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科學教案合集十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夠針對問題大膽地提出猜想。
2.能夠利用觀察、實驗等方法探究滑輪的秘密。
3.能夠想到利用滑輪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對滑輪的探究興趣。
2.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科學知識
1.認識定滑輪,動滑輪。
2.發(fā)現動滑輪與定滑輪的不同作用。
教學準備:
師演示實驗材料
課件(利用滑輪工作的生活實例)演示用滑輪實驗套材。
分組實驗材料(四人一組)動滑輪,定滑輪,支架,測力計,鉤碼,實驗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做實驗嗎?
生:喜歡。
師: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①起重機吊重手②升旗儀式
師:同學們通過觀看,知道起重機是怎樣吊起重手的嗎?國旗又是利用什么裝置升上去的呢?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滑輪兄弟的秘密。
板書課題 滑輪兄弟
二. 探究過程
師生演示實驗
師:請同學們分組實驗
1. 組裝定滑輪
先讓學生自主探究,師巡視觀察,如果是個別問題,適時指導,如是普遍問題,師則演示指導。
師:先直接稱鉤碼的質量(重力)
再用定滑輪,用彈簧秤拉鉤碼看數據。
觀察比較,填表,思考,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ǜ淖兞Φ姆较,不省力)
2. 組裝動滑輪
師:請同學們先看一看P31插圖,你會使用動滑輪嗎?
生:會。
師:好。請同學們再分組實驗。師巡視觀察。
、偕苯硬僮。(只秤鉤碼)
②提請學生不僅要秤鉤碼,還要秤滑輪觀察比較,填表,思考,動滑輪有什么作用
。ㄊ∫话氲牧,但不改變力的.方向)
3. 組裝滑輪組
師:如果在實際生活中既要省力,又要改變力的方向,你能做到嗎?
生:能。
師:請看課本P32插圖,你會做嗎?
實驗開始。師巡視觀察。
三. 課堂總結
師:今天的實驗做得很成功,誰知道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生:定滑輪能改變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師:很好,那么動滑輪有什么作用呢?
生: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師:滑輪組又有什么秘密?
生: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科學教案 篇2
工具——人類的幫手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能具體分析某一類工具的發(fā)展過程和發(fā)展趨勢。
科學探究目標:
1、能設計一種標準對知道的工具進行分類。
2、能與其他同學共同研究、發(fā)現技術的發(fā)展對工具發(fā)展的影響。
3、能對某種工具在結構和功能上存在的問題或不足提出具體的改進意見或方案。
4、能根據生活或學習的某種具體需要,獨立或與其他同學合作設計一種工具。
5、能從不同的角度設計調查問卷,考察自己設計工具的市場效益。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說明自己在做同一件事情是,使用與不使用工具的體會。
2、能把調查結果與其他同學交流。
ST-SE
1、能從效率、省力、效果等方面說明使用工具的好處。
1、 能說明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工具的發(fā)展——結構日益復雜化、功能得到了極大加強;同時工具的發(fā)展也促進了技術的發(fā)展。
教學準備:
開瓶器、鉗子、剪刀、鐵絲、未打開蓋的瓶子、白紙、投影儀、繩子、布條或紙條、分類結果記錄表、不同類工具的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
師:人的身體不如大象強壯,力量不如牛馬強大,牙齒不如猛虎雄獅鋒利……但人的智慧卻比其它動物高得多,人們發(fā)明和使用工具。工具的發(fā)明和使用是人類能夠做許多其它動物不能做的事情。你知道哪些常用工具?它們對人類有哪些幫助?把你知道得寫下來。
每組一張白紙,小學生分組統(tǒng)計各種工具及對人類的幫助。(3分鐘)
小組代表匯報本組的統(tǒng)計結果,師把各種工具用統(tǒng)計大表展示出來,
評價并表揚優(yōu)勝小組
二、體驗工具對我們的幫助
師: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切斷鐵絲、撕開布條、觀察細小物,在解決這些問題時,使用和不使用工具有什么不同嗎?讓我們動手試一試。
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體會使用工具與不使用工具的區(qū)別。
師提示:
1、注意安全
2、確保在比較過程中所用的材料相同,只是使用工具與不使用工具這組變量。
生分組活動,師巡視指導。
師生交流使用工具與不使用工具的不同感受
課上練習
所做事情 是否需要工具 所需工具的名稱
開鐵罐頭盒
冷凍食品
去遠方旅游
觀看星空
隨時了解國外
小朋友的信息
做健康檢查
師生交流答案,并說說自己選擇這一工具的原因。(從所需要的工作時間,用力大小,工作效果等方面說一說工具能給我們帶來那些便利?)
三、給工具分類
師出示寫有各種工具的統(tǒng)計大表
師:工具有很多種類,不同種類的工具作用也不一樣。例如望遠鏡能幫助我們望得更遠,飛機能幫助我們飛得更快更高,讓我們試著把這張表中的工具分分類好嗎?
生以小組為單位制定分類標準,并設計記錄表
生匯報各組的分類標準,師相機指導以幫助學生確立合理的分類標準。
學生在小組內分類
交流展示分類結果,并試著說明理由。(不需要統(tǒng)一或唯一的.答案,只要學生的標準結果有一定道理就行)
四、小結談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以小組為單位,就某一類工具,搜集準備一些不同時期工具的圖片或資料,了解這類工具的發(fā)展過程。
第二課時
一、工具的發(fā)展歷程
課前安排:以小組為單位,就某一類工具,搜集準備一些不同時期工具的圖片或資料,了解這類工具的發(fā)展過程。
師生交流各種工具的發(fā)展史并討論工具的發(fā)展趨勢。
師:工具的發(fā)展如此之迅速,式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的,以自己選的工具為例,談談技術是怎樣促進工具發(fā)展的。
師生交流
二、工具的改進
師:工具給了我們很多幫助,但生活中使用工具時總會有些不方便的地方,它們在結構和功能上有哪些優(yōu)點和不足,把你知道的和大家說一說。
學生用用頭腦風暴的形式列舉各種工具的優(yōu)點和缺陷
鼓勵學生得質疑精神,(列舉一些科學家的發(fā)明就是從找缺點找問題開始的,引導學生向科學家學習)
生完成自己的改進方案
師生交流改進意見
三、布置作業(yè)
1、繼續(xù)完善自己的改進方案
2、市場調查,了解自己的改進工具是否受到歡迎。
科學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二年級上冊《材料》單元的第4課。本課教學以紙為載體,通過改造一張紙,比較和體驗紙改造前后性能的變化,交流紙的這種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等,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改造材料、發(fā)現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本課教材包括以下幾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承接第3課的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原有認知經驗說說普通紙的特點,引發(fā)學生思考有什么辦法讓紙具有更多的本領。第二部分——探索,用“折疊”這種改造方法,引領學生用對比觀察的方法研究紙被改造后性能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其中比較觀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比較彈力)、放一放(比較承載力)、摸一摸(比較隔熱能力)。第三部分——研討,紙改造后性能的變化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第四部分——拓展,引導學生在一張紙上刷食用油,然后探究這張紙具有的全新功能。
學生分析
基于上一課的學習,二年級學生對于紙已非常熟悉,但卻很少有學生對紙進行過更細致的觀察與思考,即對紙的認識較為單一。在動手能力方面,與一年級相比已有明顯進步,但在折紙方面還略顯不足,需要教師進行示范或觀看微視頻后才能折出符合實驗要求的瓦楞狀紙。
基于低學段學生注意力保持時間較短的原因,探索環(huán)節(jié)的三個活動需要教師有效組織,提升小組探究活動的效果。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材料經過加工、改造、優(yōu)化后其性能會發(fā)生改變。
2.材料性能改變或優(yōu)化后可以用來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學探究目標
1.在教師指導下對普通的紙進行簡單加工與改進,比較材料在改變前后的變化。
2.在教師指導下,能用語言描述紙在折疊前后的變化。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發(fā)展加工、改造材料的興趣。
2.在教師指導下,嘗試多角度、多方式認識材料。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了解材料會隨著人類的需要而不斷改進。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領學生對比感受兩種形狀的紙的差異。
難點:引領學生用準確的語言描述兩種形狀紙的特點。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普通的紙、訂書機、杯子、熱水、刷子、食用油、學生活動手冊等。
教師準備:瓦楞紙箱、瓦楞紙杯、瓦楞紙杯套、防腐木、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
1.基于觀察,交流紙的特點。
紙在我們學習、生活中具有多種。這是一張非常常見的白紙,說一說,這張紙具有什么特點?
預設:白色、很薄、輕等。
2.基于紙的特點,交流紙的用途。
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紙來做什么?
預設:寫字、畫畫、折紙、手工……
3.基于現有特點,引發(fā)對紙的暢想。
我們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它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領呢?
設計意圖:通過幾個小問題引領學生分析紙的特點、交流紙的作用,引發(fā)對紙的特點及其用途的思考,為后續(xù)的探究學習做好鋪墊。
二、探索
。ㄒ唬┟鞔_改造紙的方法
1.交流改造紙的方法。
請同學們大膽思考,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改造一張白紙?
預設:折疊、染色、刷油……
2.明確改造紙的方法。
今天我們就用折疊的方法改造白紙,看看改造后的白紙會有哪些新的功能。
設計意圖:對紙改造的案例對于學生來講其實并不陌生,比如包漢堡包的紙,套在豆?jié){杯外的紙?zhí),快遞包裝箱等。本環(huán)節(jié)通過讓學生回顧思考如何改造一張紙使它具有新的功能,使學生開始關注紙的特點。此過程在提升學生參與廣度的同時又促進學生思考的深入。
。ǘ┨骄扛淖冃螤詈蠹埖男鹿δ
1.折紙。
。1)教師示范折疊方法(或播放微視頻),明確注意事項。
。2)學生折紙。
設計意圖:通過示范和指導,引導學生折出符合實驗要求、便于實驗操作的瓦楞狀紙,為接下來的活動做鋪墊。
2.觀察中發(fā)現紙的新特點。
(1)(教師拿著折好的紙)請仔細看一看(教師示范從不同角度觀看),這張白紙經過折疊后與原來的白紙相比有了哪些新的變化?
預設:學生回答紙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或紙的寬度發(fā)生了變化。
(2)我們將這種形狀稱之為瓦楞狀,折疊出來的紙就叫瓦楞紙。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瓦楞狀紙的特點,豐富學生對瓦楞狀紙形狀的認識,同時又為后面活動中仔細觀察、詳細描述做示范。
3.實踐中發(fā)現紙的新功能。
瓦楞狀紙都具有哪些全新的功能和神奇的本領呢?讓我們通過動手做實驗去尋找它的.新功能。
。1)任務介紹。
按一按:將白紙與瓦楞狀紙分別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輕輕按一按白紙和瓦楞狀紙,認真體驗手心的感覺,將感受記錄在活動手冊表格內。
放一放:取兩本字典(或厚一些的書或其他等高的物品)以間隔一定的距離平放在桌面上,先將一張白紙放在兩本字典上,接著由輕到重將物體(可以選擇身邊輕重不同的物體,如回形針、橡皮)放在紙的正中間,看紙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體。測完白紙后,再去測瓦楞狀紙能承受多少重量。
摸一摸:領取一杯熱水,用白紙貼著杯子感受冷熱程度;換用瓦楞狀紙,再次感受冷熱程度,并對比有什么區(qū)別。(此處提醒學生留意不要打翻水杯,小心熱水燙手)
設計意圖:二年級學生在動手操作活動中很容易出現不規(guī)范操作的情況,而通過示范指導引領學生認識規(guī)范操作的細節(jié),明確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實現了對學生操作技能、精確意識的培養(yǎng)。
(2)明確要求。
邊做邊完成記錄表,同時將自己其他方面的發(fā)現及時與組內同學進行交流分享。
注意事項:
●實驗要一步一步做,不要急于求成。
●仔細觀察、感受,有什么發(fā)現就記錄什么。
●與同學交流要輕聲。
●在“摸一摸”環(huán)節(jié),小心別燙傷自己,別燙傷同學。
。3)學生活動。
教師適時介入指導、評價,引領學生有序開展實驗活動。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引領學生明確實驗注意事項,幫助學生形成對實驗活動的正確認識,為有效觀察做鋪墊。在觀察活動中,如有個別學生未能有效開展對瓦楞狀紙的觀察,教師要適當介入指導,避免這部分學生“游離”于活動之外。
三、研討
。ㄒ唬┱郫B前后紙有什么變化
1.出示班級記錄表。
通過剛才的觀察活動,相信同學們對于紙經過折疊變成瓦楞狀紙后的變化有了更多的認識,接下來一起分享我們的發(fā)現。
2.學生匯報,教師記錄。
學生先匯報記錄表上已有的選項,接著再補充其他的發(fā)現。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在交流研討活動中整合對瓦楞狀紙零散的認識,從而形成較為完整的認識。
。ǘ┩呃銧罴埖膽
1.觀察紙箱中的瓦楞狀紙。
白紙通過折疊變成瓦楞狀紙后與折疊前有了很多新的功能。在生活中,老師發(fā)現瓦楞狀紙有很多的應用之處。(下發(fā)小紙箱)請仔細看這個紙箱,你能找到里面的瓦楞狀紙嗎?
2.學生觀察并上臺展示自己的發(fā)現。
3.引領學生思考:用瓦楞狀紙做紙箱有什么優(yōu)點?
預設:瓦楞狀紙能承受更重的重量,能使紙箱變得更加堅固。
4.引領拓展。
在生活中,人們還將瓦楞狀紙的特點應用在杯墊、杯套制作中(出示圖片)。
設計意圖:學生經歷尋找物品中的瓦楞狀紙,分析物品運用了瓦楞狀紙的什么特性,描述這個特征會使物品具有什么優(yōu)點,從而使學生從全新角度認識到材料特點決定材料用途。
四、拓展
今天,我們將紙改變了形狀,發(fā)現紙產生了這么多新的功能。試想一下,若我們在紙的表面刷上一層油做成油紙,然后分別在普通紙、油紙上不斷滴水,又會有哪些新的情況(圖文介紹)?請同學們課后做一做,將自己的發(fā)現記錄在活動手冊上。
設計意圖:通過布置課后拓展性科學實踐任務,將科學實踐引向課外。這樣將鞏固學生的探究方法、豐富學生對紙這一材料的認識以及探索新材料的興趣。
板書設計
神奇的紙
光滑、硬硬的、不能彈回來不光滑、軟軟的、能彈回
最多能放3個回形針能放好多盒回形針
不能支撐物體支撐能力好
不能隔熱能隔熱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進程常常有可能離開教案所預想的情況,因此教師不能死扣教案,把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壓下去。以下是“托班科學教案”,希望給大家?guī)韼椭?/p>
活動目標
讓幼兒知道陰天是怎么回事。
明白水蒸氣如何才能蒸發(fā)。
活動準備
利用自然天氣情況
活動過程
一、幼兒的疑問,引出活動。
幼兒:老師外面為什么變得那么黑啊?
師:因為外面陰天了。
幼兒:老師外面為什么會陰天。
師:這個你們就不知道了吧!老師講給你們聽。
二、教師講解,陰天的形成。
師:陰天是自然現象。陰天前當地高空氣壓降低,而地表面氣壓在升高。水蒸氣蒸發(fā)升至半空遇冷而凝結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云。
幼兒:自然現象是什么意思?
師:就是自然的形成,我們潑在外面的水,被熱熱的太陽曬到慢慢的蒸發(fā)到空中……
幼兒:哦!就像我們洗干凈的.手帕,晾在外濕濕的,被太陽曬干了,手帕的水也蒸發(fā)了。
師:你們理解的很好哦!
三、小結
師:你們這回知道為什么會陰天了吧!就用剛才所學的,我來提問下你們好不好?
幼兒:好!
活動結束
科學教案 篇5
1、有利于教學工作的科學化
傳統(tǒng)教學中也有教案活動,主要是指教師的備課。這種教案活動的局限是,教學上許多決策都是憑教師個人的經驗和意向做出的。例如: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教師往往根據本人認為某內容是否重要,對有關內容是否熟悉和現成的教學大綱等決定教學內容。教案克服了這種局限,它是從教學規(guī)律出發(fā),將教學活動建立在系統(tǒng)方法的科學基礎之上,應用系統(tǒng)的觀點和分析的方法,客觀地分析了教學工作的規(guī)律和特點,從教學工作的問題和需要入手來確定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選擇相應的策略和方法等。因此,學習和運用教案的原理與技術,是促使教學工作科學化的有效途徑。
2、有利于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
長期以來,教學研究偏重于理論上的描述和完善,脫離教學實際,使教學理論成為紙上談兵,對改進教學工作幫助不大。在這種情況下教案為溝通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起到了橋梁作用。一方面,通過教案,可以把已有的教學理論和研究成果運用于實際教學中,指導教學工作的進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教師的教學經驗升華為教學科學,充實和完善教學理論,這樣就把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
3、有利于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近年來我國正進行新課程改革,新課程、新教材和新教法對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提出了較高要求。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由過去“教師對教材的忠實取向”向“教師與教材的互適”轉變,即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只關注教法,不關心為什么教、教什么的問題,教師對教材的運用只有全部地接受、執(zhí)行,不存在教師對教材的取舍增添的權力。因此,僅僅是教材就極大地束縛著教師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而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給予了教師一定的教材運用靈活性,強調教材只是材料或范例、只是師生展開活動的中介與話題,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刪減、增補教材,從而達到教師與教材的互相適應。這種教師與教材的關系轉變自然涉及到教師專業(yè)知識的延伸問題,即教師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局限于教材的知識視野、滿足于教學參考材料的知識范圍來完成教學,相應地必須根據教育對象的文化背景和認知水平、教育環(huán)境的許可與限制等因素,恰當地選用教材、靈活地增刪教材。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拓展知識視野。因此,在此要求下教師會不斷充實自我,知識更豐富,教師專業(yè)得到成長。
4、有利于提高教師處理各種教學信息的能力
教案就是教師根據正確的教學思想和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材,對教學的整個程序及其具體環(huán)節(jié)、總體結構及其有關層面所作出的預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劃。它是教師教育思想、思維流程和教學藝術的體現。教案有著科學性,一是要求正確運用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既切合教育教學的內在聯(lián)系及其規(guī)律性,又反映教學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及其規(guī)律性,兩者相輔相成;二是要求這種思維流程順暢、清晰,富于條理性和嚴密性。這種思想準確性和思維邏輯性的有機結合,便是教案科學性的基本內涵。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是由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多種要素構成的。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用系統(tǒng)的方法對這些要素進行合理的安排和計劃,這就要求教師有很高的處理各種教學信息的能力,在此要求下,教師不斷努力提高自身處理各種教學信息的能力。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分析
課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課文寫的是英國有一對兄弟特別喜歡捉蟲子玩,當他們得知達爾文要來時,臨時拼湊了一只蟲子想考考達爾文,結果被達爾文識破了,兄弟倆對達爾文更加尊敬了。課文重點寫了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這個故事趣味性強,又貼近兒童心理和生活實際,學生喜歡讀,從讀中體會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準確和語言特色。二是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懂得只有真正有學問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
設計理念:緊密圍繞三維目標,讓學生在樂趣中認識生字,學習語文,簡單的應用語文。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認知生字能力,訓練其表達能力以及培養(yǎng)朗讀熱情和語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字,自主積累詞語,必須掌握的詞語有:兄弟、捉蟲、蜜糖、著名、長角須、粘成、標本、鬼臉、蓋子、忍不住。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達爾文和兄弟倆的對話。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明白只有真正有學問的人才能得到人們的尊敬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弄清楚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 難點是理解達爾文為什么稱兄弟倆是“小叫蟲”,以及兄弟倆為什么對達爾文更尊敬了。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達樂文的有關資料
本課我采用兩課時進行教學:
教學設計思路介紹
第一課時,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讀課題后對課題進行質疑,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將課文讀通、讀順,并讓他們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最后根據教師提示,把課文分為三部分,理清文章的脈絡。
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解決“達爾文是怎樣考科學家的”,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解決這部分內容主要分兩步進行:首先讓學生讀第七自然段,了解兄弟倆為考達爾文而做的準備工作。然后指導學習8——17自然段,通過自由讀、分角色讀、表演讀,讓學生弄清楚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
第一課時 揭題質疑,導入新課
1、教師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1課------孩子考科學家。
。2)板書課題
2、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看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說你有什么問題要問的?(生大膽質疑,暢所欲言) 教師梳理問題,加以板書。
3、教師小結導入讀文:我們班的孩子真會動腦筋提問題,現在就請大家認真地讀一讀課文,看能否從文中找到答案。 (設計意圖:思維從疑問始,讀題質疑,以疑促思。激發(fā)學生讀的欲望。)
二、初讀識字,讀通課文
1、教師示范讀課文,引導感知故事中的人物。將不會讀的生字加注拼音。
2、分段指名讀課文。讀文中糾正字音,理解生詞,學習每段出現的生字,大體了解段意。重點強調 鉤與釣 忍 著與著 眨是翹舌音目字旁 多音字模和粘 ( 設計意圖:教給識字方法,促進自主識字。有層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之中自主識字。)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讓學生大體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2、教師給提示,引導學生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每部分大體講了什么,然后再次將文章主要內容進行完整概括。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學家的原因
1、默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孩子為什么要考科學家呢? 學生默讀課文第一部分 匯報: 小兄弟倆很喜歡捉蟲子玩
。1)爸爸講著名科學家達樂文的故事
(2)兄弟倆對達樂文很感興趣,想見達樂文,于是想考考達樂文工團是否真像爸爸說的那樣有學問。
2、出示句子,讓學生品位作者是怎么把孩子的高興心情寫出來的,讓學生仿寫高興心情的句子。
。ㄔO計意圖: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通過讀能解決的問題教師盡量不講,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用語言情的能力)
五、總結課堂,鼓勵閱讀與查找資料
1、教師總結:酷愛蟲子的兄弟倆得知達樂文是個著名的科學家,懂得許多有關蟲子的知識,于是,他們就盼望著見見達爾文,并且想考考達爾文。
2、鼓勵閱讀與查找資料:兄弟倆接下來是怎么考達爾文的,結果呢?達爾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科學家呢?請同學們下課后繼續(xù)去讀課文,查資料。 (設計意圖 :交流讀后感受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讓學生參與查找資料的同時也是學習的過程)
六、結束課堂,布置作業(yè)。
1、書寫本課生字新詞
2、找資料,了解達爾文 (設計意圖 :過恰當的練習,積累語言文字,初步培養(yǎng)收集資料能力)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概括內容
1、誰來介紹有關達爾問的資料?默讀全文,想想課文講了件什么事情? (設計意圖 梳理鞏固第一課時的學習內容,實現溫故知新。)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了解兄弟倆考前的準備工作
1、默讀課文第二部分?歼_爾文的.?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用橫線畫出文中描寫兄弟倆表情的語名,引導體會并感情朗讀 弟弟向哥哥擠擠眼睛,然后對達爾文說:“爺爺,前幾天我們從樹上抓到一只蟲子,樣子怪極了,可就是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哥哥趕緊接著說:“真的,我們翻了好些書,也沒有查出它的名字! 兄弟倆可得意啦!心里說:達爾文爺爺讓我們考住了。
教師質疑:達爾文真的被考信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議一議:兄弟倆為什么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適時點撥引導,理解叫蟲的含義,突破難點 小組合作探究
(1)組織學生小組內表演著部分內容。
。2)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設計意圖 在分角色朗讀基礎上的表演,目的是訓練學生通過朗讀來表現每個人物的內心,表現人物的特點,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四、總結課堂,布置作業(yè)
1、教師總結:這對調皮而聰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個拼湊而來的“怪蟲“來考倒達爾文爺爺,然而就被博學多才的達爾文爺爺一眼識破,在這之后,他們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2、結束課堂,布置作業(yè)。
。1)把文中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收集一些昆蟲的知識與同學們互相交流
。ㄔO計意圖:從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是閱讀教學的基本流程,學生再次朗讀全文,會將自讀時的感受、課堂學習的感受融為一體,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板書設計 11 孩子考科學家
兄弟倆 拼湊蟲子
達爾文 識破小計 尊敬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適量的水和相宜的溫度。
過程與方法: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對比實驗、嚴格控制實驗、重復實驗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知道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水和相宜的溫度。
【教學難點】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教學準備】實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實驗信息統(tǒng)計表。
【教學過程】
一、分組匯報實驗中的發(fā)現:
預設:
1、(我們的種子都發(fā)芽了嗎?為什么?學生回答后,準備填實驗記錄)。
2、我們的種子為什么沒發(fā)芽?(找岀原因填在實驗報告里)
二、整理分析實驗信息:
1、組長分發(fā)實驗信息統(tǒng)計表,填好表后,由組長負責收集把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信息分類。
2、分析實驗信息:
。1)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有什么不同?
。2)從實驗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嗎?
。3)實驗結論和我們實驗前的預測一致嗎?
三、交流實驗信息:
1每組分對照組和實驗組向同學匯報,認真聽取介紹他們的實驗方法和獲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組交流,了解他們在實驗中有什么發(fā)現,聽聽他們怎樣用數據來解釋實驗結果的。
3、匯集全班同學的實驗,分析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對大家有異議的內容進行辨析。
4、小結:綠豆種子發(fā)芽的必需條件是溫度、水和空氣。
四、種植綠豆芽:
1、引導:已經發(fā)芽的.綠豆芽怎么處理?
2、確定任務:把綠豆芽種植在花盆中,放到適合的地方,讓綠豆芽生長一段時間。
3、猜測哪些條件會影響綠豆芽的生長。
4、建議對綠豆芽的生長做觀察日記或者記錄。
五、閱讀并記錄、
1:種子發(fā)芽的基本條件是:
1、是溫度。種子萌發(fā)的最低溫度為6-7℃,12-14℃能正常發(fā)芽,最適溫度為20-25℃,最高為35℃。
2、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稱于種子自身風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發(fā)。
3、是充足的氧氣。
科學教案 篇8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對于影子的產生和特點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他們知道影子的產生必須要有光和物體,影子隨著光的改變而改變,等等,但是他們的這些認識還比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過教師的指導,實際地去觀察、去發(fā)現光和影子之間的規(guī)律。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影子產生的條件:光、遮擋物和屏;
2、可以之自己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3、影子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4、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5、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6、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過程與方法
按教科書要求有目的、有步驟地做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用線條和圖形準確地進行記錄。能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子間的關系。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學重難點】
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實際地觀察,使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光和影子之間的規(guī)律。
【教學思路】
從生活現象出發(fā),引出相關概念,然后通過活動探究規(guī)律,最后用規(guī)律解釋現象,同時深化對規(guī)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器材準備】
每組一個手電筒(自帶)一張4開的白卡紙、一塊5厘米高的小木塊,鉛筆、尺子各一。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
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單元——光,我們學習第一課。板書課題“光和影”。
二、探究影子的秘密
1、影子產生的條件
教師:同學們做過手影游戲嗎?你們會做什么樣的手影?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做影子游戲,做這個游戲需要什么器材呢?我們怎樣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呢?
(后兩個問題一方面是提示觀察的`器材準備和方法,另一方面是了解學生的初始想法。學生可能說需要光源、物體,忽略了需要“屏”,也不一定會說出物體要擋住光才能產生影子。這時教師不要急于糾正,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自己發(fā)現問題,自己總結影子產生的條件)
教師:各組準備好器材后可以開始實驗了,還缺什么,可以到講臺上領取。實驗成功的小組要準備匯報:看到手影了嗎,怎樣做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的,影子的產生需要什么條件。
學生準備材料,開始實驗。教師巡視。
大組匯報:通過匯報討論,得出影子的產生需要光、擋光的物體、屏。
教師:剛才同學們提到影子的產生需要光,我們平時看見過哪些發(fā)光的物體?其中哪些是自己發(fā)光的呢?大家把見到的發(fā)光物體寫出來,然后在自己能發(fā)光的物體上做記號。
小組活動。
匯報、總結:像電燈那樣自己能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強調:不僅自己能發(fā)光,并且正在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2、影子的特點
教師:在影子游戲這個活動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外,還有什么發(fā)現嗎?
下面我們再通過一些活動繼續(xù)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大家能看懂教科書上三個活動的實驗方法和步驟嗎?
活動一 影子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提示:光源位置的改變包括光線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角度可通過目測光線和水平桌面之間的夾角大致估計,方向用左、右、前、后描述。
教師示范并演示實驗和記錄方法。
活動二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提示: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只改變遮擋物離光源的距離。
活動三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提示:當光源垂直照射在物體的上面時,要使物體離開桌面才能看到影子。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記錄。
總結:
。1)、光源的位置發(fā)生改變時,影子的方向和 長短都會發(fā)生改變。光源照射角度小時,影子就長;光源的角度大時,影子就短。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的。
。2)、當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時,遮擋物離光源越近,它擋住的范圍越大,在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3)、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教師:像活動三中這樣,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比如街道上的交通標志。
三、鞏固運用
教師:回顧一下我們今天學習了光的哪些知識?我們再做一次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fā)現的這些規(guī)律:
1、改變光源的位置,影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改變物體離光源的距離,影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3、讓光源照射自己的手的不同側面,得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科學教案 篇9
一、主題活動由來
幼兒來幼兒園一個月了,已經擺脫了分離焦慮期。我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在幼兒園的表現,發(fā)現幼兒對自我意識有了萌芽的發(fā)展,已經意識到自身的主體意識的存在,能區(qū)分別人與自己,感知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系。為此,我們確立了主題,通過游戲等一些活動方式,促進幼兒認識自我,增強主動性,獨立性。
二、主題活動教育目標
1、知道“我”就是自己,我有自己的名字、標記,又屬于我的東西。我和別人不一樣,能發(fā)現自己的好處與不足。
2、認識自己的五官的名稱,熟悉五官的位置,初步了解功用簡單的保護常識。
3、自己有一雙能干的小手,愿意自己解扣、繪畫、表演。
4、知道自己有一雙小腳丫,會自己走路不用別人抱。
5、在成人幫助下懂得講衛(wèi)生,會自己用勺吃飯。
6、我不愛哭,會自己玩和小朋友老師一起玩的高興。
三、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與利用
教育資源
1、 和幼兒一起創(chuàng)設主題墻上的內容
2、 引導幼兒共同3、 布置墻面“可愛的小手”
4、 展示幼兒用小手制作的作品
5、 活動區(qū)創(chuàng)設:
建筑區(qū):引導幼兒用小手搭建,練習搭高、為龍、平鋪。
美工區(qū):引導幼兒用半成品進行粘貼,填涂,撕折。
益智區(qū):通過一些教具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
娃娃家:通過一些道具培養(yǎng)幼兒自己做飯,合作有家的感覺
周邊資源
1、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玩具
2、親子活動中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做泥造型
家長資源
1、 通過直通車。
2、 讓家長幫幼兒收集各種廢舊材料。
3、 為幼兒動手操作作準備。
4、 家長配合老師與幼兒一起互動制作泥造型。
5、 家長幫忙提供關于主題活動的材料。
6、 如:幼兒穿小的衣服。
7、 褲子。
四、主要活動內容
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由來: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代表著希望,充滿了生機。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萬物復蘇,有著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特征,非常適合幼兒觀察春天的變化現象,為了能有效的利用大自然的現有資源,將自然資源融入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活動中,我特意為托班幼兒設計了“柳樹發(fā)芽了”的科學活動方案,旨在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和參與自然科學活動的積極性,表達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知道柳樹發(fā)芽了,學會說“春天,發(fā)芽”等詞語。
2、體會春天的變化,感受陽光的溫暖,表達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活動重難點:柳樹發(fā)芽了,表示春天來了。
活動準備: 1、《春天》的磁帶,錄音機。
2、冬天和春天的'柳樹圖,《春天》的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1、老師播放《春天》的課件,引導幼兒仔細觀看課件。
2、老師提問:剛才你們看到了什么?柳樹有什么變化?
3、老師出示課件中的放大的柳樹嫩牙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告訴幼兒,春天到了,柳樹發(fā)芽,并指給幼兒看。
4、老師出示冬天的柳樹圖,提問:這是春天的柳樹嗎?為什么?
5、老師出示春天的柳樹圖,提問:這是春天的柳樹嗎?為什么?你還看到了什么?
6、老師變念春天兒歌,邊做肢體律動,引導幼兒跟隨老師做肢體律動。
附兒歌:春天來了 春天來了,(兩臂上舉,兩手做招手的動作)
柳樹發(fā)芽了,(兩手并攏,掌心相對,慢慢做張開的動作)
大雁飛回來了,(兩手自然張開,上下擺動雙臂做飛翔的動作)
我們真呀真高興。▋墒植n,掌心相對,做笑臉的動作)
7、老師小結:春天來了,柳樹發(fā)芽了,大雁飛回來了,讓我們一起去外面看看春天的景色吧!
活動延伸: 1、如果幼兒園附近有柳樹,可以組織幼兒到戶外參觀,零距離接觸大自然,更有利于幼兒掌握春天的特征。
2、提倡家園合作,請父母協(xié)助幼兒園,幫助幼兒收集有關春天的變化特征,如小草從地里鉆出來了,小樹也發(fā)芽了等。
注意事項: 1、在活動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幼兒學說“柳樹發(fā)芽了”。如果幼兒的語言發(fā)育水平比較遲緩,可以引導幼兒學說單個詞即可,如“春天,柳樹,發(fā)芽”,對學說短語則不做要求。
2、要引導仔細觀察春天柳樹的特征,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關于科學教案07-24
科學教案:泡泡03-31
科學教案:蝸牛03-26
《空氣》科學教案03-25
精品科學教案09-30
科學教案模板03-25
關于科學教案02-20
科學教案范文04-06
優(yōu)秀的科學教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