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1-04 09:15:44 教案

科學教案實用(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教案實用(5篇)

科學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學法指導

  課前準備

  學習過程 二次備課

  一、導入

  師講述:我們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源,然而地球存儲的能源是有限的,面對日益枯竭的礦物能源問題,人們正竭力尋找解決的辦法。

  今天我們來學習節(jié)約能源與開發(fā)新能源。

  二、新課

  1、節(jié)約能源

  師問:在我們?nèi)粘I钪校心男├速M能源的生活方式?

  學生舉例。

  出示P50三幅圖,師講解生活中浪費能源的例子

  如:在使用空調(diào)時設(shè)定的間諜過高或過低,造成浪費電的現(xiàn)象。

  人們的生活不斷改善,擁有汽車的人越來越多,造成汽油的'緊張。

  在白天的時候,路燈一然大開。

  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看到的常見的現(xiàn)象,不僅僅這三種情況,還有更多。

  2、做實驗:比較白熾燈和熒燈哪個效率更高。

  此實驗以教師的演示為主,以免學生出現(xiàn)傷害。

  3、充分利用自然能源

  出示P51頁的未來的住宅圖,請學生仔細觀察哪些是利用了自然能源?

  學生觀察并討論。

  學生匯報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

  閱讀P51的資料,了解太陽能的作用。

  4、介紹幾種新能源的開發(fā)。

  海洋潮汐能、沼氣能、地熱能

  當堂檢測

科學教案 篇2

  過程:

  一、 自由探索

  1、風在哪里。帶領(lǐng)幼兒摸摸、抓抓,體會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2、啟發(fā)幼兒假設(shè)自己是風,教師鼓勵他們想風一樣地行動。

  二、引導發(fā)現(xiàn)

  1用眼睛找風,從參照物上感受風的存在(小草、衣服、樹葉的搖動等)

  2用身體找風:如頭發(fā)飄動起來,臉上的涼意。

  3用自己的`耳朵找風:區(qū)別不同的風聲。

  三、交流討論

  1、想一想、躲一躲:什么地方吹不到風。如:躲在大紙箱里等。

  2、我們喜歡什么樣的風,害怕什么樣的風?為什么?

  目標:

  1、 幼兒能夠有興趣的通過不同形式和方法來觀察風。

  2、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表現(xiàn)不同的風給人們帶來的生活情景。

  準備:

  羽毛、樹葉、紙、石頭、磁塊、小木棒、金屬勺、記錄紙、筆。

  扇子、吹風機、電風扇等。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指紋的種類和用途,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

  2、簡單了解指紋的特點、作用,豐富詞匯:指紋。

  【活動準備】

  1、圖片:指紋;

  2、泡沫印尼、放大鏡、白紙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的小手上都有一個秘密,找找看是什么秘密?

  讓幼兒觀察自己的小手。

  二、展開

  1、引導幼兒認識指紋

 。1)了解指紋小朋友伸出你的小手,告訴幼兒(教師指著手指肚)這里叫手指肚。

 。2)仔細看看你的手指肚的皮膚上有什么?

 。ㄒ龑в變河^察發(fā)現(xiàn)有細紋)小結(jié):這些細紋我們叫它指紋。豐富詞匯:指紋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指紋

 。1)你和旁邊的小朋友比較一下,你兩個的指紋一樣嗎?

 。2)請小朋友用手指蘸印尼將指紋印在紙上

 。3)請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自己手上的指紋和紙上印的指紋說一說指紋是什么樣的',像什么?

  3、討論指紋的形狀指紋的形狀有:

  箭形水波形旋渦狀等告訴幼兒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世界上的人沒有一個完全相同的指紋,每個人的指紋一生都不會變,因此可以用指紋辨別人。

  4、發(fā)現(xiàn)觸摸過的地方能留下指紋

 。1)教師演示蘸有紅色印泥的手指觸摸玻璃杯請幼兒說出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小結(jié):當我們的手指和物體接觸時,將會留下指紋。

 。2)教師演示手指不蘸印尼去觸摸這些東西請幼兒說出有什么發(fā)現(xiàn)?

 。ㄓ變河懻摚簳粫粝轮讣y呢?)

  小結(jié):我們用眼睛看不到,也會留下指紋,會留下許多汗孔,從汗腺分泌出的汗通過汗孔在到達手,手指上的汗碰到物體時就會留下指紋5、引導幼兒說出指紋的用途教師小結(jié):

  你可別小看指紋,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紋由皮膚上許多小顆粒排列組成,這些小顆粒感覺非常敏銳,只要用手觸摸物體,就會立即把感覺到的冷、熱、軟、硬等各種“情報”通報拾大腦這個司令部,然后,大腦根據(jù)這些“情報”,發(fā)號施令,指揮動作。

  指紋還具有增強皮膚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緊緊地握住東西,不易滑掉。我們平時畫圖、寫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夠那么得心應(yīng)手,運用自如,這里面就有指紋的功勞。

  不會寫字的可以按手印。

  三、結(jié)束,手指印畫讓幼兒用手指沾上印尼,印出各種圖案。

科學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科學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沒有太直接的關(guān)系,為了讓學生建立起關(guān)注科學的態(tài)度,本課從做科學小游戲、科學小實驗以及介紹科技新產(chǎn)品、科研新成果的角度編排的探究內(nèi)容。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現(xiàn)象,感受科技的進步;強化“我也能做科學”的意識,增強學科學的信心;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進一步明確什么是科學。

  二、學情分析:

  科學就在我們身邊,但大部分卻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關(guān)系不大,所以本課提出了“身邊處處有科學,我們一起找一找”的活動要求,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到科學的存在,讓學生明白“我也能夠做科學”的意識。學生通過體驗游戲中的科學來激發(fā)他們學科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即: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答問題;

  2.知識目標:認識到科技是不斷發(fā)展的,喜歡大膽想象與未來科技有關(guān)的內(nèi)容;關(guān)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chǎn)品、新事物。

  3.情感目標: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現(xiàn)象,理解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我們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提高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主動性。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即: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答問題。

  五、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蠟燭、火柴、漏斗、瓶子、木塊、乒乓球

  學生準備:礦泉水、杯子、吸管(每人兩根)

  六、教學過程 :

 。ㄒ唬┨岢鰡栴}:游戲?qū)дn,激發(fā)興趣

  1. 教師談話: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游戲,這個游戲需要兩個同學來完成,看看誰是咱們班力氣最大的?誰是咱們班力氣最小的?(同學們推選出兩名學生到講臺上做游戲。)

  2. 講解規(guī)則:老師這兒有兩個漏斗和兩個乒乓球。現(xiàn)在請兩位同學每人拿起一個漏斗,力氣大的同學將漏斗口朝上,把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內(nèi),用力向上吹漏斗口;力氣小的同學將漏斗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在漏斗把上,用力向上吹,看看誰能把乒乓球球吹走,誰就獲勝。大家猜一猜,誰能把乒乓球吹走?

 。ǘ┎孪爰僭O(shè)

  3. 學生猜測:

  4. 驗證猜測:

  5. 自由探索: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現(xiàn)象,提出問題,猜測原因。

  6. 教師小結(jié):這個小游戲包含著科學道理,在我們的身邊到處可見,只要你細心觀察,你就會體驗到,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從探究身邊的科學開始。 (板書科學)

  [設(shè)計意圖:通過此環(huán)節(jié)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自主學習的快樂。]

  (三)制定方案

 。ㄋ模⿲嵤┨骄

  活動一:“能否站起來”實驗

  1. 熱身活動:聽老師的口令:起立. 坐下. 起立. 坐下。

  2. 講解實驗要求:指一名學生端坐在講臺前的椅子上,雙腳往前放。老師把手指放在他的額頭前,不讓他的身子向前傾,試一試,這位同學能站起來嗎?

  3. 學生猜測并說出理由。

  4. 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

  5. 交流. 分析實驗結(jié)果

  6. 教師小結(jié):這個游戲含有一定的科學道理。至于究竟怎么回事,大家的猜想對不對呢?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會解決這些問題。課下,同學們也可以繼續(xù)研究,看還能發(fā)現(xiàn)哪些問題。

  [設(shè)計意圖:起與坐本來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在平常中又含有科學道理,這就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去探索,去研究,也激起了學生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積極性。]

  活動二:“吹蠟燭”實驗

  1. 教師提出實驗要求:在同學們的實驗桌上有蠟燭. 火柴. 漏斗. 瓶子. 木塊,隔著這些形狀不同的物體吹蠟燭,會把蠟燭吹滅嗎?

  2. 學生猜想:請同學們先猜想一下,哪些能吹滅蠟燭?哪些不能吹滅蠟燭?

  3. 分組實驗:這只是你們的猜想,下面讓我們用實驗來驗證一下,并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實驗時請同學們注意以下幾點:(課件展示)

  (1)瓶子. 木塊. 和漏斗與蠟燭的距離必須相等;

  (2)嘴與蠟燭的火焰要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3)這個實驗不是比賽吹蠟燭,而是試一試哪種方法能吹滅蠟燭。

  (4)用火柴時,要注意安全。

  3. 匯報交流:

  4. 學生討論:(1)為什么隔著漏斗. 瓶子能吹滅蠟燭?(2)為什么隔著木塊. 書本等不能吹滅蠟燭?(教師引導學生從物體的形狀上尋找答案,并鼓勵學生課下找更多的實驗材料進行研究。)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 進一步讓學生體會什么是科學,進一步讓學生了解探究的快樂。]

  活動三:“吸飲料”實驗

  1. 教師導入:我們在生活中喝飲料. 喝牛奶時,常常用到吸管,利用吸管可以很方便地喝到飲料牛奶。今天,我們用兩根吸管來試一試。

  2. 提出實驗要求:請同學把自備的杯子里倒上礦泉水,再用兩根吸管來吸,一根插到水里,一根放在杯外,用嘴同時吸兩根吸管,看能否吸到飲料。

  3. 學生猜想:猜想的結(jié)果讓學生通過實驗來驗證。

  4. 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5. 交流匯報:在實驗過程中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為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并猜猜其中的原因。

  6. 教師小結(jié):同學們,剛才的游戲和實驗就是科學探究的過程。而科學就是提出問題,然后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過程。科學家為了弄清一個事物的真相和原理,就要不斷地做實驗,直到弄清為止。比如:科學家根據(jù)隔瓶吹蠟燭的實驗制造了流線型的汽車. 飛機. 輪船等,不僅美觀,而且提高了運行速度和安全性能。

  [設(shè)計意圖:通過學生喝飲料的經(jīng)驗,他們知道吸管喝水很方便,但沒有用兩根吸管試著喝過,所以此環(huán)節(jié)一下子調(diào)動了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在探索中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為以后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ㄈ┞(lián)系生活,感悟科學

  1. 尋找生活中的科學

 。1)教師講述:游戲中有科學,我們的生活中哪里還有科學呢?

  (2)學生交流:舉出身邊的有科學的例子 。

 。3)教師小結(jié):看來科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板書在我們身邊),只要你是個有心人,我們身邊的科學就不難發(fā)現(xiàn)。

  2. 交流資料,感悟科學

 。1)教師談話:課前大家已經(jīng)搜集了一些有關(guān)科技方面的資料,下面咱們來交流一下。

 。2)學生交流資料:

 。3)教師總結(jié):同學們帶來的資料很好,老師也帶來了一些這方面的資料。(課件出示資料:播放登月圖片. 無土栽培. 克隆羊多利. 磁懸浮列車. 海上石油開采. 風力發(fā)電等)讓學生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科學。

  [設(shè)計意圖:科學來源于生活,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科學,為科學的探索和研究奠定基礎(chǔ)。從而讓學生理解“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ㄋ模┩卣箘(chuàng)新

  一節(jié)課的時間總是這么短暫,但我們探索科學的腳步不會因為下課鈴聲響起而停止。課下,就讓我們以“身邊的科學”為主題進行一次調(diào)查活動,繼續(xù)我們探索科學的腳步吧!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通過問題探討,認識文明對話的內(nèi)涵及其意義。

  2、能為較長的學術(shù)文章提煉關(guān)鍵詞語,寫出內(nèi)容提要。

  3、認識各種常見議論文在表達方式、語言使用和整體風格上的不同特點。

  4、了解、運用常用的論證方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解題。

  喬治?薩頓是一位科學史家,在某種意義上講,他可以說是近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名的新人文主義的倡導者。在薩頓之前,科學史自身雖然已有很長的發(fā)展歷程,但卻還沒有作為一門獨立的職業(yè)化的學科而為世人所普遍接受。而薩頓通過一生的努力,以其業(yè)績奠定了科學史學科的基礎(chǔ):他創(chuàng)辦了重要的科學史刊物;他確立了這個學術(shù)領(lǐng)域的獨立性;他建立了以學科為基礎(chǔ)的學會;他為科學史領(lǐng)域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一般性的綜述、高級的專著以及教學手冊,并建立起科學史的教學體系?傊藗兘(jīng)常把薩頓看作是當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本文中的東方是指亞洲和非洲一帶,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遠東、中東地區(qū)和近東地區(qū)。在上古和中古時期,這里曾建立了光輝燦爛的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華夏文明等等。

  本文是一篇談?wù)摽茖W史的短文。

  二、學生閱讀課文,并用一句話概括每一小節(jié)的內(nèi)容。

  三、師生討論歸納如下:

  1、從實驗科學的角度來看,東方和西方是極端對立的'。

  2、科學全部形成的種子是來自東方的。

  3、今日西方仍需要東方。

  4、分析這類人的表現(xiàn)和實質(zhì)。

  5、凈化西方文明的途徑和方法。

  6、新的鼓舞來自東方。

  7、指出科學不能控制它本身的應(yīng)用。

  8、東西方文化的共同本質(zhì)。

  9、感恩東方文明,并對它寄予希望。

  10、再一次強調(diào)應(yīng)該具有科學的態(tài)度,以實現(xiàn)東西方文明的融合。

  四、歸納本文的結(jié)構(gòu)提綱:

  第一部分:(1-3)要正確認識東方和西方的關(guān)系。

  第二部分:(4-8)不能正確認識東西方科學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三部分:(9-10)總結(jié)全文,促使東西方文化融合,完滿地實現(xiàn)人類的使命。

  五、問題探討:

  1、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有什么樣的關(guān)系?

  明:東方科學和思想是西方科學的源頭,并且會給現(xiàn)代西方帶來新的生機。

  2、作者從什么角度論述了東方科學在發(fā)展人類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評了某些偏見的?

  明:作者將自己多年研究科學史得出的結(jié)論,告誡某些帶有民族和地區(qū)偏見的西方人,要他們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與現(xiàn)實,進行文明對話,促進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和繁榮。

  六、探究寫法:

  1、多用詩意的比喻,增強作品的形象性。

  如:第二節(jié)“實驗科學不只是西方的子孫,也是東方的后代,東方是母親,西方是父親”。用了一個人們習見的比喻,揭示出東西方科學的關(guān)系。

  “光明從東方來,法則從西方來,”光明是隱喻,比喻來自東方的真理,這真理像陽光一樣投射過來。

  2、文章組合上多變化,比較自然。

  自己的擔憂——存在的問題——一代人的使命——強調(diào)應(yīng)具有的科學態(tài)度——文明要經(jīng)過歷史的考驗而存活下來。

  七、布置作業(yè):

  完成《評估》上的作業(yè)。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3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23

(精選)科學教案08-05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0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18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