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共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能夠認識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的基本特征
2.找出由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構(gòu)成的事物 3.萌發(fā)對圖形能夠組合成不同事物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的大小圖片若干,ppt課件
三、活動過程
(一)、認識圖形基本特征
1、請出正方形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魔法袋,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嗎?誰要來摸一摸里面是什么好東西。教師請一個小朋友摸出袋子里的圖形。
教師:他摸出來的是什么圖形呀?
幼兒:正方形
教師:正方形有幾條邊呀,請小朋友數(shù)一數(shù),正方形有幾個角呀,請一個小朋友摸一摸并且告訴我們
幼兒:有4條邊,4個角
教師:小朋友們一起念:我是正方形,我有4條邊,我有4個角,我的邊一樣長,所以我是正方形
2、請出長方形
教師:現(xiàn)在老師要從第二個魔法袋里請出我們的第二位朋友,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圖形呀
幼兒:長方形
教師:剛才我們認識了正方形,現(xiàn)在我們來一起認識長方形吧。長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教師順著長方形的邊一條條的摸,增強幼兒的直觀形象感)
幼兒:有4條邊,4個角
教師:我們剛才認識了正方形知道正方形有4條邊4個角,那這個圖形不是正方形嗎,為什么會是長方形(教師拿出正方形跟長方形,請幼兒做出比較)
幼兒:長方形的四條邊不是相等的(幼兒用手指出上下兩條邊是相等的左右兩條邊是相等的)
教師:小朋友們發(fā)現(xiàn)我們的.長方形有4條邊,4個角,對面的兩條邊相等
3、請出三角形
教師:小小的魔術(shù)袋里還有什么圖形呢,在請一個小朋友摸一摸(教師請一個小朋友摸出三角形且請他說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且詢問其他小朋友該幼兒說的對不對,有什么不同意見)
教師:三角形有三條邊,有三個角(教師順著三角形的邊一條條的摸三角形的角一個個的點)
4、請出圓形
教師:老師的魔法袋里還有一個圖形,我們摸出來看看究竟是什么圖形(教師從袋子里掏出圓形)圓形有什么特點呢
幼兒:圓形沒有角 教師:圓形有沒有邊
幼兒討論圓形有沒有邊,教師引導幼兒圓形的邊有什么特點
(二)、尋找隱藏在圖片中和周圍環(huán)境中的圖形
教師:圖形寶寶不見了,小朋友們你們能不能幫老師找找看圖形寶寶在哪里(教師打開ppt課件,展示兒童簡筆畫如小魚、小雞、花等)
幼兒根據(jù)教師呈現(xiàn)的ppt上的圖片找出圖形藏在圖片的哪個部位
教師:剛才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都能把圖形找出來了,那你們能不能找找看我們身邊有沒有這些圖形(教師啟發(fā)幼兒尋找,比如窗戶是長方形、鏡子是正方形等,教師可以讓幼兒放學后回家找一找家里有沒有圖
(三)、拼有趣的圖形
教師: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周圍有很多事物都是用圖形拼出來的,我們用這些圖形來拼你想拼的圖案吧(教師分發(fā)準備好的圖形,教師指導幼兒拼圖案,比如用長方形跟幾個三角形拼成一棵雪松等)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幾種剪刀的外形特征和用途,知道它們是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2、發(fā)展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
二、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剪刀的實物或圖片。
2、幼兒園使用的小剪刀,美工用的花邊剪刀,彩紙、卡紙若干,膠水。
3、掛圖。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出示各種各樣的剪刀和圖片讓幼兒認識。提問:這是什么?(剪刀)你認識這些剪刀嗎?它們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用的?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及時給予糾正和肯定。
2、教師出示實物剪刀讓幼兒觀察比較他們的.異同。
3、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討論:
。1)、畫面上的人物再用剪刀作什么?他使用的剪刀是什么樣的?幫助幼兒感知各種剪刀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了解各種剪刀的用途,知道它們是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4、教幼兒練習正確使用剪刀。
。1)、想一想,我們可以用剪刀做些什么事情?
(2)、做一做,引導幼兒使用花邊剪刀剪貼花朵等。
。3)、幼兒自由剪貼,教育幼兒使用剪刀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4)、展示、欣賞幼兒作品,感受使用剪刀的樂趣。
5、活動延伸:
將部分剪刀放在區(qū)域活動中,便于讓幼兒自由操作。并提醒家長多給予幼兒支持和鼓勵。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觀察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了解春天的季節(jié)特征。
2、學說故事的語句,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感受。
【活動準備】
1、PPT《熊寶寶找春天》,各種春天特征的頭飾。
2、音樂《今天天氣真好》。
【活動過程】
一、談論有關(guān)春天的話題價值取向:
通過討論,幼兒回憶一些春天的季節(jié)特征。
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春天有那些朋友呢,春天的朋友有很多,讓我們一起聽一聽老師帶來的關(guān)于春天的故事吧。
二、按照畫面線索,欣賞散文詩。
1、價值取向:逐步欣賞散文,學說散文中的句子。
欣賞故事:媽媽說:“春天來了,快去歡迎春天吧!”熊寶寶說:“春天是誰呀,她在哪里呢?”就出門去尋找。
畫面一:桃花觀察討論:我們看到了什么,這些花是什么顏色?
欣賞故事:熊寶寶問桃花,你是春天嗎?桃花說,是的是的,我是春天,我是粉色的春天。
畫面二:蝴蝶觀察討論:誰來了,她是春天嗎?
欣賞故事:熊寶寶問蝴蝶,你是春天嗎?蝴蝶說,是的是的,我是春天,我是會飛的春天。
畫面三:小草觀察討論:熊寶寶爬上小山坡,他的腳踩到了什么?
欣賞故事:熊寶寶問小草,你是春天嗎?小草說,是的是的,我是春天,我是嫩嫩的春天。
畫面四:小花觀察討論:熊寶寶走到山頂上,看到了什么?
欣賞故事:熊寶寶問小花,你是春天嗎?小花說,是的是的,我是春天,我是五顏六色的春天。
山頂上好暖和呀,熊寶寶走累了,就在暖洋洋的春天里睡著了。
暖洋洋的春天是誰呢?熊寶寶抬頭看到的春天是誰呢?
小結(jié):現(xiàn)在是春天,因為樹葉綠了,小草發(fā)芽了,桃花開了,小朋友脫掉厚厚地棉衣,換上輕便的春裝。
三、回憶詩歌內(nèi)容。
1、熊寶寶找到幾個春天的朋友。她們是誰呢?
2、用好聽的.詞回答是什么樣的春天?
四、表演詩歌內(nèi)容。
請部分幼兒分別扮演熊寶寶、桃花、小草等,并學說詩歌中的話。
熊寶寶找到了這么多春天,小朋友能找到那些春天呢?繼續(xù)尋找春天,用好聽的詞說一說。
(蜜蜂是嗡嗡叫的春天,小魚是會游泳的春天。布谷鳥是會唱歌的春天。柳條是輕輕飄的春天。)五、音樂,請小朋友邀請后面聽課的老師一起來唱歌跳舞吧。
小結(jié):春天真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我們都喜歡春天。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自己探索五官的熱情和興趣。
2、學習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認識自己的五官。
3、引導幼兒了解自己五官的用途。
二、活動準備
1、能看、聽、嘗的物品。如鮮花,各種甜、酸、咸食品。
2、手鼓一類的'樂器。
三、活動過程
。ㄒ唬⿲氩糠纸
師:"小朋友們,老師啊,最喜歡看你們可愛的臉了。那就請小朋友們相互看一看,說說我們的小臉上有什么?它們長在小臉的什么地方?"(重點引導幼兒講述小臉上有眼睛、鼻子等五官,聯(lián)系鞏固上節(jié)課所學習的《五官歌》)
。ǘ┱归_部分
1、教師:"桌子上有許多東西你可以自己找一個東西,用你的小耳朵去聽一聽,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聞一聞,小嘴巴去嘗一嘗,看看它們有什么秘密。"
2、幼兒分組,自主選擇物品。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探索事物的奧秘,并相互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教師請個別的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以及發(fā)現(xiàn)的經(jīng)過,并總結(jié)五官的用途。
。ㄈ┙Y(jié)束部分教師和幼兒一起念著《五官歌》結(jié)束活動。
四、活動延伸
與拓展讓幼兒以后注意觀察,人們都想了哪些辦法來保護自己的五官。
附:《五官歌》
小小鼻子本領(lǐng)大,長在臉的最中央。
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
耳朵耳朵最聽話,長在我的頭兩旁。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彈性的基本特性,獲取有關(guān)彈性的科學經(jīng)驗。
2、能運用語言描述、歸納探索中的發(fā)現(xiàn),表達探索中的感受。
3、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初步感受彈簧等家具材料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活動準備
1、收集有彈性的物品,如:彈簧床、小彈簧、各式橡皮筋、絲襪、彈性衣服、沐浴條、手表帶、海綿塊等);
2、其它物品:積木、石頭、瓷磚、報紙。
活動過程
一、認識材料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
你們知道它們都是什么。啃〗Y(jié):對了,我們桌上有海綿……
二、玩材料
師:現(xiàn)在啊我們小朋友一起來玩一玩桌上的東西,等會請小朋友來說說,告訴大家你玩了什么?玩得時候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請小朋友說說你玩的物品叫什么名字?玩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的東西會變,它們都能變,怎么變的。)
把小彈簧放在桌子上,用力壓它就矮了下去,松開手,它就恢復原來的樣子;用手拉橡皮筋,它就變長了,松開手,就會變回原來的樣子。
。2)師:你玩的東西是怎樣變的?(變長、變短、變高、變矮、變細,放了又會回到原來的樣子)
。3)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玩玩、按一按、想想,說出它們?yōu)槭裁磿?(讓幼兒根?jù)自己的操作體驗,講出原因,允許有不同,做出不同的解釋。)
師:我們現(xiàn)在換一種來玩一玩,看看你又會發(fā)現(xiàn)些什么?
。4)教師小結(jié):剛才小朋友玩的皮球、棉墊、松緊帶、氣球、拉力球、彈簧稱等,只要你用力壓它、拍它、拉它、吹它,就會變,或者變大了,或者變矮了,或者變長了、變粗了,你一松開手,它就恢復了原來的樣子。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它們共同的原因是都有彈性。(讓幼兒學說“彈性”)
師:(教師進行小結(jié))小彈簧真有趣,用力拉或壓時,它會變形,但手一松,它又能變回原來的樣子,這就是物體的彈性。
3、尋找彈性朋友(游戲)
師:“你們的彈性朋友迷路了,找不到家了,你們試一試把他們找出來送回家好嗎?”(讓幼兒觀察座位旁邊的籃子里的物品,玩一玩,拉一拉,看看哪些東西有彈性,把他們找出來放在空的籃子里。)
師: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東西是有彈性的?(走的輪胎、皮球、頭皮筋、玩的彈皮弓等)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舟山的孩子生在海島、長在海島,對海灘、沙雕有著濃厚的情意。在鄉(xiāng)土資源的開發(fā)中,沙子簡便、易取的特征讓玩沙活動成為舟山教學特色。我園也特意為孩子開辟玩沙的場地,供幼兒自由玩沙。從幼兒的玩沙活動中可以看出幼兒對沙子非常感興趣,但在交流過程中又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于沙子的了解并不多。因此設計本次活動,采用陶行知“玩中學知,玩中求樂,玩中增智”的理念來激發(fā)和促進孩子玩中學,通過感知比較干、濕兩種沙,來了解沙子的特性。
活動目標:
1.比較感知干沙松散的特點,了解濕沙可以塑形的特點。
2.體驗玩干濕沙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三盆干沙,人手一份托盤,一只小碗、噴水壺、
2.操作材料:干沙兩盆,小碗、
3.孩子對干沙有了初步的感知。
活動過程:
一、出示沙雕,拋出問題
1. 教師出示沙雕
2. 拋出問題:你們想不想試試做沙雕?
二、嘗試塑形,發(fā)現(xiàn)問題
1. 小朋友用干沙嘗試操作。
2. 討論交流:你成功了嗎?為什么?
3. 小結(jié)交流:干沙是松散的,所以無法塑形。
三、探索濕沙,感知特點
1. 設疑:干沙沒法塑形,怎么辦呢?
2. 幼兒操作將干沙變成濕沙。(提供噴壺)
3. 探索濕沙,自由塑形。(用手捏一捏,搓一搓,將濕沙做成一件物品)
4. 交流討論:這次你成功了嗎?你是怎么做的`?
5. 小結(jié)梳理:干沙和濕沙不一樣,濕沙可以塑形的。
四、再次嘗試,體驗樂趣
1. 幼兒觀察并介紹材料(模子)
2. 教師示范制作:將小動物的肚子填的飽飽的,用力按一按,將多余的沙子去掉,快速的倒出來。
3. 幼兒嘗試制作。
4. 欣賞作品,再次理解沙子可以塑造成各種形狀的。
5. 經(jīng)驗輸理:用漏斗裝沙、細網(wǎng)撒沙,發(fā)現(xiàn)沙的細。挥煤Y子篩沙,也發(fā)現(xiàn)沙的細小及松散;把沙放到水中,發(fā)現(xiàn)沙不融于水。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中班生活科學教案02-17
中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2-15
中班科學教案08-02
中班科學教案01-07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1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1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3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4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7-26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