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1-07 10:13:27 教案

科學教案10篇[熱]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10篇[熱]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感受、了解風速的不同。

  2、愿意積極交流自己對風的印象,了解風給人們帶來的好處與危害。

  活動準備:風車、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出示風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師:看,今天朱老師帶來了什么?(風車)

  師:風車可以轉(zhuǎn)嗎?風車為什么能夠轉(zhuǎn)起來呢?

  師小結(jié):原來是因為有風吹著,所以風車就轉(zhuǎn)起來了!

  二、嘗試用不同的風力轉(zhuǎn)動風車,感受風力的不同對風車的影響。

  1、引導幼兒用身體制造出風。

  師:怎樣用我們的身體制造出風呢?

  2、引導幼兒嘗試用身體制造出風。

  如:用手扇出風。

  3、引導幼兒用嘴吹氣制造出不同大小的風帶動風車轉(zhuǎn)動,觀察風力不同對風車轉(zhuǎn)動的影響。

  師:你每次用嘴制造的風力大小一樣嗎?

  師:風車轉(zhuǎn)動的情況一樣嗎?怎么不一樣?風力大小和風車轉(zhuǎn)的速度有關(guān)嗎?

  師小結(jié):當我們風吹得大,風車就轉(zhuǎn)得快,風吹得小,風車就轉(zhuǎn)得慢些。

  三、通過故事,了解風力大小對事物產(chǎn)生不同變化。

  1、教師講述故事。

  師:風力大小對事物會產(chǎn)生不同的變化呢?我們一起來聽聽下面這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風娃娃的故事》。

  師:故事中風娃娃到了哪些地方?它都做了些什么?你喜歡風娃娃的哪些事呢?不喜歡它做的哪些事?(教師根據(jù)孩子們對故事中的風進行小結(jié))

  2、遷移幼兒生活經(jīng)驗,交流、討論自己對風的印象。

  師:你還見過哪些風?他們怎樣?你喜歡它們嗎?為什么?

  四、了解風給人們帶來的好處與危害。

  1、幼兒翻看幼兒用書,觀察哪些是有好處的風,哪些是沒有好處的風。

  師:你喜歡圖片上的哪些風?不喜歡哪些風?為什么?

  師:我們怎樣可以減少不好的風對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危害呢?

  師小結(jié):我們可以加強天氣監(jiān)測并及時預報,提醒大家在不好的風來之前做好防范措施,還可以在我們多植樹,樹能夠擋住一些風,這樣帶來的危害就更小。

  2、教育引導小朋友從現(xiàn)在開始要學好本領(lǐng),想出更多的好辦法讓風比現(xiàn)在更加聽話、更有用、多做好事、少做壞事。

  師小結(jié):生活中有一些會對我們生活帶來危害的風,我們要從現(xiàn)在開始好好學習知識,防止不好的風破壞我們的生活。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紙吸收水會張開,讓幼兒了解"睡蓮花開"的原因。

  2.樂于參與活動,養(yǎng)成仔細觀察和探索的習慣。

  活動準備

  1.每桌一盆水,剪刀和質(zhì)地不同的紙(蠟光紙白紙.牛皮紙. 報紙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桌面材料

  教師:你看到了什么?

 。ㄗ層變赫f說,激發(fā)興趣。)

  二、教師示范折 --睡蓮

  1.把正方形紙對折三次。

  2.將角對邊折。

  3.再剪去多余部分,將花瓣向花心折。

  三、幼兒分組折紙,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指導需要幫助的幼兒完成折紙。

  四、讓幼兒將折好的“睡蓮”放入水中。

  1.請幼兒認真觀察“睡蓮”在水中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睡蓮”為什么會開花?

  3.探討為什么不同質(zhì)地的`紙開花的速度不一樣?

  4.教師小結(jié):紙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纖維,內(nèi)有細小的毛細管,紙遇到水后,

  水沿著紙的毛細管上升,使纖維膨脹,于是,原來向里折疊的“花瓣”就張開了。

  不同質(zhì)地紙,其吸水性不同,因而“花瓣”張開的速度也不同。

  五、活動結(jié)束

  請幼兒們收拾材料。

科學教案 篇3

  目標:

  1、敢于嘗試使用一些常見的工具。

  2、樂意記錄并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

  準備:

  1、食物:胡蘿卜、白蘿卜、黃瓜、土豆、熟雞蛋

  2、工具:剪刀、西餐刀、鉗子、刨子、鋸子、空礦泉水瓶

  過程:

  一、小手能幫我們做許多事,今天我們又要用小手來做事了,我們把這些東西裝到瓶里去好嗎?我們這里有許多東西,你想把哪一樣東西裝到瓶里去就把這樣東西選進你的籮筐里。

  二、(讓幼兒嘗試把東西裝進去),這樣能把東西裝進瓶里嗎?怎樣才能把這些東西放進去呢?

  三、有的'小朋友想到了小手可以請小工具來幫忙,老師準備了很多小工具,你想選哪些小工具來把幫忙?這些小工具是不是能幫你忙呢?我們就來試一試。(教師示范)選你要用小工具放進你的籮筐里,去試試這個小工具能不能幫你的忙。如果能的就選擇這個小工具的圖片貼在記錄紙上畫a的地方,如果不能幫忙就把圖片貼在記錄紙上畫r的地方。試的時候一樣一樣地試,試完一樣記好后再試第二樣。

  四、幼兒操作

  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過程及記錄情況,同時提示幼兒注意安全。

  五、交流

  1、你裝的是什么?

  2、你是請誰來幫忙的?

  3、你是怎樣用它把東西變小放進瓶子里的?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2、培養(yǎng)幼兒學習探索事物的簡單方法和細致觀察的能力,提高動手動腦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教師做深呼吸,幼兒也模仿著做深呼吸。

  提問:我們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氣在哪兒?能用眼睛看到嗎?

  二、嘗試活動:裝空氣

  1、幼兒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動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氣。(告訴幼兒先張開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緊袋口)

  2、提問:你們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氣?

  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空氣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3、討論:想一想,你見過、用過、玩過的哪些東西里有空氣?

  4、總結(jié)。

  三、嘗試活動:手帕的變化

  1、請幼兒每人拿一玻璃杯,讓他們看看杯子里有東西嗎?(杯子里沒有東西,杯子是空的)

  2、請幼兒將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著壓入水下,觀察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象?教師個別指導幼兒按要求進行操作,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討論:手帕為什么沒有濕?水為什么進不了杯了?杯子里有什么東西不讓水進去呢?

  4、請幼兒將手帕放入杯底,然后將茶杯倒扣傾余著放入水中,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同時提醒幼兒觀察手帕的變化,并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

  5、討論:

  第一次手帕為什么沒濕?

  第二次手帕為什么濕了呢?

  6、總結(jié)。

  四、活動延伸將一只昆蟲和一盆花分別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觀察它們的.變化。

  教學反思:

  1、在活動導入部分,可以將戳破氣球這個環(huán)節(jié)更改為幫氣球?qū)殞毚驓,讓幼兒能更好的理解到氣球從憋到鼓是因為空氣進入。

  2、提問的技巧需要改進,提出的問題要開放些。如把“空氣是什么顏色(味道)”改為“空氣有顏色(味道)嗎?”這樣幼兒的回答才有針對性。

  3、在幼兒自由嘗試之前,老師不需要示范手帕掉進水這個動作。幼兒容易模仿,使幼兒的嘗試活動有了思維定勢,可以直接讓幼兒想辦法怎樣把手帕放進水盆,手帕不會濕?

  4、在準備的工具中,一次性杯子太軟,使實驗不能精確性,應該換成玻璃杯。

科學教案 篇5

  設(shè)計思路:

  蘋果和橘子,以其香甜的口味、誘人的外形,讓孩子們愛不釋手。小班幼兒年齡小,動手能力相對較弱,加上父母包辦的居多,所以很大一部分孩子對于水果怎么吃、吃哪里都不知道,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習慣較差,所以我安排了該活動。

  活動一開始我用猜猜,摸摸的形式調(diào)動孩子們的興趣,激發(fā)孩子愛吃各種水果的習慣。然后以淺顯精短的小故事配以PPT引發(fā)幼兒看看、想想、說說,胖胖豬是怎么吃木瓜的?木瓜籽能吃嗎?吃下去會怎樣?

  調(diào)動幼兒已有生活經(jīng)驗的再現(xiàn),再遷移到平時常見的水果吃法上,形象鮮明的水果橫切圖讓幼兒很容易就知道了哪些水果該吐籽,哪些不必吐籽?最后的“品嘗水果”環(huán)節(jié)更是起到了升華內(nèi)化的作用。

  活動目標:

  1、知道許多水果里都有籽,吃水果時要吐籽。

  2、通過感官激發(fā)孩子愛吃各種水果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幾種水果實物,幾個布袋

  活動流程:

  一、猜水果,引起幼兒興趣

  1、介紹蘋果

  ——猜猜老師這個袋子里裝的是什么水果寶寶?請你們小眼睛閉起來,我們來摸摸看。讓幼兒摸摸說說蘋果是圓圓的,紅紅的;,吃起來甜甜的。

  2、介紹桂圓

  ——老師這里還有一個袋子,大家猜猜這個袋子里躲的'是什么水果寶寶,我們來看一看。(桂圓)

  3、介紹木瓜

  ——還想不想再請水果寶寶呀,好的,顧老師這里還有個水果寶寶,你們認識它嗎?跟孩子一起說說木瓜。

  ——那木瓜寶寶的肚子有什么?好,顧老師把它切開來看一看,看看木瓜寶寶的肚子里有沒有小寶寶。請孩子們看看,木瓜寶寶的肚子里有許多的籽寶寶,給幼兒聞一聞木瓜的香味。想不想吃?

  二、籽兒吐吐

  ——說說自己的想法,看圖聽故事《籽兒吐吐》

 。1)圖一:胖胖豬已經(jīng)把木瓜都吃進肚子。

  重點提問:胖胖豬是怎么吃木瓜的?木瓜的籽能吃嗎?吃下去會怎樣?

  師結(jié):小胖豬吃的太快了,把木瓜籽吞進了肚子,水果籽太硬了,會讓我們的肚子受傷的。

 。2)圖二:小豬頭上長出一棵樹來。

  重點提問:猜猜,小豬把木瓜籽吃進肚子,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事情?看一看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頭上長出一棵木瓜樹會怎樣?想想頭上真的會長木瓜樹嗎?為什么?

  小結(jié):小豬猜想自己的頭上長出了一棵木瓜樹,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3)圖三:小豬大便里有許多木瓜籽。

  重點提問:木瓜籽吃進肚子,最后會到哪里去?

  小結(jié):最后小豬發(fā)現(xiàn)在自己的大便里發(fā)現(xiàn)了許多木瓜籽。

  重點提問:小豬吃下去的籽最后從哪里出來啦?

  小結(jié):原來小豬吃下去的籽會從大便里排出來,可不會從頭上鉆出來哦!

  三、說說嘗嘗

  ——知道吃水果要吐籽。

  重點提問:你們知道哪些水果里的籽是不能吃的嗎?那應該怎么辦?

  小結(jié):你們說的可真好,有籽要吐掉,不能吃,千萬不要吃進肚子里,如果不小心吃下去,也別擔心,它會從我們的便便里排出身體。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不同的水果,我們一起去嘗嘗吧,但是先要把我們的小手洗干凈哦。

科學教案 篇6

  科學意圖:

  在引導幼兒探究科學知識,滲透以人為本的培養(yǎng)理念,增強活動的開放性、民主性,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引導幼兒抓住磁場的基本性質(zhì),通過實驗操作的方法去研究理解。

  材料準備:

  一個小盤子,一個塑料袋;一張手工紙,一些鐵屑;一根條形磁鐵。

  實驗操作:

  1.將磁鐵放入塑料袋中,接著在沙堆里攪拌,然后拿出塑料袋放到小盤子里,取出磁鐵,鐵屑就會掉下來,多次以后就能取得很多鐵屑。

  2.將磁鐵放到手工紙上,在周圍均勻地撒上收集到的鐵屑,輕輕敲打手工紙,由于磁場的作用,紙上就會出現(xiàn)磁力線的`圖案了。

  指導要點:

  教育幼兒不要將磁鐵接近手機和手表、電視機等電子產(chǎn)品,以免損壞這些電子產(chǎn)品。

  活動反思:

  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fā)展他們的個性,開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

科學教案 篇7

  設(shè)計意圖:

  紙是中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用到各種各樣的紙,幼兒的日常生活中也積累了一些和紙相關(guān)的經(jīng)驗。從報紙、圖書到紙巾、紙盒、各種包裝紙,紙不僅是幼兒生活中的伙伴,也是幼兒游戲創(chuàng)作的必備材料,在幼兒的世界里扮演者不可缺少的角色。因此,我設(shè)計了科學活動——紙的秘密。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實驗認識紙的種類和特征。

  2、對紙的制造過程產(chǎn)生興趣。

  3、體驗用紙制作的樂趣。

  4、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各種紙;(皺紋紙、卡紙、電光紙、包裝紙等)

  多媒體課件:

  值得制造過程。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交流關(guān)于紙的發(fā)現(xiàn)

  1、出示紙折飛機,問:“小朋友看,這是什么?”(紙)

  2、紙張展覽會開始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引導幼兒通過看、摸等感官進行探索)。

  3、組織幼兒集中討論:你和哪些紙交了朋友?你還見過哪些紙?還知道哪些紙?它們有哪些一樣的地方和不一樣的地方?

  幼兒討論回答,師生小結(jié):紙有多種多樣的,它們顏色不同、厚薄不同、軟硬不同。

  二、通過實驗,認識紙的特性

  1、教師為幼兒提供材料。

  2、幼兒分組實驗并思考,你發(fā)現(xiàn)了紙可以怎么樣?

  3、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探索,輕聲交流實驗結(jié)果。

  教師小結(jié):紙具有易燃、易撕、易皺、可折、卷、體輕等特點。

  三:觀察紙制品,了解紙的用途

  1、出示圖書、扇子、包裝盒等紙制品,告訴幼兒紙可以做成許許多多物品。

  2、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啟發(fā)幼兒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是用紙做的,教育幼兒愛惜紙張和書本。

  四、引導幼兒進行自由的分組活動

  1、時尚風景:利用廢舊報紙制作各種服飾。

  2、指偶游戲:讓幼兒根據(jù)信封的'形狀,制作出相關(guān)的紙偶。

  3、小小玩具城:利用紙盒紙杯等讓幼兒制作飛機、機器人、汽車、昆蟲等。

  4、海底世界;提供各色的紙張及水彩筆,讓幼兒自由畫帆船、魚等。并把它粘貼到背景圖上。

  五、作品展覽會

  1、提供音樂,讓幼兒進行服裝展示。

  2、紙偶角色表演。

  3、小小玩具城的展示。

  4、對作品進行解說。

  六、鼓勵幼兒當小發(fā)明家,想象還會制造出什么樣的紙。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氖桥囵B(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方法及發(fā)展過程。

  2、能夠采用查閱資料、互相交談等方法了解人們?nèi)绾蝹鬟f信息。

  3、感受信息傳遞給生活帶來的便捷。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調(diào)查表、幼兒畫冊、圖片。

  活動過程:

  1、討論交流。

  我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

  2、配圖講述人們信息傳遞的故事,簡單了解人們信息傳遞的發(fā)展史。

  3、暢想未來信息傳遞的方式

  教師行為教師開始可以創(chuàng)設(shè)一個信息傳遞的情境,例如:今天在幼兒園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得了一朵小紅花,如何將這個好消息告訴給你們的爸爸媽媽?告訴給你們的朋友?告訴給遠方的.親人呢?

  過渡語:剛剛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把好消息告訴給別人,這樣就是在傳遞消息,除了這些傳遞信息的辦法,你還知道哪些傳遞的方法?可以結(jié)合調(diào)查表說一說師語:中國人都是很聰明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就想到了很多方法去傳遞信息。

  例如:古代的人們傳遞信息主要用飛鴿,烽火,快馬,暗號,手語,書信,旗幟等方法。

  現(xiàn)代的人們有郵政、電報、電話、電視、電腦網(wǎng)絡等方法傳遞信息。

  4、師語:現(xiàn)在我們有這么多信息傳遞的方法,大膽想象一下以后還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信息傳遞的方法呢?等你們長大后會怎樣去傳遞信息呢?(這一環(huán)節(jié)可讓幼兒畫出自己對未來信息傳遞方式的設(shè)想,可將孩子的設(shè)想布置在主題墻或區(qū)域中)

  幼兒預設(shè)行為幼兒根據(jù)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積極思考討論信息傳遞的方法幼兒結(jié)合調(diào)查表大膽講述幼兒看幼兒畫冊的圖片,感受信息傳遞方式的多樣化及其變遷幼兒發(fā)揮想象,大膽暢想未來的信息傳遞方式

  活動反思:

  對于人們?nèi)绾蝹鬟f信息,孩子們還是有一點經(jīng)驗的,例如打電話、寄信、發(fā)短信等等,但是對于以前人們的傳遞信息的方式還是比較陌生的,通過前期的調(diào)查表,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查閱了很多資料,了解了信息傳遞方式的變遷。但是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想象力不夠豐富,以后還是要鼓勵孩子多想。

  小百科:信息,指音訊、消息、通訊系統(tǒng)傳輸和處理的對象,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nèi)容。

科學教案 篇9

  今天上午在我們小三班的教室里,孩子們一個個都在高喊著,用力地砸著手中的一塊物體,到底在砸什么呢?而且還砸的這么高興,老師也沒有加以制止,當孩子們砸碎手中的物體后快樂地高喊著,我拿到禮物咯!我拿到禮物咯!其實這是孩子們在想辦法拿到小企鵝從南極帶來送給小朋友的禮物呢!

  評價分析:

  《夾心冰塊》這個教學活動是我們這一周的教學主題《熱和冷》中的一個教學內(nèi)容,這是一個科學活動,是讓幼兒在老師創(chuàng)設(shè)的情景下進行操作,感知冰的涼和易融化的特征;并且能夠借助一些小禮物,如雪花片、小粘紙等,凍在冰塊中,想辦法取出凍在冰里的小禮物。

  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小企鵝給小朋友送禮物作為這次活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切入點,首先讓孩子們知道小企鵝是生活在很冷很冷的南極,南極有著很厚很厚的`冰,因為很冷,所以什么東西都會凍起來,那么小企鵝給小朋友帶來的禮物也一定是被冰凍起來的,所以我在教學的前一天就用小杯子裝上水,再在水里放上了一些蘋果模型、葡萄模型、梨子模型等等,在教學中,我拿出這次被凍起來的禮物給孩子們看,讓幼兒用手去摸摸,去感覺一下冰的冷,然后再讓幼兒想想,我們怎么樣才能把小企鵝送的禮物拿出來,這是,幼兒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有的幼兒說:我們可以把冰砸碎了拿到禮物;

  有的幼兒說:我們可以把冰塊放到太陽下曬一曬,太陽很熱,會把冰融化的;還有的小朋友說:我們可以在冰塊上澆上熱水,冰也會融化的。聽了孩子們的回答,我把他們的方法進行了一一的實驗,然后在等待冰融化的時間里,我讓幼兒想辦法把小禮物拿出來,結(jié)果,孩子們選擇的最多的方法就是把冰砸碎,因此,教室里就出現(xiàn)了情景描述中的那一幕。

  所思所悟:

  冰是孩子們喜歡玩的,而且在現(xiàn)在這樣的夏天讓孩子們玩冰,更加能夠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在冰塊中放上一些小禮物,孩子們?yōu)榱说玫叫《Y物,動腦筋想辦法的積極性更高了,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思維得到了拓展,我覺得在這次的活動中,孩子們了解了冰是易融化的、易碎的,為以后的生活提供了很好的經(jīng)驗。

科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會使用鑷子解剖種子;能設(shè)計對比實驗進行研究并作記錄。

  2、喜歡探究種子的奧秘,養(yǎng)成認真細致、堅持觀察的科學態(tài)度。

  3、知道蠶豆種子的構(gòu)造:由種皮、胚根、胚芽、子葉等部分組成。

  教學重點:觀察發(fā)芽的蠶豆,知道蠶豆種子的構(gòu)造與各部分的作用。

  教學難點:觀察子葉在蠶豆發(fā)芽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在課前10天左右提供蠶豆種子、發(fā)放記錄表,用于觀察蠶豆發(fā)芽時的吸水量和蠶豆發(fā)芽情況。 課堂上準備: 分組觀察材料──培養(yǎng)皿、鑷子、小刀、放大鏡、不同發(fā)芽階段的蠶豆種子; 學生準備好觀察記錄表以便匯報; 剛發(fā)芽的`蠶豆、棉花,為第三部分實驗做準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植物媽媽利用各種方法將種子散播到了遠處,種子經(jīng)過一段旅途之后,如果找到合適的環(huán)境它就開始萌發(fā)了。

  二、探究過程

  1、觀察蠶豆發(fā)芽時的吸水量 討論:種子萌發(fā)需要哪些條件?

  出示一些蠶豆種子:這些蠶豆種子有沒有具備發(fā)芽的條件?缺少哪些條件?

  匯報蠶豆發(fā)芽時吸水量的觀察記錄。

  計算:10粒蠶豆種子的吸水量大約為 毫升,平均每粒吸水 毫升。

  2、觀察發(fā)芽的蠶豆 激發(fā)研究興趣

  討論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

  示范用鑷子剝蠶豆皮的方法,強調(diào)要領(lǐng):a.不要著急;b.把剝了皮的蠶豆從開口的那邊小心掰開,放在培養(yǎng)皿中。

  分組研究:蠶豆種子可以分成幾部分? 認識種子的各部分。

  推測:種皮、胚根、胚芽和子葉在蠶豆種子生長過程中分別起了什么作用?

  尋找證據(jù)證明各部分的作用。

  觀察發(fā)芽天數(shù)不同的蠶豆,歸納種子各部分作用。

  3、子葉在蠶豆發(fā)芽過程中的作用

  子葉有什么作用?找到證據(jù)了嗎?你有什么疑問產(chǎn)生嗎?

  討論研究操作步驟。

  分組將蠶豆如33頁插圖所示做好實驗裝置 設(shè)計蠶豆發(fā)芽情況記錄表。

  你們能完成這項研究嗎?

  各研究小組討論各自的研究計劃。

  匯報交流研究計劃。

  4、若干天后,各組歸納實驗結(jié)論并匯報。

  三、小結(jié)

  板書設(shè)計: 2.6 萌發(fā)的種子 1、觀察蠶豆發(fā)芽時的吸水量 2、觀察發(fā)芽的蠶豆 3、子葉在蠶豆發(fā)芽過程中的作用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3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3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30

科學教案[精選]08-08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4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