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一、 教學內(nèi)容:P2~P3
二、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經(jīng)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shù)除法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
2、 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出有余數(shù)除法的書寫格式,體會余數(shù)一定比除數(shù)少。
3、 在操作、探索、發(fā)現(xiàn)中,使學生獲得積。
三、 重點難點:
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實物投影儀
學生準備:每個人準備若干圓片
五、 教學過程:
。ㄒ唬、問題引入
。ǘ、探索新知
1、 體驗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1)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
(2) 接著進行全班集體交流。
。3) 同桌同學合作擺20個圓片,驗證推算結果。
。4) 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
20 ÷ 5 = 4
4 ——商
除數(shù) 被除數(shù)
20 ——除數(shù)與商的積
0 ——余數(shù)
。5) 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第2頁試一試四道小題,指名板書,集體訂正。
2、 體會平均分后有余數(shù)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掌握將組合圖形通過分割和添補的方法探討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學會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與反思。
2、 能根據(jù)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解答。
3、 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自主探索的過程,掌握將組合圖形通過分割和添補的方法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jù)組合圖形的條件,正確運用分割法和添補法的策略,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學具準備】七巧板、答題紙、每小組一張例題一的平面圖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活動激趣,認識圖形
1、 課件激趣:猜一猜,這個盒子里到底藏了哪些平面圖形?(課件演示圖形從盒子里跑出來)復習基本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 學生動手拼一拼:拿出準備好的七巧板,一分鐘競賽,在一分鐘內(nèi)拼出有趣圖形。
3、 展示學生作品:這些圖形和基本圖形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點?
揭示組合圖形的概念:基本圖形拼成的圖形叫組合圖形。
4、 生活中哪里還有組合圖形?(學生說;課件展示。)
5、 練眼力:看看這個組合圖形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
。▽W生試著分一分,老師總結:可見,幾個基本圖形組合在一起就是組合圖形,同樣的,一個組合圖形也可以分成幾個基本圖形。運用這樣的思想,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很多問題。)
二、 情景出示,體驗探索
1、 課件出示情境:小華家新買了住房,計劃在客廳鋪地板(客廳平面圖如下)。大家能幫小華計算一下要買多大面積的地板嗎? 7m 4m 6m 3m 2、 客廳平面圖,要鋪地磚需要知道什么?
3、 面積如何求?小組一起研究,在老師發(fā)的平面圖紙上試一試,尋找計算辦法,并計算出得數(shù)。(小組內(nèi)研究、計算)
4、 在黑板上展示不同的計算辦法,讓小組代表講解本組解決思路和辦法。
前三種方法有什么共同點?(板書:分割法)
第四種方法有什么特點?(板書:添補法)
5、 如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呢?引導學生總結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三、 解決問題,強化應用
1、 請大家運用學到的知識,幫助大隊輔導解決一個問題:中隊旗到底有多大?
學生在答題紙上獨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解決方法和計算結果,教學反思《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與反思》。
2、 出示零件平面圖,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對比。 54mm 20mm 30mm 10mm 27mm 3、 一塊草坪,如下圖。你能算出它的面積嗎?現(xiàn)在有兩家公司聯(lián)系,A公司說種一平方米草要5元,B公司說種同樣的草一共需要2500元。如果讓你決定,你會選擇哪家公司?
4、 還有兩幅組合圖形,你能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面積嗎?學生獨立完成,組內(nèi)交流。
四、 小結
誰來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都學習了那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時,要根據(jù)圖形本身的特點,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分割法或添補法)。
五、 趣味思考題
學校校園里有一塊長方形的地,想種上紅花、黃花和綠草。一種設計方案如圖。你能分別算出紅花、黃花、綠草的種植面積嗎?
【板書設計】
組合圖形的面積
分割法 添補法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遵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則,通過學生合作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突出了轉化思想,能夠結合實際,讓學生體驗生活中的數(shù)學,加強了數(shù)學的樂趣。
一、通過學生動手擺一擺,辨一辨,認識組合圖形的特點。
學生用七巧板動手擺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本事這個類似游戲的活動就充滿了挑戰(zhàn)和趣味,學生非常積極地參與其中。學生把不同的基本圖形拼在一起,就是經(jīng)歷了組合圖形形成的過程,對于組合圖形的特點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為下一步把組合圖形分割成不同的基本圖形打好了基礎。在認識了組合圖形后,又以游戲的形式做“練眼力”一題,讓學生把七巧板拼好的作品分成不同的基本圖形,這是為新課情境的解決辦法做提示,也是為抽象的數(shù)學圖形的分割做好基礎。
二、學生經(jīng)歷探索過程,在同伴的合作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教學。
教師設置情境,請學生四人一小組幫助小華計算客廳的面積。 7m 4m 6m 3m 每個小組都可以在平面圖上畫一畫、寫一寫、算一算。然后選出不同的做法展示全班展示,讓小組代表解釋本組的思路和方法。當時黑板上展出的學生的做法共有六種,經(jīng)過學生的講解分析和判斷,大家一致拿掉了非常復雜的兩種分割方法,并闡明了理由。這個過程很好地把“分割法”和“添補法”進行了展示,并且在不好的展示范例中發(fā)現(xiàn)了分割越簡單越好計算為上策,以及不論采取什么方法,只要能找到相關數(shù)據(jù)才是對的辦法的結論。這些教學中的重難點都不是老師傳授的,而是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計算、體驗和對比得到的,是學生自己經(jīng)歷了學習的過程,效果較好。
三、課堂練習緊扣生活實際,并注重教學難點的進一步實踐。
隨后出現(xiàn)的課堂練習,均從實際生活情境中來。首先隊旗的面積計算,這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能夠引起他們的計算熱情。同時中隊旗這個組合圖形可以用分割法或者添補法轉化成不同的基本圖形,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組合圖形計算的多樣性。接著計算的零件的面積,則是學生體會根據(jù)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解答。練習的第三題則設置了哪個公司的報價劃算的情境,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數(shù)學的實用性。其后跟著的兩道練習,都是不斷加強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點,注重學生的實際問題的解答能力。
本節(jié)課沒有得到很好突破的,正是在教學難點部分。老師沒有吃透教材,對于學生真正的難點心中并不明確。學生用分割法或者添補法轉化成基本圖形并不存在困難,而是選擇了某種分割法或者添補法后能夠找到相關的數(shù)據(jù)來進行計算,這才是突破的重點。首先老師在思想上認識不夠,所以在課堂上強調不夠;同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而設計上就沒有注意突出這一點。如果在練習中加入錯題分析,以學生的錯來引出難點突破,或者加入一道:看分割好的組合圖形你需要找到哪些數(shù)據(jù)的練習,效果應該會更好一些,這樣顯得重難點突破,集中力量突破,數(shù)學課堂的效率才能夠得到更好的提高。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
前 后 (第2頁)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或游戲情境中,體驗前與后的位置與順序。
2、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后的位置與順序。
3、培養(yǎng)學生關于前后的空間觀念。
4、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前與后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難點:
學生前后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
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情境教學、游戲
教學準備:
紙制的方向盤4個、車站牌5個、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老師請5名學生上講臺排成隊列 (5名學生排成隊列,其余學生描述其中一位學生的位置)
2、在老師的口令下,學生按要求調換位置(把原來排在第二位的同學,依次往后進行調換,換三次,最后一次換到了隊伍的末尾。使學生初步體驗到: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具有一定的相對性。
引導學生( )同學在( )同學前面,在( )同學后面,( )在最前面等較規(guī)范的語言來描述。
二、 觀察討論、學習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設計做鋪墊,學生已初步體驗到了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因此新課知識,應由學生自己通過觀察、討論來掌握。)
2、老師出示電腦:小動物賽跑 電腦演示:小鹿、小狐貍、小白兔,小蝸牛參加賽跑,起跑后不久,他們的位置發(fā)生了改變。
。▽W生看電腦觀察小動物的位置變化) (暫停演示)
問: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動物?誰第二?小白兔跑第幾?小蝸牛跑第幾?
問:如果比賽繼續(xù)進行,可能會有什么情況發(fā)生?
。康模簡l(fā)學生的`法語異思維,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再次體驗到前后順序具有相對性)
3、看書:第2頁上面的圖
讓學生看圖答 三、 練習鞏固、啟發(fā)思維
1、說一說
(1)你的座位前面是誰?后面是誰?(目的: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體會前后意義和相對性)
。2)你前面有幾個同學?后面有幾個同學?你是排在第幾位?(使學生學會從前面數(shù)或者從后面數(shù),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頁的做一做的第二題,然后全班集體訂正。
3、游戲
。1)請一名學生扮演司機,老師扮演售票員,5名學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個不同的地方),其余學生扮演等車的乘客(可任意選擇站起來牌),在教室里進行坐車游戲。 師出示其中一個站牌,請學生說說站起來牌的意義。
師:各位乘客,歡迎您坐我們的公共汽車,本車的起點站起來是火車站,終點站是動物園,有上車的乘客請上車。
師: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師都報出站不同,學生自由地上下車,但要求說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請同學們看,現(xiàn)在老師是前面朝你們站著,那么黑板在老師的哪一面?老師在黑板的哪一面?你們在老師的哪一面?(與一名學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
換位置后再問:現(xiàn)在呢?(后面)師生同時向左轉后再問:現(xiàn)在呢?(后面)
師:對,請同學們記。好娉姆较蚓褪
生:前
師:背對的方向則是
生:后
師:前與后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四、 家庭游戲、知識鞏固
(1)回家后,幫你的玩具排排隊(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狀的積木),并向家里人說說他們的前面順序
。2)向家長說說,做課間操時,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別是誰?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環(huán)節(jié):
1.情景引入:觀察一個立體圖形的各個角度,初步了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不同。
2.例題講解:觀察汽車全景照片后,對不同位置看到不同形狀講解。解決書上的相應練習加上茶壺的上、側、正的觀察。
3.情景練習:針對空間中3個不同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來體會不同角度觀察的不同。(選不同位置的照片)
4.擴展練習:欣賞風景在空間中的視角變化引起的物體形狀變化。
本次教學我認為采用計算機網(wǎng)絡自主教學和小組合作討論的教學形式結合,能夠在實物觀察、空間抽象、轉變視角的3個層次上得到提升。
教學目標:
1.了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幾何圖形、同一個實物,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夠根據(jù)提供的不同位置的局部和整體的關系進行綜合,找到物體完整的表象。
3.初步了解到空間中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多個物體間的位置關系。
4.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立體的長方體紙箱一個(每一個面粘貼不同的學生熟悉的卡通動物形象),遮蓋布一塊,實物圖片若干,屏風一個,桌子上有的茶葉筒等3種物體,網(wǎng)絡課件,計算機10臺。
分組:4個學生一組(選出組長、信息員)。分配一臺計算機。
學具準備:白紙和筆。
教學過程:
一、觀察長方體物體,初步感知不同位置看到物體不同
。▓龅夭贾茫旱首釉6個不同的地點,看到一個面的3個,兩個面的3個,看見3個面的一個人)
1.情景設置:今天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請大家研究。這放置了一個長方體物體在各小組派來的代表中間,請從一號開始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么?請你們自由交換位置,再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么?(請回到自己的小組)
2.同時點擊對應的課件,出示1~6號角度看到的物體。
3.提問:為什么你們都觀察的是同一個長方體,每個人兩次看到的卻不一樣呢?
4.小結: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只能看到物體的一部分。
二、觀察實物,綜合表象找實物。
1.提問:那么你們能判斷站在一個物體的不同位置,看到的是什么嗎?
2.出示:小明、小紅、小東在商店買鞋,他們在不同位置看到了同一只鞋。他們站在鞋的什么位置?(填空)你能把他們看到的鞋和他們對應用連線表示嗎?(連線)
3.小結:你們真厲害呀!能根據(jù)他們站在鞋的正面、側面、后面的位置想象出看到鞋的形狀。
三、綜合表象,找尋實物
1.我這里還有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你有信心解決嗎?
2.提出問題:我弟弟家要購買一輛新車,他有這輛車的正面、側面、后面的.圖片資料,可是他不知道這輛車是什么牌子和型號。請你們利用網(wǎng)絡上的汽車資料和圖片幫助他找到這輛車。
3.出示汽車的不同位置圖,提供網(wǎng)絡資料。
4.學生自主活動。
5.判斷和小結:要了解一個物體必須從它的每一個部分入手,綜合考慮它的全局。
四、判斷空間中多個物體之間的關系
1.有時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美術的素描課上有這樣的3樣物體(出示)這是還有一張從空中俯視的平面圖。以及4臺攝像機在不同位置拍到照片。
2.可是粗心的攝像師助理在連接數(shù)據(jù)線時出現(xiàn)了錯誤。那么在A、B、C、D這四個點的攝像機分別拍到的畫面是怎樣的呢?請你連接上攝像機的線。
3.提供幫助:在屏風后邊有這三樣物體的實際情況和4個對應的點。你們可以自由進去觀察找到幫助。
4.學生自由活動。集體訂正。
5.提問:為什么4張圖片中茶葉盒一會在杯子的左邊,一會又在右邊呢?這說明了什么?
6.小結: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不同位置觀察空間中的物體不僅是形狀不同,而且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也不同。
五、欣賞空間中角度變換的風景
1.同學們在這節(jié)課上學的非常的好。在這節(jié)課結束的時候,我想請你們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2.自由欣賞,配背景音樂。
3.提問:在欣賞中你感覺到什么?
4.總結:在實際生活中,除了改變位置觀察同一物體,還有一種在定點變化視角的觀察,這就象我們剛才看到風景是從一個點觀察周圍。希望以后同學們能利用這兩種觀察方法觀察你看到的周圍。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初步感知
1.播放片頭,揭示兩種寫法
師:這是老師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它在什么時刻播出?
電視畫面上是這樣寫的嗎?
這兩種寫法都能說明節(jié)目什么時刻播出嗎?
2.匯報調查結果,進一步豐富感知。
師:你最喜歡的節(jié)目是在什么時刻播出的,它們的對應時刻是上午、下午或晚上幾時幾分?誰愿意把你們前兩天調查的結果告訴大家。
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略)
3.比較不同,揭示課題
師:現(xiàn)在黑板上出現(xiàn)了兩種計時法,它們相像在什么地方,不同在什么地方?
師:這種用0-12時來計時,而且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的計時法叫普通計時法。(板書:普通計時法)。第二種不用加文字說明,只用數(shù)字0-24時表示的叫24時計時法。(板書讀題:我們今天要研究24時計時法)
二、觀察比較,探究特征。
1.明確學習目標
你想研究有關24時計時法的什么內(nèi)容?
生活中你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24時計時法?(當場解決: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如銀行,車票,郵政,電視,電腦等)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它與普通計時法有什么樣的關系,怎樣互相轉化?怎樣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
2.小組探究解決問題
問題一: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
猜一猜:為什么叫24時計時法?
看書自學:
課件強化:(課件:時鐘走2圈):24時計時法,第一圈跟普通計時法一樣,第二圈時針所指的鐘表上的數(shù)要分別加上12。(為什么加上12?)不叫下午1時而叫13時,下午2時叫14時…晚上12時叫24時。
問題二:
師:24時計時法是這么一回事,大家明白了。那它與普通計時法有什么樣的關系,怎樣互相轉化?誰來試試。
1.嘗試練習
師:我用普通計時法問,你用24時計時法答:我們上午7時30分到校,(生:7時30分)下午4時30分放學。(16時30分)。中午12時,晚上12時,
用24時計時法問,你用普通計時法答:16時4時12分24時
2.小結規(guī)律:13時(中午1時)之前的時刻上的數(shù)字是一樣的,13時(中午1時)之后,兩種時刻上的數(shù)字相差12。
3.練習:
1.下列鐘表都可以表示什么時刻?(課件)
1時13時4時16時6時18時
改用普通計時法說說。
強化0點。
師:如果這條直線表示時間的話,我在上面寫上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和今天之間有一個分界點,今天和明天之間也有一個分界點。
昨天明天
師引探:你想對這個點說些什么嗎?
生:我想對昨天和今天之間的分界點說,你雖是個小點,卻有很多名字,叫昨天的24時、昨天晚上的12時今天的0時。
生:我想對今天和明天之間的分界點說,你雖是個小點,卻有很多名字,叫今天的24時、今天晚上的12時,明天的0時。
生:你就像夜里的星星、月亮的眼睛。
生:你一消失,新的一天就開始了。我很喜歡你。
生:你一消失,表明一天又過去了。時光易逝,我們要好好珍惜時間。
師:是呀,我們的日子就是這樣一天一天地過去,一去不復返,我們可得好好珍惜時間。讓我們注視屏幕,再次體驗一下吧。
(師播放課件:時針走2圈。第一圈,依次出現(xiàn)數(shù)字1到12,第二圈在外圈依次出現(xiàn)數(shù)字13到24,隨著鐘面變化,背景中月亮逐漸變淡,太陽慢慢升起,再循環(huán)重復。)
話外音:昨天的時鐘走到夜里12時,也就是今天的0時,新的一天開始了。接下去是1時、2時,月明星稀--―曙光初照-烈日當空,直到12時,13時──晚霞滿天,夜幕降臨,最后到24時。24時正好是第二天的0時,所以習慣上只說0時,不說24時。 問題三、怎樣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教學例2(課件)
1.教學例1:
一列客車從18時20分從北京開車,22時40分到達石家莊。路上用了多少時間?(口答)
觀察鐘段圖后,初步理解時間與時刻的意義。
師:誰能說說18時20分是時間還是時刻?22時40分呢?
時刻一般用表示,口語中也說,但在書寫時應當按規(guī)定寫成幾。
從圖上看,18時20分到22時40分中間所經(jīng)過的這一段表示的是什么?(這列客車在路上行駛的時間)時間一般用表示。圖示意:時刻指那一刻,是一霎那。時間是指兩個時刻所經(jīng)過的一段時間。
小組討論:如何求出路上用了多少時間?
指名回答,引導分段思考(課件):4小時+20分教學例2
2.教學例2:一個商店門口掛著這樣的牌子(如右圖)這表示全天營業(yè)多少時間?
師:有一天老師路過一個商店門口,
見到這樣的牌子。
(1)出示牌子,小組討論:這樣的牌子你了解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一個小組代表發(fā)言,余組補充
(右圖牌子上用的是普通計時法。普通計時法將一天分為哪兩段。)
(上午8時開始營業(yè)、下午7時止營業(yè)。它們一天營業(yè)11小時。)(上午8時以前,下午7時以后,去買不到東西)
(上午8時,下午7時表示時刻,全天的營業(yè)時間是指時間)
(2)小組討論:怎樣計算全天的營業(yè)時間?還有別的計算方法嗎?
(3)小組代表發(fā)言
方法1:分為上午營業(yè)時間和下午營業(yè)時間
方法2:轉化為24時計時法計算
四、回顧與質疑。
回顧一下剛才的學習過程,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需要討論的問題?(什么是24時計時法,它有什么優(yōu)點,時間與時刻的區(qū)別,如何求一日以內(nèi)經(jīng)過的時間)
五、拓展延伸:
1.開動時間列車
(課件)下列時刻正確排序后,時間列車就開動:
上午10時0時下午1時30分18時13時
(正確的順序是0時上午10時3時下午1時30分18時)
傍晚凌晨中午上午深夜下午
(正確的`順序是:凌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
2.提供學校的作息時間表。
小組合作:你能根據(jù)它提供的信息提出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問題嗎?
輪流提問,組長記錄有價值的問題。
永春實小20xx春季作息時間表
(2)組際交流所提的問題,師板書典型的幾個問題。
把這張表改寫成24時計時法
每一節(jié)課上了幾分鐘?
全天在校時間多少?
(3)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問題進行解答,快的組可以多選擇一個或幾個問題進行解答。
(4)集體校正。
六、課外實踐
調查爸爸或媽媽一天的作息情況,制作一張時間表。然后算出爸爸媽媽一天的工作時間,并跟爸爸或媽媽交流一下你對他們作息時間安排的看法。
教學目的:
1.從生活中提取素材,培養(yǎng)學生獲取生活中數(shù)學信息的能力,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就在身邊。
2.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的意義,會用它表示時刻,初步學會計算一日以內(nèi)經(jīng)過的時間,能夠識別時間與時刻。
教學重點: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教學難點:區(qū)別時間與時刻;計算一日以內(nèi)經(jīng)過的時間。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除法的豎式計算,重點解決“不夠商1時商0”的問題。為了使學生較好地理解這部分知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具有如下特色:
1.關注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在教學中,當學生計算到被除數(shù)的十位發(fā)現(xiàn)不夠商1時,教師及時組織學生討論,并加以恰當?shù)匾龑,從分物的角度和除法本身的計算?guī)則分別進行理解,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鼓勵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合適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節(jié) 約(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
師:我們國家現(xiàn)在提倡勤儉節(jié)約,誰能說說哪些做法是節(jié)約呢?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見聞進行列舉。
2.導入:有3個班的同學用實際行動來倡導節(jié)約,他們積攢了許多舊報紙和礦泉水瓶,送到廢品收購站回收利用,我們來看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什么問題,我們是否能幫助他們解決。
設計意圖:在學習新課之前與學生進行談話,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探究新知
1.了解情境圖。
課件出示情境圖,鼓勵學生找到情境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并完整表達。
(3個班積攢的報紙和礦泉水瓶一共賣了912元)
2.嘗試計算。
(1)請學生根據(jù)上面的數(shù)學信息,提出問題,并列出算式。
(問題:平均每個班賣了多少元?算式:912÷3)
(2)請學生口算出結果并寫出口算過程。
根據(jù)以往的學習經(jīng)驗,學生能寫出算式:900÷3=300,12÷3=4,300+4=304。
(3)請學生嘗試進行豎式計算。
3.解決“不夠商1時商0”的問題。
(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師:你們在計算時遇到了什么問題?除到十位不夠商1時怎么辦?(同時出示不完整的豎式如下)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口算過程從以下兩個方面理解“不夠商1時商0”的道理,并板書完整的豎式計算過程。
、購姆治锏慕嵌壤斫猓合确肿900元,912─900=12,余下的不夠30元,每個班分不到10元,所以在十位商0占位。
②從除法本身計算的規(guī)則去理解:用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1除以3時,不夠商1,需要將十位和個位上的數(shù)合起來,用12再除以3,結果等于4,在個位上商4。
(2)結合口算,說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師:現(xiàn)在我們完整地寫出了912÷3的豎式計算過程,請大家結合口算的過程,說一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學生匯報,教師隨機板書,如下:
設計意圖:通過上述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透徹地了解為什么要在十位上商0,并牢固地掌握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豎式計算過程,對學生進行正確熟練地計算有很大的幫助。
4.學習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末尾有0的除法。
(1)出示教材10頁的第三個例題,提問:我們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引導學生讀題,根據(jù)題意列出算式:522÷4。
(2)引導學生獨立進行豎式計算。
(3)組織交流。
師:這個算式是在哪一位上不夠商1?應該怎樣處理,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明確:在豎式計算中,當除到個位不夠商1時,要在商的個位上寫0,余數(shù)是2。
5.總結算法。
師:在計算一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時,我們應該怎么做?
引導學生總結一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的豎式計算方法的一般步驟:從被除數(shù)的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寫商,遇到不夠商1的情況要商0占位。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11頁1題。
理解題意,在圖中圈出答案后進行豎式計算。
2.完成教材12頁4題。
先說一說豎式計算的步驟,再觀察題目中的計算過程,找出錯誤的原因并改正。
⊙課堂總結
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在計算中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
⊙布置作業(yè)
教材11頁2、3題
板書設計
節(jié) 約(一)
912÷3=304(元) 522÷4=130(支)……2(支)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01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0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