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教案常用【7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美術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美術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理論基礎:《指南》指出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于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孩子在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fā)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起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fā)現美,有自己的方式表現和創(chuàng)造美,使其“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
經驗基礎:大班幼兒已初步的認識風箏結構的對稱性特點。從藝術學習經驗的的角度,大班已具備美術欣賞的能力,能感受理解作品內容,并能大膽表達自己對作品的內容的理解;上學期已欣賞過《臉譜》,對對稱美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
課程意義:春天如約而至,放風箏是孩子們十分喜歡的活動。風箏從造型、色彩、構圖等方面體現出鮮明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特色。由此我們在大班開展民間工藝品風箏欣賞,能增進幼兒對我國傳統(tǒng)藝術的了解,豐富對不同風格特點的藝術作品的美的體驗。
活動目標:
1、了解風箏文化歷史,喜歡中國傳統(tǒng)工藝。
2、感受風箏圖案所蘊含的寓意美和構圖的對稱美
3、在欣賞感受的基礎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chuàng)造表現風箏的寓意美和對稱美。
重點:鑒賞風箏圖案的寓意美
難點:表達和表現風箏的寓意美和對稱美。
活動準備:
1、視頻一:以風箏產生、發(fā)展、演變歷史為內容的動漫。
2、視頻二:沙燕風箏、龍型的串子風箏,等不常見的風箏圖片若干。
3、實物風箏“連年有余”大小共五只;我地市場常見的實物風箏若干。
4、設計風箏的材料每人一份
5、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展示區(qū)用于風箏展覽和視頻展示。體驗區(qū)用于賞析和創(chuàng)作風箏。
6、形象寓意的相關經驗準備,蝴蝶代表愛,荷花代表和平等。
活動過程:
一、參觀欣賞,初步感受。(展示區(qū))5分鐘
1、拋出參觀任務。師語:“你們曾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放過風箏,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參觀風箏展覽,那里有各種各樣的風箏。參觀后,請小朋友說說你喜歡什么風箏?為什么喜歡它?”
2、 幼兒自由參觀各種實物風箏,老師與個別孩子交談,了解孩子們對風箏的認識。
3、 請個別幼兒圍繞“喜歡什么風箏,為什么喜歡”交流參觀感受。
4、教師小結孩子們的感受交流。師語:你們喜歡的風箏有的是因為圖案很美,如喜洋洋圖案的,蝴蝶圖案的,奧特曼圖案的,有的是因為色彩很美,如像彩虹一樣的顏色。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只很特別的.風箏,請小朋友欣賞,看看它美在哪里?出示實物大風箏,拋出任務。
二、感受鑒賞,表達體驗――鑒賞實物風箏“連年有余”藝術美。(體驗區(qū))10分鐘
1、小組賞析寓意美。(每組一只同造型的小風箏)
。1)師語:請幼兒看看這只風箏上有什么圖案形象?魚有什么好的寓意,蓮有什么好的寓意?為什么要把魚和蓮畫在一起,它們有什么好的意思?
。2)幼兒分組鑒賞圖案形象美,討論分析其寓意美;教師引導幼兒充分討論,尊重孩子們的自主體驗,鼓勵他們大膽用語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
。3)小組代表交流感受。教師小結:這只風箏不僅是魚和蓮花的造型非常美,而且這兩種形象結合在一起還有一個好的意思那就是“連年有余”,代表著放風箏的人的美好愿望,希望我們的生活永遠富足。
2、集體賞析構圖美。
。1)師語:除了風箏的圖案形象美和寓意美,這些形象的構圖有什么地方特別?
幼兒鑒賞構圖的對稱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魚和蓮花分布在風箏的什么位置,我們以前見過這樣的構圖沒有?
。2)個別幼兒交流看法,教師小結:這只風箏的構圖具有對稱性特點與以前的臉譜構圖方式一樣。你們都喜歡風箏,但你們知道風箏是誰發(fā)明的呢?風箏有什么來歷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視頻。
三、觀看視頻,拓展認知 (展示區(qū))4分鐘
1、觀看視頻動漫,了解風箏的起源及演變。(視頻故事:風箏起源于春秋,是魯班發(fā)明的,那時的風箏是木頭做的,叫木鳶,打仗的時候用它傳遞消息。到了漢代,有了紙張,每到春天人們用紙做成各種各樣的風箏到田野里放飛,希望將晦氣帶走,祈求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的運氣,F在,風箏成為我國獨有的民間工藝品,用于居家裝飾等,放風箏也成為人們的一項健身運動。每年的春天,許多地方還舉辦風箏節(jié)。)
2、再看視頻圖片,了解各種不常見的風箏,再次從寓意美和對稱構圖美的角度引導幼兒觀賞。
3、教師小結:“這段視頻讓你們知道了風箏的歷史,還見識了不少我們這里不常見的風箏,你們想不想設計風箏呢?設計的風箏要有好的意思,還要用對稱性原理進行構圖!
四、自主創(chuàng)作,設計風箏。(體驗區(qū))15分鐘
1、幼兒自主創(chuàng)作設計風箏。
2、教師分組指導。
。1)引導幼兒思考選擇有好的寓意的形象;
(2)引發(fā)小組內成員互動,推動創(chuàng)意分享;
。3)鼓勵幼兒求異創(chuàng)新;
(4)指導幼兒對稱構圖
3、分組點評。介紹自己的作品,引發(fā)同伴互評,指導點評。
4、展示幼兒作品,共同裝飾教室,活動結束。
課后反思:
該課程方案,經過幾位老師在同課異構的實踐結合自己的思考不斷發(fā)展完善起來。
關于目標重點的設計:風箏蘊含的藝術美的元素非常豐富。在構圖上除去對稱性特點,還有鑲嵌,平衡、飽和等;在色彩上,有對比色的運用,調和色的運用,還有中國紅,青花瓷等色彩的特色,一節(jié)課不可能讓孩子們了解所有的關于風箏的藝術知識,感受所有的藝術美,為此我根據大班的欣賞要求,在中班對理解作品內容本意的基礎上提出寓意理解的要求,并作為這節(jié)課的重點。
關于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在幾位老師的實踐中,我發(fā)現孩子們對風箏的歷史非常感興趣,有一節(jié)課里,一位老師用近半小時的超長時視頻介紹,孩子們仍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表現出大班孩子特有的求知欲,為此保留了這一環(huán)節(jié),并把了解風箏歷史作為目標之一,從拓展孩子們認知的角度進行了材料整合。
在同課異構的實踐中,發(fā)現欣賞環(huán)節(jié)存在這樣一些現象,教師要么根本沒有從風箏藝術美的角度進行分析鑒賞,要么就是將造型美,構圖的對稱、鑲嵌、飽和美,色彩美等所有的藝術美都一一鑒賞。為此在我設計的方案中,主要從內容美和構圖美兩個方面進行欣賞,即新知識――寓意美和已有的經驗――構圖對稱美,這樣既可以使孩子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又突出了重點,還避免欣賞活動不欣賞的現象發(fā)生。
在創(chuàng)造美的環(huán)節(jié)里,有的老師是直接投放對稱性構圖的風箏進行裝飾,有的老師投放印染材料讓孩子們自由印染,都是風箏對稱美和色彩美的經驗的應用和創(chuàng)造,值得肯定的是他們都讓孩子們充分自主,沒有提出創(chuàng)作要求。在我的設計里,因為前面的環(huán)節(jié)都是寓意美和構圖對稱美的鑒賞,那么在創(chuàng)造美的環(huán)節(jié)里,我要求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遷移創(chuàng)作,設計的風箏形象要有好的意思,還要用對稱的方式進行構圖,從而加深孩子們對這兩種藝術美的理解。可能創(chuàng)作的空間是小了,但教學的目標性強了,重點更加突出。由此,隨后生成自主創(chuàng)作畫風箏的活動,雖然當時沒有給予孩子們最大的自主,但生成活動對這一缺失作出了及時的彌補。
正因為一節(jié)課的容量有限,在實踐中,我發(fā)現了不少藝術的和非藝術教育資源,如風箏運動,風箏節(jié),風箏有南北兩大流派且各有其美,僅從藝術的角度它就可以形成一個教學單元,其蘊含的藝術元素幾乎可以囊括中國傳統(tǒng)藝術特點。為此,還可以生成以下活動:藝術活動:親子制作風箏、畫風箏、欣賞風箏的色彩美、欣賞風箏構圖的鑲嵌美、欣賞南北風箏的藝術美、印染風箏、風箏歌舞等;戶外活動:放風箏;社會體驗活動:風箏節(jié)活動;等等。以上這些活動我將依托家庭教育資源、社會教育資源和幼兒園一日活動教育資源分步實施。
大班美術教案 篇2
設計思路:黑小小的蠶引來了孩子們的興趣和好奇心,每天總有孩子會情不自禁地大聲叫喚自己的同伴,驚喜地轉告自己發(fā)現的秘密!吨改稀分刑岢,要讓孩子們學會關心小動物,在飼養(yǎng)動物的過程中,樹立他們愛護小動物的情感。由于蠶是一種便于飼養(yǎng)又可以觸摸的小動物,為此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制定了養(yǎng)蠶計劃,以便使孩子們萌生飼養(yǎng)蠶的責任心。在幼兒擔負飼養(yǎng)蠶的過程中,他們和蠶建立起親密的關系,蠶如同他們生活中一個個親密朋友。于是我們便選擇蠶這容易獲得的資源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旨在有目的、有意識地引領孩子走進蠶的生活世界,使之成為孩子主動學習的“主角”。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蠶一生的主要成長階段(卵、幼蟲、蛹、成蟲)及其外形特征,體驗生命的多樣性。
2、喜歡蠶,樂意用多種方式表現蠶的生活習性。
3、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4、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或別人的作品,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材料提供:
1、多媒體制作《有趣的蠶》、范例作品。
2、準備能表現蠶寶寶的各種物品如:繪畫工具、彩泥、餐巾紙等。
指導過程:
1、欣賞多媒體制作《有趣的蠶》和幼兒談談蠶寶寶的生活,激發(fā)孩子創(chuàng)作的欲望。
2、師:蠶寶寶從小到大會變成各種樣子,真有趣,我們今天來做做蠶寶寶,好嗎?
探討交流:用什么方法做蠶寶寶好呢?在幼兒自由討論的基礎上,請幼兒來介紹自己的想法。師適當提出質疑,和幼兒一起商量解決活動前的有關事項,如需要哪些材料等等。
3、師介紹準備的材料,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嘗試。師巡回指導,了解幼兒活動情況,對于好的表現及時肯定和表揚。
4、請幼兒欣賞好的表現方法。
活動反思:
雖然沒有看到蠶寶寶變成飛蛾。但喂養(yǎng)蠶寶寶的過程卻是難忘和快樂的。在活動中,每一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愛心去對待這幾只蠶寶寶,每個小朋友都去觀察、探索蠶寶寶成長的過程了,在最后的過程中,老師讓孩子帶著成功的喜悅而結束人生第一次與小動物的親密接觸,不讓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遺憾。
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理解物體之間的遮擋關系。
2、嘗試用跳線法、添畫法的繪畫方式表現物體之間的前后遮擋關系。
3、大膽作畫,細心的畫出遮擋部分的畫面。
4、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5、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活動教具(大樹、猴子、老虎)、森林背景圖一副、幼兒作畫工具。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出課題。
1、教師講故事。
在美麗的森林里,老虎是這個森林里的大王,大家都很敬畏他。有一天中午,小動物們都午睡了,有一只調皮的猴子在森林里快樂快樂的玩耍,它在樹上跳來跳去。突然,一只兇猛的.大老虎睡醒了,他伸伸懶腰大搖大擺的走了出來,猴子看見了嚇得“吱溜”一聲鉆進了樹葉中,這只猴子膽子有點大,還伸出腦袋來偷偷的張望。這個情景正好被路過的攝影師看見了,他“喀嚓”一聲拍了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張照片。
2、教師揭開完整的畫面。
指導語:這張照片好看嗎?想不想來畫一畫?
二、引導孩子理解畫面中物體之間的遮擋關系。
1、理解物體的先后關系。
先把問題拋給孩子:那我們該怎么畫呢?先畫什么?再畫什么?最后畫什么?
幼兒猜測回答:
提升:那我們再來仔細看一下這副畫,誰在最前面?大老虎的后面是什么?猴子藏在哪里?
小結:我們要先畫最前面的老虎,然后再畫大樹,最后畫猴子。
2、理解物體的遮擋關系。
大樹的變化:那我們怎么畫大樹呢?大老虎走出來后,你看到的大樹跟剛才的大樹都什么不同?大樹的一部分樹干被什么遮住了?
猴子的變化:猴子藏在哪里?它的身體什么部分被遮住了看不見?(中間)
露出了身體的什么部分?(頭和尾巴)
三、講解示范。(提醒幼兒將紙豎著畫)
1、教師用添畫法、跳線法演示遮擋畫的畫法。
指導語:在這幅畫中有被擋住的部分也有被)露出的部分,我們該怎么畫呢?先畫什么?再畫什么?被遮住的部分要不要畫?
小結:我們要先畫最前面的老虎,然后再畫大樹,最后畫猴子。被遮住的部分不要畫。
跳線法:當碰到老虎的時候我們抬起筆,在半空中輕輕的跳過去,不要畫出來,跳過前面的老虎后我們繼續(xù)畫。
添畫法:猴子的腳和一部分身體被遮住了不用畫出來,就畫露出來的部分,我們要先畫猴子的身體,身體要碰到樹干,頭也剛剛好碰到樹干。
2、前面的部分要畫得大,畫的時候膽子大一點,后面被遮住的地方要細心畫。
3、構圖飽滿,大樹可以從頂部一直畫到底部。
四、幼兒練習,教師進行指導。
1、教師強調要求:最前面的部分先畫,然后再畫后面的部分。被遮住的部分不用畫出來。
2、提醒幼兒老虎要畫得大,樹干要畫得長,樹葉畫的茂密一點,畫滿整張紙。
五、講評。
將幼兒畫好的作品進行展示。
重點就遮擋部分進行講評。
小百科: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由南方的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以至北方的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qū),也常出沒于山脊、矮林灌叢和巖石較多或礫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
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畫海洋生物的簡單形象,并表現其一定的動態(tài)。
2、重點根據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畫成6幅連環(huán)畫。
3、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愿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yōu)美,風趣。
難點注意遠近、大小關系,合理安排畫面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鴨子、魚、烏龜、鵝、青蛙圖片,圖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我們已經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今天我們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內容畫出來,每一段故事畫一張畫,連起來就叫連環(huán)畫,讓別人把幾張畫連起來看就知道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2、引導幼兒觀察主要角色的特征。
幼兒討論,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動物。
出示動物圖片,請幼兒觀察。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我們把故事分成6幅圖,在畫的右下角標上數字。
畫之前,請幼兒先想好如何構圖。
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將主要角色畫在紙的.中間,注意添畫與主題有關的事物,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動物形象和設計畫面。
4、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鼓勵幼兒與鄰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賞并講述故事內容,選出畫的最好的作品進行表揚并讓幼兒介紹作畫經過。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孩子們都能表現出豐富多彩的海底生物,但由于是第一次進行小組合作用大張紙繪畫,所以有些孩子畫的魚比較小,合作表現的比較少,不會和別的孩子一起配合完成一個故事,繪畫時孩子還是自己畫自己的,以后可以多采取這種形式活動,讓孩子學會和別人合作。
大班美術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在與多媒體手段的互動中,充分感知物體前后遮擋的層次關系。
2、初步嘗試表現物體間多層遮擋關系的繪畫方式。
3、體驗畫面布局的審美情趣。
二、活動準備:
1、課件:小老鼠捉迷藏。
2、布偶老鼠、糧倉、人手一份畫紙、繪畫材料。
三、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題
利用課件設置情境:"今天,有一群小老鼠和小花貓在這個大大的`糧倉旁玩捉迷藏的游戲,我們一起幫小老鼠們躲一躲吧"
(二)初步互動,感受遮擋
1、初步互動
師幼以直接拖動的方式將老鼠藏至糧倉后。說一說:我的小老鼠是怎么藏的?
過度:小老鼠捉迷藏的事變成了一幅有趣的畫,可是你們覺得這幅畫有什么問題嗎?
2、糾錯修正
(1)發(fā)現畫面中的不合理之處:被遮擋住的線條仍然出現在畫面中等
。2)出示老鼠和糧倉實物教具,加以驗證。
。3)利用課件展現真實的遮擋視覺效果(將透明式的線條隱去)。
。ㄈ┏浞指兄、嘗試表現
1、設疑猜測
。1)利用課件中的小貓,引發(fā)猜測:小貓要來和小老鼠做游戲了,如果它來到糧倉前,猜一猜,什么會被檔起來?
。2)引導孩子觀察:糧倉被貓擋住了一部分。
2、多層遮擋
引導幼兒觀察:貓擋住了部分糧倉,糧倉又擋住了老鼠的部分身體,這樣組成了一幅更復雜、更有趣的畫。
3、分層聚焦
。1)幼兒自由交流:畫貓和老鼠在糧倉旁捉迷藏的畫時,可以先畫什么,再畫什么,為什么?
(2)教師小結提升,并用電子白板演示正確的繪畫順序。
。ㄋ模┐竽憚(chuàng)作、欣賞分享
1、自主繪畫
幼兒以個體為單位,獨立、大膽地進行繪畫,教師巡視并鼓勵孩子展現不同遮擋關系、不同動作姿態(tài)的畫面。在此過程中,教師用相機隨機抓拍孩子成功的作品。
2、相互欣賞
幼兒相互欣賞各自的作品,然后展示繪畫過程中教師隨機抓拍的成功作品。
。ㄎ澹┯螒蜓由、結束活動
教師帶領孩子們到戶外進行貓捉老鼠游戲。
大班美術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熟練的繪畫技能,對新鮮的事物具有強烈的探究欲望,簡單的繪畫方式已不能滿足大班幼兒的創(chuàng)作形式,沙子對于孩子來說是熟悉的,而沙畫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對孩子來說是新穎的,魚兒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在兒童的世界里魚兒是他們熟悉和喜歡表現的對象。因此我以"給魚兒穿花衣"為主題,選擇比較新穎的沙畫,來激發(fā)孩子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作欲望,充分調動孩子的想象力來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體驗沙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沙畫的作畫方法中引導幼兒大膽嘗試、大膽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幼兒豐富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玩彩沙激發(fā)幼兒對創(chuàng)意藝術活動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耐心、細心的作業(yè)態(tài)度和良好習慣。
4、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
5、激發(fā)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
師:"寒冷的冬天到了,我們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可是河里的魚寶寶還沒有漂亮的衣服呢,你們說,該怎么辦?那你們想送一件什么樣的衣服送給魚寶寶呢?(幼兒自由回答)
二、引導幼兒用多種材料裝飾。
師:"看,我給你們準備了哪些材料?(紐扣、回形針、毛線團)孩子們,趕快去挑選自己喜歡的材料給魚寶寶做花衣。
幼兒自由操作。
師:"做好了嗎?趕快把你的魚寶寶送回家。"(幼兒送小魚)教師小結:"哇,小朋友們真能干!魚寶寶們都穿上了花衣,漂亮極了,你覺得哪條魚最漂亮?
三、示范沙畫。
師:"魚寶寶們都變漂亮了,魚媽媽也想穿上花衣。你們看,今天,我想用這個(沙子)來打扮魚媽媽,猜猜它是什么,用手摸一摸?(沙子)你們覺得沙子能不能打扮魚媽媽,為什么?用沙子裝飾出的畫,我們就叫它沙畫。我要為魚媽媽穿花衣羅?,這兒有哪些材料?(盒蓋、膠棒、沙子)
師:"先把魚媽媽放到盒子里,躺躺好。(邊操作邊講)接著涂膠水,在要裝飾的地方,用力抹一抹,抹的要均勻,你想裝飾哪兒,膠水就要涂到哪兒。
師:鋪沙子嘍,挑選我喜歡的紅色,舀起沙子鋪一鋪,薄薄鋪到那一塊,再用手指抹一抹,壓一壓,看,沙子牢牢的粘在上面了。
師:哎,有些調皮的沙子不愿意被粘在上面,怎么辦呢?(幼兒回答)我把它輕輕地抖下來,倒回原來的碗里,還可以再用。
師:"身上的花紋誰來裝飾?(請一寶寶來操作)做的真好!哎,我剛才是怎么做的.?"教師小結(第一步把魚放到蓋子里;第二步涂膠水;第三步鋪沙子)
五、幼兒操作
師:"孩子們,請你們五個人一組去為魚媽媽穿花衣!"(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六、作品展示
師:"裝飾好了嗎?把魚媽媽送到魚寶寶身邊,我們來比一比誰裝飾的魚媽媽最漂亮?為什么?"
活動結束:
師:"今天,我們幫助了別人,真是件快樂的事,魚寶寶們想邀請我們來跳個舞呢。(律動:網小魚)
教學反思:
本著課堂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為學生學習服務、為學生終生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的設計理念,整節(jié)課學生在頭腦中樹立了創(chuàng)造性主動學習的意識,把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在拓展學習內容過程中,我適時傳授美學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觀,并幫助他們掌握繪畫技巧。從學生的反饋來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自主、主動、創(chuàng)造性的接受知識,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提高,同時也激發(fā)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學習效果十分明顯。
大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知道草莓的特征以及草莓的味道。
2、學會用白糖裝飾出草莓。
活動準備
紅色的粉筆,刀,白糖,木工膠
活動過程
[導入]1. 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草莓。
- 我是酸甜可口的水果,我紅紅的表皮上長著籽兒。
- 我可以加工成果醬和果汁。我是誰呢?
[展開] 1、談談草莓。- 你吃過草莓嗎?
- 草莓的味道怎么樣?
- 吃草莓的`時候你的心情怎么樣?
2、說說草莓的特征。- 草莓是怎樣制作生產出來的呢?它長什么樣子?
(我們喜歡的草莓是用花苞發(fā)育出來的,有的發(fā)育成球形,有的發(fā)育成顆粒狀。)
- 草莓的籽兒長什么樣?
(草莓不像其他的水果,籽兒長在里面而是長在果皮上。)
- 水果是怎樣長成的?
(我們吃的水果是花的一部分變化而成的;ǖ淖臃、花萼,花苞等部分的養(yǎng)分聚在一起形成了水果。像柿子,葡萄這些水果是子房發(fā)育成的被叫做假果,而梨,草莓是花苞和花萼變大形成的被叫做真果。)
3、制作草莓并研究制作材料。- 如果要裝飾出草莓需要哪些材料?
- 用粉筆怎樣裝飾出草莓呢?
4、用活動紙中的粉筆裝飾出草莓。① 準備好紅色的粉筆。
、 把粉筆劃出粉末來。
、 把白糖和粉筆末混在一起,使白糖染上紅色。
、 在草莓上涂上木工膠把混合好的粉末粘在草莓上。
、 說說草莓的味道和白糖的味道。
[結尾]1、讓孩子們把做好的草莓介紹給朋友們
2、活動
【大班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大班美術教案07-10
(精選)大班美術教案07-10
大班美術教案06-16
(經典)大班美術教案07-23
(精選)大班美術教案07-22
大班美術教案(經典)07-26
大班美術教案【經典】07-26
【精選】大班美術教案07-25
大班美術教案【精選】08-09
大班美術教案(精選)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