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8-11 11:37:12 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優(yōu)秀(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優(yōu)秀(7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探索發(fā)現種子生長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多感官感知種子的形狀與特征。

  2.樂于發(fā)現,會比較生活中事物的特征并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3.樂意動手操作,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稻子、蘋果、向日葵、花生等圖片、

  2、各種種子的ppt

  經驗準備:認識一些植物的種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fā)幼兒尋找種子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植物王國派人給我們送來了一封邀請信,邀請我們參加他們的"種子大聚會",你們想不想參加?不過他們給我們出了許多難題,答出來才能參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記錄表猜想有沒有種子師:國王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種子的圖片,他想讓我們猜猜,這些植物和果實有沒有種子,有的話在后面打√,沒有就打×。并且動動小腦筋想一想他們的種子藏在哪里?把它的種子畫在前面的圖上。(發(fā)記錄表)選幾張記錄表來點評,但不作判斷師:我看到小朋友們都把自己的猜想認真的記下來了,那你們的猜想正確嗎?現在我們跟著圖片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到底正不正確。

  三、探索"種子在哪里"

  1.向日葵師:了解向日葵的種子師:向日葵的種子在哪里?(花心里)那你們知道還有那些種子是藏在花心里的?說完看ppt

  2.探索蘋果的種子(點擊蘋果)看這是什么?它的種子又在什么地方呢?剖開蘋果了解:請幼兒上來找一找。

  師:原來蘋果的種子是藏在它的果肉里的,還有哪些植物的種子也是藏在果肉里的。幼兒說完看ppt

  3.花生的種子師:花生的種子藏在哪里呢?

  師:剛才我們看了那些植物的`種子呀?你們有什么發(fā)現嗎?

  師小結:我們發(fā)現許多植物都有種子,它們生長的部位也不一樣,有的長在果肉里,有的長在花心里,有的是在殼子里。

  4、香蕉的種子師:香蕉有種子嗎?他的種子藏在哪里呢?

  5、比較植物的種子:

  師:我們小朋友前段時間,帶來了好多的種子,我都把它放在后面的桌上了,請小朋友們去看看,想想他們都是誰的種子,他們長得一樣嗎?有什么不同?(比較各種種子的特征)。

  教師小結:每種種子的顏色、形狀、大小各不相同。

  四、種子連線師:這里還有一些種子,請小朋友們來連連線。

  五、了解一些特殊的種子。

  師:今天我們認識的種子他們都藏在果肉里,果殼里還有花心里。其實在植物世界里還有一些特殊的種子,你們想不想知道呀?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如松樹的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著,還有不結種子的植物呢,如蘑菇、海帶等。

  六、活動延伸:

  師: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這些沒有種子的植物是怎么長出來的呢?(鼓勵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查查資料,這些沒有種子的植物是怎么長出來的)

  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幼兒是主體,把“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貫穿科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的認知結構特點、教學內容、教學情景等設計問題,它有利于激發(fā)幼兒“樂學”、“會學”。如在大班科學活動《種子藏在哪里》,活動目標是:1.知道植物的種子有很多種類,它們各不相同,生長在各自的果實之中。2.能探索發(fā)現幾種常見植物的種子且其生長于植物的不同部分,3.樂意動手操作,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開始我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植物或果實,在找種子的活動環(huán)節(jié),我提出問題先讓幼兒猜一猜:種子會藏在植物的什么地方呢?小小問題把幼兒引入到找種子的活動中來。接著,再讓幼兒展示找到的種子、交流是怎樣找到種子的。因為幼兒親歷了搜集的過程,都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是怎樣找到種子的講給大家聽,幼兒在交流、匯報之中,掌握了一些找種子的途徑和方法,在親歷的活動中積累了經驗、豐富了情感,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培養(yǎng)。我再次把問題拋給幼兒:如果今年這些果實吃好了,明年還想吃怎么辦啊?這時有的小朋友說去超市買、有的說去菜場買,我又一個問題,那菜場和超市里的菜啊什么的是哪里來的?這時有人說,可以種在菜地上,明年就會長出來。我馬上表揚了這個小朋友,并總結說,是啊,這些果實都是由他們的種子種出來的,這樣我們才能吃到他們的果實。那你們知道他們的種子都在哪里嗎?有的說絲瓜的種子在絲瓜里面,有的說水稻的種子也在水稻里面,我說你們都有這么多的想法,那么你們想不想自己去找答案啊,小朋友齊聲喊,想。小朋友爭先恐后的在找答案這樣在愉快的氛圍中,大家都找到了答案。最后我請還有不知道種子在哪里的果實的小朋友把果實拿出來大家來探討。這樣一個一個的問題都被小朋友自己來解決了,小朋友很開心,因為自己能來解決問題了。這也正是綱要中說的幼兒是主體,教師主導作用。最后,引導幼兒對種子做進一步觀察,說出種子的顏色、排列以及用途。問:“我們知道了有的種子是藏在果肉里的,有的是藏在果殼里的,有誰知道這些種子是什么顏色的,他們在果實和植物里面是怎樣排列?幼兒觀看圖書。我問:”通過看書,你發(fā)現了什么?“幼兒自由討論,同時提出問題:“種子還有哪些用處!逼鋵嵨覀兊纳钪,種子的用處有很多,比如:有的植物或果實的種子可以吃、有的可以做工藝品、有的可以做種子……等很多的用處,小朋友回家以后,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植物和果實的種子的其他用處。在活動過程中,我發(fā)現幼兒在活動中興趣很高,能用自己的方法來發(fā)現各種種子的不同,能主動與他人交流,并積極說出自己的想法。整個活動課堂學習氛圍濃厚,孩子們發(fā)言也較熱烈,總體效果較好。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fā)探索紙張承載力的欲望,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

  2、學習自己動手實驗,探索紙張站起來的方法及紙的承載力。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大記錄表1份,小記錄表、筆、書本、卡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探索紙張站立的方法

  1、猜一猜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紙,它們現在平躺要這兒,我想要它們站起來,你們覺得可以嗎?

  2、試一試

  引導幼兒積極動腦,探索紙張站立的方式并進行記錄。

  3、交流分享

  幼兒展示紙張站立的'方法。

  二、探索紙張是否可以承重

  1、猜一猜

  師:寶貝們真厲害,用你們的方法讓紙站起來了,那么,站立的紙張上能不能放東西承載力量呢?

  2、試一試

  幼兒自由實驗。

  3、交流分享

  師:為什么把書放在站起來的紙上有的紙會倒下來,有的紙仍然站立著呢?

  教師小結:每張站立起來的紙折疊方法不一樣,它的承載力也會不一樣。

  三、探索紙張承載力大小

  1、猜一猜

  師:剛剛寶寶們都實驗站起來的紙可以承載重量,那能不能承載更大的重量呢?

  2、試一試

  引導幼兒嘗試讓紙站立的不同方法及它的承載力。

  3、比一比

  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記錄表,并評出紙張大力士。

  小結:紙的折法不同,它的承載力也會不同。寶貝們的實驗都做得很棒,只要動手,動腦去探索就值得大家學習,寶貝們回家以后再用各種各樣的紙去探索它的承載力吧!

  活動反思:

  活動進行的比較順利,整節(jié)課幼兒們的興趣很高,每個幼兒都動起來了,活動目標也完成的很好,從中我也得到啟發(fā),科學課就得讓幼兒自己動起手來,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參與科學活動的積極性,才會讓孩子們熱愛探索、熱愛科學。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對線條圖展開想像,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想像能力。

  2、要求幼兒完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fā)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繼續(xù)學習創(chuàng)編故事。

  活動準備:

  線條圖兩張(如圖),各種顏色的毛線繩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看線條圖談話。

  1、出示粘在紙上的線條圖,激發(fā)幼兒想象。

  師:昨天,老師在織絨線時,發(fā)現絨線可以甩成許多圖案。你們看,圖上的線條多有趣呀,好象是這樣,又象是那樣。小朋友,你覺得它像什么呢?”(請個別幼兒進行表達。)

  幼:像筆架、像心電圖、像英文字母……

  師:(作出肯定)真有點像!小朋友真會動腦筋。

  2、轉動線條圖,變換線條的方位,激發(fā)幼兒新的想象。

  師:(轉動手里的圖案,使幼兒從不同角度觀察、想象)橫著看線條像什么?豎著看線條像什么?倒過來看線條像什么?”

  幼:橫看線條像山峰、波浪……豎看線條像小路、蛇……

  二、引導幼兒操縱絨線形成線條圖,進行想像的發(fā)散。

  師:教師操縱繩子形成一個線條圖。甩動繩子后松開手,讓繩子自然落地形成線條圖。

  引導幼兒采用多種甩繩的方法,如抓住繩子的一頭甩動,或抓住繩子的中間甩動,或將繩子向上拋,或轉圈甩動繩子等,形成差異較大的線條圖,以促使想像的發(fā)散。

  師:(讓幼兒展開想像)小朋友們看,線條圖現在又像什么呀?

  幼:橫看像一棵茂盛的`樹、像漂亮的蘑菇房、像一頂廚師帽……倒過來看像老爺爺的鼻子和胡子……豎著看像一只肥肥的耳朵……

  三、分散玩線條游戲。

  1、全體幼兒參與,每人拿一根毛線繩操縱,形成線條圖,要求邊玩邊想象。

  師:我們每人拿一根絨線,用不同的方法甩動,讓毛線繩落在桌子上,然后左看看,右看看,想一想它像什么。

  幼兒操作講述,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邊玩邊輕聲講述“我覺得它像XX”,鼓勵幼兒相互間觀察和講述。

  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用完整的語句“我覺得它像XX”表述自己的發(fā)現。借助視屏轉換儀展示幼兒作品,及時鼓勵幼兒認真觀察,積極表述。

  2、第二次操作講述,要求幼兒能將線條圖編成一段話。

  師:這次可以拿一根毛線繩,也可以拿兩根毛線繩操作;可以單手操作一條毛線繩形成一個線條圖,也可以雙手各操作一條毛線繩,形成兩個線條圖,邊操作邊輕聲講講它像什么,在干什么或是什么樣的。

  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幫助能力差的幼兒完整講述。

  請個別幼兒講述,及時幫助幼兒講完整語句。借助視屏轉換儀展示幼兒作品。

  幼A:我覺得它像一只蝴蝶,蝴蝶飛來飛去在找伙伴玩。

  師:誰能用不同的話來說說這幅畫呢?

  幼B:我覺得它像一只美麗的蝴蝶,它在陽光下跳舞,吸引了許多的動物來,它們都夸蝴蝶跳舞跳得好……

  幼C:我覺得它像一只北極熊,它的腳踩在冰冷的雪地上,尋找吃的東西,可是什么也沒找到。

  幼D:我覺得它像一條蛇,它把長長的身子蜷在一起,正在泥洞里冬眠呢!

  師:誰還能用不同的話來說說這幅畫呢?

  3、第三次操作講述,要求幼兒能將線條圖編成一個故事講述出來。

  師:現在請你繼續(xù)玩絨線,需要幾根便拿幾根?纯催@回它又象什么,然后把它們編成一個小故事。講講故事發(fā)生在什么地方?有誰?它們在干什么?結果怎樣?編好后講給旁邊的小伙伴聽。

  幼兒邊操作邊進行創(chuàng)編故事,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幫助幼兒確定主題,完整講述故事。

  幼A: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乘著摩托車到外婆家玩。開著開著,一不小心撞到了一棵大樹上,我們都摔了個大跟斗。

  師:是嗎,講得真好!不過以后可要注意安全。

  幼B:有一個小姑娘,長著一條長長的辮子,走起路來蹦蹦跳跳的,辮子也跟著一跳一跳的,可好看了,大家都很喜歡他。有一天,小姑娘和幾個朋友一起在草地上放風箏,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摔到了一個小坑里,他爬也爬不出來,急得哭了起來。小朋友們看到了,急忙說:“別急別急,我們來幫你!”可怎么幫呢?小姑娘想到了一個辦法,她把長長的辮子甩進小坑里,大聲說:“你別哭,你抓住我的辮子,我們把你拉起來!”嘿喲、嘿喲,大家終于把這個小朋友拉了上來。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發(fā)現土豆沉浮的現象,感知鹽的多少與土豆沉浮的關系。

  2.在實驗中學會觀察現象并記錄,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現象。。

  3.喜歡探索身邊的科學現象,從而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鹽水、清水每組各一盆;土豆每人2個;裝有清水的盆子每人一只、勺子每人一只;每組一盆鹽;記錄紙、筆。

  活動重點:

  通過操作發(fā)現土豆沉浮的現象,知道土豆在鹽水里能浮起來。

  活動難點:

  感知鹽的多少與土豆沉浮的關系,在實驗中學會觀察現象并記錄,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現象。

  活動過程:

  一、通過對比操作,了解土豆沉浮,激發(fā)幼兒興趣。

  1.我們大一班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今天老師請你們去做一個小實驗,后面的.桌子上放著兩盆水,請你們每人拿一個土豆,分別放進兩盆水里,仔細觀察土豆在水里會怎么樣?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4.你們剛剛玩的時候,你發(fā)現你的土豆在水里怎么樣了?

  5.小結:在剛才的實驗中我們發(fā)現了土豆放在兩盆水里有浮上來和沉下去的兩種不同現象。

  5.那為什么會這樣呢?讓土豆浮起來的水有什么秘密呢?

  二、做一做土豆沉浮的實驗(探究操作鹽的多少與浮力的關系)

  1.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土豆、清水、鹽,這些材料能讓土豆浮起來,你們想試試嗎?

  2.交待實驗規(guī)則:用勺子取鹽時,取滿滿的一勺,然后用筷子刮平,放入水中,多攪拌幾下,讓鹽溶解到水里,把土豆放進去,仔細觀察土豆能否浮起來?如果浮起來用“↑”(往上的箭頭)表示,如果沉下去用“↓”(往下的箭頭)表示,并記錄你用了幾勺鹽。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4.展示記錄結果,交流、討論。

  5.小結:原來要讓土豆浮起來,加一點點鹽是不行的,要有一定量的鹽。

  三、再次實驗,體驗成功的樂趣。

  1.剛剛我們沒有讓土豆浮上來的小朋友你可以在去試試看,讓你的土豆也浮起來。其他小朋友可以去幫幫他們。

  2.這次你們的實驗成功了嗎?

  3.展示記錄結果,交流。

  四、延伸

  1.那除了鹽,還有什么溶化在水中,也會使土豆浮起來?

  2.請你們回家用你們剛才說到材料回去也做做實驗,明天把結果告訴我們。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蹦茏屑氂^察并記錄比分,嘗試小組合作統計運動會總分。

 、苍谟螒蚯榫爸懈惺芙鉀Q問題的快樂。

  活動準備:

 、倍嗝襟w課件(昆蟲運動會背景圖、運動項目等)。

 、灿涗洷确值墓ぞ撸üP、計分表)人手一張、匯總表每組一張。

 、瞅唑、瓢蟲、螳螂各一張、1—3的數字和點卡、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運動會導入。

 、睅煟航裉炖ハx王國里要舉行一個小型運動會,有哪些昆蟲參加比賽?

 、残〗Y:有螳螂、蜻蜓、小瓢蟲三只昆蟲參加比賽。

 、沉私獗荣愴椖。

  師:有哪些比賽項目?(出示PPT)

  小結:一共3個比賽項目:空中飛行、舉重和跳遠。

 、疵鞔_怎樣計分。(出示計分牌)

  師:三只昆蟲比賽,第一名我們應該給它幾分?第二名呢?第三名幾分?

  小結:一共有1分、2分和3分三個分數,第一名可以得最多的3分,第三名只能得最少的1分。

  二.昆蟲運動會——記錄比分。

 。ㄒ唬┑谝豁棻荣悺谝淮尾僮。

 、盤PT呈現第一次比賽結果,幼兒自己計分。

  預設:誰得了第一名?應該給他幾分?

  你是給誰計分的?給它幾分?為什么?

  螳螂得了幾分?因為它是第幾名?

  ……

 、矊⒂變旱挠浄纸Y果呈現在匯總表上。

  螳螂應該得幾分?為什么?……

 、秤變候炞C自己的計分是否準確。

 。ǘ┑诙、三項比賽——第二次操作:自己觀察并計分。

 、蓖瑫r出示第二、三項比賽結果PPT。

  師:在這兩項的比賽中,誰得了第一名,應該記幾分?請你仔細觀察后將分數記在相應的格子里。

 、灿變翰僮鞯诙、三項比賽結果,教師巡視指導。

 、瞅炞C計分,并將幼兒的答案出示在匯總表上。

  預設:你是給誰計分的?在哪一項比賽中得了幾分?為什么?

  瓢蟲在舉重比賽中得了幾分?因為它是第幾名?

  螳螂在舉重項目中得了幾分?在跳遠項目里呢?

  螳螂真厲害,兩次都是第一名!

  ……

 、从變簷z查自己的計分表是否準確。

  三、統計總分頒獎

 。ㄒ唬┍荣惓煽儏R總。

 、睅煟喝棻荣惤Y束了,請你們小組合作將三只昆蟲的`成績匯總到一張匯總表上,然后分別算出每只昆蟲比賽的總分。

 、灿變盒〗M合作匯總。

 、辰y計總分。

  預設:xx的總分是多少?你是怎樣統計出來的?

  瓢蟲的總分是多少?

  蜻蜓呢?你是用什么方法統計的?

 、葱〗Y:原來我們可以用加法或者用數數的方法統計總分。

 。ǘ╊C獎

  師:誰的總分最多?第二名是誰?第三名得了幾分?冠亞季軍已經揭曉,我們一起為運動員頒獎。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園的科技節(jié)活動中,幼兒對一種會發(fā)光、發(fā)聲的陀螺很感興趣,孩子們討論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覺到可以抓住幼兒的興趣點來進行一次“轉動”的活動。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fā)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欲望。

  3、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輪子、繩子、風車、火柴棒、蓋子、紙片等。

  2、學具:手巾花、陀螺、發(fā)條玩具、錄音機、轉椅、鐘表等。

  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幼兒操作教師提供的各種能夠轉動的玩具,鼓勵幼兒發(fā)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

  (2)教師投放半成品,幼兒再次探索操作。鼓勵幼兒想辦法,做個會轉動的小玩具:使不能夠轉動的物品轉動起來。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fā)現什么有趣的現象?”

  (3)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大膽地告訴同伴,并請想法奇特的幼兒演示,鼓勵幼兒為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2、游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chuàng)新的`欲望。

  (1)幼兒自由討論: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能轉動的物體,以及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好處?

  (2)集體交流,

  你發(fā)現了什么能轉動?××轉動了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3)、幼兒觀看幻燈:轉動在現代科技中應用。

  3、發(fā)散思維:

  如果你是小小發(fā)明家,你想讓什么轉動起來?轉動以后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

  4、通過游戲,讓幼兒發(fā)現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1)師:“你能讓自己的身體也轉動起來嗎?”

  (2)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那些部位也能轉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讓身體的那個部分轉動起來了?請你來試一試。

  (4)“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如頭不能轉了)不能轉動了,行不行?”

  (5)“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活動延伸:

  1、老師和幼兒一同到室外尋找可以轉動的物體。

  2、利用談話鼓勵幼兒繼續(xù)尋找、探索、發(fā)現日常生活中有關轉動的物體。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币虼,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fā)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轉動的知識經驗。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組交流、集體交流的形式,讓幼兒去探索發(fā)現。但在交流時,我對幼兒的問題太單一,只是問問孩子是怎么把物體轉起來的,忽視了物體轉動時的有趣現象,沒有作很仔細的觀察。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用折、卷等方法,讓紙獨立站起來。

  2.嘗試發(fā)現讓紙站得更牢固的方法,并愿意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3.在反復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探索嘗試,讓紙站起來。

  難點:在操作中,發(fā)現讓紙站得牢固的方法。

  解決策略:通過探索操作,大膽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活動準備

  1.繪畫紙若干。

  2.積木若干、記錄表人手一份、小組記錄表、記號筆、書、實物展示臺。

  活動過程

  一、設置問題情境,引出讓“紙寶寶站起來”的話題

  1.出示書和紙。

  2.猜想:你們覺得紙能站起來嗎? 二、幼兒第一次實驗

  1.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幼兒操作情況。

  2.請個別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方法。

  3.幼兒再次操作,尋找出站得最穩(wěn)的方法。

  小結:紙寶寶說:你們很棒,大家通過折、卷等方法,改變了我原來的樣子,使我站了起來,特別的開心。

  三、再次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探索

  1.引導幼兒猜測紙折疊后能擺放積木。教師:站起來的紙上能擺放積木嗎?

  2.幼兒嘗試,教師觀察。

  3.教師將幼兒操作的結果投放在電腦上,幼兒表達自己操作的過程。

  小結:你們想到了用自己的方法幫助了紙寶寶,原來它也可以像書那樣支撐起積木。

  四、幼兒探索,尋找穩(wěn)固的方法

  1.幼兒操作。

  2.表達自己的操作結果與發(fā)現。

  教師:你在操作時用了什么方法?放了幾塊積木?

  小結:原來紙折或卷的層數越多,支撐的積木就越多,而且要找到紙和積木的支撐點,這樣才能擺放更多的積木,讓紙站的更牢固。五、幼兒分組探 索,尋找穩(wěn)固的方法。

  1.小組操作。

  2.小組代表介紹自己組的操作結果與發(fā)現。六、總結

  教師:今天我們通過探索,一張薄薄的紙可以站起來,而且它的上面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還有各種其它的紙放在科學角中,他們能不能站起來撐起積木,你們再來試試。

  本次活動是我執(zhí)教的一次公開課,我的重點放在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活動反思

  讓他們發(fā)自內心地去探索、發(fā)現讓紙站起來,且站的牢固的方法,并將探索到的發(fā)現和結果記錄下來并轉化為語言表達出來,與同伴一起分享。

  活動設計層次清楚,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參與性和操作性。氛圍很活躍,孩子們一直都非?鞓。

  從開始探索怎么讓紙站起來,孩子們感到很驚訝,認為薄薄的一張紙不可能站起來的,經過探索,有孩子嘗試將紙對折后發(fā)現紙真的站了起來,其余孩子紛紛效仿,在探索中,他們發(fā)現折紙的`方法不同也能讓紙站起來,于是,我便請孩子們再次探索讓紙站起來的方法有哪些,并把每次的探索結果記錄下來, 孩子們都沉浸在“發(fā)現”中,收到的效果較好。探索中,我只是適當引導了幼兒怎樣幫紙寶寶站起來,有很多孩子都做到了。不過我如果在這時能制作有立體感的動畫。效果一定會更好,更能激發(fā)幼兒想幫助紙寶寶的愿望。

  第三次探索中, 引導孩子探索紙怎么站的更穩(wěn)?借用了積木的壓力和支撐點的原理進一步探索那種方法可以支撐更多的積木?通過觀察和孩子們自己的探索與記錄,孩子們知道了這些普通的折、卷等方法支撐更多的積木,很好的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索欲望。孩子們折出的紙可以支撐很多的積木,也大大出乎我的意 料。他們的記錄很多是我沒有想到的,我想如果我提供的探索材料能再豐富一 些,孩子們一定可以探索更多的結果。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01-02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30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28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20

大班科學教案06-15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4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4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7-24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7-27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