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時間:2023-10-31 09:51:52 教案

小班教案(通用7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教案(通用7篇)

小班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感應曲式,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兩大拍和六小拍。

  2、嘗試用不同的肢體動作感應兩大拍和六小拍。

  教學籌備:掛圖P.4,各種游樂園的'圖片,呼啦圈,鈴鼓,木鑼。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導

 。ㄒ唬┙處煶鍪緢D片講述故事

  師:春天來了,寶寶從被窩里鉆了出來,打開窗戶一看,好多小伙伴在綠綠的草地上游戲,小伙伴熱情地邀請寶寶去游樂園玩,原來,有朋友真的很快樂!他們在玩什么呢?

 。ǘ┙處熍c幼兒摸索,回憶游樂園的情景,并引導幼兒用肢體造型勇敢表現(xiàn)。

  二、感應曲式

 。ㄒ唬┞蓜痈袘

  1、摸索肢體造型,如:蕩秋千、翹翹板、打槍等

  2、依兩大拍及六小拍做出肢體造型,幼兒模仿。

  師:小寶寶他們在玩什么?(蕩秋千)我們和他們一起玩。

  3、動作感應曲式。

  全體圍圈走

  A段:兩大拍/前后搖擺

  B段:六拍/以左三拍右三拍感應六小拍。

  (二)運用道具感應曲式

  1、引導幼兒回憶游樂園的游戲設施,并勇敢運用道具發(fā)明游樂園設施的肢體造型。

  師:小寶寶他們又在玩什么了?(跟隨幼兒想法,教師出示碰碰車的圖片)

  2、引導幼兒跟隨節(jié)奏手握呼拉圈玩碰碰車。(注意動作方位,可以高低前后左右)

  原地散走

  A段:兩大拍/左右搖擺。

  B段:六小拍/(按喇叭)原地拍打呼啦圈。

 。ㄈ┖献骼玫谰吒袘

  1、呼拉圈旋轉木馬

  兩人一前一后持呼啦圈做騎馬壯。

  A段:兩大拍/手持呼啦圈上下?lián)u晃。

  B段:六小拍/騎馬前行

  三、樂器演奏

  1、徒手演奏

  師:游樂園真好玩,下面還有更精彩的節(jié)目呢,觀看表演我們一起去吧!

  A段:兩大拍/模仿鈴鼓拍打。

  B段:六小拍/模仿木鑼敲打。

  2、樂器演奏

  師:今天和小寶寶在一起真快樂,我們一起來為他們表演一個節(jié)目吧!教師提醒幼兒要注意傾聽音樂,面帶表情。

  四、停滯教學

  師:小朋友,今天和寶寶及他們的朋友在一起在游樂園快樂的游戲,真開心,有朋友很快樂,我們一起來謝謝寶寶及他的朋友們,感謝他們帶給我們快樂。

  小班奧爾夫音樂《游樂園》教案

  [關鍵詞]:音樂,教案,《游樂園》,爾夫,小班

小班教案 篇2

  新一輪小學數(shù)學教材內容的改版使用,與老教材的知識結構有了很大的變化,不過,在對"多與少"方面的教學內容上實質沒有多大的變動,只是在教學"多與少"的相關問題時,側重于學生的自主探究與歸類總結,其好處在于能夠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的數(shù)學思維。可這一來,不少學生在對"多與少"的理解時,卻容易產生混淆(特別是高年級中的分數(shù)復合應用題,混淆就更嚴重了),現(xiàn)就此問題作以下一些探討性分析。

  1.簡單"多與少"的理解

  小學低年級就開始給合"圖文"對"多與少"問題開始進行相關的訓練教學,當然,這類問題對這些小學生來說,也許會答得津津有味,但要真正理解其中數(shù)學量的`含義,我想應該沒有幾個學生弄懂。比如:誰比誰多幾?誰比誰少幾?(學生都知道是用"大數(shù)"減"小數(shù)"),雖然問法不同,含義不同,但在同一個題中都可以用同一個減法算式。

  例如:小明有8個蘋果,小東有5個蘋果,小明比小東多幾個?小東比小明少幾個?其解答都是用同一個算式:8-5=3(個)。

  2.一般"多與少"的理解

  進入中年級后,"多與少"的教學內容就更進了一步,我認為在此階段,學生在理解上存在幾方面的難度。第一、在數(shù)字上稍偏大,學生會列算式,但容易算錯;第二、條件比原來要多了,也就是說不像低年級學習時的只有兩個量,而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第三個量,運算過程也多出了一步;第三、給出的條件開始有了轉彎,這種新的數(shù)學邏輯思維方式,學生一時還不易掌握。例如:(1)甲有1200元錢,乙有8500元錢,甲比乙少多少元?乙比甲多多少元?(像這樣只有兩個量,學生都知道是用大數(shù)減去小數(shù),只是計算難度稍大一點)。(2)小紅有70元錢,小華有85元錢,小西有80元錢,小紅比小華少多少元?小華比小西多多少元?(此類給足條件的應用題,只要學生多加細心,找準了誰和誰比、問題也會迎刃而解)(3)甲有7個桔子,比丙少3個桔子,而丙比乙又多5個桔子,甲比乙多多少個?(給出的條件有了隱性條件存在,學生就容易產生思維上的混亂了。解答方法:首先求出丙的7+3=10(個)、然后求出乙的10-5=5(個)、最后用甲的個數(shù)減去乙的個數(shù)7-5=2(個),因此,讀懂題意是首要,找出乙的個數(shù)是關鍵)。

  3.復雜"多與少"的理解

  小學高年級的"多與少"教學,其復雜之處就在于分數(shù)應用題方面了,很多學生就會直接求出,如:甲比乙多幾分之幾?甲÷乙或甲-乙,這樣的求法就不對了,產生錯誤的原因就是未能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講出地球上會發(fā)生什么事。

  2、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能力。

  3、學會愛護我們的地球,培養(yǎng)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范畫、 圖畫紙、彩筆。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一幅地球娃娃的圖畫,引起幼兒興趣。

  2、教師講述地球娃娃的故事

  3、請小朋友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想一想地球娃娃有什么故事講給大家聽。

  5、請小朋友將自己的創(chuàng)想的地球娃娃的故事畫在紙上。

  6、作品展覽。

  7、小結

小班教案 篇4

  課前思考: 小動物對于幼兒來說是最喜歡的。刺猬在幼兒日常生活中是不常見的,但幼兒是很感興趣的。于是,我先讓幼兒來認識一下真實的刺猬,讓他們通過觀察來說說他的特征,再一個小故事來引出主題,激發(fā)幼兒的繪畫興趣。

  活動目標: 1、繼續(xù)學畫半圓形

  2、用添畫的形式或重復圖象的方法把畫面畫滿。

  活動準備:蠟筆、紙、課件

  活動過程:

  1、介紹內容,引導觀察

  出示課件。提問:這是誰?

  小刺猬的身體是什么形狀的?它的身上有什么?有什么用?(刺可以用來刺食物,又可以用來抵擋敵人,保護自己)

  2、以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題。(課件)

  小刺猬來到樹林,看到樹上有許多果子,可是它不會爬樹,正在這時,風姑娘幫助它把果子吹了下來。小刺猬想把果子被回家,就在地上打了一個滾,把鬼子插在刺上,然后就回家了。

  3、教師示范

  小刺猬背果子的時候,肚子直直的還是平平的?(平平的一條直線)

  彎彎的背在肚子的上面(畫一條彎彎的弧線)

  果子是怎么背上去的?(插在刺上)

  4、請幼兒上來示范

  5、創(chuàng)作要求

  小刺猬看見地上還有許多果子,請小朋友幫它多找一些刺猬一起來背果子,把所有的果子都送回家。

  6、講評

  7、結束

  小刺猬請了這么多的朋友不停的背果子。把果子送回家,吃也吃不玩,準備明天請小朋友一起來吃。

  課后反思: 此活動教師先讓幼兒觀察真實的'刺猬,然后用簡筆畫的形式來畫刺猬,使幼兒知道復雜的事物可以用簡單的圖形表現(xiàn)出來。教師能運用課件,一個故事來引出繪畫主題畫刺猬。教師在活動中應注意語言的生動如:在進行涂色時可以說:給小刺猬穿衣服,背上背了紅紅的蘋果,黃黃的梨,綠綠的……。請幼兒上來示范后,教師要做一些簡單的講評,說說哪些地方不好,讓幼兒在繪畫的時候可以注意。

小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比較物體的大小,將物體按大小進行匹配。

  2、用各種方式招待客人并用短句進行表述。

  3、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

 。ㄕJ知準備)有簡單的招待客人的經驗

  (材料準備)PPT

  教學難點:

  在比較過程中掌握“大中小”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講講故事《三只熊》

  欣賞故事

  重點提問:

  1、房子里住著怎樣的三只熊?小姑娘走近屋子,看見了什么?

  2、怎樣的碗、怎樣的勺子、怎樣的椅子、怎樣的床?

  3、小姑娘吃了誰的粥?

  4、三只熊回來發(fā)現(xiàn)了什么東西變了?說了什么?

  二、歡迎三只熊

  分別和三只熊打招呼

  請三只熊分別坐在合適的椅子上

  和不同的熊對話并告訴大家自己是和誰問候的。

  三、給三只熊送禮物

  看禮物:說說禮物的不同

  送禮物:根據(jù)禮物的.大小把禮物送給不同大小的熊。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設計是從基礎入手形成大小相對概念的教學活動,重點是讓幼兒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過程中發(fā)展多角度的、多層面的思維。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通過操作嘗試讓瓶子發(fā)出聲音。

  2、探索將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搖動后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活動的樂趣。

  4、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重、難點:

  探索不同的材料能使"瓶寶寶"唱出不同聲音的歌,從而萌發(fā)幼兒好奇、好問、樂于嘗試、敢于表達等積極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認識礦泉水瓶、黃豆、綠豆、米,能能說出它們的`名稱。

  2、物質準備:

 。1)人手一個空礦泉水瓶子一把勺子一個小塑料碗、黃豆、綠豆、米若干。

  (2)不透明的瓶子兩個,透明的瓶子兩個。

  活動過程

 。ㄒ唬┘ぐl(fā)興趣,引導幼兒讓手中的瓶子發(fā)出聲音。

 、俳處煄в變哼呑"大雨和小雨"邊搖動手中的空礦泉水瓶。

  ——"請小朋友拿起你們椅子下面的礦泉水瓶跟著紀老師一起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吧。"

 、谝龑в變罕容^自己手中的瓶子和教師手中的瓶子有什么不同,并思考有什么辦法能讓自己手中的瓶子也能"唱歌"。

  ——師:我們剛才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戲時,小朋友有沒有發(fā)現(xiàn)你們的瓶子和老師的瓶子有什么不同?"

  ——小結:老師的瓶子會"唱歌",有聲音,小朋友的瓶子不會"唱歌",沒聲音。

  (二)幼兒探索、操作。

  1、教師用語言激發(fā)幼兒的操作興趣:讓我們用桌上的米、黃豆、綠豆來"喂"瓶寶寶吧,瓶寶寶吃了東西就會"唱歌"。

  2、讓幼兒自由選擇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寶寶。

  交代注意事項:①先把瓶蓋打開,再用勺子把米(或黃豆、綠豆,只選一種)

  喂到瓶寶寶的肚子里,喂的時候要把礦泉水瓶放在塑料碗里,防止操作材料落在地板上。

  喂完瓶寶寶要把蓋子擰上。

 。ㄈ┙涣鞣窒恚耗阍谄孔永锓帕耸裁矗科繉殞毎l(fā)出聲音了嗎?

  1、幼兒喂瓶寶寶,師巡回指導并與個別幼兒交流分享。

  2、組織幼兒集中交流分享。

  (四)幼兒再次探索、比較,知道不同的物體在瓶子里發(fā)出的聲音不同。

  1、分組活動:讓幼兒嘗試換另一種東西放在瓶中,搖一搖、聽一聽、比較前、后兩次操作后,瓶子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2、指導幼兒分辨不同的聲音。

 。1)引導幼兒感知不同物體在瓶中發(fā)出聲音的不同:你第一次在瓶子里放了什么?這一次你又在瓶子里放了什么?它們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

 。2)教師請兩名幼兒搖動兩個不透明的瓶子,讓手中的瓶子發(fā)出聲音,引導幼兒聽聽:他倆的瓶子發(fā)出聲音一樣嗎?

 。3)讓幼兒猜猜兩個瓶子里裝的各是什么。

  (4)教師協(xié)助幼兒把兩個瓶子中的東西分別倒進兩個透明瓶子中,讓幼兒驗證自己猜想是否正確。

 。ㄎ澹┙Y束:

  在音樂聲中,讓幼兒一拍搖動一下瓶娃娃為音樂伴奏。

  活動反思:

  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其認知規(guī)律,活動目標簡潔明了,活動準備充分,活動過程清晰,充分體現(xiàn)了選材的生活性;材料的形象性;方法的游戲性;內容的整合性;過程的自主性。整個活動環(huán)環(huán)緊扣,層次清晰,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名稱:拔蘿卜(小班音樂)

  設計思路:

  音樂是幼兒的天性,而興趣則是幼兒學習音樂的首要前提,小班幼兒的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角色意識很強,他們喜歡把自己扮演成各種小動物和老師一起做游戲。并且在綱要中指出,要培養(yǎng)幼兒喜歡藝術活動,并能大膽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參加藝術活動。我選擇的這個教材是我們《學本領》主題背景下的一節(jié)音樂活動,通過《拔蘿卜》這一音樂表演游戲,想讓幼兒在感知游戲情節(jié)的`同時模仿歌曲中各個角色的行走動作,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活動目標:

  1、能安靜地傾聽音樂,感知生動有趣的音樂形象。

  2、愿意進行歌表演,體驗音樂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拔蘿卜》、大蘿卜、人物和動物的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發(fā)聲練習

  1、我愛我的小動物

  2、律動:我的身體會說話

  二、安靜的傾聽旋律,感受旋律的生動、活潑。

  T:一位老公公種的蘿卜豐收了,蘿卜長的特別大(出示道具大蘿卜),他一個人能拔動嗎?(拔不動)那么怎么辦呢?他可能會請誰來幫忙呢?(幼兒自由回答)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看吧??

  T:重點提問:歌曲中老公公請了誰來幫忙拔蘿卜?(老師和幼兒一起按角色出場順序叫每個角色的名字)

  三、感知生動有趣的形象,體驗音樂帶來樂趣

  1、分段練習表演:老師帶幼兒扮演每一個角色,按著表演的順序,學演每個角色的語言、動作、表情。

  T:老公公拔蘿卜時是怎樣的呢?(以此類推其他角色)叫到幫忙的人時還要說什么話呀?

 、賹W演老公公的動作、語言(語速慢、語調低)。

 、趯W演老婆婆的動作、語言、表情。(走路的動作、語速慢、語調低)

 、蹖W演小姑娘的動作、語言、表情。(蹦蹦跳跳走路,語調高)

 、軐W演小黃狗、小花貓、小老鼠的動作、語言、表情。(動作、叫聲)

  2、分角色進行表演

  T:有誰愿意跟老公公一起去拔蘿卜呀?

  教師為愿意表演的幼兒佩戴胸飾,然后提出表演要求:

 。1)各角色要大聲應答:“哎!來啦!”并在應答聲中,模仿該角色的走路動作,站在前一角色的后面。

  延伸:全班幼兒一起表演一次。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樂》03-15

小班的教案04-16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教案03-24

[精選]小班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