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1-13 09:21:28 教案

科學教案6篇[精選]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韵率切【帋痛蠹艺淼目茖W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6篇[精選]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制訂怎樣搜集成長的證據活動計劃。

  能搜集實物、尋找數據作為自己成長的證據。

  制作一套記錄自己成長情況的簡歷。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搜集成長證據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注重證據,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自覺、誠實地幫助他人。

  科學知識:

  了解人的一生生長的大致過程及變化。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自己在不同年齡階段發(fā)生的變化。

  難點:制作自己的成長簡歷。

  【教學準備】

  教師:學生健康檢查記錄。

  學生:學生幼兒、兒童時期穿戴過的鞋、帽和衣服、照片、成長日記、成長記錄卡等。詢問爸爸媽媽有關自己的成長情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我們的成長變化:

  1、老師板書課題,指導學生觀看教材第64頁上的四張圖片。

  2、討論:我們是從哪里來的?我們剛出生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3、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長大了,從出生到現(xiàn)在,我們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ㄟ@個問題的關系到學生制定搜集證據的計劃,因此,很有必要討論。主要是身高、體重、牙齒等方面的變化,以及學習、運動能力的發(fā)展情況。)

  4、有哪些事物或數據能證明我們在成長?

  二、制定搜集成長的.證據的計劃:

  1.討論:

 、傥覀儜撝炙鸭男┓矫娴某砷L的證據呢?

 。ㄉ砀、體重、牙齒等方面的變化,以及學習、運動能力的發(fā)展情況)

 、谖覀兛梢匀ツ乃鸭,怎樣搜集到成長的證據呢?

 。ǚb、照片、影像、用品、玩具、成長日記、病歷、免疫證……)

  2.學生分小組制定計劃。

  3、交流小組的研究計劃,小組相互評價研究計劃。

  4、搜集到了證據之后,我們可以怎樣分析自己在那些方面的成長變化?

  可以引導學生用列表的方法分析,如:

  年齡身高(厘米)體重(千克)牙齒其他。

 。ㄒ部梢园涯挲g一欄分成4個年齡段)

  三、布置課外活動:

  課外按計劃搜集并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發(fā)生了變化,并提示學生向爸爸媽媽詢問一些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小故事。

  第二課時

  一、匯報導入

  1、上節(jié)課布置了同學們課外搜集分析了成長的證據,現(xiàn)在請同學們匯報一下。

  2、學生匯報。(先可以讓學生小組內交流,然后找一兩個代表全班交流。)

  3、通過分析搜集到的成長證據,我們在哪些方面發(fā)生了變化?

  二、制作自己的成長簡歷:

  1、我們了解了從出生到現(xiàn)在我們成長的變化,如果現(xiàn)在要你制作自己的成長簡歷,我們可以怎么做?

 。ㄒ钥ㄆ男问匠尸F(xiàn),可以利用以前的成長記錄卡)

  2、成長簡歷上一定要有那些內容?還可以補充哪些內容?

  3、學生制作一個年齡階段的。

  4、交流評價學生的成長簡歷。

  5、布置學生將卡片做成一整套,告知學生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需要用到。

  三、活動:人的一生變化。

  1.預測:從現(xiàn)在起,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還將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2、討論: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除了身高和體重的變化外,我們還在哪些方面發(fā)生變化呢?

  3、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和分析,填寫下面表格:

  項目幼兒童年青年中年老年

  體力

  生活自理能力

  4、交流并評價學生填寫的表格。

  5、討論:通過比較分析,你覺得人在哪些階段更需要別人的幫助?你準備怎樣去幫助別人呢?

  四、閱讀:人的壽命變化。

  學生閱讀并思考:人的壽命為什么能不斷提高?

  六、拓展:

  1、學生閱讀書上的資料,了解非典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2、布置學生課外搜集資料,同學之間交流還有哪些因素影響現(xiàn)代人類的健康?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電流可以產生磁性。

  過程與方法:

  做通電直導線和通電線圈使指南針偏轉的實驗,能夠通過分析建立解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驗科學史上發(fā)現(xiàn)電產生磁的過程。意識到留意觀察、善于思考品質重要。

  【教學準備】

  1. 學生自備:一號電池

  2. 教師準備:電池盒、小電珠、燈座、導線、指南針

  【教學過程】

 。ㄒ唬⿲

  100多年前,人們對電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丹麥科學家奧斯特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關電和磁的秘密。你們想知道這個秘密是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重現(xiàn)歷史上那個偉大的時刻。(板書課題:電和磁)

 。ǘ┩妼Ь和指南針

  1. 奧斯特當年正在用一個簡單的電路做實驗。桌上有老師準備的`材料。請你們先用這些材料組裝一個簡單電路。

  2. 學生活動

  3. 當時在奧斯特的實驗桌上放著指南針。這個指南針的指針一頭指著北,一頭指著南。當接通了電源的導線靠近它時,奧斯特突然看到一個現(xiàn)象……你們想試一試嗎?

  4. 學生活動

  5. 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對這個發(fā)現(xiàn)你們有什么解釋?

  6. 通過短路的方式,你們會看到更加明顯的現(xiàn)象。再試試。

  (三)通電線圈和指南針

  1. 奧斯特在發(fā)現(xiàn)了這個現(xiàn)象之后,連續(xù)幾個月把自己關在實驗室里想知道這是為什么?他又做了幾百次類似的實驗。其中就有這樣一個實驗。像P49那樣把導線繞成圈,然后通上電。用它來靠近指南針,又會發(fā)現(xiàn)什么?

  2. 學生活動

  3. 匯報:你們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在哪種情況下指南針偏轉的角度大?

  4. 經過這些實驗之后,奧斯特雖然沒有做出太多的解釋。但是他卻用鐵的事實證明了:電可以產生磁。隨后他的發(fā)現(xiàn)又得到了牛頓等科學家的進一步證實和發(fā)展。為我們解決了很多生活中的問題。

  5. 考大家一個問題:你今天帶來的電池里還有電嗎?能用什么方法證明?

  《電和磁》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六上《能量》單元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統(tǒng)領并開啟本單元,繼而研究電磁鐵、小電動機、電能和能量、能量與太陽等小主題。教材由 “讓通電導線靠近小磁針”、“制作一個電磁鐵”和“電磁鐵也有南北極嗎?” 三部分組成。教材的編寫思路也是非常清晰的:通過“通電導線靠近小磁針”的實驗了解電流能夠產生磁性,然后做一個電磁鐵進而研究電磁鐵的南北極的問題。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借助身邊熟悉的事物體會大數和小數,并會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大數和小數。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回顧10的n次冪的意義和規(guī)律,以幫助理解科學記數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交流、嘗試出表示大數和較小的數的簡單方法。

  教學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會用科學記數法表示較大的數。

  2.難點:用科學記數法表示較小的數。

  3.關鍵:理解乘方意義和負指數的概率。

  四、課堂引入

  1.乘方的`意義,a表示什么意義?底數是什么?指數是什么?

  五、新授。

   例如第五次人口普查時,中國人口約為1300000000人,太陽半徑約為696000000,光的速度約為300000000米/秒。讀、寫這樣大的數有一定困難,那么有簡單的表示方法嗎?

  讓我們先觀察10的乘方有什么特點?

  102=100,103=1000,104=10000,

  即10的n次冪等于100(在1的后面有n個0),所以可以利用10的乘方表示一些大數,例如567000000=5.67100000000=5.67108

  讀作:5.67乘10的8次方(冪)。

  這樣不僅可以使書寫簡短,同時還便于讀數。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發(fā)展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能力。

  2、幼兒能夠把觀察到的東西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來。

  重點及難點:

  幼兒能夠觀察到事物的變并用語言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紙、筆人手一份。

  活動流程:

  導入、尋找老師自身的變化→找教室里的變化→找教室外的變化→畫漸變圖。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孩子們,我還是小毛頭的時候,我的爸爸媽媽給我取了名字,叫我“小囡囡”,后來,我慢慢長大了,瞧,現(xiàn)在我變成了一個大姑娘了,你們說我還會變嗎?會變成什么樣?

  1、尋找老師的變化

  2、尋找自身的'變化

  (二)、找教室里的變化

  幼兒去教室四周圍找,找到后逐一講述。

  (三)、教師外的變化

  幼兒結伴商量后再講述。

  (四)、畫漸變圖

  幼兒畫好以后互相交流。

  (五)、結束

科學教案 篇5

  一、課程目標:

  1、激發(fā)學生探究物體與物體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存在的的相互作用與平衡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分析資料,以控制實驗、模擬實驗、分析實驗結果、提出假設等探究能力,鼓勵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

  二、指導思想:

  1、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全面落實《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進行科學的啟蒙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學生后繼的科學學習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在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將學生發(fā)展的需要、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科學素養(yǎng)的諸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追求科學性、實用性、教育性、普適性的統(tǒng)一。

  三、教學目標:

  1、能通過設計實驗方案和實驗探究杠桿平衡、滑輪、斜面、齒輪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通過觀察、分析資料發(fā)現(xiàn)動物、植物有著多種繁殖方式;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對生命的起源、生物的進化做出有根據的假設;用模擬實驗的方法探究地球表面的變化;設計制作能完成一定任務的工具(包括簡單機器、機器人等)。

  2、能始終保持對探究物體與物體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相互作用、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興趣以及對未解之謎和生物技術的好奇,并積極的關注相關研究的進展;感受生命延續(xù)過程的復雜多樣,進一步樹立珍愛生命、保護環(huán)境、保護資源的意識;能通過科學家的故事學會并初步形成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能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積極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3、能通過收集資料、親歷科學實驗列舉簡單機械的使用,體會到利用簡單機械能幫助人們提高工作效率;舉例說明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發(fā)現(xiàn)生物的許多特征是遺傳的,(教學論文 )變異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分析實例找出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平衡關系;能描述溫度、風、流水、植物對地表改變的作用,能說出巖石主要是由各種礦物組成的。

  4、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簡單機械的運用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能關注與生物繁殖有關的生物技術,并能從正反兩方面分析技術的運用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利弊;能提出保護環(huán)境、保護礦物資源的建議;能講述科學家(如達爾文)的故事,關注工具發(fā)明和使用的發(fā)展史。

  四、教材分析

  本冊共分為六個單元,共22課。

  第一單元巧妙的用力: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組織學生探究簡單機械的作用及簡單的原理。學生在研究簡單機械中觀察兩種力相互作用的過程,感受兩個物體相互作用的現(xiàn)象,并認識到當兩種作用力相等時,物體間將達到平衡狀態(tài)即可。

  第二單元生命的延續(xù):本單元將在學生已有認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引領學生通過收集和整理各類相關資料,觀察、比較并描述相關的現(xiàn)象等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來進一步感悟生命過程的復雜多樣,培養(yǎng)對生命的珍愛,學習植物和動物不同的生殖方式,了解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同時引導學生關注與生殖有關的生物技術問題。

  第三單元生物的進化本單元繼續(xù)引領學生帶著許許多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通過查閱、分析和整理資料、討論、撰寫科學短文、模型制作等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動,討論生物的起源和進化問題,研究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平衡。

  第四單元地表緩慢變化本單元將引領學生嘗試提出有根據的假設,通過相應的模擬實驗,逐步使學生感悟到各種自然力量以及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的影響,幫助學生認識到地表變化是各種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時激發(fā)學生探索地表變化奧秘的興趣,意識到保護地表的重要性,適時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世界,欣賞自然美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第五單元礦產資源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常見的巖石、礦石制成的生活日用品等入手,懂得地球母親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礦產資源,但是這些礦產資源不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因此保護礦產資源顯得尤為重要。

  第六單元工具與技術本單元以工具和技術為主題,將科學知識、探究能力、科學態(tài)度及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整合起來。激發(fā)學生對機器人開發(fā)研制的興趣,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設計自己的機器人。

  五、學情分析:

  1、可喜之處:通過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設、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處:由于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xiàn)象尤為突出。

  六、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許多固體和液體都有熱脹冷若冰縮的性質,氣體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2、有些固體和液體在一定條件下是熱縮冷脹的。

  過程與方法:

  1、設計簡單操作的實驗活動,有效地觀察金屬固體體積變化的現(xiàn)象。

  2、正確使用酒精燈給物體快速加熱。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對探究各種物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更濃的興趣。

  教學重點

  設計實驗觀察金屬固體體積變化的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設計實驗觀察金屬固體體積變化的現(xiàn)象。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酒精燈、銅球熱脹冷縮演示器;墊圈(鋼絲條)、 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塊等;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觀察銅球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

  1、我們知道了液體、氣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后,你還想知道什么?到底固體會不會熱脹冷縮,現(xiàn)在我們就來做一個實驗來驗證一下。

  2、教師出示實驗材料:這里有一個銅球,這里還有一個金屬環(huán),銅球剛好能通過金屬環(huán)。我們就用這個裝置來做實驗。

  3、你們認為這個實驗應該怎樣做?根據什么現(xiàn)象知道固體的金屬球有沒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4、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銅球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A設:通過分析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的方法,也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實驗,但要給學生準備棉質的手套、大量冷水等,在這個活動中還要特別強調使用酒精燈和不可直接觸摸加熱后的銅球等安全問題。)

  二、觀察鋼條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

  、小結:我們發(fā)現(xiàn)金屬墊片和鋼絲條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ㄓ辛饲懊嬗^察銅球的討論和實踐,讓學生嘗試去觀察其他金屬物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讓他們根據觀察材料思考、討論、設計實驗方法,教師只要稍作提示,學生們可以想出各種有效的觀察方法來)

  三、金屬熱脹冷縮嗎

  1、師:銅球和鋼條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屬都會熱脹冷縮呢?

  總結: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許多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現(xiàn)象。

 。ㄍㄟ^前幾課的學習,我們有必要讓學生對之前所觀察到的一個個單個物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的認識做個提升,需要組織學生加顧一系列觀察實驗的現(xiàn)象 ,并進行分析、歸納和概括)

  板書設計

  金屬熱脹冷縮嗎

  銅、鋼...... 大多數金屬 熱脹冷縮

 。ㄤR 、鉍 ---- 熱縮冷脹)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經典】科學教案07-24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06

科學教案(經典)08-23

【精選】科學教案10-03

科學教案(經典)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