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時間:2023-11-29 09:04:25 教案

小班教案(實用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實用7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知刺猬的特征以及秋天的特征和秋天的水果。

  2、通過添畫水果的方式,嘗試用故事中的句型仿編部分情節(jié),大膽地繼續(xù)編故事。

  3、樂意大膽在集體面前講述,并注意傾聽同伴的講述。

  活動準備:

  1、認識蘋果、梨子等水果。

  2、幼兒用書一冊,實物投影儀一臺。

  3、黑板一塊,彩色粉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音樂活動《蘋果》,引出主題。

  師生隨音樂表演《蘋果》。

  啟發(fā)幼兒仿編歌曲,例如:《桔子》、《香蕉》等。

  秋天到了,水果豐收了,小朋友對哦果園里摘了許多水果,刺猬媽媽是怎么取水果給寶寶吃的?

  二、采用邊看圖斌提問的方式,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秋天到了,地上有什么?故事里有誰?刺猬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刺猬媽媽出門去找東西,刺猬媽媽路過哪里?樹上掉下一只什么?水果落在刺猬媽媽的哪里?刺猬媽媽是怎樣將水果帶回家的?你覺得刺猬媽媽身上長滿了水果,像什么呢?

  重點講述水果的名稱,認識櫻桃。

  三、帶領幼兒看圖完整地欣賞故事。

  提問:刺猬是什么樣子的?刺猬媽媽身上有哪些水果?

  教師在黑板上畫刺猬,并根據(jù)幼兒的講述在刺猬身上添畫水果。

  提問:小刺猬在家門口看見會走路的水果樹是誰?

  四、啟發(fā)幼兒用“刺猬媽媽走過ⅹⅹ樹,一只ⅹⅹ正好掉在刺猬媽媽的背上”句型仿編故事情節(jié)。

  秋天的果樹林里,還有許多果樹呢?刺猬媽媽還會走過什么果樹?帶上什么好吃的水果給小刺猬呢?

  鼓勵幼兒仿編故事情節(jié),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講述在刺猬媽媽身上添畫水果,然后帶領幼兒講述“刺猬媽媽走過ⅹⅹ樹,一只ⅹⅹ正好掉在刺猬媽媽的背上”的情節(jié)。

  鼓勵幼兒大膽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仿編的句子,同時提醒幼兒認真傾聽同伴講述,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們的態(tài)度積極,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發(fā)揮。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初步熟悉故事的內容,知道冬天過去春天到了,大灰狼的冰房子融化了。

  2、懂得遇到事要機智勇敢的道理。

  3、學習詞:融化,昏頭昏腦學習部分對話。

  活動準備:桌面教具,大灰狼等頭飾

  活動重點:熟悉故事內容及段落。

  活動難點:有順序簡單復述故事。

  活動過程

  1、以出示大灰狼和小兔子的頭飾引出故事名稱。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呀?(大灰狼)對今天這只大灰狼碰到一只小兔子,發(fā)生了什么事?聽完了《大灰狼和兔子》的故事小朋友就知道了。

  2、師有表情地講述一遍故事,提問: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你喜歡哪些小動物?為什么?故事里誰發(fā)生了什么事?

  3、分段講述,邊講邊提問。

  問:美麗的春天到了,大灰狼的房子怎樣?在誰哪邊借住一個晚上?叫大灰狼起床時。大灰狼是怎樣說及做?

  從“狗上場-------到去找?guī)讉朋友來。

  問:小狗看見小兔子哭了,小狗怎么說?小兔子怎樣回答?小狗是怎樣幫忙的?有沒幫成?大灰狼是怎樣嚇唬小狗的`?

  從“貓姐姐--------完”

  問:公雞。小貓是怎樣趕走大灰狼的?

  4、小結:小動物雖然力氣小,但是它們團結合作,機智勇敢,不害怕,最后勝利了。

  5、聽錄音一遍,結合思想教育。

  6、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在故事的提問時能關注幼兒的語言表達,引出問題討論,啟發(fā)幼兒進行思考,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在活動過程中,我班幼兒能主動參與問題的討論,漸漸對這個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襪子的不同特征和用途,大膽表達自己生活中的經驗。

  2在、游戲中逐步形成“雙”的概念,嘗試自己整理襪子。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襪子、襪子收納盒、

  2、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猜猜說說,感受襪子的不同特征和用途。

  1、教師和孩子們圍在一起。教師出示紙盒子,請幼兒猜猜里面有什么。(幼兒隨意回答)。

  2、請幼兒猜一猜、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感受襪子的不同特征和用途。

  3、請幼兒觀察自己的'襪子,并向同伴介紹自己的襪子。

  4、提問:你還看見過什么樣的襪子?

 。ㄒ龑в變夯卮,幼兒回答不出,教師可出示PPT圖片引導幼兒認識圣誕襪、足球襪、五指襪。)

  5、教師小結。

  二、觀察比較,形成一雙襪子的概念。

  通過教師只穿一只襪子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幼兒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老師少穿了一只襪子”,幫助幼兒輕松地理解、形成“一雙”襪子的概念:長短一樣、大小一樣、花紋一樣的兩只襪子就是一雙襪子。

  三、操作活動:幫襪寶寶收拾家。

  1、給襪寶寶找朋友。

  2、送襪寶寶回家。

  四、結束活動。

  和襪寶寶回班玩捉迷藏的游戲。

小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能跟著老師一起大聲朗誦兒歌。

  2、嘗試用:“我的眼睛看到了**”的句式說話。

  二、活動準備:

  自備神秘袋1個,里面裝有幼兒喜歡的玩具。

  三、活動形式:

  集中。

  四、重點難點:

  1、重點:和老師一起朗誦兒歌。

  2、難點:用“我的`眼睛看到了**”的句式說話。

  五、活動過程:

  1、游戲:摸一摸。

 。1)教師拿出神秘袋,邀請幼兒上前后閉上眼睛,到神秘袋里摸出玩具,猜猜是什么;然后睜開眼睛,驗證是否正確?梢哉埗嗝變,反復進行游戲。讓幼兒感知閉上眼睛后什么也看不見。

  (2)教師:閉著眼睛,我看不見,也非常不方便。

  2、學兒歌:(兒歌及動作說明附后)。

 。1)教師有感情地示范兒歌,并用動作幫助幼兒記憶。

 。2)教師以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有節(jié)奏朗誦兒歌,并作相應動作。念出兒歌,教師問:“你們看見了什么?”請幼兒用句式“我的眼睛看到了xx”說一句話,說出教室里的一件物品名稱,然后重新開始游戲。

  六、活動資源。

  我的眼睛

  我的眼睛亮晶晶,(雙手食指伸出,指著自己的眼睛,頭左右側點。)

  一眨一眨見光明。(雙手放在耳邊,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對合攏、張開。)

  美麗世界全看清。(雙臂伸直向斜上方舉起。)

小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在圍繞我園探索性主題“我是桃園小主人”的實施過程中我和孩子們在園內觀察散步時發(fā)現(xiàn)在幼兒園的草地上、小樹林里、大型玩具下有各種各樣的垃圾------糖紙、橘子皮、吃剩下的包裝袋、香煙頭等。孩子們對此現(xiàn)象提出了自己的問題:“這里垃圾怎么會這么多?”“這些垃圾都是哪里來的?”

  《指南》中提出教師應善于將幼兒在一日活動中自發(fā)生成的具有發(fā)展價值、共同興趣的熱點及時捕捉住,與預設活動的內容有機結合,并在實施過程中關注幼兒即時生成的內容,給以適度的回應。

  我感到幼兒提出的這一問題很有價值,它能引發(fā)孩子有關的很多想法,因而適時調整計劃,與孩子們一起展開討論。通過討論,促進孩子實現(xiàn)經驗的互動,知道作為桃園的一份子,我們都有責任關心桃園的整潔,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并延伸至提醒大家一起來保護幼兒園的環(huán)境,讓我們桃園幼兒園更加美麗、更加整潔。讓孩子在這種經驗互動中,思維得到發(fā)展。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圖片,樂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2.初步激發(fā)“我是桃幼小主人”的`意識。

  活動準備:

  電腦、有關資料、圖片

  重點指導:

  1.觀看圖片:整潔的操場、教室等

  問:這是什么地方?

  你喜歡嗎?

  為什么?

  (心情舒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老師小結。

  2.觀看圖片:有垃圾的操場、教室等

  問:這里都是什么?

  怎么會有這么多垃圾的?

  你看了,覺得怎么樣?

 。ǹ匆娏穗y受、玩得不開心…...)

  老師小結。

  3.問: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幼兒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把垃圾撿起來,扔到垃圾筒里。

  做不亂扔垃圾的標記,掛在各處。

  看見亂扔垃圾的行為及時提醒、勸止……)

  師:我們這些小主人真棒,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使我們的幼兒園更加整潔,更加美麗。

  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根據(jù)二期課改的精神,把表達與表現(xiàn)有機的進行整合,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條件,使孩子們成為學習的主人,樹立了以“兒童發(fā)展為本”的理念,尊重孩子,把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交由孩子們自己解決,大家各抒己見,采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表達表現(xiàn)自己的認識,讓孩子與老師,孩子與孩子,孩子與環(huán)境發(fā)生互動,互相學習,互相感染,真正發(fā)揮了幼兒學習主人的作用,使孩子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得到了提升。

小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有序觀察畫面,能根據(jù)畫面中的線索合理推測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

  2. 能感知量得多少,理解一一對應。

  3.愿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

  4. 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教學準備:

  知道吊床和普通床得區(qū)別、大書,書中小動物得圖片等。

  教學重難點:

  能感知量得多少,理解一一對應。

  感知5比4多1的數(shù)量概念。

  教學過程:

  一、封面導讀

  環(huán)節(jié)重點:認識吊床,引出課題。

  重點提問:吊床和我們平時睡的床有什么不一樣?有幾個枕頭?睡幾只小動物?

 。ㄟ^渡語:在這樣的吊床上睡覺,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二、解讀繪本

  1、利用倒序的方法觀察第六頁

  環(huán)節(jié)重點:請幼兒猜測吊床為什么會斷的原因。

  重點提問:吊床怎么會斷呢? 4個動物睡的床,來了幾只動物?

  2、觀察圖片第1-2頁

  環(huán)節(jié)重點:重點觀察第二頁,獅子與枕頭的匹配。

  重點提問:它是誰?睡哪個枕頭?

  3、觀察頁面第3-4頁

  環(huán)節(jié)重點:繼續(xù)感知動物與枕頭的匹配

  重點提問:誰來了?睡哪個枕頭?

  4、觀察第5頁

  環(huán)節(jié)重點一:通過觀察動物的表情,表述動物的心理活動,預測故事情節(jié)。

  重點提問:誰來了?大象開心地上床去睡覺了,小動物的表情的怎么樣的?他們在擔心什么?

  環(huán)節(jié)重點二:通過動物與枕頭一一匹配,感知多一個,理解5比4多1。

  重點提問:這張床到底是哪些小動物睡的?多了一個誰?

  5、觀察頁面6-7頁

  環(huán)節(jié)重點:重點觀察第7頁,讓小朋友了解最終的后果。

  重點提問:小動物們都怎么啦?小動物為什么都受傷了?

  三、總結分享

  環(huán)節(jié)重點一:通過回憶故事情節(jié),根據(jù)幼兒的'講述出示動物圖片。

  重點提問:《上床睡覺》這個故事中有哪些小動物到吊床上睡覺?

  環(huán)節(jié)重點二:根據(jù)小動物上床睡覺的順序進行排列。

  重點提問:第一個上床的是誰?第二個是……

  課后反思:

  睡覺是幼兒都很熟悉的生活經驗。我們教研組選這個讀本是因為它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很有意思,很多的小動物都睡在一張吊床上,最后吊床塌了,小動物們全都住院了。圖畫信息非常的豐富,有很強的敘事性,我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分析畫面信息,預測和推斷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發(fā)展幼兒的推理能力,同時讓幼兒意識到有效觀察的方法。足以讓孩子充分體會閱讀之樂。并巧妙的融入了數(shù)的概念、量的體驗有關數(shù)學領域的知識經驗,如動物與枕頭的一一對應關系等。

  我從第五頁讓幼兒感知量得多少,理解一一對應。環(huán)節(jié)二中通過動物與枕頭一一匹配,感知多一個,理解5比4多1。找出了小蛇不該上床睡覺。小蛇犯了小動物上床睡覺的規(guī)則。

  活動中董佳晨怪大象不該上床睡覺的爭執(zhí)中讓幼兒明白這張吊床這能睡四只小動物,不能睡五只,大象認為這張吊床是它睡得,就不管床上四只的小動物的擔心,結果床上多了一只小動物,造成了很嚴重的后果小動物們全都住院了,我就順著董佳晨和很多小朋友的思路抓住了床上只能睡四只小動物,不能睡五只小動物來怪小蛇的犯規(guī),大象不顧床上小動物的多少固然上了床造成了吊床斷的原因感知5比4多1的數(shù)量概念。

  我覺得上好一堂課,教師在課堂上的隨機性很重要,像本次活動中如果只抓住小蛇犯規(guī),小朋友的心理一定不平衡,因此,大象不顧小動物的擔心也應該怪。讓我們的孩子真正從讀本和心靈中理解5比4多一這一數(shù)的概念。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樂于學兒歌,能愉快地和大家一起說兒歌。

  2、樂于參加“找朋友”的游戲,享受集體游戲的樂趣。

  3、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提前把花兒、蝴蝶、蜜蜂的圖樣(見材料制作)做成頭飾。

  2、《花兒的世界》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18—19頁。

  活動過程

  1、向幼兒提問:花兒喜歡跟誰做朋友?

  2、出示電子書或幼兒用書,與幼兒一起讀兒歌《和昆蟲做朋友》,教師邊指漢字邊帶領幼兒讀:

  和昆蟲做朋友

  花兒和蝴蝶是好朋友,

  花兒和蜜蜂是好朋友,

  好朋友,招招手,

  來玩游戲不要走。

  3、向幼兒提問:

  誰跟蝴蝶和蜜蜂是好朋友?(花兒。)

  為什么花兒是蝴蝶和蜜蜂的好朋友?(花兒給蝴蝶和蜜蜂提供食物。)

  4、請幼兒戴上花兒、蝴蝶或蜜蜂的頭飾玩“找朋友”游戲,“蝴蝶”和“蜜蜂”需分別找“花兒”,二人一組,手拉手說兒歌。當說完兒歌后,他們可以找另一朵“花兒”做朋友。

  活動評價

  1、能說兒歌《和昆蟲做朋友》。

  2、樂于參與集體游戲。

  活動建議

  準備頭飾時,“花”的頭飾要多一些,基本上是“蜜蜂”和“蝴蝶”頭飾的'總和。

  活動反思

  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朗讀兒歌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jié)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朗讀兒歌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著兒歌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起到輔助的作用。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樂》03-15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的教案04-16

(經典)小班教案07-25

小班教案【精選】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