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時間:2023-07-21 09:08:36 教案

大班教案(通用9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通用9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準備

  故事中角色的局部圖、用紐紐繩制作而成的一寸蟲、記號筆。

  活動目標

  和同伴一起嘗試使用簡單的方法進行測量,引發(fā)幼兒測量的興趣。

  理解故事內容,喜歡一寸蟲的機智,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介紹角色,引起興趣

  1.今天要講的故事名字叫《一寸蟲》。

  2.你估計一寸蟲大概有多長呢?

  3.(出示圖片)這就是“一寸蟲”,是故事中的主角,讓我們一起來聽這個故事吧!

  二、閱讀故事,實踐操作

  1.欣賞故事第一段,嘗試簡單的測量方法。

 。1)講述故事第一段:一寸蟲是森林里的小不點兒,誰也不把它當回事,它總是獨自慢慢地向前爬著。一天,一只饑餓的知更鳥看見了它,想要一口吞掉它。一寸蟲說:“請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蟲,我會量東西!薄罢娴膯幔俊敝B說:“那你來量量我的尾巴吧!量錯了我可要吃掉你。”

 。2)操作:幫幫一寸蟲,兩個朋友一起,試著用一寸蟲量量知更鳥的尾巴有多長。

 。3)交流:你量出知更鳥的尾巴有多長?是怎么量的?

 。ㄍǔS變簳萌龡l一寸蟲連接起來進行測量,如圖)

  (4)你們用幾條一寸蟲量出結果的,7

  幼兒:我用三條一寸蟲量出來的。

  教師:這三條一寸蟲是怎么排列的?

  幼兒:一條接著一條,尾巴接著頭……

 。5)小結:我們用三條一寸蟲量出了知更鳥尾巴的長度,一寸蟲從知更鳥尾巴的頂端開始量起,它們挺直了身子,一條蟲的尾巴緊緊挨著另一條蟲的頭,三條一寸蟲首尾相接連在一起,知更鳥的尾巴剛好三寸長。

 。6)一寸蟲量出了知更鳥尾巴的長度,順利躲過了一場災難。它能量尺寸的本領也被大家知道了,看!還有很多鳥都來找它幫忙。

  2.理解故事第二段,嘗試測量。

 。1)出示巨嘴鳥、蜂鳥、蒼鷺,你們認識這些鳥嗎?

  幼兒:我認識巨嘴鳥。

  教師:為什么它會有這么一個名字呢?

  幼兒:因為它的嘴巴特別大。

  教師:你們猜巨嘴鳥會讓一寸蟲量哪個部位?為什么?

  幼兒:量嘴巴,因為它的嘴巴很特別。

  幼兒:那個是蜂鳥。

  教師:你聽說過蜂鳥嗎?

  幼兒:它像蜜蜂一樣。

  幼兒:我在書上見過,它很小很小。

  教師: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小小的身材是它最自豪的地方,它想讓一寸蟲量全身。量全身要從哪兒量到哪兒?

  幼兒:要從嘴巴尖一直量到尾巴。

  幼兒:還有一種鳥,叫蒼鷺。

  教師:(演示課件)蒼鷺要求一寸蟲量它的什么地方?

  幼兒:腿、腳……

  教師:腿和腳一樣嗎?哪里是腿?哪里是腳?

  教師:蒼鷺對自己的腿有多長很感興趣。

 。2)操作:請幼兒為一種鳥測量它最喜歡的部位有多長,使用的'一寸蟲越少越好。

 。3)交流、記錄測量的結果。

  教師:你測量的是哪一種鳥,測量結果如何?

  幼兒:我量的是蜂鳥的全身。

  教師:你用了幾條一寸蟲?只用一條一寸蟲能量出結果嗎?

  教師:(用教具演示)只用一條一寸蟲從蜂烏的嘴巴尖開始量,剩下的部分有幾寸?

  幼兒:一寸。

  教師:你怎么知道?

  幼兒:和前面測量的部分差不多長。

  教師:有時不用一寸蟲,用眼睛看,也能猜出物體的長度。這種本領叫目測。

  幼兒:我量了巨嘴鳥的嘴,是三寸。

  教師:用兩條一寸蟲可以測量嗎?

  幼兒:可以,就是第一條要動一下。

  教師:怎么動?

  幼兒:第一條蟲量完后爬到第二條蟲的后面。

  教師:蒼鷺的腿最少可用幾條一寸蟲來量?只用一條一寸蟲,可以量出蒼鷺的腿的長度嗎?

  (4)演示課件時插問:

 。▓D1、圖2)猜猜一寸蟲接下來會怎么做?它會爬去哪兒(什么位置)?

 。▓D3)這次,一寸蟲會在哪兒做個記號?為什么要做記號?

 。▓D4~圖6)一寸蟲的身體移動了幾次?用一條一寸蟲量蒼鷺的腿,結果怎樣?

  三、欣賞結尾,展開聯想

  1.一寸蟲測量的本領越來越大,森林里越來越多的朋友來找它幫忙。這天,又來了一個不速之客——夜鶯。

  2.你們知道夜鶯嗎?愛唱歌的夜鶯會讓一寸蟲量什么呢?

  3.夜鶯的歌聲應該怎么量?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四、討論,拓展

  現在你能說說,一寸蟲究竟是什么樣的蟲子?

  如果你有一條一寸蟲,你想用它幫你測量什么呢?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利用不同的節(jié)奏學習朗誦童謠,激發(fā)學習童謠的興趣。

  活動準備

  符合童謠內容的動畫課件(或掛圖),樂器若干,音樂帶《大花轎》。已學過各種節(jié)奏型的打法。

  活動過程

  教師導入:“孩子們,你們想到動物樂園去嗎?準備好了我們就出發(fā)嘍。”(幼兒聽音樂《大花轎》,做抬轎動作進活動室)

  一、觀察、講述,理解童謠內容教師:“今天動物樂園里又有什么新聞趣事呢?請小朋友們坐好一起來看一看。”

  1、狗抬轎,老虎坐轎。

  (出示圖一)提問:(1)你們看,在山腳下有什么?(2)猜一猜轎子里坐的是誰?”

  (出示圖二)教師:(1)奇怪了,平時都是人坐轎,今天老虎倒享起清福來了。(2)今天,抬轎的又是誰呢?

  (出示圖三)提問:你們數數看有幾只小狗抬花轎?為什么要八只小狗抬?(2)老虎坐在轎子里心中感覺怎么樣?(3)從哪里可以看出它舒服(高興、快樂……)的'樣子來?

  2.老虎欺負小狗。

  (出示圖四)提問:(1)哎呀!突然發(fā)生了什么事?這只小狗怎么會摔倒呢?(2)這只小狗一倒,差點把花轎打翻,你們猜老虎會對這只小狗怎么樣?

  (依次出示圖五、圖六、圖七)教師:“小狗氣得汪汪叫,老虎卻在于什么?”

  3、狗對付老虎。

  教師:(1)老虎這么欺負小狗,小狗是不是很生氣?你們快幫小狗想一個對付這只老虎的法子。(2)你們的辦法都很好,來看看小狗用的是什么辦法。

  (出示圖八)提問:(1)小狗想的是什么辦法?(大家來學一學小狗是怎么拋花轎的)(2)小狗抬轎到什么地方往上拋的?(理解“山腰”)(3)小狗拋花轎時為什么還要喊“一二三”?(4)結果會怎么樣呢?

  (出示圖九)教師:剛才我們一起講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我們把這件事編成一首有趣的童謠,誰能為這首童謠取個名字?(小狗抬花轎)

  二、完整學習并欣賞童謠內容

  教師按童謠的自然句式提問,然后分別在各圖下面出示相應的童謠句子,最后讓幼兒完整欣賞、學習。

  三、用各種節(jié)奏由易到難學習朗誦童謠(其中一二三,往上拋,固定節(jié)奏XXX,XXX不變)

  第一種節(jié)奏:XXX一

  第二種節(jié)奏:XX XX XX X

  第三種節(jié)奏:X?X X?X X?X X

  第四種節(jié)奏:綜合運用以上三種節(jié)奏。用樂器打出節(jié)奏,并以相應的節(jié)奏朗誦童謠。

  四、幼兒以動作表現童謠

  活動延伸

  1.在音樂區(qū)邊敲打樂器邊說童謠。

  2.提供頭飾、花轎(跳繩栓在呼啦圈上),幼兒自由組合,九人一組,創(chuàng)造性地表演童謠。

  附:童謠

  小構抬花矯

  八只小狗抬花轎,

  老虎坐轎把扇搖。

  一只小狗摔一跤,

  老虎對它踢一腳。

  小狗氣得汪汪叫,

  老虎卻在睡大覺。

  小狗抬轎到山腰,

  想個辦法真正好。

  一二三,往上拋,

  老虎摔了一大跤。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知道春天是五顏六色的,萌發(fā)熱愛春天的情感。

  活動準備

  剪貼繪制成一副有桃花、梨花、迎春花、小草的春景圖,為幼兒理解詩歌提供直觀材料。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談話:春天是什么樣的?春天里有些什么?

  2、小結談話:春天來了,小草發(fā)芽了,各種花開了,非常美。

  3、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提問;桃花說春天是什么顏色的?梨花說春天是什么顏色的?迎春花說春天是什么顏色的?小草說春天是什么顏色的.?你看見的春天還有那些顏色?為什么說春天是五顏六色的?

  5、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畫面,找一找詩歌中說到的景色,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6、多種形式讓幼兒朗誦詩歌。(如:分組,集體,個別等形式)

  7、讓幼兒欣賞詩歌錄音。

  活動結束

  讓幼兒裝扮教室,讓教室像春天一樣五顏六色。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歌曲輕松、歡快的旋律,學習用各種不同動作表現B段歌詞,并嘗試演唱。

  2、借助教師的動作及圖片提示,記憶相關歌詞內容,知道動作或圖片對自己的學習會有所幫助。

  3、體驗與教師、同伴共同扮演角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根據歌詞內容畫出的10只不同動態(tài)的羊。

  2、布袋手偶貓,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欣賞A段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

  1、教師出示布袋手偶小貓,激發(fā)幼兒欣賞歌曲的愿望。

  師:天黑了,森林里的動物們都睡著了,只有小貓翻來覆去睡不著。月亮姐姐悄悄告訴小貓一個睡得著的好方法,聽一聽,是什么方法呢?

  2、教師播放歌曲A段,引導幼兒重點聽辨、理解A段歌詞內容。

  師:你們聽清楚是什么方法了嗎?

  幼:假裝躺在草地上數小羊。

  二、完整欣賞,結合動作、圖片幫助幼兒理解、記憶B段歌曲。

  1、小貓共數了幾只羊,每只羊又在干什么呢?我們來聽音樂。

  2、教師結合動作,幫助幼兒理解、記憶B段歌曲中10只羊的不同動態(tài)。

 、傩∝堃还矓盗藥字谎?

  幼:8只/9只/10只。

  ②每只羊在干什么?

  幼:第六只,想跟你玩。

  幼:第五只,在跳舞。

  幼:第八只,慢吞吞。

  幼:第二只,像你。

  教師以正確的歌詞內容和節(jié)奏提升幼兒的回答,并做相應的動作。如當幼兒說“第六只,想跟你玩”時,教師即刻反饋“第六只,真——是——皮”,邊說邊做打響指的動作。

 。ń處煂τ變旱幕卮鸩皇莾H僅給予重復和表揚,而是予以提升,并做相應的動作。如此可以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及羊的動態(tài)。)

 、坌∝埦烤箶盗藥字谎?每只羊在干什么?小朋友們有些記不清楚了,那我們再聽一遍音樂。

  教師清唱B段歌曲,邊演唱邊隨歌詞內容用動作表演10只羊的動態(tài)。

  師:誰聽出來了?幾只羊?

  幼:10只羊。

 。ó斢變禾幵谟腥蝿毡O(jiān)控的意識狀態(tài)時,其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師:第一只羊在干什么?

  幼:在拉手風琴。

  教師按照歌詞節(jié)奏結合動作反饋“第一只,拉著手風琴”。用同樣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第三只羊和第四只羊。

  師:第五只?第六只?第七只?第八只?

  大部分幼兒只能回答“第八只,慢吞吞”,顯然幼兒對記憶10只羊的動態(tài)有困難。

  師:第九只?第十只?大家記不住沒關系,今天老師帶來了圖片。

  3、教師逐句演唱B段歌曲,并借助圖片幫助幼兒理解、記憶B段歌詞。

  教師出示隨意貼在黑板上的10張姿態(tài)各異的羊的圖片。

 、龠@就是剛才小貓數的羊,請你們幫它們排排隊。先找找看,哪張圖片是第一只羊?它在干什么?

  教師邊唱邊做相應動作,唱至“拉著手風琴”時放慢速度,并注意吐字清楚。以下各句依此類推。

  (速度放慢、吐字清楚,目的是給幼兒充分的思考與反應時間;動作參與的目的是提醒幼兒注意圖片與動作的對應關系。)幼兒從10張圖片中找出“拉著手風琴”的小羊圖片(見圖一),教師將它粘貼在黑板的左上角。

 、诮處熯叧呑鲋更c動作:第二只,好像你。

  師:第二只羊在哪里?哪張圖片是“好像你”?

  幼兒指向“跳舞的羊”的圖片(見圖五)。

  師:她認為這張圖片就是“好像你”,我們來擺擺試試看。

  教師邊說邊將該圖片放至第一張圖片旁。有幼兒提出反對意見:這張是“跳個不停”。

  師:那請你來找找看,到底哪一張圖片是表示“好像你”。

  該幼兒上前指出做指點狀的小羊是“好像你”的圖片(見圖二)。

  師:我們把兩張圖片放在一起,等會兒看看到底應該選哪一張。

  (從教師提供的圖片看,選擇圖二和圖五比較符合“好像你”的意思,故而教師沒有即時對幼兒的選擇作出“對”與“否”的評價,而是接納了兩種不同的意見,這是教師的有意之為與高明之處。因為她預計到幼兒在為歌詞“第五只,跳個不!边x擇圖片時,必將產生認知沖突,因此留待后面讓幼兒分辨與思考,從而作出更合理的選擇。教師讓幼兒為歌詞選擇匹配的圖片,其實是培養(yǎng)幼兒學習能力的一種策略與方法。)

  ③幼兒依次找出了第三和第四只羊的圖片(見圖三與圖四)。

 、芙處熯叧呑鎏璧膭幼鳎旱谖逯唬鴤不停。

  師:哪張圖片是“跳個不停”?

  幼兒意見不一:有人選擇了“跳舞的羊”(已在步驟②中和“好像你”圖片放在了一起),也有人選擇了“唱歌的羊”(見圖十)。教師認可幼兒的觀點,將“唱歌的羊”的.圖片放在了第五只羊的位置。

 。ü唬變涸谶x擇第五只羊的圖片時產生了不同意見,而且沖突進一步激化,圖十似乎也可以表示“跳個不!薄_@時,選擇圖片的過程顯得越加復雜。)

 、莅储俚姆椒,幼兒找出了第六只羊的圖片(見圖六)。

  ⑥教師邊唱邊做暫停的動作:第七只,它來管秩序。

  幼兒找出了相應的圖片(見圖七)。

  師:你為什么認為這張圖是“管秩序”?

  幼:因為這上面有一個“!弊。

  師:“管秩序”是什么意思?

  幼:“管秩序”就是讓大家都停下來,不要亂。

 。ㄓ行┯變涸缫颜J識“!弊郑行┯變和ㄟ^此環(huán)節(jié)也認識了。這種識字活動非常自然,是音樂教育領域與其他教育領域相互滲透的一種思路。)⑦此時黑板上只剩兩張圖片:“長得肥肥的羊”(見圖八)和“大汗淋漓的羊”(見圖九)。教師邊唱邊做動作:第八只,第八只,第八只慢吞吞。

  有幼兒認為圖九中的羊像是那只慢吞吞的羊。教師緊接著邊唱邊做急忙跑來的動作:第九只,來得急。

  師:到底哪只是“慢吞吞”?

  幼兒選擇了圖八。

  師:你說這張是“慢吞吞”,為什么?

  幼:因為它很像慢慢的啊。

  師:因為它長得怎么樣。

  幼:肥肥的。

  師:哦,肥肥的,走得很慢的樣子。

  教師將第八、第九張圖片相應地排放好。

  ⑧注意,我們還沒有選好第二只羊、第五只羊和第十只羊的圖片呢,我們來唱一唱。教師帶領幼兒邊指圖邊演唱B段歌曲。當唱至“第二只,好像你”的時候,教師夸張地做出指點的動作,同時放慢速度。幼兒一致同意“做指點狀的小羊”就是第二只。

 、峤處煂ⅰ疤璧难颉背废,繼續(xù)邊唱邊做動作。待唱至“第五只,跳個不停”時,幼兒立刻作出反應,認為剛才被撤除的圖片就是“跳個不!钡难。教師按照幼兒的意見將“跳舞的羊”重新放在相應位置上,同時將原先放在該位置上的“唱歌的羊”撤下。至此,第二和第五只羊的圖片已選定。

 、饨處熯叧呑鰟幼鳎旱谑唬f再唱一曲。

  幼兒一致認為畫有音樂符號(即五線譜符號)的圖片是表示第十只羊——唱歌的羊(見圖十)。

  4、師幼一起邊用手指圖片邊朗誦歌詞,同時用動作表現10只羊的動態(tài)。我們好不容易把10只羊排了一個隊。這次我們伸出手來數數看。

  5、師幼一起邊唱邊做動作。

  師:這次我們來當小貓,一起聽著音樂來數羊群。輕輕起立,注意聽音樂的前奏。

  三、教師引導幼兒反思圖片、動作策略對學習歌曲的作用。

  1、剛才我們唱歌的時候,是什么幫助我們記得每只羊在干什么的?

  幼:月亮姐姐。

  師:我們數羊群的時候,是看著什么來數的呢?

  幼兒答非所問,似乎不理解教師的問題。教師指著圖片說:這些都是羊的圖片,它們可以幫助我們知道每只羊在干什么。

 。ㄔ趩⒍话l(fā)的情況下,教師采用了直接告知的策略。啟發(fā)、引導、鼓勵與支持固然都是好的教學行為,但是對于缺乏相關經驗的幼兒來說,直接告知也不失為一種經濟的方法。這是幫助幼兒積累經驗的過程,也是幫助幼兒對有效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意識反思的過程。)

  2、如果不看圖片,剛才還有什么方法幫助我們知道每只羊在干什么?

  幼:唱歌的時候,在黑板上寫字。

  幼:可以畫點。

  師:寫字、畫點都是和圖片一樣的。

  幼:做動作。

  師(及時肯定):哦,他看到我做動作了。

  師:這次,你們看看老師的動作究竟能不能幫助你們,好不好?

  教師帶領幼兒學唱歌曲,并用相應動作表現10只羊的動態(tài)。重復演唱兩遍。

  師:剛才老師的動作是不是幫助你們了?

  幼:是!

 。ń處熢O計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方面是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演唱機會,更主要的是讓幼兒有意識地反思“看動作,記歌詞”這一學習策略的應用效果。)

  四、教師請幼兒嘗試用相應動作表演10只羊的不同動態(tài)。

  師:小貓數羊群數了那么久還是睡不著。現在我想請小朋友們幫它數,誰愿意來做這10只羊?

  表演前,教師逐個問幼兒:“你扮演的是第幾只羊,它在干什么?把動作做出來,擺好造型!辈⒔淮骸俺侥闹谎颍闹谎蚓吞鰜,還要做這只羊的動作。”

  在音樂聲中,10個幼兒相繼跳出,分別用動作表演10只羊的動態(tài)。(兩遍。)(在表演之前先讓幼兒明確自己的身份,并且想好動作,擺出造型,可避免幼兒在演唱的過程中因即興表演而出現反應時不夠,進而造成混亂、焦慮的狀況,使幼兒的注意得到適當的分配。)五、教師引導幼兒完整聽磁帶演唱歌曲,幫助幼兒理解為什么唱到“第八只……”音樂就停。

  1、播放完整音樂(A、B兩段),師幼一起演唱。

  2、重復演唱B段音樂。教師逐漸退出,用動作提醒幼兒歌詞。當重復唱至“第八只”時,教師將錄音音樂的音量逐漸減弱,并做睡覺狀,且越來越輕地說:“第八只,第八只,第八只……”活動室里十分安靜。

  3、教師伸懶腰,并提問:“我剛才睡著了沒有?”

  幼:睡著了。

  師:我數到第幾只羊的時候睡著的?

  幼:第八只。

  幼:你剛才是數第二遍的時候,數到第八只才睡著的。

  師:你真不簡單。

  六、引導幼兒討論,學習用正確的、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遇到的問題。

  師:你們平常睡不著的時候,會用什么方法呢?

  幼:閉上眼睛不要睜開就可以睡著了。

  幼:躺一會兒就睡著了。

  幼:玩累一點。

  幼:要是你不累的話,可以看一會兒書再睡。

  幼:可以請爸爸媽媽給你講故事。

  師:你們講的方法都很好。不過今天小貓又教給了我們一個方法,是什么方法啊?

  幼(眾):數——羊——群。

  師:對,數——羊——群。讓我們謝謝小貓,謝謝月亮姐姐。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通過操作探索感知空氣與燃燒的關系。

  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燃燒需要空氣

  蠟燭燃燒時間長短與空氣多少的關系

  活動準備:

  蠟燭打火機杯子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設疑,引發(fā)探索興趣

  (一)師出示一支蠟燭,引導幼兒發(fā)散思維。

  師:你有什么辦法讓蠟燭亮起來呢?

  (吹、扇……)

  (二)引導幼兒進行逆向思維。、師:用什么辦法把它熄滅呢?

  (吹、扇……)

  二、第一次實驗探索活動,感知燃燒需要空氣師:現在我們來做個小實驗,老師點燃兩支蠟燭,請你們仔細觀察我是用什么辦法熄滅其中一支蠟燭的?它是怎么滅的.?

  (師操作點燃兩支蠟燭,一支罩杯子,一支不罩)

  1、你觀察到什么現象呢?

  (罩杯子滅,不罩沒滅)

  2、為什么這支蠟燭還在燃燒?

  (空氣……)

  3、這支蠟燭怎么滅的?

  (罩杯子)(慢慢的一點一點滅的)

  4、為什么罩上杯子,蠟燭會慢慢地一點一點地熄滅呢?

  (空氣……)小結:燃燒需要空氣,杯子里的空氣越來越少,蠟燭就會慢慢熄滅。

  三、分組操作,進一步感知空氣與燃燒的關系師:再來做一個小實驗,請小朋友到你們相應的組坐好,先來看有什么用具。

  1、師:大家來看,做這個實驗所要用的材料杯子大小一樣嗎?(不一樣)接下來的實驗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蠟燭在杯子里燃燒時間長短有什么不同?

  2、這個實驗要第組小朋友共同完成,但是分工不同,有一個小朋友來點蠟燭,3個小朋友罩杯子,現在給大家一分鐘時間協商,商量好后請以上坐好。

  3、誰來點蠟燭?

  要求:空氣誰來罩杯子呢?

  要求:一個杯子罩一支蠟燭,一定要同時罩有什么辦法可以做到同時罩呢?

  (……)那我們就來用這種方法。

  4、介紹記錄表請你們用線條表示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

  5、幼兒操作,師巡回指導。

  6、交流結果誰把你的記錄結果說給大家聽?

  為什么會這樣呢?杯子里空氣一樣多嗎?

  四、活動延伸:用什么方法讓即將熄滅的蠟燭再燃燒呢?

大班教案 篇6

  你們好!今天我要上的課是一節(jié)拼音拼讀游戲課,拼音這門課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它將為入小學的漢字學習打下良好基礎,但同時也是一門比較枯燥乏味的課,幼兒學完以后掌握的怎么樣,發(fā)音是否準確,是否掌握了拼讀方法都非常重要,至今我們已經學完了拼音課的內容,但孩子是否能熟練運用還是一個重要課題。

  所以在整個課程學完以后能讓幼兒更好的鞏固所學知識,我準備了這節(jié)拼音拼讀游戲課,以拼讀作為重點,讓幼兒在靈活多變的方式下反復、熟練的`拼讀各種音節(jié),讓幼兒能非常牢固的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因此我采用了三種方法來上這節(jié)課。

  一、字母卡拼讀;

  二、漢字拼讀;

  三、實物拼讀。

  開始部分:先進行復習總結學過的拼音內容分為三大類“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通過復習把這三大內容融到一起,從以下三種方式里來讓幼兒熟練掌握拼音:

  一、字母卡拼讀

  1、教師先出Wei、sheng、wang、jin、輕聲字母卡,拼讀之前先請幼兒說出兩音相拼的拼讀方法“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然后再拼讀。最后請幼兒說一說給拼音帶聲調的兒歌“a

  要在把帽戴,a

  要不在o、e戴,要是i、u一起來,誰在后邊給誰戴”。這樣小朋友會很清楚的戴在哪個字母的頭上。然后請幼兒拼讀帶聲調后的音節(jié):“wèi、 shēng、wáng、jìn”。同樣用以上方法,出示第二組字母卡:huo、gai、jing、sui,帶聲調后成為“huǒ、gāi、jǐng、 suì,”然后請幼兒拼讀,教師隨時引導、糾正幼兒的發(fā)音。

  2、以上是兩拼音節(jié),幼兒掌握后過渡到三拼音節(jié)。

  教師分別出示字母卡

  二、字卡拼讀:

  1、教師出示漢字字卡:起、好、娃等讓幼兒看字卡、拼讀字卡的音節(jié),集體或個人分別。

  2、教師出示字卡組詞:翅膀、祖國、廣場、練習、困難、世界等字卡,請個別小朋友舉手起來拼讀。鍛煉幼兒發(fā)音的準確性,并能豐富幼兒詞匯,熟練掌握拼音的拼讀。(給予表揚)

  通過以上兩種方法字母卡拼讀、字卡拼讀這兩種方法的融合,讓幼兒產生了濃厚的拼讀興趣,這時老師將進行下一步練習。

  三、實物拼讀:(用形象直觀的物品引起幼兒的拼讀興趣)教師分別出示實物:鐘表、小水桶、文具盒、玩偶唐老鴨、花籃等,用實物調動幼兒的注意力及學習欲望,請幼兒拼讀各種實物的音節(jié)。(教師現場講評或示范)

  能過以上三種方式的融合、靈活變換方式,讓幼兒在不同的方式下反復拼讀音節(jié),幼兒的拼讀能力一定會增長很多,能為幼兒上小學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大班教案 篇7

  主題來源:

  5-6歲的幼兒已形成了初步自我意識,具有一定的自我服務能力,但僅此還不夠。我們應該讓幼兒知道:其幼小生命是在親人的呵護下,在眾人的關心、愛護下成長的,在我們心存感激知情的同時,應該學著去關心、愛護、幫助周圍的人。學習尊重他人,在與人相處、溝通和合作中產生并體驗快樂。

  主題目標:

  1、 初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養(yǎng)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tài)度。

  2、 學習關心、愛護、幫助周圍的人,有同情心。

  3、 學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 體驗與人相處、溝通和合作的快樂。

  5、 認識教師節(jié)、通過談話、故事、慰問等活動,知道教師工作的苦與了及與自己的關系。能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懂得自己的成長是離不開周圍人的關愛的。

  主題網絡:

  今天我來做爸爸 我長大了

  了不起的我 我的朋友多又多 教師節(jié)快樂

  教師節(jié) 老師我愛你 慰問老師

  主題小結:

  在活動的開展中,孩子們的興趣都很濃,在帶弟弟妹妹他們非常的認真、細心,例如:帶弟弟妹妹玩大型玩具時,每位孩子都找了一位弟弟或妹妹做朋友,教他們玩大型器具,教他們怎樣注意安全,教他們休息、擦汗。大多數孩子為了能照顧好弟弟妹妹放棄了自己游戲的時間,認真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不僅如此,我們在日;顒又袧B透了如:找找我最喜歡的朋友,發(fā)現他人的長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后,孩子們漸漸學會了關心、愛護、幫助周圍的人,有一定的責任心。增強了自我的積極體驗,使他們進一步地對自己有所認識,從而增強對自己的信心。但孩子們在合作這方面的能力還有些許欠缺,在下階段的活動中還有待提高。在《綱要》的培養(yǎng)目標中明確提出了學前教育要為幼兒的后繼學習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正在積極地為實現這樣的目標而努力。

  活動中,我們盡量尊重幼兒的意愿、傾聽孩子的心聲、滿足孩子的發(fā)展需求,除了能為孩子提供不同的活動材料和活動形式之外,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拓展了學習途徑、積累了學習經驗、提升了學習能力。

大班教案 篇8

  電腦活動:

  恐龍世界

  活動目標:

  1、 培養(yǎng)幼兒對電腦活動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幼兒操作鼠標的熟練程度。

  2、學會使用涂色工具。并使幼兒在選擇、調換顏色的過程中感受到色彩美。

  3、能熟練進入操作程序,并學會將作品存盤、讀盤。

  活動重點與難點:

  1、重點學會該教學軟件的操作程序。

  2、難點學習存盤、讀盤。

  活動準備:

  多媒體一套、恐龍貝貝課件、大的路徑圖一張、小路徑圖和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ㄒ唬 手指律動《手指兵》,課前準備。

  (二) 欣賞兩副畫,啟發(fā)討論,引出課題。

  1、 演示范畫,教師用提問引導幼兒積極思考。

  提問:你喜歡哪一副畫,為什么?如果周圍世界都沒有了顏色,你覺得怎樣?

  2、 播放課件,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

  教師:“我們的一位朋友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里,讓我們來看一看它是誰,它那兒發(fā)生了什么事?”(播放課件)

  (三) 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在游戲環(huán)節(jié)中學習操作技能。

  1、 以“闖關”游戲,學習進入《刮刮樂》操作程序。

  第一步:先在桌面上找到小姑娘的圖標,雙擊鼠標左鍵。

  第二步;在打開的桌面上找到“橡皮擦”按鈕,點擊一下。

  第三步:找到和這個圖標一樣的`按鈕,點擊一下。

  第四步:現在只要我們按住鼠標的左鍵,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回移動,就找到了恐龍世界了。

  2、 游戲“幫助恐龍找顏色”,學習使用涂色工具。

  3、 假設性提問,引導幼兒學習存盤、讀盤。

 。1) 點擊屏幕下方第四個帶有軟盤標記的按鈕。

 。2) 將鼠標移到紅色“存盤名稱”后的按鈕,點擊一下,可以發(fā)現有一個光標在閃動。

 。3) 用空格鍵刪除這些字符,輸入自己編好的密碼,點擊“確定”。

  (4) 如果我們自己要進入恐龍世界,就點擊屏幕下方第三個帶有軟盤標記的按鈕,在有光標閃動的按鈕上輸入密碼,點擊“確定”。

  4、 發(fā)給每個幼一份路徑圖,激發(fā)幼兒上機操作的愿望。

 。ㄋ模 幼兒上機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顏色的大膽使用。

  2、提醒幼兒存盤。

 。ㄎ澹 講評

  1、“讓我們一起看看,哪個小朋友把恐龍世界涂的最美!為什么?”

  2、小朋友們把恐龍世界的美麗色彩都找了回來,恐龍們很高興,現在讓我們一起到外面院子里,看一看幼兒園的美麗色彩吧!

  活動延伸:

  1、 通過看圖書、電視了解恐龍的種類及習性,豐富幼兒的知識。

  2、啟發(fā)幼兒在角區(qū)活動中布置“恐龍樂園”區(qū),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角區(qū)布置,激發(fā)幼兒動手。

大班教案 篇9

  幼兒現狀分析: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在春天里萬物復蘇、綠草如茵、百花爭艷。孩子們喜歡春天,在生活中對春天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吨改稀分刑岢龃蟀嗟暮⒆訕芬庀駝e人介紹自己發(fā)現的美好事物,并能用多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我設計《美麗的春天》美術活動,通過語言引導—觀察體驗—表現創(chuàng)作,讓幼兒充分感受春天的美,激發(fā)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引導幼兒發(fā)現春天的變化,用自己的想象裝飾、表現春天。

  活動目標:

  1、能用鮮艷明亮的顏色及各種造型表現春天的景物特征,表達對春天的感受。

  2、能選擇各種材料,大膽想象表現,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

  3、嘗試相互商量,共同作畫。

  活動準備:

  材料:水彩筆、畫紙、膠泥。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1)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朋友你們看它是誰?(企鵝)

 。2)企鵝: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企鵝,這是我的家鄉(xiāng)南極洲,我們這一年四季都是冰山。我聽說你們的'家鄉(xiāng)中國現在是春季,小朋友們能不能告訴我你們的春天是什么樣?

  2、談論春天

 。1)你認為春天是什么樣?小朋友去郊游時看到春天有哪些景色?春天里動物都在干什么?春天的人們都在干什么?

 。2)看看、玩玩感受春天

  (3)你認為春天是什么顏色?

  企鵝小結:原來春天這么美,因為春天有溫暖的陽光,藍藍的天,嫩綠樹葉,美麗的花,有各種可愛的小動物在活動,小朋友們還能在春天里能快樂地玩耍。

  3、畫春天

 。1)企鵝:春天真美!我的朋友海豹、海獅它們也想認識春天,你們能把春天留在我們畫紙上,送給我的朋友。

  (2)要求幼兒分小組合作完成作品

  幼兒自由組合,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商量可以畫春天的什么?(如:春天的風景是什么樣?春天我們喜歡做什么事?)怎樣分工?用什么顏色,什么材料?激勵幼兒比一比,哪組小朋友合作做出最美的春天

 。3)幼兒做畫:

  (4)教師巡回指導

  要求:制作中提示幼兒選擇多種材料,用明亮鮮艷的顏色著畫。要求幼兒想好后再取工具材料,注意保持桌面清潔,用具用后放回原處,不亂放。聽信號后,小朋友分組收拾用具。

  4、展示幼兒作品:

 。1)展示幼兒作品,帶領幼兒觀看每組作品,請每組幼兒介紹畫或制作出春天的什么景象?并給自己組的畫取名。

 。2)教師對幼兒所用的顏色、所畫的形態(tài)和所選的材料進行評價,幫助幼兒積累繪畫的經驗。

  5、活動延伸:到校園中布置春天的展板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的教案11-26

大班教案06-08

大班教案07-20

【經典】大班教案07-21

《我上大班了》大班教案05-28

大班教案《標志》06-26

禮物大班教案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