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7篇(熱)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用身邊常見的物體制造風;
2、通過游戲感知風的大小和力的方向;
3、喜歡參與科學活動,感知科學活動的有趣和意義。
活動過程:
一、出示活動道具,引發(fā)幼兒興趣
提問:你用什么方法不碰小旗可以讓小旗動起來?(讓孩子嘗試)
總結:我們用身體動一動就可以帶動空氣的流動,從而形成風,小旗就會動起來。
二、嘗試利用道具制造風
1、提問: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讓手中的道具制造出風?
2、你用手中的紙板能制造出大風嗎?
3、聽口令玩游戲(教師變換說出風的大小引導幼兒玩游戲、感知用力的大小和風大小的關系,知道用的力氣大風就大、用的力氣小風就小)
三、通過游戲感知風的大小和方向
1、請你用手中的紙板讓小盒子往前移動。
2、幼兒分組游戲(先讓孩子一個人試怎樣可以讓盒子跑的更快些,讓幼兒通過不斷的'嘗試,不斷加大難度,換成需要三個人、五個人、一群人才可以讓盒子移動起來。體現(xiàn)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本節(jié)課循序漸進、由淺及深讓孩子通過不斷的嘗試,找到方法。真正把課堂讓給孩子,讓孩子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春天常見水果的名稱和形狀。
2、表現(xiàn)前后重疊的關系,學習簡單的構圖設計。
活動重點:
了解常見水果的名稱和形狀
難點:
表現(xiàn)水果前后重疊的關系
活動準備:
幼兒美術用書《春天的水果》、剪刀、膠棒等
活動過程:
1、認識水果,了解它們的名稱和形狀
教師出示相關水果的圖片。
“你們認識這些水果嗎?它們叫什么名字?它們是什么形狀的.?”
(教師和幼兒共同給這些水果命名,觀察它們的外形特征。)
2、理解簡單的重疊關系和構圖
(1)、幼兒來擺放水果
使幼兒理解水果的重疊關系
“當這些水果都要放在一只果盤里時,怎樣放才能覺得很舒服呢?”(幼兒邊放邊交流)
(2)、教師幫助幼兒了解近大遠小、前后重疊等空間概念。,初步了解構圖的均衡性。
3、幼兒操作
幼兒將美術用書上的水果圖案剪下來,在擺放的過程中,體驗“近大遠小、前后重疊”的空間概念。
4、相互欣賞制作好的“春天的水果”
中班教案 篇3
目標
1、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新年民俗活動,感受節(jié)日的喜慶氛圍。
2、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看書姿勢正確。
3、通過閱讀和講述活動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
材料投放
1、新年有關的圖書《春節(jié)》、《團圓》、《灶王爺》、《十二生肖的故事》、《年》。
2、手偶玩具。
玩法及指導建議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新年民俗活動,感受新年的喜慶氛圍。
2、鼓勵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閱讀。
。1)鼓勵幼兒自主和同伴講述故事,能在仔細傾聽同伴講述的基礎上,使用適當?shù)脑~匯,描述出情節(jié)的起伏變化。
。2)鼓勵幼兒自主繪畫故事當中的'情景,可以用手偶邊表演邊與同伴進行角色對話。
(3)了解春節(jié),知道春節(jié)的各種慶祝方式及民俗。
。4)愿意和同伴回憶、分享過新年的經(jīng)驗,表達自己對同伴、教師及家人的祝福。
3、鼓勵幼兒與同伴分享過新年的經(jīng)驗,表達節(jié)日祝福。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掌握扶、撐、躲等自我保護的方法。
2.知道在戶外活動時要關愛他人,遵守活動規(guī)則。
活動準備:
1.平衡木、沙包、墊子。
2.多媒體教學資源《小猴學本領圖片》。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傾聽故事并理解故事內容。
⑴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小猴學本領》的圖片,教師講述故事。
、普堄變赫f一說:小猴為什么要學本領?小猴學到了那些本領?這些本領對小猴有哪些幫助?
2.引導幼兒學習扶、撐、躲等自我保護的方法。
、沤M織幼兒學習扶、撐、躲的動作。教師逐一演示的'動作要領,供幼兒學習模仿。
⑵引導幼兒討論:小朋友在什么情況下會用這些本領?
3.練習扶、撐、躲等自我保護的方法。
⑴獨木橋上走一走。組織幼兒一個跟著一個走過平衡木,教師鼓勵幼兒盡量獨立行走。
、瓶纯茨銜鯓幼。幼兒圍坐在墊子周圍,教師讓幼兒將身體向墊子傾斜,快要摔倒時雙手快速撐到墊子上,撐住身體。反復練習。
、强凑l反應快。幼兒圍城一個大圓圈,選幾名幼兒站在圓中心,圈上的幼兒拿沙包依次向圓心的幼兒投擲,看誰可以快速的躲開投來的沙包。
活動延伸:
幼兒與家長共同閱讀幼兒用書第38-39頁《小猴學本領》,讓幼兒給家長說一說,自己學會了那些本領。
中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感知樂曲A、B兩段的旋律與結構。學習三拍子的節(jié)奏,在音樂A段表現(xiàn)雨點飄落、問候小花朵的動作,在音樂B段表現(xiàn)花隨雨點飄落方向接雨水喝的動作。
2、學習兩兩合作游戲。
3、在結伴游戲中,體驗眼神交流與身體接觸帶來的快樂。
4、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
5、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jié)奏。
二、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錄音機、磁帶(全段、B段)、小雨小花圖片、箭頭標示
三、活動過程:
1、隨鋼琴伴奏音樂節(jié)奏問好,熟悉A段音樂,
。1)教師向幼兒問好,幼兒向教師問好,指導幼兒聽出每小節(jié)"你好"處。
。2)幼兒向客人老師問好,拍手、問好。
2、出示圖片,熟悉全段音樂,分辨A、B兩段,重點理解表現(xiàn)游戲A段音樂。
。1)出示花朵、小雨圖片:看看、猜猜小雨和花在干什么?。,老師請核對一下郵箱和手機沒錯吧?
。ê藢︵]箱和手機目的是為了防止寫錯,因為它們是找回賬號密碼的重要憑證。
傾聽整段音樂:聽出了什么?
。2)隨音樂在A段向小花朵問好,B段拍腿。
(3)引導幼兒用下雨、滴答的動作表現(xiàn)小雨問候小花。(小雨落在花的不同部位。)自己手的動作作下小雨,身體作花。
(4)引導幼兒表現(xiàn)在小雨問好后小花改變造型。(小花接受問候后會怎樣回報小雨)
。5)兩位幼兒上來合作表現(xiàn),(引導幼兒看圖示表現(xiàn)小雨圍著花轉。)
3、理解并表現(xiàn)B段。
。1)聽完整音樂,分辨A、B兩段。
。2)傾聽B段:聽出小雨和花在一起快樂嗎?請小朋友用表情和動作表現(xiàn)快樂的小花。(要求隨著老師動作的方向擺動。)
(3)小花朵正想喝水呢,(引導小花抬頭喝水)可是調皮的`小雨卻要逗逗小花朵。老師做調皮的小雨,引導幼兒表現(xiàn)B段音樂(小雨和小花游戲)。
(4)出示箭頭指示圖片,引導幼兒理解圖示并用動作表現(xiàn)。
。5)請個別幼兒做雨滴,大家隨B段音樂表現(xiàn)小花喝水。
。6)幼兒兩兩合作表現(xiàn)B段音樂。
4、兩兩合作,聽音樂完整游戲。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運用了課件幫助幼兒區(qū)分兩段音樂的不同內容,表現(xiàn)小雨和小花的不同的動作。幼兒能用不同的動作創(chuàng)編小雨落下來的動作。但是在第二段的時候,小花喝水和長大的動作幼兒表現(xiàn)動作不明顯。特別在分角色表演時,孩子沒有分清兩段音樂的區(qū)別,看不出小雨和小花的角色,動作混在一起,看不清楚。
中班教案 篇6
教學意圖: 語言是人與人交往的一種工具,所有的心理活動都參與語言,人類生活離不開語言,因此語言教育至關重要。幼兒期雖然具備了學習和掌握語言的基本潛能,但最終語言發(fā)展的水平卻取決于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及后天的學習、鍛煉、應用。幼兒語言教育是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的教育活動,是幼兒全面素質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兒歌嘗試正確的使用生活中的一些量詞。
2.感受大小,粗細,多少的不同。
教學準備:課件PPT。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師:老師今天帶來了幾張有趣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出示圖片
提問一:
第一幅圖片上畫了誰?比較西瓜和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同)經(jīng)驗回憶:你們平時在生活中看到的哪些東西很大哪些東西卻很?
提問二:
第二幅圖片上有什么?比較一筐蘋果和一只桃子有什么不同?(多少不同)再觀察第四幅圖:比較一包糖果和一塊糕有什么不同?(多少不同)經(jīng)驗回憶:在我們班級里你看到的哪些東西很多哪些東西卻很少?
提問三:
第三幅圖片上畫了誰?比較黃瓜和蔥有什么不同?(粗細不同)經(jīng)驗回憶:你們平時在菜場里看到的哪些東西很粗哪些東西卻很細?
三、欣賞兒歌
教師和幼兒一起念兒歌(可以分成小組,個別多種形式朗讀)對對歌一個大一個小,一個西瓜一顆棗一邊多一邊少,一筐蘋果一只桃一個粗一個細,一條黃瓜一根蔥一邊多一邊少,一包糖果一塊糕一邊唱一邊跳,比比說說記得牢學習創(chuàng)編: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引導幼兒男女分組問答。
活動總結: 孩子們,我們今天的收獲真大,學了詞,讀了對對歌,還編了對對歌。其實我們的身邊處處都藏著反發(fā)現(xiàn)和積累反義詞,并把它們編成對對歌寫下來,背出來。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qū)投放圖片,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與各種形狀有關的對對歌。
教學反思: 《對對歌》的內容是一首瑯瑯上口的反義詞兒歌,在兒歌中作者把一些常用的反義詞穿插其中。讓孩子在游戲中學到知識。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孩子親身體會到反義詞就在我們身邊,激發(fā)了孩子進一步學習反義詞的興趣。把在身邊找到的反義詞用自己的方式編成兒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使幼兒更加明確的`認識反義詞。
總之,在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習慣,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那么,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fā)展。
中班教案 篇7
目標:
1.能口齒清楚,有感情地朗誦兒歌,體會兒歌的快樂的節(jié)奏韻律。
2、理解孤孤單單所表達的含義,感受朋友之間相處的樂趣。
準備:
幼兒用書,魚、鴨、雞等小動物頭飾。發(fā)愁,高興等表情符號。
過程:
1、角色表演:《小魚找朋友》由配班老師扮演小魚,在找朋友的音樂中表演。(想朋友--找朋友--和朋友一起玩)。
2、教師有表情的地向幼兒朗誦兒歌。
3、教師按兒歌內容逐一出示表情符號,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僖粭l魚為什么發(fā)愁?體會孤孤單單所表達的含義。
②兩條魚在一起的.時候是怎樣的?
③三條魚在一起,心情怎么樣?
、茉S多魚雜一起,心情怎么樣?
4、教師朗誦兒歌,請個別幼兒根據(jù)兒歌內容選擇表情符號。其他幼兒表演兒歌內容。教師提醒幼兒根據(jù)兒歌里魚的數(shù)量來表演。
5、幼兒朗誦兒歌,教師選擇表情符號,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6、游戲:《三條魚》。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教案04-15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02-11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7-24
【精選】中班教案08-01
中班教案(精選)08-02
[精選]中班教案08-03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8-14
(精選)中班教案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