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7-18 10:06:25 教案

精選科學教案范文錦集五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科學教案范文錦集五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通過觀察了解太陽光的組成,知道白光是復色光

  2.知道不透明物體的顏色和透明物體的顏色的成因能力培養(yǎng)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知識遷移和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科學思想:

  通過觀察白光色散實驗,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科學思想.

  科學品質:培養(yǎng)學生求實、創(chuàng)新、嚴謹、合作的科學品質

  科學方法:指導學生學會實驗探究 觀察分析 比較等方法

  [教學重點]

  1.光的色散的`觀察和分析

  2.物體的顏色

  [教學難點] 物體的顏色

  [教學過程設計]

  引 入:觀看彩虹的照片,學生討論彩虹是怎樣形成的?

  學 生:是水把光分成七種顏色,形成彩虹

  介 紹:1666年,牛頓用三棱鏡將太陽光分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

  1.光的色散

 。1)白光是由多種色光混合而成的

 。2)單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

  復色光:由單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2.看不見的光

 。1)紅外線(家用電器上的遙控器,可發(fā)出紅外線)

 。2)紫外線(消毒滅菌,鑒別紙幣的真?zhèn)危?/p>

  3.物體的顏色

  書P.24思考題,課前請同學回家做實驗,課堂上討論結果,得出結論

 。1)透明物體的顏色是它能透過的色光的顏色

 。2)不透明物體顏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顏色相同,吸收跟物體顏色不同的色光

  (3)物體呈現黑色說明它能吸收各種顏色的光,物體呈現白色,說明它能反射各種顏色的光。

  4.三原色

 。1)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紅+綠+藍=白

  藍+紅=紫

  紅+綠=黃

  藍+綠=青

 。2)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

   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題

科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這種變化叫熱做熱脹冷縮。

  2、許多液體受熱后體積會變大,受冷后體積會縮小。

  過程與方法:

  1、改進實驗以達到更好的的實驗效果

  2、制造一個簡易的觀察水體積變化的裝置。

  3、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比如瓶裝水為什么不裝滿)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學習科學知識,要運用到日常的生產生活中。

  二.教學重點:

  探究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三.教學難點:

  能設計改進實驗裝置,使之能提供明顯可見的實驗現象。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四.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熱水、課件

  為全班準備:多種瓶裝和盒裝的液體

  五.教學過程:

 。ㄒ唬┣榫骋, 引導學生猜測

  1、出示一瓶水、飲料。

  上課前老師和大家說一個奇怪的現象。你們想聽嗎?老師去買飲料,但我卻發(fā)現所賣的瓶裝飲料沒有裝得滿滿的(課件),這是為什么呢?大家想知道是為什么嗎?

  2.學生猜測。

 。ǘ┣宄挠^察水受熱或遇冷后體積的變化

  冷熱會對液體有影響嗎?要想知道這個答案,我們就通過實驗來找出答案。

  師出示同樣的兩套裝置,把它們放進溫度不同的兩杯熱水中應該可以看到什么現象?

  1.師:通過氣球皮鼓起來的程度,我們無法判斷著兩杯水的冷熱了,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以下材料燒杯、燒瓶、玻璃細管、膠塞。

  請同學們小組內研究討論一下,怎樣把這些實驗材料組裝成實驗裝置?

  學生小組研究討論后并試驗組裝

  2.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3.師問:細玻璃管起到作用 ?紅墨水能發(fā)揮什么作用?可不可以不用?小組討論。

  4.交流討論結果。

  5.提出實驗要求:(1)小組內要有分工合作(2)仔細觀察水柱是怎么變化的(3)作好記錄(4)注意安全小心熱水

  6.教師巡視指導

  7.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問:液面是怎樣變化的?變化過程是怎樣的?

  細玻璃管里液先慢慢上升,后快速上升,再慢慢上升,然后停止上升,最后慢慢下降 ,怎么解釋這種現象?

  通過實驗我們大家知道了什么?

  8.那么水受冷后又會怎樣呢?你們想怎樣做?實驗時我們觀察什么?

  9.組織學生匯報

  10.小結:我們把水受熱體積膨脹遇冷體積收縮的這種性質叫水的熱脹冷縮。(板書:熱脹冷縮)

  (三)觀察其他液體的熱脹冷縮

  1.師:除了水你還知道那些液體?你們自己帶來了什么液體。

  用同樣的方法,看看你們自己帶來的液體是不是和水有一樣的性質。

  2.小組匯報實驗情況:是用什么液體?實驗看到了什么現象,說明了這種液體有什么性質?

  3.歸納總結: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許多液體受熱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質?

  4.小結:像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飲料等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板書:液體的熱脹冷縮)

  (四)總結

  1.現在誰來和大家說說瓶裝的液體為什么都沒有裝滿呢?

  2.請大家看看這瓶紅茶和水,為什么紅茶比水留空的空間更多呢?

  像生活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細細想來,還真的有怎么多科學道理。生活中的科學真是隨處可見呀。希望大家在以后遇到這樣的問題,也能想今天一樣認真思考,積極動手,你將會發(fā)現更多的科學奧秘。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知道科學探究要允許別人的質疑科學結論需要證據。

  能根據收集到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

  科學知識:

  理解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含義。

  知道生物是不斷進化的。

  知道生物的形態(tài)是其適應所處生活環(huán)境的結果。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科學尊重證據。

  意識到人類活動會對生物產生影響,體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介紹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并用它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事實。同時,讓學生知道,這一理論正受到新證據的挑戰(zhàn),意識到科學探索是沒有止境的。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觀察證據、認識證據、利用證據的能力。

  教學準備:

  達爾文進化論資料、圖片,尺蠖蛾、極地狐貍、沙漠狐貍的文字及圖片資料,多媒體。

  課時安排: 2 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一、導入:

  1 .出示達爾文照片。

  提問:同學們認識這是誰嗎?

  這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生物學家之一,達爾文。你知道他嗎?

  2 .請學生講述達爾文的故事,同時準備一些關于他的資料,展示給學生看。

  3 .交流:聽了科學家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和體會。

  4 .小結:達爾文是英國最著名的科學家,他用進化論學說對于地球上的生命是從哪兒起源,人類是怎樣誕生的,作出了精辟的解釋?茖W家們經過不斷的努力為人類作出了極大的貢獻,非常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

  二、理解什么是人工選擇、什么是自然選擇。

  1 .舉例:假如你是一位牧民,你有一群綿羊,一半是白色的,一半是黑色的。如果白色的好賣,你會怎么做?這樣做的結果如何?

  2 .學生交流。

  3 .引導學生思考:牧民在整個過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讓學生意識到:正是人的行為影響了羊群的生存和發(fā)展。

  4 .假設:你的羊逃到了附近的森林里,它們唯一的天敵是狼。狼在夜間捕食,經常捕捉到那些顯眼的綿羊,很快森林中的綿羊就是什么顏色的了?

  5 .學生討論、交流。

  6 .比較兩種羊群的變化,找出它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理解人工選擇與自然選擇之間的本質區(qū)別。

  三、了解尺蠖蛾的翅色在自然選擇作用下發(fā)生的反復變化。

  1 .出示尺蠖蛾的圖片(兩種翅色)

  2 .請學生介紹尺蠖蛾翅色變化的故事。

  3 .舉例:蝗蟲體色的變化、青蛙膚色的.不同。

  4 .小結:自然選擇就在我們身邊,人類的活動會對生物產生影響。

  四、認識生物形態(tài)與環(huán)境的關系。

  1 .出示兩種狐貍的圖片。

  2 .讓學生來認一認。

  3 .提問:它們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4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它們耳朵的區(qū)別,結合各自生活的地域環(huán)境作出合理的解釋。

  五、拓展、延伸:

  1 .談話:近 100 多年來,更多的科學家仍然在對生物現象進行研究,隨著新證據不斷發(fā)現,達爾文的經典進化論也不斷面臨挑戰(zhàn)。你們了解這些新發(fā)現嗎?

  2 .如果學生知道就讓學生介紹,如果不知道則由老師介紹。(出示相關資料)

  3 .知道新發(fā)現對達爾文理論的挑戰(zhàn),感受還有許多科學奧秘等著我們去發(fā)現,科學研究是永無止境的。

  板書設計:

  達爾文與他的“進化論”

  人工選擇 自然選擇

  自然選擇:尺蠖蛾、蝗蟲、青蛙 ---

  生物形態(tài)與環(huán)境的關系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常見金屬的種類,了解不同金屬的性質。

  2.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金屬,通過實驗研究不同金屬的性質。

  3.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重點: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準備:各種類型的金屬段,實驗用的相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講述:在我們生活中的常見材料,除了我們前面認識和研究的.紙和布外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再來認識和研究一種材料:金屬。(板書課題)

  (二)、猜想假設

 。1)、了解身邊的金屬制品。

  1、談話:我們周圍許多物體都是金屬制成的,同學們仔細想一想我們周圍有哪些物品是金屬制成的?人們?yōu)槭裁从媒饘僦谱魉鼈儯?/p>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3、匯報本組的討論結果。

  4、講述:用金屬制作的物品有廚房用具、高壓電線、獎杯、常用工具等,因為它們比較耐用、可以導電、有光澤、銳利,所以用金屬制作這些東西。用金屬來制作是利用了金屬的一些特性,如堅固耐用、堅硬銳利等,那金屬的性質究竟有哪些呢,我們接下來研究研究。

  (三)制訂方案 實施探究 研究金屬的性質。

  1、研究金屬的光澤度。

 。1)、選擇鐵釘、粗鋁絲、粗銅絲等材料;

 。2)、用砂紙摩擦它們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說說有什么發(fā)現。(變光亮,有熱度)

  (4)、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5)、總結:摩擦變亮、摩擦生熱。

  2、研究金屬的導熱性。

 。1)、把鋁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熱水里,過3分鐘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塑料棒有一點熱,木筷沒有感覺,鋁勺很燙)。

 。2)、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3)、總結:鋁勺導熱快。

  3、研究金屬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長的粗鋁絲放在鋼板上;

 。2)用鐵錘敲打它,把圓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變化?(變寬、變長)

  (4)、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5)、總結:金屬在受到外界壓力時,形狀可以發(fā)生變化,具有向外擴散的延展性。

  (四)、展示交流

  總結金屬的性質。

 。1)、提問:通過以上的實驗活動,我們知道金屬有哪些性質?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3)、總結:輕重、硬度、延展性、導熱性。

  (4)、講述:金屬的性質還很多,我們在以后的學習探究中會逐步學習到。

  (五)、拓展創(chuàng)新:

  1、談話:想一想,根據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結合書本的資料,如果要制作鍋、易拉罐、首飾,你會選擇哪種金屬?為什么?

  2、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3、教師總結。

  4、課后學生搜集有關金屬的的資料閱讀。

科學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 理解文章所闡述的數字與科學研究的關系。

  2. 比較閱讀《我們這雙手》和《科學家的數字武器》兩文的異同。

  3.體會科學家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

  課文講解

  1、本文分別介紹了古爾德的哪兩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是《碩大的腦袋,狹小的心靈》,古爾德介紹了一場“戰(zhàn)爭”,實際上是一場論爭。第二篇文章是《從生物學的角度向米老鼠致敬》,古爾德研究了從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米老鼠形體比例的變化。

  答:

  2、這兩篇文章似乎互不相干,那么作者選用這兩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篇是研究著名科學家、文學家的大腦容量和智慧的關系的,而另一篇是研究米老鼠的腦袋與其軀體關系的.。作者并不是被動地介紹兩篇文章,而是從兩篇文章中,把科學、文學泰斗與米老鼠的懸殊區(qū)別加以淡化,提煉出一個共同點來,不管是研究科學家、文學家的腦袋或是米老鼠的軀體,其成功都在于精確的數字。

  3、古爾德沒有對腦量與智力的關系給出明確的結論,你認為這是不是文章的缺陷?為什么?

  這不是文章的缺憾。文章并不是在研究腦量與智力的關系,并不要對其最后作出什么結論,而不過是借此介紹、說明科學家喜歡用數字武器。

  4、文中抽象的數字為什么讓人覺得興趣盎然?

  數字之間的比較關系、數字提供的新穎知識、數字相關的結論和事實很有趣,讓人感到興味盎然。

  5、《我們這雙手》讀起來饒有趣味的原因和《科學家的數字武器》一樣嗎?具體說說?兩文讀來饒有趣味的共同原因是:科普作品給一般讀者提供了鮮為人知的新穎知識。

  不同:《我》文得力于大量的解說、述說,使讀者具體入微地生動地看到了人手的奇妙;《科》文是對象(數字武器,特別是數字的比較關系)本身及其所相關的結論、所依附的故事(米老鼠)本身就很有趣。

  小結

  文章以學術界著名的“腦袋大小是否與智力有關”的爭議為切入點,然后又重點介紹了古爾德利用數字來證明自己的“幼態(tài)持續(xù)學說”,非常充分地說明了數字在科學研究領域的重要作用。最后文章以獨到的議論啟發(fā)我們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去發(fā)展各門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獲得成功。文章使用了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舉例子等多種說明方法,思路清晰,生動有趣,具有極強的可讀性。

  練習

  1.辨析詞語。

  不厭其煩:不嫌麻煩的意思。 樂此不疲:對某事發(fā)生興趣,沉溺其中,不覺疲倦。

  獨具只眼:形容具有獨到的見解或獨特的眼光。 別具匠心: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構思,常指文藝方面。

  2.《我們這雙手》和《科學家的數字武器》都是說明性文體,其具體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

  《我》文基本表達方式是說明,又分介紹、解說、述說等說明手法。《科》文是敘述加說明,說明也含介紹、解說、述說三種,同時有隨筆筆調。

  3. 選出沒有語病的一項(D )

  A. 學習委員猜測,新來的語文老師大概是二十三四歲左右。 B. 是否多讀書,也是提高一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途徑之一。 C. 中學生是學習的重要階段。 D. 我們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錯別字。

  4. 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兩句的橫線上補寫相應的內容。

  例句:如果我是陽光,我將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風,我將_____________ 。

  如果我是春雨,我將__________________。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泡泡03-31

科學教案:蝸牛03-26

《空氣》科學教案03-25

精品科學教案09-30

關于科學教案07-24

優(yōu)秀的科學教案11-14

有關科學教案03-01

科學教案范文06-19

《除垢》科學教案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