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錦集(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通過學習,體會作者對生活無比熱愛的情懷。
重點難點:
對幾個較長句子的朗讀,把句子的停頓處理好,并把握好句后、節(jié)后的朗讀停頓。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第三單元中的《一夜的工作》是誰寫的嗎?(何其芳)何其芳是我國的詩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她寫的一首詩。
2、揭題:《生活是多么廣闊》 (板書課題)
3、有感情地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把詩歌讀準確。
1、請同學們自己小聲朗讀課文,注意長句的停頓。
生活是多么廣闊
何其芳
生活是多么廣闊。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
去參加歌詠隊,去演戲,
去建設鐵路,去做飛行師,
去坐在實驗室里,去寫詩,
去高山上滑雪,
去架一只船顛簸在波濤上,
去北極探險,去熱帶搜集植物,
去帶一個帳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過極尋常的日子,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睜大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點燃旁人的火,
去以心發(fā)現(xiàn)心。
生活是多么廣闊。
生活又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
2、抽讀,糾正讀得不好的地方;全班齊讀。
注意這幾個句子的停頓:“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睜大你的眼睛”“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
三、品讀詩歌,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1、請同學們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句,說說你從這首詩體會到了什么,把你體會最深的句子作上記號,并簡單的寫一寫你體會到了什么。
2、交流反饋
3、全班集體交流對詩的理解,并提出問題。
重點的句子:
“去過極尋常的日子”,意思是不要刻意追求生活的轟轟烈烈,驚險離奇;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睜大你的眼睛”,意思是,去發(fā)現(xiàn)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靈,去發(fā)掘生活的意義;
“去以自己的火點燃旁人的火,去以心發(fā)現(xiàn)心”,就是要在生活中滿腔熱忱地對待他人,真誠地幫助他人
4、理解了這些句子,請同學們來體會一下,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那么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就應該讀出作者對生活無比熱愛的感情來,你能行嗎?試試看吧。
5、指名讀,教師范讀,分男女生讀。
四、結束語。
我真誠的希望同學們能和老師一起,做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的人,每天帶著一顆快樂的心,在平平凡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樂趣,創(chuàng)造價值,讓自己的生命在時間的長河里留下閃亮的印跡。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并能正確讀寫詞語表中的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摘抄、積累好詞。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體會人物感情;通過語言文字,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3.感情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重難點,關鍵
1.了解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2.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
3.積累并學會正確使用四字詞語。
課時劃分:兩課時
課前準備:
課件、大瀑布的掛圖、有關木雕的圖片。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投影大瀑布圖片
生觀看,師簡介,引出文中所指的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師簡介這兒游人、景色。重點詞:非洲南部、名不虛傳、游人如織、壯觀。
2.在這個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3.板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自學提示:
(1)自由讀文。
(2)畫出生字,拼讀。
。3)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詞語。
。4)標出不理解的地方準備提出來討論。
2.生根據提示自學。
3.匯報、交流。
。1)用生字卡片檢查生字掌握情況。(可自己匯報)
字旁:琳瑯(láng)滿目沉甸(diān)甸
誠懇(kěn)賓(bīn)館
字形:“釋”左邊是米加“/”,不是“采”。
“豫”左邊不要寫成“矛”。
字詞意
名不虛傳:形容名氣與聽說的相符,一點兒也不假。
琳瑯滿目:形容物品多,使人看的眼花繚亮。
栩栩如生:形容物品很逼真,就像活了一樣。
愛不釋手:很喜歡,舍不得放開手。
猶豫:指很難下決心。
遺憾:感到可惜。
。2)指出逐節(jié)讀文,正音。
。3)匯報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文講的是“我”到非洲南部旅游時,本想買件木雕木工藝品,但由于擔心行李超重而未買。后來,賣木雕的少年特意為我送來一個體積小、便于攜帶的木雕,但堅決不收我的錢。因為他說:“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思考:課文可分為幾個部分來學習。
2.討論交流。
3.匯報。
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出發(fā)前,朋友告訴“我”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和木雕工藝品。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我”對幾個大象坐愛不釋手,但由于擔心行李超重而沒買,賣木雕的少年和“我”都和遺憾。
第三部分(10--15自然段):晚飯后,少年送來一個小象墩,堅決不肯要錢,因為中國人是他的朋友,這讓“我”很感動。
四.小結
賣木雕的少年真的可愛,讓我們來朗讀課文,讀出對他的喜愛。
五、齊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設置情景、探究導入
教師一邊投放大瀑布和木雕的圖片,一邊娓娓提出問題:
作者來到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的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旅游,帶著新奇與購買非洲木雕的愿望,但自己最終選擇不買,卻意外收到一份禮物,少年為什么沒有收錢,送她禮物的呢?帶著我們共同的疑問,一起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深入學習課文,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
1.學習挑選木雕的部分。
朗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想想作者如何被精美的木雕吸引,激發(fā)了她購買的欲望。
填空:
大瀑布真是(),這里(),景色十分()。攤點里陳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1)根據課文內容,恰當填空,體會所填詞語的意思。
(“名不虛傳”的意思是瀑布確實壯觀雄偉,不愧為世界三大瀑布之一,不是空有的`虛名。“游人如織”這時是一種比喻的說法,說明游客很多,像織布機一樣穿梭!傲宅槤M目”的“琳瑯”本意是“美玉”,這里比喻珍貴的東西很多!拌蜩蛉缟毙稳萆鷦踊顫姷臉幼樱@是指大象雕刻得很有生氣,吸引旅客,體現(xiàn)出非洲木雕名不虛傳。)
。2)帶感情朗讀,體會作者被吸引的程度之深。
(3)請同學們再想一想,是否還可以利用其他詞語代替嗎?
過渡:精美的木雕激發(fā)了作者強大的購買欲望,但她的什么又放棄了呢?
2.個人朗讀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1)出示學習要求。
A.“我”為什么選擇放棄買木雕?“我”的情緒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找出有關語句體會。
B.賣木雕的少年什么樣?他說了什么,想象他會有什么想法?
(2)分小組學習討論。
(3)匯報交流。
小組一:
因為我考慮行李超重,不能帶這么重的象墩,所以只得選擇放棄,我的心里變化:從愛不釋手--猶豫--語無倫次--遺憾。
點撥: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作者很遺憾?(“啊,不,路太遠,這個太重......”“我”有些語無倫次,面對孩子的誠懇相勸,作者的內心是非常矛盾的,而且這個小想墩自己都愛不釋手,使她很遺憾。)
小組二:
少年是十五六歲,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見作者猶豫,他誠懇地勸作者買,“夫人,您買一個吧!”“您是中國人吧?”少年望著作者,眼神也流露出遺憾。
點撥:通過對男孩的語句描寫,你讀一讀,看看自己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這個男孩很善良,開始“買一個吧!”表現(xiàn)出不僅是推銷,還有一層是把紀念品帶回欣賞,到后來男孩的猜疑“您是中國人吧?”能看出男孩對中國人的尊敬。)
。4)同學們你們知道男孩對中國人為什么有這樣的尊敬嗎?(因為20世紀60年代中國援建了坦贊鐵路,在工程過程中,中方有64人為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現(xiàn)在你們領悟到男孩為什么說“您是中國人吧?”(非洲人民感謝、尊敬中國人民。)
。5)教師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感受作者與少年不同的內心變化。在熟讀的基礎上再讓學生上臺來表演。
3.學習贈送木雕部分
。1)朗讀第十至第十五自然段,體會發(fā)生了什么微妙的變化?
(男孩在傍晚來等“我”,并交給“我”一個沉甸甸的小象墩。)
。2)這是一個什么樣的象墩?你從中體會出什么?
。ㄟ@個木雕象墩與白天的一模一樣,卻只有圈套大小,說明少年特意為作者雕刻的易于攜帶的同樣的小象墩,體會少年的質樸和他對中國人好感。)
。3)“我”和少年說了什么?表現(xiàn)了少年怎樣的內心世界?
(“我要給他錢,他說:“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蹦泻⒊恕爸袊耸俏覀兊呐笥选蓖猓窍M也灰獛нz憾回國,展現(xiàn)了非洲少年對中國人的情誼,從而也看出他的淳樸與善良。)
。4)讀一讀少年質樸的語言和動作。
三.總結全文,展開想象
1.學到這里,我們才解開初學的疑問,正是由于中國人民與非洲人民的友誼,使得每位非洲人民內心深處感謝中國人民給予的無私的援助。
2.(結合課后練習)你最想用什么方式夸夸那個非洲少年?
。ㄕ归_討論,激發(fā)興趣)
四.板書
27、賣木雕的少年
↓
挑選木雕
↓
放棄買木雕
↓
贈送木雕
語文教案 篇3
一、班情分析
本班現(xiàn)有在籍學生23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0人。在實施新課改中,教師熱心進行語文教學改革,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實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了綜合實踐能力,對推進新一輪教學改革積累了成功的經驗。但是,部分學生對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適應。受應試教育的慣性影響,教師在實施教學中,仍然有重知識輕能力的現(xiàn)象,沒有進入課改規(guī)定的情境。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按照《課程標準》編排的新教材,體現(xiàn)了新理念和新目標,致力于構建新的教材系統(tǒng),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全書按主題合成單元,每個單元按照主題進行綜合訓練,努力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綜合學科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yǎng)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學目標.
1、思想品德目標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fā)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識目標:
了解課文中出現(xiàn)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了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3、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的目標
在小學語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聽話說話的能力,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說,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的思路,了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yǎng)默讀的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4、人文素質目標
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把課本中感受學習到的有關人的語文素質的東西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儀態(tài),為人處事的心理,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等。
四、教學措施
1、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為契機,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積極投身新課改,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地學習興趣,喚起問題意識,實施教學民主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教師要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教科書,弄清編輯者的意圖及內在聯(lián)系,從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實施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總攬全局,面向全體。做好試卷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注重補差補缺,爭取教學大面積豐收。
3、認真抓好聽說讀寫訓練,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結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賞,誦讀欣賞、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尤其要注重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
4、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后勁,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基礎,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確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課堂活動,進行網上學習的探索,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的效率,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面,多讀文學名著,多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學修養(yǎng),陶冶高尚情操,使學生獲得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6、注重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和相互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積極開發(fā)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語文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實現(xiàn)終身受用。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冰心在這首小詩中與小朋友們交流的主要內容。
3、體會冰心對消化乃至對孩子們的愛心。以小見大,理解“冰心的愛心無處不在”這句話,從而對冰心的仁愛之心有初步的感知。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冰心在這首小詩中與小朋友們交流的主要內容。
3、體會冰心對消化乃至對孩子們的愛心。以小見大,理解“冰心的愛心無處不在”這句話,從而對冰心的仁愛之心有初步的感知。
教學具準備:教學課件
一、 導入
1、板書:別踩了這朵花
問:你能用不同的語氣讀這句話嗎?(嚴厲、不耐煩、和藹、勸告)
2、出示冰心照片
問:這是誰?說說你對她的了解?
師:這樣一位充滿愛心的大作家,她會如何說這句話呢?
學生各抒己見,試著讀一讀。
二、 朗讀課文,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師:被稱為世紀老人的冰心奶奶一生和孩子們有著不解之緣,在他的作品中和我們談友誼談母愛談生命。冰心奶奶也看到了這朵花,她是這樣說的——
1、師配樂范讀課文。
問:冰心奶奶告訴了我們什么?
問:你能在第一小節(jié)中找到冰心奶奶愛心的.詞語嗎?(指導朗讀)
問:這究竟是一朵什么樣的話,值得冰心奶奶去愛?
出示學習要求:
(1)自己讀2-5小節(jié),獨立思考這是一朵什么樣的花?試著把自己的感受多出來。
(2)與小組同學交流。
板書:這是一朵( )的小花。
學生匯報,教師適時板書。
在學生匯報的時候采用多種方式指導朗讀。
師:冰心奶奶是愛孩子的,她正在柔聲細語的和小朋友交談著。展開你的想象,把自己當成冰心奶奶給同桌讀一下。
給學生配樂朗誦。
三、 精讀詩歌,走進作家的內心世界。
師:冰心奶奶不僅在向我們訴說著這幸運、快樂、勇敢的小花,她還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名讀地6小節(jié))
問:冰心奶奶的心思你們懂了嗎?
學生說自己的想法。語言練習:冰心奶奶,您的心思我懂了————————————。
師:這充分的證明了冰心奶奶的愛心無處不在。(適時板書)
四、 拓展
問:我們也可以把愛心灑向哪里?(校園了,上學路上……)
師:再看看題目,你覺得這句話包含著什么?(對小花的愛、對孩子的愛、對一切的愛)
師:讓我們帶著這些愛飛進冰心奶奶的世界,齊讀這首小詩。(板書)
語文教案 篇5
重點:進一步積累古代文言文詞匯。
難點:學生對文章寫作特點的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要點:
通過自學解決字詞,教師提示個別難句。
一、簡介作者情況
二、正字音
三、通過自學掌握字詞。
四、學生表演二僧至南海一段,加深理解記憶。
第二課時
一、提問字詞,復習舊課。
二、分析
1、明確這是一篇議論文,結構是提出論點,進行論證,得出結論。讓學生找出本文論點。
2、第二段如何論證?
從正反兩方面說明昏庸與聰敏的'辯證關系,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再用曾參傳圣人之道加以佐證,非常有說服力。
3、第三段如何論證?
4、分析二僧之南海之事。找出去之困難的體現(xiàn),僧貧者能至和僧富者不能至的原因分別是什么樣?
5、最后一段怎么樣扣住論題再論證?
三、談啟示并結合自己實際談談感想。
1、難事做于易,繁事做于細。再難的事情,只要去做,總會完成,而再易的事情 ,如果水去做,也不會有什么收獲。
2、是天資聰明與愚鈍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惟在勤奮努力與否。如果努力了,必將有所收獲,否則一事無成。
設計思想
對于課文基本內容的理解,強調學生自學為主,教學生借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學習文言。要加強誦讀的落實。用一課時對論證方法這一教學重點用討論法進行落實。
板書設計
為學
清 彭端淑
一、提出論點
天下事:為之:難→→易 人之為學 學之,難→→易
不為:易→→難 不學,易→→難
(普遍真理) (本文論點)
二、道理、舉例論證
1、道理:資,材 學而不怠→→不知昏庸
屏棄不用→→無異昏庸
2、舉例:魯傳圣人之道
三、比喻論證
二僧:貧者:為之→→至
富者:不為→→不至
四、總結結論:
人之立志:恃材自敗
恃勤自力 需“為”需“學”
語文教案 篇6
習作
一課時
教學目標
了解習作內容,明確習作要求,拓寬寫作思路。
教學重難點
明確習作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動機
1.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正在一天天長大,一步步走向成熟。有時,我們還會有一種“長大了”的感覺。誰愿意把這種感覺和全班同學交流一下呢?
2.創(chuàng)設情境。當然成長也會伴隨著一些煩惱,也許你正為不佳的學習成績而傷心,也許你正為與朋友間的'一場不愉快而懊惱……
二、自主選材,小組合作
1.自主選擇。各自思考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準備寫什么內容。
2.匯報選擇的內容。請一小組同學,說說自己準備寫哪個方面的內容。了解學生的選擇情況,鼓勵每個方面都有人選擇。
3.小組合作。請前后四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組,說說自己習作的內容,互相評議一下,并推選代表準備在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打開思路
1.代表交流。每個方面選擇一個小組代表交流,要求把內容晝說具體。
2.師生評議。要點:
(1)是否抓住了“題眼”,寫出了自己成長的煩惱;
(2)內容是否具體;
(3)是否在敘事的基礎上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感。
四、明確要求,學生寫作
1.明確要求。讀讀“習作”提示的最后一句話,明確習作要求。
2.各自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板書設計
作業(yè)布置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0-17
語文的教案12-12
語文的教案03-21
語文園地教案04-10
語文尊嚴教案02-04
語文《夏》教案01-30
語文精品教案01-23
語文《離騷》的教案01-20
語文《青松》教案01-20
語文《氓》教案02-23