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9-11 10:22:53 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合集7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合集7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小車制作,體驗制作完成小車后的成就感。

  2.大膽動手制作會跑的小車,積極參與想辦法解決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3.制作車輪會轉的小車,探索車輪與車軸連接的方法。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小朋友有玩過玩具汽車的經驗。

  物質準備:一輛會跑的玩具小汽車,在不同位置鉆孔的牙膏盒和沒有鉆孔的紙盒,鉆好孔的瓶蓋,大小不同的圓形紙片,各種圓形積塑玩具,泡沫板,吸管,一次性筷子,橡皮泥,剪刀,雙面膠,透明膠,音樂《雪之夢》。

  活動過程

  1.觀察小車,了解小車的基本結構。

  (1)指導語:看這輛小汽車是由哪些部分構成的?

  (2)小結:小車由車身和車輪構成。(該部分略作詳細觀察車輪與車軸之間的關系,車輪與車身的高度)2.幼兒思考怎樣做一輛會跑的小車。

  出示準備的材料,讓幼兒說一說,各種材料適合做什么,打算怎么做。

  指導語: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想請你們親手做一輛會跑的小車,請你們在做之前先看一看桌子上的材料,和你的身邊的朋友他說一說,你打算用哪些材料來做什么?怎么做?

  3.幼兒動手制作會跑的小車。(第一次操作)教師按半成品車、部分零件已組裝配套、單一的材料分為幾組擺放,幼兒自愿選擇小組,嘗試制作會跑的小車。

  4.幼兒檢查自己制作的小車。

  (1)幼兒介紹自己做的小車。

  指導語:你們的小汽車都做好了嗎?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各小組在自己組內介紹自己做的`車)

  (2)檢查小車能否跑起來。

  指導語:請同伴相互檢查,你做的小車能跑起來嗎?看看能跑的小車和不能跑的小車有什么地方不一樣?

  在相互檢查和比較中,讓幼兒發(fā)現(xiàn)車輪和車身位置、車輪之間距離的關系。

  (3)小結:車輪要安在車身合適的位置上,車輪之間的距離要適當,小車才能跑起來。

  5.幼兒改造自己的小車。(第二次操作)教師鼓勵幼兒合作修理小車,讓跑不動的小車都跑起來。

  6.教師再次總結。

  (1)先讓在第二次操做中成功幼兒說一說,他是怎樣改造自己的小車的。

  (2)教師做總結。

  活動反思

  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力的一些知識,推和拉能夠產了力,推力和拉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為了讓學生研究我讓學生準備了科學材料袋,里面有《小車的運動》這節(jié)課需要的零件。我怕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上課開始,我讓學生把零件都放進桌洞里。一開始,我讓他們效仿的課本上的一位同學拉蹲在地上的另一位同學。感受一下他用力的大小與方向。做完這個試驗后有位同學說:他都把我拉跑了,也沒把我拉起來。另一位同學說他的力氣太小了根本就拉不動我。這就讓他們知道了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然后我讓學生把坐小車的零件拿出來,按照說明書上的要求先把小車拼裝好,拼裝小車的時候有某些動手能力差的同學犯難了,這怎么安啊?這個細線怎么系上啊?這些曲別針怎么才能掛到線上呢?我對其一一進行了指導。在要探究力在大小對小車速度的影響時,課堂就不好控制了,三年級的學生好動、好奇心也強。我還沒說完學生就開始動起來了,全體同學就等著做這個實驗了。我讓他們仔細看了看實驗說明的步驟,看著步驟做實驗,同學們都樂此不彼的做了起來,“呀,我的小車跑的好快啊,掛一顆曲別針車子直往前動一點,掛到六顆的時候車子一下子就跑到了桌子邊上了”。最后我又提了一個問題,李帥同學把他的水杯放到了小車上,車子不僅沒動,反而被壓的車輪都掉了。但是后來他重新組裝好之后,又在曲別針的上面加了一塊橡皮,重新拉他的水杯,終于拉動了。

  最后,孩子們輕松地得出了結論:多加一塊橡皮力可以使載著水杯的小車運動起來,拉力越大,小車運動地越快。課后,我興奮不已,我為學生的聰明和善于思考而興奮。我茅塞頓開,我應該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去設計活動方案,讓他們在沒有現(xiàn)成的活動器材的條件下如何尋找替代品而不影響活動效果,這樣,我不但輕松了,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精神,這才是科學課的最終目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轉動現(xiàn)象,了解轉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2、探索讓物體轉動起來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玩具汽車一輛。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風車、陀螺、嘩啦圈、繩子、光盤、勺子、筷子、球、插塑玩具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數(shù)量要多于幼兒總數(shù))。

  3、課件;各種能轉動物體圖片,如:洗衣機、風扇、直升機等。

  活動過程

  1、出示玩具汽車引起幼兒興趣: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東西?那你知道汽車上哪一部分會轉動嗎?引出主題。

  2、提問:在我們生活中你發(fā)現(xiàn)什么東西能轉動?它是怎么轉的?請幼兒用身體模仿物體轉動的'樣子。

  用課件出示生活中能轉動的物體,并請幼兒說說這些能轉動的東西的用處。如:風扇轉動能使人感覺涼快,洗衣機轉動能洗干凈衣服,車輪的轉動能讓車跑起來,鐘表轉動能讓人知道時間等。

  小結:轉動的作用可真大,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

  3、幼兒第一次嘗試探索:讓容易轉動的物體轉起來。

  (1)請幼兒觀察老師提供的風車、呼啦圈、礦泉水瓶、陀螺、繩子等材料,猜猜哪些東西能轉動,哪些不能轉動。

  (2)引導每個幼兒選擇一至兩種材料,想辦法讓某種東西轉起來。

  (3)請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讓材料轉動起來的方法。

  4、第二次嘗試操作:想辦法讓“不能轉”的材料轉起來。

  提問:剛才的材料中,你覺得有不能轉動的嗎?有沒有辦法讓它也轉動起來?鼓勵幼兒想辦法讓看似不能轉動的物體轉起來。如:用勺子攪動碗里的水,水會轉動;把筷子伸進瓶子里晃一晃,瓶子能轉動等。

  小結:只要我們肯動腦筋,也能想出辦法讓看起來不能轉的東西轉起來。

  5、觀看課件,進一步了解轉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觀看機器轉動、風力發(fā)電機、直升機螺旋槳、旋轉木馬等畫面,請幼兒觀察并說一說:這是什么東西在轉動?猜一猜它有什么用?

  小結:轉動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人們還利用轉動的原理發(fā)明了很多東西,轉動的用處可真大。

  6、結束部分:小朋友,在我們活動室外就有好多能轉動的玩具,我們去找一找玩一玩吧!

  7、活動延伸:可以將以上材料投放到科學區(qū),讓幼兒繼續(xù)進行有關轉動的探索。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xiàn)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正確地用兩種方法表達時間。

  2、通過比較幼兒園與小學的不同作息時間,了解小學生的學習情況。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時間對比表》。

  活動過程:

  1、看懂圖意:

  (1)、教師解釋圖意:“畫面上的.兩張圖,分別表示幼兒園小朋友和一年級小學生的作息時間,請你先將兩邊的鐘點數(shù)填好,然后比較一下幼兒園小朋友和一年級小學生一天的作息時間有哪些方面不同?”

 。2)、幼兒練習,教師給與適當?shù)闹笇А?/p>

  2、討論交流:

  (1)、集體驗證填寫的時間是否正確。

  (2)、討論幼兒園小朋友和一年級小學生一天的作息時間有哪些方面不同?

  (3)、具體找出時間差異最大的方面內容。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本次科學活動以孩子生活中經常接觸,非常熟悉的“紙”為切入點,從孩子的視角去感知自然,認知世界。

  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浪費紙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再生紙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符合現(xiàn)代社會倡導的資源意識,環(huán)境意識。再生紙是自然未來的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對自然的保護能根植于每一個孩子的心中,用舉手之勞去營造綠色環(huán)保的生活。本次科學活動讓幼兒通過探索與創(chuàng)造,動手制作再生紙,為幼兒充分提供了動手的機會,滿足了幼兒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了幼兒勤儉節(jié)約,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目標:

  1.懂得廢棄的紙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2.學會看流程圖,了解再生紙的制作過程,體驗制作再生紙的快樂。

  3.建立幼兒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的意識。

  準備:

  再生紙、盆子、攪拌器、廢紙、網架、毛巾

  過程;

  一、了解廢棄的紙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1.討論廢紙的去向。

  師:孩子們,看這是什么?(教師出示廢報紙、廢畫紙等廢紙制品)

  你會把這些東西放在哪里呢?幼兒討論。

  2.認識“回收利用的標志”。

  教師出示“回收利用的標志”。提問:你在哪里見過?這是什么標志?

  3.了解廢棄的紙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并且可以做成再生紙。

  師:我們生活當中的廢紙是可以回收利用的,他可以做成再生紙。

  4.了解再生紙的定義和意義。

  師:以廢紙為原材料,經過去色、制漿、消毒等多種工序加工出來的紙就是再生紙。

  再生紙可以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所以也被稱為環(huán)保形的紙,非常受人們的歡迎。

  二、了解再生紙的制作過程

  1.討論廢紙怎樣變成紙漿,感受紙漿的特性。

  師:你摸摸紙漿,感覺怎樣?(濕濕的、粘粘的)

  2.會看流程圖,了解再生紙的制作過程。

  師:請幼兒看看流程圖,說說制作的過程。

  三、幼兒動手制作再生紙

  1.教師提出要求:兩個小朋友合作一張再生紙。

  2、先看流程圖,兩個小朋友探討制作紙漿的辦法。

  3、幼兒開始制作再生紙。

  4、教師有意識巡視指導。

  5、做好再生紙,幼兒分工:整理工作臺、擺放再生紙。

  四、教師小結:我們不要浪費紙張、要節(jié)約用紙。要把廢紙收集起來變成有用的新紙。人人都來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教育活動,我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教師在科學教育活動中,語言要簡潔、明了,便于孩子理解。孩子們剛看到再生紙的流程圖時有些迷茫,不知從哪兒看起。我并沒有馬上告訴他們方法,而是用簡潔的語言提示孩子“圖上有什么?箭頭的作用是什么?”讓幼兒自由思維,孩子們很快找出了看流程圖的方法:看箭頭——看提示圖——看說明。另外,孩子在思考方法的同時,培養(yǎng)了幼兒操作前要看說明的'意識。

  二、通過本次活動,讓我想到,孩子的興趣為什么會很濃厚,參與的積極性為什么很高呢?是因為我設計的這節(jié)教育活動是從孩子的興趣點入手,給孩子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運用多種感官積極地探索,讓孩子真正動手操作,自如地運用材料,自動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從而使自身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孩子的興趣隨著成功的體驗變得更濃。

  三、幼兒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通過活動我體會到,幼兒的合作意識可以多種形式展開:我采取將幼兒分三組的方式進行探討、交流、總結再生紙的自作方法。每組的團隊意識在此環(huán)節(jié)得到了增強。在操作的過程中,兩個小朋友合作看流程圖探討做再生紙的過程,并合作一張再生紙;而每一組的小朋友又分工合作同時撕紙、共同攪拌紙漿,兩人合作、多人合作的團結氛圍在此時淋淋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了。孩子在操作的過程中體會到合作的力量,幼兒的合作行為有明顯的進步。

  活動點評:

  本次教育活動教師給了孩子更多的機會和空間去探索、操作、實踐。教師是他們的支持者、合作者。作為孩子們的老師,能較好地把握身邊的教育因素,培養(yǎng)他們探究事物的興趣,并拓展興趣,這對于孩子們今后走向科學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教師的角色定位于是幼兒的支持者、幫助者、引導者上。不包辦,不限制,使幼兒自由發(fā)展。在操作中教師能抓住時機,注重觀察,捕捉到幼兒瞬間的問題,并幫助幼兒解決問題,使其得到滿意的答案。

  本次教育活動讓幼兒真正地去動手實踐、操作,他們對獲得的經驗很能感興趣,幼兒能感受到制作和合作的樂趣,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巴陼r期對世界的好奇、探究的欲望與沖動,可能對兒童將來走向科學之路產生神奇的影響。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1、感受傳聲的秘密。

  2、對科學活動有興趣,愿意探索。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根據(jù)興趣玩空心紙棒

  1、引導幼兒觀察紙棒。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做了一個玩具,你們拿起來看一看是什么樣子的?(幼兒發(fā)現(xiàn)紙棒是長長的圓圓的,中間是空心的)。

  2、幼兒玩紙棒

  教師:你們每人拿一根紙棒當玩具,讓老師看看,你們是怎么玩的?

  二、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伴玩游戲

  1、教師有興趣地對幼兒說:剛才老師看見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對準紙棒在說話呢,你們各人找一個好朋友,一個對著紙棒說話,另一個用小耳朵聽,聽聽你的好朋友說了些什么?

  2、 幼兒兩人一組地玩了起來。

  3、 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

  4、 教師小結:這個長長的、圓圓的空心紙棒,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

  三、發(fā)現(xiàn)問題,和小問號交朋友

  1、提出疑問:

  教師:剛才小朋友都聽到從傳聲筒傳出的話語和清楚、響亮,但也有小朋友說聽不清楚聲音,(出示幾根聽不清楚的傳聲筒)這是怎么回事呢?

  2、出示小問號(?)引導幼兒觀察這幾根傳聲筒有什么不同?既然是一樣的,那為什么傳出來的聲音不清楚呢?這個傳聲筒我要送一個標記給它(出示小問號卡片)知道這是什么符號嗎?這根傳聲筒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3、幼兒再次玩?zhèn)髀曂玻▊髀曂矒Q成實心的)

  幼兒發(fā)現(xiàn)聽到的聲音不清晰了,這是為什么呢?幼兒自然產生疑問,這時引導幼兒也給這些傳聲筒貼上問號。

  四、觀察比較,解決問題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小問號的傳聲筒和沒有小問號的傳聲筒有什么不同?讓他們發(fā)現(xiàn)有小問號的傳聲筒里有紙團堵著。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綠色食品標志,知道綠色食品是純天然、無污染的健康食品。

  2、通過活動,使幼兒知道只有有了干凈的水源、純凈的空氣,有了樹木、草地的保護才會生產更多的綠色健康食品。

  3、激發(fā)幼兒初步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

  2、綠色食品的標志一個,綠色食品和非綠色食品的字卡三張。

  3、幼兒收集的綠色食品和非綠色食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標志,直接引題。

  1、請幼兒仔細觀察標志上的圖案,猜想像什么?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幼兒認識綠色食品標志,直接引題,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觀察標志上的圖案,從而了解標志的真正含義。)

  2、教師向幼兒講解標志上圖案表示什么以及它所蘊涵的意義:綠色食品的標志由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培蕾組成,寓意為植被在陽光的照耀下長的枝繁葉茂,從而形成一片綠色的環(huán)境。整個標志為正圓形,寓意為保護。

  3、幼兒操作:綠色食品、非綠色食品分類。

  找一找,把綠色食品的放在有綠色食品字卡的一邊,把非綠色食品放在有非綠色食品字卡的一邊。

  4、為什么這些食品不是綠色食品?可能是什么原因?

  以同樣品牌的牛奶作對比。

  小結:同樣的牛奶一個有綠色食品標志說明它是純天然的食品,而另一個則是在加工生產的過程中往牛奶里添加了香料、防腐劑、色素等有害的東西,所以不能稱綠色食品。

  (本環(huán)節(jié)在認識標志的基礎上進行親身體驗,嘗試把所帶的食品按照標志分成綠色食品和非綠色食品兩大類,進一步加深對標志的認識,并通過驗證比較給幼兒一個明確的答案。)

  二、了解綠色食品的生產標準。

  1、觀看課件講述:怎樣才能生產出綠色食品?

  看一看這些地方生產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加工成為綠色食品?

  (1)奶牛在黑煙沖天的工廠旁的.草地上吃草,提問: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綠色食品?

  為什么?說出你的理由。

 。2)農田里用臟水澆灌,旁邊也有黑煙。

  提問:這農田里生產的東西能加工成綠色食品嗎?為什么?

 。3)山清水秀風景地。提問: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綠色食品?為什么?

  2、師生共同總結:只有有了干凈的水源、純凈的空氣有了樹木、草地的保護才會生產出更多的綠色食品,我們就可以吃到更多的綠色食品,身體才會更加健康。

  (本環(huán)節(jié)讓幼兒了解怎樣才能生產出綠色食品?是活動的難點,通過直觀的教具,運用明顯的對比,啟發(fā)幼兒想象、了解生產綠色食品的條件。)

  三、創(chuàng)造綠色環(huán)境從我做起。

  1、討論: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環(huán)境被污染的現(xiàn)象,我們應該怎樣做呢?(重點突出廢舊電池和塑料制品的危害)

  2、爭做綠色小衛(wèi)士。

  幼兒相互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說。

  (本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提問:“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才會有更多綠色的環(huán)境?”引起幼兒的共鳴。在幼兒相互交流中產生為保護環(huán)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通過活動使幼兒真正了解綠色食品來之不易,并且學會了看綠色食品的標志,從而幼兒為保護環(huán)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感受初夏陽光的溫暖,萌發(fā)熱愛自然的情感

  初步了解太陽能的應用

  能積極參與操作實驗,并與同伴共享實驗成果

  重點難點

  重點:積極參與實驗,學會操作方法,感受陽光帶來的樂趣

  難點:初步了解太陽能的應用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掌握初淺的風、火、煤、石油等自然能源的有關知識

  物質準備:教具――活動前將太陽能設備圖片張貼在活動室;自制的太陽能熱水箱;學具――幼兒人手一份放大鏡、凹面鏡、浸過四氯化碳液體的實驗紙

  活動過程

  一、體驗陽光的溫暖

  1.幼兒熱身運動。

  2.幼兒裸著上身(可身穿背心),自由玩耍。

  3.指導幼兒觀察天空,向著太陽呼叫,體驗在太陽光照射下的感覺。

  二、探索陽光轉化為熱能

  1.實驗一:手拿放大鏡在陽光下玩耍。

 、偬崾居變翰灰高^放大鏡直視太陽,以免灼傷眼睛。

  ②用放大鏡玩一玩,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發(fā)現(xiàn)放大鏡與太陽光的關系)

  ③把一張紙放在白光上,你又會發(fā)現(xiàn)什么在樹蔭下,幼兒席地而坐,自由交談剛才的發(fā)現(xiàn)。

  2.實驗二:出示簡易的太陽能熱水箱。

  ①幼兒試試水溫。

  ②然后把它放在太陽下,實驗后試試水溫,說出感受。

  3.實驗三:將放大鏡放在太陽底下,再用實驗紙放在放大鏡的下面,發(fā)現(xiàn)紙會燃燒。

  小結:小朋友都發(fā)現(xiàn)了在太陽光下用放大鏡會使紙燃燒、箱子里的水變熱了。

  三、交流討論太陽能的應用

  提問:

  1.根據(jù)這一原理人們制造了許多太陽能設備,你知道有哪些

  2.太陽能設備用不用燃料,太陽能會不會用完

  3.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會利用太陽能制造什么

  延伸活動

  回家向爸爸媽媽了解有關太陽能的用途及知識。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根據(jù)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目標,我們進行了風、水、煤、石油等自然能源的教學,幼兒已初步了解能源的有關知識及其運用。有了這一基礎,讓大班幼兒了解太陽能是可以接受的。

  太陽光是幼兒常見的自然物,如何讓幼兒理解太陽光轉化為熱能源,初步了解太陽能的初淺知識,根據(jù)幼兒認識特點,設計了室外科學活動,來幫助幼兒在實驗操作中理解。為達到寓教于樂,以“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形式,從幼兒感興趣的`事情著手:追逐太陽、向著太陽呼叫。并通過提供放大鏡、實驗紙、太陽能熱水箱、圖片布置、環(huán)境設置等,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激發(fā)幼兒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使幼兒玩得愉快,學得輕松。

  二、效果分析

  整個活動構思巧妙,內容生活化,強調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每個環(huán)節(jié)在做做、玩玩的基礎上加上想想說說,特別是在實驗操作中,幼兒的積極性很高,爭相發(fā)言,孩子們把自己的一點一滴發(fā)現(xiàn)都說出來與老師、同伴分享。在最后環(huán)節(jié)中對實驗的經過、發(fā)現(xiàn)進行交流討論,將幼兒在實驗過程中獲取的、以往積累的種種零亂、模糊的經驗加以組織提升,使其想象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太陽能設備,不僅讓幼兒獲得一些環(huán)境的知識、懂得環(huán)保的道理,也發(fā)展了幼兒主動參與改善和保護環(huán)境所需要的動機、能力等環(huán)境素質。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01-02

大班蝸?茖W教案09-30

大班科學教案06-14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03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15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16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13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12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7-27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