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初中歷史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歷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1
聽了馬牧池中學張老師的一節(jié)課后,我發(fā)現(xiàn)我的小組合作還僅僅是初級階段,還僅僅停留在表面。張老師的課堂氣氛調動能力令我佩服。從張老師那里,我了解到小組的建立應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重要依據(jù),應使每個小組都同時擁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讓學生們實現(xiàn)自主管理,每個人都有應該負責幫助的同學,都有具體的任務分工,實現(xiàn)人力資源的最佳組合,這一點我體會最深。
今天學校領導又給我們提供了一次學習的機會,我聽取了一節(jié)馬牧池張文淑老師的課和薛校長的報告,感觸很深,收獲也不少:
1、老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老師要認真指導學生,真獨學、實自查,有效地控制學生自主學習內容進度。
2、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互助的目標要明確、互助的對象要明確、互助的內容要明確、互助的時機要明確、互助的方式要明確。
3、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把握好展示時間、展示的對象,展示的過程要跟上評價,評價要公正合理。
通過學習王老師《解放思想、相信學生精心準備、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使我明白了: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交流、互動,教師要擺正角色正確引導學生,教師的引領和指導要把我一個度,因為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能喧賓奪主,教師的引導要適時適度,應該說這為教師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這要求教師能很好的把握和吃透教材,明確課程標準的要求,明確考試的要求,最起碼我們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每一節(jié)課的具體內容,用什么方法才能讓學生更好地記住、理解、應用所學的知識,特別是對理科一些抽象、枯燥的知識更是這樣,教師要方方面面的'都要考慮到,才能給學生適時適度的指導。
怎樣把握教師知道的時機呢?打個不太恰當?shù)乇扔,不能像對到小孩學走路一樣,等跌到了再讓他自己爬起來,畢竟我們的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我們要在他即將倒地的一瞬間就要及時的扶他一把,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例如,某個知識點,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盡可能給學生留有充分思考、交流討論的基礎上,通盤考慮本節(jié)課的課程任務和內容,最多只能給學生10分鐘的考慮時間,如果過了15分鐘學生還沒有思考討論出結果,還要學生繼續(xù)思考討論,我覺著就是教師沒有及時發(fā)揮指導作用,我覺著如果過了十一二分鐘如果還沒有思考討論出結果,我們這是應及時的進行點撥和提示,當然該點撥什么,點撥到什么程度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shù),當然教師一定要明確學生不會的原因到底出在哪里,我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但是點撥絕對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最終還應該讓學生經過思考得出答案。
我們一方面要相信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交流討論的時間,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但絕不是讓學生亂起來,要使課堂“活而不亂”。能靈活地處理課堂中突發(fā)的事件,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與教案,既放得開又收得攏,有效地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的新境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作為一名一線教師,要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就一定要做好課前的各種準備工作,特別是把備課落到實處。
在課堂教學中擺正自己的角色,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2
中學歷史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中學階段,歷史課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獲取歷史知識、認知歷史、培養(yǎng)人文情感價值。然而,由于歷史課學生識記資料太多的原因,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總感覺學生力不從心,致使教學效果不佳。那里,筆者結合親身教學實踐,談一些教學反思,以求教于大方。
反思之一,應注重人文主義精神。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記載了眾多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一般人們心目中的歷史知識更多地來源于歷史人物故事的傳說傳講,是以正史為依據(jù)經過戲曲、歷史小說、評書、影視網絡等獲取的。這些生動鮮明的歷史人物形象,贊揚了人文主義精神,突出了人在歷史發(fā)展中的主體主導作用,也就是突出了人是駕馭歷史社會發(fā)展的.主體,而不是物。是人創(chuàng)造了繁榮的經濟文化,沒有人類就沒有今日社會的禮貌?墒谴丝痰'中學歷史教材、教學對這些資料的體現(xiàn)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似乎是人屈從于政治經濟,人的主體主導作用沒有鮮明生動地體此刻歷史教材教學之中,只感覺是枯燥無味的政治經濟資料,沒有生命力、人情味。
反思之二,應加強道德教育。中學歷史教學終極目的是為國家培養(yǎng)有道德的合格人才做好準備。道德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和精神家園。大而言之,道德是一個民族國家對人類貢獻了多少物質禮貌和精神禮貌,是引領一個民族前進的標桿和榜樣,是一個國家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如果缺失了道德,一個民族就會逐漸地衰落和滅亡,也會危及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小而言之,一個人沒有道德,沒有仁愛之心、同情之心、行為低下,就會墮落犯罪自我毀滅。所以,歷史教學更應加強德育教育。
反思之三,應遵從學生認知規(guī)律。人的認知本事是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書本知識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性的過程,同時認知水平程度也取決人的智力水平、生理年齡、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中學生對歷史的認知本事也遵循這些規(guī)律。中學生正處于身體發(fā)育成長階段,身體,智力沒有充分成熟,認知本事更多側重于感性認識。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因材施教,根據(jù)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本事,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方法,將原本枯燥的歷史知識經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用發(fā)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從經濟的角度、全球整合的角度來理解和分析歷史事件,才能減少或避免學生學習的盲目性。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歷史課教師,必須要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社會培養(yǎng)鍵全人格的人奠定基礎。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3
探索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新課程標準,探索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將歷史事件串聯(lián)起來,并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時空和歷史事件緊密結合,幫助學生理解時空觀念,了解時空里的歷史事件。例如,在學習人教部編版教材“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理解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歷程,掌握解放區(qū)、三大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實,知道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重要意義是人民解放軍由戰(zhàn)略防御轉為戰(zhàn)略進攻的開始,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歷史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分組,讓小組搜集和整理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資料,對歷史事件建立時間軸。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理清史實發(fā)生的時間脈絡,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初中歷史知識點較多且枯燥,導致學生不能主動探索歷史知識。因而,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設計問題情境,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歷史知識,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人教部編版教材“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虢國夫人春游圖”,展現(xiàn)出一個充滿朝氣、開放的時代情境,引出唐朝的繁榮盛世。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出示唐朝建立、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況和貞觀之治出現(xiàn)的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歷史教學思考與分析原因,通過多媒體直觀展示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歷史問題的答案。這樣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提倡學生自主探究,增強學生對歷史的理解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初中歷史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學生對歷史的理解,促進學生正確的歷史價值觀的形成。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把學生作為課堂活動的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突出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搜集和整理教材中的歷史史料,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奶骄繎B(tài)度,以及史料實證的.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人教部編版教材“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讓學生通過讀圖分析歷史問題,全面了解拉丁美洲獨立戰(zhàn)爭的過程。然后,教師讓學生分組探究,搜集并整理殖民地人民反抗斗爭的歷史史實,自主歸納總結反抗殖民統(tǒng)治戰(zhàn)爭的主要事跡,并且從歷史事件中學習愛國主義的優(yōu)秀品質,培養(yǎng)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拓展教材中的歷史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分析和挖掘歷史教材的內容,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結合特定的歷史背景引導學生對歷史的認知。教師要對教材中的歷史知識、歷史事件進行拓展延伸,開闊學生的視野,從而讓歷史學習更加科學化和系統(tǒng)化。這樣,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歷史敏感性才能得到提升,從而提升歷史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人教部編版教材“鴉片戰(zhàn)爭”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影片片段,并對教材中鴉片戰(zhàn)爭的背景進行介紹,拓展鴉片對國家和人民造成的影響和危害。這樣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林則徐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fā)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情懷。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教學目標,采用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并且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拓展延伸教材中的歷史知識,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歷史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诤诵乃仞B(yǎng)的初中歷史教學要增強學生對歷史的理解,使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時空觀念、歷史價值觀得到發(fā)展。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4
每一個教師教完一堂課,定有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想感嘆,若能對此進行簡要的歸納整理,撰寫“教學反思”,則能幫我們接受課堂所反饋的信息,克服教學中的干擾因素則有助于找出教學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為教學提供可靠依據(jù),也有助于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教學改革的力度。能促進我們教師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水平的提高。
一、記教學過程中的“亮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情操
歷史情境教學就是教師運用或滲透情感并利用各種教學手段,通過對圖片、錄像、電視、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學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動、感人、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和氛圍,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喚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身臨其境,并在這種環(huán)境和氛圍中去感知和探究歷史。
二、記教學過程中的`“敗筆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堂課中,無論設計多完善,也會有疏漏,無論教學多么成功,也難免有失誤之舉。如果每節(jié)課后,教師都能對自己或別人的課認真進行反思、探究和剖析,并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補救,取長補短,以避免在以后的教學中重蹈覆轍。
總之,不進行教學反思,教師教學水平就會永遠停留在原來基礎之上,實踐證明:反思教學中的得、失、,疑能使我們以后的教學揚長避短,常教常新,不斷進步,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5
最近聽了部分老師的公開課,感到老師們都在努力實踐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看得出他們都付出了很多心血,這很可貴,值得我學習。
我想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是看課堂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效果的實效性。學生自主學習,互助學習,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學生在互助和展示自我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就感,找到學習的快樂和自信。課堂是學生的,老師是為學生服務的,不要干預學生過多,整堂課按老師精心設計的思路走,這樣老師累、學生循規(guī)蹈矩,失去教改的本意,教師應該盡量少作為,“無為而教”。學生出現(xiàn)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引導解決,學生展示的精彩老師及時肯定,學生表現(xiàn)得不夠好,老師要給予鼓勵,不要表現(xiàn)出不滿或批評,一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以后不愿參與。小組合作學習不能重形式,模式化,模式化的東西沒有了發(fā)展的`空間,是學習了別人外在的東西,好像“買櫝還珠”,這無疑是課改進入了誤區(qū)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學生在展示學習成果時,不說廢話,去掉自我介紹,直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樣課堂時間才能有效利用,學習的內容更明確。課堂是不是自始至終都應是熱鬧的?我想應該是靜動結合。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期需要安靜的課堂環(huán)境,自主完成學習目標后,同桌互換交流,解決不了的小組內交流解決,然后展示學習結果及遺留問題,老師及時評價并解決遺留問題。練習的處理也應動靜結合。這需要老師耐的住寂寞,給學生留足自主學習的時間,最后出場收拾殘局。以上是我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正確,只是紙上談兵,自知在教學上遠遠落后于其他老師,說出來與大家交流,希望老師們不要見笑。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6
初中歷史多媒體教學反思
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各學科中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現(xiàn)代教學的一個十分必要的教學手段。信息時代的到來,孕育著教學手段改革更新,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直觀性、靈活性、實時性、立體化的優(yōu)勢,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青睞。然而,在我們?yōu)樾畔⒓夹g的不斷更新,教學工具的不斷更新的同時,不可忽視學生的心理、歷史科的學科特點,從學生、學校、課文的實際出發(fā),防止走向多媒體教學的誤區(qū)。具體注意以下幾點:
一、在教學中,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學生的心理——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學生是否學好本學科的基礎,為此,我們在做課件時,必須顧及到這一點。不要以為在課件中多些圖片、視頻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于是乎,竭盡所能搜索大量圖片和視頻資料,把課件做得“花枝招展”,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一個或幾個課件上。固然,必要的視頻和圖片、聲音,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過分強調這些則起到了畫蛇添足的負面效果,尤其是那些毫不相干的資料,不僅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反而導致學生只顧新奇而分散注意力,導致教學中主次不分,喧賓奪主。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生興趣決不是靠課件的花俏所能帶來的,需要老師在教學中不斷正確引導,靠教學內容內在的深刻性和啟發(fā)性以及問題的編排、情景的設計、學生參與活動等等。只有把課件中的情景畫面通過剎時的興奮轉化為思維的轉化,知識的升華時,才算的上是一個成功的課件和一節(jié)成功的課。
二、提高教學反饋信息,實現(xiàn)教學信息的互動是作好教學工作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翻新教學方法是取得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做好教學反饋則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不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注意運用科學的提問方式去反饋學生信息,我們更需要把教學看成是與學生交流思想的一個過程,更應該看成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門藝術,它不是簡單意義上的“yes”,或“no”。對學生正確的回答,除了及時給出恰如其分的表揚之外,還可能追問為什么?能否把這個結果加以引申?這些都是簡單的“yes”或“no”達不到的。
三、歷史教學決不是簡單的填鴨式教學,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制勝法寶,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方式吸引學生,通過各種游戲來達到在游戲中學會知識,可以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是歷史課成功與否的重中之重。
四、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為歷史教學提供了一個十分便捷的手段,但要注意不要把計算機當成書本再現(xiàn)的替代品。把舊式的“照本宣科”再次重演。這種搬運工式的教學不考慮創(chuàng)設富有啟發(fā)性的教學情景,不考慮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注意再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只是簡單的把書本知識投影到屏幕上,計算機完全成了課本搬家的電子書,無非是把課本上的內容照原樣搬到計算機屏幕上,再讓學生把屏幕上的內容抄到筆記本上。按照課件中的內容簡單讀一遍,讓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因此,將多媒體計算機作為黑板、投影,甚至課本的替代品的做法,只會造成“現(xiàn)代化教育”的假象。令學生十分反感,也是多媒體教學的一大敗筆。所以更新教學技能,錘煉書本知識這是多媒體輔助教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我們需要把書本中沒有的故事、視頻、圖片搬上屏幕,加深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我們更需要把書本中的重點知識錘煉出來傳輸給學生,讓學生在我們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去感受所要學的知識,并能牢牢記在腦海中。
五、歷史教學過程是對歷史事件的一個再現(xiàn)和反思的過程,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更強調學生從情感上、思想覺悟上對歷史知識的把握,所以,我認為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通過多媒體提供的圖片、視頻、故事讓學生去反思,去領悟,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決不能只是為了考試而教學,把一大堆題搬上屏幕,嚴重制約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生的思維能力。
六、現(xiàn)代教學更強調對學生的引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更突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學生與媒體之間進行信息交換與傳遞的過程,在教學之前教師的備課活動十分重要,對書本知識重難點的把握,對學生心理活動的掌握,對相關資料的編排,都顯得尤為重要。一堂成功的多媒體歷史課堂教學需要教師根據(jù)授課的內容、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精心編制適合學生實際和有特色的教學軟件,選準最佳作用點和最佳作用時機,講究實效,緊緊把握歷史教學的一條主線——讓學生學會用歷史的思維去看待問題。讓學生去感悟歷史,提高覺悟。所以優(yōu)化課件十分重要,哪些知識點必須突出,哪些歷史事件通過哪些精練的資料去陳述、鋪墊都要做到精益求精,不該用時就不用,該少用時不多用,使制作出來的教學軟件能激發(fā)學生的無限遐想和創(chuàng)新思維,為學生營造一個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空間。
在教學信息化日趨普及的今天,我們在運用現(xiàn)代化手段進行教學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如何去用活我們手中的機器——計算機,一定要走出新教材老教法,新工具舊路子的怪圈。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7
寫在前面:
我是一名普通的初中歷史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探討只有兩年的時間。從盲目的學習模仿,到現(xiàn)在有目的的自主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形成了學生能夠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方式。
課堂教學實在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課前我認真準備,課上嚴密組織,但總會在課后感到不是十分滿意,總會有或大或小的遺憾存在。因此,作為教師,要不斷鉆研,不斷學習。要使我們的教學在教師不斷完善自我的基礎上走向完美。
現(xiàn)在的歷史課堂教學,掀起了一股改革、學習大潮。其實我認為無論是學習杜郎口模式還是學習洋思模式,這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我們作為歷史教師要弄明白,我們改什么?
我們要改的是我們的教學方式。教學方式大體可以分成兩種:
第一、探究式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可以用黑色的眼睛,發(fā)現(xiàn)彩色的歷史。這種探究式,分成學生自主探究和老師指導探究兩種。由于歷史學科的特性,學生不可能在生活中通過現(xiàn)象來學史,學生具備的歷史知識也有限,所以前種方式在歷史教學中極少使用。我們倡導使用的是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的探究式學習。
第二、接受式課堂教學方式。老師把系統(tǒng)、準確的歷史知識用一定方式傳達給學生。這種接受式,也分成兩種方式。一是學生被動接受式,這是一種以老師講述為主的課堂模式,也是傳統(tǒng)教學中常用的模式,現(xiàn)在教學設施先進了,可以結合多媒體上課。雖然教學效果可能不錯,但不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不利于學生形成思辨能力,更不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培養(yǎng)學生合作、競爭意識。二是學生主動接受式。這是我喜歡的方式之一。
我現(xiàn)在采用的是學生主動接受式和老師指導探究式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簡稱自主探究式。
我的自主探究式課堂分成五個環(huán)節(jié):導入新課、自主學習、點撥探究、知識梳理、同步達標練習。這種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課堂,教師只是一個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我們在“老師的表現(xiàn)機會很少”的情況下,應該如何做呢?我認為歷史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件事。
1.精心設計導入新課環(huán)節(jié)
根據(jù)不同教材內容,不同課型,針對不同學生實際,設計好不同類型的導入新課環(huán)節(jié)。
或溫故引新,注意前后知識聯(lián)系;或設置情景,一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為理解本課知識做鋪墊;或教師直接闡述,娓娓道來,做精彩的開場白,為本課知識說前因說背景;問題導入,激起學生產生強烈求知欲,促使他們積極地思維,主動地探究;還可以時政導入新課等等。
這是教師可以自主支配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課堂是學生的,老師要縮短自主支配的時間,因此,導入新課環(huán)節(jié)要設計得“短小精悍”。
2.精心設計自主學習內容
根據(jù)課標要求,把屬于“識記”層次要求的內容放入這一環(huán)節(jié)中。
教師要精心編制自主學習導航?梢宰龀杉堎|學案,也可用多媒體展示。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列圖表、列提綱、所有內容問題化、填空與問答結合、出示知識網絡、圖配文等等。
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自學完成這一部分內容。當然,遇到問題同學可以討論,也可以請教老師。因此,教師設計自主學習導航時,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征和符合教學規(guī)律。
3.精心設計合作探究問題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老師引導下的學生探究,也是教師最不好把握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我們要把課標要求中“理解”“運用”層次的內容或本課難點、重點放入這一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一定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資料(一定要是基本史實,不用文藝作品),做到論從史出?梢栽O計成問答題的形式,也可以設計成材料解析題的形式,當然也可以設計成小辯論的形式等。
這一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小組討論合作完成。當然,也要充分發(fā)揮老師的引導作用。指導學生小組內合作,指導學生和其他小組競爭,培養(yǎng)學生合作競爭意識。
學生討論時,我們要走下講臺,融入學生,注意傾聽,把“誤入歧途”的學生“引上正軌”,把說出有價值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確答案,也可能是常見易錯知識)的學生記在心里。
討論結束后,教師點撥前,一定要讓這些同學展示自己的成果,鼓勵學生大膽探究。
4.精心設計知識梳理方式
歷史是系統(tǒng)性很強的學科,梳理知識更為重要。怎樣梳理知識呢?
學生口述、列大事年表、歸納提綱、列圖表、畫知識樹、編寫知識卡片等等都是很好的知識梳理方式。
采用新課堂教學方式之初,最好是師生合作,教師出示“半成品”知識梳理,學生補充完整。隨著學生積累了一些梳理方式,同時學習歷史的能力也得到相應提高后,學生就可以獨立完成,并且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完成。
5.精心設計達標練習
教師要深入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習題設計要有針對性、層次性,要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強化技能操作,注重綜合性。
在新的課堂教學理念下,教師的角色在轉變。教師不再是灌輸者,教師成了設計者,如果設計出現(xiàn)了漏洞,學生就會出現(xiàn)知識欠缺;教師成了組織者,如果組織無序,課堂就會亂成一團;教師成了引導者,如果教師引導無方,抓不住關鍵,就會完不成學習任務。
雖然新課改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但學生每個學習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新的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能力和水平所限,剛開始用這種模式時,我把每一環(huán)節(jié)的用語都在課前寫好。做設計師難,做組織者更難啊。這不僅需要教師課前的充分準備還需要課堂上的靈活應變。
新模式教學教師更累,會有很多的困難和困惑。如:教學形式和實效的兼顧,教學資源、教學設施的欠缺,重成績輕教學的教師評價機制、自身能力的限制,學生的組織培訓等等。但我們是教師,擔負著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重任,我們知道“魚漁有別”。我們要在教改的路上,無怨無悔地走下去。教會學生學習,才是我們做教師的最大成功。
作者簡介:王金芳,女,中學歷史教師,河北灤南三中歷史教研組組長,被聘為灤南教研室中心教研組成員。有多年歷史教學經驗,曾多次承擔歷史示范課的教學任務,被評為灤南縣歷史學科帶頭人、幾次被評縣、市級先進教學工作者,20xx年被評為首屆灤南名師。有多篇文章在報刊上發(fā)表。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8
本節(jié)課以活動為載體,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激發(fā)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使學生在活動中既相互競爭(大組之間),又相互合作(四人小組和大組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我作出要求后,學生很快積極進行準備,閱讀課文,完成表格,并作講述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小組討論問題熱烈;大組對之間質疑問題十分積極。學生參與熱情很高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是活動的.形式進行學習,提高了學生興趣;
二是競賽的方式,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滿足了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心理。
在本節(jié)課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學生在講述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時,不熟練,與地圖結合的能力較差;
二是有的學生在活動的具體要求尚不明確的情況下,就匆匆去完成任務,學習目標不很明確;
三是在學生在質疑時,雖然都很積極,但質疑的質量不高;
四是落后較大的組參與的積極性明顯不如其它組高。我想這是因為: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戰(zhàn)役的經過難度較大,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充分,如果我提前將簡表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效果會更好。
通過本節(jié)課,我想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在上課前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堅持使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開展多種活動,并對活動過程加強調控;在學生進行活動前一定要強調活動要求,直到每一個學生都明確;在教學中及時做好評價、激勵與幫助;在設計活動時,競爭方式可采取更多的辦法,使更多的人參與才是最終的目的。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9
初中歷史課堂優(yōu)化原因
課堂教學,主要是通過對中外古代史、近代史和現(xiàn)代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人類發(fā)展史的脈絡,了解中外著名歷史人物、事件在推動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樹立正確的唯物史觀,培養(yǎng)正確的認識能力,強化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和發(fā)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使學生能夠汲取歷史文化的精華,傳承歷史文化的思想,摒棄糟粕,在學習、運用和發(fā)展等方面取得較大的進步。因此,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在教學目標的設置、教學步驟的確定、教學方法的使用等方面,都要立足核心素養(yǎng),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優(yōu)化,使每個教學步驟都滲透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學生逐步掌握運用歷史文化的能力,能夠科學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在促進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作用,提高“以學促用,學用結合”的素質,實現(xiàn)歷史學科的教育教學目的。
立足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
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核心素養(yǎng)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教學模式下,歷史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是圍繞中考的內容,講解考試知識點。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尖子生來說,學習成績不錯,但是,對于多數(shù)一般的學生來說,這樣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對歷史課程產生厭煩心理,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狀態(tài)中,教學質量和效果可想而知。在素質教育教學理念下,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強化對其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立足核心素養(yǎng),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和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成為教學重點。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圍繞教學目的,提出引發(fā)學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尋求解答問題的'途徑。這樣就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起來,使學生在查找資料、探究的過程中,對歷史知識有一個更為充分的思考,使學生掌握了分析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了學習能力。比如,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中《三國鼎立》一課的教學,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三國演義》中的視頻片段,讓學生分組討論東漢末年政權崩潰的時代背景,分析其中重要人物、事件的作用,明白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現(xiàn)實意義,從而提高了學習能力。
立足核心素養(yǎng),深入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會有這樣的體會,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有差別,在這樣的心理驅使下,一個班級的學生也就有了好中差的檔次之分。歷史課程教學也是一樣,教師通過學生一個階段的學習成績,把學生分類,就不會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而立足核心素養(yǎng),就要把每個學生的潛能挖掘出來,使大家圍繞學習目標共同努力。學生的學習能力的確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其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存在著發(fā)展的空間和可能性,都具有不同的潛能。潛能的開發(fā)本質是把學生的潛能激發(fā)出來,使學生具有掌握新知識的能力。教師應立足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不同階段學生的情況,不斷地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挖掘自己的潛能,從解決簡單的問題做起,由淺入深,不斷提高學習目標,積極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
立足核心素養(yǎng),端正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
歷史課程教學的核心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精神,靈活的學以致用的能力。立足核心素養(yǎng),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學會用全面、客觀、公正的方法評判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解決為什么學、學什么、怎么學的一系列問題,端正學習思想和學習態(tài)度,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
立足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初中生與小學生相比,已經具有了獨立意識,依賴心理不斷減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這個特點,立足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讓學生做學習的管理者,自覺承擔學習責任,針對每堂歷史課、每個單元的學習,明確課前如何預習,課上如何思考、聽講,課后如何做練習或者參加實踐活動。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10
在多年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初中生對歷史課存在著嚴重的厭學現(xiàn)象。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學生認為歷史知識容易掌握,只要看書就可了解,用不著聽講,要考高分只要死記硬背即可。事實證明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這種方法根本不可能把歷史學好。我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自然就不會厭學。
一、 運用歷史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講課生動,課堂氣氛活躍,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在歷史課上,講解生動的歷史故事恰好能做到這點。如講商朝歷史時結合《封神榜》的故事講,同學聽的津津有味,下課了同學們還意猶未盡。還可提供學生熟悉的歷史故事,讓學生自己講解,培養(yǎng)學生的演講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二、對歷史人物串聯(lián)講解
如講韓非時,提到其慘遭陷害的情況,誰害死韓非?是他的嫉賢妒能的同學李斯;誰害死李斯?是歷史上著名的.巨奸趙高;誰殺死了趙高呢?是秦王子嬰;誰殺死子嬰呢?是霸王項羽;項羽結局如何呢……這樣一個引出一個,學生自然聽得專注入迷。
三、比較分析法
對歷史人物或事件進行比較分析是常用的一種方法,但大多簡單雷同,學生聽起來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有所延伸效果就大大不同,例如,將鄭和、哥倫布進行比較,無論在航行的時間、規(guī)模、次數(shù)上,鄭和都要超過哥倫布,但為什么哥倫布比鄭和的影響更大呢?鄭和的不計經濟效益的朝貢貿易違背了經濟規(guī)律,給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而哥倫布的遠航引起了價格革命和商業(yè)革命,成為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
四、從人性角度講述歷史人物
歷史的一些偶然的、主觀的因素往往可以改變它應該有的模樣。如對“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這一歷史現(xiàn)象的解釋,其中,固然是由于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的壓力,但孫中山個人的因素在這里占幾分?事實上,當時孫中山雖然對袁世凱不放心,但他對袁世凱還是寄予了很大希望;而且孫中山一生誠信、善良、淡泊名利,“他沒有一絲一毫的中國官僚的權利欲,他完全是帶著對天下難民的博愛而擔當起政治使命的”。以孫中山的個性和品格,為了“民主共和”的盡早實現(xiàn),在中華民國成立后僅兩個月就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的職務,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當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多種多樣,只要運用得恰當,都會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11
20xx年X月X日 X天
據(jù)調查,高中學生喜歡歷史,但不喜歡歷史課。學生不喜歡歷史課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師教學的因素。反思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不得不思考高中歷史究竟該怎么上?優(yōu)秀的高中歷史課應當具有情感性、人文性、歷史性、文化性。對照上述歷史課“四性”,反思目前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還存在諸多薄弱之處。如何讓學生喜歡歷史課,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一.加強史實教學
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實驗)》在課程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中寫到“學習歷史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不斷積累歷史知識,進而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理解過程!备兄獨v史階段主要向學生呈現(xiàn)歷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現(xiàn)象等具體史實。感知歷史階段,學生不僅是掌握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發(fā)展能力,受到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熏陶。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忽視、削弱感知史實階段是存在的,自覺不自覺地抹煞了感知史實階段的內容和意義,影響歷史教學效果。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怎樣加強史實教學呢?首先教師要認識史實教學在學生歷史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尤其是直觀教具和多媒體的使用,使史實能生動地再現(xiàn)歷史形象。再次是補充豐富、具體的史實,歷史細節(jié)越清楚學習印象越深刻,甚至終身難忘。歷史教師要在史海中篩選典型、鮮活、有穿透力的歷史細節(jié)。例如,我在講新文化運動中的文學革命時,給學生講了胡適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適得到一塊上好的雞血石圖章料,決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交待篆刻師傅,刻“胡適之印”即可。篆刻師傅認為胡適是白話文的提倡者,是用白話寫文章的大家,影響這么大,怎么刻圖章還用“之乎者也”一類的字,于是自作主張地把“胡適之印”改刻成“胡適的印”。三天之后,胡適收到印章,發(fā)現(xiàn)上面刻的是“胡適的印”時,哭笑不得。通過這個事故學生對胡適在文學革命中的重大影響印象非常深刻。
二.培養(yǎng)學生質疑意識與方法
歷史教學中較為普遍地存在教師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把教材知識視為真理,奉為神圣,要求學生死背史實和結論,質疑意識缺失。
基本史實和歷史結論構成歷史的陳述性知識。歷史知識具有客觀性又有主觀性,即二重性?陀^性指史實的客觀性,主觀性是指結論的主觀性。歷史結論是教材編寫者對史實的解讀,具有時代性和主觀性。史實是雖然具有客觀性,但也不能說就是絕對的歷史真實,可能個別史實也是謬誤。歷史結論具有時代性和主觀性,我們更需質疑。例如,列寧指出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腐朽的資本主義,而今帝國主義是垂而不死,很多方面我們還要學習借鑒。再如,經濟危機在舊教材中認為是資本主義特有的現(xiàn)象,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造成的。而今年從美國爆發(fā)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在全球化的當今時代,哪個國家能逃脫經濟危機的厄運?還有,在舊教材中對國共兩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評價是否客觀、公正?
要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精神,首先教師要有質疑的精神和尊重歷史的態(tài)度。教師要關注史學動態(tài),查閱歷史資料,敢于質疑。其次是引導學生質疑,培養(yǎng)學生質疑意識,指導學生質疑的方法。例如,《中國近代現(xiàn)代史》上冊第105頁的活動課:你怎樣評價辛亥革命。討論題目是:有人說“辛亥革命勝利了”,也有說“辛亥革命失敗了”,你怎樣評價辛亥革命,為什么?教材還給學生提供了有關資料、參考論文。通過這個活動課,使學生明白對辛亥革命評價有多種觀點,但不管哪種評價都要有依據(jù)。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12
本周三縣教研室的各位領導來校聽課,并進行了座談。通過座談交流讓自己受到很大的啟發(fā),受益匪淺,對課堂有了進一步的思考和悟讀。到底要打造怎樣的課堂?能否讓課堂成為學生的天堂?課堂就是要讓學生的思緒飛揚,課堂就是要進行讓人成為人,讓人成為高尚的人的教育。我們的課堂從以下些許方面更要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提升。
1、面向全體。只有讓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這是談教育成功與否的前提。課堂上,每一個學生是否都在我們的視野?我們是否關注了每一個學生?少數(shù)學生不能參與到學習探究環(huán)境中,不能達成目標,讓面向全體的課堂教育多少有點尷尬。
2、架構知識體系。注重搭建歷史框架,拓展性的貫穿歷史要素、及其線索。不要就教材談教材,缺少整個知識的.體系,缺少延伸。構建網絡,注重聯(lián)系。本來很完整的知識體系,人為的零碎化。一節(jié)課下來,讓人有整體的感覺。
3、全面發(fā)展。不要將課堂教育簡單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維度的目標以知識目標為載體呈現(xiàn)、落實。不要將課堂蛻變成智育課堂。
4、加強教師的備課。從教材的廣度、深度拓展。強調古今知識、世界歷史、時事政治等的聯(lián)系。歷史教師同樣學會“合并同類項”。新舊知識進行遷移,內涵外延到位,落實教育目標。 5、學案是教師的第二課程。學案是教師對教材的再加工、再提煉、再整合、再升華,是教師自己的教材,這個教材才是最適合教師本人的,也應該最適合所教的學生的。精當設計,不降低難度。注重創(chuàng)設、營造解題的情景和狀態(tài)。要問題的答案,更要解題的過程、更要思維的過程。
6、小組“真合作”。小組學習有形式,更要有內容。探索小組評價的科學策略。建立小組評價機制,有足跡,清晰可見。
7、歷史思維課堂。歷史課堂同樣需要思維。切記問題討論不要過于簡單,直來直去,討論了不需要討論的問題。整合多媒體資源,利用好,使用好。搜集整合利用好網絡資源。
8、增強駕馭課堂的態(tài)勢,教師的氣場達到教室的角角落落,達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田。教師要hold住。.
反思我們的課改,不要返回到抓分數(shù)上來。成績重要,成長更重要。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13
總結過去一年的教學工作,從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在教學中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表現(xiàn)出心不在焉。顯而易見,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學,就很難培養(yǎng)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努力讓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并將激發(fā)興趣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二、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教學中,我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現(xiàn)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鑒身”現(xiàn)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fā)。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三、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沒有足夠的經驗,不能教給每個人最有效的方法。
2、對于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沒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今后努力方向
我在今后課堂教學中還將努力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學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主動發(fā)展,并給予適當?shù)狞c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并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14
歷史學教學作為一門語言的教學,其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技能,即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其課堂教學具有不同于其他課程課堂教學的特點。我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根據(jù)中學教材的內容編排突出了對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采取了指導性的學案模式,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雙向運用,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歷史學的課堂教學應當反映這種特點,以用為主,樹立一種“大歷史學教學觀”,使有效教學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實處。
首先是教師觀念的轉變。歷史學教師要轉變的第一個觀念是:歷史學教學不是語言知識的教學而是言語技能的教學。過去,由于考試指揮棒的影響,歷史學教師過分強調歷史學知識的教學,不注重分析。這次中學歷史學教材的改革為教師觀念的轉變奠定了基礎。然而傳統(tǒng)考試的“余威”仍在,考試依舊是教學的指揮棒。作為一名歷史學老師,是應該懂得如何在這兩點找到一個平衡點。值得高興的是中學歷史學教學大綱適時進行了調整,明確規(guī)定將降低語法試題的難度,減少知識性的客觀題,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能力,在言語運用中學習語言。
教師觀念轉變的第二個方面是:由以本為本向以用為本轉變。歷史學是一門不斷發(fā)展的語言,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為它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歷史學教材只是學生學習歷史學的基礎、媒介,學生要學好歷史學就必須融入歷史學的海洋,跟上歷史學發(fā)展的步伐。因此我也時常在教材教學的基礎上隨時把鮮活的歷史學輸入教學,讓學生能夠感受歷史學,能夠使用歷史學表達自己的思想。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單一、呆板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而且不能體現(xiàn)語言的生動性,而多種教學方法可以刺激學生的不同興奮點,抑制大腦疲勞。計算機輔助教學使教學方法的運用有了廣闊的'天地。無論哪種教法,其基本出發(fā)點是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應當是學堂,是學生學習的天堂。課堂教學應當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歷史學學習的特點決定了討論法在歷史學課堂教學中的特殊意義。歷史學課的討論法應具有更廣泛的內容,更自由的民主氣氛,不但可以討論本課的問題,而且可以用歷史學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縱論國內國際的是是非非。而討論課是在考驗老師對整個課堂的駕權能力,在平時教學活動中,經常有學生在討論課時不用歷史學,或者是說與本堂課毫無聯(lián)系的話題,這需要老師時常督促。
在這一年的教學活動中,我覺得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維持課堂紀律,如何使教學活動在一種輕松,民主的氣氛下進行。到底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用何種姿態(tài)面對學生。老師在不能體罰的情況下,還能采取哪些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來提高歷史學課堂教學的效率,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15
我已從事多年初中歷史教學,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面對活潑可愛的學生,如何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歷史課堂中,通過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獲得有效的教學成果,是需要我們歷史教師長期研究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以下是我對于初中歷史教學一點反思。
一、創(chuàng)設歷史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個沒有學習興趣的人,是不可能有持久的學習動力和學習信心的,也不會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練習和復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誘發(fā)學生渴求知識的濃厚興趣,讓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積極情感,使他們樂于學習顯得很有必要。
由于歷史教科書敘述的是人類社會以往的發(fā)展過程,是歷史學家們根據(jù)歷史文獻和物質遺存對歷史的再現(xiàn),并以現(xiàn)代語言的敘述為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因此具有很強的抽象性。那些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都與我們有著難以逾越的距離,僅靠教師的語言敘述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不可能激發(fā)起學生學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采用一些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幻燈片、錄像等,把過去的事情真實地展現(xiàn)在同學面前,讓歷史場景、歷史人物走進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親自感受一下歷史,這樣就把時空拉近了,學生學史的興趣和動機便被激發(fā)了出來。而且在嘗試中,我發(fā)現(xiàn)在一堂課的導入部分,如能有效地創(chuàng)設一種學史的情景和氛圍,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實物、模型、圖片、燈、錄像等直觀教材開展教學
實物、模型、圖片、燈、錄像是最容易激發(fā)學生情感的直觀教材。教師若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材料,再加上繪聲繪色地講述,會大大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的印象。
三、抓住常規(guī)教學,認真地上好每一節(jié)課,力求提高課堂效率
這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對教師的最高要求。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要翻閱教材、教參、教輔用書,力爭做到把老師知道最多的知識,教材中所蘊含的所有要點,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聯(lián)點都備出來,有條列地傳授給學生。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認真組織課堂教學,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定要抓住課堂上的40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四、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平時的教學中,在傳授知識時,也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比如概括、歸納、比較、判斷等諸方面的綜合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勤于復習舊知,善于總結歸納,做題條理清晰,規(guī)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做為畢業(yè)生必備的技能。教師平時訓練的好,不致于在考試中顧此失彼。
總之,歷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每位歷史教師堅持不懈,勇于創(chuàng)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每位歷史教師都要抓住時機,為祖國的教育事業(yè)做出應有的貢獻。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02-04
初中歷史教育教學反思03-17
初中歷史個人教學反思02-16
關于初中歷史教學反思06-29
【熱門】初中歷史教學反思02-14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范文03-09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熱門】06-14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精】06-14
【精】初中歷史教學反思06-14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推薦】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