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0-19 09:20:46 教案

科學教案匯編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匯編10篇

科學教案 篇1

  認識礦物的性質(zhì) 課型 課時 時間

  學習目標

  過程與方法:

  1.會用感官和工具認識常見的礦物,并能在觀察實驗中發(fā)現(xiàn)礦物的一些性質(zhì)。

  2.能夠按一定的分類標準對礦物分類。

  3.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述礦物的性質(zhì)。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巖石和礦物的關(guān)系。

  2. 知道礦物在顏色、結(jié)構(gòu)、透明度、光澤、形狀、硬度等方面的特征。了解常見礦物的各種用途。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欣賞自然界各種礦物。

  2. 意識到科學技術(shù)給人類和社會帶來的好處。

  重點難點 1.知道巖石和礦物的關(guān)系。

  2.知道礦物在顏色、結(jié)構(gòu)、透明度、光澤、形狀、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3.了解常見礦物的各種用途。

  學法指導

  課前準備 礦物標本、放大鏡。

  學習過程 二次備課

  1、分發(fā)幾個礦物給學生,讓他們觀察,這幾個石頭跟前面所研究的巖石有什么不一樣的?

  2、教師講解礦物的定義。

  探索和調(diào)查

  1、用放大鏡觀察礦物,然后在記錄本上畫下所觀察到的礦物。

  2、要想對礦物有進一步的了解,我們可以從許多方面來認識他們的特征。

  3、請同學分小組閱讀課文,將從課文閱讀中所獲得的信息寫在記錄本上。

  4、交流信息,通過閱讀你知道了什么,獲得了哪些信息?

  5、分發(fā)礦物標本,讓學生參照通過閱讀所獲得的信息,再觀察這些礦物標本。

  1、 畫下來,可以促使學生非常仔細的觀察物體。

  2、也是驗證。

  回顧和解釋

  1、關(guān)于礦物,你還有哪些疑問?還想進行哪些后續(xù)研究?

  當堂檢測

  課題

  第四單元、3日益減少的礦物資源

  課型 課時 時間

  學習目標 過程與方法:

  1. 能夠參與討論小學生能為保護礦產(chǎn)資源做些什么。

  2. 能夠調(diào)查家庭、學校、班級消耗資源的情況。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可利用的礦物資源隨著人類的開采和利用正在逐漸減少。

  2. 知道礦物資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意識到人類在發(fā)展的同時,也破壞了環(huán)境,消耗了資源。

  2. 愿意為減少資源浪費做出貢獻。

  重點難點 知道可利用的礦物資源隨著人類的開采和利用正在逐漸減少。

  知道礦物資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學法指導

  課前準備

  學習過程 二次備課

  1、回憶前面幾課中接觸過哪些礦物。

  2、這些礦物有什么用?

  從生活入手、復習。

  探索和調(diào)查

  1、然而人們很久以前就已經(jīng)知道了利用礦物資源,而經(jīng)歷了這么長時間之后,礦物資源逐漸減少。

  2、出示中國現(xiàn)在礦物資源的情況。

  3、當這些礦物資源被開采完之后,人們的生活、工作將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情況呢?

  4、講解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

  5、為了保護資源,我們作為小學生可以做到什么呢?

  6、討論、交流。

  7、如果你是家長,你可以為保護資源做什么呢?

  8、討論、交流。

  9、如果你是南京市的市長,你可以為保護資源做什么呢?

  10、討論、交流。

  11、如果你是中國的中央領(lǐng)導人,你可以為保護資源做什么呢?

  12、討論、交流。

  1、讓學生感到危機。

  2、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也是問今后他們的發(fā)展在小學階段奠定這方面的基礎(chǔ)。

  回顧和解釋

  1、調(diào)查家庭一次性用品,如鋁箔、奶瓶蓋等,估算一下你家、你們班級、你們學校以及你所在的城市一年大約需要用掉多少這些資源。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常見水果的生長環(huán)境,區(qū)分長在樹上和地里的水果。

  2、樂意操作,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水果樂園ppt;

  2、在藤架上的葡萄及西瓜的視頻;

  3、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圖片導入

 。1)(出示水果樂園ppt)師:水果樂園里有許多水果,看看有些什么水果?

 。2)可是它們都找不到家了,我們幫它們找找自己的家在哪兒。

  (3)幼兒回答,教師演示。

  :蘋果、橘子長在樹上,草莓長在地里。

  2、探索操作

 。1)觀察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說說,哪些水果是長在地里的,哪些水果是長在樹上的?

  (2)引導幼兒大膽操作。

  要求:把長在樹上的水果貼在上面的表格內(nèi),把長在地里的水果貼在下面的.表格內(nèi)。

 。3)交流分享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操作結(jié)果。

  3、拓展延伸

  (1)師:水果除了長在地里和樹上,長在別的地方有沒有?

  (2)觀看長在藤架上的西瓜和葡萄的視頻。

 。3)師:番茄和葡萄它們長在哪里的?我們再去找找還有哪些水果像葡萄和蕃茄一樣長在藤上的,找到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活動生成及建議

  1、在活動前可以帶孩子參觀果園,拓展孩子的思維。

  2、引導幼兒在家中收集更多的水果圖片,將操作材料表格投放在區(qū)角活動中,讓幼兒在區(qū)角活動時進行操作探索。

  PPT課件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紙,了解其用途。

  2、初步了解其特性。

  3、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點:

  認識常見的紙,了解其用途。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難點:

  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各種類型的紙、一盆清水、各種紙的ppt。

  經(jīng)驗準備:提前了解各種紙的用途。

  設計理念:

  中班的孩子見過的紙已經(jīng)是不少了,但是對于紙的認識僅僅只是知道這是紙,對于值得特性以及用途知道的是不多的,所以我設計了這次活動,主要為了讓孩子們對于紙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對于紙的用途和簡單的特性有一定的認識。另外中班孩子的自主探索能力有待加強,所以在活動中我讓孩子通過實驗,自己探索并說說紙的特性。

  設計思路:

  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用談話法,讓幼兒說說對于紙的.認識,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各種各樣的紙。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我出示ppt,運用觀察法,讓幼兒自己觀察,并且?guī)椭變阂黄鹫f一說圖中紙的用途,這樣就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第三環(huán)節(jié)中,我用實驗法,讓幼兒在自主的實驗中習得紙的一些特性。最后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說一說他們手中的紙入水后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從而解決了難點。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展示各種紙,提問:

  1、看看老師是手上拿的是什么呀?

  2、你們都見過這些紙嗎?

  3、有誰知道這些紙叫什么名字嗎?

  4、他們分別有什么用途?誰來說說看?

  我們來看看老師圖片上。

  二、展示圖片,了解用途。

  出示ppt,幫助幼兒一起說說每張圖片上的紙是什么用途。

  師:看看老師這里,誰來說說看這些紙有什么用途?可以干什么?

  三、進行試驗,了解特性。

  讓幼兒每人拿一張紙,然后放入水中蘸一下,觀察手中的紙有什么變化。

  師:下面請小朋友們將自己手中的紙放到水中,看看會有什么現(xiàn)象,等一會告訴老師哦!

  四、說說結(jié)果,結(jié)束活動。

  師:剛才小朋友拿的是哪一種紙?它放入水中后有什么現(xiàn)象?

  教材簡解:

  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各種各樣的紙對于幼兒來說既熟悉又陌生,他們隨時隨地能看到、用到紙,但這些紙的真正用途和特性,他們卻是不了解的!毒V要》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食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是幼兒對各種常見的紙的用途及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意圖:

  幼兒知道用線來放風箏,用繩作跳繩、游戲…… 但是孩子缺乏一定操作經(jīng)驗,故開展了本次活動。旨在提升孩子探索與學習多方面的生活經(jīng)驗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自講、互講、滿足幼兒表達的愿望。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的線和繩,能夠比較各種線和繩的不同特點,初步了解它們的用途。

  2.感知線和繩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活動準備:

  1.布置豐富線繩原材料的活動室。

  2.收集各種各樣的線繩,探其用途。

  3課件《我和我的外婆》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故事《我和我的外婆》

  1、教師:先請小朋友聽一個故事,聽聽、看看故事里講了什么。

  2、聽故事后,教師提問。

  教師:故事里講了什么?都有什么是長長的?(電話線、馬路標線、毛線、陽光線)可請幼兒反復聽幾遍故事,加深理解。

  二、尋找線和繩

  教師:小朋友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線和繩,我們來找一找吧!

  1、尋找身上的線和繩

  引導幼兒觀察自己身上和同伴身上哪里有線和繩,如:衣服上的線、鞋上的繩、女孩系在頭發(fā)上的.松緊繩等。

  2、尋找活動室中的線和繩。

  引導幼兒觀察、尋找活動室里有哪些線和繩,如:電線、運動時用的跳繩、玩具上的天線等。

  三、感知、交流

  1、向幼兒逐一展示各種各樣的線和。

  教師:小朋友們看一看,這些是什么?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引導幼兒比較它們在長短、粗細、軟硬等方面的不同。

  3、引導幼兒說說它們可以用來做什么。

  教師:說一說,我們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了線和繩?它們都有什么作用?

  如:毛線—織毛衣用,紙繩—包東西用,網(wǎng)線—上網(wǎng)用,彩繩—包裝禮品用,絲線—刺繡用等,讓幼兒充分的討論各種線和繩的用途。

  4、引導幼兒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說說自己還在哪里見過什么樣的線和繩。如:鐵絲線、包裝用的繩等。藝術(shù)品中有哪些是用線和繩做的。

  四、操作游戲

  1、指導幼兒嘗試玩翻繩游戲。

  2、指導幼兒用線和繩擺出各種各樣的幾何圖形。

  3、指導幼兒彎折電線,大膽設計各種造型。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大班的幼兒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所以他們總是會問一些問題。本教學活動的設計旨在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一些規(guī)律和變化。同時,面對班里的個別幼兒不大愿意和其他幼兒交流,本活動也是力爭把他們拉入大集體,為他們創(chuàng)造交流的機會。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意識到小螞蟻搬家是為了躲避雨水淹沒它們的家。

  2.通過活動讓幼兒明白小螞蟻搬家的行為是大自然降雨前的一種征兆。

  3.讓幼兒列舉其它大自然降雨前的征兆。

  4.讓幼兒體會集體活動的快樂。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明白小螞蟻搬家是大自然降雨前的一種征兆。

  難點:通過小螞蟻搬家,讓幼兒列舉大自然降雨前的其它征兆,畢竟幼兒的.能力有限。

  活動準備

  透明無蓋大玻璃箱、螞蟻、沙土、大水杯、水

  活動過程

  1.開始環(huán)節(jié)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平日里為什么我們總能看見小螞蟻向高處搬家嗎?”然后,等待幼兒回答。

 。2)組織幼兒向講桌靠攏,準備演示。

  2.基本環(huán)節(jié)

 。1)向玻璃箱一端放置一堆沙土,然后,將螞蟻放在無沙土的一端。

 。2)稍微等會兒。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誰能說說小螞蟻現(xiàn)在的活動情況呢?”注意引導幼兒,讓幼兒說出小螞蟻是滿箱亂跑。

 。3)向玻璃箱無沙的一端開始加水,讓幼兒觀察。

 。4)教師提問:“現(xiàn)在誰能說說小螞蟻的活動情況?”很明顯,幼兒的回答會是小螞蟻向沙土堆跑去。

 。5)教師開始延伸。教師提問:“在大自然中,什么情況下大地低洼處會被淹沒?”

  (6)引導幼兒,讓幼兒說出下雨。

 。7)教師提問:“如果沒有沙土的那端玻璃箱猶如洼地,那么我們往玻璃鞋中加水猶如什么?”

 。8)引導幼兒,讓幼兒說出下雨。

  (9)再次引導。教師提問:“那么,小朋友們,請你們現(xiàn)在告訴我小螞蟻為什么搬家?”

 。10)小朋友回答

  (11)總結(jié),小螞蟻搬家是為了躲避雨水淹沒了它們的家,它們搬家是大自然降雨前的一種征兆。

  3.結(jié)束環(huán)節(jié)

 。1)假設講臺為沙土堆,其他地方為平地。

 。2)教師喊:“天氣晴朗,小螞蟻們怎么辦?”

 。3)預示幼兒滿教室歡笑著跑。

 。4)教師喊:“馬上要下雨了,小螞蟻們要怎么辦?”

 。5)預示幼兒跑向講臺。

  (6)在歡笑中結(jié)束

  4.延伸環(huán)節(jié)

  下課前,教師向幼兒提問:“小朋友們,課后請大家多動動腦,仔細觀察我們的周圍還有其它那些小動物的行為是下雨前的征兆呢?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分享大家的觀察結(jié)果”。

  教學反思

  1.大班幼兒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思考能力畢竟有限,所以幼兒教師的引導顯得尤其重要。幼兒教師在整個活動環(huán)節(jié)中一定要掌握好干預活動的度,要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這點相當重要。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艑τ變喊l(fā)展的反思。當幼兒看到小螞蟻的活動顯得非常高興,大多數(shù)幼兒能主動參與到活動中。該活動能很好的讓幼兒對日常生活現(xiàn)象展開思考,鍛煉幼兒對腦的開發(fā)。在最后的游戲活動中,不愿和其他幼兒交流的幼兒也參與到活動中,對他們孤僻性格的改善是有幫助的。

 、茖處煂I(yè)發(fā)展的反思。該活動是在掌握幼兒經(jīng)驗水平、學習特點、個性的基礎(chǔ)上開展的,能夠把握教育內(nèi)容的核心價值及發(fā)展線索,也能夠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fā)展。不過我個人認為在整個觀察活動中弱國能更具有趣味性則更好。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在引導幼兒從教室實驗向室外大自然變化的過程中顯的稍微有些吃力,不過在后來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就好得多了。我個人考慮在實驗環(huán)節(jié)可穿插其它一些活動,幫助幼兒理解。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觀察一開始,幼兒顯現(xiàn)出很濃的興趣,但在最后引導環(huán)節(jié),顯得有些缺乏趣味性。好在,最后的游戲又引起了幼兒的興趣。今后,在引導環(huán)節(jié),可適當運用多媒體、趣味活動,來幫助幼兒理解。

  4.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運用實驗加多媒體,來幫助幼兒理解,我會注重更多的細節(jié),來保持活動的連貫性和趣味性。不過我個人認為最后的游戲還應保留,畢竟幼兒喜歡游戲。在整個活動中我會讓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更多問題,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讓幼兒寓教于樂。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道滑輪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能產(chǎn)生的具大作用。

  2、知道滑輪在生活中是如何產(chǎn)生作用的,并認識共工作的原理。

  3、學會開動腦筋利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些小問題。

  教學重點:知道定、動滑輪是如何工作的。

  教這難點:認識其工作的原理。

  教學用具:鐵架臺、線、滑輪、鉤碼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提問導入: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家村,都有許許多多的.建筑工地,參觀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們會有很多的發(fā)現(xiàn)。(學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見的,并說說自己有些什么問題)起重機是怎樣把那么重的物體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解決問題

  1、滑輪組的作用。觀察結(jié)構(gòu)圖P12

  2、實驗探討滑輪的作用。

  (1) 試用一個定滑輪和一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吊起一個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請學生猜想(結(jié)合圖)

 。2) 增加滑輪的數(shù)量,試試吊起同樣的重物需要的力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3) 學生分組實驗

  實驗要求:

  1、明確分工。

  2、擬定實驗計劃交老師檢查后實行。

  3、進行實驗并作好實驗記錄。

  三、游戲體驗。

  小個子戰(zhàn)勝大力士:游戲規(guī)則見教材P13并將游戲結(jié)果用表格作好記錄。

  四、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學生自由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從這個游戲中明白了什么?從我們的研究中明白為什么起重機能夠吊起那么重的物體。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玩水,激發(fā)幼兒對科技的興趣;

  2.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易拉罐(靠近其底部的壁上用釘子鉆2-5個大小一樣的孔,小孔間距為0.5公分)、空眼藥水瓶、底部用蠟筆涂染的小紙盒(底部應涂滿、涂均勻)、大小一樣的玻璃板(玻璃板周圍用膠面貼好)、迷迷轉(zhuǎn)(把乒乓球剪成半圓形或月牙形,可裝飾上可愛的小人或圖案)、鏡子。(不要太小) 活動過程

  1、 似謎語引出主題——水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們猜猜看,這個謎語說的是誰:

  ——小溪里散步、池塘里睡覺、江河里奔跑、大海里舞蹈?”(水)

  2、結(jié)合從前學習的經(jīng)驗,說說水是什么樣的。

  “你們喜歡水嗎?喜歡和水做好朋友一起玩嗎?以前我們玩過水,水是什么樣的呢?”

  (幼兒自由回答:透明的、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會流動的)

  “今天,咱們再來玩一玩、看一看水還有什么秘密!

  進行部分:

  1、 會握手(抱在一起)的水。

  把幼兒帶到大水盆旁讓幼兒自由玩水,老師可跟蹤指導和幼兒一起玩。

  (甩手后擦手回座位坐好) 第一次小結(jié):剛才你是怎么玩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幼兒回答:……

  老師:“真好玩,水會像握手一樣粘在一起、抱在一起、水抱在一起后還能不能分開呢?怎樣讓他們分開呢?在水流的什么部位一握,水更容易粘在一起呢?請你們再去玩一玩水,等一會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我”

  (老師和幼兒一起玩,重點指導幼兒發(fā)現(xiàn)水怎樣粘在一起又分開,怎樣捏水水易粘在一起,甩手回座位坐好。)

  第二次小結(jié):你是怎么玩的?水粘在一起后還能分開嗎?在什么部位捏水水容易粘在一起呢?

  幼兒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通過第二次玩,能發(fā)現(xiàn)上述問題。

  師:水怎么會粘在一起呢?還是請小水滴告訴我們吧!

  2、調(diào)皮的小水滴。

  (1)請幼兒在小油盒上用裝滿水的'眼藥瓶輕輕擠出一滴小水滴,先看看小水滴是什么樣的,像什么(幼兒自由說),再把油盒輕輕地晃動看小水滴會怎樣(會滾動、會跑),再多在油盒里滴小水滴,看這么多小水滴在一起會怎樣(變成大水滴、流動起來),如果我們滴上好多好多的小水滴,它們會怎樣? (會變成水流動起來)

  (2)再讓幼兒在小鏡子上滴一滴小水滴,看看小鏡子上的小水滴是什么樣的(散開的、一片片的),多滴上一些小水滴看看它們會怎樣(也會抱在一起)。 小結(jié):小水滴真調(diào)皮,跑到小油盒里時它是(幼兒接著說:像小球一樣、像小豆子一樣圓圓的),跑到鏡子上時,它又是(幼兒接說:散開的,一片片的)但是它們都能(幼兒接著說:抱在一起吸在一起)。抱在一起的水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

  3、不容易分開的鏡子。 師:“現(xiàn)在請你們再去玩一玩水看看這次你又能發(fā)現(xiàn)什么”。

  老師和幼兒一起玩水里的鏡子,試著把合在一起的鏡子掰開,感覺鏡子此刻不容易被掰開(請幼兒甩手回來)。

  小結(jié):你是怎么玩的,(把鏡子掰著玩),為什么鏡子不容易掰開呢?(因為鏡子中間有水)是水把兩面鏡子粘在一起了,水的力量可真大呀。

  4、迷迷轉(zhuǎn)。

  師“今天教師還給你們帶來了好玩的迷迷轉(zhuǎn)(拿出迷迷轉(zhuǎn)),你們看它們多漂亮呀,它們最喜歡在鏡子上轉(zhuǎn)圈跳舞了,你們能不能幫幫他們呢!

  (幼兒自由探索迷迷轉(zhuǎn)的玩法)

  第一次小絡你們是怎樣玩的(把迷迷轉(zhuǎn)放在鏡子上玩的),我也像小朋友那樣把迷迷轉(zhuǎn)放在鏡子上,可它為什么老掉下來呢?

  (因為沒有水粘它,要滴上水)小朋友真聰明,迷迷轉(zhuǎn)不光和鏡子是好朋友,還喜歡和小水滴做好朋友,有了小水滴,迷迷轉(zhuǎn)就像穿了滑冰鞋一樣跳舞轉(zhuǎn)圈了。

  (請幼兒自由玩一玩,幫助那些還沒發(fā)現(xiàn)上述方法的幼兒正確玩迷迷轉(zhuǎn))。

  第二次小結(jié):

  剛才我發(fā)現(xiàn)一個小朋友的迷迷轉(zhuǎn)轉(zhuǎn)不起來,他也請小水滴在幫忙了,可為什么迷迷轉(zhuǎn)還是不轉(zhuǎn)呢?

  (沒動鏡子,要把鏡子晃一晃)

  小朋友真聰明,有了小水滴還要把鏡子上下 體面斜一下,這樣迷迷轉(zhuǎn)才會起來。

  (幼兒再自由玩一下,還可以嘗試兩個,三個迷迷轉(zhuǎn)同在一個鏡子上轉(zhuǎn)提高操作技巧)

  結(jié)束部分:

  師:今天我們和水在一起玩了這么多好玩的游戲,你們是不是更喜歡水了呢?以后我們要更加節(jié)約用水,愛惜水、不浪費,讓水成為更多人的好朋友,好嗎?現(xiàn)在你們可以自由去玩水,喜歡玩什么就玩什么吧!

  (幼兒自由選擇器材,自由玩著結(jié)束)

  注意事項:

  1、本活動屬感知類活動,不屬理解類,因此對活動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不強求幼兒必須理解其中的道理,只要感知到即可,但每玩過一種活動可考慮讓幼兒說說為什么,說不出或說錯了沒關(guān)系。

  2、在進行“會握手的手”這一活動時,可在水龍頭下進行,這樣水壓穩(wěn)定,實驗容易成功。

  活動結(jié)束

  小朋友互相探討。

科學教案 篇8

  有益的學習經(jīng)驗:

  認識粗細,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長度相同,直徑明顯不同的木棒3根,每根棒的兩端盡量一樣粗。

  2、黑板上高度相同,直徑明顯不同的圓柱體兩個。

  活動與指導:

  1、教師同時出示兩根木棒,把木棒兩端對齊拿手里或立在講臺上,讓幼兒觀察木棒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引出粗細的概念。

  2、把3根木棒兩兩經(jīng)較,用目測找出最粗和最細的木棒,特別強調(diào)中等粗的比最粗的細節(jié),比最細粗些。從而使幼兒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3、讓幼兒觀察黑板上的圖形。師生小結(jié)粗細的特征,讓幼兒說出,粗些、細些、最粗、最細等詞。

  4、按由細到粗把3根要棒排序。

  5、指導幼兒做幼兒用書第8、9頁的練習: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目測比較物體或者物體某部分的粗細,分別把最粗,細些,最細的物體某部分的涂色。

  教學反思:

  引領(lǐng)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jié)。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講講、唱唱、跳跳等不同表現(xiàn)形式,引導幼兒想象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體驗生長的快樂。

  2.鼓勵幼兒改編歌詞并用動作表現(xiàn)出在媽媽肚子里干什么,提高幼兒想象力。

  3.了解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關(guān)于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從受精到逐漸長大)的圖片若干、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看看講講:在媽媽肚子里老師:"我們的區(qū)域活動中有很多關(guān)于"在媽媽肚子里"的圖片,我知道小朋友都很想了解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么一天天長大的,F(xiàn)在,張老師在墻壁上貼了很多圖片,有的`是小寶剛剛到媽媽肚子里時的圖片,有的是小寶寶逐漸長大的圖片有的是小寶寶剛剛出生時圖片,你們?nèi)タ匆豢,和好朋友說說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么一天天長大的。

  1.幼兒自由結(jié)伴去找圖講述,并相互交流。

  2.除了圖片上的,你還知道些什么,也可以和好朋友說說。

  (二)大膽提問:在媽媽肚子里

  1.你們已經(jīng)知道了很多關(guān)于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秘密,還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大膽的問,你們的問題越多,知道的秘密就越多。

  2.幼兒質(zhì)疑(老師根據(jù)幼兒的問題隨機做好直接回答或把問題反拋給幼兒進行討論)。

  3.教師結(jié)合圖片進行小結(jié):爸爸和媽媽結(jié)婚后,覺得很孤單,他們想如果家里有個小寶寶那該多好啊!于是爸爸把許多叫"精子"的小種子放在媽媽的里,精子在去媽媽肚子的途中遇到許多"卵子",如果他們成為好朋友,擁抱在一起就會變成小寶寶。媽媽肚子里一個器官叫子宮,小寶寶就住在里面。子宮壁上有一層膜,那就是胎盤。胎盤上有一根臍帶,連著小寶寶的肚臍,幫助小吸收營養(yǎng)和排出身體里的廢料。就這樣小寶寶一天天長大了,當他大得在子宮里呆不下時,小寶寶就出生了。

  (三)創(chuàng)編歌曲:在媽媽肚子里

  "你們知道小寶寶要在媽媽肚子里呆多長時間嗎?這么長的時間,小寶寶在媽媽肚里干什么,讓我們用好聽的歌聲來告訴大家。"(復習歌表演:在媽媽肚子里)2."小寶寶除了會在媽媽肚子里洗澡,睡覺外,還會干些什么?"(老師就幼兒回答的內(nèi)容引導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和表情。)3.幼兒分小組創(chuàng)編歌曲,教師巡回指導。

  4.請幼兒以小組的形式表演他們編得歌曲。

  5.小寶寶要在媽媽肚子里呆十個月,又是踢又是跳的,媽媽累不累呀?媽媽這么辛苦才生下我們,我們應該怎么對媽媽?(激發(fā)幼兒愛媽媽情感)附:歌曲《在媽媽肚子里》

  教學反思:

  引領(lǐng)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jié)。

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準備

  1. 易拉罐若干(多于班級人數(shù)),半數(shù)裝有釘子或者豆類,半數(shù)裝有紙或者小木棍。

  2. “響”“輕”立式字卡各兩份。

  3. 錄有伴奏音樂的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 引題。教師直接出示四只易拉罐。并對其進行一定的解釋。

  2. 通過聽聽、看看來進行觀察。

  教師搖一搖裝釘子的易拉罐,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什么聲音?(響)請幼兒對聲音進行模仿。

  ② 教師搖一搖裝紙的易拉罐,提問這是什么樣的聲音?(輕)

 、 教師展示“響”,“輕”字卡,并將兩只易拉罐分別放在相對應的位置。

 、 教師將另外兩只易拉罐分別搖一搖,結(jié)合幼兒的意見對其進行區(qū)分擺放。

 、 開易拉罐。教師引導:“這些易拉罐里面到底裝的是什么呢?我們來看一看吧!”教師分別打開四個易拉罐,并把里面裝的東西倒出來,分別在幼兒面前進行進距離的'觀察。

 、 小結(jié):這些東西都是不一樣的,他們放在易拉罐里面搖一搖發(fā)出的聲音也不一樣。

  3. 通過親身操作進一步感知輕和響。

 、 教師引導:老師這里有這么多的易拉罐,我一個人玩不了那么多,我請小朋友跟我一起來玩,好嗎?

  ② 教師提要求:在拿到易拉罐的時候不要隨便的搖,要先把易拉罐抱住,等到老師請小朋友們操作的時候才可以搖。小朋友搖一搖以后,聽聽這個聲音是輕的還是響的,是響的,就站在響字寶寶旁邊,是輕的,就站在輕字寶寶一邊。

  ③ 幼兒操作,找到相應的字寶寶并站在旁邊。

  ④ 教師檢查,糾正。

  4. 用易拉罐來給音樂配伴奏。

 、 聽音樂一遍,區(qū)分響的一段和輕的一段。

 、 幼兒和教師一起根據(jù)音樂輕響來給音樂伴奏。響的一段由拿響罐的小朋友搖,輕的一段由拿輕罐子的小朋友搖。

  活動目標

  1. 知道聲音有輕有響,并能加以簡單區(qū)分。識字:“輕”、“響”。

  2. 在看看、聽聽、玩玩的過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里搖晃的不同聲音。

  3. 樂意參加常識探索活動,并學會在生活中主動探索。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4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3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3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18

【精選】科學教案10-03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0-04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3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