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量教案優(yōu)秀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物質的量教案優(yōu)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物質的量教案優(yōu)秀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nèi)容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從本章到第十四章講述力學知識,初二物理《質量》教學要點設計——初中物理第一冊教案。跟前面幾章簡單的物理現(xiàn)象相比,知識的講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養(yǎng)方面,除了繼續(xù)注意提高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外,在講述概念和規(guī)律的過程中,更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過分析物理事實,找出共同特征,從而概括出概念和規(guī)律。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本章而言,涉及到兩個常用的物理量——質量和密度。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和用天平、量筒測物體的密度是初中學生應掌握的其中兩項基本技能。所以,本章是基礎的一章。就本節(jié)而言,認識質量及其測量儀器,特別是學習使用學校實驗室和工廠化驗室常用的天平,是為后續(xù)各節(jié)的學習所準備的。因此,本節(jié)是基礎的一節(jié)。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單位和換算。
〈2〉能力目標:
、贂{節(jié)天平平衡;
、跁褂糜未a;
、鄢醪綄W習用天平稱固體的質量;
、芘囵B(yǎng)學生將學到的物理知識及技術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意識。
〈3〉方法目標:
、倮^續(xù)學習“從現(xiàn)象出發(fā),經(jīng)過分析、比較得出結論”的研究方法;
②繼續(xù)學習運用“關鍵詞歸納法”歸納文段要點;
③初步學習“實驗探索法”發(fā)現(xiàn)事物內(nèi)部規(guī)律的學習方法。
〈4〉德育目標:
、僭谫|量初步概念的引出過程中滲透“現(xiàn)象”與“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谠趯嶒炦^程中滲透“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雖說質量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但教材對初中學生的要求較低,因此,它不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天平作為一種常用測量質量工具,是后續(xù)章節(jié)有關實驗的不可或缺的儀器;并且,它是質量測量中一種較為精密工具,對學生日后的生活、工作都會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都是讓學習天平的使用。
三、教學方法
“質量”:現(xiàn)象歸納法、練習法;
“質量的測量”:實驗探索法、關鍵詞歸納法。
四、板書設計:
1、質量——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
2、單位:
。1)通用單位:千克——kg
。2)常用單位:噸——1t=______kg
克——1g=______kg
毫克——1mg=___kg
物質的量教案優(yōu)秀2
一、何為狀物類文章
“狀”是陳述、描摹的意思,“物”,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動物,如馬、牛、羊等;一類是植物,如花、草、樹等;還有一類是靜物,如書、文具、小鬧鐘等,也稱為物品。寫狀物記敘文,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去描繪這些物體,把它們的形狀、狀態(tài)、顏色、特征描繪出來,表達出我們的感情。
進行狀物作文訓練能夠培養(yǎng)和提高同學們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的能力。
然而,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寫狀物記敘文不是為狀物而狀物,而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也就是說不僅僅要寫清楚這個動物,植物,或者物品本身是什么樣的,還要通過所寫的物表達思想——感受、情感、評價、意義等,也就是要做到主題突出。這是狀物作文的根本所在。
因此,這類文章的特點在于把比較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具體、形象的事物中,文中既有對所寄托事物的具體描繪,又有對所寓之理和情的充分闡發(fā)。
如:郭沫若的《石榴》這篇文章既有對所寄托事物的具體描繪,(寫了石榴的枝葉、花朵、果實)體現(xiàn)其外在與內(nèi)在美,同時作者借《石榴》熱烈、充滿活力、積極向上,謳歌了堅貞不屈、積極進取的民族氣節(jié),表達了正義必勝的堅定信念;
鄭振鐸的《海燕》這篇文章對活潑可愛的小燕子形體、飛翔、憩息作了細致的描繪,(寄情于物)抒發(fā)了他遠航途中由眼前的海燕而萌生的無限眷念與熱愛祖國的濃濃鄉(xiāng)愁。
豐子愷的《白鵝》不僅突出介紹了鵝的高傲性格,具體描摹了它的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更肯定了它給我們精神上的慰藉。
二、狀物作文一般的寫法是:
狀物作文=本物+故事+情感。
“本物+故事+情感”是寫所有狀物作文的普遍規(guī)律,無論寫什么物都包括這三個部分。
本物包括:來歷、外表形象、內(nèi)部結構、用途等。這是狀物作文的起點。
故事包括:符合主題要求的物本身的故事、物與自己的故事、物與他人的故事等。這是狀物作文的核心。
情感包括:與主題要求相一致的情感抒發(fā)、意義評價、感受理解等。這是狀物作文的根本。
一篇狀物作文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
1、狀物的要求是要仔細觀察,抓住特點來寫。(寫出該物特點)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過不停”。要讓豐富的生活成為文章的活水,必須對事物進行觀察。在觀察事物的同時,我們不煩眼看、耳聽、鼻嗅、膚受、舌舔、腦想六者并用,調動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對同一事物的綜合知覺。這樣,既能對事物有個整體了解,又能豐富我們的生活體驗。對于任何事物我們都學會綜合比較,求同存異,突現(xiàn)事物的個性。
例如,常見家禽走獸某些器官外形不同,又有相近之處。雞、兔、貓的眼睛外形都是圓的,又有什么不同呢?通過比較觀察,我們會發(fā)現(xiàn):貓的眼睛是綠的,綠得發(fā)亮;兔的眼睛是紅的,紅如寶石;雞的眼睛是黑的,天黑成盲。
只有把物品的形象描寫得具體、有特點,才能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1)“這盞小臺燈全身披著粉紅色的外衣。蘑菇蓋兒形的燈罩罩著奶白色的燈泡。燈柱是一根圓形的管子,光潔如玉。燈座是長方形的,揭開蓋子一看,還是一個漂亮的文具盒呢。最有趣的是燈座上伸出的兩只小手臂——兩根細細的粉紅色的橫竿……”(習作《臺燈》)如此描寫就把臺燈的外形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了。
。2)荷花已經(jīng)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寫荷花,描繪了荷花半開、全開、未開的形狀、姿態(tài)、顏色,寫未開的花骨朵兒,“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寫出一種含苞待放的狀態(tài),突出了荷花美的特點。
2、充分展開聯(lián)想。要把物品寫“活”,還必須結合物品的形象展開恰當?shù)穆?lián)想。
例文《荷花》 第二自然段展開聯(lián)想,把一池荷花想象成一幅畫,又從總體上突出了荷花的美。作者仔細觀察,抓住了荷花美的特點進行描繪,真實形象,給人以美的感受。
那么狀物,怎樣才能突出特點呢?
(1)總分結合,把握特征。先著眼于物的整體的觀察描寫,以獲得對物的總貌印象,然后對構成總體的各處組成部分依次進行觀察描寫,著重描寫能體現(xiàn)特征的局部細節(jié),以各局部的特征來體現(xiàn)整體的總的特征。
。2)動靜結合,摹寫物形物態(tài)。物有動態(tài)和靜態(tài),植物是靜止的,也可以從動態(tài)上寫;動物的動態(tài)的,也可以從靜態(tài)上寫。動植物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環(huán)境,會有不同的形態(tài)和不同的習性。如貓,貓的研究,一天中就有不同的形態(tài):早晨,眼仁是圓的,隨著太陽的升高,眼仁變成直線,到正午就成了細細的一線,傍晚又開始變成圓的。狀物,就要抓住物形物態(tài),動靜結合,才能突出其特點。
如:《海燕》一文寫小燕子的形體、憩息是靜態(tài),寫其飛翔則是動態(tài)。對“春景圖”和“海天圖”的描繪,有形有色,動靜結合。
讀寫結合,調動修辭,重視語言效果。
學習本單元,我們還發(fā)現(xiàn),要突出文章的.表達效果,我們實在可以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選擇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調動多種修辭手段:
“石榴有梅樹的枝干,有楊柳的葉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這風度實兼?zhèn)淞嗣妨L,而舍去了梅柳之短”(郭沫若的《石榴》)——描寫與議論結合,對偶和對比并用,鮮明地突出了石榴枝干奇崛葉片清新的特點。
“鵝的步態(tài),更是傲慢了”!谤Z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豐子愷《白鵝》)——描寫形象、詮釋準確,讀來如同品茶看戲,給人享受。
還有,像運用恰當?shù)谋扔、擬人、等方法,就會使文章更加生動,其物的特點更加突出。
注重順序《作文訓練》P2
例如《石榴》一文作者按什么順序描寫石榴?(按照由枝葉——花朵——果實)的順序來描寫夏華秋實的變化,表現(xiàn)石榴的美。
再如:《海燕》一文在描繪海天圖時是先寫海,再寫天,海天一色,層次感強。
再如:《鶴群》一文,在描寫第一個場面時(鶴群翔空)是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作者從“鶴群的隊形”寫到“鶴群空中姿態(tài)”,全文則按時間順序來寫的,井然有序。
3、在描寫物品的外形、結構、用途后,還要傾注自己的感情,喜愛或贊美之情。
例如:“小鬧鐘啊,你日日夜夜,分分秒秒,毫不疲倦,不停息地向前走,向我準確地報時,使我的生活、學習有條不紊;你那清脆悅耳的鈴聲常催促著我抓緊時間,爭分奪秒……小鬧鐘啊,你是我最忠實的朋友!保曌鳌缎◆[鐘》)托物言情,使文章的內(nèi)涵豐富而深刻。
再如:《海燕》一文,作者詠物寄情,物情合一。作者滿懷思鄉(xiāng)情,但他并沒有直抒胸臆,而是將濃濃的鄉(xiāng)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因此,海燕就成了一個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濃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
動物的寫法
同學們,你飼養(yǎng)過小動物嗎?你仔細觀察過身邊的小動物嗎?要想寫好動物首先就得熟悉它們,仔細地觀察它們。只有觀察得細致,才能描寫得具體。觀察的時候一般可以從外形特點,活動情況,生活習性等幾方面有順序地看。在動筆寫的時候,要把觀察的結果,有選擇,有重點,有條理地加以描摹。具體地說,描寫小動物要注意以下兩點:
1、要把喜愛之情寫進作文里
作文是用我的手來寫我的心,寫自己的喜怒哀樂。我們喜愛小動物,在描寫它們的時候,也要把自己喜愛的感情,用筆融合在字里行間。讓讀者一讀文字,就能感受到我們的喜愛之情。
表達感情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時候具體地描寫小動物的樣子、外形,把自己的情感融在其間;有時候用簡潔的語句直抒感情;有時候,把這兩種方法交替使用。寫法靈活,不拘一格。
物質的量教案優(yōu)秀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物聯(lián)網(wǎng)和物聯(lián)網(wǎng)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聯(lián)網(wǎng)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1)在對物聯(lián)網(wǎng)應用案例的剖析過程中,了解物聯(lián)網(wǎng)在生活中的應用方法。
。2)通過實踐體驗,了解傳感器的作用,并設計相關的物聯(lián)網(wǎng)應用創(chuàng)意。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在學習活動中感受物聯(lián)網(wǎng)的作用,體驗物聯(lián)網(wǎng)給生活帶來的便捷,提高學習的興趣。
。2)通過分組討論、小組合作等方式開展多種形式的團隊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團隊協(xié)作能力。
。3)通過對創(chuàng)意設計的交流與展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物聯(lián)網(wǎng)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
2、物聯(lián)網(wǎng)的應用。
【教學難點】
物聯(lián)網(wǎng)的設計創(chuàng)意。
【教學時間】
40分鐘。
【教學環(huán)境】
教學PPT課件、視頻資料、小米智能家庭等實驗相關器材等。
【教學過程】:
把班級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設立一名組長。
暖場視頻:
師:同學們,在課前老師想跟大家一起來分享一段奇妙的視頻。播放視頻,學生觀看。
師:同學們,上課。
過渡:剛才大家看到的百度神燈在不久的將來就能成為現(xiàn)實,而老師這里也一盞神燈,大家想來體驗一下它的神奇嗎?
一、魔法激趣、情境導入(5分鐘)
師:老師可以用魔力來控制它,“開”,“關”演示,神奇吧?師:猜一猜,老師用了什么魔力?
生:聲音、遙控……
師:遙控?嗯,有點接近答案了。
師:聲音?你來試試。
師:那么到底是什么呢?秘密就在這臺手機里。
師:你們再來猜一猜,老師用了什么魔法?
生:(短信、網(wǎng)絡、微信……)
小結:剛才利用手機通過網(wǎng)絡控制了燈的開關。
教師從學生相對熟悉的因特網(wǎng)入手,通過對比和分析,揭示了物聯(lián)網(wǎng)的本質是互聯(lián)網(wǎng)絡,只是其連接的設備不僅是因特網(wǎng)中的計算機,而是可以發(fā)展為世間萬物,并強調需要傳感設備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物物相連。
想想現(xiàn)實中物聯(lián)網(wǎng)有怎樣的應用?
經(jīng)驗交流:把自己獲得的物聯(lián)網(wǎng)知識與大家分享。
課堂小結:
教師: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習了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了解了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概念以及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課后希望大家通過自己的觀察、調查等相關的途徑,更加客觀清楚的認識物聯(lián)網(wǎng),了解物聯(lián)網(wǎng)的技術應用,在生活實踐中體驗到物聯(lián)網(wǎng)帶給我們的方便和巨大作用。
物質的量教案優(yōu)秀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初步學會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目標:
在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嚴謹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初步學會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難點:
正確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及誤差分析
教學過程
一、投影: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物質的量濃度
異:
1、溶質:以質量表示以物質的量表示
溶液:以質量表示以體積表示
2、單位:
1摩/升
同:都表示溶質和溶液的相對比值
提問:如何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講解:以配制0.05mol/L的溶液250mL為例,講解有關儀器和步驟以及注意事項。
二、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1、儀器:容量瓶、天平、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
2、過程:
(1)準備工作:檢漏
。2)操作步驟:計算—稱量—溶解—轉移—洗滌—定容—搖勻
。3)結束工作:存放,整理清洗
三、誤差分析
依據(jù)公式C=n/V造成濃度誤差的原因可由n或V引起。造成n的`誤差可由⑴稱量⑵轉移洗滌造成V的誤差可由⑴俯視或仰視造成,⑵未冷卻等
例如:
稱量時,砝碼有油污或生銹
稱量時,藥品與砝碼顛倒
量取液體時,量筒內(nèi)壁上有水
稱NaOH固體時,把NaOH放在紙上
量取濃鹽酸、動作太慢
溶解或稀釋溶質的小燒杯未用蒸餾水洗滌
容量瓶未干燥
攪拌或移液時,有溶液飛濺出來
定容時,俯視刻度線
搖勻后,液面低于刻度線
四、討論
國外教材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請評價。
例題:
1、溶液配制:
欲配制1000 mL濃度為012 mol·L—1的NaOH溶液,需要的儀器是()
請選擇配制過程所必須的操作,按操作先后順序編號,為()
1)用適量蒸餾水洗滌燒杯2~3次,洗滌液也注入容量瓶,使混合均勻。
2)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使溶液凹液面與刻度相切。
3)在托盤天平上先稱取潔凈干燥燒杯的質量后稱。ǎゞ NaOH
4)將容量瓶瓶塞蓋緊,反復搖勻。
5)向燒杯中加適量蒸餾水,用玻璃棒攪拌,使其溶解,并使其恢復室溫。
6)將溶液沿玻璃棒注入()mL容量瓶。
2、要配制濃度約為2mol·L—1 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確的是(填代號)。
A稱取8g NaOH固體,放入250mL燒杯中,用100mL量筒量100mL蒸餾水,加入燒杯中,同時不斷攪拌至固體溶解
B稱取8g NaOH固體,放入100mL量筒中,邊攪拌,邊慢慢加入蒸餾水,待固體完全溶解后用蒸餾水稀釋100mL
C稱取8g NaOH固體,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適量蒸餾水,振蕩容量瓶使固體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蓋好瓶塞,反復搖勻
D用100mL量筒量取40mL 5mol·L—1NaOH溶液,倒入250mL燒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餾水,不斷攪拌,慢慢倒入燒杯中
物質的量教案優(yōu)秀5
一、教材分析
《物質的量》是人教版化學必修1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鈉和氯》第三節(jié)內(nèi)容。本節(jié)內(nèi)容在學生學習鈉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后,建立宏觀物質與微觀粒子間的聯(lián)系,可以幫助我們從定量的角度認識物質及其變化。其中“配置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為學生必做實驗。
二、學情分析
對于定量認識物質及化學變化,學生初中學習過基于質量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并且掌握情況較好。所以當學生接觸“物質的量”這樣一個相對比較抽象的學科概念,是比較難主動使用的。所以教學過程,應該突出物質的量及相關概念的使用過程,在使用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物質的量及相關概念的的建立,確實為化學研究鏈接微觀和宏觀,提供了便捷的途徑。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并理解物質的量、摩爾概念的內(nèi)涵,使學生初步了解物質的量的物理意義和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使學生初步掌握用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描述微觀粒子的量,學生初步掌握微粒數(shù)與物質的量之間的換算。
2.能基于物質的量認識物質組成及其化學變化,運用物質的量、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簡單計算。
3.認識物質的量在化學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結合實驗或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際數(shù)據(jù),并應用物質的量計算物質的組成和物質轉化過程中的質量關系。
四、教學重點
1.“物質的量”的物理意義,對“物質的量”、“摩爾”、“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名稱和符號,以及他們之間的基本關系。
2. 了解物質的量及其相關物理量的涵義和應用,體會定量研究對化學科學的重要作用。
五、教學難點
“物質的量”的物理意義,對“物質的量”、“摩爾”、“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名稱和符號,以及他們之間的基本關系。
六、教學過程
(一)環(huán)節(jié)一 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
[任務1]教師引導:討論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學生活動:
。1)通過對化學方程式定量意義的討論,發(fā)現(xiàn)化學方程式既能定量地討論質量關系,也能夠定量地討論個數(shù)關系,而且個數(shù)關系要更加簡潔。
。2)發(fā)現(xiàn)微粒數(shù)量太大,直接表述微粒數(shù)量不便于計算;
。3)類比生活中用“堆量”處理較大個數(shù)的經(jīng)驗,提出微粒個數(shù)的“堆”概念。
[任務2]教師引導:如何設計“堆”的個數(shù)便于化學計算。
學生活動:利用國際單位制的定義,嘗試計算,在計算中發(fā)現(xiàn)這樣的“堆量”設計,讓每一“堆”微粒的質量剛好等于相對分子質量或相對原子質量。
[任務3]教師引導:明確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車常數(shù)、摩爾質量等概念的定義。
學生活動:
。1)延續(xù)之前關于“堆量”討論的思路,嘗試理解物質的量概念及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相關規(guī)定的目的。
。2)通過實踐計算,熟悉相關概念的關系和計算方式。
(二)環(huán)節(jié)二 氣體摩爾體積
[任務1]教師引導:引導學生關注到電解水實驗中氫氣氧氣體積比與物質的量比之間的關系。
學生活動:
。1)明確電解水實驗中氫氣氧氣體積比與物質的量比剛好相等,提出。
。2)提出“條件相同時,物質的量相同的氫氣與氧氣,它們的體積也是相同的”的猜想;
(3)利用教師所給數(shù)據(jù),完成對猜想的驗證。
[任務2]教師引導:給出1mol不同固體、不同液體體積的數(shù)據(jù),引導學生思考影響單位物質的量體積的影響因素,及氣體物質的特點。
學生活動:
。1)通過對比和計算,發(fā)現(xiàn)不同固體、不同液體單位物質的量體積不相同,而只有氣體在相同條件下單位物質的量的體積相同。
。2)從微觀角度分析影響單位物質的量物質體積的因素,找到對于氣體,微粒之間的距離是遠大于微粒本身大小,是影響體積的主要因素;
[任務3]教師引導:明確摩爾體積的概念,分析專門討論氣體摩爾體積的價值。
學生活動:建立摩爾體積的概念,明確相同條件下任何氣體的摩爾體積相等,宏觀上的氣體的體積比可以直接反應微觀上氣體微粒的`個數(shù)關系。
。ㄈ┉h(huán)節(jié)三 物質的量濃度
[任務1]教師引導:回顧物質的量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討論對于溶液,如何建立溶質物質的量和溶液體積的關系。
學生活動:
。1)回顧之前所學知識,明確物質的量相關概念的內(nèi)涵和計算方式。
。2)根據(jù)老師對于溶液問題所提出的計算要求,設計物質的量濃度概念。
[任務2]教師引導:以精度為切入點,討論如何配置0.100mol/L的NaCl溶液。
學生活動:
。1)明確教師所提精度要求,反思已知實驗器材不能滿足精度要求;
。2)在明確教師要求的前提下,設計出“大肚”“細頸”的容量瓶;
。3)結合容量瓶的精度要求,明確使用容量瓶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任務3]教師引導:引導學生設計配置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完成操作流程。
學生活動:
。1)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設計操作流程,并明確操作的注意事項;
(2)主動設計“燒杯中溶解在轉移至容量瓶中”“多次洗滌轉移至容量瓶中”等為實現(xiàn)實驗精度的“特殊操作”,并理解每步操作的目標以及不進行該操作的造成的誤差;
。3)兩人一組完整完成實驗操作。
物質的量教案優(yōu)秀6
一、指導思想
化學基本概念的學習,長期以來都陷入教師感覺難教,學生感覺難學的困境。既無生動有趣的實驗,又無形象具體的研究對象,如何讓概念學習的課堂也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對此我進行了大量探索,選取了“物質的量濃度”這一概念教學作為嘗試。
在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指導下,我力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jié)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化學》第一冊第三章第三節(jié)《物質的量濃度》第一課時本節(jié)教材是在介紹了“物質的量”的基礎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通過本節(jié)的探究既鞏固對“物質的量”的運用,又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擴充對溶液組成表示方法的認識,提高化學計算的能力。
2.教學目標分析
依據(jù)教改的精神、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運用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
b.掌握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物質的量濃度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c.了解物質的量濃度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運用。
能力方法:
a.通過課前探究,學會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過對物質的
量濃度概念的構建,學會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方法。
c.通過對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物質的量濃度的對比,提高運用比較、歸納、推理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
a.在相互交流與評價中,養(yǎng)成團結協(xié)作的品質。
b.關注與物質的量濃度有關的生活、生產(chǎn)問題,體驗化學科學的發(fā)展對當代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c.通過溶液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間的關系,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教學重點、難點及其成因
物質的量濃度在高中化學中具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因此將理解并能初步運用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確定為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是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將在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構建過程中學會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方法確定為教學難點。
三、學情、學法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對初中接觸的“溶液體積”與“溶劑體積”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體實例運用概念、交流評價強化概念、歸納小結升華概念,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同時消除學生對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四、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依據(jù)主體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設計。
按照主體探究式學習,我在教學中力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從而在掌握知識內(nèi)容的同時,讓學生體驗、理解和應用科學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主體探究式學習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開放性,即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過程不拘泥于課堂。我提前一周布置學生課前探究收集生活中各種溶液的標簽,很快他們帶來了自己家中的諸如復方甘草口服液、84消毒液、眼藥水、枝江大曲、礦泉水等,實驗室諸如硫酸、NaoH溶液等標簽。在課堂上我將請他們相互展示,并根據(jù)自己手中的標簽歸納表示溶液組成的多種方法:v/v、m/v、n/v、m/m,從而教師引入表示溶液組成的方法之一―物質的量濃度。在此過程中,學生既學習了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真正感受到化學來源于生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自主探究
探究一、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
主體探究式學習認為:學習者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原有的經(jīng)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獲取新知識。
采用主體探究式學習,學生不再把“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從課本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原有的“物質的量”、“溶液的質量”、“溶液的體積”等基礎通過生生間、師生間的相互協(xié)作來獲取新的概念。
學生首先自主閱讀課本感受概念,然后在三個具體實例的練習中運用概念。
(計算下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1.1molNaoH固體溶于水,配制成體積為1L的溶液。
2.1克NaoH固體溶于水,配制成體積為1L的溶液。
3.1molNaoH固體溶于1L水配制
【物質的量教案優(yōu)秀】相關文章:
物質的量教案02-11
物質的量教案02-26
物質的量濃度教案01-24
《物質的量濃度》教案02-25
物質的量教案模板03-30
物質的量教案(精華)07-10
物質的量濃度教案6篇02-26
物質的量濃度說課稿01-24
物質的量濃度說課稿2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