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數(shù)學教案

大班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8-04 11:32:34 教案

大班數(shù)學教案優(yōu)選(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數(shù)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數(shù)學教案優(yōu)選(10篇)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按指定的方向和序數(shù)找出相應的物體并涂色。

  2、能按指定的方向,用數(shù)數(shù)的方法確定序數(shù)。

  3、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觀察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shù)學道理。

  5、讓幼兒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1——10的數(shù)字、方向卡

  2、動物圖片

  3、圖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各若干

  4、幼兒操作卡片,蠟筆

  活動過程:

  一、復習1—10的數(shù)字師:今天劉老師帶來了可愛的數(shù)字寶寶,看,他們是誰生:齊說出1—10的數(shù)字師:數(shù)字寶寶可想和大家玩游戲了,你們喜歡嗎?

  師:看誰表現(xiàn)最好,就把數(shù)字寶寶發(fā)給誰(分發(fā)卡片)請小朋友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好,看誰又對又快

  二、檢查幼兒的操作并表揚幼兒

  三、師:小朋友真聰明,老師特別喜歡你們,老師帶來了一些可愛的小動物,看!他們有誰?

  生:小兔、小狗、小雞i、小鴨……

  師:請你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只動物生:……

  師:誰能說出按箭頭方向數(shù),排第一的是什么……

  師:一直數(shù)下去第六個是什么動物?

  生:……師:誰可以說一說小雞排第幾?

  四、小結:

  師:小朋友我們數(shù)物品或數(shù)字時,先要看從哪里數(shù),排第幾個是什么。

  五、出示圖片:

  1、請幼兒觀察并說說有什么?一共有幾個?

  2、請幼兒根據(jù)箭頭的方向數(shù)過去第⑤個是什么,并在下面圈出相應的物品。

  3、小結:圈東西時,先看清楚從哪里數(shù)起,再看要找第幾個,最后把它圈出來。

  六、出示圖形:請幼兒觀察并涂上相應的顏色

  1、先請幼兒看看有什么顏色的圖形,數(shù)數(shù)有幾個?

  2、請幼兒根據(jù)箭頭的方向數(shù)過來,排第④個是什么顏色的圖形,并在下圖涂上相應的顏色

  3、叫一位幼兒出來操作,其他幼兒做練習4、檢查并小結八、檢查作業(yè)

  活動反思:

  本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認識1—10的序數(shù),學習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數(shù)詞,會用第幾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考慮到序列是多樣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教學中,我進行一些序數(shù)變化方式,如:

  1、辨認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橫直排的,縱向排的,

  2、從不同的方向確認序數(shù),如:從左到右是第幾?從右到左是第幾?從上到下上第幾?從下到上是第幾?

  3、確認同種類物體的序列,哪個物體排第幾?

  4、在變化的情景中確認序數(shù),如確定了序列中物體的序數(shù)后,變換序列中的物體,再認一認變換后的物體排第幾?這樣做既有利于形成序數(shù)的概念,也有利于發(fā)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整個活動,幼兒自始至終保持了濃厚的興趣,教師與他們共同參與,起到了導向輔助的作用。本節(jié)課教具準備充分,游戲性、趣味性強,課堂氣氛活躍,充分激發(fā)了幼兒學習積極性。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鞏固對鐘面主要結構的認識。

  2.學會認識整點、半點的書寫方式,掌握認識鐘面整點、半點的方法。

  3.愿意動手操作,增強時間觀念。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認識整點和半點。

  2.難點:掌握認識整點和半點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2.物質準備:ppt、畫好的'鐘面圖畫紙每人6張、筆每人1支、時鐘2座。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通過出示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提問,讓小朋友們回憶鞏固對鐘面主要結構認識。

  老師請來了一面鐘(ppt),它來得太匆忙,好像丟了什么東西,請大家一起幫他找回來吧!

  小結:鐘上面有時針、分針、1-12按順序排列的數(shù)字,其中分針長,時針短。

  二、利用ppt上面的圖片,舉例講解整點、半點的特征,使幼兒學會辨認整點、半點的書寫方式。

 。ㄒ唬、整點和整點的書寫方式

  小朋友們都認識了鐘長什么樣,那都會看時間嗎?

  1.播放ppt,請幼兒回答這是幾點?為什么?

  2.我們應該怎樣書寫?(ppt展示書寫方式)

  小結:當長針(分針)指到12時,時鐘(短針)指的數(shù)字幾就是幾點鐘。

 。ǘ、認識半點和半點的書寫方式j

  1.現(xiàn)在是幾點鐘?現(xiàn)在長針和短針有什么變化?

  2.長針指在6,短針指在7和8中間,這就是7點半。

  3.表示半點的時候,長針一定是指著6的,短針一定是指在兩個相鄰數(shù)字的中間。

  4.表示半點時,用數(shù)字怎么表示?(7:30)

  小結:分針指著6時,時針一定會指在兩個相鄰數(shù)的中間,那么時針已經走過幾,就是幾點。

  三、操作

 。ㄒ唬┱垉擅變荷吓_,操作時鐘。根據(jù)老師說出的半點,轉出指定的時間。

  1.教師說出任意半點,幼兒操作。

  2.教師引導下面幼兒集體檢驗。

 。ǘ┱堄變河^察自己手中的鐘面,引導幼兒回憶一日生活流程的時間,并請他們在鐘面上畫出來。

  1.我們在幼兒園中一天時間安排是怎么樣的呢?(8:00入園——11:30午飯——12:30午睡——下午2:30起床——4:30晚飯——5:00放學)

  2.在鐘面上畫出相應的時間。

  3.對照ppt一一幼兒相互檢查操作結果。

 。ㄈ┩瓿捎變河脮18-19頁

  書上這些時間你都認識嗎?請把對應的時間連一連。

  四、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在戶外游戲時,玩老狼老狼幾點鐘。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初步體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共用一條邊。

  2、發(fā)展幼兒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3、讓幼兒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shù)量。

  活動準備:

  火柴棒若干,三角尺,鐘表,骰子,錢包,ppt。

  活動過程:

  一、兒歌律動《湊十兒歌》

  二、新授課

  1、出示生活中常見的平面圖形

  師:小朋友你們來看看老師手中都有些什么東西啊?

  幼:三角尺、鐘表、骰子、錢包

  師:你們回答的非常好,現(xiàn)在哪位小朋友來告訴老師,這些東西都可以用什么平面圖形來表示呢?

 。ǔ鍪緋pt)

  幼: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2、用火柴柜拼搭圖形,引出公用邊。

  師:小朋友們非常棒,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是什么圖形?有幾個“它們是由幾條邊組成的呢?

  幼:三角形,2個,它們分別是由三條邊組成的。

  師:好,那么請小朋友拿出你的`右手食指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一條邊,二條邊,三條邊,F(xiàn)在請小朋友們從學具中拿出六根小棒來自己拼出兩個三角形,老師看看誰拼的又快又好。(巡場指導)

  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都拼出來了沒有?現(xiàn)在老師有一個難題要考考大家?請大家拿走其中的一根小棍放回學具盒里,用剩下的5根小棍看看還能不能拼出兩個三角形了?

  幼:(用實物投影儀)小朋友自己來擺一擺。

  小結,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看看這兩個三角形有幾條邊,是不是由一條我們數(shù)了兩次,這條共用的邊,我們就叫它“公用邊”

  3、繼續(xù)讓幼兒拼搭圖形,感知圖形邊的共用特征。

  師:現(xiàn)在老師再來考考大家,請小朋友自己擺出1個正方形和一個三角形,并數(shù)數(shù)有幾條邊,共用了幾個小棍?

  幼:正方形4條邊,三角形3條邊,一共用了7根小棍。

  師:取走其中的一根小棍,,那你怎么拼出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

  幼:自己拼,巡場指導。

  師:好,我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拼一拼,我們大家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圖形公用邊的含義,他們都是共用一條邊,就叫做公用邊。

  4、出示復雜圖形,尋找公用邊,加深印象。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下列圖中的圖形,有沒有公用邊,有的話有幾條?

  小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圖形是多種多樣的,他們的公用邊有可能不只是一條,大家要善于發(fā)現(xiàn)公用邊。

  三、鞏固練習

  請小朋友們拼出5個正方形,看看誰用的火柴棒最少?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4

 。ㄒ唬┗顒幽繕:

  1、初步感知長度守恒,對量的守恒感興趣。

  2、在嘗試與比較中鼓勵幼兒積極思考,發(fā)展逆向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

  3、培養(yǎng)幼兒小心驗證的科學品質。

  (二)經驗準備:會使用自然測量

 。ㄈ┗顒舆^程:

  1、教師演示,它們一樣長嗎?(初步感知長度的守恒)

 、俪鍪2條長度相等的.毛線,這兩條線一樣長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根據(jù)幼兒講述進行演示、比較)

 、趯⑵渲幸粭l線擺放成S形,現(xiàn)在這兩條線一樣長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據(jù)幼兒講述進行演示、比較),引導幼兒初步了解長度的守恒。

 、鄢鍪纠龍D,這兩條線一樣長嗎 (排除箭頭干擾) ? 你是怎么知道的?如幼兒意見出現(xiàn)分歧,借助測量工具(火柴或小棍)來驗證。(培養(yǎng)幼兒驗證的習慣) 原來有時候眼睛看到的并不準確,我們還是要認真仔細地比較、檢查一下。

  2、幼兒操作,進一步感知長度的守恒(工具:毛線火柴)

  ①教師講解要求:任選一張圖,比較圖中2條線的長度是否相同。(可借助工具進行測量,引導幼兒根據(jù)線條不同,選擇合適的工具)

 、谟變鹤杂蛇x擇,進行操作。

  ③請個別幼兒演示自己的測量過程。

  3、請個別幼兒演示自己的測量過程。

  A B C D

 、苄〗Y,幫助幼兒理解長度守恒。

  4、拼搭火柴(毛線),鞏固長度守恒

 、僦v解要求:利用相同數(shù)量的火柴棍(相同長度的毛線),拼搭出不同線形。

  ②幼兒自由拼搭,利用雙面膠將火柴(毛線)粘在白紙。

 、塾變鹤杂山涣。

  5、延伸活動:利用不同材料,組合拼搭出長度相等的不同線形(如毛線的曲線和火柴的折線)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通過“黑白棋大賽”幫助幼兒學習6的加法。

  2、初步培養(yǎng)孩子們的合作精神。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大棋譜兩副,黑白棋子若干。

  2、紅、黃、綠、紫隊標志一份,每隊準備一副棋譜,若干黑白子。

  3、數(shù)字卡片“6”以內加減算式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分隊推選小隊長

  “分成四隊,每隊4個孩子,自己選出小隊長”

  二、黑白棋對抗賽

  1、規(guī)則:每隊選2名小隊員先后參加比賽,第一名隊員用黑子,第二名隊員用白子,要求黑子和白子合起來我給你的數(shù)。

  2、幼兒比賽,教師總結比賽情況。

  三、合作擺“6”

  1、規(guī)則:請一組的小朋友合作擺“6”,一行一種擺法列一道算式,要求算式不能重復,比比看規(guī)定時間哪一隊找到的6的加法算式最多,最正確。(幼兒擺“6”)

  2、相互檢查

  現(xiàn)在請你們相互檢查,先看看他們列了幾道算式,是否正確,如果有錯錯再哪?每隊選一位小朋友告訴大家結果。(總結比賽情況)

  3、“6子通”搶答賽

  我這里有一張大棋譜,里面藏著許多6子通的6的加法算式,能能找到嗎?

  4、總結得分評出第一名。

  四、個人競賽:猜猜看

  1、規(guī)則:我給你5個數(shù)字“2、5、1、3、4”請你用三十秒的時間記住,然后我把數(shù)字翻過去,請你指出和2加起來是6的數(shù)。

  2、幼兒比賽,答對發(fā)獎。

  五、延伸

  剛才,我們想了許多辦法使黑子和白子合起來是6,那么要他們合起來是7,該怎么擺棋子呢?我們到教室里去擺擺看好不好。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兒,給他們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達到教學目標。在這節(jié)課中,我已經了解到幼兒學了6的加法。充分發(fā)揮幼兒能力。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在進行“動物王國”主題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由于前期經驗的缺失。常常會錯誤地認為“大的物體重,小的物體輕”。為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經驗,我以蹺蹺板為切入點。設計了集體教學活動,并與區(qū)域活動有機融合,引導幼兒通過操作記錄來分析比較、推理判斷物體問的輕重關系。嘗試在游戲情境中,引領幼兒積極地探索,快樂地學習。自主地成長。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境中嘗試操作并用計數(shù)形式來比較物體的輕重。

  2.運用記錄表分析推理和判斷物體間的輕重關系。

  3.培養(yǎng)合作意識、分析觀察能力,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事先玩過蹺蹺板游戲。

  物質材料準備:親子制作“簡易天平蹺蹺板”,師幼共同收集各種材質的小動物玩具和小動物玩具的圖片。

  教師示范用材料:三個小動物(跳跳虎、小老虎和小狗)、示范用記錄表一張(附后)、蹺蹺板示范圖(同幼兒操作卡,附后)、簡易天平一架、展示板。

  幼兒操作用材料:每3人一組,每組一架親子制作的簡易天平和一張記錄表,每組一個簍子(里面有三個動物玩具,每組都不一樣),自選蹺蹺板操作卡人手一張(圖片可插入相應地方,方便幼兒改錯),幼兒繪畫的小動物圖片若干,硬幣、記號筆、簍子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趣引題

  1.教師出示天平蹺蹺板:最近,我們班的小朋友迷上了玩天平蹺蹺板。這么有趣的玩具,不但吸引了我們小朋友,也吸引了許多小動物。看,誰來了?(跳跳虎來了)

  2.教師引導語:跳跳虎可喜歡玩天平蹺蹺板了,它一下子就跳到了蹺蹺板的一頭。咦,現(xiàn)在蹺蹺板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這樣?

  二、操作探索:怎樣讓蹺蹺板兩邊一樣平

  1.交流討論。教師引導語: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天平蹺蹺板的兩邊一樣平嗎?(可以在蹺蹺板的另一頭也放上東西)

  教師:跳跳虎找來了許多硬幣,那要在蹺蹺板的另一頭放多少個硬幣兩邊才會一樣平呢?

  2.教師請一幼兒在蹺蹺板的另一頭慢慢放上硬幣,直到蹺蹺板變平衡為止。(提示:硬幣要一個一個輕拿輕放)

  3.點數(shù)硬幣個數(shù)。教師引導語:現(xiàn)在蹺蹺板的兩頭一樣平了嗎?剛才這位小朋友在蹺蹺板的另一頭放了幾個硬幣呢?讓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

  4.教師示范記錄(小狗和小老虎后面的格子里先空著):在跳跳虎后面相應的格子里寫上數(shù)字“9”。

  教師小結:原來跳跳虎和9個硬幣一樣重。

  三、小組合作,在操作中鞏固10以內的計數(shù)

  1.分小組合作探索。①教師引導語:許多小動物都想來玩一玩讓天平蹺蹺板兩邊平衡的游戲。在你面前來了哪些小動物,你認識它們嗎?如果把你面前的某一個小動物放進天平蹺蹺板的一頭,那另一頭需要放進去幾個硬幣才能使蹺蹺板兩邊一樣平呢?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②教師提出具體要求:A.三個小朋友一組,商量一下,一個做記錄員,記錄操作結果,另兩個是操作員。B.一個操作員把小動物輕輕放進去,另一位操作員輕輕地一個一個增加硬幣,直到天平兩邊一樣平。C.當天平蹺蹺板平衡的時候,三位小朋友一起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硬幣,記錄員把硬幣的個數(shù)記錄到小動物后面的格子里。

  2.幼兒分小組探索并記錄,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數(shù)清楚硬幣的個數(shù),并把數(shù)字填寫到小動物后面相應的格子里。

  四、分析記錄表,比較三個動物的輕重

  1.觀察分析記錄表。教師出示示范記錄表:剛才大家在操作的時候,老師也做了一張記錄表,請你們看一看老師記錄的是哪三個小動物?表格上的三個小動物誰最重,誰最輕呢?為什么你這樣認為呢?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只要比較記錄表上硬幣的個數(shù),就可以知道三個小動物誰最重誰最輕了,這個辦法真好。

  2.用兩種不同的標記區(qū)分最輕和最重的動物。教師引導語:請你們也仔細看一看你面前的記錄表,比一比,三個小動物誰最重誰最輕,請每組的記錄員在最重的小動物前面的格子里畫上“O”,在最輕的小動物前面的格子里打“√”。

  3.幼兒分組操作,教師指導幼兒比較記錄表上數(shù)字的大小并在相應的地方做標記。

  五、運用記錄表。推理判斷蹺蹺板兩頭動物的輕重關系

  1.觀察分析蹺蹺板圖片。教師引導語:老師還帶來了一個好玩的蹺蹺板呢,如果在蹺蹺板的.兩頭也坐著兩個小動物,請你猜猜看,哪一頭的小動物比較輕,哪一頭的小動物比較重?為什么?(輕的一頭會翹起來,重的一頭會垂下去。)

  2.推理小動物在蹺蹺板兩頭的位子。教師手指示范用記錄單:這里的三個小動物,也想坐上這個蹺蹺板。仔細看一看記錄表,想一想,你認為誰會坐在蹺蹺板的這一頭,誰又會坐在蹺蹺板的另一頭呢?還有小朋友有不同的想法嗎?

  3.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在蹺蹺板圖片的兩頭擺上相應的動物卡片,并適時追問:你們同意這位小朋友的想法嗎?為什么?

  4.幼兒自選蹺蹺板操作卡獨立操作。教師引導語:請仔細看看面前的記錄表,然后幫記錄表上的小動物在蹺蹺板兩頭找到合適的位置。(教師巡回指導.提示同一小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檢查一下同伴的操作卡。)

  5.集體交流討論。教師引導語:你的蹺蹺板兩頭可能坐著哪兩個小動物,請帶上你的記錄表和操作卡,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大家一起來看一看,你們同意他的想法嗎?為什么?

  教師小結:根據(jù)這張記錄表,我們就能知道可能是哪兩個小動物在玩蹺蹺板了。

  六、拓展提升:初步感知加減法的實際運用

  1.引出問題①。教師引導語:小朋友剛才在操作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問題?遇到了什么問題?幼兒:表格上的三個小動物輕重都不一樣,它們怎樣玩讓蹺蹺板平衡的游戲呢?

  2.討論交流。教師手指示范用記錄表:如果讓這張記錄表上的小狗和小老虎分別坐在蹺蹺板的兩頭,蹺蹺板會變得怎么樣?為什么?

  教師:要讓它們坐上去蹺蹺板還要保持平衡。怎么辦呢?

  教師適時追問:如果我們在小老虎這一頭加硬幣,請你仔細看看記錄表,猜猜看,你認為需要在小老虎這一頭加上幾個硬幣蹺蹺板就會變平衡?你為什么這樣認為?

  幼兒:加一個硬幣就可以了,因為5減4等于1,它們倆相差一個硬幣的重量。

  3.教師用天平蹺蹺板驗證幼兒的想法并記錄。

  教師小結:從記錄表上我們發(fā)現(xiàn)它們只相差一個硬幣的重量,所以在小老虎這邊加上一個硬幣兩邊就平衡了,真有趣。

  4.引出問題②。教師引導語:剛才我們用加硬幣的方法讓天平蹺蹺板保持平衡,如果不加硬幣可以讓蹺蹺板兩邊保持平衡嗎?

  教師將跳跳虎放進天平蹺蹺板的一頭:小朋友想一想,另一頭如果不放硬幣,怎樣讓蹺蹺板保持平衡呢?為什么呢?

  幼兒:另一頭同時放上小老虎和小狗,因為5加4等于9,正好和跳跳虎一樣重,天平蹺蹺板兩邊就會一樣平了。

  5.幼兒再次用天平蹺蹺板驗證猜測并記錄。

  延伸活動

  教師引導語:在你的記錄表里也有三個小動物,如果也讓它們玩一玩讓蹺蹺板變平衡的游戲,你會怎么做呢?我們在區(qū)角游戲的時候再來試一試好嗎?

  附:教師示范用記錄表

  比一比誰輕誰重

  動物名稱

  硬幣個數(shù)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將花片進行分類、排列、記錄,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shù)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2、激發(fā)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學具:

  1、幼兒人手一份雙面操作板和積塑(大、中、小各十個)。

  2、記號筆人手一支。

  3、同樣長度即時貼兩條。

  教具:

  1、示范用操作板兩份。

  2、小橘子、大蘋果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出示花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看,這里有什么?(花片)

  2、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shù)量相同、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長短不一樣。

 。1)教師講解操作要領。

  師:請你們幫忙做件事,給這些花片分分家,排排隊。

  出示操作卡正面提問:

  *猜猜,第一條線上排什么?

  *第二、第三條線上呢?

  師:排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著一個,讓它們站在線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把數(shù)字記在后面的格子里。

  (2)幼兒操作,用花片在紙板上排隊。

  (3)幼兒講述排列結果,并討論“為什么都是十個,隊伍卻不一樣長呢?”

 。ㄒ驗樾』ㄆ,所以排得最短;因為大花片大,所以排得最長;因為中花片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

 。4)小結:相同數(shù)量的花片,花片越小排列越短;花片越大排列越長。

  3、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長短相同時,數(shù)量不同。

 。1) 觀察紙板另一面,提問:

  *看看紙板上的三條線怎么樣?(一樣長)

  *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用的花片的數(shù)量會不會一樣多?(一樣;不一樣)

 。2) 交代探索要求,幼兒操作,尋求答案。

  師:請你們用不同的花片分別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列,看看它們的數(shù)量到底會不會一樣多呢?

 。3) 幼兒講述操作結果。

 。ú灰粯佣啵』ㄆ玫腵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4)討論:為什么排一樣長的隊伍時,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5)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小花片用的數(shù)量多,大花片用的數(shù)量少。

  4、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shù)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1) 出示橘子和蘋果提問:

  *如果用相同數(shù)量橘子和蘋果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為什么?

 。ㄩ僮有,排的隊伍長;蘋果大,排的隊伍短。)

  *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橘子和蘋果誰用的多?為什么?

  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大的蘋果用的數(shù)量少,小的橘子用的數(shù)量多。

 。2)師幼游戲“走鋼絲”。

  *老師和一幼兒走“鋼絲”,全體幼兒分成兩組分別為老師和幼兒點數(shù)步子。

  師:“從起點線處腳跟對腳尖走到終點線,大家?guī)椭鴶?shù)數(shù)用了幾步?”

  *討論:為什么老師用的步子少,小朋友用的多呢?

  *小結:走一樣長的“鋼絲”,老師腳大,用的步子少,小朋友腳小,用的步子多。

  師:讓我們把今天的許多新發(fā)現(xiàn)、學會的新本領告訴其他的小朋友吧!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嘗試在結對購物游戲中進一步鞏固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大班:感受6以內數(shù)的組成,。小班:6以內數(shù)數(shù))

  2、體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重要。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 數(shù)學》

  2、足夠數(shù)量的購物單:上面寫上述的組成題目;手機廢舊紙盒,上面畫上圓點表示價格。

  3、將制作好的紙盒成列,布置成超市。

  活動過程:

  1、 大小幼兒結對共同參觀“超市”

  熟悉環(huán)境,觀察了解商品特點。

  認識商品上的特殊價格標簽:點子標簽。

  2、 玩游戲“大小幼兒合作購物”。

  游戲玩法與規(guī)則:大班幼兒根據(jù)購物單上的數(shù)的組成計算出所夠商品的價格,小班幼兒根據(jù)大班幼兒告知的組成答案進入超市。

  大班幼兒的任務是用數(shù)的組成的知識算出商品的價格,但不能走入超市。小班幼兒的'任務是根據(jù)大班幼兒提供的答案,進入超市拿相應價格的商品。

  教師以收銀員的身份及時檢查核對。游戲可多次進行。

  3、使用《小朋友的書 數(shù)學》第6頁“逛超市”,先數(shù)一數(shù)每一層貨架有幾件物品。可請小班小朋友數(shù),大班小朋友記錄。然后,大家一起數(shù)每個貨架上供有多少物品,大班小朋友記錄。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能正確計算得數(shù)是8的加法。

  2.在生動活潑的情景和游戲中萌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合作意識、主動探索的精神。

  3.提高觀察、語言表達、動手和初步運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4.讓幼兒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孫悟空圖片;實物:1顆大星星,7顆小星星;一棵樹(蘋果樹上2個大蘋果,6個小蘋果);1/2/3/4/5/6/7/8數(shù)字卡。

  活動過程:

  一、小游戲,復習8的組成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8的組成,現(xiàn)在我們做個小游戲好嗎?

  幼兒:好。

  師:舉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一的`手勢),你出幾?

  幼兒:你出"1",我出"7"。(打五的手勢)合:1和7合起來就是8。

  二、創(chuàng)設情景,探求新知

  1.孫悟空出現(xiàn),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西游記》小朋友都喜歡看,對嗎?那你們最喜歡誰呀?

  幼兒:孫悟空、豬八戒¨¨¨師:瞧,誰來了?(出示孫悟空圖片)幼兒:孫悟空。

  師:今天孫悟空要和我們小朋友來比一比,看一看誰的本領大。

  2.孫悟空變戲法師:我們知道孫悟空會七十二變,你們看,孫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說變,變出了許多星星(一顆大星星,7顆小星星)請小朋友看一看,一共有幾顆星星?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請說出算式。

  幼兒回答,教師將算式貼到黑板上。我們知道加法有一個交換律,交換加號前后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和不變。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

  師:現(xiàn)在我把8顆星星送給xxx小朋友1顆,還有幾顆呢?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1=7。

  師:這次我送7顆給xxx小朋友,還剩幾朵呢?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7=1。

  師:孫悟空說小朋友太棒了,能列出這么多不同的算式,我再拔一根毫毛,考考小朋友,他變出一棵蘋果樹(揭開背景圖蘋果樹上2大蘋果,6個小蘋果),教法同上師:后來掉下來2個,樹上還剩幾個呢?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2=6。

  師:如果掉下來6個,還剩幾個呢?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6=2。

  師:孫悟空說我變了兩次戲法都沒難倒小朋友,看來我們小朋友確實很聰明!

  三、老師發(fā)給每個幼兒一張卡片,上面標有1到8的數(shù)字,看飄過來的白云是多少,與那個小朋友的卡片相一致,讓我們乘著白云出游吧。

  活動反思:

  成功之處: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數(shù)學語言的表達能力。指導學生用準確、簡潔的數(shù)學語言進行表述的良好習慣,并通過學生說三句話以及算式中每個數(shù)字所表示的意思讓學生真正明白了加減法的算理。

  不足之處: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說的還是不夠,8,9的組成不夠熟練,在教學中,引導得少。

  改進措施:多正確引導,讓孩子自己自主思考,并給他們足夠多的時間。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10

  一、活動背景

  本學期根據(jù)幼兒園的大的教研活動宗旨,我們大班教研組設定了本學期的活動目標,制定了3次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本月進行了第一次的同課異構活動即大班數(shù)學活動《撒花片》,那么什么是“同課異構”呢?同課異構”活動是同一教學內容由不同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組織課堂教學,或者某一教師對同一教學內容在不同教學班級的不同構思、組織課堂教學的一種教學實踐活動。它的價值和作用的主要有:體現(xiàn)教師的個體差異、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比較來選擇更好的授課方式、選擇更好的教學素材、促進教師的發(fā)展等。

  二、活動流程

  1、活動前理論學習《淺談集體教學活動中目標的定位》

  2、執(zhí)教老師教學活動

  3、執(zhí)教老師課后說課、反思

  4、大家議課、評課

  5、主持人小結

  三、同課異構活動實錄

  (一)授課 : 地點:大一班 人數(shù):24人

  李老師的課堂實錄:

  科學活動:撒花片

  活動目的:

  1、學習用數(shù)字記錄撒花片的結果

  2、發(fā)現(xiàn)多次記錄結果的異同,體驗將八個花片分成兩份,會有不同的答案。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運用互補規(guī)律和互換規(guī)律。

  物質準備:幼兒人手八個花片正面為紅色、反面為綠色,空白記錄單、筆。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12頁。

  經驗準備:幼兒已學過7以內的.組成。

  活動過程:

  一、看花片,玩花片

  1、看一看盆中的花片,和我們平常玩的有什么不同。(正面為紅色、反面為綠色 )

  2、數(shù)一數(shù),盆中有幾個花片?

  3、幼兒自由玩撒花片。

  二、撒花片,記花片

  1、剛才在玩撒花片的游戲中你遇到了什么問題或困難?

  2、提出記錄要求。

  3、講解:把八個花片握在手里,然后輕輕撒在桌上,看看撒出來幾個紅的、幾個綠的,把它記在記錄單上;撒一次記一次,記錄的結果和撒出的結果要一樣。

  4、幼兒游戲。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提醒幼兒每次都要撒八個花片,并按要求記錄。

  三、相互交流。

  1、請個別幼兒介紹記錄的結果,教師在黑板上記錄。

  2、你的記錄單上和黑板上的一樣嗎?出現(xiàn)了幾次?

  四、尋找規(guī)律。

  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單,上面的數(shù)字有沒有規(guī)律。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運用互補規(guī)律和互換規(guī)律。

【大班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shù)學教案07-06

大班優(yōu)秀數(shù)學教案02-25

(經典)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3

大班數(shù)學教案[精選]07-22

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0

(精選)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3

【精選】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4

大班智力數(shù)學教案03-01

大班數(shù)學教案01-12

(精選)大班數(shù)學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