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經典(3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道組成太陽系的星體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順序。
2.會收集資料,能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從而認識了解太陽系。
3.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教學準備
太陽系圖片,多媒體資料,八大行星數(shù)據表。
第一課時
一、認識太陽系中圍繞太陽轉動的行星情況。
1.提問:哪位同學知道,太陽周圍除了地球和月球之外,還有什么天體?
2.學生討論并自由回答。
3.談話:看來同學們對太陽系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太陽周圍除了地球以外,還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天體圍著它轉動,這些天體都像地球一樣,本身不發(fā)光,靠反射太陽光我們才能看到它們。這些天體包括“行星”、“矮行星”和“太陽系小天體”。為了更清楚地認識太陽系行星成員的特點,下面就讓我們閱讀教材第40頁列舉的有關太陽系八行星的數(shù)據資料。
4.學生閱讀資料并討論各自的發(fā)現(xiàn)。
二、整理太陽系行星數(shù)據資料。
1.談話:結合剛才閱讀的數(shù)據資料和你討論過程中自己的發(fā)現(xiàn),八顆行星距離太陽的遠近順序是怎樣的?計算其他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水星與太陽距離的多少倍,把你們思考、計算、整理的結果記錄在課本第41頁的表格中。
2.學生整理數(shù)據資料,填寫相應表格內容。
3.匯報整理數(shù)據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提問:
(1)你能按距離太陽的近遠順序說一說圍繞太陽轉動的八大行星的名稱嗎?
(2)你有什么好辦法將它們記住?(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用你喜歡的方法記一記,然后我們來比一比誰的記憶力最棒。
(3)填寫教材第40頁上太陽系八大行星的名稱。
(4)你還知道哪些有關九大行星的知識,愿意與老師、同學交流一下嗎?
4.提問:八顆行星中,體積最大的是哪一顆?體積最小的是哪一顆?
5.學生匯報,教師給予積極的`肯定或鼓勵。
6.談話:按體積從大到小給八顆行星排個順序,并把這個順序記錄在教材第41頁的表格中。
7.學生填寫八顆行星大小排列順序后組織同學舉行簡要匯報,教師小結排序結果,統(tǒng)一大家認識。
8.提問:同學們,上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除了課堂上學到的這些知識,你還有哪些問題?還想知道些什么?
9.學生自由提問。
10.談話:同學們的問題還真不少,現(xiàn)在我們把這些問題歸歸類,看看有哪些是同一類型的問題。
11.教師指導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從
“矮行星知識”、“太陽系小天體知識”“太陽系天體之間的關系”等方面進行分類,并積極肯定學生科學的問題分類方法。
12.談話:希望同學們在課后從“矮行星知識”、“太陽系小天體知識”“太陽系天體之間的關系”這些方面收集資料,為我們下節(jié)課編輯太陽系小報做準備。
第二課時
一、了解太陽系小天體和矮行星的相關信息。
1.談話:經過上節(jié)課課后同學們的資料收集,現(xiàn)在你能說說你所知道的除了行星以外的有關太陽系其他天體的信息嗎?
2.學生交流匯報,教師簡要板書進行梳理,同時給予發(fā)言同學以正面的積極肯定。如果學生的發(fā)言中已經涉及到有關“太陽系小天體”——彗星的介紹,教師可以強調教材中也有類似的講述;如果學生沒有提到,教師還有必要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42頁有關彗星的內容。
3.提問: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太陽系是由哪些天體組成的嗎?
4.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太陽系的組成,教師適時地組織學生之間進行評議,以完善并鞏固同學對太陽系組成的認識。
5.組織同學自行閱讀教材第42頁有關冥王星的小資料。
6.談話:通過冥王星由大行星到排除行星行列之外過程的了解,你如何看待科學認識的發(fā)展和人們對于錯誤認識改正的態(tài)度?
7.學生在班級內展開匯報交流,教師可以適時地引導學生相互間就各自觀點展開討論。如果學生有思考或表達的障礙,教師也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引導或總結。無論是學生自行探討還是教師引導,在這里活動目的只有一個:讓同學們認識到科學研究的精神就是實事求是的精神、勇于改正錯誤的精神,同時認識到科學認識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fā)展的。
二、整理太陽系的資料,設計制作以太陽系為主題的小報。
1.提出制作以太陽系為主題的小報的要求,引導學生思考:“制作這樣的小報,可以選擇怎樣的專題?”
2.學生個別匯報各自打算,教師給予充分肯定,并視學生匯報的實際情況指導同學可以以“太陽系天體新信息”為專題,也可以以“人們探索太陽系天體歷程”為專題,還可以以“人類探索太陽系求真求是的精神”為專題。
3.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圍繞自己選定的專題,我們應該收集或選擇哪些資料和圖片豐富我們的小報?為了讓我們的小報特色更突出,在內容選取和形式編排上要注意什么?”
4.學生小組討論商量后進行班級內的交流,并相互提出意見或建議,以完善小報的制作前的設計工作。
5.組織學生按照既定計劃制作以太陽為主題的小報。
6.根據學生主題小報制作完成情況在課內或課外進行展示、介紹和評比。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科學是一門研究各種自然現(xiàn)象的學問,知道通過探究和實驗可以了解自然現(xiàn)象并對一些現(xiàn)象作出比較合理的解釋,理解科學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創(chuàng)造過程,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
2、了解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影響,知道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必須保護環(huán)境、協(xié)調人與自然的關系。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會沉浮的氣球”、“噴泉”實驗、在水槽里游動的金魚、活鯽魚、課件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重點與難點:
如何鼓勵學生觀察、思索身邊的自然現(xiàn)象,引導他們自覺地提出疑問,激發(fā)探究的興趣,形成對科學本質的理解。
教學過程:
教師講述:
先給同學們看一段動畫片,開心一下。(播放動畫片)
在小學常識里,我們已經知道了廣袤的宇宙、神奇的生物、形形色色的物質,由它們構成了豐富多彩的自然界。我們就生活在這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中,這里有無數(shù)奇妙的現(xiàn)象,并且大自然中的各種事物都在發(fā)生變化。
教師講述:請同學們看P2、P3的圖,(奇妙的大自然、不斷變化的自然界)。
展示8月6日西湖上空出現(xiàn)的彩虹圖片。
另外老師剪輯了一組反映大自然的影片,給同學們欣賞。不過老師希望同學們在觀看時注意,你從這組影片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自然現(xiàn)象?記錄在紙上。一會我們交流。筆和紙準備好了嗎?(播放影片)
學生交流。教師給予評價。
教師提問:哪位同學說說自己最感興趣的自然現(xiàn)象是什么?
(用一、兩句話說明感興趣的理由。)
學生活動
教師講述:討論了這么多的自然現(xiàn)象,你們有沒有產生想提問題的沖動呢?比如說:天空為什么會下雨?夏天雨后為什么能出現(xiàn)彩虹?螞蟻為什么要搬家?蜘蛛為什么要織網?等等問題。你產生了問題嗎?(學生自由提問,略。這里最好由同學幫助他解答這個問題)。
教師講述:學習了《科學》這門課程,你們會產生更多的問題。能產生這些問題,說明你們有智慧,具備科學研究的動力。事實上,人類就是在不斷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科學的規(guī)律。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學呢?《科學》是一門什么樣的課程呢?(出示投影片:科學的涵義)其實,每一個自然現(xiàn)象都可能產生疑問。每一個小小的疑問都有可能引發(fā)科學的發(fā)現(xiàn)。
請同學們看一段影片(播放動畫影片:伽利略發(fā)現(xiàn)單擺)
問題:哪位同學能說說其他科學規(guī)律被發(fā)現(xiàn)的.小故事嗎?
。▽W生自由回答,牛頓的萬有引力、瓦特發(fā)明蒸汽機等,略)
教師講述:有的同學很崇拜歌星、影星、球星。(出示投影片:身邊的科學家)那么,你認識他們嗎?(學生回答,略)球星、歌星、影星他們給我們的是一種時尚,而科學家們給我們的是精神、是智慧。這是一種永恒。
科學家們在發(fā)現(xiàn)科學規(guī)律的過程中,都是(出示投影片)先仔細觀察身邊的自然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問題、認真思考、積極設計實驗、找出規(guī)律、把科學規(guī)律運用到生活實際,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只要留心觀察,從探究身邊的問題著手,我們都可以進入科學的世界?茖W就在我們身邊。
教師出示裝有金魚的水槽。
教師講述:下面我們就來觀察水槽中的金魚,你看到了哪些現(xiàn)象?
(學生回答,略。出示投影片)下面我們就來探究金魚在缸內上下游動的現(xiàn)象吧。請同學們按照上述的科學方法來探究。(教師引導學生探究)
1、觀察現(xiàn)象:金魚在缸內上下游動
2、提出問題:金魚為什么會在水里上升和下沉
3、積極實驗:教師演示P4實驗,學生仔細觀察,得出規(guī)律。
4、猜想:魚的身體內有類似氣球這樣的結構。
5、驗證:教師解剖鯽魚,找到充滿氣體的鰾。
教師講解:鰾的大小在不同水層中會發(fā)生變化。魚在水中的沉浮與鰾的大小有關。其原理與裝有不同氣體的氣球在水中的沉浮相似。我們人雖然不能像魚兒那樣在水里自由地上下游動,但我們能運用自己的智慧,模仿魚兒,制造出潛水艇,潛水艇的工作原理就和魚的鰾類似,可以通過調整水柜(專門用于注水、排水的結構)的氣體量,來控制潛水艇的上升和下沉。
教師講述:經過長期的科學探索,人類對自然界的許多問題已經找到了答案,對許多大自然的奧秘有了比較合理的解釋。但是,科學的發(fā)展是無窮盡的,人們會不斷地發(fā)現(xiàn)和提出新的問題。正是這些無盡的問題引導著我們去探索、去創(chuàng)新,推動科學不斷地向前發(fā)展?茖W技術的發(fā)展,又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對環(huán)境的認識,
教師提問:科學技術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那些便利?
學生討論。
教師講述:老師給同學們推薦一本書,是中科院院長路甬祥主編的《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找老師借閱。
教師提問: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一些不利的方面,你知道哪些不利的方面嗎?
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剛才同學們討論了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學好科學知識,學會科學探究的本領,對我們今后的發(fā)展都至關重要。我們要多觀察、多實驗、多思考,運用科學方法和知識,推動社會的進步,協(xié)調人與自然的關系,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教師布置課后要求:請同學們按照科學探究的方法,探究P5頁“噴泉”實驗,寫出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提出問題、回家后動手實驗、查找資料、找出原因。如時間有余,請幾位同學讀《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片段。
完成學習反思
《科學在我們身邊》的教學反思
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對自然的認識很多是以“接受”的方式形成的。這種“接受”的形式各有不同,有的是被告知,有的是在活動過程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感性的觀察所“積累”的。正因為如此,我剪輯了一系列有關自然現(xiàn)象的影片,通過“對自然事物的感受”“對自然現(xiàn)象的好奇”“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提出”這一線索,鼓勵學生觀察、思索身邊的自然現(xiàn)象,引導他們自覺地提出疑問,激發(fā)探究的興趣,形成對科學本質的理解,而更重要的是從他們習以為常地“積累”中怎樣得到一個真切的體驗,怎樣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從問題開始,可以進入科學的世界,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根據《科學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我在教學組織形式中加入了小組協(xié)同和小組討論等形式,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了學生相互協(xié)作和交流的能力。
在初中學生的想象中,科學研究是高深而神秘的,而且可望不可及。為了消除同學們的這種畏懼心理,我在課件中插入了《伽利略擺的等時性》動畫片,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景中理解科學研究是一個探索發(fā)現(xiàn)的過程,需要用到很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需要在實驗室里一絲不茍地工作,需要協(xié)作和交流。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通過簡單的實驗來檢測一些科學理論!敖痿~在水里上浮和下沉”,這是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現(xiàn)象,為了理解這一現(xiàn)象,我安排了一個“會沉浮的氣球”的演示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我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現(xiàn)象,指導學生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用語言表達出來。
在這節(jié)課最后我安排了“科學技術改變了世界”這部分內容的討論,學生們各抒己見,在討論和交流中明白了科學的發(fā)展是無窮盡的,人們在不斷提出和發(fā)現(xiàn)新問題的過程中,推動了科學不斷地發(fā)展,科學的發(fā)展和技術的進步對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好處,但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要協(xié)調人和自然的關系,保護環(huán)境,才能創(chuàng)造更為美好的生活。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比較不同的紙在水中的結果,能進行簡單地實驗記錄;
2、能發(fā)現(xiàn)由于紙質的不同產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現(xiàn)象,并能知道大概時間。
3、增強對實驗活動及探索事物的興趣。并運用此現(xiàn)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皺紋紙、錫箔紙、卡紙、吹塑紙、牛皮紙、白板紙、宣紙等。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問請幼兒猜想:把這些紙放到水里,會有什么結果?
2、幼兒操作實驗。
幼兒可以選擇在水盆里做實驗、也可以自己找容器來做實驗。
教師指導:
、僦笇в變簩⒓埛旁谒铮托牡挠^察一會數(shù)一數(shù)幾秒鐘后,紙會完全吸入水,沉到水底
、诒容^一下哪種紙吸水快,哪種紙吸水慢。
、奂埼蠛蜎]有吸水的紙有什么不同?
、苡^察一下,除了吸水以外,還有哪些現(xiàn)象。
3、選紙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人們根據需要制造出各種吸水和不吸水的紙,請選一選合適的紙:天氣熱擦汗該選哪種紙?畫水粉畫該用哪種紙?包吃剩的食品如餅干糖果等該用哪種紙?擦桌子用哪種紙?并說明理由。
延伸:生活中還有一些很特殊的紙,如不怕水的紙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動中我們進一步來研究。
活動反思:
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它廣泛應用于我們的生活。如:寫字、畫畫、環(huán)境布置、包裹東西等等。平時孩子對白紙、皺紋紙、蠟光紙了解的比較多,但紙還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它們的粗糙程度不同、厚薄不同,用途各異。為了豐富幼兒對紙的名稱、用途、特點、以及特殊紙的用途等方面知識,我分別從感知不同紙的質地、紙的特性、用途,設計了《各種各樣的紙》科學活動。《綱要》指出:以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主,淡化教師的“教”,強化幼兒的“學”,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強調幼兒的主動參與、操作、體驗和感受,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動口、動情,突出在玩中學,在做中學,在活動中求發(fā)展的思想。為此,我確立了我的研究問題:在課堂上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讓幼兒了解紙的特性過程中,我以幼兒為主體,通過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的探索空間,充分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使幼兒在直接觀察,直接操作,具體表現(xiàn)的活動中,能動地建構著知識經驗,發(fā)展幼兒的認知結構。
本次活動我給幼兒分別準備了蠟光紙、報紙、牛皮紙、皺紋紙、吹塑紙、卡紙,包裝紙等等。在這幾種紙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對蠟光紙、皺紋紙、報紙都比較熟悉,對吹塑紙、牛皮紙、不是很熟悉,在分組活動中,讓幼兒感知這幾種紙的質地,比較不同,其實在平時的玩紙活動中,孩子們積累了一定的有關紙的知識,因此在看看、摸摸、比比中,知道有的紙很光滑,有的紙很軟,有的紙皺皺的,我也特地把牛皮紙和卡紙讓幼兒做了比較,讓他們從厚度、軟硬方面進行比較,知道卡紙比牛皮紙要厚,牛皮紙比卡紙要軟,從而來加深他們對這兩種紙的印象。
在讓幼兒了解紙的特性的環(huán)節(jié)上,我精心設計了三個有趣的游戲《天空中少了誰》《給老爺爺貼胡子》《花手絹》。通過在幼兒自主操作中,讓幼兒感知紙易折、易撕、可吸水、易燃的特性。在實驗操作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幼兒都能動腦筋、想辦法,而且孩子們對水火都很感興趣,我投放幾種材料制成的花手絹,使幼兒能在操作中感知紙的吸水性,使幼兒能在自己的實踐中獲得知識。
在認識特殊紙的環(huán)節(jié)中,我運用幼兒的已知經驗,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并故意留下課程延伸——復寫紙的秘密,使幼兒有探索的欲望。
在讓幼兒了解紙的用途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發(fā)揮各自的想象,向大家介紹紙在我們生活上、學習給我們大家?guī)淼挠锰,幼兒也說了很多的紙做的制品,我也為幼兒準備了很多紙制品,這些都是經常在我們生活中常用的、熟悉的`,他們覺得非常的新奇,大家都仔細的觀察著,交流著,從而寬闊了幼兒的眼界,知道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處處都有紙制品。幼兒在和紙的各種親密接觸中了解了紙的特性;了解了紙與人類的親密關系,人的生活、學習離不了它;節(jié)約用紙就是節(jié)約資源;紙可以反復利用,廢紙入簍,不亂扔紙屑;書是我們的朋友,喜歡看書,愛護圖書。
通過開展本次活動,從整個過程看,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是今后要注意和改進的:一是講解語言要簡練準確,語音語調要高低有致,在情緒上要達到調動幼兒積極性的作用。二是在活動中教師的示范要準確嚴謹,如:點燃紙張時要用酒精燈與鑷子。要給幼兒以正確的感官認知。
在今后的科學活動的開展中,我將繼續(xù)積累經驗,不斷探索,及時調整著自己的教育策略,尋求更適于幼兒發(fā)展的科學教育途徑。在滿足幼兒需求的同時,培養(yǎng)其對科學的興趣及主動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并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精)07-21
科學教案(推薦)07-21
科學教案【集合】07-21
[薦]科學教案07-21
科學教案[必備]07-21
[精]科學教案07-21
科學教案[優(yōu)選]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