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小朋友們都吃過螃蟹,所以說螃蟹的外形特征,小朋友們并不陌生,本次活動也是在幼兒對螃蟹的基本特征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幼兒教育網而在螃蟹身上最具特征的就是它那兩只大螯,所以我們就以蟹螯為切入點,以蟹螯的功能為主線貫穿整個活動,運用游戲的方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了解螯的.本領。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模仿,了解螃蟹的外形特征和行走的特點。
2、知道螃蟹的大鉗子(螯)會傷人,學會自我保護。
活動準備:
1、實物公螃蟹、母螃蟹各一中,公螃蟹、母螃蟹的圖片個一張。
2、筷子一根。
活動過程:
一、出示螃蟹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兩個朋友,我們看看他們是誰?
2、教師清楚螃蟹爸爸和螃蟹媽媽。
二、引導觀察,了解公螃蟹、母螃蟹的外形特點
1、觀察螃蟹的外形特點
——教師:它是什么模樣?它的身體由哪些部分組成?
——教師:你覺得螃蟹哪個地方最有趣(請幼兒學一學)
2、觀察螃蟹的爬行姿勢
——教師:它是怎么爬行的?
——教師:幼兒學一學。
3、觀察圖片,了解公、母螃蟹的不同。
——教師:哪只是螃蟹爸爸,哪只是螃蟹媽媽?它們什么地方不同?
三、觀察螃蟹的大鉗子
1、猜一猜:螃蟹那里最厲害?螃蟹長了兩個大鉗子有什么用。
2、教師用筷子觸碰螃蟹的鉗子,引導幼兒觀察大鉗子夾筷子的樣子,提醒幼兒小心。
四、游戲:我是一個大螃蟹
教師引導幼兒模仿螃蟹的爬行姿勢,在《螃蟹歌》的音樂聲中自由表現螃蟹張牙舞
爪獨特的動態(tài)特征。注意引導幼兒表現螃蟹張牙舞爪、橫行、鉗子夾來夾去、吐泡泡等細節(jié)
課后反思:
在活動的開始我和孩子們一起回憶了螃蟹的一些基本知識,如外形特征,公母的區(qū)別等等。所以緊接著我就直接切入重點:了解大螯的功用。幼兒教育網從孩子們對蟹螯的一些基本認識入手,引導他們了解螯的功能:自衛(wèi)的武器,捕食的工具,推土的工具。
不足:
我自身在上課前對螃蟹的認識還不夠多,所以在上課時個別小朋友的問題回答不上來。課前準備不夠充分。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家是什么》,并嘗試創(chuàng)編兒歌。
2、感受家庭的溫暖,增進對家庭成員的了解和熱愛之情。
3、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言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家人、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
4、幼兒活動時遵守秩序的觀念。
5、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fā)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找一找你的家人。
2、照片:全家福、紙盒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談話的形式:講講我的家,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
引導幼兒說說誰接送自己上幼兒園的,家里都有誰。
二、展開
1、出示全家福照片,互相介紹自己的家人。
問:這是誰?爸爸(媽媽或其他家庭成員)是什么樣的?
從外貌、性格等方面介紹。
2、游戲:抽照片、猜名字。
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
(1)請幼兒將“全家!闭掌旁诩埡欣。
教師或幼兒先后抽出照片,請其他幼兒仔細觀察,猜猜照片是哪位小朋友的家人。
(2)請該幼兒介紹照片上的人員、拍照時發(fā)生的趣事以及自己的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
3、談話:我有一個幸福的家,感受家庭的溫暖。
激發(fā)愛父母、愛家的情感。
(1)爸爸在家干什么?媽媽呢?自己在家干什么?
(2)爸爸媽媽是怎樣關愛你的?
引導幼兒說說爸爸媽媽關愛自己的一兩件事。
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媽媽,他們每天都在為家忙碌著,爸爸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
我們應該怎樣關愛爸爸媽媽?想想自己應該為家人做些什么呢?
4、欣賞散文詩《家是什么》,感受家的溫暖,并嘗試創(chuàng)編兒歌。
聯(lián)系生活體驗,請幼兒說說家是什么,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兒歌。
附兒歌: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
家是一間房,一盞燈,一張柔軟的床。
有了房,不再擔心風吹和雨打。有了燈,不再害怕夜晚沒有星星和月亮。有了床,累了,困了,可以睡上甜甜的覺,做個美美的夢。
家是什么?
家是一輪太陽。爸爸媽媽歡樂的笑容,合成一縷溫暖的陽光。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中班教案 篇3
班會目的:
1、通過班會課,使班級學生認識到文明、道德、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讓學生明白文明禮儀,道德和誠信對人一生的重要影響;
2、 通過生活中的文明、道德、誠信的正反兩方面的例子,讓學生感受到應該做一位怎樣的中學生;
3、 通過班級同學各抒己見,對如何做一位文明,道德、誠信的中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4、班委總結——我們該如何做一位文明、道德、誠信的中學生,號召班級同學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社會的文明之風,道德之風和誠信之風更加濃厚,讓社會更加和諧和溫馨。
班會時間:第四周周二 地點:初三年二班教室
班會過程:
班長引入: 各位同學,文明、道德、誠信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種子.作為一名學生,作為中華民族的后代,我們有責任弘揚我們的禮儀傳統(tǒng),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只要心里播下這粒種子,它就會在我們的精神世界里生根、開花、結果,那么我們的班級,學校和社會就會更美好!希望今天的班會,能讓我們真正理解文明禮儀、道德和誠信的重要性,讓我們把文明、道德和誠信的種子撒遍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文明、道德、誠信之花越開越盛,開遍家庭、校園、社會!
下面我宣布,班會正式開始。
班長:文明禮儀、道德誠信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初三年的學生,我們知
道哪些基本的文明禮儀呢?怎么做,究竟怎樣才算是講文明,講道德、講誠信呢?下面由我來提問大家,請大家踴躍舉手回答。(答對了有獎勵,獎勵我的飛吻一個)
問題1:平時個人的穿著和儀表要注意什么?
同學回答:
總結: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清潔衛(wèi)生是儀容美的
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后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wèi)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
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問題2:平時個人的言談,和別人交談時應注意什么?
同學回答:
總結:語言作為一門藝術,也是文明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與人交談時要有禮貌,態(tài)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wěn);尊重他人。對長輩、友人或初識者稱您;對師長、社會工作人員要稱呼職務或老師、師傅、同志、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姓名。
第二是要盡量使用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初次見面可以和對方說“久仰您的大名,今日有幸認識真是三生有幸啊”;很久不見的朋友可以說“久違了啊,幾日不見你,真是想死我了”;請人批評指教時可以說“請多多指教”;麻煩別人可以說“不好意思,要打擾你了”;托人辦事為、可以說“拜托你了”等等。要努力養(yǎng)成使用文明語言的習慣,F在,社會上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個字體現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 問題3:課堂上應有什么樣的文明禮儀?
同學回答:
總結: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1)上課: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布上
課時,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后,方可坐下。學生應當準時到校上課,若因特殊情況,不得已在教師上課后進入教室,應先得到教師允許后,方可進入教室。
(2)聽講: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容應
做好筆記。當老師提問時,應該先舉手,待老師點到你的名字時才可站起來回答,發(fā)言時,身體要立正,態(tài)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并且應當使用普通話。
(3)下課: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布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著
收拾書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待老師離開教室后,學生方可離開。
問題4:集會時應該注意什么禮儀?
同學回答:
總結:集會在學校是經常舉行的活動。一般在操場或禮堂舉行,由于參加者人數眾多,又是正規(guī)場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會中的禮儀。升國旗儀式: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升降國旗是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方式。無論中小學還是大學,都要定期舉行升國旗的儀式。升旗時,全體學生應列隊整齊排列,面向國旗,肅立致敬。當升國旗,奏國歌時,要立正,脫帽;行注目禮,直至升旗完畢。升旗是一種嚴肅、莊重的活動,一定要保持安靜,切忌自由活動,嘻嘻哈哈或東張西望。神態(tài)要莊嚴,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所有在場的人都應抬頭注視。
問題5:在學校的公共場所,比如食堂等應注意什么禮儀?
同學回答:
總結:校內公共場所禮儀:應該自覺保持校園整潔,不在教室、樓道、操場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不在黑板、墻壁和課桌椅上亂涂、亂畫、亂抹、亂刻,愛護學校公共財物、花草樹木,節(jié)約用水用電。自覺將自行車存放在指定的車棚或地點,不亂停亂放,不在校內堵車。在食堂用餐時要排隊禮讓,不亂擁擠,要愛惜糧食,不亂倒剩菜剩飯。
程序2引入:通過上面的問題,可以看出全班同學對文明禮儀的認識還是很高的,但是在我們的社會,在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班級仍然存在這很多不文明,不道德,不誠信的現象,大家有認真去發(fā)現嗎?下面請欣賞小品劇:
《亂扔垃圾零食袋》
早修前,同學甲在班級掃地,同學乙拿著飲料和零食走進教室,飲料喝完后,直接一甩,往垃圾桶處甩去,零食袋吃完,直接扔在地板上。
甲同學大發(fā)感慨:
《見到老師頭甩一邊》
下課期間,老師走回年段室,和自己任教班級的兩位學生迎面相遇,老師點頭微
笑,但是那兩位同學,卻把頭轉向兩一邊,就此和老師擦肩而過。
老師大發(fā)感慨:
《集會的時候竊竊私語》
課間,年段組織集會,年段長在隊伍前面講得口沫橫飛,底下排隊的同學,有的
講話,有的修指教,有的手插口袋里。
《老太婆摔倒無人扶》
一位老太太摔倒在路邊無人攙扶,兩位學生路過。
甲同學:看,有一位老婆婆摔倒在路邊了,我們趕快過去把她扶起來,看有沒有受傷,有的話趕緊幫忙送到醫(yī)院去。
乙:別去,這種事情我見多了。你只要你把她扶起來,她就馬上會大喊是你把她撞
倒的,周圍就會馬上涌來一大批同伙,要你賠償醫(yī)療費什么的,到時候你的麻煩就大了。我們還是趕緊走吧。(結果兩人對摔倒的'老婆婆視而不見,直接從老婆婆身邊走過。)
《旅游落水無人救》
甲乙同時去旅游,在旅游過程中不會游泳的甲不慎落水,會游泳的乙衣服都來
不及脫就直接跳到水中救人,甲被乙推上岸后,乙因體力不支沉入了水底,其他同伴因不會游泳,便哀求身邊看熱鬧的村民幫忙。
甲:各位大叔,麻煩你們救一下我同學吧!
村民1:要救人可以,給錢我們就救人。
甲:大叔,你們要多少錢啊!
村民1:五百塊。
甲:大叔,我們身邊沒這么多錢,總共就三百塊而已。
村民1:三百塊太少了,不救。
村民2:來三百塊我來救,村民2準備下水。
村民3:等等,我兩百塊就可以了。
于是三位村民在那里爭吵誰搶了誰的生意,都忘記了救人的事了。結果耽誤了搶救時間,
致使成建生溺水而亡。
班長:生活中不文明,不道德,不講誠信的事例可以說是屢見不鮮。但是并不是因
為這些現象屢見不鮮,我們就覺得我們的社會風氣是不好的。這些現象只是我們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我們會發(fā)現生活中隨處可見文明和道德的人。每年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的人物的事情都讓我們感動的潸然淚下。那么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如何才能成為一名文明道德誠信的中學生呢!下面請聽XXX同學的演講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認為首先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三國時期的劉備曾經以此教導過他的兒子。我們如果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嚴于律己,那么我們每做一件事,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積跬步,以至千里;匯小流,以成江海。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觀念,必須注意到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 有一次,我坐在公交車上,我被感動了,在前面的停車站,上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拎著一大包東西,靠在邊上的一根豎桿上,用手往口袋里掏錢,左掏掏,右掏掏,怎么也掏不出錢來,終于,老奶奶從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張老人卡,給司機看,司機說:“你這種卡沒用,要用錢!崩夏棠贪欀碱^說:“我沒有鈔票。”司機憤怒地說:“沒錢坐什么車哇?下去,下去!”司機停下了車,叫老奶奶下去,老奶奶不情愿下去,似乎想要和司機說什么,可司機怎么也不聽。這時,一個男子,拿著一塊五零錢投進去,這名男子對老奶奶說:“老奶奶,我先幫你付了錢,下次別忘記帶零錢,來,你坐到我那個位置去吧!”老奶奶拍拍那名男子的手臂說:“謝謝你啊,小伙子!”小伙子笑著說:“沒事兒,沒事兒!”人人都應該去幫助有困難的人,因為,幫助別人也是一種有道德有體現。
就是在20xx年5月12日這一天,一場地震帶走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讓每一家,每一戶都妻離子散,一個個孤兒坐在廢墟中哭,哭著找媽媽。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學校里舉行了捐款活動,我拿出了自己全部零花錢,捐給了災區(qū)人民。是啊,災區(qū)需要幫助,災區(qū)需要關懷,全中國13億人口,每人只要捐一塊錢,就可以幫助那些可憐的人民了。
其實,道德很簡單,只要在別人有困難時,你伸出援助之手,就一定可以做到“道德”二字。給工作了一天的爸爸媽媽捧上一杯茶,為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解決一個問題,在公交車上主動為老人讓座。從一件小事做起,我們就可以成為有道德的好少年。
中班教案 篇4
設計理念:
聲音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對幼兒來說,聲音是熟悉的,又是奇妙的。如沙沙的雨聲、轟轟的雷聲、笛笛的車聲,咚咚的鼓聲等都能讓人引發(fā)想像,產生共鳴。 生活中各種有趣的聲音吸引了孩子的興趣,他們積極地探索著聲音的秘密。我從“奇妙的聲音”入手,通過聽聲音、玩聲音、畫聲音等多種教育手段提高幼兒探索的興趣,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活動目標:
1、樂意尋找和處有趣的聲音,體驗發(fā)現的快樂。
2、能夠主動與教師、同伴分享自己感知到的聲音。
3、養(yǎng)成安靜傾聽的良好習慣。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鈸、筷子、氣球、報紙若干,錄音機,有關自然界各種音響的磁帶。
活動過程:
1、教師以“哐哐哐”清脆的聲音剌激幼兒感官,引發(fā)幼兒對聲音的.興趣。
2、啟發(fā)幼兒自由尋找聲音。
教師:我們的身邊就有許許多多的聲音,豎起小耳朵,我們一起支尋找聲音吧!
(教師引導幼兒與同伴一起自由地尋找身邊各種不同的聲音,如鳥叫聲,風吹樹葉、用手拍桌子、用筷子敲玻璃杯、把氣球踩破發(fā)出的聲音、水龍頭的流水聲,揉報紙的聲音、敲門的聲音、電視的聲音……)
3、引導幼兒交流與分享。
教師:你找到了什么聲音?聽起來感覺怎么樣?我們喜歡什么樣的聲音?為什么?
鼓勵幼兒把自己找到的聲音形象地表現出來,并與同伴共同分享。
4、游戲:《猜猜他們是誰》。
請4位幼兒事先藏在擋物后,分別對大家說一句話,大家根據說的話聲,猜猜他們是誰?
活動反思:
幼兒對自然界的事物有著獨特的好奇心,生活中的他們不斷探索和發(fā)現著來自身邊的一切有趣的事情。而聲音對于我們來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就像一聲炮響就能引起幼兒的探望,一首好聽的歌曲就能給幼兒帶來歡愉,生活中的聲音吸引了孩子的興趣,影響著孩子的傾聽。本次活動,利用我們身邊熟悉的聲音,通過聽一聽、玩一玩、說一說的形式來制造聲音,感受各種聲音的特點。
中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能理解歌曲內容,感受、表現歌曲前、后半段情緒的變化。
2.體驗關心、幫助他人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玩具娃娃、音樂《小娃娃跌倒了》、播放器。
三、活動過程
。ㄒ唬├眯⊥尥薜沟那榫,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引導語:瞧,小娃娃怎么了?我們該怎么幫助她呢?引導幼兒大膽說說自己的`想法。
。ǘ┣宄枨,引導幼兒欣賞,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
引導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歌,歌曲的名字就叫《小娃娃跌倒了》。小朋友認真聽看歌曲里唱了什么?
(三)邊表演邊唱歌,表演后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內容。
1.提問:路邊的小娃娃怎么了?哇啦哇啦哭著喊誰呀?"我"跑過去抱起小娃娃后怎么做的呢?
。ㄋ模┎シ乓魳罚龑в變号c教師一起學唱歌曲。
1.通過齊唱、對唱、聲勢練習,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歌曲的內容。
2.啟發(fā)幼兒感受小娃娃跌倒時難過的心情及小朋友有幫助她后的快樂心情,啟發(fā)幼兒用不同的情緒演唱歌曲的前半段和后半段。
3.將幼兒分成兩組練習對唱,一組唱前兩句,一組唱后兩句,然后兩組交換歌詞再次練習對唱。啟發(fā)幼兒邊唱邊拍手、跺腳等聲勢練習。
(五)鼓勵幼兒自由選擇一個伙伴,邊唱邊表演歌曲。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背景:
根據《指南》精神及幼兒的實際情況,整個活動過程我以游戲化的情景,讓孩子在體育游戲——玩沙包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感受序數、運用序數、理解序數,培養(yǎng)孩子的數學思維及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同時也讓每位幼兒感受到獲得幫助別人的快樂,充分體現數學生活化的理念。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理解序數含義,會用序數詞“第幾”表示5 以內物體排列的次序。
2、能夠從不同方向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
3、發(fā)展幼兒思維邏輯判斷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會用序數詞“第幾”表示5以內物體排列次序。
活動難點:能夠從不同方向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
活動準備:
游戲賽道,沙包,獎牌,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每隊五人,將幼兒分為三隊,進入活動室,各隊坐到對應的椅子上,出示紙袋激發(fā)幼兒參加游戲的興趣。
二、分組游戲,學習5以內的序數,理解序數含義。
第一組游戲:頭頂沙包走。
1、幼兒排成一排,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學會從不同的方向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如:第幾是誰?誰是第幾?你是怎么數的?
2、教師介紹游戲玩法及規(guī)則。
3、教師按獲獎名次統(tǒng)計比賽結果,說出誰是第幾名?第幾名是誰?
第二組游戲:夾沙包跳。
第三組游戲:手托沙包走,游戲環(huán)節(jié)同第一組,層層遞進幫助幼兒學習5以內序數。
三、播放幻燈片,了解序數的含義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分別出示幻燈片,請幼兒說一說圖片上有什么?這些數字代表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出現這些數字?
教師小結:序數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延伸:
回家找一找哪些地方標有數字及它們所代表的含義。
活動反思:
序數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在電影院,在餐廳,在商店,在幼兒園里,幼兒排隊或游戲時都會涉及到序數,幼兒對序數的概念有一定的感知,有一些經驗的積累,但是很零碎、不完整、不規(guī)范。為此,我們有必要通過集體活動來幫助幼兒進行經驗的梳理和提升,使幼兒能正確使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數詞來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我們以《指南》理念為指導,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讓幼兒在體育游戲中輕松地感知五以內物體的排序,體驗序數在生活中的作用,體現生活中學和游戲中學數學的理念。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南北兩極的特殊生態(tài)環(huán)境,了解生活在南北兩極的動物種類。
2、讓幼兒知道企鵝與北極熊的外形特征,知道它們是不怕冷的動物。
活動準備:
地球儀一個,北極熊生活在北極及企鵝生活在南極的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知道地球南北兩極的特殊生態(tài)環(huán)境,了解生活在南北兩極的動物種類。
1、出示地球儀:這個就是我們生活的地球。指著南北極讓幼兒討論:這是地球的.什么地方?知道那兒的天氣是什么樣嗎?這些地方有哪些動物生存?
2、南北兩極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告訴幼兒企鵝生活在南極,北極熊生活在北極。
二、說說不怕冷的動物。
1、出示南北極的圖片,請幼兒邊看邊說說南北極的氣候。
2、說說圖片中企鵝、北極熊長得什么樣?它們在干什么?
3、請幼兒思考:為什么企鵝、北極熊住在冰天雪地里卻不怕冷?
4、描述企鵝、北極熊的外形特征、生活方式,并解釋它們不怕冷的原因,即身體的特殊構造。
5、請幼兒模仿北極熊走路。
三、游戲:企鵝、北極熊找家。
1、分別請男孩、女孩子扮演北極熊、企鵝,模仿它們這兩種動物走路,并走到老師規(guī)定的“南極”、“北極”的家里。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教案04-15
中班教案02-11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12-09
中班教案12-09
中班教案12-09
中班教案12-08
中班教案12-08
中班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