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0-17 10:30:53 教案

科學教案(匯編6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匯編6篇)

科學教案 篇1

  第一單元 我們都是科學家

  1.1科學是……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在“觀察折疊小人”活動中能夠有所發(fā)現,提出問題。

  2、能夠從琴納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知道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尋求問題解答的過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科學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科學課的學習產生興趣。

  2、想知道,愛提問。

  教學準備:

  插圖、琴納和牛痘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從這學期開始,我們將學習一門新的課程“科學”。

  2、提問:你知道科學是什么嗎? (板書課題 )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學是什么。

  (1)、討論“什么是科學?”

  讓學生根據已有經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引導學生看課本第2頁插圖,開闊一下視野。

 。3)、提問:圖上的人在做什么?讓學生說一說插圖的內容,教師適當地加以補充說明。

 。4)、談話:只有科學家那里才有科學嗎?你有沒有做過下面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書中圖片)想一想,你為什么想做這些事情?(學生交流)

 。5)、師生小結:使學生認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2、琴納和牛痘的故事。

 。1)、老師講故事、學生自己閱讀等不同方法讓學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問: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琴納是個善于觀察和思考的醫(yī)生。在故事的開始部分,他有什么發(fā)現?(學生交流)

  (3)、正因為有了這個新發(fā)現,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問題?此后,他又分別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提出問題——尋找可能的原因——做試驗證明——試驗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復述一遍琴納的故事嗎?學生復述故事。

 。6)、搜集資料,找出其他科學家在研究活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學是什么。

 。1)、教師講解并演示活動方法,學生嘗試操作。

 。2)、要求學生邊做邊觀察,然后說說自己有什么發(fā)現。

 。3)、學生匯報。

 。4)、提問:有誰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學生回答,若沒有學生能說出來,教師作簡單介紹)

  三、全課總結:

  1、提問: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能告訴我們科學究竟是什么嗎?

  2、學生分組交流,并向全班同學講述自己的想法。

  3、總結: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板書)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知道機器的主要組成部分。

 。玻囵B(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分析常見的機器由哪幾部分構成。

 。常茉O計并制作一架簡單的機器。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前幾課教過的幾種機械:杠桿、斜面、輪軸、滑輪。

  二、新授

 。保治鲆环N復雜的機械

  出示掛圖。

  自行車的三個部分:剎車:杠桿。龍頭:輪軸。腳踏:輪軸。

  2.機器的四個部分

  出示自行車掛圖

  工作部分:轉動的車輪。

  動力部分:它靠什么力量轉動。

  傳動部分:是通過什么把動力部分的能量傳到工作部分的。

  操縱部分:是通過什么來操作自行車的運轉的。

  小結:完整機械有四個部分。

  選擇自行車的一個組成部分進行研究。

  第二課時

 。常J識動力機和傳動部分

  蒸氣機:通過燃燒煤產生熱蒸氣,再變成動力。

  內燃機:燃燒油料產生動力。

  皮帶傳動:通過皮帶把相距較遠的兩輪連起來。

  鏈條:通過鏈條把相距較遠的兩輪連起來。

  齒輪:通過嚙合的`齒輪來傳動。

 。矗柟

  分析洗衣機、機械表、縫紉機的四個部分。

  找出拖拉機的主要組成部分。

  三、作業(yè):

  1.找出生活中常見機器的組成部分,分析各部分中簡單機械的作用。

  2.制作一個機械模型---我的機器。

  板書設計:

  5.自行車

  動力部分

  機器傳動部分

  工作部分

  控制部分

科學教案 篇3

  內容分析:

  本課內容是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的第一課。是學生進入科學課學習的入門課,也是《十萬個為什么》單元的起始課,這節(jié)課主要側重對學生觀察能力上的初步培養(yǎng)和訓練,在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針對教材所設計的活動,我將本科的教學內容做了部分調整,調整為以下五個層次的教學活動:1、看照片。2盲人猜物。3、嘗試與指導。4、實地觀察。5、交流與拓展。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學會使用各種器官獲取各種信息。

  2、了解一片草地(或花壇等)的植物、動物和其他。

  3、通過對自然的感知及描述,使他們的觀察變得敏銳。

 。ǘ┻^程與方法

  1、是學生通過有趣的感知活動,體會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奇妙作用。

  2、通過對學;▔唤堑挠^察,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敏感度。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2、在活動中培養(yǎng)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1.學生會使用各種感覺器官獲取多種信息

  2.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根據學生對生活中一些現象的認識和感知。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法、探究法、實地考察法、游戲法、對比發(fā)現法

  教學準備:

  盲人猜物的游戲材料、考察學;▔、教學輔助、觀察記錄表、哨子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鋪墊

  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我們要上一節(jié)什么課嗎?看,老師告訴你們(毛筆蘸水寫“科學”二字在黑板上)

  仔細看這兩個字,要知道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一起去發(fā)現、去研究這奧妙無窮的科學世界了!

 。▽W生仔細觀察活動)

  誰能把剛才的發(fā)現說出來?

  看來大家已經體驗到仔細觀察帶給我們的樂趣,今天就讓我們帶著濃濃的興趣一起開始探索自然、探索科學吧。ò鍟n題)

  看照片。

  剛才,我們是怎么發(fā)現了用毛筆蘸水寫的字漸漸變沒了呢?(眼睛看)好,眼睛是我們探索自然的很重要的一種方法。

 。≒PT文稿出示:學生熟悉的一片草地(或花壇)的照片)

  這是一幅照片,它是我們校園的一角,從這篇草地的照片上你能發(fā)現什么?

  學生觀察與匯報。

  二、盲人猜物。

  看來眼睛卻是能觀察到很多,是探索自然的很重要的一種方法。

  如果給你這個,拿出裝有4種不同液體的瓶子擺在桌上,問學生:誰來猜一猜瓶里的'液體是什么?

  學生猜測,學生可能很快就猜出有顏色的液體是果汁。

  老師追問:你是怎么猜測的?[:]

  學生回答:眼睛看到的。

  老師:對了,眼睛看是獲取信息一種重要方法(板書:眼睛看)。這時增加游戲難度,讓學生蒙上眼睛猜測,其他學生只可給予提示,不能說出答案。

  學生可能用鼻子聞的方法猜測出其中兩瓶是酒精和醋(板書:鼻子聞),用嘴嘗的方式說出另一瓶是水(板書:嘴嘗)。

  學生全部猜出后,游戲結束。

  老師引導學生歸納其觀察的方法(并板書),并讓孩子憑著生活感知,說出:還可以用手摸、耳朵聽進行觀察獲取信息。

  老師總結:剛才的游戲,老師發(fā)現我們班藏了這么多小科學家!會用多種感官獲取信息。

  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簡單的看、聞、嘗,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獲取信息,認識到科學知識是通過探究學習得來,并感受探索科學的樂趣。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學,科,網]

  三、嘗試與指導。

  問學生:如果老師要帶大家走進校園花壇的一角觀察,你該怎么做呢?老師先帶來一盆月季花考考大家,你們敢接受挑戰(zhàn)嗎?用激將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觀察前,老師強調:在觀察時,不能傷害到他們)

  學生積極回答,老師在鼓勵學生發(fā)現的同時要做好引導。

  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練習能準確的運用多種感官獲取信息,從而使觀察能力變得敏銳。

  四、實地考察。

  老師說:通過上一活動的努力,同學們可以用自己的多種感官進行科學觀察了。已經通過老師的考核了,接下來,我們要走出教室,到學;▔囊唤沁M行實地考察了,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更多的發(fā)現。

  要想發(fā)現更多的信息,僅僅用多種方法觀察是不夠的,還要求帶好筆,及時填寫“科學觀察記錄表” 。

  出示溫馨提示

  1、認真細心

  2、帶上筆,及時填寫《科學觀察記錄表》。

  學生來到花壇前,面對這鮮活的事物,一定會有很多問題,老師引導學生觀察并及時幫助學生尋找答案,有困難的問題則記錄下來。同時要維持好紀律,確保學生安全。[:ZXX]

  15分鐘后,學生拿著滿滿地記錄表,走進教室,完成實地考察活動。

  五、交流與拓展。

  老師:哪位同學愿意把自己的發(fā)現和大家一起分享?

  (學生匯報交流),在交流中,針對學生暴露出一些問題,老師要及時指導。

  匯報結束。

  老師:花壇里的所有秘密是不是都被我們發(fā)現了呢?我們下課以后孩子可以繼續(xù)到花壇上進行觀察:看看某種植物的葉子是什么樣子的?他的正反兩面是不是一樣的等等,同時提醒大家,如果你們能帶上放大鏡、尺子等小幫手去觀察,可能會有更多的發(fā)現。

  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校園資源,進行體驗式探究活動,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科學學習,更有利于學生觀察活動的進行。

  板書設計:

  探索自然

  眼睛 看 手 摸

  鼻子 聞 嘴 嘗

  耳朵 聽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能在觀察中發(fā)現和提出問題,在交流與動手中探究、解決問題;能搜集、了解各種資料信息;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科學的解釋和比較。

  2.知道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敢于挑戰(zhàn),大膽設想,勇于改革創(chuàng)新,善于觀察,愿意合作交流。

  3.了解自行車的發(fā)展史,知道自行車中用到了簡單機械的原理。

  【教學重點】

  通過小組合作發(fā)現自行車的結構及功能。

  【教學難點】

  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問題進行研究。

  【器木才準備】

  1、教室外選擇好場地一塊,并為每一小組準備一輛自行車。(必用,可讓騎車的同學準備)

  2、螺絲刀、鉗子、錘子、扳手等若干。(供學生選用)

  3、自行車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提前一周布置觀察自行車,了解自行車上各部件名稱和應用到的機械原理。

  一、引入

  1 .說說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簡單的`機械類型,它們各自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交流后,教師歸納總結并板書。

  2 .對自行車初步認識。

  ·閱讀:自行車的發(fā)展史。

  ·統(tǒng)計:我們班會騎自行車的同學有哪些?

  ·教師介紹:我國是全球自行車最多的國家。

  ·出示自行車圖片:

  ·說一說:自行車各個部分的名稱。

  ·議一議:騎自行車比起開汽車有哪些好處?

  自行車是城鄉(xiāng)使用最廣泛的工具。

  自行車不需要能源,沒有污染。

  ·想一想:自行車上應用了哪些簡單機械?

  二、觀察自行車上應用了哪些簡單機械原理。

  自行車上面究竟有簡單機械原理的應用呢?今天我們就來對自行車進行觀察研究。

  1 .討論:如何觀察研究自行車?觀察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A .小組內要分工

  B .觀察要有順序

  C .可以動手操作

  D .要有觀察記錄

  E . 要注意安全

  2 .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師下發(fā)記錄表格。

  應用機械的位置 應用機械的類型 應用的機械起什么作用 我的其他發(fā)現

  龍頭(車把) 輪軸 輕松地控制方向

  3 .學生到指定場地對自行車進行觀察研究,并把發(fā)現記錄下來。

  教師現場巡回指導。

  4 .交流、整理觀察結果。

  每組派一個代表發(fā)言,投影出示記錄表格。

  其他各小組補充記錄別人發(fā)現而本組沒有發(fā)現的內容。

  三、小結延伸

  1 .談談自己研究的收獲。

  2 .教師小結,并引導學生課外繼續(xù)研究自行車上自己感興趣的機械問題,為下節(jié)課做好準備。

科學教案 篇5

  一、作者

  喬治·薩頓(1884-1956),美國科學家,科學近代史學科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是《科學史導論》。

  他具有非常廣博的知識,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語和漢語在內的14種語言。有人稱他為20世紀世界上學識最淵博的人之一。他將自然科學知識和人文學科知識和諧地集于一身,成為罕見的科學家與人文學者相結合的典范。

  二、解題

  本文中的東方是指亞洲和非洲一帶,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遠東、中東地區(qū)和近東地區(qū)。在上古和中古時期,這里曾建立了光輝燦爛的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華夏文明等等。

  三、字詞積累

  重蹈覆轍:再走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敗教訓,重犯過去的錯誤。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震驚(多指壞事)。

  盛氣凌人: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

  四、整體感知

  速讀全文,試給課文分出3部分,并歸納各部分大意。

  可按引論、本論、結論來劃分。引論部分抓住“兩件事”這一中心;本論

  部分抓住對科學的態(tài)度;結論部分抓住“希望和前景”。

  引論(第1-3節(jié))強調“必須記住兩件事”,要正確對待東西方科學;

  本論(第4-9節(jié))論述研究科學,必須有科學的態(tài)度;

  結論(第10節(jié))提出“希望和前景”。

  五、問題探討

  1、前三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例證法:古希臘因為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唯我獨尊,最后走向衰亡,一落千丈。這是一個強有力的例子。事實勝于雄辯。(用意是什么?)告誡那些排斥東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轍而要引以為戒,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東方。

  2、仔細閱讀本論部分(第4-9節(jié)),完成以下練習。

 。1)試分析這一部分的結構特點。

 。2)論述“我們必須謙虛”時,用了怎樣的論據?論述走向實證科學的極端時(離開東方的人文理念,正確思想指導下的“科學方法”——實驗科學的方法,會有局限),含而不露地寫到了怎樣的論據?

  第一問,答案在第5段。

  第二問,答案在第6段。

  3、“光明從東方來,法則從西方來”的含義?

  光明從東方來,東方是雙關、隱喻,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人文主義的理念是東方文化所具有的。東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則相結合必然會使世界文化呈現異彩。

  4、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有什么樣的關系?作者從什么角度論述了東方科學在發(fā)展人類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評了某些偏見的?

  東方科學和思想思西方科學的源頭,并且會給現代西方帶來新的生計。作者將自己多年研究科學史得出的結論,告誡某些帶有民族和地區(qū)偏見的西方人,要他們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與現實,進行文明對話,促進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和繁榮。

科學教案 篇6

  在玻璃杯中放些干沙子,然后往杯子里倒水。讓幼兒觀察杯子里出現了什么現象。(沙子里會冒出小泡泡,說明里面有空氣。)將杯子放到窗臺上,過一會再觀察,看看杯子里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在漏斗上鋪一塊紗布,將杯子里的沙子倒入漏斗,觀察出現了什么現象?

  建議活動(一)和(二)可以分開進行,也可以同時進行,玩沙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教師應創(chuàng)造條件,擴展以上活動內容。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經典】科學教案07-24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經典)科學教案08-18

【精選】科學教案10-03

科學教案(經典)10-04

科學教案[經典]08-03

科學教案【經典】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