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精華(9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 篇1
我的家鄉(xiāng)在遼寧省朝陽縣的一個小村莊,你若是來到這里,那么數都數不清的節(jié)日風俗一定會讓你大開眼界。而其中最熱鬧、我最喜歡的一個節(jié)日就是家鄉(xiāng)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
春節(jié)歷來被人們所重視,所以節(jié)前的準備也是比較漫長的,一般是節(jié)前的一個月或半個月開始。在這期間,人們總會去趕大集,從集上回來的人們身上一定是大包小球的,就像是大搬家一樣,而那些包裹里定會有掛錢兒、對聯、一些煙酒糖茶等東西。到了離春節(jié)還有六七天的時候,女主人會把家的里里外外都打掃一遍,收拾的干凈、利落,以免給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到了春節(jié)前一天的時候,人們就忙開了。上午是貼對聯,貼掛錢兒,中午女主人則會做一桌豐盛的飯菜來招待兩方的雙親,一家人其樂融融,合家歡樂。晚上則更熱鬧,吃餃子、放鞭炮,萬家燈火,熱鬧非凡。
到了春節(jié)這一天才算是真正熱鬧。這一天,人們都早早的起來忙活著“上供”,準備早飯,樣樣都得細心,不能有一點疏忽。老佛爺的供品比我們吃的飯都要好。首先,中間擺上一個比較大的盤子,或放上三個帶紅點的饅頭,或放上一盤餃子,然后在大盤子的.兩邊放上兩個小盤子,放一些橘子啦、蘋果啦,還有放糖的,而且香爐上要香火不斷,聽說這樣能保佑一家人一年到頭平平安安。給老佛爺上完供,我們才能吃飯。餃子是這一天必吃的飯食,而且不能包少,一定要吃剩下才好,這代表著“年年有余”。飯后,大家都要換上新衣服、新鞋襪,這代表著“新年新氣象”。人們在這一天中會去大街小巷串門,看見他們見到長輩就要磕個頭,并附帶一句“春節(jié)好!”而現在這種習俗已經被人們漸漸地忘卻了。這一天也是小孩子最高興的一天了,因為不但可以跟隨父母到各家去串門,享受良好待遇,而且還可以收到許多壓歲錢。有了壓歲錢。想買什么就買什么,開心得要命。小孩子即使犯了錯誤也不會被父母責罰,因為是春節(jié)嘛,都圖個喜慶,就不在乎那些不開心的事了。
此后的一個來月,差不多每隔兩三天就有親戚來我家做客,我自然是最開心的了,因為又可以吃到好吃的東西了。這段日子是人們體重增長得最快的時候,因為每天都有美味相伴,所以節(jié)后人們又開始為自己的體形而擔憂了。
雖然現在我在異鄉(xiāng)讀書,不能時;丶,但卻總是懷念起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那個熱鬧的場面,更懷念那個養(yǎng)育我十余年的故鄉(xiāng)!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 篇2
我們每個人都有春節(jié)的經歷,現在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春節(jié)經歷。
在除夕這一天下午,我們興高采烈地貼對聯。瞧!我和老爸在貼對聯,老爸把對聯拿到門外,我把透明膠帶遞過去。只見老爸把對聯比好位置,麻利地用膠帶粘好,一會兒對聯就全貼好了。紅彤彤的對聯霎時間使家家戶戶都有了濃濃的過年的氣息。
按照家鄉(xiāng)的習俗,貼過對聯,我和老爸老媽去了墳地,“請”先人們回家過年。到了墳地,許多人都在擺供品、放鞭炮,非常熱鬧。老爸老媽把鞭炮拿出來,由于風太大,老媽點了半天也沒有點著鞭炮。后來,老爸費了好大勁才把鞭炮點燃,“噼里啪啦”的鞭炮在耳邊不停地回響……
傍晚,我們全家聚在一起包餃子,我也學著包餃子。開始,我包的餃子有的大、有的小。我通過練習,逐漸掌握了餡的量,包得就大小差不多了,上面還有褶子呢?
全家吃過餃子,就開始準備看春晚,有的'人出去找朋友玩。我和姐姐一起看春節(jié)聯歡晚會,今年的春晚節(jié)目豐富多彩,有歌舞、相聲、小品、魔術等等,引人入勝。新年的鐘聲響起,外面就響起了陣陣鞭炮聲。我感到很困,就睡了。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們起來得比較早。先點著一堆“旺”火,然后放鞭炮。吃過早飯,我們一起去拜年。走了好幾家才拜完年,回來又要吃飯。吃完飯,又到了休息玩耍的時間,我們就去買東西、放鞭炮……
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你們那里的春節(jié)是什么樣的呢?歡迎你告訴我,也歡迎你們來我們這里過春節(jié)。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 篇3
所有的孩子都喜歡過年,我也不例外。穿新衣,放鞭炮,家家團圓真熱鬧……
但今年的春節(jié)與往年不一樣,我家買樓房了,要在城里過年。爸爸與我都想回老家,陪爺爺一起過新年。可是媽媽說:“新房第一年不能空著!苯Y果,媽媽一票戰(zhàn)勝了我與爸爸的兩票。
新年終于來到了,可是我一點也不快樂。因為我沒一個小伙伴,整天關在屋里,還要寫作業(yè)。還好媽媽一大早就帶我去物美采購。一進商場,人山人海,媽媽馬上緊緊拉住我的手。我被大人們擠著挪來挪去,什么也看不見,手還被抓的非常疼,我再也不去物美了!鬧鬧、子鍵……我想你們了,要是在村里,一過年大家都不寫作業(yè),上山、滑冰、放炮、藏貓貓,咱們玩得多開心。
晚上,放鞭炮了,城里人放的禮花真多還特別漂亮,可是我只能站在陽臺上觀看。一朵朵禮花盛開,我好像看見爺爺慈祥的笑臉,領著我走出院子看村里人放炮,我與爺爺也一起放,鐺鐺的響,真帶勁!盃敔敚排诹藛?您吃餃子了嗎?”“放了……”不知為什么,電話那頭爺爺哭了,我也想哭,我想爺爺。
我懷念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懷念那熱熱鬧鬧、團團圓圓的日子。我做了一個夢,夢到在老家快樂的過春節(jié)!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 篇4
大概要追溯至二十年前,我大約五歲,那時提起過年,我們差不多同齡的伙伴們高興得就像一只頑皮的貓兒,在家中蹦蹦跳跳的,那股興奮勁兒——簡直像當上皇帝一般。
像我們那時的孩子,因為過年會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餓,大一點的孩子更可以擺脫平日的“勞役”,因此會開心個不停。
或許怪那時的日子太過清貧,平日里要吃得上一頓好的是極不容易——吃得上肉的人家很少,一般人家除非是有貴客來的時候,孩子們才勉強可以解一解饞;或就是在走親戚,“吃酒”的時候。那時候,寨里要是誰家有紅白喜事,幫忙的大人總是帶著孩子,并且趁人不注意把一兩片豆腐或其他什么吃的塞在自己孩子的嘴里。
又或許是那時的生活過于枯燥,所以人們在玩的都比較簡單,快樂也簡單,但大家都很知足,生活平平常常的過,日子順順溜溜地流。那時過年,大人們總喜歡湊在一起玩紙牌,玩牌的方式簡簡單單:一副撲克變換著玩“上游”、“怪!、“三五反”之類,輸了的就罰站或鉆“板凳腳”。(我就是那時常跟在父親身邊問這問那的,現在還清晰記得那些玩牌的花樣。)大家共娛共樂,輸了牌卻贏回快樂,大家都覺得自己是勝利者。
父親喜歡在大年初一、初二的白天和晚上翻起民間手抄或刻印的《柳蔭記》、《八仙圖》之類的書唱個不停,他周圍就圍著媽和其他年輕年老的婦女,動情處大家唏噓喟嘆,有的還流眼淚,聽不明白的時候大家就議論紛紛。我們那一帶像父親年齡差不多的男女都會“唱書”,幾年前回家過春節(jié)還聽父親給媽唱了幾段,很是動聽。
對我而言,那時爸唱書的聲音就是最好的音樂,所以對一些如“攢十字”、“蓮花落”之類的唱腔至今還有印象。那時寨里有一臺唯一的收音機,音樂從那個小東西里飄出——很悅耳,多是些“朝霞——啊——映在——陽城——湖上——”,偶爾也飄出“何日君再來”的感慨。但這種奢侈的聲音我們很少聽到,有時只是在較遠處聆聽。有收音機的那戶人家很少放歌給我們聽,一般要有客人來或過年的時候才能聽到,更別說是親自看看摸摸那“小家伙”了。我的記性一向很好,只要那家人放歌,我聽一遍就能“哼唱”了。
那年頭,寨里沒有通電,收音機只能用干電池,舍得買電池的人家很少——別說用收音機了,就是用手電筒的人家也很少,我們家那時點的是煤油燈。用油燈燈芯也不敢做大,晚上睡得很早,一般晚飯后就洗腳熄燈就寢;有時熄燈后坐在火爐邊聽母親講“老熊婆”、“七姊妹”和其他的民間傳奇或鬼故事。那時聽鬼故事時尤其著迷,但一定用坐在爸和媽之間,不敢靠近門,生怕有個東西推門而入把我抓去。我哥不同,從小到大都不相信有鬼,晚上再怎么黑也敢出去解手——我那時最佩服他了!妹妹還在呀呀學語,只有哭的.份,享受不到我聽故事的高興和怵悚。但不知怎的明明害怕,卻用纏著媽一遍又一遍的講,自己就一邊聽一邊幻想一邊害怕了。
至于玩的呢,就簡單得過分了。除了“抓瞎貓”、“躲貓兒”或學唱花燈外再無其他花樣,但那時過年,我們就成天跳來跳去,唱來唱去,變換著玩熟悉的游戲,快樂無窮。有時被大一點的孩子欺負,哭一陣鼻子,又笑瞇瞇地跟著玩去。
“過年”這一詞在那時是什么概念?我只記得那種興致了。以至以后長大在寨里老祖公那里聽他“擺大傳”,讀那些《征東》、《征西》的幾百部“大傳書”都無法把兒時的記憶抹滅。
但這些年,從我九八年起異地求學直到工作數年后的今天,我對過年的興致淡得很,真有“過年如過關”般艱難的感覺,真正感受到一個成年人的悲哀了。
要說這幾年,要穿有穿,要吃有吃,要享受有享受,哪里不比兒時的條件強?家里不是早有了彩電、音響了嗎?不是有三五好友常在一起把酒言歡嗎?但總覺得少了些實在。
過年真正的快樂是屬于孩子們的。但我對他們的玩法有些不一樣的感觸。很多孩子在家看套碟,對武俠大戲里的動作津津樂道,大一點的孩子們聚在一塊玩著紙牌輸壓歲錢,也有湊在屋子里看大人們“砌方城”玩通宵的。
而我現在的娛樂也只是看看春節(jié)的電視節(jié)目和玩玩麻將了,偶爾對著麥克風唱幾首歌;丶疫^年又有什么好玩的呢?不過是為了陪著雙親,一家人吃湯圓,一塊看“春晚”,話話家常,如此的簡簡單單。只是給兒時給我唱書講故事的父母一絲寬慰,讓他們在年老的時候感受到全家團圓的滿足——作為父母,或許他們每年的愿望不過如此。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 篇5
北京的春節(jié)熱鬧非凡,我們福建莆田的春節(jié)也毫不示弱。我們從臘月初十起,就開始了過年的準備。
臘月初十至臘月二十之間,莆田人會選一個晴朗的“雙日”進行掃巡。掃巡就是大掃除,家家戶戶把屋里的重物品清洗后拿到院子里暴曬,后面再進行屋內的掃巡。
臘月二十四,祭灶公。也就是送灶公上天,灶公升天后,就會向玉皇大帝稟報這戶人家在這一年里行善還是行惡,再進行懲罰或祝福。所以,大家在祭拜的時候總要放上各式各樣的糖果,讓灶公的嘴甜一點。
臘月二十六日起,家家戶戶都在門口做豆腐,白白嫩嫩的豆腐做好了,就可以喝豆?jié){、炸東西了。接下來,到了我最愛的環(huán)節(jié)——炸吃的。我們在這一天總是要炸很多東西的,如:炸豆腐、海蠣餅、炸紅薯等。海蠣餅里面包的東西最豐盛了,里面包了肉、白蘿卜絲、海蠣等食物只要把海蠣餅做好,再往滾燙的油里炸,海蠣餅就做好了。在看著大人做的同時,我也忍不住流口水了。
臘月二十九日,俗稱“小除”。家家都放鞭炮,貼春聯,在這辭舊迎新的`一天真令人高興。在晚上是,你還可以更隨大隊伍去點燈,走進廟里,四處都有鞭炮的響聲。還聽到了許多不一樣的音樂,那是什么呢?看,那就是我們點燈的燈,安裝了電池,自然就會唱歌了。
大年三十。這個除夕夜,一年才只有一次。白天,家家掛起了紅燈籠,架起了紅彩旗,每家每戶都顯得納悶 喜氣紅火。晚上,讓人直流口水的是那一桌的美食。莆田人吃年 夜 飯也是有講究的,除夕夜必須要有這些菜才算圓滿:蝦(莆田話念:和,寓意一家人和和睦睦);蟹(必須選十只腳齊全的,寓意十全十美);有一些有條件的人家會在家里廚房的魚缸里養(yǎng)幾條魚,寓意年年有余。還沒吃完年 夜 飯,就看見了窗外的天空繡出了一朵朵美麗的花,小孩們都跑到馬路邊去玩煙花,家長們也掏出了錢包給老人和小孩壓歲錢,寓意新的一年紅紅火火。
正月初一,小孩跟隨著父母回母親的娘家,與外婆外公一起吃團圓飯。
正月初六到正月十五期間是我們莆田人鬧元宵的時間,我們都會到廟里上香,晚上在家里吃湯圓,一家人其樂融融,開開心心的聚在一起。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你們羨慕嗎?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 篇6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非常高興。因為今天晚上又可以放好看的焰火了,更讓人高興的是我們可以欣賞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聯歡晚會呢,還有能讓人期盼著的一晚上都睡不著覺的`錢餃子在等著我呢。說到這你一定會非常奇怪吧,錢餃子又是怎么一回事兒呢?這餃子可是我家三十那天吃的一份特殊的餃子,因為那餃子里不僅有餃子餡,還放了硬幣、糖塊、花生、大棗等吉祥的東西,聽大人們說這些東西都是讓家人在新的一年更有成就的象征,我早就盼著這一天早點到來了。
這一天,把大家都忙壞了,做年夜飯、包餃子,我也跟著家里人一起忙活著,幫大人們撥蒜呀,遞個碗筷呀。家里人都說我長大了,我想我是家里的一名成員,也該為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嘛。終于一旦到了放鞭炮的時候了,聽著那劈里啪啦的鞭炮聲,我高興的在一旁也放了很多煙花,之后就趕緊跑回來,因為還有一件更讓我著急的事情呢,那就是吃錢餃子呀。我回來的時候,餃子已經出鍋了,大家回來后都爭著夾餃子吃,因為吃年三十的餃子可是太有樂趣了,每吃出一樣東西了都把大家樂壞了,我們都爭著搶著吃了比平常多了很多的餃子,個個撐的肚子溜園。這個節(jié)日過的太有意思了。
過年不是最重要的,高興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高興,過年也就沒有意思了。在這里我祝我們全家新春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也祝自己學習進步。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 篇7
俗話說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闭瘴易婕睦弦(guī)矩,春節(jié)相對來說會比其他城市晚一些過,差不多在正月初一才開始,但在我們這是不過臘八的,只不過農作物沒少些人去種植罷了。
正月初一開始祭神,但最熱鬧的這一天就數除夕了。除夕里孩子們歡慶,大人們忙得不可開交。家家戶戶都忙著煮年夜飯,整條村都彌漫著飯酒菜香。在我們這里,還得用鮮嫩的青葉水洗身,可能受了山東高山族的習俗影響吧,寓意也很簡單:以舊換新洗去身上一切不好的事情,新啟程,新開頭。每家每戶都要貼對聯,與紅紅火火這個詞打成一片。新衣服也少不了,一身新,挺好!孩子們準備過年,大多數都是跟大人去買年貨,什么糖果,巧克力,堅果,孩子們最愛這七零八落的玩意兒,爆竹是每家每戶必須買的,沒了它就少了年味,這種噼里啪啦響的`東西,尤其是男孩子最喜歡,每當放的時候女孩便捂住耳朵,躲在大人身后。接下來就是孩子們數不勝數的小玩意兒了。
爆竹可謂是一天未停歇,到了晚上,對于早睡的農村人來講,可謂是折磨!小孩卻挺知趣的。我猜大人小時候應該都不太喜歡過年,可因過年時要守歲,不過12點是不允許睡覺的。絢麗多彩的煙花與煙塵滾滾的爆竹交雜在一起,似乎可讓人震耳欲聾。手中的糖果灰塵粘布,怎么好往嘴里送?每過幾秒鐘就響一次的爆竹和煙花,雖然使人眼花繚亂,但熬是好看。還有當地人最愛吃的粉絲糖水,一碗又一碗,經久不衰。壓歲錢在孩子的記憶中是最清晰的,都是咧開嘴拿紅包,但會不會被家長收走?這誰也說不定。有時即使不可以到街上玩鬧,但也可以在家中庭院里玩的有聲有色,店鋪一般到正月初一到初五不開張,不過初六開張也并不忙,伙計們還可以走街串巷,隨便走走。
彈指一揮間,春節(jié)在農歷正月十九就過去了,這一天我們家鄉(xiāng)還是要祭神,以給春節(jié)一個完美的結束。學生們該上學的上學,大人們該上班的上班,大家又恢復到了照常做事。不過天氣轉暖,農村人就得插秧了。茂名無論是城市,還是不起眼的小農村,也跟全國一起過年,還過得比大家城市分外熱鬧。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 篇8
每個地方的春節(jié)都不一樣,都有很多的風俗,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別有一番特色,讓我來給你們講講吧!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氣氛很濃,到處洋溢著過節(jié)的喜慶。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會有很多的精彩。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這一天“灶王爺”要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一家人這一年來所做所為的日子,又稱"辭灶",所以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我們還可以吃香甜可口的“祭灶糖”。同時,家家戶戶開始置辦年貨。
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都要貼福字、窗花、對聯、門神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將宅子里里外外裝點一新。從這一天開始,家家要蒸我們家鄉(xiāng)特有的高饃饃和各式各樣的花糕,有石榴花的,有小魚的,還有蝴蝶狀的。還要蒸一個又大又圓的花糕用來祭奠先祖,這個花糕可是要等到過完春節(jié)才能吃得哦!雖然大家忙里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歡樂相比,我感覺還是歡樂更多。
除夕是最值得我們慶賀的時刻。在這個晚上大家都會回到家里與家人團圓,一起吃豐富的年夜飯,一起看精彩的春節(jié)聯歡晚會,享受著團圓的樂趣。到了十二點,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煙花爆竹,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從大年初一開始,大家都要到親戚朋友家里去做客拜年。我們小孩子還能收到長輩們的壓歲錢,別提有多高興了。
正月十五又是春節(jié)里一個重要的`日子,家家戶戶都會掛火紅的燈籠、吃湯圓,寓意著我們大家團團圓圓,生活和和美美。過完了這一天,年也就過完了,人們開始正常的工作和學習。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是不是多姿多彩呀?你的家鄉(xiāng)呢?是不是也如此豐富多彩呢?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 篇9
我的家鄉(xiāng)在風景優(yōu)美的懷遠,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別有一番特色,每天都是那么的精彩。
春節(jié)一般在臘八就揭開了序幕。人們開始忙亂起來,紛紛為過年做準備。家家都要把雞、鴨、牛、魚腌好。這天,每個商場都擠滿了人,大家都要一次準備好足夠的食品。
買好年貨,都要貼對聯了。對聯上寫的話五花八門,再貼上大大一個“!保痛蠊Ω娉闪。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這天,定要回家吃團圓飯。人們臉上都掛著幸福的微笑。吃過飯,“爆竹聲中一歲除,來,但仍為天空增
小孩子這下可開“學習進步”,邊把“新年快樂!”心里
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上,該上班的.上班,新的一年開始了,人們紛紛向新的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家鄉(xiāng)的變化作文04-21
春節(jié)家鄉(xiāng)的作文12-04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12-09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02-05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02-05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02-06
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作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