子餡都在除夕前全部搞定,天冷不會壞,能吃一個正月。
最興奮活躍,還是小姑娘們,過年可以穿新嶄嶄的衣服,花衣花褲花棉襖,外加新做的小花鞋,頭上用卡子別上紅的黃的綠的.頭繩,花枝招展,喜慶可人,覺得美的像朵花。
真正的春節(jié)鐘聲敲響還是大年初一的早晨,準(zhǔn)確地說應(yīng)該是凌晨,凌晨一點左右,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響起,夜空漸漸被點亮,街上人頭攢動,嘈雜的腳步聲和人語聲夾雜在大街小巷里,即便寒風(fēng)刺骨,也絲毫不影響年輕人積攢了一年的興奮和喜悅。
村里輩分大的人都會在家里“收頭”,也就是等著年輕人來拜年,成群結(jié)隊的,一波一波挨家挨戶串,見面不是拱手作揖,而是實實在在磕頭,有喊叔叔的,有喊大爺?shù),有喊爺爺(shù),還有稚嫩的聲音喊老老爺?shù),院里呼啦啦跪一大片,真有點當(dāng)“皇上”的意味。
長輩高興的忙著饞了這個,又饞那個,拿著糖和軟棗直往小孩兜里塞。人們用這種方式彼此問好,面對面地拜年,不管之間曾經(jīng)發(fā)生過什么不愉快,而在大年初一這一天就會化為烏有。
大年過后是小年,正月十五十六也熱鬧的很,除了白天唱戲、踩高蹺、劃旱船外,那就是晚上了,這個可是小孩子最盼望的時刻,天黑,小孩們從各家冒出來,挑著紙糊的小燈籠,燈籠四周印有五顏六色的老戲里的人物,中間用蠟油焊上個小紅蠟燭,點亮后透過燈籠紙,閃爍著或明或暗橙黃色的光,影影綽綽,甚是好看!
一會兒三個、五個、十個,越來越多的小燈籠從四面八方聚攏而來,小孩們傳唱著自編的順口溜“燈籠會,燈籠會,燈籠來了不瞌睡……”
有的小男孩自制燈,用白菜疙瘩,挖去中間軟的部分,塞進蘸了汽油的老棉花套子,點著,再用一長棍從側(cè)面插進去,一個自制燈搞定了,自制燈火苗竄竄的,在燈籠群里招搖地穿過穿去,小孩們玩的不亦樂乎,全然不在乎凍成紫芽姜的小手。
小孩即便睡的晚,也不會放棄早晨烤火,家門口用棉花桿子點火,大人們說烤火就是圖吉利,烤百病,可以驅(qū)病,這個萬萬不能錯過,誰烤火誰不生病,火焰在人們期盼的眼神里熊熊燃燒,照亮心中美好的愿景還有紅紅火火的來年。
過年的經(jīng)歷是記憶長河里一朵美麗的浪花,也是人生的一份財富,人生每一步都是算數(shù)的,待到年齡大了,獨處發(fā)呆,回首往事時,偷偷地“噗嗤”一笑,心里暖了一下。
過年的回憶的作文2
每當(dāng)新年來臨的時候,總是不由自主的想起小時候過年的情景。那時候家里窮,過年是改善生活的唯一途徑。那時候盼年的心情說起來現(xiàn)在的孩子都不相信,常常新年剛過,就在盼望著另一個新年的來臨,有時候甚至在想如果每天都過年該多好啊。那當(dāng)然是小孩子幼稚的念頭,年總是那么慢那么慢的來臨。
小時候盼望過年,是因為能夠 吃到好吃的,能夠有新衣服穿,不用干活,還有壓歲錢。 三十多年前的農(nóng)村的生活是很苦的,一年到頭不見一點肉星,更不用說雞,鴨,魚了。平時來客能吃上炒雞蛋就不錯了。過年就不同了,過年總能吃上肉,吃上白面餃子。吃了一年的玉米地瓜面餅子,能夠吃上白面餑餑那真是無上的享受啊。
往往剛進臘月就在一天天數(shù)日子,過一天就離年近一天,那種心情真的很急迫。每到臘月的時候家里的大人都要去商店扯布,給大人孩子做新衣服 ,有時候大人舍不得錢,就光給孩子們做,那個年代每家都不止一個孩子。給大孩子做了,不給小孩子做,小孩子不愿意,給小孩子做了不給大孩子做,大孩子不高興。大人只能自己不做,過個年總得讓孩子高高興興的。畢竟一年只做一次新衣服,不給誰做都不公平。那時候沒有那么多花樣的布料,就是棉布。的確良,滌卡是高級布料,有錢的人家才能買上幾尺。能夠穿上新棉布的衣服也是很驕傲的。女孩子常常是小花布的上衣,藍色或是黑色的,或是格子布的褲子,男孩子是藍色,黑色的褲子草綠色的上衣、式樣都是一樣的,如果那個男孩子上衣褲子都是草綠色的,那可是很神氣的喲。衣服都是村里有縫紉機的人給縫制的,穿起來都是一個樣的,F(xiàn)在想起來是很土氣的,那時候卻不覺得有多土氣,覺得很美。
有了新衣服,更是盼望年早點到來。到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了,孩子么們就歡呼,噢,快過年嘍。過完小年家里的大人就開始忙碌了,開始做過年的餑餑。在那個缺少白面的年代里,這可是件大事。到了這個時候孩子們也不出去玩了,守在家里看母親怎樣把那一團團白面做成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大餑餑,并且還能做出各種花樣。守在蒸汽大冒的鍋臺邊看那剛出鍋的餑餑,聞著熟餑餑那香甜的味道,感覺著年的韻味,不知不覺的口水就流出來了。母親看著那些小饞蟲們渴望的目光,往往會拿出一個剛出鍋的餑餑,掰成幾半,分給他們。剛出鍋的餑餑熱啊,孩子們從這只手倒到那只手,用嘴不停地吹著,迫不及待地送到嘴里大口的吃著,真好吃啊,如果天天能吃到這么好吃的餑餑就好了。這樣的時候并不多,因為那些大餑餑要留著過年的時候走親戚當(dāng)禮物送人的,吃上一個半個解解饞也就算了。做完餑餑,還要炸點面魚,跟炸油條差不多,不過是又長又寬,吃起來比油條好吃多了。這是等過年的時候家里來客人的時候才能吃的東西,小孩子再饞也知道這個道理,誰也不會吵著要吃。
年就在大人們的忙碌中來臨了。孩子們渴望的年終于到了,那股高興勁就別提了。一大早就拿出各自的新衣服要穿,母親會說,現(xiàn)在不能穿,等拜年的時候再穿。一個個不高興的把新衣服放起來。那時候過年沒有什么好吃的,燉只雞,熬一鍋白菜,粉條,豆腐,幾片白肉的雜合菜,就算是過年了。大人孩子個個吃的興高采烈,F(xiàn)在沒有那種氣氛了,再也不見那種單純的快樂。
那時候沒有電視,吃完餃子孩子們把新衣服放在枕頭邊,就睡下了。誰也睡不著,睜著眼睛盼天亮。常常不知什么時候就睡著了,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把他們驚醒,高高興興的穿上新衣服去拜年。蹦蹦跳跳地走東家串西家,問一聲,過年好。人家就會給幾塊糖,小氣的人家給兩塊,個別大方的給四塊,那就了不得了。出了門就會說,哎,這家真好,給的糖多。不顧嚴(yán)寒的跑上一個早上,衣兜里裝滿各式各樣的糖塊。那時候的糖多半是硬的水果糖,有誰得到了幾塊奶糖或是酥糖,拿出來一個勁的顯擺?,我有高級糖你們有嗎?那些糖拿回家藏在自己知道的地方留著以后慢慢吃,有的孩子能一直吃到清明節(jié)。
過完年該走親戚了,這也是孩子們特別高興的事,今天看姑姑,明天看舅舅 ,后天看姨,一天天的日程都排好了。家里的大孩子挎著個竹籃子,里邊鋪上花包袱,放上六個大餑餑,上邊蓋上一條新的花毛巾。雄赳赳氣昂昂地走在前邊,后邊跟著幾個小的。到了親戚家姑表姨表兄弟姐妹們聚在一起瘋玩。中午能夠吃上一頓好吃的,說是好吃的,現(xiàn)在看來也平常。炒一盤芹菜,拌一盤白菜心,做上一條魚。那就是無上的美味了。臨走的時候留下一個大餑餑,親戚給幾毛錢的壓歲錢,一個年過完總能有幾塊錢的壓歲錢,這在孩子們看來可是一筆巨款。能買好多夢寐以求的東西。這錢常常在手里還沒捂熱就被大人收走了。還得留著給家里來的親戚的小孩子。就是那些大餑餑,也是這么換來換去的'。等走完親戚,家里就會有許多不一樣的餑餑,跟原來的數(shù)量一樣,只不過模樣不同。這些餑餑大人們舍不得吃,留著給孩子們上學(xué)的時候帶著當(dāng)午飯。
年就這樣在孩子的熱切盼望中來了,又在孩子們的歡笑聲中過去了。過完這個年,孩子們又在眼巴巴地盼望著下一個新年的到來 ,那種熱切的心情現(xiàn)在的孩子是體會不到了,那種單純的快樂,那是貧寒的日子里唯一的熱望,F(xiàn)在飽食終日的孩子什么都不缺,對年的渴望也就是可以放假,可以出去游玩,再沒有別的念頭,F(xiàn)在的日子是天堂一般的日子,過去是苦中作樂的日子,是一種簡單的快樂。都是生活啊,什么樣的年代就有什么樣的生活。
過年的回憶的作文3
“小孩望過年,大人望掙錢”,從年頭一晃就到了年尾,守著元旦,就已望見了年的背影,年成了一個不速之客又要到了,讓我感到有點恐慌和傷感,心下不禁嘆息一聲:——又老了一年。
我明白,那個纏著大人要壓歲錢的小孩,現(xiàn)在已變成發(fā)紅包的人;昔日過年,那個等著母親喊吃飯的小孩,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喊小孩子吃飯的父親,再也找不到兒時盼過年那種急切的期待,那種純真的快樂;再也找不到過年時縈繞在心頭的那種親切的問候、新年的祝福、濃厚的親情、熟悉的鄉(xiāng)音;取而代之的是麻將聲蓋過了鞭炮聲。年夜飯如常,春晚依舊,無憂無慮的那種心情,早已被歲月的勁風(fēng)洗滌得蕩然無存。倒不如在那物資匱乏的年代,過年才是真正的快樂,以前過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習(xí)俗,一進臘月,各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初八吃臘八粥,然后蒸、炒、煎、炸忙得不亦樂乎。家家戶戶都用農(nóng)產(chǎn)品做成半成品,招待客人時稍經(jīng)加工便成了一道菜。如糯米淘凈后,用清水浸一天再手工磨成米漿,經(jīng)過濾凝固成面團狀,再做成一個個圓餅干大小,放鍋內(nèi)蒸熟,便成了“圓子”,待冷卻后用冷水浸泡,經(jīng)常換水可以長期存放、隨時食用;將黃豆手工磨成豆?jié){,過濾掉豆渣,再將所得純豆?jié){在鍋內(nèi)燒開,將石膏搗成粉狀再過細篩,所得細石膏粉用清水調(diào)和于大缸內(nèi)并不斷晃蕩,使其不沉淀,再用水桶裝燒開的豆?jié){迅速沖入晃蕩的大缸內(nèi),需一次完成,若有兩桶豆?jié){則要兩人同時沖入,所以這個工序至少需二人同時操作,靜置一會兒就可用布過濾壓在兩扇門板中間,濾干水后便成了豆腐,將豆腐切成長條用油炸成半成品稱為“生條”,豆腐切成小塊經(jīng)過發(fā)霉后拌入鹽、辣椒醬再做成“豆腐乳”;花生、蠶豆、紅竽干等都要在過年前炒熟、存放,便于農(nóng)忙時在田間地頭方便食用;麥牙糖的制作,從溫水浸米、煎熬、拌入爆米花,到切成小塊成品,需要十二、三小時;真正感覺到年味兒正一點點地從老人們臉上的皺紋里,從噼啪炸響的灶火中滲透出來……二十三過小年,準(zhǔn)備果品送灶王爺;長工、短工,二十四日才可滿工;祭祖用的紙錢,則要從一刀紙里每次數(shù)出五張或七張,只能是單數(shù)不能成雙數(shù),裁成十到十三厘米寬,再疊成三折后略象一個正方形,然后用鐵錢鑿在紙錢上鑿五行,每行五個印,但必須在上午操作,在下午打紙錢必須點一枝香,是何原因,不得而知。鐵鑿總體高度、上截粗細同圓珠筆差不多,下端是圓的,如一元硬幣大小,中間還有一個圓點,鑿印后還真的有的象錢。接下來是寫春聯(lián),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每逢春節(jié),家家戶戶每道門上,都要貼上一幅大紅春聯(lián),貼在門楣上的稱為橫披,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記得在縣民勞局(民政局與勞動局合在一起辦公的機構(gòu))當(dāng)局長的大伯,書法自然了得。那時他大權(quán)在握,要是有人想安排、調(diào)動工作,只須他一句話、一紙書函便能如愿,上他家活動的'人不少,拿東西的人不少,如愿的卻極少,他鐵面無私,公事公辦,常常將提東西的人拒之門外,或是逐客令驅(qū)走,唯獨鄉(xiāng)親們拿來紅紙請他寫春聯(lián)樂此不疲、照單全收。大門上一副對聯(lián)是每家必要的,只要你告訴他要寫幾副房門對聯(lián),然后龍飛鳳舞、一揮而就,大門上諸如“山青水秀風(fēng)光好,人壽年豐喜事多”“人勤三春早,地肥五谷豐”之類,房門上則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有利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寫給灶王爺?shù)膭t是“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等,每年的過年前都要忙活好幾天,甚至鄰村人家娶親嫁女或別的喜事,都愿意星期天來求汪局長的一副筆墨,更有人以此為借口請他過去“坐坐”,大伯則要看這戶人家是否另有目的再作決定,我那時候非常羨慕大伯,寫幾個字就能換上一餐美食,可大伯卻總是推辭,我們小孩子當(dāng)然不懂其中的玄機。有人請吃請喝,何樂而不為呢?現(xiàn)在每年正月去縣城大伯家拜年時,看到他家對聯(lián)都是買現(xiàn)成的。年三十,講究就更多了,清洗餐具、打掃衛(wèi)生、貼對聯(lián)、貼門神,貼年畫,祭祖宗,祭天地,祭神靈完畢,才可以吃年夜飯,平日里吃不到的雞、鴨、魚、肉,蒸、燉、煎、炒、炸,貧也好,富也罷,童年的天真和歡樂,這時候在飯桌上顯露無遺,可以無所顧忌地左挑右揀,唯一無法挑揀就是酒,那年代也就只有一種零散的白酒,只是檔次高低不同,用鹽水瓶到小店里打上一斤酒,雖然有些舍不得但還是要加上幾湯匙白糖,晃一晃就是甜酒了,呡一口辣得直吐舌頭,更不知飲料為何物。吃過年夜飯,穿上肥肥大大的新衣,還是覺得很高興,因為父母要我們穿的新衣至少要能過二到三個新年,那時的生活條件可想而知了。爆竹則是從一個三百響或五百響的編爆上一個個折下,然后點一個扔一個,也沒有什么擦爆、甩爆,也沒看到有人放過焰花。初一或初二就是拜年、走親訪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節(jié),年才算過完。接著便是各村莊請戲班唱黃梅戲,一直唱到農(nóng)忙,這些年一直在外打工,很少看到舞臺上活神活現(xiàn)的表演藝術(shù)了,F(xiàn)在麥牙糖、豆腐、炸生條市面上隨處可見,“蒸圓子、打錢紙”已變成遙遠的回憶,也很少有人寫對聯(lián)了,只有炒花生、唱黃梅戲還在延續(xù)。
回憶是令人神往的,尤其是兒時過年的情景更令人難忘,年年過年,年年忙碌,年的背后也寄托著厚重的責(zé)任,我們又長大了一歲,對于人生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對新的一年,如何調(diào)整自己,以新的自我面對新的一年,這就是過年的意義吧!
過年的回憶的作文4
因為疫情,今年是我記事以來第一次跟爸爸媽媽在上海過春節(jié)。沒有回到山西老家,不免有些冷清,比起在上海過年,我還是想念山西的春節(jié)。
山西過年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到農(nóng)歷正月十六結(jié)束,持續(xù)近一個月之久,期間唯臘月二十三、大年初一與元宵節(jié)這幾天最引人注目。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這天要大掃除,祭灶王爺。天剛蒙蒙亮,人們便把家具、餐具都搬到院子中,并摘下去年的掛歷,用掃帚、拖把將屋里屋外仔仔細細打掃一遍,名曰“掃塵”。還要點香擺盤,接“灶王爺”到家,寓意今年人壽年豐,天天有飽飯吃,可見以前人們的生活是何等的艱辛,想想自己生在現(xiàn)代如此美好的生活,不禁一陣“慶幸”。后面幾天,各家準(zhǔn)備過年的餐食材料,包含“蒸年饃”、油炸麻花、棗糕等。人們將饃饃捏成各種動物和水果的造型,配上不同的面團顏色,一個個動物饃饃便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出現(xiàn)在你眼前。有些饃饃更是大得驚人,一個成年人張開雙臂才能抱住,吃起來也是口感質(zhì)樸,嚼勁十足。
到了除夕和正月初一,這是真正的“新桃換舊符”之時,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時日。除夕這天,大人們早早開始忙碌,孩子們也早早起來“幫忙”,爸爸貼對聯(lián),掛燈籠,很少下廚的爺爺這天也走進廚房,準(zhǔn)備大菜,奶奶和媽媽開始包餃子,我跟姐姐也在旁邊像模像樣地包著,桌上一塊面團一盆豬肉白菜的餃子餡,切有三四顆栗仁,腰果積在桌子上。我有些疑惑,便問奶奶,她說以前都是包銅大錢,后來是些錢幣,現(xiàn)在大家為了衛(wèi)生就改用了栗仁、腰果之類的小食品了。
那日的.晚上,便是熱熱鬧鬧的除夕夜,家里年夜飯上了八九道菜,全是姑姑的拿手好戲,緊接著奶奶揣著一碗餃子出來了,只見那青花瓷碗中盛著一只只餃子,形似元寶又似扁舟,層層疊疊,面皮卷曲、略薄,上面凝結(jié)著一個個微小的水珠,在飯廳的燈火下,反射出點點金光。透過這面皮似有似無的淡淡的米白,里面的豬肉、玉米、白菜甚至湯汁都隱約露出成色,看起來晶瑩剔透,似頑皮的精靈,在清湯中上下沉浮,在濃濃的熱氣中時隱時現(xiàn),不禁令人饞涎欲滴。
菜已上齊,全家人圍桌而坐,正當(dāng)我要把第一個餃子送到嘴中時,卻見奶奶的臉上漾著微笑,眼角已瞇成一條縫。伴隨著騰騰的熱氣,奶奶說,“看今天誰能吃上包著栗仁和腰果的餃子。這餃子是寓意發(fā)財?shù)氖称,往里面包上栗仁和腰果,誰能吃上來年必定財源滾滾、吉祥如意。”聽了這話,我卻突然對碗里的餃子產(chǎn)生了一種敬畏感,看大家也不急著吃菜,我也不像平常那樣狼吞虎咽,把餃子扒入嘴中,而是變成了“文明人”,每只餃子都是看了又看、瞧了又瞧,看好后一口也只咬掉一半,先細細咀嚼一番,然后再用舌頭掃一下口腔,確定沒有后才悻悻咽下。就這樣一個又一個地吃著卻依然沒吃到什么硬物,不禁有些失望。不過細品下一個時,不禁喜形于色,又有些不知所措我吃上了一枚腰果。過了不多時,姐姐突然說,“啊,我也吃到了!”伴隨著歡叫,她把那只咬了一半的餃子展示給我們看,滿眼回蕩著興奮的光芒,奶奶與姑姑也露出了笑顏。吃完飯后,雖然一只只餃子已被我咽下,但是,湯汁的鮮美依然在嘴中流連,一家人的歡聲笑語仍舊在心中回蕩。
吃了年夜飯,一家人便圍坐在一起,抓上把瓜子,說說笑笑,伴隨著電視里的零點鐘聲,迎接新年的到來。
年初一清晨天還沒亮,便是鞭炮齊鳴、響徹云霄。早飯后,家家戶戶成群結(jié)隊去拜年:晚輩拜長輩,子女拜父母,孫子拜爺爺奶奶等。下午老人和大人都會去看“眉戶戲”,戲臺上演員化著濃妝唱著大戲,戲臺邊樂師敲著鼓響著鑼奏著樂,戲臺下會唱的便跟著那樂聲哼上幾句,另外一些人就在旁邊閑談、歡笑。孩子們也放開了,爭著搶著去蕩秋千。這秋千少說也得有三四丈高,下面拴著一塊木板,一個大點的孩子坐上去,大人使勁一推,孩子便隨著笑聲蕩了起來,實則暗含“節(jié)節(jié)高升”之意。
正月十四、十五和十六,是著名的“花燈節(jié)”,即元宵節(jié)。這幾天晚上,各家各戶燈火闌珊,似要爭奇斗艷,孩子們都會提著自制或購買的小提燈,燈上畫著各種鬼神或動物,在街上歡笑、游蕩,遠遠望去,紅綠交錯,燈點游蕩。而正月十六晚上,孩子們要將那小提燈故意點燃,名曰“轟燈”,這時火與紅紗交織在一起,祝愿今年“紅紅火火”。
印象不知不覺間淡去了,似被那份紅火點燃了,我伸手想抓住它,但卻只剩下一絲赭盡的碎影,褪去了張燈結(jié)彩,留下一份屬于山西春節(jié)的回憶。
【過年的回憶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過年的回憶作文02-22
春節(jié)回憶作文10-09
優(yōu)秀回憶春節(jié)作文02-20
春節(jié)的美好回憶作文07-13
【實用】回憶的春節(jié)的作文4篇02-20
【熱門】回憶的春節(jié)的作文四篇05-03
【必備】回憶的春節(jié)的作文四篇03-01
【精華】回憶春節(jié)的作文3篇03-01
春節(jié)回憶作文6篇【熱】11-26
精選回憶春節(jié)的作文錦集八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