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教案范文匯編五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交流收集到的植物資料按問題進行討論。
2.引導學生觀察葉的蒸騰實驗。
3.能概括植物的共同特點。
教學重點:做植物蒸騰實驗,能解釋實驗中的現象,了解葉的蒸騰作用。
教學難點:概括植物的共同特點。
教學準備:
一盆植物。
一個透明的大塑料袋。
教師為學生準備一些如少兒植物圖冊一類的書,課前通知學生帶這類書。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上節(jié)課前大家收集了我們身邊各種各樣的植物,以及植物的有關資料,讓我們這節(jié)課繼續(xù)研究植物!
二、探究內容:
1. 交流。
。1) 匯集學生帶來的各種植物、植物書、有關植物的資料,把學生所說的各種植物的名稱一一列在黑板上。
。2) 把有關書籍分配到各小組供學生研究和查閱。
2. 分組活動。
(1) 閱讀教材中所列的鳳仙花的五個特征。
(2) 分小組,每組選擇一個方面觀察植物和查閱資料,回答:
生長發(fā)育過程(注意引導學生要涉及植物的變化,植物有生長的階段,也有死亡的階段)。
繁殖后代。
身體構造。
生長環(huán)境。
運動與反應。
。ㄗ⒁庖髮W生列舉與鳳仙花相同和不同的植物,達到了解植物多樣性和具有共同特點目的。)
3. 了解葉的蒸騰作用。
。1) 做實驗,解釋實驗中的.現象。
。2) “別的植物也是這樣嗎?”——推廣到所有的植物。
(3) 說說植物的蒸騰作用對氣候、對其他生物和對人有什么作用。
4. 討論逼供內寫出植物的共同特點。
。1) 師:“你能說說形形色色的植物有哪些共同特點嗎?”
。2) 師:“在觀察和了解了許多植物之后,我們知道植物的共同特點了嗎?請你寫寫植物的共同特點。”
三、全課總結。
四、課外拓展:
你能尋找出動物和植物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科學教案 篇2
一、實施前的設想: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兒童的成長”的理論,杜威的課程觀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生長,強調直接經驗的獲取,反對把書本知識作為結論直接教給學生,主張課程設計把書本知識還原兒童的經驗。杜威的觀點對美國及世界各國的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我國《自然》教材,存在如下弊端:學習內容過分重視系統知識技能,科學理論而脫離生活實際。把知識用“告訴”的方式而不是以“實踐出真知”的方式呈現出來!犊茖W》新課程提出了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體驗現實,感悟自然的教育理念。在《種子變成芽》教學過程中,以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促使學生合作學習,學會做人,進一步把我們的課堂進行觀察活動的課外延伸。
二、教學內容分析
1、本課教學的重點部分是觀察種子外部的顏色、形狀等特點以及解剖種子,進行內部結構的觀察。鑒于三年級學生注意力持續(xù)時間不夠長,同時也為了使活動更具有探究性和趣味性。我把播種活動設計為兩種不同的觀察記錄方法:一種是同一種種子在七天內的連續(xù)生長過程的'觀察記錄。第二種是幾種種子同時播種,每天觀察它們的不同變化。這個過程更能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
2、材料的選擇:因為鳳仙花的種子太細小,不容易觀察種子里面有什么?所以我選擇了蠶豆、玉米、綠豆等材料代替。
三、活動目的
1、認識幾種常見種子的名稱,能對種子外觀和內部進行觀察。
2、知道種子生長的條件,掌握科學的播種方法。
3、探究種子的秘密,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四、活動準備
各種種子和浸泡過的種子、放大鏡、鑷子等等。
五、活動過程
。ㄒ唬、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學生通過觀看課件,初步感知植物一生的變化。并讓學生思考:關于種子,你最想研究什么?
。ǘ┓纸M觀察,交流匯報
1、認識種子
你從認識的種子中,向同組同學介紹它們的名稱、顏色、形狀等特點。
2、引導學生猜想
學生討論后猜想:種子里面可能有什么?
3、引導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我們用什么方法觀察種子里面呢?
生:剝開。
生:用牙咬開。
生:用指甲撕開外皮,再看里面。
生:用刀切開。
師:切開和剝開那種方法好?
生:剝開好。切開會使種子破碎,不易觀察。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那么我們就用剝開的方法,剝開種子又叫解剖種子。在實驗時注意什么?
生:要細心,保持種子各部分的完好。
生:使用鑷子和放大鏡時,要注意安全。
生:要先剝去外皮,再觀察里面。
生:要做好觀察記錄。
師:組內要分好工,負責記錄的同學把全組的發(fā)現記錄在觀察之花中,看哪一組發(fā)現的最多,它的觀察之花就開得更燦爛。記錄時可用語言、圖畫、以及數據等描述。好,分組開始研究。
4、學生分組活動
( 剝皮后的蠶豆 ) ( 解剖后的觀察 )
4、匯報研究結果:學生將記錄表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
師:通過實驗,你發(fā)現種子里面有什么?
生:我發(fā)現里面有2片小葉子。
生:綠豆的又尖又彎,從里面破殼伸出來。
生:蠶豆皮比花生皮硬。
生:剝皮后,蠶豆可以分開兩個豆瓣,而玉米分不開的,只有一瓣。
師:對,(邊講解,邊演示)玉米內還多了一層含淀粉的胚乳,我們切開后,涂上碘酒,變深藍色部分就是胚乳。而涂在可以分開兩個豆瓣的種子上是不變黑色的。課后我們可用這方法檢驗其它種子變不變深藍色?內部有沒有胚乳?還有沒有其它不同的發(fā)現。
生:我們組的綠豆芽長得最長,已經有6毫米。蠶豆芽最短,只有2厘米。
師:種子外面的這層是種子的皮,里面整個部分,科學家給它起了個名叫胚。胚是有生命的,皮和豆瓣就像媽媽一樣保護著小芽,供給小芽“營養(yǎng)”。就可以發(fā)育成一棵植物。
5、讓學生把實驗用品整理好。
(三)共同探討播種方法
1、引導學生猜想:種子發(fā)芽時是先長出根,還是葉呢?或者其它呢?
2、設計實驗:想一想,怎樣能透明地觀察種子變成芽的生長過程呢?
3、一邊介紹兩種觀察方法,一邊演示。
第一種是連續(xù)性觀察方法:A、先找個平底的透明小容器。再放幾層紙巾卷成筒形,中間放些土壤再灑些水,等紙巾完全濕潤,但不能太多。
B、第一天放第一粒種子,放在通風的陽臺上。第二天再放相同的一粒種子……連續(xù)放七天。
C、注意每天在同一時間放種子,同時要觀察前一天的種子變化,用不同的方式記錄下來。
附:記錄表: 觀察 種子變成芽
4、講解記錄種子成長信息的做法。 第二種觀察方法讓學生看書自學,請翻開書第25頁:幾種種子同一段時間的生長情況。
第一、確定觀察種子和內容,如:觀察花生和綠豆第一周的發(fā)芽圖
第二、參考資料,自己動手做一張記錄表。如統計圖式,表示幼苗的長高情況。
5、討論播種方法。
。ㄋ模┛偨Y和延伸。
1、讓學生思考種子生長需要哪些條件。
2、學生發(fā)表見解。
3、送給學生一包種子,用收到的種子,按今天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播種,注意做好記錄。
六、活動評析
本課的內容是以孩子們觀察種子為出發(fā)點,突出播種對使用的材料選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觀察種子怎樣變成芽。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觀看課件,初步感知植物一生的變化后,大膽猜想到觀察實驗,進而掌握科學的方法,進行播種,觀察種子怎樣變成芽,進行記錄。孩子們在活動的過程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所收獲,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新課程指出: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所以,合理地設計的兩個猜想A種子里面可能有什么。B種子發(fā)芽時可能先長根呢?還是葉呢?或者其它呢?讓學生先預測一下,再讓學生帶著預測自己去解暗箱,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也增強了學生敢于向未知領域挑戰(zhàn)的勇氣。沒有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fā)現。
2、從問題→猜測→觀察實驗,教師抓住了學生對未知的好奇心,迫切驗證預測結果的心理,成功地創(chuàng)設探究的情景。通過讓師生交流:實驗時我們要注意什么?使學生掌握了操作的基本方法和要領,充分體現了科學探究的自主性。
3、通過讓學生動手實驗,并聯系自己的實踐活動討論、分析、歸納,學生采用語言、圖畫以及數據等不同的方式進行記錄。經歷了自行探究種子內部結構后,匯報時,學生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實驗記錄,說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探究后的研討是必不可少,但要注意鼓勵學生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互動交流。
4、教師把握好教學的重點,同時突破難點:學生很難觀察和區(qū)分玉米的胚和胚乳部分,說明玉米只有一瓣(沒有兩片子葉)。我利用生物學染色的方法,在玉米切面上涂上碘酒,變?yōu)樯钏{色部分就是胚乳,胚還是淡黃色的。教師舍得在難點處花一點時間,教給學生檢驗種子是否含胚乳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用碘酒自行動手探究,終身受用。這樣的實驗方法,簡單化、生活化。
5、在課外驗證猜想之前,一定要讓孩子們對實驗的具體做法(步驟)做到心中有數。也就是要求學生設計好觀察內容和記錄表。并要求學生在做實驗時,要像科學家那樣有耐性,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進行持久的探究活動。
整個活動中,教師重視孩子們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評價,盡量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且引導學生將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拓展了學生思維。也正如教育家斯賓塞所說:“在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fā)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行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他們去發(fā)現的應該盡量多些!笔聦嵶C明,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探究一些身邊的科學,學會方法比學會知識更重要。
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了解鳥對人來的益處是什么,引導幼兒懂得保護鳥類。
2、引導幼兒知道鳥為什么會飛,了解探究鳥兒的飛行原理。
3、引導幼兒逐養(yǎng)成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不同種類鳥的圖片和模型
2、不同鳥的羽毛
三、活動過程
1、教師通過談話導入引出話題,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是鳥嗎?鳥是什么樣子的呢?
2、教師引導幼兒探索鳥會飛的原理是什么。
。1)小朋友們思考一下,鳥兒為什么會飛?
(2)是不是所有有翅膀的鳥都會飛呢?
(3)鳥的羽毛的是什么樣的?你們覺得好看嗎?
3、教師利用幼兒已有的經驗了解鳥的特征,請幼兒說一說鳥的身體特點。
。1)鳥的身體是什么樣的?
(2)鳥的尾巴有什么特點?
。3)請模仿一下鳥飛的`情境,感受鳥是怎么飛的。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想一想,由蘇很么發(fā)明是借助鳥的飛行原理創(chuàng)造的?
五、活動總結
首先幼兒知道鳥是一種非常小巧可愛的小動物,幼兒表達出自己很喜歡小鳥的情感。掌握鳥的外形特征,鳥的翅膀完全展開時呈扇形,便于扇動空氣,增加飛行的升力。而飛機就是利用這一點,現在成為我們出行旅游的交通工具了。
其次鳥的骨骼是中空的,質量較輕,提醒呈流線型的,體表有羽毛,提供充足的氧氣。而鳥的身體內部有氣囊,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氣,關鍵是鳥的食量大,根本不會擔心在飛行的時候因為肚子餓就會被迫掉下來。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風帆的知識。
2、知道風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
3、懂得如何
教學重、難點:風帆知識的收集。
教具:幻燈圖片、風帆模型、信封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出示“征稿啟事”
二、尋覓風帆寶庫
1、哪里會有關于風帆的`知識
(1)出示一些有用的址,讓學生去查找資料
(2)找一些有關風帆知識的書
三、收獲
1、風帆百態(tài)
2、風帆助行
3、出示風帆的圖片,讓學生知道風帆助行的原理。
四、構思稿件
1、怎么
2、的內容是什么
準備從幾個方面來寫。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通過觀察了解太陽光的組成,知道白光是復色光
2.知道不透明物體的顏色和透明物體的顏色的成因能力培養(yǎng)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知識遷移和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科學思想:
通過觀察白光色散實驗,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科學思想.
科學品質:培養(yǎng)學生求實、創(chuàng)新、嚴謹、合作的科學品質
科學方法:指導學生學會實驗探究 觀察分析 比較等方法
[教學重點]
1.光的色散的觀察和分析
2.物體的顏色
[教學難點] 物體的顏色
[教學過程設計]
引 入:觀看彩虹的照片,學生討論彩虹是怎樣形成的?
學 生:是水把光分成七種顏色,形成彩虹
介 紹:1666年,牛頓用三棱鏡將太陽光分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
1.光的色散
。1)白光是由多種色光混合而成的
。2)單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
復色光:由單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2.看不見的'光
。1)紅外線(家用電器上的遙控器,可發(fā)出紅外線)
。2)紫外線(消毒滅菌,鑒別紙幣的真?zhèn)危?/p>
3.物體的顏色
書P.24思考題,課前請同學回家做實驗,課堂上討論結果,得出結論
。1)透明物體的顏色是它能透過的色光的顏色
(2)不透明物體顏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顏色相同,吸收跟物體顏色不同的色光
(3)物體呈現黑色說明它能吸收各種顏色的光,物體呈現白色,說明它能反射各種顏色的光。
4.三原色
。1)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紅+綠+藍=白
藍+紅=紫
紅+綠=黃
藍+綠=青
(2)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
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題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優(yōu)秀的科學教案11-14
科學教案模板03-25
科學教案范文06-19
科學教案范文04-06
關于科學教案07-24
科學教案:泡泡03-31
科學教案:蝸牛03-26
《空氣》科學教案03-25
有關科學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