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內(nèi)容:青島版P7~P9
教學目標:
1、用顯微鏡觀察物體上的霉,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探究物體發(fā)霉的基本條件。*
2、了解霉菌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了解霉菌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教學準備:
發(fā)霉的饅頭、顯微鏡。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認識和觀察饅頭或其他物體上的霉及其形態(tài)。
學生用眼去觀察饅頭上的霉,觀察沒是什么樣子。引導學生回憶以前見過的霉。
知道學生用顯微鏡觀察霉的形態(tài)。
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話好圖,并對顏色進行描述。
二、猜想假設
2了解霉的功與過
讓學生了解人類對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沒給人類和動物帶來的危害。
描述抗生素的誕生情況。
三、制定方案
3探究合適霉生長的環(huán)境條件。
根據(jù)生活中物體發(fā)霉的事例,推測物體在什么條件下會發(fā)霉。
交代實驗的方法,每個小組選擇不同的'的條件進行對比實驗。
四、實施探究
4了解防止事物發(fā)霉和物體發(fā)霉的辦法幾依據(jù)。
夏天食物最容易發(fā)霉,大人們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發(fā)霉。
五、展示交流
指導學生認識真空包裝防止事物發(fā)霉。
指導學生認識太陽曬防止物品發(fā)霉。
指導學生認識利用干燥劑方式食品的發(fā)霉。
六、拓展創(chuàng)新
電冰箱能保鮮食物,是什么原因?
物體在什么環(huán)境下容易發(fā)霉。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昆蟲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個類群,無論是個體數(shù)量、生物數(shù)量、種類與基因數(shù),它們在生物多樣性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昆蟲與人類的關系復雜而密切,有些昆蟲給人類造成深重的災難,有些種類給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夏、秋兩季是昆蟲最多的季節(jié),孩子對昆蟲有濃厚的興趣,我抓住這一契機設計了《昆蟲運動會》,從健康快樂教育的角度,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幫助孩子們掌握昆蟲的基本信息,提高他們的對昆蟲的了解。
活動目標
1、通過捕捉、觀察各種昆蟲。
2、使幼兒了解昆蟲的外形特征與活動方式,并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活動準備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捕捉昆蟲
幼兒到草地上捕捉昆蟲。將捕到的昆蟲按會爬的、會跳的、會飛的……分類放在容器中。
(二)昆蟲運動會
將幼兒捕捉的各種昆蟲放在一起,準備舉辦昆蟲運動會。
1、將會跳的蟲子放在大紙盒子內(nèi),比一比誰跳得高。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昆蟲的前腿與后腿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有的昆蟲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將會爬的蟲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誰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車,套在昆蟲的身上,比比誰拉得動,誰的力氣大。讓幼兒觀察這些昆蟲的身體和腿的特點,想一想它們?yōu)槭裁床粫?/p>
3、將會飛的蟲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誰飛得遠。注意觀察它們的身體與翅膀的特點,想一想它們?yōu)槭裁磿w。
4、將昆蟲放到水中,看看誰會游泳,誰害怕水?
5、將昆蟲肚皮朝上放置,讓幼兒觀察它們怎樣翻身。
(三)飼養(yǎng)昆蟲
將幾種常見昆蟲,放在容器中飼養(yǎng)。讓幼兒觀察它們?nèi)绾位顒,如何進食。
活動建議
此活動適合在夏、秋季進行。捕捉的昆蟲最好是當?shù)爻R姷姆N類。
活動結(jié)束
孩子們,昆蟲運動會就要開始了,讓我們趕緊去看運動會吧。
活動反思
今天的幼兒,將是未來世界建設的主力軍,面向高速發(fā)展的新時代,幼兒科學教育越來越受重視;顒游乙岳ハx運動會為線索,貫穿整個活動,又在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小游戲;顒又姓J真觀察每位幼兒的行為,科學地設計與組織科學活動,是完成與落實以上目標的有效手段。促進幼兒身體與心理的協(xié)調(diào)健康發(fā)展。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句子意思。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難點突破法:朗讀法討論法
能力訓練點: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表演能力
美育滲透點:懂得遇到難題,要動手做做,探求答案。不迷信權(quán)威,不輕信盲從,敢于實踐。
拓展:回家動手做做實驗。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以實驗的形式導入(兩個一大一小的鐵球,兩個鐵球哪個先著地?)亞里士多德認為大的先落地。真的像他說的那樣嗎?我們可以動手做做看。他雖然是個科學家也不一定對,面對問題,我們不要光動腦筋,還要動手做做,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今天我們來學一篇課文《科學家的問題》,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主選擇讀書方式讀課文,邊讀邊畫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開火車讀。
3.注意讀準以下生字的字音。
4.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
2.生字組詞。
3.指導字形,師范寫,講要點。
4.生書寫,師巡視。
5.示范寫,講要點。
6.生訂正,師巡視。
四、作業(yè):熟讀課文,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出示生字詞語測讀。
2.復習課文內(nèi)容。
二、學習課文。
1.哪一段寫科學家提出的問題,找出來讀一讀。這個問題怪在哪?
2.面對科學家的怪問題,大家有什么反應?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當時的情況。
3.面對議論紛紛的'同學們,瑪利亞有什么反應?大家讀第3段后找出一個詞語來形容她。
4.誰來扮演瑪利亞和媽媽。面對媽媽的回答,瑪利亞說了什么?做了實驗她發(fā)現(xiàn)了什么?她的心情如何?
5.瑪利亞生氣的原因是什么?從文中找出句子來回答。指導朗讀。
6.科學家對瑪利亞說了什么呢?瑪利亞明白了什么?
三、作業(yè)。
抄寫生字詞語。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已有的知識和“看”、“摸”、“聞”等方式,判定某一物品是由何種材料構(gòu)成的。2、能根據(jù)材料的特點,提出對物品分類的標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愿意把本組找到的材料告訴其他組。能舉例說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材料。科學知識目標:能舉例說出一種物品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制成的。能區(qū)分常見的自然材料與人造材料。能舉例說明自然材料與人造材料的關系。
教學預備:鋁制飯盒、銅鑰匙、塑料袋、報紙、手電筒等等一些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進
我們身邊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二、活動一:下面的物品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階段引導學生認真看書,木頭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頭制成的。
2、按金屬、塑料、紙、布
3、還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課本第二頁圖中的物品分別是由幾種材料制成的?
三、活動二:熟悉人造材料與自然材料
1、觀察畫面
告訴學生:直接從大自然獲取的材料是自然材料。
2、引導學生明白像玻璃這種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還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嗎?
小組合作,討論,全班交流
四、活動三:找一趙冬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學生趙冬并比一比,哪個小組找到的最多,把小組找到的材料寫在書上
五、拓展:調(diào)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體會材料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板書設計:
1、身邊的材料
熟悉材料
材料的分類:自然材料
人造材料
科學教案 篇5
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qū)W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zhì)疑的科學態(tài)度,了解科學發(fā)展的歷史。探究作為學習方式,它是一種教與學的策略。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都很重視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探究活動,獲得發(fā)展。但是,怎樣的探究活動才是有價值的,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深思。
有一節(jié)三年級的科學課,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液體的`相同和不同。講臺兩側(cè)擺滿了各種實驗材料。有
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蠟光紙、小燒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學生開始試驗之前,老師提出的問題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學生根據(jù)平時的生活經(jīng)驗說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顏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覺、用途等等。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接下來,就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學生一下子蜂擁到講臺上領取材料,想領什么材料就領什么材料。學生頓時忙開了,課堂上很熱鬧。聽課的老師問一個同學,你們在研究什么呀?學生搖搖頭……
這節(jié)課,教師準備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讓學生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各種液體更多的不同,體會到探究的樂趣。由于教師沒有讓學生確定自己要探究的課題,致使學生盲目地忙亂了一節(jié)課,無論是在科學概念方面,還是在科學態(tài)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東西很有限。
對于小學生來說,探究絕不等于不要教師的指導,不是完全放手給學生,有人認為探究就是讓學生獨立研究,只要老師指導了,就不是探究。那種“學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學生想怎樣研究就怎樣研究”的做法實際上是不符合小學生學習實際的。
新課程改革重視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之后,該怎么辦?這些問題是否都有研究的價值,是否都能當堂研究,學生是否具備研究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指導他們整理、篩選,然后確定研究的問題,要讓學生明確自己在研究什么,并緊緊圍繞這個問題收集信息。
一個完美的科學探究活動,應該是“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可研究的對象,提出問題,進行假設,擬定實驗計劃,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實驗,分析結(jié)果并進行匯報、交流”。每位科學課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完成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但是,真正做到這一步,需要一個能力形成的過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無目的地去操作,那么,只能說是科學課教師失去了應有的指導作用,是“有量無質(zhì)”的探究活動。
作為科學課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放慢“探究的腳步”。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根據(jù)學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設計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動。不僅要引領學生經(jīng)歷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動的效果,讓學生從中在各個方面得到最大的發(fā)展。當然,在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仍然需要依賴于學生的自主參與,緊密結(jié)合科學知識的學習,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之內(nèi)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地通過講授教給學生。這才是我們在科學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與“科學知識”三維教學目標的系統(tǒng)達成。
科學教案 篇6
一、說設計意圖:
水是我們?nèi)粘I钪胁豢扇鄙俚,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并認識了它,可以說,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xiàn)象!缎戮V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nèi)容,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yǎng)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xiàn)、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jié)果。
二、說目標定位:
在新《綱要》中指出,五大領域的內(nèi)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fā)展,因此,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并學習記錄實驗結(jié)果。
。3)、培養(yǎng)幼兒的團結(jié)協(xié)助能力。
三、 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
(2)、教學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jié)果。
四、說活動準備:
根據(jù)《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蔽易隽巳缦聹蕚洌
。1)、各種操作材料:大水盆、每張桌上放有西紅柿、土豆、蘿卜、桃子、枇杷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蔬果。每桌一盆水,記錄卡教師用(卡上畫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線)、幼兒用記錄卡(記錄表上畫有各種蔬果小圖片)。
。2)、記錄材料:標有上下標記的記錄卡、記號筆。
五、說教法:
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shù)姆绞綉穑纬珊献魈骄渴降膸熒。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p>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gòu)過程,采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演示法:對于此活動中使用的記錄卡,幼兒并未見過,因此,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可以讓幼兒直接了解記錄卡的使用方法,減少了幼兒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六、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物體沉浮的秘密。
2、記錄法;讓幼兒將探索結(jié)果記錄下來,為幼兒的討論、交流活動提供依據(jù)。
3、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xiàn)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四、說活動流程:
1、想一想,猜一猜。
師:小朋友快來看呀!這里有許多水果、蔬菜。你們認識它們嗎?
2、引發(fā)幼兒思考:這些瓜果蔬菜哪些能浮在水上,那些會沉在水底。
3、幼兒猜測并記錄
。1)出示記錄單,了解記錄的方法。幼兒針對問題進行猜測并記錄。(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2)教師出示上下兩個箭頭,上表示上浮,下表示沉下去,三角形可半沉半浮的狀態(tài),并告訴幼兒如何做記錄卡的方法。
。3)讓幼兒自由討論,請興趣較濃的幼兒上來操作,并把相應的圖片放在上下箭頭的后面。
交流猜測的情況。教師將幼兒的發(fā)言在集體記錄單上。
(4)教師:你認為哪些瓜果蔬菜能浮在水面上?那些瓜果蔬菜會沉在水底?為什么?
4、幼兒試驗
討論怎樣做試驗?
教師和幼兒共同研究試驗的方法。如:試驗----觀察------撈上來-----記錄。教師觀察幼兒的試驗情況。
5、交流討論。
教師:你是怎樣做試驗的?哪些會沉在水底?哪些會浮在水面上?在試驗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現(xiàn)在誰愿意把你的發(fā)現(xiàn)講給大家聽聽?
如:我發(fā)現(xiàn)蘋果是浮在水面上的,香蕉是沉在水底的,西紅柿是浮在水面上的,土豆是沉在水底的。
師:它們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來,真有趣。
師:你們有沒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如:為什么大的西紅柿能浮起來,而小小的枇杷卻沉下去了呢?
師:這個問題要留給小朋友們?nèi)觿幽X筋,找找答案。另外,還有一個問題也要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想想辦法,那就是怎么樣才能讓西紅柿沉到水底去,讓小枇杷浮到水面來?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通過一定的裝置里,流水能夠用來計時;通過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鐘更加準確的計時。
過程與方法:設計制作一個自己的水鐘;并用自己制作的水鐘嘗試計時。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科學制作帶來的樂趣;意識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體會到科學制作是一個不斷改進完善的過程。
【教學重點】設計制作水鐘
【教學難點】控制漏水速度
【教學準備】一些以前學生制作的水鐘實物、學生自帶制作水鐘工具材料、鐘表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回憶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古代水鐘和滴漏實驗。
2、師介紹以前學生制作的水鐘。
3、揭題:我的水鐘。(板書課題)我們能用兩個塑料瓶制成一個能夠計時10分鐘的水鐘嗎?
二、設計“水鐘”:
1、我準備做一個什么類型的水鐘?
2、怎樣控制漏水的速度?
3、如何來劃分10分鐘的時間刻度呢?
4、用畫圖的方法把我們的設計方案表示出來。
三、做一個“水鐘”:
1、制作一個滴漏。思考:怎樣制作一個能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滴漏?
2、標出時間刻度。
確定合適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計時,在容器壁上標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鐘和5分鐘時的水位刻度。
然后,依水位老推算時間,分別標出1分鐘~10分鐘的時間刻度。
3、小組討論后,進行制作。
四、用水鐘計時:
1、用做好的水鐘與鐘表對照,我們的水鐘計時準確嗎?
2、討論:影響水鐘計時準確的因素有哪些?
如:盛水容器的形狀、滴漏速度的控制、刻度劃分的準確度等。
3、思考:怎樣改進我們的水鐘?
4、實踐嘗試、改進。
板書設計:
我的水鐘
設計水鐘:受水型?泄水型?
制作水鐘:滴漏?刻度?
使用水鐘:準確嗎?
改進水鐘:哪些因素?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8
一、引入
1、同學們,老師剛進學校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那里有個大花壇,可是由于時間關系沒有仔細觀察,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觀察過,花壇里有些什么動植物?
2、那么,你們說的是不是準確呢,是不是那里就只有同學們所說的這些動植物呢?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就請同學們?nèi)ト娴厣钊氲貙嵉乜疾爝@個花壇。
二、觀察植物叢里的生物
1、我們應該怎樣考察,才能準確而又盡可能多地考察到花壇里的動植物?
觀察花壇里或附近還有哪些小草和其他植物;花壇里有些什么動物,在哪里能找到它們——枝條上、葉子上、花朵上、根旁、土壤里;
在這些小動物中哪些是棲息在這里的,哪些是過往的客人;它們是吃什么為生的……
2、在考察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些什么?
不要破壞花壇里動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
不做考察以外的事情,不打鬧,注意人身安全
及時做好記錄表格1和表格2
3、根據(jù)學生回答選擇是否給提供放大鏡。
4、學生考察
列隊到下面再分四人小組考察
5、組織學生列隊回教室。
三、整理完善考察記錄
1、你們在花壇里總共觀察到了多少種植物和動物?在你們觀察到的動物中,哪些是棲息在這里的,哪些是來往的客人?
2、你們所觀察到的小動物它們是吃什么為生的?
看樣子它們的食物差別還是比較大的,同學們,動物吃什么就叫做動物的食性,動物食性分三種:植食、肉食、雜食。
你現(xiàn)在知道你所觀察到的`動物的食性是什么了嗎?請你把他寫在表格上。
四、課后延伸
今天這節(jié)課同學們在花壇里觀察到了很多動植物,還考察了一些動物的食性,但是僅憑今天的一次觀察是不夠的,希望同學們在最近幾天里能再來觀察幾次,把你的新發(fā)現(xiàn)記在表格里,這里我們就能更準確、更全面的考察結(jié)果!
下應中心小學 王海平
1、花壇里的生物
我們觀察到了這些動物和植物:
植物:
動物:
共有( )種
2、花壇里動物的食性統(tǒng)計
動 物 名 稱
吃 什 么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內(nèi)容:斜坡的啟示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要求學生知道簡單機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規(guī)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會做說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實驗)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探究科學素養(yǎng),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知道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規(guī)律
教學難點:實驗探究斜面省力規(guī)律,斜面是變形的螺旋。
教學準備:1、分組實驗材料:測力計、平板兩塊、重物、實驗記錄、
2、演示實驗材料:平板、測量器、小車、50本書、多媒體。,
3、學生準備:螺絲釘、鉛筆、三角形紙。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出示: 填 空
1、能夠幫助人們()或()的工具裝置都可以稱為機械。
2、有些機械較復雜,它是有()或()的簡單機械構(gòu)成,這些復雜的機械通常叫做()。
3、杠桿是()的機械,自行車是()的機械。
二、情景導入:
1、觀看錄像。
2、談話:工人師傅推著摩托車上這么高的臺階,遇到了困難,我們班哪位同學最聰明,能幫他出個主意?
3、學生回答。
4、觀看錄像。
5、講述:通過錄像情景,我們發(fā)現(xiàn)用木板斜搭在臺階上,省力了許多。像這樣斜搭的木板裝置叫斜面。斜面也是一種簡單機械。
6、揭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斜面。
7、板書:斜坡的啟示。
三、實驗探究斜面的秘密。
。ㄒ唬、探究斜面的省力作用。
1、談話:
工人師傅用木板斜搭在臺階上就很容易把摩托車推上去,那么斜面到底省力不省力呢?你能否利用桌上的實驗材料設計實驗驗證一下呢?
2、介紹實驗材料及注意事項。
3、學生分組實驗并記錄。
4、匯報實驗結(jié)果。
5、小結(jié):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ǘ、探究斜面省力的規(guī)律
1、談話:剛才有哪組測出重量相等,而拉力不一樣,為什么?你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秘密嗎?
2、學生猜想。
3、談話: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
4、出示:
斜面的坡度大小對小車拉力影響的實驗
科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選擇和運用所學的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的方法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處理和分析并能從中獲取新的信息。
2、能以合適的方式,比較清楚的表達和交流自己的研究過程和結(jié)果。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樂于探究,能積極參加數(shù)據(jù)整理和分析活動。
2、愛思考,能在研究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科學知識
能夠通過探究,大體了解本地區(qū)天氣情況的主要特點。
科學、技術(shù)、社會、環(huán)境
關注天氣狀況,能認識到自然環(huán)境因素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同時也意識到人類的有關活動同樣會影響到這些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
教學準備
一年的時間段內(nèi)本地區(qū)的氣象原始數(shù)據(jù)資料(最好是學生氣象站自己記錄積累的數(shù)據(jù),如果沒有,可以從當?shù)貧庀蟛块T或通過網(wǎng)絡獲取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講述或用視頻介紹氣象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讓學生理解研究并掌握各地區(qū)的氣象特征和規(guī)律對本地區(qū)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提出測試要求:
當一回小小氣象分析師,整理分析當?shù)氐臍庀髷?shù)據(jù),研究尋找本地氣象特征和規(guī)律。
1.明確活動目的和任務及記分標準
2.簡要討論準備怎樣整理這些數(shù)據(jù)。
聯(lián)系上一節(jié)課復習提升的整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和步驟,讓學生分別說一說自己準備怎樣整理這些數(shù)據(jù),通過交流,保證數(shù)據(jù)整理能順利進行。
三.組織測試:
以個人為單位獨立自主完成以下兩步:
整理數(shù)據(jù)。
分析數(shù)據(jù)
觀察繪制好的統(tǒng)計圖表,比較、分析數(shù)據(jù)之間的關系,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是科學研究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提醒學生爭取更加準確的把握事物發(fā)展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并試用精練準確的語言加以表達。
四.交流與展示
將個人的分析結(jié)果拿出來與其他人進行交流,組織同桌之間進行評價。教師利用專用的一節(jié)課評價等第。
針對本地區(qū)的氣候特點,對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提出若干意見。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12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3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3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3
(精選)科學教案08-05
科學教案[精選]08-08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06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