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數(shù)學教案

大班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8-10 10:47:18 教案

大班數(shù)學教案【精選9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shù)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shù)學教案【精選9篇】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12月是辭舊迎新的日子,這時候“時間”往往成為孩子們最敏感的話題之一,于是我抓住這一切入口設計“迎新年”的系列活動,“共同度過20xx”便是其中之一。在組織本次活動前,我先通過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新年倒計時”來激發(fā)幼兒對新年的期盼。其中我提供了20xx年和20xx年的月歷,讓孩子們借助月歷來了解、記錄離新年還有幾天,引發(fā)幼兒產(chǎn)生使用月歷的需求,積累經(jīng)驗,在此基礎上開展活動“共同度過20xx”。在活動過程中,我和幼兒一起解讀月歷,了解月歷上的數(shù)字所代表的含義,回憶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在流程設計上,我首先從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人手,讓他們提出問題并通過交流、討論來解決,以此認識月歷上的不同數(shù)字,理解數(shù)字所代表的含義(如年、月、日),從而學會看月歷。然后,我用問題“每個月有幾天”激發(fā)幼兒的思維沖突,讓他們自主探索、記錄,促使他們關注“每月的天數(shù)并不相同”這一特征。接著,我通過引導幼兒尋找月歷上的一些文字來進一 步了解月歷蘊含的豐富信息。最 后,我出示了幼兒在園度過的一些 特殊日子的照片,讓他們在月歷上 找出是哪月哪天,回憶共同度過的 美好時光。與此同時,我又讓幼兒 在月歷上尋找自己最開心的日子, 分享快樂,進一步感受月歷上的數(shù)字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在整個活動中,我緊緊扣住兩點:

  一、梳理幼兒對于月歷的零星經(jīng)驗;

  二、解讀年歷的秘密,讓幼兒 通過自己提出問題、交流討論、探索操作來解決問題。

  活動目標

  1、解讀月歷,感受月歷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同時了解數(shù)字在實 際生活中所表達的含義及其運用。

  2、回憶美好生活,與同伴分享 快樂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利用20xx年和20xx年的掛 歷在活動室一角創(chuàng)設“新年倒計r 時”的環(huán)境,讓孩子們每天更新日 期,以此引發(fā)他們對時間的關注, 知道當天是幾月幾號,數(shù)數(shù)離新的 一年還有幾天。

  2、臺歷若干(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記錄用的筆、紙,展示板。

  3、20xx年12月份的月歷(教師按標準月歷放大制作)。

  4、-組有代表性的反映幼兒共同生活、游戲的照片。

  活動過程

  一、月歷上的數(shù)字

  1.有誰能用完整的語言說出今天是什么日子?(某某年某月某號,星期幾)離新年還有幾天?

  2.在這張月歷上,你有沒有看不懂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3.這么多的數(shù)字在月歷上有什么用?可以告訴我們什么?(引導幼兒分小組互相提問,互相交流,解決問題。)

  4.小結:數(shù)字出現(xiàn)在月歷的不同地方,表達的意思也不同。(我們能通過這么多數(shù)字知道年、月、日和星期幾。)

  5.12月份有幾天?一年中每月的天數(shù)都一樣多嗎?(幼兒先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后翻看臺歷驗證自己的想法。)

  (1)請你們邊翻看臺歷,邊記錄每個月的天數(shù),并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將記錄結果展示在活動板上。

  (2)你通過記錄發(fā)現(xiàn)一個月有多少天?一年中有哪幾個月的日子是一樣多的?你是怎么記錄的?(幼兒通過講解,分享不同的記錄方式。)

  6.游戲“大小月我知道”。

  一個月有31天的是大月,其他的都是小月。如果不看月歷你們能記住嗎?我們來玩一個游戲:一手握拳,拳心向下,此時有四個指關節(jié)突出在拳背上,從食指開始,突出的關節(jié)部位代表大月,兩指之間下陷部位代表小月。數(shù)到七月后退回原位接著數(shù)。

  二、月歷上的文字

  1.馬上就要到20xx年了.20xx年的第一天是幾月幾號?這一天又叫什么?

  2.(出示日期下的文字“元旦”)“元旦”是什么意思?(師幼共同理解“元旦”的含義——一年中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霸蹦翘烊澜缛嗣穸家獞c祝新年的到來。)

  3.中國的新年叫什么?是哪一天?(教師出示漢字“春節(jié)”,幼兒在20xx年年歷上尋找“春節(jié)”兩字,講出相應的日子是幾月幾號。)

  4.離中國新年還有幾天?那時我們能干些什么?

  5.元宵節(jié)是哪一天?我們可以做什么?

  6.小結:月歷上不僅有數(shù)字還有文字,數(shù)字能告訴我們這一天是哪一年幾月幾號、星期幾,而文字則能告訴我們一些重大的節(jié)日。

  三、共同分享年的快樂時光

  1.20xx年就要過去了,在這一年中我們共同度過了許多快樂時光。(教師出示一組反映大家快樂活動的照片。)

  2.師幼一起根據(jù)照片回憶活動,并在月歷上尋找活動的日期,如6月1日,做上相應標記。

  3.-年中哪一天你最開心?請用筆在臺歷上圈出來。

  4.請幼兒介紹自己圈出的日子,講講開心的原因。

  活動反思

  亮點:該活動的內(nèi)容選擇和時機把握恰當,將迎新年與時間教育、數(shù)教育和文字認識有機結合,既豐富了幼兒使用月歷的生活經(jīng)驗,也有利于幼兒加深對時間概念、節(jié)慶日的感知;顒觾(nèi)容和過程設計突出知識性與情感性、生活性的結合.留給幼兒較多的提問、探索和分享的空間。

  不足:該活動還可以在以下兩方面加強對幼兒的引導:

  1.歸納提升幼兒對有關月歷上的數(shù)字所代表的含義的理解,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尋找月歷上的規(guī)律。

  2.在認識月歷的環(huán)節(jié)中沒有設計“一年有幾個月”的問題.而是直接進入讓幼兒統(tǒng)計每月天數(shù)和記大小月的活動,因此缺乏邏輯順序,易造成幼兒認知上的不適應。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在嘗試操作活動中,學習5的組成,知道5可以分成2和3,3和2,1和4,4和1。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力。

  【活動準備】

  1.小盤每人一只,瓶蓋每人5只(也可用正反棋、雙面雪花片等)。

  2.二套練習紙每人各一份。

  3.教師用范例表各一份。

  4.數(shù)形小方塊若干。

  5.鉛筆每人一支。

  【活動過程】

  一、幼兒第一次嘗試

  1.幼兒每人手持5只瓶蓋,在小盤里撒,看看瓶蓋有幾個朝上,幾個朝下?(邊撤邊做記錄)

  能力強:用鉛筆寫在記錄紙上。

  能力弱:用數(shù)形小方塊在記錄紙上表示。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討論:

  (1)你玩出了幾種方法?有幾種不同的結果?

  (2)用什么好辦法把這四種方法全部記住?

  4.小結:撒5只瓶蓋按正、反面區(qū)分有四種不同的結果。

  (邊歸納邊有規(guī)律地記錄于范例表中)

  5.延伸活動:

  (1)可與同伴比比,看誰玩出的'方法最多?

  (2)回家后,也與爸爸、媽媽玩這一游戲,比比誰玩出的方法最多?

  二、幼兒第二次嘗試

  1.幼兒每人一張圖表,上面有許多空格,請幼兒將其補填完整。

  提示:

  (1)觀察表格中的不同點。(圓點與數(shù)字的區(qū)別)

  (2)按照表格中圓點與數(shù)字的提示,正確填寫。(若表中的第一行是圓點,則下面的空格也用圓點表示,若表中的第一行是數(shù)字,則下面的空格也用數(shù)字表示)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能力強:用筆直接記錄于紙上。

  能力弱:可用5只瓶蓋操作,并用數(shù)形小方塊表示。

  3.討論:請個別幼兒在范例表中進行操作,并要求全體幼兒驗證。

  三、講評、小結幼兒活動情況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猜想、組合,理解圖形之間的關系。

  2、大膽想象,嘗試運用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拼出各種圖案。

  3、體驗圖形分、合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交互式電子白板及課件。

  2、電腦若干臺。

  3、三角形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1、游戲“身體變變變”。教師說咒語,幼兒變成相應的物品。

  2、師:有一位懶惰的魔法師,他想制作一種魔法藥,只要吃了這種魔法藥,不管什么愿望都能實現(xiàn)。

  (二)教師講述故事,初步鞏固圖形的特征。

  1、教師講述故事至“貓豎起爪子撲向阿姨!碧釂枺耗悴聲l(fā)生什么神奇的事情?

  幼兒根據(jù)圖畫,自由回答。

  2、師:看看大狗是用什么變成的?“方方正正的磚”,那生活中還有哪些圖形是方方正正的?

  小結:我們身邊的黑板、窗子、書、文具盒……都是由長方形組成的。

  3、師:誰愿意試一試用正方形、和長方形拼成大狗。請個別幼兒在白板上操作。

  (三)嘗試探索圖形之間的轉換。

  1、繼續(xù)講述故事至“魔法師的城堡竟然飄在空中,怎么才能下去呢?這時阿姨摸到了口袋里的圓圓的餅干,她想變出一只會飛的大鳥”,可是,圓圓的餅干怎樣才能變成小鳥呢?

  2、教師引導幼兒共同完成小鳥的拼圖。

  3、幼兒探索:你能把三角形和正方形變一變嗎?

  4、繼續(xù)講述故事至“咱們避開烏鴉群到湖對面去吧”,可是,她們怎么過河呢?

  5、幼兒探索:用三角形拼成其他圖形。

  (四)幼兒創(chuàng)意拼圖。

  1、師:魔法師知道哈哈阿姨逃走了,變成了兇惡的大灰狼追了過來,阿姨又念了咒語“圓圈、三角形、方塊們,變成比大灰狼更厲害的動物吧。這次,阿姨會變出什么厲害的動物呢,我們也來試一試把。

  2、幼兒兩人一組,在電腦上進行創(chuàng)意拼圖。

  3、展示幼兒作品,互相評價。

  活動延伸:

  在數(shù)學區(qū)提供更多的幾何圖形卡片,供幼兒自由拼搭、分合。

  附故事:吃了魔法藥的哈哈阿姨

  從前有一個懶惰的魔法師,他非常非常的懶,所以他決定研究一種只要念了咒語就什么都能實現(xiàn)的魔法藥,可是他又懶得自己動手做。于是他念起了咒語“天靈靈,地靈靈,給我一個手藝好的廚師,耶!”說完,就出現(xiàn)了一個正在拷餅干的哈哈阿姨。魔法師命令哈哈阿姨制作魔法藥。哈哈阿姨做完魔法藥,魔法師就把阿姨的餅干全吃了,又香又脆真好吃。魔法師說:以后你就住在這兒給我拷餅干吧。阿姨聽了非常生氣,就把魔法藥全喝光了,魔法師一氣之下就把阿姨關了起來。

  有一天趁魔法師睡覺的時候,阿姨偷偷地溜了出來。這時,在門口睡覺的貓突然睜開了眼睛,“喵”貓豎起爪子想撲向阿姨!胺椒秸拇u頭啊,變成勇敢的大狗吧,耶!”就這樣,方方正正的磚頭飛過來變成勇敢的大狗把貓趕走了。阿姨這才明白,原來她吃了魔法藥,可以實現(xiàn)任何魔法。

  但是打開門后阿姨驚呆了。魔法師的城堡竟然飄在空中!怎么才能下去呢?這時阿姨摸到了口袋里的圓圓的餅干。阿姨把圓圓的'餅干拿出來,把其中的幾個掰成兩半!皥A圓的餅干,半圓的餅干啊,都聚在一起變成一只大鳥吧,耶!”念完咒語,餅干變得越來越大,真的變成了大鳥。

  大鳥帶著阿姨經(jīng)過一片三角形的樹林,來到了湖邊。阿姨對著三角形念了咒語,“長三角、寬三角、大三角、小三角,都聚在一起變成一個大帆船吧,耶!”剛念完咒語,這些三角形就開始移動,“砰”的一下變成了帥帥的大帆船,阿姨和伙伴們坐在帆船上,飄到了湖對岸。

  這時,睡醒的魔法師追了出來,他變成了一只兇惡的大灰狼,阿姨看著這么多的圖形,這次她會變成什么才能逃脫魔法師呢?請小朋友們來幫幫忙吧。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4

  活動重點:

  理解減法的含義。

  活動難點:

  嘗試編不同的應用題。

  活動準備:

  磁性教具,粗的記號筆2支。

  活動過程:

  一、復習4的組成。

  1、教師:我們今天來玩一個游戲,我先出一個數(shù)字,我們一起來拍手,

  我拍手的次數(shù)和你拍手的次數(shù)合起來要是我出的數(shù)字。我出數(shù)字?

  2、教師:小朋友我問你,我的手兒拍一次,你的手兒拍幾次?

  學生:鐘老師回答你,你的手兒拍一次,我的手兒拍兩次。

  幼兒動手操作,探索4的不同分法。

  二、學習4的減法。

  1、出示飛機,編應用題。

  師:黑板上有幾架飛機呢?飛走了幾架飛機?黑板上有還剩下幾架飛機呢?你們能看著剛才老師的操作,來編一個應用題嗎?為什么問“還剩下”呢?

  (請小朋友來用粉筆在黑板上記錄)

  2、列減法算式。

  師:用什么算式表示這道應用題呢?這道算式是怎么表示這個應用題呢?

  3、同樣的方法來學習4的其他組的減法。

  二、幼兒操作活動。

  師;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本子和鉛筆。等會請你們來寫算式好嗎?怎么寫呢?就是聽老師來說一件事情,然后你們就來寫上正確的算式好嗎?你們寫好了還要想一想你們的算式是怎么樣表示我說的'這件事的。

  教師來口報應用題,幼兒列算式。要求幼兒要認真聽清楚老師說的事情,然后在認真寫。

  教師請幼兒來說一說自己的列的算式。

  評價幼兒的操作活動。

  三、結束活動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5

  活動意圖:

  計算能力是學習數(shù)學所必備的基本能力,是學習數(shù)學的基礎,計算的準確率,直接影響學習質(zhì)量。實際教學中,根據(jù)幼兒生特點,安排活動,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加深對1—10各數(shù)意義的理解及組成,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性,讓活動洋溢著愉快的學習氛圍。

  活動目標:

  1.鞏固10以內(nèi)加法。

  2.提高幼兒計算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數(shù)字卡片、動物圖片、幼兒活動手冊三第38頁

  活動過程:

  一、練組成

  2—10各數(shù)的組成。

  ①7的組成有哪幾組?

 、8的組成有哪幾組?9的組成?10的組成?

  教師一一列舉。并驗證正誤。

  二、換禮物

  1、小牛這里有一張卡片7分,請你為小牛選擇禮物?

  □○□=□找出:3+4=72+5=71+6=7

  任意選擇禮物與小動物連線,并列式計算,看看兩種禮物的分值是否與獎券上的分值相等。

  2、用同樣的方法,依次找出相對應的數(shù)。

  □○□=□

  三、幼兒操作

  看準題、算對數(shù)。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嘗試將物體按照一定規(guī)律進行排列,感受植樹中的各種排列樂趣。

  2.初步學會小組合作。

  3.感受樹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教學準備】

  1.常見樹種在不同地方的圖片;

  2.不同顏色、不同種類的樹,底襯紙;

  3.漢字"樹"。

  4.背景音樂;散文詩《樹真好》。

  【教學過程】

  一、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樹。

  1.(出示漢字"樹")這是"樹",你在哪里見過什么樹?

  小結。

  2.剛才你們說了很多樹,我這里也有一些樹,你們認識嗎?(播放PPT)

  3.(出示一半的PPT)問:這是什么樹?是誰種的?(再出示另一半的PPT)問:這些是什么樹?是誰種的'?

  你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左邊的這一幅亂七八糟的,我也不喜歡,我覺得你們種的話都比他強,你們愿意嘗試一下嗎?

  二、一起來種樹

  1.一幼兒進行示范。

 。ǔ鍪静僮饔镁撸┱l能把這些樹種的又整齊又有規(guī)律?(請一幼兒示范操作,種在泥土里)

  操作完引導其他幼兒對作品進行評價。

  我很好奇,其他孩子是不是能種出更好看的樹?你們想試一試嗎?我喜歡和我種的不一樣的。

  先說來聽聽。

  2.孩子進行小組第一次合作操作探索。

  分發(fā)學具

  請每個人各拿一種樹,兩棵樹是沒有辦法排出規(guī)律來的?怎么辦呢?

  只有每個小組的成員進行合作,把所有的樹放在一起排,才能排出一列好看的樹。

  每組推選出一名組長,然后大家輕聲商量排列的規(guī)律。

  由組長確定一種規(guī)律。

  請一組先說一說你們組的規(guī)律。

  幼兒操作

  3.交流各自種樹的方法。

  展示各組的作品。

  你最喜歡哪幅作品?喜歡這幅作品的請舉手。為什么?

  教師進行評價。

  4.孩子第二次合作操作探索

 。ㄔ黾右环N材料投放)

  樹多了,排列的方式也就更復雜了,你們想挑戰(zhàn)一下自己嗎?

 。ǔ鍪驹O計好的圖)

  請幼兒找規(guī)律。

  你們想再一次試試嗎?

  幼兒操作,選定其中一幅,進行按圖合作操作。

  5.再次交流。

  交流,評價。

  6.欣賞園林作品。

  剛才每組都很棒,種出了有規(guī)律的好看的樹,現(xiàn)在我們一起去看一看真正的園丁設計出的作品。(播放圖片)

  三、樹真好(為什么要種樹)

  剛才我們種了許多可好看的樹,那么,你想在樹下干什么呢?

  總結:我們可以在樹下做很多事情,是啊,樹真好!

  樹的好處還有很多,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邊放音樂邊播放PPT邊朗誦散文詩《樹真好》

  四、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很多樹,嘗試了樹的很多排列方式,也知道了樹有很多好處,春天到了,春天是植樹的好季節(jié),帶上一棵小樹苗,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到野外去種樹好嗎?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7

  活動內(nèi)容:數(shù)學公用邊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初步體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共用一條邊。

  2、發(fā)展幼兒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活動準備:火柴棒若干,三角尺,鐘表,骰子,錢包,PPT。

  活動過程:

  一、兒歌律動《湊十兒歌》

  二、新授課

  1、出示生活中常見的平面圖形

  師:小朋友你們來看看老師手中都有些什么東西?

  幼:三角尺、鐘表、骰子、錢包

  師:你們回答的非常好,現(xiàn)在哪位小朋友來告訴老師,這些東西都可以用什么平面圖形來表示呢?

 。ǔ鍪綪PT)

  幼: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2、用火柴柜拼搭圖形,引出公用邊。

  師:小朋友們非常棒,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是什么圖形?有幾個“它們是由幾條邊組成的呢?

  幼:三角形,2個,它們分別是由三條邊組成的。

  師:好,那么請小朋友拿出你的右手食指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一條邊,二條邊,三條邊,F(xiàn)在請小朋友們從學具中拿出六根小棒來自己拼出兩個三角形,老師看看誰拼的又快又好。(巡場指導)

  我們一看大家都拼出來了沒有?現(xiàn)在老師有一個難題要考考大家?請大家拿走其中的一根小棍放回學具盒里,用剩下的5根小棍看看還能不能拼出兩個三角形了?

  幼:(用實物投影儀)小朋友自己來擺一擺。

  ,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看看這兩個三角形有幾條邊,是不是由一條我們數(shù)了兩次,這條共用的邊,我們就叫它“公用邊”

  3、繼續(xù)讓幼兒拼搭圖形,感知圖形邊的共用特征。

  師:現(xiàn)在老師再來考考大家,請小朋友自己擺出1個正方形和一個三角形,并數(shù)數(shù)有幾條邊,共用了幾個小棍?

  幼:正方形4條邊,三角形3條邊,一共用了7根小棍。

  師:取走其中的一根小棍,,那你怎么拼出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

  幼:自己拼,巡場指導。

  師:好,我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拼一拼,我們大家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

  ,今天我們學習了圖形公用邊的含義,他們都是共用一條邊,就叫做公用邊。

  4、出示復雜圖形,尋找公用邊,加深印象。

  師:我們一看下列圖中的圖形,有沒有公用邊,有的`話有幾條?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圖形是多種多樣的,他們的公用邊有可能不只是一條,大家要善于發(fā)現(xiàn)公用邊。

  三、鞏固練習

  請小朋友們拼出5個正方形,看看誰用的火柴棒最少?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按自己的意愿制訂一周的游戲活動計劃。

  2、嘗試、探索運用表格、繪畫和文字等形式記錄游戲計劃內(nèi)容。

  3、在學習制定游戲計劃的過程中獲得做事將球計劃性、條理性的經(jīng)驗,并養(yǎng)成習慣。

  重難點嘗試、探索運用表格、繪畫和文字等形式記錄游戲計劃內(nèi)容。

  活動準備

  1、實物投影儀1臺,游戲標記若干。

  2、鉛筆、記錄單人手1份。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教師:我們每天在幼兒園都可以參加那些游戲活動?

  2、教師:你們最喜歡在幼兒園玩什么游戲?

  3、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二、學習制訂一周游戲計劃。

  1、教師:我們在幼兒園一個星期有幾天玩游戲?這5天你都玩了哪些游戲呢?

  2、教師介紹活動內(nèi)容與要求,3、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4、幼兒活動,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如是否是5天的計劃?如合區(qū)分出5天?游戲內(nèi)容能否讓大家看清楚。

  三、展示幼兒的操作結果。

  1、展示幼兒的記錄單,讓幼兒自由觀察所展示的記錄單,鼓勵其學習同伴清楚地記錄方式。

  2、集體觀察一份游戲計劃。

  四、幼兒再次活動。

  教師鼓勵幼兒運用、遷移新經(jīng)驗修改自己的游戲計劃。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交流國慶出外旅游的情況,激發(fā)幼兒對旅游景點的向往,培養(yǎng)幼兒(幼兒食品)熱愛祖國的情感。

  2、對已有的簡單資料進行匯總,學習用最初步的統(tǒng)計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提高數(shù)數(shù)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前一階段都在進行“我是中國人”的主題活動。

  2、國慶放假以前發(fā)過一張旅游去的統(tǒng)計表,國慶過后資料已回收。

  3、前一次活動中幼兒對去過的地方進行過交流,并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旅游景點。對每一個旅游景點都統(tǒng)一了標記。

  4、幼兒操作用的統(tǒng)計表、筆等。

  活動過程:

  一、問題討論,集體探索

  1、提出問題:今年國慶節(jié),很多小朋友都跟著父母外出旅游去了。隔壁班的老師問我,你們班到底有幾個小朋友出去了,有幾個人沒去?都到哪幾 個地方去過了?去哪個地方的人最多?我一下子回答不出,小朋友,你們幫幫忙,你們能幫我算一算嗎?

  2、展示幼兒有關旅游去的繪畫作品以及交來的表格。告訴幼兒凡是旅游去的孩子都交來了一張表格,請幼兒用自己的辦法統(tǒng)計。

 。1)逢雙數(shù)

  (2)5個5個數(shù)

 。3)逢單數(shù)

  (4)6個6個數(shù)

 。5)一個一個數(shù)

  3、我們班共有35個小朋友,外出旅游的有26個,那么沒有出門的有幾個呢?

 。1)減一減

 。2)數(shù)用來表示沒去的人的花片等

  4、26個出去玩的小朋友當中,有的去的地方是一樣的,那么26個人一共去了幾個地方?去哪個地方的'人最多?

 。1)教師出示空白統(tǒng)計表格。告訴幼兒小格子里表示旅游景點,用標記表示,大格子里用畫勾的方式統(tǒng)計去過的人數(shù)。

 。2)按著順序統(tǒng)計,從第一張第一個景點開始統(tǒng)計,再一張一張往下。

 。3)統(tǒng)計人數(shù)時,也要挨著順序往下找,有1個人打一個勾。

 。4)不重復景點,也不重復人數(shù)。

  5、觀察得出結論:一共去過18個地方,到杭州去的人最多。驗證:看一共有幾個勾,是否是26個?

  二、提出問題,小組積累資料

  1、現(xiàn)在我想知道,我們在座的小朋友中,弟弟朋友一共去過幾個地方?去哪個地方的人最多?妹妹朋友一共去過幾個地方?去哪個地方的人最多?

  2、分成弟弟組,妹妹組,分別把自己旅游去的景點和弟弟妹妹的標記做出來,分別帖到兩塊黑板上去。

  三、個別探索,集體交流,了解統(tǒng)計小方法

  1、弟弟拿著表格,統(tǒng)計妹妹去過哪幾個地方,去哪個地方的人最多?

  2、妹妹拿著表格,統(tǒng)計弟弟去過哪幾個地方,去哪個地方的人最多?

  3、兩個兩個交流檢查,看統(tǒng)計結果是否一樣。

  4、小組繪制成一張大統(tǒng)計表。

  5、交流弟弟組和妹妹組的統(tǒng)計結果。若發(fā)現(xiàn)不同答案,則及時尋找原因:景點重復記或去過的人重復統(tǒng)計等。

  活動反思:

  數(shù)學來源與現(xiàn)實,存在于現(xiàn)實,并且應用與現(xiàn)實,數(shù)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xiàn)實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nèi)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充分利用幼兒現(xiàn)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于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fā)生實質(zhì)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體驗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優(yōu)秀數(shù)學教案02-25

大班數(shù)學教案[精選]07-22

(精選)大班數(shù)學教案08-01

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0

【精選】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4

(精選)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3

(經(jīng)典)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3

大班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8-04

大班智力數(shù)學教案03-01

大班數(shù)學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