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常用【3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⒈運用各種感官,積極尋找、發(fā)現(xiàn)各種小草,并能說出幾種常見小草的名字。
、擦私庑〔莸淖饔眉芭c人類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請家長抽時間帶幼兒到草地上觀察小草,獲得一些草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導入
、闭勗
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大樹和花兒把春天打扮得真漂亮,小草也從泥土里鉆出來了。今天我們小朋友都帶來了一盆小草。
⒉交流帶來的小草
誰來介紹一下你帶來的小草,他是什么樣子?叫什么名字?盡量多交流不一樣的小草,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重點引導幼兒從小草的`根、莖、葉、介紹自己的小草)
二、交流校園里找到的小草
、眲偛盼覀冋J識了這么多的小草,那等會我們草地上尋找小草。看看有沒有我們剛才認識的好嗎?
、矌в變旱讲莸厣蠈ふ倚〔。
、尺厡ふ摇⑦呎f一說自己的小草是什么樣子的?它叫什么名字?挖出來看一看它的根、莖、葉、花的顏色、形狀等特點。(如有不清楚的,老師可以介紹一下),對于幼兒找到的小草,
三、了解小草的作用與人類的關系。
、绷私庑〔莸墓δ堋倓傂∨笥颜J識了這么多的小草,那你知道這些小草有什么用呢?
。1)飼料:剛剛小朋友說了這些小草可以喂小雞、喂豬等。小草可以當飼料,喂動物吃,
。2)食用:有的草不光動物能吃,我們人類也可以食用。如:草頭、薺菜、馬蘭草等,可以做成美味的菜肴。有的草能染顏色,像麥草就能染青色(我們吃的青團就是用麥草的汁染出來的。)
(3)凈化空氣:(可啟發(fā)幼兒草坪有什么的作用)(美化環(huán)境、使空氣清新),綠油油的小草不光能美化環(huán)境、凈化空氣,還能保護土壤不流失,使泥土保持濕潤。
。4)藥用:有的小草還可以做藥,如蒲公英、馬蘭草,魚腥草就能做藥。
、擦私庑〔莸暮μ。
師:小草既然這么有用,為什么人們還要鋤草呢?(小草和莊稼長在一起,營養(yǎng)都被小草吸收了,莊稼就長不好。)(花園里長了雜草,花園就不美觀了。)
小結:草的生長也需要陽光、空氣、水分和養(yǎng)料,所以,莊稼地或花園里的草多了,就會影響莊稼和花的生長,就要把草鋤掉。
四、品嘗小草
有些小草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可以補充身體里的各種需要,但不是所有的小草都能吃的,所以我們小朋友是不能隨便的吃小草,我們找到的這些小草中馬蘭草是可以吃的,等下請廚房的師傅幫我們做成美味的佳肴,我們一起品嘗一下。
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題目
蘇打噴泉
二、活動目標
通過制作蘇打噴泉,培養(yǎng)幼兒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4~5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塑料蓋的瓶子、吸管、膠帶、白醋、小蘇打、水、紙、筆。
五、活動過程
看一看。有趣的實驗。
教師演示:
(1)在瓶蓋上插入吸管,吸管離瓶底距離約2厘米。
(2)在塑料瓶中倒入30毫升的水,并加入50毫升的'醋。
(3)瓶內放人兩勺小蘇打,迅速將瓶蓋蓋上。
幼兒討論觀察到的現(xiàn)象。
(1)這個實驗真有趣,水從吸管中噴出來了。
(2)像噴泉一樣,瓶子里有許多小泡泡。
(3)噴泉真好看!我也想做一個小噴泉。
我來做小噴泉。
(1)先在瓶里放入水,再放醋和1勺蘇打,噴泉沒有做成功。
(2)蓋子沒蓋好,泡泡都跑出來了。
(3)將吸管插入瓶蓋中,用膠帶將吸管固定在瓶蓋上。先在瓶子里放人一些水,再放入一些醋,最后放人2勺蘇打,迅速蓋上帶有吸管的瓶蓋。
說一說我的實驗結果。
(1)放l勺蘇打不成功,醋要多放一些,再放2勺蘇打,水就噴出來了。
(2)瓶蓋沒有蓋嚴,泡泡都跑出來了,一定要蓋嚴瓶蓋。
(3)先放一些水,再放一些醋,最后放了2勺蘇打,噴泉就做成了。
幼兒記錄實驗過程。
使用藥品的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水
醋
蘇打
六、注意事項
1.教師提醒幼兒要進行分工:負責記錄的幼兒要將醋、小蘇打的用量記錄清楚。
2.檢查醋和小蘇打的比例是否適當,瓶蓋密封是否嚴緊。
3.蓋瓶蓋的速度要快。
4.要將小蘇打碾碎后放入瓶內。
科學教案 篇3
【教材說明】:
本課是研究擺,學生對擺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首先是日常生活中與擺相關的事物,如秋千、拳擊沙袋等,其次,前一課了解的鐘擺和自制單擺,學生對擺的運動特點,擺的各部分名稱(支架、擺線、擺錘、擺幅)以及操作擺有了初步的了解。
這一課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其實是課的導入。通過兩個問題“不同的擺自由擺動的快慢一樣嗎?”與“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引出問題。幾幅卡通畫其實是對今天活動的猜測,也是對前一課活動的提示和提升。圖中一個小男孩說:好像跟擺繩長有關,男孩提出這個觀點,說明他是經過觀察的。因為學生制作的擺擺錘的重量是相差不多的,但擺線的長度是有差異的。圖中的一位小女孩說:可能與擺錘的重量有關吧。這個觀點也反映了大多數(shù)學生原有認知的。邊上一位男孩說:與擺的幅度也有關系的。也代表了一些學生的想法。但圖中另一位男生提出了:根據以前的觀測,擺幅大小對擺的速度影響不大,一則,部分的排除了前一位同學的看法,一則表示他把上一節(jié)課觀察到的現(xiàn)象與這節(jié)課聯(lián)系了起來,是思維發(fā)展比較超前學生的代表。在“機械鐘擺”中,學生觀察了不同擺幅的擺在相同時間內擺動次數(shù)是一樣的,所以這位學生就提出了“與擺幅沒有多大關系”的觀點。也有一位同學提出:我們還是做實驗觀察一下吧,提示所有的爭論最終都要靠實驗來驗證。
第二部分是用擺做實驗,第一個問題是“擺錘的重量是否影響擺的次數(shù)”,要讓學生知道在這里哪個是變量(也就是需要研究的問題),哪些是不變量,對無關因素我們要進行控制,從而保證所要研究問題結果的精確性。在這里要控制的主要因素是擺繩和擺幅,這里我也讓學生明白,控制不變量,是在我們實驗的環(huán)境下力所能及的盡可能的控制不變量,還有如擺動的方向,擺錘的大。ń榻B擺錘的選擇),每一次人不要湊得太近,最好同一個人控制擺錘的擺動等。第二個問題是“擺繩的長度是否影響擺的次數(shù)”。因為有前一個實驗作基礎,所以這個實驗的設計相對較簡單。但這個實驗有兩次學生自己操作改變擺線長短,這樣,對學生操作的要求有所提高。
學生在做完以上兩個實驗后,進行的是對這兩個實驗的討論和分析,用了三個遞進的問題“擺的快慢與繩長有關嗎?與擺的重量有關嗎?什么樣的擺擺動得快,什么樣的擺擺動得慢,我們是怎么知道的?”這三個問題其實學生通過實驗是不難得出結論的,關鍵是對學生所獲得的'數(shù)據進行有理有據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學生再去思考,就不難得出結論了(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錘輕重無關,與擺繩長短有關,同一個擺中,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第三部分教材是,討論兩個擺的擺動快慢情況,它們的擺繩長短一樣,但擺錘的長短不同。通過實驗觀察,再次激發(fā)學生的內心矛盾(擺繩長一樣,為什么擺動速度還會不一樣呢?),要讓學生明白,影響擺擺動快慢的真正因素是擺的擺長,而不完全是擺繩,擺繩只是擺長的一部分,真正的擺長是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同時這一塊教材,也是為下一課《做一個鐘擺》作準備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
推測擺的擺動快慢與什么有關。
進行改變擺的擺錘、擺的擺長對擺的次數(shù)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研究。 對實驗的結果進行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科學教案07-20
【經典】科學教案07-24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科學教案[經典]08-03
(精選)科學教案08-05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精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