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語言教案

大班語言教案

時間:2023-10-05 09:28:34 教案

大班語言教案6篇[通用]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語言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語言教案6篇[通用]

大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本班幼兒在遇到困難時不能很好的面對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父母的保護。因此本次在讓幼兒學習兒歌的同時知道應該怎樣面對困難,并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能用普通話有感情的朗誦兒歌,體驗對比小熊從不敢走過橋到勇敢過橋的心理活動。

  2、感受小熊過橋的心情,懂得碰到困難要勇敢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

  3、培養(yǎng)幼兒用音樂形式將兒歌表達出來。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在活動過程中要讓幼兒理解并感受小熊過橋當時的心理變化。并能夠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了解在小熊遇到困難時烏鴉、鯉魚分別是怎樣做的。當小朋友遇到困難時又應該怎樣做。

  活動準備

  1、背景圖,小熊、鯉魚、烏鴉圖片。

  2、小熊、鯉魚、烏鴉漢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提問:“小朋友,你看過什么樣的橋呀?大家去走過橋嗎?”請幼兒說說自己見過的橋和走過的橋是什么樣子的。教師出示背景圖!敖裉煊兄恍⌒芤^橋,可它要過的是一座小竹橋!苯處熖釂枺

  (1)小竹橋是什么樣的橋?(很窄、沒有欄桿)

 。2)如果走在這座小竹橋上感覺怎樣?(搖搖晃晃的)

 。3)小熊過橋時心里會怎樣想呢?老師講一個《小熊過橋》的故事給大家聽一聽。

  二、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熟悉故事的內容,并認讀漢字:

  1、教師出示字卡,告訴幼兒故事里有這些動物,并引導幼兒認讀字卡。

  2、操作字卡,講故事再朗讀兒歌一遍。

  3、提問引導幼兒說說小熊過橋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句兒歌里看出來的`?引導幼兒說出(立不穩(wěn)站不牢,走到橋上心亂跳。媽媽、媽媽快來呀!快把小熊抱過橋)讓幼兒與教師一起用害怕的聲音來念一念。再次提問:小熊不敢過橋,烏鴉和流水是怎么做的?(頭上烏鴉哇哇叫,橋下流水嘩嘩笑)并讓幼兒說一說,你們覺得它們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不對,因為它們在笑話小熊)

  4、幼兒跟念兒歌一遍(注意用害怕的聲音,語氣來朗誦這一段)提問:如果你們是小熊你們敢過橋嗎?你會怎么做?小熊到最后到底有沒有過橋呢?我們一起接著往下看。

  三、欣賞兒歌第二段:

  出示圖片一邊操作,一邊有感情的朗誦第二段。提問:誰聽到小熊的聲音跳出來啦?(鯉魚。學習念:河里鯉魚跳出水)小鯉魚對小熊說了什么?(小熊,小熊,不要怕!眼睛向著前面瞧。庺~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對,它在鼓勵小熊過橋)在鯉魚的幫助下小熊過橋了嗎?學習(一二三,走過橋)小熊過橋后心里是怎樣的?(很高興,開心,學習念。小熊過橋回頭笑,鯉魚樂得尾巴搖)小熊過橋后你們高興嗎?(高興)請幼兒用高興的語氣來念這段兒歌。

  四、完整欣賞兒歌:

  1、小熊開始很害怕,不敢走過橋,后來在鯉魚的幫助下勇敢走過橋。那我們一起來給這首兒歌取個好聽的名字:《小熊過橋》

  2、教師完整的朗誦兒歌,幼兒有感情的跟念。

  五、討論:小朋友,你們喜歡兒歌中哪個小動物?為什么?

  六、教師總結:

  小熊在第一次過橋時很害怕,它后來克服了困難,勇敢地走過了小竹橋。以后,小朋友在遇到困難時也要勇敢地克服,要做一個不怕困難,勇敢的孩子。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本班幼兒的積極性還是很好。但本班幼兒年齡偏小,因此在活動中幼兒對教師的提問,以及對小熊的心理變化不是很理解,也不能較好的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在以故事的形式和情景表示的方式方法上我也沒有較好的讓幼兒充分了解小熊在過橋時的心理變化,由于沒有實物體驗,因此幼兒也只能通過自己的感覺來判斷小熊當時的心理變化。本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還是有所欠缺,在對烏鴉、流水、鯉魚的做法上讓幼兒說說誰對誰不對時,本班的幼兒基本能判斷誰對誰錯,但是卻不能完整的說出為什么。在活動過程中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沒有較好的考慮,互動的環(huán)節(jié)較少,沒有讓幼兒自己親身體會小熊在過小竹橋時的心情,在這方面還是有所欠缺。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應多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幼兒親身體會,在游戲中進行學習。

大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設計】

  現在的孩子對幸福的體會比較簡單,他們不知道自己天天被幸福包圍著。這一堂課的教育目標就是讓孩子知道健康快樂就是最大的幸福,同時讓孩子感受遇到困難時要有信心,并且有幫助他人的情感,孩子通過對小女孩的心理感受過程體驗幸福。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初步感知希望對生命的意義,感受現在的幸福生活。

  2、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大膽制作葉子徽章,體驗助人為樂。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教學準備】

  筆、紙、自制故事書“最后一片樹葉”。

  【教學過程】

  一、出示故事書“最后一片樹葉”

  逐步展示圖片,幼兒觀察圖片,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重點引導幼兒感受樹與女孩的微妙關系。

  (出示圖片一)女孩的病房前有一棵茂密的大樹。

  重點讓孩子體會女孩生病了,不能出去玩,天天呆在病房里,很痛苦。只有窗前的大樹一直陪著她,是她唯一的朋友。讓孩子理解在女孩痛苦的生活中還有大樹陪伴,理解大樹對女孩的重要性,為故事情感做準備。

 。ǔ鍪緢D片二)秋天到了,大樹的葉子慢慢掉了。

  主要讓孩子理解女孩的'身體越來越糟糕了,當她看到夏天茂密的大樹在秋風的搖曳下樹葉都飄落,越來越蕭條時,她仿佛看到自己一樣。也在越來越糟糕。心情越來越低落,對自己沒有信心了。

 。ǔ鍪緢D片三)風吹雨打過后,葉子掉光了。

  利用開關的窗戶設置懸念,增強故事的情節(jié)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師:女孩躺在床上,在想什么?她的心情是怎樣的?無情的大風大雨有沒有把樹葉都吹走,重點要孩子明白樹葉對女孩的重要作用,它可以讓女孩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ǔ鍪緢D片四)感受最后一片樹葉對小女孩的意義。

  師:樹葉都掉光了,女孩看到后會會怎樣想?她的這種想法會造成什么后果?再次體會最后一片樹葉的珍貴,它不是簡單的一片樹葉而是生命的象征。

  教師提問:樹葉都掉光了,那這片樹葉是怎么回事呢?(有人用膠水粘上去的、小鳥插上去的、神仙變的等。)

  二、教師完整講述故事“最后一片樹葉”。

  1、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重點要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鳴。

  2、幼兒發(fā)表自己的感想,教師總結故事寓意。

  3、讓孩子初步感知希望對生命的重大意義,體驗最后一片樹葉的神奇。

  三、幼兒續(xù)編故事,體驗健康的快樂。

  教師啟發(fā)幼兒大膽想象女孩病好之后會做什么?正面感受擁有健康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四、幼兒制作葉子徽章。

  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大膽設計不同的徽章,注意葉子與徽章的用色。

  讓孩子知道我們在遇到苦難的時候需要他人的幫助,同樣我們也要去幫助他人,學會幫助。

  五、贈送葉子徽章,鼓勵別人加入志愿者隊,共同幫助他人。

  附故事:最后一片樹葉

  在醫(yī)院的病房里孤獨的躺著一個小女孩。他沒有親戚朋友,所以就整天一個人躺在病房里,她對生命失去了希望、失去了信心。

  她的心情越來越差,身體也越來越差了。每天陪伴他的就是窗外的那棵樹。是那些綠葉給她的生命帶來了一點點希望。漸漸地,秋天到了,刮起秋風,那棵樹的葉子也隨風飄落在地上。小女孩的病情不但沒有好轉,而且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他望著那棵樹,心想:當這些樹葉全掉光時,我的生命也要結束了!

  漸漸地,樹上的葉子越來越少,只剩下最后一片,小女孩等著最后一片葉子凋落,他整天想著最后一片樹葉掉下來的時候,我也就要死了?蛇@片葉子卻在樹上一動也不動。

  幾天過去了,有一天晚上,狂風大作,小女孩想:今天晚上這么大的風,最后一片樹葉肯定要掉下來了,不知道明天那片葉子還會不會掛在枝頭?第二天,她迫不及待的打開窗戶,沒想到,葉子居然還在!他對自己暗暗發(fā)誓:我要活下去!最后他真的奇跡般的活了下來!其實那片葉子是一位老畫家得知她的病情后畫的葉子。

  【教學反思】

  孩子對小女孩的心里變化過程很難感受,樹葉的掉落和小女孩的病情是息息相關的,當樹葉掉光時就預示著小女孩即將離去,重點突出最后一片樹葉的作用和寓意。孩子由于很少有這種體會,所以他們很難理解樹葉和小女孩的死有什么微妙的關系。課堂教學準備上,前期經驗和情感的缺乏,導致孩子不理解最后一片樹葉的含義。課前應該先讓孩子有相關的情感體驗會感受,這樣的話效果會更好,更能產生情感共鳴,到達教學效果和目的。教師在講述故事時應該加以豐富的感情和音樂,烘托出故事的情感。孩子會在音樂、語言中被感染,對小女孩的遭遇產生共鳴,達成目標一:初步感知希望對生命的意義,感受現在的幸福生活。其實我也在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如此傷感、不幸的東西是否適合讓孩子看、聽、接觸、感受,甚至拿到課堂上來教學。我們的孩子離它太遠了,當然我希望他們永遠都不要接觸到這種苦難,但是希望他們能通過別人的不幸來體驗到自己的幸福生活,珍惜美好的人生。這種東西不是通過一個故事或者一節(jié)課就能讓孩子明白的,但至少他們有一定的感觸和想法。

大班語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菲菲情緒變化的過程及原因,知曉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學會自我調節(jié)。

  2、圍繞故事情節(jié)展開討論并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初步理解故事情節(jié),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4、知道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教學重點:

  了解菲菲情緒變化的過程及原因,知曉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學會自我調節(jié)。

  教學難點:

  圍繞故事情節(jié)展開討論并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準備:

  菲菲生氣了的ppt

  教學課時:

  1課時(30分鐘)

  教學理論依據:

  這個繪本故事是大班主題活動《我自己》的一個談話活動,故事《菲菲生氣了》從孩子們最經常遇到的問題展開故事,一步步展現小姑娘菲菲如何慢慢地平息怒氣,又回到家里,避免了與姐姐的正面沖突。故事里有一句關鍵的話語:"是廣大的世界安慰了她。"給孩子們提示了一個解決問題和平復情緒的方法。

  情緒教育是幼兒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門課題,尤其是已經懂事的幼兒常常不知道要如何處理憤怒、生氣的情緒,因此出現爭吵打鬧,而《菲菲生氣了》正是一本談"情緒"相當好的繪本,故事中菲菲的情緒變化過程描寫得非常逼真,能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給幼兒良好的暗示。透過故事幼兒可以理解菲菲情緒變化的.過程及其原因,知道生氣是一種正常的情緒表現,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能嘗試自我調節(jié)情緒。

  值得一提的是,繪本中畫面色彩與故事情節(jié)配合得相得益彰,畫家在創(chuàng)作這本繪本是是用顏色來表現菲菲的情緒的。菲菲生氣時的紅色畫面,沖出家門時連樹林都是紅色的,隨著她步入樹林,怒氣漸漸消散,畫面顏色演變成橙色、深紫紅色、深藍色,到菲菲坐在大橡樹的樹干上面對平靜的湖水時,整個畫面已經是藍、白、綠的清涼色調。最后,菲菲安靜地回到家里時,畫面又轉為溫暖的橙色。

  然而作品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繪本以圖為主,文字簡單,如果僅僅按照文字進行朗讀是沒有情境的,在講故事時許多地方是需要展開的。因此,在教學活動前,按照教學的需要對作品進行一定的改編。

  為了幫助幼兒更清晰的了解菲菲情緒的變化,我們對作品進行了分析和處理。

  1、為作品分段,理清思路。

  根據菲菲情緒的變化,可以將作品分為四段:第一段--菲菲為什么會生氣(生氣的原因);第二段--菲菲生氣但聽不到別人勸(升起的狀態(tài));第三段--菲菲怎么自我調節(jié)情緒(讓自己從生氣到不生氣的方法);第四段--菲菲回家(不生氣了)。

  2、調整相應情節(jié),改編故事。

  在分段的基礎上,對于故事中的一些情節(jié)進行了調整。當菲菲生氣時,有很多"角色"都在勸慰她,在這些"角色"中,我們保留了大樹、小松鼠、小鳥、大石頭、小花小草、微風,這些為幼兒所熟悉的"角色"。同時,因為這是一次談話活動,因此也將一些不必要的情節(jié),如"爬樹"等進行了刪減,幫助幼兒更清晰的掌握故事的來龍去脈,為談話活動的開展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觀察畫面提問:

  1、這個小孩叫"菲菲",你們發(fā)現她怎么了?

  2、生氣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3、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她是為了什么事而生氣呢?

 。ㄒ鈭D:通過觀察畫面,知道菲菲生氣了,引出故事。)

  二、圍繞故事線索,展開談論

  (一)、欣賞故事第一段

  1、出示畫面(幼兒觀察圖片,結合故事內容討論、講述)提問:菲菲為了什么事而生氣呢?

  2、教師講述故事第一段:"姐姐用力奪走了菲菲的大猩猩,菲菲跌倒在地上,菲菲生氣了,她踢呀打呀,她叫呀喊呀,她想把所有的東西都砸掉,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生氣,菲菲是一座就要爆發(fā)的火山,她跑了出去……"(過渡到第二段)(意圖:通過談論畫面,了解菲菲生氣的原因。)

 。ǘ、講述故事第二段

  1、師講述故事第二段,幼兒傾聽提問:

  (1)"菲菲跑了出去,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到了森林里。"大樹看到生氣的菲菲會對她說什么呢?(幼兒回答后用故事語言繼續(xù)往下說--大樹說:"菲菲,你怎么啦?"菲菲理也不理,繼續(xù)往前跑。)

 。2)小松鼠看到了又會怎么說?(幼兒回答后用故事語言繼續(xù)往下說--小松鼠說:"菲菲,你怎么啦?"菲菲聽也不聽,還是繼續(xù)跑著,直到她再也跑不動了,她靠著大樹嗚嗚的哭了起來。)

  (3)大樹和小松鼠都想要關心菲菲,菲菲為什么對他們理也不理呢?(她很生氣)

  2、小結:生氣的時候是什么也聽不進的,菲菲繼續(xù)跑,繼續(xù)跑,一直到她跑不動為止,她靠著大樹嗚嗚地哭了起來!

 。ㄒ鈭D:通過傾聽故事,了解菲菲生氣的狀態(tài)。)

 。ㄈ、講述故事第三段

  1、出示菲菲不哭的圖片,啟發(fā)幼兒觀察。

  設疑:菲菲到底用了什么辦法讓自己快樂起來的呢?

  2、教師講述故事第三段"咦!……慢慢往家走。"(幼兒安靜傾聽)提問:

  為什么菲菲剛才很生氣,現在不生氣了?(引導幼兒說說故事里的內容)(預設提問:其實菲菲在這里已經找到了好辦法讓自己快樂起來,菲菲看到了誰,好像在對菲菲說什么?)

  3、小結:菲菲發(fā)現,聽聽鳥叫、看看美好的事物、安靜地休息會就可以讓自己平靜下來,感覺好多了,于是菲菲慢慢的往家走。

  教學反思:

  從執(zhí)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大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玩玩、想想、講講中學習兒歌,用明快的節(jié)奏朗誦兒歌。

  2、理解兒歌的動詞“蕩、吐、滾、團、啄”,并嘗試創(chuàng)編出帶有動詞的新兒歌。

  3、在活潑愉快的氣氛中體驗自主學習 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圖片:一個空白的圓形

  2、反映兒歌的圖譜

  3、動物圖片多張

  活動過程:

  一、小朋友用身體畫圓

  1、出示“空白的圓形”圖片:“這是什么?老師是怎么畫出來的?”

  2、說說什么東西是圓形的

  3、幼兒嘗試用身體畫圓,并講述

  二、學習兒歌

  1、猴子也會畫圓,猜猜小猴是怎么畫圓的?

  出示猴子畫圓的圖片:猴子是怎么畫圓的?請幼兒說說、做做動作。師出示相應的圖譜。

  2、分析:猴子畫圓有幾句話?有三句,第一句講了誰畫圓,第二句講了怎樣畫圓,第三句講了在哪里畫圓。

  3、讓幼兒分別為其他幾個動物來編編兒歌的內容

  4、教師總結

  5、教師完整念兒歌

  6、師幼共同學習兒歌

  三、想象其他動物畫圓的方法

  四、將圓想象添畫成新的東西

  兒歌:

  畫圓

  小猴畫圓,

  抓住樹枝蕩一圈,

  空中畫個圓。

  青蛙畫圓,

  撲通一聲跳下水,

  水面畫個圓。

  小魚畫圓,

  吐出水泡一串串,

  水中畫個圓。

  刺猬畫圓,

  團起身體滾一滾,

  草地上畫個圓。

  啄木鳥畫圓,

  抓住樹枝啄啄啄,

  樹上畫個圓。

大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理解小蛇助人為樂的愉快情感

  2、欣賞繪本畫面,理解小蛇散步時發(fā)生的故事

  3、通過觀察畫面,大膽猜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活動準備:

  PPT課件、輕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今天小黃老師有個好聽的故事要和大家分享,小朋友快看看誰來了?(小蛇)

  師:前幾天一直在下雨,小蛇哪也不能去,只能在家里。今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小蛇高高興興出門去散步。(圖2)

  二、引導幼兒欣賞繪本畫面,感知故事內容

  1、集體欣賞圖3-6,感知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2、集體欣賞圖7-16,通過小蛇和小動物們的語言交流,大膽猜測故事的發(fā)展,仔細觀察小蛇的表情變化。(注意語言、表情、動作的.模仿,重點小蛇心地善良愿意用自己的本領幫助小動物們,心情很愉快。)

  師小結;小蛇用自己的本領幫助他們很愉快,那它幫助了哪些小動物?(小螞蟻、小蝸牛、小壁虎、小老鼠、大狗和大象)

  3、集體欣賞圖17-24,猜想小蛇的行為,觀察小蛇的身體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小蛇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很開心。)

  師小結:故事中小蛇用自己的本領幫助大家心情很愉快。

  三、游戲活動

  《給你捶捶肩》,讓幼兒體會幫助別人的愉快心情,并用語言表達出來,知道得到了幫助要說“謝謝”。

  知道故事的名字是《小蛇散步》,向小蛇學習用自己的本領幫助別人,這樣我們也會很開心。

  四、結束活動:遷移和總結

  師:觀看照片,看看他們在做什么?你會怎么幫助他?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師小結:用自己的本領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還會擁有更多的朋友,大家也會更喜歡你!

大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知故事中弱小的老鼠和強大的老虎之間地位差異變化。

  2、通過欣賞故事、觀看表演以及討論,知道朋友之間應該平等相處,才能得到幸福和快樂。

  3、積極參與親子共讀活動,感知體驗親子共讀過程的愉快氛圍。

  活動準備:

  1、事先在前面左右兩邊分別用積木搭起兩個城堡,分別作為兩次表演的場景道具。

  2、根據故事內容,制作簡單的'老鼠和老虎的服裝道具。

  3、請一位家長和孩子事先熟悉故事,并進行簡單的故事表演。

  活動過程:

  1、音樂活動《小老鼠上燈臺》,引出主題。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表演,感受音樂活動滑稽的旋律。

  -教師:剛才,我們小朋友扮演小老鼠,表演小老鼠上燈臺滑下來的故事,你們還想知道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故事嗎?

  2、教師講述故事,幼兒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教師: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說了些什么?你們還想聽這個故事嗎?下面我邀請一位小朋友的爸爸來給我們大家講故事。

  3、邀請小朋友爸爸講述故事。

  讓幼兒感受男同志講故事的效果,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理解故事忠的人物特征。

  4、教師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教師:剛才,一位小朋友的爸爸又給大家講了一遍故事,請小朋友說一說,故事里說了些什么?剛開始,小老鼠和大老虎在一起的時候,小老鼠高興嗎?大老虎總是怎樣?后來,小老鼠不愿意和大老虎成了好朋友,他們在一起師怎樣玩的?

  -教師:小老鼠和大老虎成了好朋友終于成了真正的、平等的好朋友,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誰想來扮演大老虎和小老鼠表演這個故事呢?

  5、親子表演。

  事先安排好的小朋友和爸爸一起表演故事,大家觀看親子故事表演,加深幼兒對故事的了解。

  6、鼓勵幼兒參與故事表演。

  -教師:小朋友,你們想和這個大老虎一起表演嗎?下面請小朋友扮演小老鼠,我們一起來表演故事。

  -請爸爸繼續(xù)扮演大老虎,其他小朋友扮演小老鼠共同表演故事,教師講述故事忠的語言。

  7、音樂活動《碰一碰》

  -教師:小老鼠和大老虎變成了好朋友,小朋友,你有好朋友嗎?今天我們班上還來了許多家長,他們也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一起跟著音樂,找個朋友碰一碰吧。

  -教師引導幼兒和家長一起表演。

【大班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語言的教案06-27

大班語言鳥窩教案01-08

大班語言拼音教案01-08

大班語言微笑教案01-09

大班語言悄悄教案01-11

大班語言《落葉》教案09-02

大班語言書的教案12-28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11-05

大班語言《勇氣》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