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9-17 10:56:53 教案

【熱】科學教案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科學教案6篇

科學教案 篇1

  科學活動:沙的特點

  設計思路:

  沙子具有細小、松軟、加水后可以任意造型等特點,容易誘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欲。但平時,幼兒園的沙池或沙箱中的沙經(jīng)常是干的或是濕的,而且,玩沙活動大多安排在戶外活動時間,因此幼兒在玩沙的時候經(jīng)常是在重復著鏟沙、倒沙和堆沙動作,玩得不豐富,沒有創(chuàng)造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幼兒不了解沙的特性,尤其不了解干沙和濕沙的區(qū)別,所以,玩沙活動停留在淺表的.動作上,玩法上沒有創(chuàng)造性。

  目標:

  1、通過幼兒吹、分離、挖、塑造、經(jīng)驗回憶等活動,感知和探索沙輕、細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易造型的特性,了解沙的用途。

  2、發(fā)展幼兒的感知能力,誘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欲。

  3、引起幼兒對周圍自然物的關注,培養(yǎng)幼兒愛護周圍自然物的情感。

  4、學習能兩人和四人合作玩。

  重點:感知和探索沙的特性。

  難點:加水后沙在造型功能上的不同。

  過程:

  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干沙的特性:

  1、用小筐子分離出小石子和細沙,并通過觸摸、抓捏感受和體驗沙細小的特點。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體驗干沙輕的特點。

  3、把篩出的細沙倒入塑料杯中,通過觀察和攪拌體驗沙不溶于水的特點。

  4、尋找寶藏—一通過用手扒開沙子找玩具的游戲。體驗干沙松軟的特點。

  二、體驗干沙與濕沙的區(qū)別:

  1、愛喝水的沙—一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干沙與濕沙捏合上的區(qū)別,即干沙輕,不易捏合;濕沙重,易捏合。

  2小組造型活動,體驗濕沙可以任意造型。

  三、談話、討論,了解沙的用途:

  1、交流關于沙的用途:沙紙、沙畫、沙球、沙包、沙漏等。2、害處:沙塵暴、河流泥沙、沙漠等對環(huán)境的危害。

  延伸:

  一、沙能不能種路物:

  提供兩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每天給于一定的陽光;澆同量的水,一周施一次肥;每組做好紀錄。

  二、制作"七色彩泥"。

  在細紗中加入水和顏料,混合攪拌,把沙染成多種顏色的沙,然后將彩沙晾干,分層裝入或分色裝入物色透明的器皿內(nèi)。

  三、制作"沙雕"。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掌握利用風能行駛的小車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2、培養(yǎng)幼兒動手動腦的探究能力,及制作技巧.

  3、滲透環(huán)保意識,增強制作興趣。

  重點難點

  1.了解風力可以產(chǎn)生能量。

  2、進行制作并完成小實驗。

  活動準備

  1.視頻資料

  2.圖文資料

  3.實驗材料:玩具汽車輪、輪軸、青蛙圖片、動物粘貼圖、氣球、科學寶箱等。

  4.課件

  活動過程1、傾聽故事,吸引興趣

  師:很多小朋友家里都有小汽車,小汽車行駛的時候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呢?(幼兒模仿汽車行駛中的聲音)我知道有一輛小汽車在行駛時沒有聲音,你見過沒有?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看完之后,請告訴老師為什么這輛小汽車行駛時沒有聲音呢?

  2、觀看實驗視頻,引導猜測。

  (1)觀看視頻

  有的小朋友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風真的能讓汽車跑起來嗎?大家一起來看一個科學小實驗吧!在看的過程中,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操作步驟。

  (2)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引導幼兒討論:小汽車為什么會動起來呢?孩子們能夠說出是氣球漏氣讓小汽車動起來的,但是不能明確表達出是氣球在漏氣過程中產(chǎn)生了風,風給了小汽車能量。

  3、教師演示實驗操作難點

  1、介紹實驗材料

  玩具汽車輪、輪軸、青蛙圖片、氣球、科學寶箱等。

  2、演示實驗操作難點

 。1)教師直接出示組裝好的小汽車。(由于幼兒已有組裝小汽車操作經(jīng)驗,在此教師不演示組裝步驟)

  (2)教師重點演示氣球安裝環(huán)節(jié)。

 。3)教師強調(diào)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把氣球從青蛙嘴里穿過,口朝車尾方向。

  吹氣后捏緊口,防止漏氣。

  4、幼兒分組操作

  1、動手操作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通過親手操作一方面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操作他們可以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了解簡單的科學道理。

  2、當幼兒做完實驗之后進行交流、討論,并進一步思考汽車行進的原理。

  5、總結

  風力可以產(chǎn)生能量,是一種沒有污染的清潔能源,它有多種用途,可以用來發(fā)電,帆船是利用風航行的,滑翔機是利用風的力量飛上天的,小車也可以在風力的推動下往前走。

  四、活動延伸

  與爸爸媽媽共同找一找生活中借助風力的物品有哪些呢?

  活動總結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得到提升,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孩子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也得到了相應提升,孩子們在實驗過程中反復調(diào)試、實驗,最終讓自己的汽車動起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我設計過程中的主線是:提出問題----鼓勵猜測—-- 實驗演示----分析現(xiàn)象—--操作觀察----形成知識---完善知識。這一教學程序既體現(xiàn)了科學探究的過程,又展示了幼兒建構知識過程。

  本次活動屬于科學課,探究風力汽車是怎樣形成的是本次活動的核心內(nèi)容,也是幼兒建構知識的主要活動。視頻起到了激發(fā)興趣和直觀展示的效果,充分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調(diào)動了探索科學現(xiàn)象的欲望。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自然界中奇特的花草植物,知道它們奇特的功能。

  2、通過觀察畫面、盆景,感知有趣的植物,并大膽地講述植物的外形特征。

  3、產(chǎn)生進一步探究花草植物的愿望,對花草植物有好奇心。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投影儀一臺,電視機一臺。

  2、教師準備含羞草一盆,幼兒從自己家里帶一盆有趣的植物、圖片資料或影像資料。

  3、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出示含羞草,引起幼兒的興趣。

  (1)你認識它嗎?知道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引導幼兒看看、摸摸含羞草,觀察并說說:含羞草是怎么變化的。

  2、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有趣的植物、奇特的植物。

  (1)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奇特植物的圖片、照片或相關資料向本小組同伴介紹。

  (2)每組推選1-2名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帶來的'最奇特的植物。

  3、觀察畫面,感知奇特的花草,了解它們特殊的功能。

  (1)幼兒自己閱讀幼兒用書感知奇特的花草,并與同伴交流。

  (2)教師用實物展示儀放大幼兒用書,講述引導幼兒看圖,并逐一介紹:

 、贂较x子的花草:毛氈苔、豬籠草、瓶子草、捕蠅草。

  ②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王;

 、蹠⻊拥幕ú荩汉卟、向日葵;

  ④長在水里的花草:睡蓮、王蓮、荷花;

 、菘梢灾尾〉幕ú荩狐S連、金銀花;

  ⑥沙漠里的植物:仙人掌、仙人球、仙人指。(幼兒教育)

科學教案 篇4

  第一章 生物科學和我們

  【情景點擊】

  【課程目標】

  1.嘗試說出人類健康面臨的挑戰(zhàn)。

  2.舉例說出生物科學與社會的關系。

  3.說明學習生物科學需要正確的方法。

  4.嘗試像科學家一樣實驗。

  【自主預習精細梳理】

  1.人類面臨的問題之一:健康問題

 。1)癌癥是人類健康的殺手,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學因素,都可能導致癌癥的發(fā)生。

  (2)癌癥的預防措施

 、俦苊饨佑|物理、化學、病毒等各種致癌因子。

 、谠鰪婓w質(zhì),保持心態(tài)健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高發(fā)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傳染病

  ①發(fā)病率較高的傳染。阂来螢椴《拘愿窝住⒎谓Y核、痢疾、淋病、麻疹、傷寒及副傷寒、梅毒、瘧疾、出血熱、猩紅熱等。21世紀教育網(wǎng)版權所有

  ②病死率較高的傳染。阂来螢榭袢、艾滋病、白喉、新生兒破傷風、流腦、鉤端螺旋體病、炭疽病、乙腦、霍亂、出血熱等。21教育網(wǎng)

  2.生物科學與社會: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

 。1)對于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遺傳病,可通過對胎兒進行產(chǎn)前基因診斷,并對確診患病的胎兒實施人工流產(chǎn),從而避免遺傳病患兒的出生。

 。2)基因治療是治療遺傳病的新途徑,其基本原理是采用轉(zhuǎn)基因技術將帶有治療作用的基因(目的基因),導入患者的受體細胞中,體外培養(yǎng)使其增殖,然后輸回患者體內(nèi),以糾正或彌補缺陷基因帶來的影響;或?qū)⒛康幕蛲ㄟ^載體直接送入人體內(nèi)受體細胞中,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思考】有些糖尿病是由于基因(遺傳物質(zhì))突變引起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血糖濃度高于正常水平,從而形成糖尿,目前一般采取注射胰島素的方法暫時緩解,但一段時間后血糖又會升高,如何根治?

  提示:采取基因工程的方法把健康基因?qū)胍葝u細胞,即基因治療。

  3.21世紀生物科學發(fā)展的大趨勢

  對生命現(xiàn)象與生命本質(zhì)的研究不斷擴大、深入,向微觀和宏觀、最基本和最復雜的兩極發(fā)展。

  4.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法是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許多生物現(xiàn)象及規(guī)律都是通過科學的實驗法而被發(fā)現(xiàn)的。實驗法要遵循一定科學過程,通過雷迪→尼達姆→斯巴蘭扎尼→巴斯德的實驗,不但能體驗到生物科學的研究方法,而且更能感受到實驗法是挑戰(zhàn)偽科學最有力的武器。

  5.生物科學的探究過程

  研究生命科學的程序包括觀察、假設、實驗、對假設的進一步修正,得出結論、進一步地觀察、進入下一個認識周期。在嘗試像科學家一樣實驗的過程中,特別注意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的問題。

  (1)觀察:用一種或多種感官去收集有關這個世界的信息。觀察有時需要使用一些輔助儀器,如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

 。2)測量:對被測量的對象用比較精確的數(shù)據(jù)加以表示。

 。3)實驗設計:預測技能實際上是根據(jù)現(xiàn)有證據(jù)和既往實驗對將來的'事件作出的推論。由于預測只是推論的一種,所以可能出錯,必須通過巧妙設計實驗來檢驗預測的正確與否。在設計實驗時,特別注意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對照原則、平行重復原則、等量原則等。

 。4)收集數(shù)據(jù)和分析數(shù)據(jù):把分類、觀察或測量得到的內(nèi)容如實地記錄下來的過程叫做數(shù)據(jù)收集。運用數(shù)學知識整理、分析、歸納各種數(shù)據(jù),可能會發(fā)現(xiàn)事物的內(nèi)在規(guī)律,得出獨到的見解,并通過實驗報告的形式與他人交流。

 。5)安全實驗:科學實驗需要確保實驗安全。只有完全理解并能自覺遵守實驗安全規(guī)則才能確保實驗安全。

  【思考】巴斯德的實驗最精巧的一個方面是什么?

  提示:將玻璃瓶頸拉成彎曲的鵝頸狀,如圖。好處是:瓶子雖未密封,卻可以保持無菌。

科學教案 篇5

  設計說明: 小2班一共有30名幼兒,除了3位幼兒有過上學經(jīng)驗,其余全部是第一次上幼兒園。根據(jù)小班幼兒年齡小,觀察水平較低,往往只關注事物的表面特征和非常明顯的現(xiàn)象,對多種材料的比較探究和細致觀察有困難,不善于整體或多角度地去發(fā)現(xiàn)事物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因此為小班幼兒提供的材料應簡單、直觀、有趣,以引發(fā)幼兒與材料充分互動,饒有興趣地探索事物間的簡單關系。而孩子們都很喜歡會轉(zhuǎn)動的東西,而風車又是他們熟悉和常會接觸到的物品,因此孩子不但不會感到陌生,并且還會十分感興趣。因此為了讓孩子既能玩道風車,又能激發(fā)幼兒對探索風車的興趣,所以我決定開展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觀察、感知自然現(xiàn)象--風的存在,知道風能使風車轉(zhuǎn)動。

  2、通過玩風車這個活動讓幼兒知道用撥、跑、甩、吹等方法使風車轉(zhuǎn)起來,并能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激發(fā)幼兒對風車探索的興趣,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風車、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一、玩風車,初步獲得讓風車轉(zhuǎn)起來的經(jīng)驗,體驗探索的樂趣。

  1、教師出示風車,提問:小朋友你們認識我嗎?你們想不想和我一起玩?請小朋友和我玩的時候要仔細觀察,說一說你是怎么玩的?

  2、教師提問如何能讓風車轉(zhuǎn)動,請幼兒思考。

  3、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回觀察。

  (1)觀察孩子探索風車的玩法,總結典型的玩法。

  (2)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發(fā)現(xiàn)。你的風車寶寶是怎么轉(zhuǎn)起來的,快告訴小伙伴吧!本文來自小精靈兒童資訊站

  4、引導幼兒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玩風車的發(fā)現(xiàn)。

  (1)讓孩子停止玩風車,坐下來休息。

  教師:小朋友帶著風車寶寶回家了。你們看老師的風車寶寶多聽話,我叫它停它就停,叫它休息它就休息。小朋友你們的風車寶寶聽不聽話,我們也讓它休息下吧。小朋友和風車寶寶玩的開心嗎?

 。2)教師引導幼兒講述并演示自己的玩法,教師:"你是怎樣和風車寶寶玩的?"請幼兒演示給同伴看,同時請同伴一起嘗試風車的玩法。

  (3)教師:我們小朋友真能干,知道用嘴巴吹吹,用手撥,迎著風跑、頂著風推、甩、用手搓等方法讓風車寶寶轉(zhuǎn)起來。風車寶寶可高興了。他們要跳集體舞給小朋友看呢!

  二、多觀察,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索風車的興趣,拓展幼兒的思維。

  1、教師激發(fā)幼兒興趣,教師:老師這兒還有一個很大的本領,可以讓風車轉(zhuǎn)起來,你們相信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2、教師出示小風扇,給幼兒吹風,讓幼兒感知風的存在,并利用風使風車轉(zhuǎn)起來。

  3、幼兒相互討論。

  提問:人不跑動,風車會轉(zhuǎn)嗎?怎么才能轉(zhuǎn)起來?教師與幼兒一起探索風扇可以讓風車轉(zhuǎn)起來。

  4、教師:請小朋友們拿好我們的小風車,用剛才我們想到的方法和風車寶寶開心的玩吧!

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該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本著體現(xiàn)了尊重幼兒的發(fā)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與活動的主體這一教育思想。再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大班幼兒越來越喜歡擺弄和操作,并進行簡單的比較、分類、測量、判斷等活動,尤其對周圍生活中各類不同物品的輕重感興趣,喜歡嘗試比較,發(fā)現(xiàn)其差異。針對這個特點,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用自然測量的方法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并通過目測、手掂一掂、借助日常生活中簡單的用具(橡皮筋)等方法判斷物體的輕重并感知物體輕重的相對性,發(fā)展感知和判斷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的操作,讓幼兒親身體驗比較物體的輕與重,并感知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2、在能用簡單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并能用正確的語言描述物體的輕與重。

  教學準備:

  大小蘋果各一個、足球和泡泡球、裝有不同東西的鞋盒、供幼兒操作的多種物體若干、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比一比

  師:現(xiàn)在誰能說出老師手里的這兩樣物品哪個重,哪個輕呢?(大蘋果和小蘋果;足球和泡泡球)

  師:你們?yōu)槭裁茨芤幌伦优袛喑鰜砟兀?/p>

  小結:這是因為在平時生活中我們都拿過它們,所以可以直接用眼睛來看就能看出哪個重哪個輕。

  二、想一想

  師:老師這里有兩個一樣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東西,用我們的眼睛看不出“輕重”,你有什么好辦法來比較出兩個物體的輕重呢?(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稱、蹺蹺板、扁擔、推一推等)

  師: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好辦法,那今天我們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輕與重。

  三、掂一掂

  1、師:剛才小朋友都想到了許多好方法,那現(xiàn)在誰愿意上來感受下老師手里的這兩個盒子哪個重?哪個輕呢?告訴大家你的感覺怎么樣?(請幼兒上來掂一掂,得出答案)

  2、哎呀,還有很多東西都想來比一比他們的輕重呢?幼兒分成四組,每個小組的三樣物品相同。請小朋友用掂一掂的方法,來比一比誰比誰輕?誰比誰重?比好后,請派一個代表來說一說比的結果。(要求:每組小朋友對三樣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輕重并說一說,感知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

  3、教師小結:

  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對于比他重的物體來說,他就是輕的,對于比他輕的物體來說,他就是重的'。

  四、吊一吊

  1、師:(出示兩個瓶子)這兩個瓶子用手好象估測不出輕重,你有什么好辦法來比較出它們的輕重呢?(用橡皮筋吊一吊來比較輕重)

  師演示:應該看哪一段長度?(橡皮筋的長度)

  請小朋友上來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長度。

  師小結:在同樣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體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長。所吊的物體越輕,橡皮筋拉得越短。

  五、觀察實驗,比較輕與重,進一步感知輕重的相對性

  1、師出示四個瓶子里面裝有不同的東西。

  師:現(xiàn)在我們在這四個瓶子當中任選其中的兩個用手掂或用皮筋來吊一吊的方法來比一比誰比誰輕,誰比誰重?并把他們記錄下來。

  2、教師講解操作要求

  3、幼兒動手操作并記錄

  4、教師總結記錄。

  說出誰最重?誰最輕?誰比誰重又比誰輕?

  活動延伸:

  在區(qū)域活動區(qū)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進一步探索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