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精華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認識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美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難點: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讀題
1、看老師寫“泉”,怎么記住它?(或說字形或擴詞)讀題:泉水
2、填一填:( )的泉水 請把課題讀好
過渡:想去看看泉水嗎?一個要求:請帶上你們的眼睛和耳朵。(課件播放山澗泉水)
3.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篇聽聽讀讀《泉水》,板書課題:聽聽讀讀《泉水》。(齊讀課題。)在上個學期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了兩篇聽聽讀讀課文,誰來說說聽聽讀讀這一類型的課文有什么要求?
(聽:仔細聽,聽清讀音,聽懂內(nèi)容,邊聽邊思考。)
(讀: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
先個別說,然后請一個同學概括說。
二、聽全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
1.同學們剛才都說得很好,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帶著問題,閉上眼睛,我們來靜靜地聽老師把全文朗讀一遍。仔細聽,泉水是從哪里來的?最后要流到哪里去?(師配樂范讀。)
2.交流問題,板書:石縫大海
三、分節(jié)聽錄音,理解朗讀。
。ㄒ唬1——2小節(jié)。
1.泉水是怎樣從石縫里出來的?他出來時心情是怎樣的?打開書,聽第一、二節(jié)錄音,劃出有關語句。
2.交流(沖,表現(xiàn)了泉水快樂、激動的心情。)
3.指導朗讀,個別讀個別句子,分組讀,齊讀。
。ǘ┑3——7小節(jié)。
1.帶著問題聽課文錄音:泉水流過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誰?
2.邊交流邊板書:
水池山里的姐姐
平地杜鵑花
山坡果樹
山谷百靈鳥
3.泉水和這些朋友分別說了什么呢?再聽3——7小節(jié),自己可以跟著輕聲地讀一讀。
4.自由讀泉水的話,然后交流。
5.你最喜歡那句泉水說的話?為什么?
6.從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泉水是一種怎樣的`水?(板書:多、清、甜、美。)
7.以各種形式朗讀泉水所說的話。
8.想一想:泉水為什么要說這些話?(把自己無私地奉獻給別人。)
(三)第8——10小節(jié)。
1.聽教師范讀,思考:泉水最后流到了哪里,遇到了誰?
2.交流,板書:好多飛流的泉水。
3.自由讀,集體讀。
4.聽錄音想象:泉水流到大海以后會遇到些誰?會說些什么?
5.個別上臺交流表演。
6.齊讀后思考:泉水到大海以后,又把自己獻給了誰呢?(板書:獻給美好的生活。)
四、反復朗讀,加深理解。
1.本文的語句優(yōu)美,小朋友一定很喜歡其中的一些句子,喜歡嗎?下面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或朗讀或摘抄或背誦你喜歡的句子并且說說為什么喜歡好嗎?
2.準備、交流。
3.有感情地配樂朗讀全文。(喜歡那一小節(jié)就站起來讀。)
五、總結(jié)。
1.泉水有著無私奉獻的精神,它的味道特別甘甜,你們想不想品嘗一下?(想。)
2.品嘗后簡單交流一下感受。
3.泉水把自己無私地奉獻給美好生活的精神特別令老師感動,因此老師為泉水寫了一首歌,想聽老師唱嗎?
4.歌曲:師唱完第一段后,學生齊唱。
5.我們生活中有哪些人就像泉水一樣有著無私奉獻的精神?
課后小結(jié)
1讀完了課文,你喜歡泉水嗎?為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像泉水學習呢,說說你打算為身邊的人做些什么。
2朗讀你最喜歡的段落,試著背下來
3把你喜歡的段落讀或背給你得好朋友聽。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 知識能力目標:積累文言詞語和成語,理解寓言的寓意;
2. 過程方法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問題,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充滿睿智之光的我國古代寓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教學重點]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及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設想]
先讀通原文,整體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領悟故事的寓意,這是閱讀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最后指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談談寓言給予自己的啟示,并進行語言積累,這是閱讀的標的。朗讀貫穿始終,自主、合作、探究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知識鏈接]
所謂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過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搶答成語:
展示課件一:
學生看圖說成語,比賽搶答——井底之蛙、畫龍點睛、對牛彈琴、守株待兔、掩耳盜鈴、亡羊補牢。
2.導入新課:
剛才同學們看圖搶答的這六個成語,均來自于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謂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過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馬》,看看這個寓言假托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寄寓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給予我們怎樣的啟示?
展示課件二
二.初讀感知(6分鐘)-——讀準確,讀通暢
學習文言文,同學們可能感到有些困難。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這篇課文同學們作過預習,現(xiàn)在,檢查一下朗讀的情況。
1.學生齊讀一遍課文。要求字正腔圓,即要求字音準確,發(fā)音飽滿。
展示課件三:
其父(fù)曰 父(fù)子相保 遽jù
其馬將(jiàng)胡駿馬而歸 墮du
墮而折(shé)其髀 跛b
2.范讀,學生再讀。要求讀得抑揚頓挫(要注意停頓,要分出輕重,讀出語氣)。
展示課件四: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shù)者 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此/何遽/不為福乎?
三.再讀探究(8分鐘)——通文意,析情節(jié)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須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內(nèi)容。
1.通文意:對照注釋疏通文意,在自讀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如有不懂的問題可提出來,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解決。強調(diào)下面重點詞語(古今異義)的意義:
展示課件五:
馬無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吊(安慰)之
居(經(jīng)過)數(shù)月 其馬將(帶領)胡駿馬而歸
其子好(喜歡)騎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絕大部分)
2.理關系: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
請指出“塞翁”、“善術(shù)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誰?(如果能
啟發(fā)學生自己提出,并由此引起爭論效果就更好)
3.析情節(jié):此故事情節(jié)可分為幾個部分,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情節(jié)各部分的內(nèi)容:失馬——得馬——折髀——相保
4.復述故事:采用比賽形式,讓學生對照圖片進行復述(創(chuàng)造性的復述)課文,以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和故事情節(jié),為下面研讀課文作準備。
。1)展示課件六 請男生對照“失馬” 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
(2)展示課件七 請女生對照“得馬” 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
。3)展示課件八 請男生對照“折髀” 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
。4)展示課件九 請女生對照“相! 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
四.研讀質(zhì)疑(15分鐘)——提問題,探寓意
這篇古代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塞翁失馬、塞翁得馬、兒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這個故事寄寓了一個什么樣的意味深長的道理呢?
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分組合作討論來探究寓言的寓意。
1. 教師指示思考的角度
從寓言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來看,從塞翁對這件事的態(tài)度來看,從壞事和好事之間的關系來看。
2.合作研討,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研討的角度:
。1)從寓言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來看(福禍得失的一系列變化說明了什么道理?)
討論、點撥:任何事物都是發(fā)展變化的。因為禍中往往隱藏著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預伏著禍的先機。福與禍、得與失、好與壞是可以互相轉(zhuǎn)化的。因此應當用辯證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
。2)從“塞翁”能沉著冷靜的靜觀事情的變化來看(面對一系列變化,塞翁為什么能處變不驚?)
(緊緊抓住“塞翁”那三句話來思考。也可讓學生讀讀那三句反問句,通過揣摩語氣來達到目的。)
討論、點撥:因為塞翁是一個“善術(shù)者”,能推測人事的吉兇禍福,他好像洞悉人間世事的變化之玄機,懂得禍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轉(zhuǎn)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對這一系列變化,他能處變不驚,沉著冷靜,樂天知命,不因禍福而悲喜,不以得失為懷。正因為如此,我們認識事物應當把握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客觀規(guī)律。
(3)在“塞翁”看來,壞事能變成好事,好事能變成壞事,難道就不要一定的條件就可以轉(zhuǎn)化的嗎?
討論、點撥:轉(zhuǎn)化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jīng)]有馬,壞事能變成好事嗎?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歡騎馬,好事能變成壞事嗎?如果胡人不入侵邊境,壞事能變成好事嗎?“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馬”,“‘塞翁’之子喜歡騎馬”,“胡人入侵邊境”,這些正是好事和壞事相互轉(zhuǎn)化的條件。
由此我們可知:這則寓言通過假托“塞翁失馬”的故事,寄托了這樣一個寓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
老師可以順勢點撥:這就是“塞翁失馬”這個成語的意思。與此相關的有老子所說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還有俗語“塞翁失馬,焉(安)知非!。
。常|(zhì)疑或激疑:
。1)在塞翁看來,好事可變成壞事,壞事可以變成好事,給我們的感覺好像好就是壞,福就是禍,難道兩者之間就沒有區(qū)別了嗎?
點撥:是的,盡管“塞翁”能洞悉事物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但他混淆了事物之間的界限,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觀標準,陷入了相對主義的泥淖。同時,他那種隨緣自適、隨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態(tài)度也是不宜提倡的。
。2)盡管那些“近塞之人”他們不知道禍福相互轉(zhuǎn)化的道理,但我總覺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來反襯“塞翁”之子“以跛獨存,父子相!备裾{(diào)低。
點撥:當外敵入侵時,那些“近塞之人”能拿起武器,以死報國,死得光榮。而“塞翁”之子“以跛獨存,父子相保”顯得消極不可取。這是作者的局限性所在。
。ㄈ缬袑W生提出諸如此類的質(zhì)疑,老師要大加表揚,因為此時正是學生迸發(fā)創(chuàng)造火花的時候,要備加愛護,給予肯定。)
五.聯(lián)讀(5分鐘)——聯(lián)生活,談體會
你是否也有過類似“塞翁失馬”的經(jīng)歷?請你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這則寓言還可以給我們哪些啟示。
。康氖菫榱伺囵B(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討論、小結(jié):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發(fā)展變化的,我們應該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應學會辯證的看問題。
2.對待生活,我們應當積極樂觀,不應消極悲觀,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因為好壞、福禍、利害是相互轉(zhuǎn)化的,在考慮問題時,我們應當考慮周全,處事要謹慎,要防患于未然。
4.要因勢利導,變禍為福;要創(chuàng)造條件,把壞事變成好事。
5.現(xiàn)實生活中,身處順境時,我們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憂患,居安思危;身處逆境時,我們不要氣餒,要安之泰然,處逆不驚.
六.積累(3分鐘)——背課文,積成語
1. 背讀課文。
2. 積累成語。
請學生比賽列舉含“馬”字的成語,然后展示課件八,讀記成語。
板書設計:
塞翁失馬————塞翁失馬,焉(安)知非福
劉 安
失馬————得馬————折髀————相保
。ǖ湥 (福) (禍) (福)
寓意:福禍得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zhuǎn)化。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6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團結(jié)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jié)意識。
4.會舉例說明“團結(jié)就是力量”。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團結(jié)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知道團結(jié)的重要性并能舉例說明團結(jié)就是力量。
教學準備:
筷子、生字卡、錄音機、歌曲《團結(jié)就是力量》磁帶。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實驗激趣。
1.出示筷子,讓學生分組先試著折斷一根,再將四雙筷子捆扎在一起讓學生折斷。
2.匯報實驗結(jié)果,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3.師述:我們都能輕而易舉地把一根筷子折斷,可是都沒有把捆扎在一起的四雙筷子折斷,大家開動腦筋分析了出現(xiàn)這兩種結(jié)果的原因。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與我們實驗相似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朗讀。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正音:長(zhǎng)老折(zhé)斷攙(chān)扶
3.同桌互相讀,互相檢查。
4.小組中分段讀。
5.討論交流: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課文講農(nóng)夫的8個兒子,從小總是打打鬧鬧,互不相讓,有時為了一點小事也吵得不可開交。農(nóng)夫很傷腦筋,于是請來了村里最有學問的長老用折筷子的辦法教育他的兒子。)
三、自學生字新詞。
1.找出生字詞,自由識記。
2.認讀生字詞,交流識記方法。
3.指導識記生字字形。
。1)采用加部首的方法記憶:
尤—憂 快—筷 弟—遞 困—捆 張—漲
(2)采用換部首的方法記憶:
優(yōu)—憂
4.你從本課中積累了哪些新詞?將它們添加到“我的.詞語庫”中。
5.指導書寫會寫字:憂、筷、遞、折、繩、捆。
四、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認讀生字詞。
2.回憶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二、理解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由朗讀。思考:農(nóng)夫請教長老的原因是什么?
2.交流討論。
。1)他們的父親為什么很傷腦筋?“此”是指什么?(8個兒子從小總是打打鬧鬧,互不相讓,有時為了一點小事也吵得不可開交。)
相機理解詞語意思;ゲ幌嘧專盒值苤g誰都不謙讓。不可開交:無法擺脫或解決。開交:解決,結(jié)束。交:糾纏、相錯。
(2)老父親為什么日夜擔憂?“這事”指什么事?(八個兒子自己只顧自己,像一盤散沙。)老父親擔憂什么?理解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3.齊讀。
三、理解課文第四至八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思考:長老用什么辦法教育農(nóng)夫的兒子?
2.交流討論。
。1)長老用什么辦法教育農(nóng)夫的兒子?(折筷子。)
。2)在折一根筷子時,兒子們說了什么?
。3)八根筷子同時折時,兒子們是什么表情?
。4)為什么一根筷子輕輕一用力就折斷了,而八根筷子捆在一起就很難折斷呢?
。5)這時候農(nóng)夫?qū)鹤觽冋f了些什么?用“——”畫記有關句子。讓學生說說自己對農(nóng)夫說的話的理解。
3.齊讀。
4.你能舉個例子說說團結(jié)就是力量嗎?
四、發(fā)散思維,感悟課文。
1.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討論: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兒子們明白了老人的用意。
2.同學們平時喜歡聽故事,下面我們一起來創(chuàng)作《團結(jié)的力量》的下篇并講給大家聽。想象:八個兒子親親熱熱地攙扶著老父親回家后,他們會怎樣做?
五、總結(jié)全文,欣賞歌曲。
1.通過學習課文,你有哪些收獲?
2.總結(jié):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團結(jié)力量大,團結(jié)起來就可以戰(zhàn)勝一切困難。老師相信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同學們一定能互幫互助,團結(jié)合作,因為我們知道了團結(jié)就是力量。
3.欣賞歌曲《團結(jié)就是力量》。
六、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團結(jié)的力量》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3.搜集有關團結(jié)合作的成語或格言,和同學交流。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3種查字典的方法.養(yǎng)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學會辨析詞語的感情色彩
2.通過背誦積累名言,教育學生要學會尊重他人,與他人友好相處,通過關注生活,關注社會,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3.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更好的積累語文知識
教學重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學會辨析詞語的感情色彩
2.積累有關尊重他人的'名言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
激趣導入
二.練
1.查字典
A 4人一組合作完成"練"中第一題
B.交流總結(jié)不同情況下如何選用合適的查字方法
2.給詞語分類
A.小黑板出示詞語自己讀一讀,有什么發(fā)現(xiàn)?
B.小組合作,先查字典弄清楚這些詞語的意思,再按要求分兩類寫在書上
C.讓學生知道都是"自"打頭的詞語,意思卻不同,感情色彩有褒貶之分
3.小結(jié)
三.背
1.找學生讀名言
2.熟讀成誦
3.交流課前搜集的相關名言
四.讀
1.誰知道有關諸葛亮的故事,給大家講講
2.自由讀一讀"知識窗"
五.議
1.小組內(nèi)交流當前人們最關注的事情
2.全班交流,表達觀點.
六.總結(jié)
語文教案 篇5
上海浦東楊園中心小學 張利軍
一、 說教材
我今天說的課件是市編教材小學二年級第一學期第四課《大鹿》。本課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是: 1、復習以前學過的d,r,m,s認識f(fa)2、節(jié)奏訓練3、學習演唱《大鹿》。在教學中,要重點學習f,唱準音階中的半音關系。在教學中,我以聽音連線,聽音打靶等游戲,為突破口,認識并唱準唱名fa。同時讓學生來情景表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達到以下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大鹿》,初步感受法國民歌音樂的特點。并學會用情景方式進行歌表演。
2、認識唱名fa (f)。并通過連線游戲等來掌握其音高。
3、節(jié)奏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韻律感。
二、 說教法、學法
1、 運用于“引—激—拓”的課堂教學模式。
2、 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創(chuàng)造為目的”的原則,發(fā)展學生的能力。
三、 說教學過程
本堂課我針對教學目標,為這堂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作了精心設計,制作了一套flash課件,將音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shù)緊密結(jié)合起來,以媒體為手段,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使技能訓練滲透于藝術(shù)感受中,貫穿于音樂實踐中。
本課件的.運行程序是flash 5。下面,結(jié)合我的課件說說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首先是第一部分:基礎部分
1、 律動
聽音樂飛入教室后,進行律動練習1,2,讓學生跟著音樂動動手,動動腿。同學們可以跟著節(jié)奏做轉(zhuǎn)手腕、等動作,同時注意學生的動作是否協(xié)調(diào),是否做得輕松活潑。
2、fa(f)的學習
老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回憶以前學習的音d, r, m, s , 然后出示多媒體,提示大家,現(xiàn)在我們中又來了一個新朋友。聽老師的琴彈奏后,大家唱一唱。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大家初步認識f。
3、聽音連線
(請學生來移動鼠標,指向音符,彈奏后讓大家一起唱)
4、射擊練習
。ㄕ垖W生來射擊,教師范唱,彈奏后讓大家一起唱)
。3)(4)兩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訓練后加強對剛才學習的知識的鞏固。
5、節(jié)奏訓練
先讓學生回憶我們以前學習過那些節(jié)奏后,逐步引入三種后面要接觸到的節(jié)奏
。1) 學生創(chuàng)編節(jié)奏,并做練習,邊拍邊唱。
。2) 同時,讓學生上來拖曳操作,并拍一拍。
第二部分 新授部分
在整個課程中,新授部分是最主要的環(huán)節(jié),我運用flash 課件,使學生置身于虛擬環(huán)境中,使他們在具體情景的啟發(fā)下,有效地學習。同時,指導學生注意三種節(jié)奏。讓學生第一樂段 唱得短促,跳躍。力度控制適當速度慢。第二樂段 力度稍強,情緒飽滿緊張。
1、導入談話,創(chuàng)設情境。
2、揭示課題,多媒體范唱。這里我把整首歌曲放完,大家可以看到范唱的效果。
3、在老師帶領下有節(jié)奏地朗讀歌詞,并拍一拍。
語文教案 篇6
【設計理念】
本設計力求使學生通過對課文中的語文文字的理解,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感悟生活的智慧,經(jīng)歷語文知識“再創(chuàng)造”,明白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基礎上,感悟、體驗并經(jīng)歷語文知識“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即探究的過程,才能在得到語言知識的同時,生成捕捉知識、探索未知的智慧。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受童真童趣?炭嗲笾脑竿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絕招》
1、看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ㄊ裁词墙^招?課文講了誰的絕招?誰的絕招最絕?)
。病l(fā)談話:
這篇課文講的是幾個小伙伴之間發(fā)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領,沒能取得好成績,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決心要挽回面子,要練一種“絕招”,“鎮(zhèn)”住那些小伙伴。結(jié)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勝,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對他的絕招贊不絕口,“伙伴們羨慕地豎起大拇指:‘絕招,太絕了!’”
。、大家想知道他們的絕招是怎樣練成的嗎?
設計意圖:從啟發(fā)談話入手,誘導學生理解課題,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欲望。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自由讀文,讀通課文,讀準生字。
請同學們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
2、討論:
①課文中講了幾個小伙伴,涉及了哪幾種絕招?
。ㄈ值慕^招是憋氣,二福的絕招是空翻,小柱子的絕招是算數(shù)學題目)
、谡l的絕招最有用?(小柱子的絕招最有用)
3、小柱子的“絕招”引來了大家的贊嘆,這個絕招是怎樣練成的呢?引導學生細讀課文。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整體感知課文,為下面的細讀課文作好了鋪墊。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薄⒛x課文,邊讀邊動筆做記號:
讀書時要想一想課文中講了幾個小伙伴,涉及了哪幾種絕招,建議學生動筆在課文中畫出來。
。病⑼阑ハ嘤懻撘幌。說說讀課文時遇到了哪些不懂的問題,同學之間通過互幫互助的方式解難答疑。
。、討論:
、傩≈訛槭裁匆毥^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領,卻樣樣都落后于別人,覺得自己“太丟人了”;回家后看見奶奶包餃子,在和奶奶的談話中受到啟發(fā))
、谒毩暳耸裁唇^招?
、蹫槭裁础盎锇閭兞w慕地豎起大拇指”?
。ㄕ页鲇嘘P語段讀一讀。同桌互相討論一下。說說那位小朋友的絕招給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對小朋友的言行作出自己的評價)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動筆做記號,培養(yǎng)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通過討論,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
四、深入體驗、深入理解
。、什么是絕招?
2、小柱子為什么要練絕招?
。ㄆ鹨蚴呛托』锇楸缺绢I,卻樣樣都落后于別人,覺得自己“太丟人了”;
3、小柱子回家后看見奶奶包餃子,在和奶奶的談話中受到啟發(fā)?
(奶奶說,二福的絕招是天天跑體育場練出來了。他認為奶奶說的話在理,明白了經(jīng)找是靠苦練出來的)
4、他練習了什么絕招?
。▋蓚不過百的數(shù)做乘法,算得快、算得對)
。怠槭裁础盎锇閭兞w慕地豎起大拇指”?
(小柱子的“絕招”出奇制勝,“鎮(zhèn)”住那些小伙伴。大家都十分佩服,所以大家都對他的絕招贊不絕口)
。丁⑦@個絕招是怎樣練成的呢?
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的相關段落,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進行討論,從中體會小柱子勤學苦練的精神和爭強好勝的性格。
7、引導學生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價
①你覺得小柱子的做法怎么樣?你應該學習他什么特點?(自尊,好強,不服輸)
、谀阕钆宸l的絕招?
、廴绻闶撬麄冎械囊粏T,你會怎么做?
。浮㈤喿x了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或者說明白了什么道理?
(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未來發(fā)展有用的本領)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在評價、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引導學生在閱讀時產(chǎn)生情感共鳴。指導學生明白課文蘊含著的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未來發(fā)展有用的.本領。巧妙地引導學生對科學知識、對刻苦求知產(chǎn)生一種價值認同。
五、拓展練習、增加智慧
。、引導學生續(xù)編故事:下次的比賽,會是什么情景呢?展開想象,練習寫一段話。
。病⑾胍幌耄荷钪羞有什么本領可以稱得上是絕招?
3、你佩服周圍誰的本領或技藝,可以問問他是怎么練成的,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學一學。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續(xù)編故事,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引導學生練習生活談談對“絕招”的認識,升華了小學生的情感。引導小學生采訪周圍人物的絕招,這就把語文教學生活化了。
【教學反思】
我們的課堂應由“知者”間的對話變?yōu)椤爸钦摺遍g的交流,因為促進人成長的至關因素是智慧而不是知識。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育者關注學習者的自身感受與個體學習,改變不利于學習者發(fā)展的學習方式。只有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基礎上,感悟、體驗并經(jīng)歷語文知識“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即探究的過程,才能在得到語言知識的同時,生成捕捉知識、探索未知的智慧。
“學”是研究性的探究活動。“學”是一個對信息不斷整合、加工改進的過程,學的方式有很多,收集、整理信息,查閱資料,與他人交流、研討、爭論,等等!皩W”也是一種交往,應是信息的交匯。在課堂上,為他人提供信息和采集來自他人的信息都是自身價值的體現(xiàn)。
在自助與互助的課堂教學中,對以往經(jīng)驗的提升,對事件現(xiàn)象的剖析,對人物形象、人物特點的評價,都會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語文方法和思想,從而使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成為兒童不可或缺的能力。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在兒童時期具有怎樣的生活方式將會導致他今后的生活方式!蔽艺J為今天的課堂不應是以學會為目的的課堂,而是應以會學、掌握方式方法、獲得人生體驗為目的的課堂;是促使人人獲得不同發(fā)展的課堂,因而應該承認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感受,都能形成自己的學習觀。
因此,本設立力求使學生通過對課文中的語文文字的理解,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感悟生活的智慧,經(jīng)歷語文知識“再創(chuàng)造”,明白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未來發(fā)展有用的本領。巧妙地引導學生對科學知識、對刻苦求知產(chǎn)生一種價值認同。
語文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課8個生字,靈活運用,積累新詞和優(yōu)美的句子。
2、感受課文,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3、生熱愛祖國西部的情感。
教學重點:
積累新詞和優(yōu)美的句子,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西部的情感。
教學難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課前準備:
搜集、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講解討論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
閱讀課后的“資料袋”。
學生出示搜集的關于絲綢之路的資料,向大家介紹你所了解的絲綢之路。
二、整體感受課文。
1、小組合作,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讀準生字,把文章讀通順。
2、課文采用的什么樣的敘述順序?插敘
1、12、13寫現(xiàn)在,2-11回憶過去
3、默讀課文,思考:你認為“絲綢之路”是一條怎么樣的路?
在課文中尋找一句合適的話來說明。
課堂討論交流:
。1)“商人們在這個東方大都市開了眼界,正滿載貨物返回故鄉(xiāng)!薄@是一條運送貨物的路。
。2)“望著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這是一條繁忙的路。
。3)“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這是一條偉大的路。
。4)“從那以后,一隊隊駱駝上對在這漫長的商貿(mào)大道上行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薄@是一條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進“絲綢之路”。
1、朗讀課文第2-11自然段,思考:課文描寫了一個怎么樣的場景?
2、討論交流。
(1)時間:公元前115年。可以從現(xiàn)在推算時間,讓學生感受年代的久遠。
。2)地點:伊朗高原北部。
。3)人物:安息國的將軍、中國使者。
聯(lián)系課外搜集的.資料向?qū)W生介紹張騫出使西域的經(jīng)過和貢獻。
。4)事情:安息國將軍熱情迎接中國使者,雙方交換禮物。
(5)連成一兩句話說一說。
3、讀課文第2-13自然段
想象:安息國的將軍和中國使者見面的時候,是怎樣的場面?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并說說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隆重,熱情。
“將軍其在高頭大馬上,身后兵馬不計其數(shù)?”
“‘列隊歡迎!’將軍發(fā)出命令。騎兵迅疾分列兩隊,一左一右,擺出夾道歡迎的陣式。樂隊奏起軍樂,人群一片歡騰!
有感情地朗讀第3-7自然段。
讀課文第8-12自然段。
說說當時雙方為什么表現(xiàn)得這么熱情?
因為這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
因為雙方交換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很高興??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8-12自然段。
4、說說“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ɡ首x:“從那以后,一隊對駱駝商隊在這漫長的商貿(mào)大道上行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倫美奐!保
用自己的話說說“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四、談感受。
1、學完了課文《絲綢之路》,你對中國歷史上與外界的交流是不是有了一些了解?有什么想說的嗎?
2、做一個關于“絲綢之路”的調(diào)查小報告或者搜集資料,做一份關于“絲綢之路”的介紹。
五、板書設計。
2“絲綢之路”
一條運送貨物的路
一條繁忙的路
一條偉大的路
語文教案 篇8
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童話,文字優(yōu)美,語言活潑,在教學中教師可營造出春天快樂、清新的氛圍,引導同學在讀中悟、讀中學。同時采用朗讀、扮演等多種形式充沛調(diào)動同學的積極性,實現(xiàn)課堂上的師生互動,讓同學在快樂中學、輕松中學。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自主認識本課的生字,正確、工整地書寫要求會寫的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朗讀與扮演的過程中感受種子破土發(fā)芽的情景,體會種子旺盛的生命力。
3.初步了解種子發(fā)芽出土與適當?shù)臏囟、充分的水分和陽光有著密切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
2.在朗讀與扮演的過程中感受種子破土發(fā)芽的情景。
教學準備
教師:1.指導同學動手做一做:在小瓶里裝上泥土,播下種子,觀察種子發(fā)芽的過程,并用畫配 文字的'方法記錄下來。
2.收集電視影片中種子破土發(fā)芽的鏡頭。
同學:用小苗的圖形制作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寒冷的冬天過去了,溫暖的春天來到了。幾陣春風,幾場春雨,喚醒了沉睡的種子。瞧,他們吮吸著甘露,伸著懶腰,破土發(fā)芽了。(播放春回大地、種子破土的畫面,突出種子發(fā)芽的畫面。)
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教師小結(jié),揭示課題:是呀,春天到了,雪化了,草綠了,花開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睡了一冬的種子也該發(fā)芽了。讓我們走進春天,一起去觀察種子破土發(fā)芽的景象吧。
二、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勾畫出生字新詞。
2.開火車認讀生字,師生正音。
3.在小組內(nèi)展示自身已經(jīng)認識的生字,并讀給學習伙伴聽。
4.出示自身制作的生字卡片,小組交流每個人的識字方法,并選擇好的方法向全班推薦。
5.進行組詞擴詞練習,積累詞語“幾陣”、“幾場”、“雪被”等。
6.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鞏固識字。
三、朗讀課文,感受“種子發(fā)芽”的過程
1.自由讀課文,找出自身最喜歡的段落好好讀一讀。
2.同學說說自身喜歡讀的段落,教師根據(jù)同學的喜好,集中篩選,決定學習順序。
3.教師預設:學習篇3~7自然段。
(1)學習篇3~5自然段。
出示春天的美麗畫面,感知春天的美麗。
教師啟發(fā)同學自由發(fā)言:春天的景色多美呀,你們想出去干什么呢?
是呀,我們大家都想趁著美好的春光好好地玩一玩?墒牵N子卻還躲在地里,不出來呢!你們會怎樣勸種子快出來呢?那么,土地媽媽是怎么做的呢?
指導同學有感情朗讀相關的句子,讓同學扮演土地媽媽的角色讀一讀。
教師啟發(fā)同學想想種子在干什么,在小組里和伙伴說一說。
指名讀課文,交流評價,齊讀。
(2)指導學習第6~7自然段。
、僭谕恋貗寢尩拇叽傧拢N子是怎樣做的呢?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6自然段。
②看看種子發(fā)芽時做了哪些動作,用筆勾畫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墼僭囍x一讀,最好配上動作,協(xié)助理解課文內(nèi)容。
、芗w評價,說說誰的扮演最勝利。
、菰俅尾シ拧胺N子破土發(fā)芽”的鏡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拚f說種子鉆出地面以后看到了什么。
。ǔ鍪尽八麄兛吹搅,看到了,還看到了!蓖瑢W練說。)
。3)學習最后兩個自然段。
教師激情引入:破土的種子說了什么?做了什么?讓我們一起讀讀吧。
看到這么美的景色,種子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是呀,種子也認識到自身錯了,起來得太遲了。那么,他以后會怎么做呢?
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指導同學有感情地朗讀。
。4)再讀課文第3~7自然段,進一步體會種子的勃勃生機。
同學根據(jù)自身的學習情況,選擇學習方式?梢岳L聲繪色地朗讀,可以自身看著課文做動作扮演,還可以一邊誦讀課文,一邊扮演種子發(fā)芽的過程。(也可以由老師扮演土地媽媽,同學扮演種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讀了課文,你覺得種子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
教師小結(jié),教育同學向種子學習,知錯能改,并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4.自讀課文1~2自然段,結(jié)合自身親身觀察的種子發(fā)芽的情況,說說種子發(fā)芽需要哪些條件。
5.教師總結(jié)歸納:種子發(fā)芽需要適當?shù)臏囟取⒊浞值乃趾完柟狻?/p>
四、鞏固生字,指導寫字
1.讀一讀要求寫的字,看看哪些字不要老師提醒,自身就能寫好。
2?教師重點指導寫好“沒、小朋友”,引導同學觀察這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師示范書寫,同學練寫。
3?同學描紅,練習寫其他的字。教師進行個別的輔導。
4?交流評議,學會欣賞他人和自身寫得漂亮的字。
五、個性練習
1?自身選擇幾粒種子,親手種一種,并做好記錄,寫一寫自身的感受。
2?上網(wǎng)查一查種子發(fā)芽的相關資料,與同學交流。
六、總結(jié)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要有自知自明,不可妄自尊大。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識字寫字。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并準確讀出生字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直接導入: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誰來讀讀課題?
指名讀,開火車讀,正音。提醒注意“風”是后鼻音。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3、小朋友有這么多問題,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看看北風和小魚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
我的十分鐘:
1、小聲讀課文,多讀幾遍,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直到把課文讀通順,準確。
2、四人小組互相讀一讀,提醒大家容易讀錯的字音。
3、『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詞
和 顏色 都 浮出 水面 一口 鵝毛大雪 河水 知道 梧桐
認讀 ,正音 :前鼻音:顏;平舌音:色;翹舌音:出,水,知;后鼻音:桐。
『出示』不帶注音的生詞。
和 顏色 都 浮出 水面 一口 鵝毛大雪 河水 知道 梧桐
四人小組學習,要求讀準確。
采用多種方法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4、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四人小組學習課文,數(shù)數(shù)課文共有幾段。
『出示』圖。說說圖上都畫了些什么? 他們是什么樣子的?
提醒他們注意看看他們的神態(tài)是什么樣的。
讀第一自然段。指導學生觀察北風吹來,青草,梧桐,小鳥有什么變化。
讀第二、三小節(jié),結(jié)合圖想象一下北風和小魚對話的情景。
讀第四、五小節(jié),讓學生觀察大雪紛飛的景色和小魚在水下嬉戲的情景。
三、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小朋友們,冬天的風是怎么吹的?你能模仿冬天風的聲音讀一讀第一句話嗎?自己先試一試。
指明讀,指導讀,集體讀。
北風呼呼地吹,被他吹到的東西都起了變化。自己小聲讀第一小節(jié),找找看,北風都吹到了哪些東西。(吹到了青草,梧桐,鳥兒)
他們都有什么反映呢?有什么變化?再仔細讀一讀第一小節(jié)。
分別指名回答。
你們覺得現(xiàn)在的北風和第一句話中那么凜冽的北風一樣嗎?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指導讀好第一小節(jié)。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北風只要輕輕地一吹,就可以讓青草變了顏色,梧桐落了葉,就連小鳥都怕的躲進了窩,北風厲害不厲害。勘憋L也是這么覺得,所以,他非!靡。他是怎么說的?
『出示』“北風得意地說:“哈哈,大家都怕我!
誰能學學北風的語氣,讀一讀這小節(jié)。想象一下,北風會是什么表情。(驕傲自大,目空一切)。
指明讀,指導讀,集體讀。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在北風揚揚得意的時候,誰聽到他的話。(小魚)小魚是怎么說的?
『出示』第三小節(jié)。
你們覺得這個時候小魚是什么樣的.感覺?(很不服氣)
自主練習
同桌一個學北風,一個演小魚。表演。
4、學習第四小節(jié)
聽了小魚的話,北風怎么樣?(很生氣)他是怎么做的?
『出示』“北風氣極了,猛吹一口氣,”
北風聽了小魚的話,可不是一般的生氣,他——氣極了,他要教訓教訓小魚,所以,他猛吹一口氣,你們能想象出北風這時候的心情嗎?
。饧睌,不可一世)
誰能模仿北風的表情,讀一讀這句話。指明讀,指導讀。
北風生氣地猛吹一口氣,結(jié)果怎么樣?
『出示』“鵝毛大雪飄落在河面上,河水結(jié)冰了!
指導讀第四小節(jié)。
5、學習第五自然段。
北風猛吹一口氣,河水結(jié)了冰,這時候,北風有什么感覺?(很得意)他為什么這么得意?(因為他看不見小魚了,他以為小魚也怕他,所以躲起來了)
事實上小魚是不是躲起來拉?他們在干什么呢?
『出示』第五小節(jié)。
指導讀。
6、讀全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漢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不帶注音的生詞。
和 顏色 都 浮出 水面 一口 鵝毛大雪 河水 知道 梧桐
復習字詞,開火車讀,正音。
2、指導讀課文。
3、分角色朗讀,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指導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集體認讀。
我的十分鐘:
2、自己看筆順,在紅字中自己練寫。
3、四人一組檢查,看有沒有記住筆順。
書空“出”的筆順。
4、說說你是怎么記這些字的。四人小組討論。
5、師提醒:和:第一筆是短撇,第四筆是長撇,右邊的“口”與“知”的“口”都要注意下面要收縮,呈倒梯形。
自主練習
6、描紅,完成《習字》
板書設計: 11 北風 和 小魚
呼呼地吹 水底游戲
語文教案 篇10
一、復習
1.讀題
2.復習第一節(jié)
二、新授
。ㄒ唬┱_、流利讀課文
1.自身讀課文2-7節(jié),要求正確、流利
2.個別讀自身最喜歡的小節(jié),點評
(二)再讀課文,質(zhì)疑
1.再一次自身讀課文,想想有什么問題要問。
2.把你的疑問提出來,我們一起討論解決
估計:
(1.青蛙和小鳥在爭論什么?
(2.“無邊無際”什么意思?
。3.“大話”什么意思?青蛙為什么覺得小鳥的話是大話?
(4.青蛙為什么覺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5.青蛙和小鳥誰說得對?
。6.青蛙和小鳥為什么都笑了?
。7.“坐井觀天”是什么意思?
3.和時解答一些疑問。
。ㄈ┚x課文,解疑
1.同桌學著青蛙和小鳥的樣子爭論,考慮沒有解答的疑問。
2.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1)“無邊無際”什么意思?
找到句子讀一讀。
(多媒體)跟小鳥飛上天看一看。
解答疑問。
練習說話:--是無邊無際的。
。2)比較句子:
天無邊無際,很大很大。
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3)指導朗讀小鳥的話。
。4)“大話”什么意思?青蛙為什么覺得小鳥的話是大話?
找到句子讀一讀。
(多媒體)跟青蛙到井底去看天。
解答疑問。(用練習本做實驗)
(5)比較句子:
天不過井口那么大,不用飛那么遠。
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6)指導朗讀青蛙的.話。
(7)分角色朗讀2-5節(jié),考慮:青蛙和小鳥誰說得對,為什么?
解答疑問。(多媒體)
(板書:飛得遠,見識廣。)
。8)小小組讀6、7節(jié),討論青蛙和小鳥為什么都笑了?
交流討論
。9)指導朗讀6、7節(jié)。
。ㄋ模┳x后感悟
1.讀全文
2.討論:聽了小鳥的話,青蛙會跳出井口去看一看嗎?為什么?
(多媒體)
師小結(jié):青蛙將永遠成為一只見識短淺的井底之蛙。
3.現(xiàn)在你知道“坐井觀天”是什么意思了嗎?
(板書:坐井觀天,見識短)
讀前質(zhì)疑,讀中解疑,讀后感悟
以讀為主,從“粗讀”到“細讀”,通過不同層次地讀,層層深入,理解課文,體會祖國的語言文字。先在讀中找出質(zhì)難點,然后在讀中解疑,并通過反復朗讀解決課文重點、難點,最后分角色朗讀課文,悟出寓意,并展開爭論,發(fā)揮想象,更深刻地體會寓意,以達到語文課教學中同學主體參與,自我求和的目標。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3-21
語文的教案10-17
語文園地教案04-10
語文《貓》教案01-11
語文《夏》教案01-30
語文《石榴》教案02-16
語文下冊的教案03-29
語文尊嚴教案02-04
語文優(yōu)秀教案02-16
語文小學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