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老師的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老師的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語言老師的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
2.體會作者在文中蘊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老師、尊敬老師的良好品德。
二、難點、重點分析
1.課文記述了哪幾個片段這幾個片段的寫作順序是怎樣安排的
分析:全文記敘了七個片段:①老師假裝發(fā)怒;②老師教我們跳舞;③老師讓我們觀察蜜蜂;④老師教我們讀詩;⑤我們看老師寫字;⑥老師排除我們的小糾紛;⑦我夢中尋找老師。這七個片段,是按照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平時到假期,感情步步加深的順序安排的。
2.課文中有哪幾處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具體說說這些描寫是如何傳神的。
分析:課文中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有:①老師佯怒時;②老師寫字時;③夢里尋師時。以①為例,四句話寫四個細節(jié):“我……一迎”,寫出了兒童特有的狡猾;教鞭“輕輕”敲在石板“邊上”,刻畫出老師的溫柔慈愛;“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兩句,寫出了師生之間感情的融洽,這也是“我”敢于“一迎”的原因。這些細節(jié),惟妙惟肖地展現了“假怒”的全過程。
3.課文中有哪幾處真切動人的心理描寫試討論分析。
分析:課文中真切動人的心理描寫有:①老師佯怒后;②“我”被小“反對派們”咒罵父親死了后;③放假前看老師收拾行李時;④回憶夢里尋師時。以①為例,“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狡猾”的語境義是調皮、機靈,它真切地表現出;個天真淘氣的孩子對老師的理解和愛戴。
4.作者在第九節(jié)開頭這樣寫道:“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還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來,在那時卻占據過我的心靈!
為什么前頭說是“小事”,后面又講“占據”過我的心靈“占據”是強行占有的意思,對一件小事“卻占據過我的心靈”該怎樣理解分析:所謂“小事”,指的是孩子們之間常常有的一些糾紛,在老師或別的孩子們看來不過是小事,可是從作者當時所處的境地來看,卻是一件不同尋常的遭遇:父親背井離鄉(xiāng),生死不明;母親抑郁憂傷,時刻牽掛;那些不大懂事的同學還時常對“我”幸災樂禍,使“我”更感到孤獨悲傷,辛酸痛苦。在這最困難的時候,蔡老師常常理解“我”的心情,重視同學之間的糾紛,細致地處理了問題,批評了那些小“反對派”們,還寫了一封信勸慰“我”,“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勸”,勸說;“慰”,安慰。又勸說又安慰,蔡老師如此同情、關懷和愛護一個處于困境的學生,使“我”那弱小的心靈充滿對她的感激和愛,所以把這看作為“占據心靈”的事。“占據”是軍用術語,用在一般場合就特別形象有力。
5.蔡老師哪些愛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分析:蔡老師愛詩,并且愛用歌唱的音調教學生們讀詩,給學生,尤其給作者以有益的影響。作者說,“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她讀詩的音調,還能背誦她教我們的詩!薄八龑ξ业慕雍蛺酆梦膶W,是有著多么有益的影響!”作者后來走上文學道路,而且一開始就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不能不說是由于兒時受到蔡老師有益的文學熏陶。
蔡老師教育學生就好像是春天的細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上面所講的幾件看似瑣碎的小事,卻無一不是以自己的行為給學生以有益的影響。有的是教育學生對他人的尊重,有的是啟發(fā)學生對自然的熱愛,有的是激起學生對文藝的興趣。
寫到這兒,作者禁不住這樣表述自己的感情:“像這樣的教師,我們怎么會不喜歡她,怎么會不愿意和她親近呢”這兒用了反員詰語氣來強調學生對教師的熱愛與崇敬。
6.《我的老師》為什么能產生強烈的感染力
分析:劉踞在《文心雕龍情采》中說:“情者文之經。”這種“情”就是真情實感。真情實感絕不是靠火爆的詞句、多情的綺語,它必須深植于事實的土壤中。作者魏巍談到《我的老師》的寫作感受時說:“在動筆之前,我確實回到我的童年,或者說沉入到我的童年,對那時的兒童世界作了一番邀游。這樣,童年時遇到的幾個老師,便浮現在我的眼前,尤其是的那位蔡老師,又重新激動著我的感情?梢哉f,那篇文章是真情實感!弊髡咭浴八龕畚覀儭,“我是多么思念我的蔡老師啊”為感情線索,穿起一顆顆孩子記憶中的珍寶:蔡老師“溫柔”的性格;“美麗”的心靈;課內課外對學生的愛護和培育;對“我”生活的關懷和影響,以及作者對老師的深深思念。這些雖然都是兒童生活的瑣事,但因為處處透露出作者的真情實感,那些事情無不染上濃重的抒情色調,使我們觸及蔡老師跳動的脈博,窺及她慈母般的心地。僅有的一次,“從來不打罵我們”的蔡老師舉起了教鞭,但就在教鞭將要落下的時候,輕輕敲在“我”舉起的石板邊上,從兒童敏感的覺察中,“我知道她并沒有存心打的意思”。這俗行又止的一瞬,透視出蔡老師的熱忱與厚愛,她是假裝生氣!按蠡镄α恕,“她也笑了”。令人氣惱的事情反而引起雙方會意的笑,師生的感情又是何等的融洽。以心發(fā)現心,以愛換取愛,蔡老師贏得了孩子們的愛戴!懊糠攴偶俚臅r候,我們就不愿意離開她。我還記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看她收拾這樣那樣東西的情景。”一個副詞“默默地”,兩個動詞“站”、“看”,靜態(tài)的描寫勝過千匯言萬語,縷縷情思盡在不言之中。至于在漫長的暑假里,由于思念老師之切,睡夢中迷迷糊糊地往屋外走,去找蔡老師,直到母親“喊”、“拉”、“勸”才又熟睡,可見對蔡老師的情感之深。正是這真情實感,使文章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7.本文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分析:(1)合理的選材。
本文以人物為中心,以深情為線索組織事例,寓情于事,以事傳情。開篇第一句揭示全文之旨,點明了作者的情――“使我最難忘”,敘寫的人――蔡蕓芝先生。緊接著圍繞“老師愛孩子,孩子更愛老師”這一中心,從課內到課外,從平時到假期,從學校到家庭,從各個方面選取典型具體的材料來表現人物,突出“最難忘”。例如“僅僅有一次”的假打真愛,“現在還記得”的扮女跳舞,“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的觀蜂,“占據過我的心靈”的排解糾紛等,事事緊扣難忘。其材料安排由略到詳(前五件事略,后兩件事詳),記敘節(jié)奏由快到慢,情感也越來越濃大軍區(qū)、越來越深。其次,全文緊扣“我”而選材,蔡老師固然是“我們”的老師,課文中的每一個事例也都寫到她對“我們”的教育以及“我們”對她的熱愛,但每件事都只是從“我們”起筆,簡單帶過,而又都落筆在“我”身上,詳細地寫蔡老師對“我”的教育和“我”對老師的熱愛與懷念,其落腳點正如題目所寫,是“我的老師”的“我”。此外,由于是兒時的回憶,作者以兒童的口吻記敘全文,用了類似”現在回想起來”等十三處回憶性語言提示回憶童年,仿佛又“對那時的兒童世界作了一番邀游”。從那時孩子的眼睛寫老師,緊緊抓住了兒童特點進行選材。在兒童時代,那些零碎的、具體的、直觀的材料往往會讓兒童終身難忘。本文就選取了這樣的符合兒童記憶特點的材料構成全文。如“扮女跳舞”、“排解糾紛”,等等。
(2)質樸的語言。
本文沒有華麗的辭藻和成段的抒情議論,只將濃郁的`感情熔鑄在娓娓動人的敘述之中,將老師的美德寓于素淡平實的描寫之中,惟其無華,更見情意的真摯;惟其質樸,更顯出親切感人。另外,作者還以兒童的目光觀察事物,以兒童的心理評判事物,用兒童的語言敘述事物,雖顯稚嫩,但真實可信。比如“排解糾紛”一事,蔡老師在“我”心靈痛苦時寫了一封信安慰“我”,當作者寫到這里的時候,有一段抒情性的議論,“在一個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師是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的入網。”這里用“慈愛”、“公平”是可以的,用“偉大”則顯得大詞小用,而這卻是具有兒童特點的生動的語言,表達了孩子們真摯的感情,這比用成年人的心理去評價過去老師的寫法更加親切,更能順暢地表達作者的感情,產生激動人心的藝術力量。因為兒童還不能準確地評價人和事物,如果不這樣說,反倒有“成人腔”之嫌了。
(3)傳神、細膩的描寫。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大家回憶一下。從小學一年級起,到目前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師教過你們在諸多老師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終身難忘的呢我想,在每個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難忘的老師。如果把他寫下來,一定令人動情、感人至深。今天,我們學習著名作家魏巍所寫的回憶他的小學老師蔡蕓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師》。(板書課文標題)
(二)介紹作者、解題。
魏巍,原名鴻杰,曾用筆名紅楊樹。作者少年時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讀了平民小學、高小,勉強讀了簡易鄉(xiāng)村師范?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戰(zhàn)士們中間,解放戰(zhàn)爭時,在行軍作戰(zhàn)的間隙寫了大量詩歌。全國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入長篇小說《東方》等。
《我的老師》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為《教師報》所寫的回憶性散文。課題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師”是作者小學時的教師蔡蕓芝先生。讓我們共同來學習這篇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敘寫自己最難忘的老師的。
(三)教師范讀課文。
(有條件的,可放錄音。)
(四)指導預習。
請同學仟瓜真研讀課文,完成下列預習思考題(可出示小黑板或印發(fā))。
1.查工具書,辨析下列各組字的音、形、義。
即(j①就、立刻;②就是;③當時、當地;④靠近;⑤<古>假如)
既(j①已經;②既然;③盡、完;④跟“且”、“又”、“也”等詞連用,表并列)
孤(g①單獨;②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的人;③古帝王的自稱)
弧(h①古代指木弓;②圓周的任何一段)
卷(jun①大多當名詞用:畫卷、試卷、案卷等;
jun大多當動詞用:卷行李、卷入浪潮)
券(qun①票據或作憑證的紙片;②sun拱券,指門宙、橋梁等
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
蜜(m①蜂蜜;②甜美)
密(m①距離近、空隙。虎诩氈、精致;③關系近、感情深,
④不公平、不能泄露的)
2.簡要回答下列各題。
(1)本文共記敘了幾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誰
本文記敘了我的老師蔡蕓芝、我的母親和我小學時的幾位同學。主要人物是蔡蕓芝老師。
(2)本文共記敘了幾件難忘的事情哪幾件詳寫哪幾件略寫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共記敘了七件事:①蔡老師假裝發(fā)怒;②課外教我們跳舞;③帶我們觀察蜜蜂;④教我們讀詩;⑤我們對老師的依戀;⑥正確處理“我”與同學間的糾紛;⑦睡夢中去找老師。這七件小事,后兩件詳寫,前五件略寫。這樣安排,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既使文章結構疏密相間,更能表現出師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3.口頭復遲“睡夢中找老師”的故事。要求:說清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五)研習新課。
1.檢查“預習題”1。
2.引導學生討論“預習題”2、3。
3.提問:有人認為,本文著重寫的是蔡老師愛學生,也有人認為,著重寫的是蔡老師令“我”難忘。你的看法呢
學生充分討論。
教師歸納:二者不可割裂開來,蔡老師令“我”難忘,是因為蔡老師溫柔慈愛、循循善誘、rea學生;正是蔡老師有一顆熱愛學生的美好心靈,才使得“我”(我們)銘記在心,難以忘懷。
(六)繼續(xù)研習新課。
1.理清作者的感情線索。
提問:同學們剛才找出了表達作者感情的部分詞語,僅憑這些詞語,能否體現作者對老師的一往深情為什么呢
學生充分討論、爭辯。
教師歸納:這些詞語確實可以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離開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離開具體的描述語句,就無從體現作者對老師的熱愛、懷念之情。
提問:貫穿全文的一條感情線索是什么你能否列舉數例,加以說明
啟發(fā)學生討論發(fā)言,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本文的感情線索是“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全文從頭至尾、字里行間都充溢著對老師的一往深情。例如,作者所記述的第一件事,老師對我的“假悅真愛”。
“僅僅”一詞是表示范圍的,說明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師形似真、實是假的情態(tài);“一迎”這一動作生動地表明了師生之間的親近、親熱關系:老師愛我們,我們愛老師,因而并不害怕老師;“輕輕地敲”、“邊上”表明蔡老師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動作似重實輕,而且是“敲在石板邊上”,慈母般的情懷可見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輕輕虛打的動作逗得大伙會意的笑了,老師也發(fā)出了會意的、溫柔的笑聲。再譬如第六件事,“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解決同學間的糾紛,對蔡老師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但對幼小的心靈而言,所占的分量太大了。老師熱愛學生,正確處理好學生間糾紛,醫(yī)治學生心靈的創(chuàng)傷,使學生終身難忘。這種事情還不值得一提嗎
提問:課文中所記的七件小事,顯示了蔡老師的美好的心靈,抒發(fā)了作者熱愛、感激老師的情懷。請問,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亂如可以,請試一試。如不可以,能否談談理由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
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經過精心考慮的。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平時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師熱愛學生的美好心靈,表現了學生對老師的依戀之情。隨著作者回憶的軌跡,順著作者記敘的思路,師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可見,這種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隨便調換的。
2.分析蔡老師的性格特征。
提問:蔡老師是教的什么學科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證明
學生快速閱讀,指名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蔡老師是教語文(當時稱國文)的。文中有幾處可以說明:①“愛用歌唱的音調教我們讀詩”;②“讓我們觀察蜜蜂”;③“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著多么有益的影響”;④“我用石板一迎”(注:“石板”,是舊時私塾和50年代小學生練習毛筆字、聽寫生字詞用的學習用品。有的地方稱之為“粉板”。用石片或木板制成)。
提問: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都認為蔡老師是一位好老師。請大家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出蔡老師的性格特點。
指名學生回答。
教師概括:蔡老師是一位溫柔慈愛、熱情公正、平易近人、rea學生的好老師。
3.賞析寫作特色。
根據全文內容,結合預習提示,引導學生就下列問題展開討論:
(1)詳略得當、疏密相間的結構。
(2)自然樸素的語言,深沉豐富的感情。
(3)神態(tài)及心理的逼真描寫。
(4)圍繞中心,精心選材。
附:
重點內容圖示:
從不打罵我們
教我們跳舞
溫柔、美麗的人讓我們觀察蜜蜂
蔡老師教我們讀詩
我們對老師的依戀
慈愛、公平、援助我、勸慰我
偉大的人
難忘、依戀、思念――暑假的夢(記憶中的珍寶)
大班語言老師的教案2
一、 活動目標:
1、欣賞詩歌,感受詩歌的意境美。理解詩歌“家”所表達的含義。
2、引導幼兒結合自己所了解的動物、植物、“生活區(qū)域和活動范圍”等知識經驗,運用一定的形容詞進行詩歌創(chuàng)編,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習句式:××的××是××的家。
3、引導幼兒萌發(fā)熱愛家園、熱愛祖國、保護地球的情感。
二、活動重點:為幼兒創(chuàng)造大膽、自信地進行語言表達的語言氛圍、引導幼兒積極、勇敢地說。
三、活動難點:引導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運用一定的形容詞進行詩句創(chuàng)編。
四、活動準備:
1、背景圖(天空、森林、小河、草地、花園、房子等)
2、詩歌課件。
3、卡片、小動物貼圖、花幼兒人手一份。
五、 活動過程:
(一)情境引出詩歌:
寶貝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大自然郊游,那里住著許多小動物,想去看嗎?(想)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放背景音樂,師幼一起來到美麗的大自然,邊走邊欣賞)
這里可真美,有茂密的大樹、青青的小草,還有……(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大膽地說。
(二)欣賞、感受、理解詩歌。
小動物的家可真美呀!瞧,小動物們來了,它們還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詩歌,讓我們來聽一聽、看一看吧!(播放課件)
真好聽,你喜歡這首 “家”的詩歌嗎?(喜歡)
你聽到這首詩歌里介紹了誰?它的家在哪里呢?
引導幼兒說出詩歌內容。
師:接下來,提供一張圖片,播放背景音樂,讓幼兒三人一組自由組合,鼓勵幼兒說說自己創(chuàng)編的詩。
(四)、我們的家園
小朋友,小動物們都有自己的家,小朋友每天在幼兒園里快樂的生活,那美麗的幼兒園是誰的家呢?(引導幼兒說:美麗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我們還都有一個共同的家叫什么?(中國)怎么樣的中國,看一看吧。(播放中國的圖片)引導幼兒說出美麗的、大大的、富饒的。美麗富饒的中國是我們的家。
小朋友們編得這么棒,所以我也編了一句放在這首詩的最后,(出示圖片——地球)美麗的地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所以我們要保護它!小朋友們,我們要愛我們的家園、愛我們的祖國、愛我們的地球,讓我們一起來努力,做保護地球的小衛(wèi)士,讓我們的家越來越美麗,好嗎!
(五)、送小動物回家
小動物出來玩了好久了,動物媽媽都等著急了,想請小朋友把它們的寶寶們送回家,你們愿意幫忙嗎?(愿意)那就用我們的愛心送小動物回家。(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幼兒分別將小動物貼在背景圖片上,邊送邊說,如:美麗的花園是蜜蜂的家。)
六、延伸部分:
寶貝們,在你們的幫助下,小動物們都回到了自己的家,它們心里真高興啊!你們幫助了小動物,你們高興嗎?(高興)對,幫助別人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讓我們跳起來吧。(播放《大中國》音樂,師生共同歡慶)
大班語言老師的教案3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在幼兒園的語言教育中,我們要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散文詩是幼兒接觸較多而又非常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它內容淺顯、語言生動、意境優(yōu)美,富有兒童情趣,不僅能豐富幼兒的知識、發(fā)展語言、啟迪智慧,還能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
《炎熱的夏天》是一篇生動形象、充滿童趣的散文詩,是很好的閱讀和積累語言的素材。本教材中童話般的意境給夏天賦予了極強的生命力,生動、形象地向幼兒展現了夏天的的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將散文優(yōu)美的意境、擬人化的修辭手法等語言美的魅力充分體現出來。本教材還具有可拓展的空間,孩子們可以遷移經驗進行創(chuàng)編,把自己對夏天的理解用繪畫、語言形式表現出來。此外,除了去挖掘其內在的文學內涵,讓幼兒感受文學語言的美,還可以有機整合相關領域的內容,從而讓幼兒多維度地去感受美、欣賞美、體會美與表現美。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所選內容,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精神的引領之下,從情感、態(tài)度、認知、能力、技能五個方面制定了一下三位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幼兒根據圖片,欣賞并理解散文詩內容。(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目標,通過教師配樂朗誦激發(fā)幼兒欣賞散文詩的興趣;利用散文掛圖的展示來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內容,可以加深幼兒印象。)
2、能力目標:幼兒能夠大膽的在集體面前表演并朗讀散文詩。(難點)
3、情感目標:感受夏天雷雨前后的不同情景,體驗散文詩優(yōu)美的意境,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
三、說教法、學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要不僅要運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動作來感染幼兒,還要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所以我運用以下教法:
1、多媒體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播放課件,使畫面更直觀更形象,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啟發(fā)式提問法:通過設置一系列啟發(fā)性的問題,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訓練幼兒的開放性思維。
3、情境表演法:讓幼兒置身于真實的情境之中,通過角色表演,增加幼兒的體驗,強化幼兒對散文詩內容的理解。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更有效掌握學習內容。
所以我運用以下學法:
1、傾聽表述法: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激發(fā)幼兒想說的'愿望,并通過語言激勵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
2、交流討論法:引導幼兒針對問題主動探索,發(fā)現學習,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在說一說的輕松氛圍中掌握學習重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我遵循實效性、簡約性、重復利用的理念,準備了夏天景象(ppt)、散文掛圖、圖譜。
1.夏天景象ppt:是為了引題,通過ppt的展示讓幼兒知道夏天的到來。
2.散文掛圖:是通過直觀教學法讓幼兒更加容易理解散文內容。
3.圖譜:利用圖譜一一對應的方式幫助幼兒加深對散文詩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五、說教學過程
活動過程主要有四個部分組成,分別是:
。ㄒ唬┏鍪緋pt,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1.師:你們瞧,這是什么季節(jié)呢?(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通過觀看ppt及教師簡單的提問,幼兒都能夠知道這是夏天的到來。)
2.師:夏天到了,天氣是什么樣的?如果天氣很熱,小動物和植物們會怎樣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散文詩《炎熱的夏天》。(教師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欣賞散文詩,從而進入第二環(huán)節(jié)。)
。ǘ┬蕾p散文詩,初步理解散文詩內容。
1.教師配樂朗誦,幼兒欣賞散文詩。(讓幼兒在樂聲中體會散文詩的語言美,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2.請幼兒說說夏天到了,植物和動物們發(fā)生什么事了?雷雨過后又怎么樣了?
(這里的提問是讓幼兒回憶散文詩內容,對散文詩內容有初步的了解。而且大班幼兒的傾聽能力及理解能力已逐漸形成,相信多數幼兒都能夠傾聽出其中的內容,如:小草打了卷,花兒垂下了頭當幼兒回答之后教師引導用散文詩中的語言來表達,讓幼兒了解句式結構。當然也會有個別幼兒傾聽能力較弱,無法理解散文詩中的內容,這時我會結合掛圖再次朗誦散文詩,這也是我的第三環(huán)節(jié)。)
。ㄈ┙Y合掛圖再次欣賞,進一步理解散文詩內容。
1.出示掛圖,再次朗誦散文詩。
。ㄓ變旱乃季S以具體形象為主,利用掛圖可以讓幼兒更直觀的了解散文詩內容。)
2.結合圖譜,加深記憶。
(圖譜是我為幼兒搭建學習的支架,讓幼兒通過圖譜來加深印象。從中我將幼兒的回答以圖譜一一對應的形式展示,然后讓幼兒結合散文中的語言進行朗誦。)
。ㄋ模┯變罕硌萆⑽脑。
幼兒自由結組,分別扮演散文詩中的動物和植物,邊朗誦邊表演。(愛表演,喜歡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通過邊說邊表演不僅加深了孩子們積極參加活動的興趣,同時也加深了對散文內容的理解。豐富了幼兒的情感體驗。)
通過這樣的設計,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幼兒一定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得到發(fā)展;顒又形页浞忠杂變簽橹黧w,而且從引入主題欣賞散文詩再次欣賞情景表演四大環(huán)節(jié)來開展活動,其環(huán)節(jié)清晰、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使整個活動有效的開展。
大班語言老師的教案4
活動目標:
1、喜歡聽故事,和同伴一起感受故事所帶來的愉快情緒。
2、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學說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
3、教育幼兒要愛護環(huán)境,學會將廢物變?yōu)閷,把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打扮得更加美好。
活動準備:
1、一個綿羊頭飾;一個禮品盒,里面有糖果紙折成的花(同幼兒人數相等);梨子形狀的小提琴道具;易拉罐做的`沙錘。
2、根據故事內容制作的電腦課件。
3、語言磁帶;歡快音樂的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
1、教師頭戴綿羊頭飾,進入活動室。
2、教師:我是山羊老師,元旦就要到了,我收到了很多禮物。
3、其中有一份禮物很特別,里面還有一個很有意義的故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么禮物?(神秘地口氣)
4、打開禮品盒,出示里面的禮物,并讓幼兒說說這些禮物是什么做成的?
5、綿羊老師:這里面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看看吧。
二、學習故事,幫助幼兒熟悉并理解故事。
1、教師操作電腦課件,欣賞故事的第一、二自然段。
(1)、綿羊老師:你們認為小山雞和小黃鶯做得對嗎?為什么?
(2)、假如是你們經過那兒,你們會怎么做?
2、教師操作課件,有表情地講述故事的第三自然段。
3、綿羊老師:假如你們是小松鼠,你們會怎樣打扮這些東西,使他們更有價值?
4、操作電腦課件講述故事的第四自然段。
。1)、提問:小松鼠它們制作完后心里感覺怎么樣?為什么?
。2)、你們認為誰的禮物好?為什么?
。3)、你們認為我會怎么做?會怎么說呢?
5、操作課件講述故事的第五自然段。
。1)、提問:你們知道我為什么非常喜歡小松鼠的禮物呢?
。2)、小山雞和小黃鶯為什么為小松鼠它們鼓掌?
6、操作課件講述故事的第六、七自然段。
綿羊老師:你們猜猜小山雞它們跟我說了什么悄悄話?
幼兒發(fā)揮自己的想。
象說說。
三、小結。
綿羊老師:我覺得這個元旦,我會過得特別愉快。你們和我再來看一下這個好聽的故事吧,會說的就小聲地跟著說。
四、音樂離場。
教師頭戴綿羊頭飾,帶著幼兒離開活動室。
大班語言老師的教案5
活動目標:
1、喜歡聽故事,和同伴一起感受故事所帶來的愉快情緒。
2、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學說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
3、教育幼兒要愛護環(huán)境,學會將廢物變?yōu)閷,把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打扮得更加美好。
活動準備:
1、一個山羊頭飾;一個禮品盒,里面有糖果紙折成的'花(同幼兒人數相等);梨子形狀的小提琴道具;易拉罐做的沙錘。
2、根據故事內容制作的PPT課件。
3、歡快音樂的音樂。
配套課件:大班語言故事課件《送給您,老師》PPT課件
下載地址: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
二、學習故事,幫助幼兒熟悉并理解故事。
1、教師操作電腦課件,欣賞故事PPT課件。
(1)、山羊老師:你們認為小山雞和小黃鶯做得對嗎?為什么?
(2)、假如是你們經過那兒,你們會怎么做?
2、教師操作課件,有表情地繼續(xù)講述故事PPT課件。
3、山羊老師:假如你們是小松鼠,你們會怎樣打扮這些東西,使他們更有價值?
4、操作電腦課件接著講述故事的PPT課件。
(1)、提問:小松鼠它們制作完后心里感覺怎么樣?為什么?
(2)、你們認為誰的禮物好?為什么?
(3)、你們認為我會怎么做?會怎么說呢?
5、操作課件繼續(xù)講述故事的PPT課件。
(1)、提問:你們知道我為什么非常喜歡小松鼠的禮物呢?
(2)、小山雞和小黃鶯為什么為小松鼠它們鼓掌?
6、操作課件講述故事剩下的部分。
山羊老師:你們猜猜小山雞它們跟我說了什么悄悄話?
幼兒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說說。
三、小結。
山羊老師:我覺得這個元旦,我會過得特別愉快。你們和我再來看一下這個好聽的故事吧,會說的就小聲地跟著說。
四、音樂離場。
教師頭戴山羊頭飾,帶著幼兒離開活動室。
大班語言老師的教案6
一、活動目標:
1、感知小猴子旅行歷險記,體驗其中幽默有趣的情節(jié),知道要遵守公共規(guī)則,不做危害環(huán)境危險的事情。
2、通過提問和閱讀警示牌的方式,把握小猴子旅行的經歷,感知調皮的小猴子轉變的過程。
3、喜歡閱讀小猴子旅行的圖畫故事,樂意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二、活動準備:
1、《七只猴子去旅行》的PPT。
2、警示牌圖片:禁止摘花、禁止爬樹、禁止入內、禁止進入木桶、禁止穿行。
三、活動過程:
。ㄒ唬、出示指示牌與警示牌,回憶已有經驗。
1、教師:大班上學期我們認識了公園里的兩種牌子,一種是指示牌,一種是警示牌。指示牌和警示牌有什么區(qū)別呢?
2、今天,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一些新的警示牌,你認識他們嗎?出示警示牌,幼兒認讀。今天老師帶來的.故事里有七只猴子去旅行,看看他們在旅途中碰到的是什么樣的警示牌,他們又是怎么做的?
(二)通過看看、講講,理解故事內容。
1、認讀題目:童話《七只猴子去旅行》。
2、出示PPT1—3,教師講述后提問:七只小猴碰到了哪些警示牌,他們有沒有按照警示牌的要求做?這樣做對嗎?為什么?(不遵守公共規(guī)則、破壞環(huán)境。)他們爬進大口袋會發(fā)生什么事呢?幼兒猜測后教師講述PPT4。
3、出示PPT5,教師:我們一起來看怪獸會怎樣對待他們。教師講述,故事中出現一個好聽的詞語,出示:沒精打采。什么是沒精打采?用動作表示一下。七只小猴該怎么辦呢?有什么好辦法逃出去?出示PPT6,教師講述,又出現一個好聽的詞語:干勁十足。什么是干勁十足,他和沒精打采有什么關系?小猴們本來是沒精打采的,為什么突然間干勁十足了呢?怪獸上當了嗎?
4、出示PPT7,怪獸看到了什么警示牌?他會怎么做呢?出示PPT8.9,最后怪獸怎么樣了?七只小猴終于戰(zhàn)勝了怪獸!
5、出示PPT10,教師講述后提問:這次小猴會怎么做呢?這個答案藏在我們的故事里,聽完故事就知道了。這次小猴有沒有按照警示牌做?表揚他們。
。ㄈ┙涣鏖喿x故事后的感受。
1、教師:讀完故事,你們有沒有覺得奇怪的地方?大樹下的大口袋和牌子是誰放的呢?放在那里做什么?大木桶旁邊的牌子又是誰放的?放在那里做什么?
2、你喜歡這個故事嗎?你最喜歡哪個畫面?為什么?
3、你喜歡猴子嗎,為什么?
(四)結束,延伸。
這個好聽的故事在小朋友的書上也有,下課后我們去讀一讀這個故事,好嗎?
大班語言老師的教案7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的韻律美,并能有感情的朗誦。
2、萌發(fā)師幼之間相互關愛之情,能大膽表達自己對老師的尊重和熱愛。
3、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 《我和我的老師》教學掛圖語言CD
2、幼兒學習資源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看圖片,講述師幼之間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小故事。
2、根據散文詩的內容逐一出示教學掛圖和課件,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學習第一段詩歌。
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后,教師可啟發(fā)幼兒說說,小朋友和老師在做什么。
引導幼兒撫摸教師的頭發(fā),或者教師主動去捏捏幼兒的鼻子,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萌發(fā)幼兒對老師的喜歡之情。
教師用散文詩中的語句進行小結,引導幼兒學習朗誦第一段。
。2)以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學習第二、第三、四段的詩歌。
3、重點引導幼兒感受最后一段,建議可設計以下提問:老師雖然比你們大,有時候我也會害怕,有什么辦法幫幫我?激發(fā)幼兒敢于保護老師的情感。
4、完整朗誦配樂散文詩《我和我的老師》,感受散文詩的意境美和韻律美。
5、師幼通過肢體動作表演,或分角色朗誦詩歌,表達相互的關愛之情。
活動反思:
活動前,我讓家長與孩子談一談孩子名字的含義和故事,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大膽交流表達,了解自己名字的與眾不同以及家長對自己的期望。
活動時,首先,我們從外形感知"我和別人不一樣",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記錄從粗略到細微發(fā)現了每個人身體的不同,既是對幼兒觀察能力更進一步的培養(yǎng),也有利于幼兒感受個體的多樣性。當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發(fā)現了平時未注意到的某些特征時,他們會顯得興奮和好奇,這種學習的積極性將成為他們繼續(xù)探索的動力。有的孩子在探索中發(fā)現我們的名字也是不同的,名字也是區(qū)別他人的一個方面,但對于自己的名字的獨特性和含義幼兒了解的還是比較少的,所以我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認識名字的機會。
大班語言老師的教案8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要說的內容是小學語文《我的老師》。
一、說教材:
本課是西師版教材第九冊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從孩子的視角看,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述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中的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對生活充滿了愛和執(zhí)著的追求。課文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3段)描寫春天放風箏的景象,引出對劉老師的回憶。第二部分(4--5段)寫劉老師上課時的情景,表現他對工作的熱愛與盡責。第三部分(6--10段)寫劉老師放風箏時的情景,展示他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執(zhí)著追求。
根據新課標對第三學段的閱讀和習作要求,品讀文章領會作者思想情感,在閱讀中推測文章的表達要領,并運用于習作的要求,聯合學生的學情——有肯定的閱讀感悟本領和寫作本領,我訂定了以下第二課時的學習目的:
1、通過品讀探究重點段落,感覺老師的品德魅力,引發(fā)我們對老師的敬佩。
2、推測文章的表達要領和寫作的次序,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樣子容貌形狀來描畫人物的寫作要領,并舉行片斷訓練。
教學重點難點
1、領會老師的品德魅力和作者情緒。
2、推測文章的表達要領,并舉行片斷訓練。
二、說教學要領:
1、品讀法。
2、自主探究與互助探究聯正當。
3、片斷訓練法。
三、說教學準備:
1、小黑板。
2、課前讓學生熟讀課文。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相機出示小黑板)
截去撐地手持撒脫
支撐急速擎著拄著
甩掉轉向仰望蹦跳
泛起跳躍注視追趕
酸澀旋轉漾出抓住
1、指名讀讀這些詞語,看看這些詞語中哪一組讓你想到劉老師的哪一件事情
2、師生交流
第一組寫了劉老師“笑談丟腿”的事情第二組寫了劉老師“旋轉板書”的事情
第三組寫了劉老師“放飛風箏”的事情第四組寫了劉老師“追趕風箏”的事情
3.這節(jié)課我們隨著作者的回憶,一起走近這位老師。(板書:我的老師)
我用整體感知的導入將學生帶進文本,這樣的設計既復習了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又為后面品讀課文打下感情基礎。而且還檢查了舊知識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學生的學情而可以作出適當的調整。
(二)、研讀課文,潛心感悟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描寫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的段落,思考劉老師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你是從課文哪些地方體會到的把感受深刻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運用學過的批讀課文的方法,把你獨特的感受批注在課文中。(板書:上課放風箏)
(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主探究,體現了語文新課標的要求閱讀要有自己的感受的目標,也體現閱讀的層次性。)
2、同桌交流,合作探究,感悟老師人格魅力。
這一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訓練口語表達能力,進一步感受老師的形象。
3、學生匯報收獲,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欣賞課文精彩片斷,指導學生朗讀描寫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的段落,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情感。(根據學生的匯報我適當地課件出示句子。學生找到一處,就品讀一處。采用激情品讀的方法來解讀文本。)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理解重點段落和句子。(出示文字課件)
(1)、“劉老師個子不高,微微發(fā)胖的臉上有一雙時常瞇起來的慈祥的眼睛,一頭花白的頭發(fā)更襯出他的忠厚!
這是對劉老師的外貌描寫,你們從外貌描寫中體會到劉老師的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到劉老師的忠厚與慈祥。板書:忠厚慈祥)
(2)、“我就是那時候被她甩掉一條腿的”
a、說說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劉老師什么性格特點。(板書:詼諧樂觀)
b、但每個同學都知道這不是真的,這是老師給我們講的一個笑話,同學們笑過之后并不高興,反而有“一股酸澀的感情”這是為什么呢相機引導學生理解體會劉老師那種積極樂觀、雖自己身有殘疾,也不對生活和工作失去信心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
(3)、“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腳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向講臺!
a、讀讀,說說這句話表現了劉老師怎樣的性格特點。(引導學生體會劉老師上課時板書的艱難、迅速,結合想象去感悟劉老師對工作的認真負責。)(板書:認真負責)
b、他每轉一次,為什么會引起同學們一次激動的心跳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劉老師由于身體殘疾,行動不方便,還堅持給我們上課,這讓我們看到他是那樣的可憐又可敬呀。
c、有感情地朗讀。
(4)、有一次,他故意撒脫手,任飛舞的紙燕帶動著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趕線端,喊著:“不要管我,我自己來!”
a、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體會劉老師對生活的熱愛與執(zhí)著追求。不因自己的殘疾灰心喪氣,或者怨天尤人,而是十分樂觀,甚至比一個正常人更有活力。)(板書:身殘志堅、熱愛生活、積極向上)
b、這情景給了“我”怎樣的感動
c、“我”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讀文章的最后一段,會引起你的哪些深思呢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所想。
d、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4、小結:學習課文后,劉老師給你的印象是什么(忠厚慈祥、詼諧樂觀、對工作認真負責、對生活熱愛、積極向上)
5、升華主題。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時候,我都會想起我們敬愛的劉老師,重溫課文第二段。
(1)在這一自然段中,從“盡情地搖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風箏在同白云戲耍”中,我們仿佛看到了誰的影子
(2)“連翹花吹奏著生命之歌”,其實連翹花是在贊美什么呢
(3)學了全文后,你覺得表達了“我”對老師的什么情感(板書:敬佩)
這樣設計,把寫景和人物的教學緊緊地結合起來,升華了課堂的主題,讓人在迷惑中頓悟。
(4)帶著對劉老師的敬佩之情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三)、品讀課文、領悟寫法
1、本文通過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具體表現出了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那么本文在寫作順序上有什么特點呢我們首先來看看這個片斷。
出示文字課件:
我的老師
我的老師姓劉,他的個子不高,微微發(fā)胖的臉上有一對時常瞇起的慈祥的眼睛,一頭花白的頭發(fā)更襯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條健壯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經用得油亮的圓木棍支撐.......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
他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根圓木拐杖,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為學生們講課.逢到要定寫黑板的時候,他用圓木拐杖撐地.......一次激動的心跳.
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長而枯燥.當春風吹綠大地的時候,人們的身心一齊蘇醒,一種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頭.......因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強壯和力量.
這情景也使我深深感動.......一個活潑的少年又該怎樣呢
思考:原文與此片段相比,在記敘順序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引導學生總結出:使用倒敘的記敘要領,可以引起讀者的思路,引發(fā)讀者繼承讀下去的興趣。
2、小組互助探究;:要是讓你寫一個自己尊重的人,這篇文章在寫作上對你有哪些開辟(小組學習總結出:選擇最能體現人物的典范事例:詳細過細地形貌人物的外貌、樣子容貌形狀、行動、語言:作者在此中有自己的心情、想法。)
3、片斷訓練,拓展延伸。
學到這里,學生的情緒積淀和寫作要領的積淀后,我也豪情的引導:“我們的老師便是這樣,用自己的生命演繹著生活的豪情。孩子們,你心目中的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想報告我們嗎選取一個片斷,來說說,讓我們也從你的語言從你的筆墨來感悟老師的魅力吧。”(根據學情,可以接納思索后說一段,時間容許就寫一段,還可以交換,要是時間不敷就可以作為課外的小訓練,為這組的習作打底子。)
五、說作業(yè)設計
1、寫片斷《我的老師》
2、讀蘇叔陽的《抱負的鷂子》
(作業(yè)是講堂的延伸。讀《抱負的鷂子》是更多相識作者。寫片斷是教學生能把寫作要領遷徙,辦理了教學難點。)
六、說板書
上課:忠實慈祥幽默樂觀認真賣力
我的老師敬佩
放鷂子:身殘志堅熱愛生活積極向上
(好的板書是課文濃縮的英華,使人一眼就明確文章的主題和這內容。我的板書從兩個方面歸納綜合老師的形象,使學生一目明了,同時也突破了教學重點。)
大班語言老師的教案9
活動目標:
1、知道9月10日是教師節(jié)。
2、能用剪貼畫等自己喜歡的方式制作小禮物。
3、能用完整語言祝賀教師快樂。
活動準備:
1、膠水,剪刀,彩色卡紙,蠟光紙等制作小禮物的美工素材與工具。
2、幼兒與教師一起收集糖果紙,可樂瓶等廢舊物品。
3、準備學習包《主題活動·我愛老師》。
活動過程:
1、向幼兒介紹:“教師節(jié)”,說一說教師節(jié)的由來,讓幼兒知道9月10日是教師節(jié)。
2、組織幼兒討論:
(1)老師平時是怎樣關心愛護小朋友的?
(2)幼兒老師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3)你會用什么方式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3、引導幼兒利用平時收集的廢舊物,制作自己喜歡的小禮物送老師。
4、制作小禮物。
教師出示同幼兒一起收集的材料,請幼兒說說可以怎樣利用材料制作禮物。
。1)幼兒自選材料,制作一件自己喜歡的'小禮物送給老師。
。2)啟發(fā)幼兒在向老師送禮物的同時學說一句祝福的話。
5、請幼兒同家長一起制作一件“送給老師的禮物”。
大班語言老師的教案10
活動目標:
1. 感受種子的多樣性和趣味,了解種子的不同特點。
2.參與制作目錄,總結描述種子的不同角度。
3.愿意探索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種子。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大班滲透式科學《種子藏在哪里》 《種子的旅行》
2.物質準備:各種種子(豌豆、花生、桃子、葵瓜子、芝麻、大米 、紅豆、花紋紅豆)大書1本、小書人手一本、投影儀連接電視。
教學實錄
一、 通過觀察各種種子實物,引導幼兒討論并喚醒幼兒經驗
師:這些是什么呢?這些種子哪里不一樣?(顏色、形狀、花紋、大。
幼:種子!大小不一樣顏色也不一樣!
幼:這個是綠色這個是黑色,還有帶花紋的!
師:豌豆是什么形狀的呢?花生是什么形狀?這里面最小的是什么種子?
幼:圓圓的、橢圓的
幼:芝麻
過渡語:有一種種子很大,要兩只手才能拿起來,你們知道是什么種子嗎?請你們在你們的小書中找一找。
幼:找到了!是椰子!
師:接下來請你們看一看書中(2-8)頁是從哪幾方面說種子的?
解析:這個環(huán)節(jié)采用了幼兒直接觀察實物的方式,對應繪本中的分類,在幼兒直觀感受種子的同時幫助幼兒提煉經驗,并為幼兒自主閱讀歸納種子的特點做鋪墊。此處設計了一個懸念,請幼兒在小書中尋找兩只手可以拿的下的種子,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幼兒驚喜發(fā)現后提出閱讀要求意在培養(yǎng)幼兒帶著問題閱讀的學習品質。
二、 通過幼兒自主閱讀和討論發(fā)現書中描述種子的不同角度
(1)幼兒自主閱讀,教師觀察指導。
。2)幼兒討論,了解書中描述種子的`不同角度。
師:書中是從哪幾方面描述種子的?
幼:大小
幼:顏色
幼:形狀
(3)師幼共同閱讀大書,梳理對應內容與頁碼。
師:這兩頁說的是種子的?(形狀)是第幾頁到第幾頁?
幼:大小、第2頁到第3頁。
解析:本環(huán)節(jié)中幼兒自主閱讀,帶著問題閱讀后,教師以提問的方式了解幼兒閱讀情況,并利用大書和幼兒一起邊閱讀邊歸納種子的特點,并用圖片的方式將幼兒歸納出的特點粘貼在黑板上,為后面制作目錄做鋪墊。
三、 喚醒幼兒經驗、討論植物的傳播方式
過渡:植物為了繁殖后代,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將種子傳播出去。
師:你知道哪些傳播方式?(風力、水力、彈力、人和動物幫助)(幼兒說到一種,就翻到這一頁閱讀進行總結)
幼:荷花!它的種子跟著水流走。
師:有些種子靠水的力量傳播。
幼:小鳥的糞便里有種子。
師:動物也幫助種子的傳播
幼:蒲公英風吹動它就飄出去了。
師:那借助風力傳播的種子有什么特點呢?(輕)
師:你還知道哪些植物用了哪些傳播方式嗎?
幼:鳳仙花靠彈力。
幼:菊花靠風力傳播的。
解析: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們根據幼兒的經驗,設計了通過提問幼兒先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教師利用大書來幫助幼兒進行歸納和總結,這里教師幼兒兩個提問那借助風力傳播的種子有什么特點呢?你還知道哪些植物用了哪些傳播方式嗎?這兩個問題是拓展幼兒的思維,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不在于幼兒能否回答出來,幼兒的回答都積極回應。
四、 觀察13頁和第1頁感受植物的循環(huán)生長
師:傳播出去的種子最后會怎么樣呢?(幼兒自由講述,教師翻到最后一頁為幼兒總結)
幼:會發(fā)芽長大
師:長出的新植物有哪幾部分組成呢?(幼兒自由講述,教師提問:種子也是植物的? 一部分,總結:種子擔負著繁殖后代延續(xù)生命的作用。
幼:莖、葉子、花、果子、種子。
解析:這個環(huán)節(jié)利用大書的最后一頁與第一頁結合,在提問長出的新植物有哪幾部分組成呢?時一邊問一邊將書從最后一頁翻到第一頁,讓幼兒帶著問題直觀感受,種子從發(fā)芽到成熟再成為種子的過程,感受植物的循環(huán)生長。
五、共同閱讀大書,發(fā)現目錄
師:今天我們閱讀的這本書的名字叫做?
幼:種子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師:剛剛有沒有小朋友注意到種子的傳播途徑是第幾頁到第幾呢?
幼:第9頁到第12頁
幼:第10頁到第12頁
師:請你們看一看我在這中間加上這些符號,這一頁看起來像我們看過書中的什么?
幼:目錄
師:目錄有什么作用呢?
幼:找要看的內容
師:對它起到了檢索的作用
師:小朋友們回家以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看看這本書,找一找種子,看看它們都是怎么傳播的。
解析:將傳播途徑的頁碼放到本環(huán)節(jié),是為了自然地過渡到目錄,讓幼兒神奇的發(fā)現在閱讀過程中總結出的竟是目錄,從而感受到目錄的作用,是書的一部分。
大班語言老師的教案11
活動名稱:老師的一天
活動目標:
1、了解教師一天的各種情況。
2、感受教師各種的辛苦,萌發(fā)熱愛教師的`情感。
3、能運用美工方式表現教師的工作。
活動準備:
1、組織幼兒觀察本班以及其他教師的一天的工作,并進行記錄。
2、準備美工素材水彩顏料、圖畫紙、卡紙、彩筆等。
活動過程:
1、組織小組交流。
鼓勵幼兒互相介紹自己課前觀察到的教師一天的工作與生活情況。
2、說一說。
以提問的方式加深幼兒對老師一天工作的認識。鼓勵每位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組織幼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老師,用自己喜歡的美工方式表現她的工作。
4、用幼兒制作的作品布置主題展示欄。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欣賞。
5、以欣賞歌曲《兩個家》結束活動。
【大班語言老師的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語言教案《我的老師》02-24
大班語言的教案06-27
大班語言春雨教案02-02
大班語言春教案02-15
大班語言《搖籃》教案06-03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04-10
大班語言講述教案05-25
神奇的語言大班教案05-26
大班語言《信》教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