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時間:2023-09-25 09:36:04 教案

【熱】大班教案9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熱】大班教案9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嘗試探索投擲的方法,引導幼兒感受投擲運動帶來的樂趣。

  2、培養(yǎng)幼兒大膽探索和勇往直前的。

  3、通過電影片斷,鍛煉幼兒控制自己的身體,學習投擲的動作。

  活動準備:

  1、影片《董存瑞》片斷。

  2、手榴彈若干(裝沙子的牛奶平)、紙質手榴彈若干

  3、小凳子平衡木若干

  4、日本鬼子頭像兩個

  5、音樂《我是一個兵》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解放軍操練:① 隊列練習。② 聽音樂做準備活動。

  二、基本部分

  1、請幼兒嘗試探索找方法:

  ①在前沿陣地上,如果不想讓敵人發(fā)現(xiàn),應當怎樣前進?

  ②我們發(fā)現(xiàn)了敵人的碉堡,要用手榴彈去轟炸,應該怎樣才能把手榴彈扔的遠?

  2、看電影片段,看看解放軍戰(zhàn)士董存瑞是怎樣做的`。邊看邊向電影人物學習動作。先學習匍匐前進,再學習投擲。

  3、分組練習投擲動作。

  三、游戲:我是一個兵

  有偵察兵來報道,前方發(fā)現(xiàn)日本鬼子,解放軍要迎戰(zhàn),小戰(zhàn)士們比賽,看誰沒被敵人發(fā)現(xiàn),又打中的敵人最多。

  四、結束部分

  開勝利慶功會。給勇敢、堅強的小戰(zhàn)士發(fā)小紅花。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國的植樹節(jié)。

  2、教育幼兒通過各種途徑來保護樹木,保護我們人類的環(huán)境。

  活動準備:

  網上收集的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

 。1)幼兒觀賞圖片1

  師:大家看到這張圖片感覺如何?

  師:圖片上地球的各種顏色都表示什么含義?

 。ㄋ{色代表海洋,綠色代表森林,黃色代表沙漠等)

  師:你們知道現(xiàn)在地球上的綠色變得越來越少了嗎,這是為什么呢?(教師小結:現(xiàn)在的森林都在面臨沙漠化,因為有些人為了謀取暴利對森林亂砍亂伐,使得樹木長久被破壞,而沙漠是一個強大的.敵人,它看到森林已經受傷了,它就馬上去侵蝕它。)

  (2)觀賞圖片2

  師:這些人都在干什么?他們站著的是什么地方?(啟發(fā)幼兒說出這是一片荒涼的黃土地,讓幼兒知道這片土地已經很久沒有綠色了,中國人民都希望能看到綠色的土地,所以他們在3月12日植樹節(jié)那天到荒地上來植樹。)

  2、幼兒討論:

 。1)當你們看到自己生活的地方變成了沙漠,你會怎樣?

 。2)你有什么方法能阻止我們的土地沙漠化嗎?

  3、幼兒操作:

 。1)觀看其他幼兒的繪畫作品,讓幼兒能更大膽地在此基礎上將自己的所想畫出來。

 。2)幼兒繪畫活動。

大班教案 篇3

  七度進階曲是一首丹麥民間舞曲。曲調歡快,音色優(yōu)美,容易讓人投入到音樂的歡快氣氛中。大班幼兒對音色、節(jié)奏的變化能夠準確地聽辨,喜羊羊與灰太狼是他們非常喜歡的動畫人物,性格特征鮮明,容易形成對比。因此我將故事與動作融為一體共同來表現(xiàn)音樂,這也是符合《綱要》精神,給幼兒創(chuàng)設多種條件感知藝術活動,讓幼兒大膽地嘗試表現(xiàn)音樂。并通過合作表演讓幼兒體驗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樂趣,增進情感溝通。

  一、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投入到音樂游戲中,體驗音樂游戲中,大膽地表現(xiàn),體驗游戲的快樂感覺,。

  2.幼兒能夠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變化,作出相應的動作,(撞、暈、抓、逃等),轉換為對音樂的表現(xiàn)表達,并產生幸福愉快的感受。

  3.幼兒能夠積極參與活動,與同伴交流,分享。并根據(jù)音樂能雙手分角色表現(xiàn)音樂,迅速保住自己抓住別人。

  二、活動準備

  音響、MP5、圖譜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幼兒能根據(jù)音樂的變化準確地做出相應的動作,并愉快地表現(xiàn)出來(撞、吃驚、害怕、暈、狼的兇狠、羊的機智)大膽表達。

  難點:幼兒能夠雙手分角色表演音樂,迅速逃離,

  準確抓住。

  四、活動過程

 。ㄒ唬⿲

  隨音樂舞蹈導入——《七度進階曲》

  師:寶貝們今天杜老師來帶你們一起玩音樂游戲,好不好?

  幼:好。

  師:那和我一起隨音樂跳舞吧(圍圓圈在教室跳,初步感知音樂)

  [在初步感受音樂的過程中,半數(shù)幼兒能夠自主隨音樂做動作,部分幼兒只能跟隨教師的動作變換調整自己動作。

  反思主要原因:1、幼兒對外國音樂接觸較少,曲風不同,初步感受不同;2、幼兒學習品質需要逐步提升,自主表現(xiàn)能力要鍛煉]

  (二)、基本部分

  1、故事《喜羊羊和灰太狼》

  師:寶貝們,剛才跳得高興嗎?

  幼:高興。

  師:你覺得音樂是什么感覺的?(幼兒初步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幼:歡快的,有意思,很好玩,很累

 。塾變旱囊魳吩~匯掌握更多的還是停留在表面體驗上,(教案 ) 也是比較局限,需要在日后的教學中,有意識將樂曲的風格逐步介紹給幼兒,豐富幼兒的音樂體驗]

  2.講故事、做動作,理解音樂

 。ㄖv故事,幼兒逐個學習表演:害怕、撞暈、抓、逃的動作)

  一天,灰太狼和喜洋洋在村子里散步,走到一路口“咣”——?(撞到了一起)

  1、撞、害怕

  師:a.撞到一起心里什么感覺?

  幼:害怕

  b.你是怎樣害怕的?

  找出做得好的示范一下(配音樂)

  c.小朋友一起來隨節(jié)奏學學做做(xxxΙxxxΙ

  撞到了很害怕

 。塾變簩ε碌母杏X很明確,有縮脖子、抱胸口、還有的閉上了眼睛。只是因為在游戲,大家在害怕的時候,都是面帶微笑的做出上述動作。

  反思:如果為提升表現(xiàn)害怕的層次,可以再加上害怕時的面部表情,引導幼兒學習表現(xiàn)]

  2)、暈

  師:剛撞到一起頭會怎樣?

  幼:疼、暈、兩眼冒金星

  師:你是怎樣頭暈?

  請小朋友做暈的動作,示范(配樂)

 。蹠灥腵動作,幼兒都能用頭轉圈表示頭暈,竟然有個幼兒做出了眼轉圈的眼暈,很是吃驚。

  反思:主要是幼兒對狼和羊的動畫形象了解深刻,在日后的教學中,只要用到幼兒熟悉的形象,那么教師要做的功課是全面了解和把握,各種形象的鮮明特征,才能有效進行引導]

  3)、抓、逃

  師:回過神來狼會怎樣?

  幼:抓羊

  師:羊會怎么樣呢?

  幼:逃跑

  練習暈——抓,暈——逃的動作(配樂)

  4)、給人物加動作

  怎樣用手代表狼?怎樣用手來代表羊?

  找出好的大家一起學(狼—五指張開;羊—伸出食指)

  三、幼兒隨音樂表演

  1、分開角色表演

  羊先上場

  師:我們先請喜羊羊上場,好嗎?

  幼:好(幼兒伸出食指)

  師:小羊遇到狼,會往哪里逃?

  幼:逃上,逃下,逃后,一上一下,一左一右

 。塾變簩τ檬执硌,及羊逃上,逃下,逃前,逃后,一上一下,一左一右的動作表現(xiàn),不是完全適應。

  反思:改變提示語言:動動你的小羊,想想可以幫小羊逃到哪里?]

  第一遍音樂:初步感受動作與樂曲的聯(lián)系及感覺

  第二遍音樂:主要解決暈、抓了幾次(三次)

  灰太狼出場

  師:現(xiàn)在我們請灰太狼出場,注意狼兇狠的樣子。

  第三遍音樂:幼兒隨音樂做狼的動作

  第四遍音樂:狼和羊同時上場,第一排小朋友向后轉當狼,第二排當羊。

  (幼兒互相玩得很高興,只是,對于要狼抓羊的時機,以及抓的方法把握不好,有的幼兒抓到小朋友的身上。

  反思:缺少提前示范,狼和羊的合作玩法)

  師:羊沒被抓住,擺什么造型?

  幼:自主表達

  師:狼沒抓住羊,會怎樣?

  幼:生氣(引導幼兒擺出“我還會再回來”的經典造型。)

  第五遍音樂:交換角色再來一遍(注意結束造型)

  第六遍音樂:到寬闊的地方大家散開成一個大圓圈,我們來游戲

  第七遍音樂:雙手分角色表演(左手當狼,右手當羊)

 。y度提升:既要保住自己,又要抓住別人。大部分幼兒不好控制,在這里拋磚引玉,留下練習的空間)

  四、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們,今天玩得開心嗎?談談感受。

  幼:累,好玩

  師:為什么不希望羊被抓。

  幼:善良,可愛,聰明,我們關愛需要幫助的人

  師:你們喜歡狼嗎?為什么?遇到壞人怎么辦?

  幼:找警察、告訴大人,與他們聰明的斗爭

  【幼兒對課程隱性目標的理解,反映出幼兒內心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希望,幫助他們形成善良的人格和勇敢機智的品質】

  五、活動結束

  下課,下次再見!

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幼兒在“身體真有用”的主題中發(fā)現(xiàn)了自己身體的很多的秘密,同時他們也發(fā)現(xiàn)我們小朋友在身體同樣有五官、身體等等,但是也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在觀察的時候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牙齒長的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此基礎上在進入主題“我和別人不一樣”。讓幼兒在觀察探索中知道自己是人群中的一個,體驗和大家做朋友的樂趣。

  從牙齒引出孩子們開始互相觀察同伴間在外貌上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發(fā)現(xiàn)原來每個人都有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特別是男孩與女孩之間更是有很大區(qū)別。前期在戶外運動是讓男孩女孩進行各種比賽,感受原來男孩女孩在運動方面有自己擅長的東西。在教室中我們進行了小記者的采訪活動,請男孩女孩互相采訪對方是否和自己喜歡的東西是一樣的,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們發(fā)現(xiàn)除了能看得到的外貌打扮上的不同,他們喜歡的東西也有很大的不同。在他們共同感興趣的這些玩具上,我們展開了更為詳細的討論,男孩女孩喜歡的玩具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我們交流了喜歡的玩具,并且共同確定了10種玩具,制作了調查表。幼兒分工投入了問題的調查工作,在表格中用符號表示喜歡和不喜歡。幼兒都積極地參與了調查的活動,并十分期待調查的結果。

  在此次活動中,通過交流男孩女孩喜歡的玩具,并把各自喜歡的玩具放在所代表的圓圈中,在觀察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原來男孩女孩有各自喜歡的玩具但是也有共同喜歡的玩具。通過幼兒動手操作為這些共同喜歡的玩具找家的過程中,初步了解交集的含義。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用交集圖表示男孩和女孩共同喜歡的玩具,初步了解交集的含義。

  2.繼續(xù)培養(yǎng)他們傾聽的好習慣。

  重難點:通過嘗試用交集圖表示男孩和女孩共同喜歡的玩具,初步了解交集的含義。

  活動準備:填好的調查表人手一份;各種玩具的標志;三個大的圓圈;幼兒人手兩個小圓圈和小圖片若干;

  活動流程:交流男孩和女孩喜歡的玩具——分析男孩和女孩喜歡玩具的異同——嘗試理解交集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交流男孩和女孩喜歡的玩具

  1.昨天,我們一起調查了小朋友喜歡的玩具。這么多的玩具中,男孩們喜歡哪些玩具呢?

  2.女孩們,你們都喜歡哪些玩具呢?

  3.我們幫男孩喜歡的玩具找一個家,女孩喜歡的玩具找一個家。

  二.分析男孩和女孩喜歡玩具的異同

  1.男孩喜歡的和女孩喜歡的玩具是一樣的嗎?

  2.有哪些喜歡的玩具是不一樣的?

  3.哪些是男孩和女孩共同喜歡的呢

  三.嘗試理解交集的含義

  1.我們幫男孩和女孩共同喜歡的玩具也安個家吧,這個家安在哪里既能看出是男孩子喜歡的,又能看出是女孩子也喜歡的?

  2.個人選擇2個圈,一起來試試看能不能找到一個家,既在紅圈圈里又在綠圈圈里。

  3.你是怎么放的`?

  4.兩個圈圈交叉,就會出現(xiàn)第三個家了,那么這些玩具怎樣住呢?你們試試看?

  5.你們是讓玩具怎么住的呢?

  6.為什么這樣住呢?

  7.住在第三個家里的玩具還住在誰的家里呢?

  8.放在這里的玩具真的既住在男孩子喜歡的玩具家也住在女孩喜歡的玩具家嗎?我們來看一看!

  9.原來這第三個家里放的玩具真的既是男孩喜歡的也是女孩喜歡的,這個家的名字叫做“男孩和女孩都喜歡的玩具的交集”,交集不但可以表示男孩和女孩共同喜歡的玩具,其他東西有一樣的地方都可以用交集來表示。

  10.想一想,我們男孩和女孩還有什么可以用交集來表示呢?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正方體,知道正方體的一些基本特征。

  2、通過游戲活動,正確感知正方體的六個面,知道正方體有六個正方形的面。

  3、在操作活動中,努力學習獨立完成制作正方體的任務。

  活動準備:

  教具:數(shù)字魔方(一個大正方體紙盒,每一面上有一個數(shù)字,分別是1-6)。

  學具:《幼兒用書》P15-16頁,幼兒人手一支筆,剪刀、膠棒或漿糊、抹布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小老鼠的寶貝。

  師講述故事《小老鼠和大老虎》,引起幼兒興趣:小老鼠自從和大老虎又和好之后,它意外地得到了一個寶貝,兩個好朋友可喜歡玩這個寶貝啦!請幼兒猜猜是什么?

  二、初步認識正方體。

  1、出示大正方體的一個面(將其余面用布蓋起來),這個寶貝是什么形狀?

  將整個正方體全部用展示在幼兒面前,再讓幼兒猜猜是什么?告訴幼兒著是一個正方體的魔方。

  2、師進一步的.引導幼兒觀察:這個正方體有幾個面?每一個面是什么形狀?有幾個正方形?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游戲:拋盒子。

  1、師幼共同商定游戲玩法:先拋扔這個正方體的大魔方,當魔方停下來,看上面的數(shù)字,數(shù)字是幾,幼兒就拍幾次手。

  2、師幼共同游戲幾遍。

  四、制作正方體。

  1、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觀察正方體的展示圖,讓幼兒數(shù)一數(shù),它是由幾個正方形的面組成的?

  2、師幼共同觀察展示圖,討論制作正方體的具體方法。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并及時地給予適當?shù)闹笇А?/p>

  五、游戲:拋數(shù)字魔方。

  1、幼兒兩兩結對,商量誰先拋盒子,進行拋盒子的游戲。

  2、拋出盒子后,幼兒根據(jù)盒子上面的數(shù)字開展各種各樣的游戲。如:進行跨步游戲、比大小游戲等。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螞蟻長什么樣子。

  2、通過印手印的活動鍛煉孩子們手部的肌肉。

  3、通過表達各種事物培養(yǎng)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4、通過各種劃割的活動提高孩子們的握力以及力量的調節(jié)能力。

  【活動準備】

  放大鏡,各種螞蟻的照片,印泥,簽字筆或彩色鉛筆,濕巾。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用放大鏡觀察各種螞蟻。

 、儆梅糯箸R觀察各種螞蟻的照片。

 、诶蠋熛扔梅糯箸R觀察螞蟻照片。

  用放大鏡觀察螞蟻會怎么樣?

 、酆唵蔚卣務動梅糯箸R觀察的螞蟻。

  用放大鏡看,螞蟻長什么樣?

 、馨盐浵伒臉幼雍臀覀兊.樣子比比看,說說有什么不同。

  二、展開

  1、一邊看活動紙一邊討論。

  這是哪兒呢?

  地里有許多螞蟻的房間,螞蟻們就在這些房間里生活。

  現(xiàn)在這些房間里還沒有螞蟻,讓我們用手印出螞蟻來怎么樣?

  2、在活動紙上印出螞蟻。

 、儆糜∈钟肀憩F(xiàn)出來。

  用手印出地里的螞蟻。

 、趲椭⒆觽冇〕龈鞣N大小的螞蟻。

 、塾⊥旰笥煤炞止P或彩色鉛筆畫出剩余的部分。

  老師先畫。(給孩子們做示范。)老師把螞蟻的腿畫長一點,方便孩子們臨摹。

  ④對于使用簽字筆或彩色鉛筆有困難的孩子,老師給予幫助。

  三、結尾

  1、印完手印后用濕巾把手擦干凈。

  2、讓孩子們介紹一下自己印的螞蟻。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鍛煉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及協(xié)調能力,使幼兒能積極參與活動,遵守活動規(guī)則。

  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材料:

  廢舊易拉罐若干、膠帶等。

  活動過程:

  1、將準備好的易拉罐三個一組用膠帶緊緊纏在一起,最少需要制作二十組。

  2、將制作好的梅花樁分成兩組排放。

  3、讓幼兒均分成兩隊站立在兩組梅花樁后面。

  4、讓幼兒排好隊,;本文按順序讓幼兒走上梅花樁,提醒幼兒雙腳站穩(wěn),要踩在易拉罐中間,伸開雙臂保持平衡。

  5、哪一組幼兒首先又穩(wěn)又快的通過梅花樁,哪一組幼兒獲勝。

  6、反復進行游戲,讓每一個幼兒都能順利通過梅花樁。

  7、幼兒之間相互討論怎樣才能使身體平衡。

  8、游戲結束,將所用物品整理放回原處。

  活動總結:

  通過這次戶外活動,提高了幼兒的`身體平衡性協(xié)調性以及靈活性。

  教學反思:

  走“梅花樁”時,從哪落地就從哪里重新踩上“梅花樁”,教師注意保護幼兒的安全,通過快速奔跑的動作練習,鍛煉幼兒腿部肌肉的力量,雙手的靈活性。培養(yǎng)幼兒協(xié)作克服困難的精神。

大班教案 篇8

  活動來源:

  “不到長城非好漢!” 朱彬琦帶來的長城留念照片留有這行字,而這行字引起了孩子們的強烈興趣:“為什么不到長城就不是好漢?”“長城那么長,是誰造的?”“長城是怎么造起來的?”“烽火臺上面為什么要有小洞洞?”孩子們的問題如潮水般涌來,我們深刻的感受到孩子們主動發(fā)起的、強烈的求知與探索的信號,所以我們在《我是中國人》主題中,延續(xù)孩子的興趣點生成了主題分支——長城,以支持孩子們這一探究的需要。

  在研究前期,教師與孩子一起作為學習者與研究者,搜集大量的關于長城的主題資料,通過各種途徑:記錄問題,收集資料,觀看錄象,交流分享等積累主題經驗,但如何整合這些零星的經驗,讓孩子們引發(fā)新一輪的思考與探究,讓教師發(fā)現(xiàn)幼兒的內在需要與個別差異?讓長城再現(xiàn)!讓幼兒在主動建構的過程中運用整合已有經驗;讓幼兒在自發(fā)的建構中尋找合作伙伴發(fā)展社會交往能力;讓幼兒用多元的方式進行表達與交流。

  在深入探究建構作品的階段,幼兒在對已有問題通過回憶逐步清晰之后,通過有目的的自由結伴進行小組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幼兒在相互學習中共同提高,建構完善理想中的長城。

  活動目標:

  運用已有經驗對自己搭建的長城進一步完善,并合作進行適當調整,體驗建構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幼兒問題版面、資料收集版面、搭建長城場地。

  二、各種建構材料及工具:大小、材質不同的積木;廢舊紙盒;大型紙張;剪刀及粘貼材料。

  活動過程:

  一、 話長城——交流分享已有成果。

  1、 說說已搭建完成長城的特點。

 。ǹ舍槍Υ罱ǖ膶ο笈c真實長城的匹配程度、搭建的材料選擇和方法等)

  2、回憶已搭建完成長城需要改進的地方,討論改進方法。

 。ǹ舍槍嫾记煞矫、合作方法方面、細節(jié)刻畫方面等)。

  二、 造長城——深入探究建構作品。

  1、根據(jù)已有問題協(xié)商自由分組。

  2、 分組合作對長城進行調整完善。

  三、 品長城——欣賞評價改進作品。

  (可針對發(fā)現(xiàn)問題的解決效果、發(fā)現(xiàn)新一輪的爭議等)

  長城長反思:

  建構前:

  在第一次建構中幼兒充分體驗了建構的樂趣,運用各種已有經驗追求著長城的“形似”,在建構之后的討論中提出的問題也大多停留在對于外型的改善上,幼兒們直觀的追求看的到的結果,是符合年齡特點的,但作為教師更關注的是探究氣質的培養(yǎng)——促進幼兒探究行為的變化。所以在二次建構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預設了一個話題,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經驗回憶的同時,還有重點的提升了幼兒在一次建構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同伴學習,女孩楊心婷在與同伴蘇振宇建構烽火臺的過程中,通過對同伴的觀察與模仿,自己掌握了搭建中跨越的經驗,而同伴學習這一學習方式,對于我班幼兒個性鮮明、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是個普遍的缺失點,教師期望通過這次提升不僅是對內向女孩楊心婷的挑戰(zhàn),也是對眾幼兒的啟發(fā)。

  建構中:

  在之后建構的活動中,幼兒主要解決的問題是:烽火臺的改造與城墻的改造,而教師的觀察重點是:幼兒對紙制磚塊堆砌而成的烽火臺的改造;原因在于:

  一、一次建構中碰到問題的兩名幼兒能否繼續(xù)堅持完成自己的任務?

  二、在一次建構中兩名幼兒以感知到烽火臺的不堅固,她們用了加粗的方法想使之牢固,但是沒有起到作用,在二次建構中幼兒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在實施建構的過程中,教師觀察到:兩名幼兒繼續(xù)完成自己的烽火臺,她們將原來并不牢固的烽火臺推倒重來重新搭建,在這時刻教師進行了耐心的等待沒有干預,教師認為在建構中要給予幼兒充分的'時間與空間進行探索,通過觀察兩名幼兒能夠進行商量,是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再次建構,解決自己所想研究的問題;在重建烽火臺的過程中,她們將烽火臺上方原本較小較軟的跨越板替換成了較大較硬的,一方面解決了建構中有關跨越寬度的問題,另一方面在重建的過程中磚塊堆放的整齊程度也有所改進,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解決,烽火臺牢固的問題也隨之解決了,烽火臺比原先更加逼真與穩(wěn)固。

  在整個建構過程中幼兒充分運用了現(xiàn)成的建構材料,但對于廢舊材料的運用不足,當現(xiàn)成材料全都使用完畢,可在之后的活動中引導開發(fā)廢舊材料,學會用輔助材料裝飾建筑物。

  建構后:

  在二次建構之后的分享交流中,教師主要捕捉的是兩點:

  一、滿足幼兒成功的體驗,讓幼兒說說自己在改造長城中的成功之處;

  二、挖掘幼兒的沖突點,讓幼兒有機會進行碰撞、質疑,引發(fā)幼兒新一輪的思考,幫助幼兒進行解決方法的思考。

  在整個分享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主導性比較強,原因在于

  一、作為本學期的新插班教師與本班幼兒在處在磨合期;

  二、第二次建構幼兒的經驗積累還不夠,在不同的階段采取不同的策略,前期的扶一把:幼兒探究習慣、方法的培養(yǎng)與積累,才能在后期放的開:更自主更開放的探究。

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學習邊唱邊用動作表演。

  2、在間奏處,創(chuàng)編不同的刷牙節(jié)奏和快樂的象聲詞。

  3、體驗牙齒健康和快樂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有正確的刷牙習慣和保護牙齒的基本常識。

  活動過程:

  1、復習歌曲《小手歌》。

  (1)齊唱歌曲。

  (2)為歌曲創(chuàng)編新的替換詞,并邊唱邊用動作表演。

  2、熟悉《刷牙歌》樂曲旋律。

  合著音樂拍手、做刷牙動作。

  3、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幫助幼兒理解歌詞,聽出間奏。

  (2)聽教師唱歌,在第一段歌曲的間奏處做刷牙的動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間奏處,發(fā)出表示漱口和牙齒健康的快樂象聲詞。如:咕嚕嚕,哈哈哈等。

  (3)跟教師學唱歌曲,并在間奏處做刷牙動作以及漱口聲,快樂象聲詞。

  4、創(chuàng)編刷牙節(jié)奏和象聲詞。

  (1)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除了歌曲中×××××地刷牙,還能怎么樣刷?。教案來.自:大;考吧幼.師網,用動作做出來,大家學一學!

  (2)創(chuàng)編漱口的水聲,如“咕嚕咕嚕!薄肮緡!钡,創(chuàng)編表示快樂的象聲詞和節(jié)奏。如“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

  (3)教師選用幼兒的創(chuàng)編,集中并反饋,完整地唱歌,注意交換間奏中的節(jié)奏和象聲詞。

  5、邊唱邊表演。

  (1)教師唱歌,幼兒按歌詞內容做動作。

  教學反思:

  《刷牙歌》這首歌的歌詞內容比較簡單,幼兒情緒高漲基本上都學會了這首歌曲。整個活動下來,從孩子的'表現(xiàn)和接受方面,以及和老師間的配合方面都是非常不錯的,發(fā)現(xiàn)班上的大多數(shù)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非常的濃厚,一些原來上課膽小的孩子也都在積極的參與,我想這是打開孩子興趣的一個切入點,在日常學習的同時還可以著重從音樂節(jié)奏方面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節(jié)奏感和同伴間的合作意識。

  此次活動中存在著許多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對于一節(jié)新授歌曲的歌唱活動來說,內容顯得很單一,只是一味的讓幼兒對歌詞進行學習,注重孩子對歌曲的掌握程度。如果在學習歌詞的時候,及時抓住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根據(jù)歌詞內容,進行相應的動作創(chuàng)編,會顯得更加豐富活躍。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讓幼兒更快的記住歌詞,而且“身隨樂動”的方式仿佛是在游戲中學習,能讓幼兒更輕松的學習歌曲,不會覺得很枯燥并且使孩子感到意猶未盡。(我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安排在后面的)。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經典】07-27

大班教案(精選)07-23

大班教案[經典]07-23

大班教案【精選】07-26

【經典】大班教案07-21

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